2023年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模板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3:18:16 |
  • admin |
  • 14页

方案是指为解决某个问题或达成某个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需要制定衡量方案实施效果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参考别人的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和思考角度。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新歌教学。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的锣鼓声敲得真好!过年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过年歌吧!

(二)听范唱。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拍节拍。

2、用锣鼓声伴奏。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自读。

3、跟节奏读。

(五)学唱。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分角色唱。

5、表演唱。

6、指名上台唱,师生共同点评。

7、跟音乐完整表演唱。

8、师小结。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二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火车过瑶山》。

三、听赏《苗岭的早晨》。

3、师提示:学生若说不出,老师可以放一些学生熟知的歌曲如:《娃哈哈》、《爱我中华》、《北京的金山上》等,鼓励学生随音乐舞蹈、律动。

6、师简要介绍苗族的一些相关知识如服饰、风俗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

8、听歌曲的第一部分:想想,你从歌曲中能看到什么景色——师做简短小结: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苗岭的早晨空气格外的清新、宁静。林中的鸟儿也醒了,它们自由尽情地歌唱着。

9、师教画图形谱。

11、完整的听一遍,并根据书上的插图编故事。

12、小结,下课。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三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u木鱼。

4、欣赏:梦幻曲(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选自《儿童园地》(电子合成器演奏)。

1、学习“u”的正确发声方法。练习用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小袋鼠》。

2、学习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爱形象。

3、认识木鱼,学习木鱼的演奏方法。通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4、通过《梦幻曲》、《雪花飞舞》两首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情绪。

:学唱并表演歌曲。

:通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录音机、磁带。

一、发声练习。

第12页,注意方法同前节。

二、认一认。

1、教师介绍木鱼:木鱼是用木头制成的仿鱼状的打击乐器,发音坚实、短促。演奏时,左手握着“鱼尾”处,右手拿着小木锤,轻轻的.敲击。

2、请同学们试着敲一敲。

三、节奏练习。

1、复习上节课所作的节奏练习。请同学们拍手练一练。

2、请同学们看书,按走和跑读节奏。

3、按节奏边读边走。

4、拍手读歌谣,最后敲木鱼读歌谣。

四、学唱“小袋鼠”

1、导入: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朗读歌词、教唱法学歌。

注意休止符处唱法,反复练习,直至准确。

4、处理:

1~6小节力度较弱;第7小节“大”字力度较强;。

“挺着一个”用渐强的声音演唱。

练唱。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讨论自己认为应怎样演唱。练唱。

请同学们敲击木鱼为歌曲伴奏。

五、歌表演。

1、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的动作,分别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

3、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六、欣赏:

1、介绍:

《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28岁时在维也纳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乐曲,后改为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钢琴曲《儿童园地》中的一段,我们欣赏的是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录音。

2、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听音乐。

初听乐曲《梦幻曲》和《雪花飞舞》,两首乐曲逐一播放。

听后请同学谈谈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两首乐曲各表现了什么情绪?

3、复听乐曲。

请同学自编动作随着音乐做一做,以表现歌曲意境。

七、小节。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板书设计:小袋鼠。

活泼、可爱、欢快。

挺着一个渐强。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四个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学校又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

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什么都是新的,在教学上这也是一个有利点,常规各方面都可以新建立。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因此在本学期唱歌教学上要进行歌词的学习。一年级学生中,接触过音乐学习的并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机会,会唱的歌也不多。

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约十五分钟,且学生喜欢动动玩玩,坐不住,好奇心也很强。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有效地进行聆听,但学生是非常喜欢唱唱跳跳的,因此对音乐课的兴趣仍旧是相当大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课《好朋友》。

1、学习用音乐的方式相互交流,表达师生间、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2、初步懂得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齐地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背唱歌曲《拉勾勾》。

3、能和着歌曲和乐曲的基本节拍,有规律地说、拍“x、xx”的节奏型,能在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和兴趣,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

4、认识书本中呈现“演唱”、“演奏”、“聆听”、“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和“提示”等音乐学习的图标。

教学重点:

学习用音乐的方式相互交流,表达师生间、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在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和兴趣,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

第二课《快乐的一天》。

1、能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乐于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小组曲《快乐的一天》的感受。

