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模板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6:34:45 |
- ZTFB |
- 13页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丰富自己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员工行为准则,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与企业文化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企业文化案例分析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案例背景介绍。
案例中介绍了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在创始人的带领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该企业文化强调创新、团队合作和员工成长。每个员工都被鼓励大胆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且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这种特殊的企业文化成为了该公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第二段: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该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深远。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公司提供了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探索新的科技领域。这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学习环境促使员工更加投入和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形成了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
###第三段: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和团队合作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推动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竞争优势。员工们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带来了许多颠覆性的创新,使得公司在市场中独占一席之地。此外,企业文化还鼓励员工独立思考和主动行动,使得公司的效率和执行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四段:企业文化与员工满意度。
案例中的企业文化还带来了高员工满意度。员工们对于公司的价值观和理念高度认同,他们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和支持,并且有机会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这种积极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使得员工对公司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并且乐于为公司付出更多。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建议。
通过分析案例,我不禁思考自己所在的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我深切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它对于公司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建议公司应该关注和改善企业文化,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鼓励员工发扬创新精神,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与企业文化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我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还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参与感和发展机会,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二
4摘要。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讨论了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说明业务整合与企业文化整合分阶段匹配,相互促进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不同业务整合阶段应配以不同的文化整合手段。
(一)案例背景。
2004年12月8日,联想公布了与ibm公司关于并购的最终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介此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并购ibmpc后,联想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ibm全球pc业务的颓势。ibm在1992年推出thinkpad这是业界首款笔记本,而在2003年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建立thinkcentre台式机电脑生产线,可随后其台式电脑一直处于亏损中。联想为扭转原ibm全球pc业务的颓势,并购之后的三年来,联想集团全面推动各项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并购成功的原因及经验。
1.战略层面。
国际化是企业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但是,国际化同样有风险。“特别是收购像ibm全球pc业务这样的大动作,更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问题想得透彻,才能让交易不偏离原先的指导思想。”柳传志解释说,在决定启动这项交易前,联想已进行了三年的多元化尝试,但效果并不太好。为此,联想对整体发展战略进行了复盘,选择了走“国际化、专注”的道路。ibm在这时进入联想的视野,从战略上看是入情入理的。
比如,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初联想控股董事会存在疑虑,主要是对联想股份被摊薄后能否有足够的利润增长存在担心。柳传志说,诚如人们担心的那样,ibm单独做pc业务的时候,与戴尔比利润上并无优势,持续亏损。但经过深入调查后,联想发现,ibm全球pc业务的毛利率高达22%,高于联想14%的毛利率,更远远超出其他竞争对手10%左右的水平。之所以ibm没有利润,主要原因是ibm总部研发高投入的摊销。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不仅在产品线上双方互补性很强,而且在供应链上有很强的合同效应,能大大降低合作双方的采购成本。此外,通过发挥运营、新市场开拓、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规模效应,新联想将有充足的利润空间。
2.战术层面:每个细节都要进行深入研究。
场推广等层面频频出手,为收购做好铺垫。2003年4月,联想推出新标识“lenovo”,顺利完成英文品牌切换。2003年底,在正式决定与ibm就收购展开谈判的同时,杨元庆对外宣布了联想调整后的战略规划———专注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建立更具客户导向的业务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2004年3月,作为中国it产业的领军企业,联想正式与国际奥委会签约,成为了奥运第六期的top合作伙伴。现在看来,进军top和携手ibm可谓互为补充的两步棋。新联想将着力提升运营效率,提升think品牌资产,并在世界各地推广lenovo品牌,建设全球的创新和绩效文化,目标明确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在这一阶段,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联想将借奥运top赞助商的机会在全球大力宣传lenovo品牌。第三阶段,通过在选定市场的强势投入,扩大投资实现公司主动的盈利增长。
在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就ibm全球pc业务达成协议之后,联想在融资方面也很快取得进展。2005年3月31日,联想宣布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同意由这三大私人投资公司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联想将向这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共发行价值3.5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这一成功的资本市场运作,为联想提前完成收购提供了资金保证。
3.消除并购中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差异带来的文化整合问题。
比如新设分公司后,新公司的价值观如何整合到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层面上来,既要保持新公司企业文化的一定特殊性,又要与总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协调一致。这是企业扩张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许多跨国甚至跨洲的企业购并,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非是它们之间不存在文化和管理上的差异,而因为有谋求共同利益的目标,这就使得文化上的差异得以克服。2006年,杨元庆指示内部沟通部门,必须在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履行文化沟通的职责。在此指示下,联想开展了“文化鸡尾酒”活动,当时的联想,面临着东西文化和思想的冲撞、沟通和交融,正如一杯五彩斑谰的鸡尾酒。通过内部网络、高管访谈以及线下沙龙等文化活动,联想所有员工对中西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促使并购双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提练出双方认可的价值理念,并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共识。正是这种相互渗透融合的文化整合,使联想的业务流程再造得以顺利进行。2007年5月,联想在全球各大区实现全面赢利。
(一)案例背景。
tcl想利用阿尔卡特的技术和品牌使自己占领国际手机市场,成为全球手机领域知名的制造商。并购后,tcl立即开始了销售业务整合,想借助于阿尔卡特的销售渠道经销tcl手机,但合资公司成立后,tcl品牌手机一直没有在阿尔卡特海外销售渠道上出现,因为双方在销售方式上有很大的差距。阿尔卡特看重市场开发,看重销售渠道的建设,销售人员不直接做终端销售,而是做市场分析,决定花钱请哪些经销商来推销;而tcl采用国内手机商的销售方式,雇用很多销售人员去直接做终端销售,到处撒网,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不高,待遇也不高。tcl习惯按中国的方式运作,不能适应西方市场,并购之初就想立即改变阿尔卡特的销售方式,而没有像联想对ibm那样并购整合之初,承接原有业务模式,最大限度地保留被并购企业的业务现状。tcl一开始的业务整合就遭到阿尔卡特的拒绝。在文化方面,阿尔卡特强调人性化管理,员工在一种宽松而备受尊敬的环境中工作,而tcl的管理方式近乎军事化,提倡奉献精神,让原阿尔卡特员工无法适应。两种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tcl集团董事会主席李东生曾报怨阿尔卡特业务部的法国同事周末期间拒接电话,而法国方面管理人员则埋怨中国人天天工作,毫不放松。而文化整合之初,tcl没有采取接纳学习对方文化的方式,没有让员工相互了解学习对方的文化,在并购后的整合中却是多“整”少“合”,仅仅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整进来,把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出去,这让阿尔卡特原有员工深感不适,导致销售人员大量辞职。并购后亏损日益严重,在2004年第四季度,合资公司就出现了巨额亏损。
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两者在组织文化方面融合的困难;(2)高估收购带来的经济效益;(3)收购代价太大;(4)企业没有认真考察收购对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者没有在收购前谨慎的选择收购对象。tcl主要就犯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从中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但是假设如果tcl没有进行这场国际化并购,那么它会不会像长虹、康佳、创维一样陷入国外反倾销调查泥潭,或者是连年亏损的波导或夏新。
由此看来,在企业并购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不足之处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跨国并