2、能用自然的歌声,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表达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按《其多列》歌词的内容,编创自己喜欢的动作。为歌曲《跳绳》学编一句歌词。

4、能基本准确、均匀地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走”(x)“跑跑”(xx)的节奏。

教学重点:

能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乐于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基本准确、均匀地用语言和身体动作。

第三课《祖国您好》。

1、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同唱一首歌》,表达爱国旗、爱祖国的感情。背唱《同唱一首歌》。

3、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强与弱,乐于和同学一起做编创节奏和音乐律动等游戏活动。

4、能用自然、放松的歌唱状态,随老师用“lu”模唱旋律,并用拍手、拍腿的动作,边唱边拍击。

教学重点:

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国歌。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强与弱,乐于和同学一起做编创节奏和音乐律动等游戏活动。

第四课《可爱的动物》。

1、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2、能够用亲切、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动物说话》和《咏鹅》。

3、能为《动物说话》编创歌词,并边唱边表演。

4、随乐曲和歌曲的进行,能模仿和表现动物的神态,并随乐曲的强弱变化做律动。

5、认识木鱼、碰钟,学会并探索演奏方法,记住其音色特点。能按歌曲提示的乐器图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随乐曲和歌曲的进行,能模仿和表现动物的神态,并随乐曲的强弱变化做律动。

第五课《爱劳动》。

1、能用动作表现聆听作品中“爱劳动”的音乐形象,感受劳动的欢快情绪。

2、能用恰当的情绪和力度,演唱歌曲《洗手绢》和《大家来劳动》,注意与发声练习的要求相结合。

3、能边唱歌曲边做一强一弱的敲击。

4、能基本准确、均匀地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x—”(走呕)、“x”(走)、xx(跑跑)三种节奏时值。

教学重点:

能用动作表现聆听作品中“爱劳动”的音乐形象,感受劳动的欢快情绪。

教学难点:

能边唱歌曲边做一强一弱的敲击。

第六课《小精灵》。

1、聆听二胡曲《小青蛙》,能准确说出音乐中的相同部分。

2、能用动作表现《野蜂飞舞》的旋律特点,并对三种唱、奏形式不同的《野蜂飞舞》做出比较。

3、能用自然活泼的歌声,整齐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4、能用自然柔美的歌声和动作,表演歌曲《小蜻蜓》。

5、认识响板,学会并探索其演奏方法,记住其音色特点,能按歌曲中编配的乐器图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能准确说出音乐中的相同部分。

教学难点:

能用自然活泼的歌声,整齐地演唱歌曲。

第七课《小小音乐家》。

1、聆听三首儿童器乐作品,能分辨钢琴、小提琴独奏和乐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别用动作模仿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2、用甜美的声音,福气地演唱歌曲《快乐的小笛子》和《法国号》。

3、为歌曲《快乐的小笛子》和《法国号》选择正确的强弱规律进行拍击,并能边唱边准确拍击。

4、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能探索和表现音的长短。

教学重点:

能分辨钢琴、小提琴独奏和乐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别用动作模仿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能探索和表现音的长短。

第八课《过新年》。

1、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能用动作和锣、鼓、镲等表现手段,参与本课乐曲和歌曲的聆听与表演。

2、比较吉他弹奏的《平安夜》和合唱《平安夜》,能用语言描述对音乐的感受。

3、能用活泼欢快和抒情优美的歌声,分别演唱《龙咚锵》和《新年好》,表达过新的愉快心情。

4、正确掌握锣、鼓、镲的演奏方法,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兴趣,乐于用小组合作方式参与实践与编创活动。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能用动作和锣、鼓、镲等表现手段,参与本课乐曲和歌曲的聆听与表演。

教学难点:

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兴趣,乐于用小组合作方式参与实践与编创活动。

总教学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

2、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乐于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3、能模唱歌曲;掌握x、x—、xx的节奏;学习音的强弱、长短;感受二、三拍子韵律;认识并掌握木鱼、碰钟、舞板、锣、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进行伴奏。

三、教材特点:

聆听:本册教材聆听曲目17首,其中乐曲14首,声乐曲3首。聆听曲目都不是很长且音乐形象较为鲜明,学生还是比较容易能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形象的。这是学生的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每节课扎实地让学生学生聆听至关重要。聆听曲中有部分是来自动画片、童话故事等离学生生活较近的音乐,这对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极大的激发作用,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演唱:本册演唱曲目16首,大部较为短小、精炼。二拍子11首,三拍子5首,歌曲节奏基本比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但在音准方面仍不容忽视,同一首歌曲里面相似句很多,很容易使学生混淆而唱成一样的。三拍子相对来说要难一点,学生三拍子的韵律感不强,不能较好地掌握其韵律,在演唱时会较费力且显得较为生疏,容易与二拍子的感觉混淆,因此要在之前的歌曲教学中作好铺垫,让学生在演唱三拍子时不那么难。

编创与活动:本册教材中出现了模唱、听音乐表演动作、节奏传递、念儿歌、打击乐器伴奏、编儿歌、学习打击乐器等的编创与活动,较之前教材的编创与活动相比,难度有所降低,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本册教材的一个最大改革就是将老版教材的知识暗线转为明线,明确规定了每课、每学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方向性与目的性。本学期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能跟随老师模唱歌曲;认识x、xx、x—的节奏;了解音的强弱、长短;学习二、三拍子的韵律感;认识并学习木鱼、碰钟、舞板、锣、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对歌曲进行伴奏。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循序渐进的,难度也不大,相信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胜任。其中,模唱为以后的乐谱识读垫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版新课程标准,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预设进课堂。备课时备好学生,设计一些切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实际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落实一年级学生的常规并逐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堂中聆听、演唱、发言等等各方面的习惯,以利于其音乐学习发展。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律动法、表演法、游戏法等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兴趣,激发学生潜能。

4、积极采用合理的评价制度,根据一年级学生爱表扬的心理特点以鼓励为主进行实时评价,同时将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5、多举行班级音乐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以此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更好的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次课题教学内容课时。

第1、2周第1课《好朋友》聆听《玩具兵进行曲》3。

《口哨与小狗》。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拉勾勾》。

第2、3周第2课《快乐的一天》3。

聆听《快乐的一天》。

表演《其多列》《跳绳》。

第4周第1课机动2。

第5周第3课《祖国您好》2。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颂祖国》。

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

第6、7周第4课《可爱的动物》聆听《袋鼠》《快乐的小熊猫》4。

表演《动物说话》《咏鹅》。

第8周第5课《爱劳动》3。

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小和尚》。

《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第10、11周第6课《小精灵》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4。

表演《小蜻蜓》《小青蛙找家》。

第12周机动2。

第13、14周第7课《小小音乐家》4。

听《号手与鼓手》《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

《法国号》《快乐的小笛子》。

第15周机动2。

第16、17周第8课《过新年》4。

聆听《小拜年》《平安夜》。

表演《龙咚锵》《新年好》。

第18周机动2。

第19周。

创编与活动。

创编与活动2。

第20周。

音乐宫。

音乐宫2。

第21周。

复习。

复习2。

第22周。

考试。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五

一、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地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内容。

一、聆听《捉迷藏》。

二、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教学过程。

一、生听音乐《火车波尔卡》跟师琴做拍手的律动。

二、聆听音乐《捉迷藏》。

4、请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

三、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1、复习“火车”三声部节奏wu-|wu-||honghong|honghong||引导学生模仿火车车厢内发出的声响,吃东西、翻看杂志、叫卖声、打酐声、哭声、笑声。并再次进行多声部创作:wu-|wu-||honghong|honghong||kacha|kacha||哭声笑声叫卖声打酐声要求有力度、速度的变化。

2、复习歌曲《火车开啦》学生唱歌曲老师加以指导。

3、编创与活动a、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b、活动过程大家一齐唱开火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继续游戏。c、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四、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六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u木鱼。

4、欣赏:梦幻曲(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选自《儿童园地》(电子合成器演奏)。

教学目标:

1、学习“u”的正确发声方法。练习用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小袋鼠》。

2、学习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爱形象。

3、认识木鱼,学习木鱼的演奏方法。通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4、通过《梦幻曲》、《雪花飞舞》两首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12页,注意方法同前节。

1、教师介绍木鱼:木鱼是用木头制成的仿鱼状的打击乐器,发音坚实、短促。演奏时,左手握着“鱼尾”处,右手拿着小木锤,轻轻的敲击。

2、请同学们试着敲一敲。

1、复习上节课所作的节奏练习。请同学们拍手练一练。

2、请同学们看书,按走和跑读节奏。

3、按节奏边读边走。

4、拍手读歌谣,最后敲木鱼读歌谣。

1、导入: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朗读歌词、教唱法学歌。

注意休止符处唱法,反复练习,直至准确。

4、处理:

1~6小节力度较弱;第7小节“大”字力度较强;。

“挺着一个”用渐强的声音演唱。

练唱。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讨论自己认为应怎样演唱。练唱。

请同学们敲击木鱼为歌曲伴奏。

1、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的动作,分别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

3、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1、介绍:

《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28岁时在维也纳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乐曲,后改为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钢琴曲《儿童园地》中的一段,我们欣赏的是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录音。

2、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听音乐。

初听乐曲《梦幻曲》和《雪花飞舞》,两首乐曲逐一播放。

听后请同学谈谈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两首乐曲各表现了什么情绪?

3、复听乐曲。

请同学自编动作随着音乐做一做,以表现歌曲意境。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板书设计:小袋鼠。

活泼、可爱、欢快。

挺着一个渐强。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七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会唱歌曲。

: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多媒体,琴。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530|530|212|1——‖。

布谷布谷春天来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1、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演唱歌曲。注意不要吓跑小鸟,要轻声唱。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讲解歌唱姿势。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歌曲很感兴趣,演唱很有感情。大家的演唱姿势没有形成规律,不能保持,应注意多提醒学生。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案例分析篇八

教学内容:

1、聆听和演出《春晓》。

2、学会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歌曲。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春晓》(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探究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并能根据《春晓》的意境配伴奏。

3、对比感受两首《春晓》的不同(合唱版、齐唱版),学会演唱,在演唱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三角铁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意境编配伴奏,并能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方法:演唱法、编创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会背诵很多古诗,其中有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说说看,是哪什么题目?——《春晓》。

2、学生填词:让我们跟着诗人孟浩然来到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的早晨。春天天气非常暖和,他睡得可香了,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于是他写道:(春眠不觉晓)朦朦胧胧中,他听见到处都是欢乐的鸟鸣,他欣喜地吟诵道:(处处闻啼鸟)当看到满地的花瓣,他不由地感叹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春晓》。

4、小朋友非常喜欢这首古诗,很多音乐家、作曲家也喜欢这首古诗,他们给这首古诗编创了很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古诗变成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以歌曲形式出现的《春晓》,给这个冬天带来一点春天的气息。

二、聆听《春晓》(合唱版)。

1、初听歌曲。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歌声充满热情、活泼流畅)。

2、复听歌曲。

歌曲中除了古诗的演唱还有“啦”,让我们跟着歌曲来进行表演。古诗演唱的地方请你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啦”的'地方请你跟着音乐来拍一拍手。

三、学唱《春晓》(齐唱版)。

1、导入:

2、初听歌曲。

《春晓》快速度唱起来和慢速度唱起来有什么不一样?(速度平稳,抒情优美)。

(1)学唱第一、二乐句。

我们一起来唱唱歌曲,你来唱第一、二句,我来唱第三、四句。

(2)学唱第三、四乐句。

我们换一换,我来唱第一、二句,你来唱第三、四句。注意“来”,它特别长。

3、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你觉得要怎么演唱歌曲更好听呢?

4、演唱歌曲。

(1)模唱歌曲。

(2)跟伴奏演唱歌曲。

(3)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大声喊唱,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四、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1、认识三角铁的声音特点。

2、探究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3、用三角铁为《春晓》伴奏(在歌曲的长音处伴奏效果好、有美感)。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音乐是一首诗,音乐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又有着诗情画意。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此刻没有诗也没有画,但是我希望你们用歌声唱出你们心中的画卷,唱出你们心中的诗篇,我就是你们的知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你们歌声中的诗情画意!

六、课堂小结:

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诗,诗人用优美的文字,画家用神奇的画笔,音乐家用一串串音符带我们走入了美妙的世界。感谢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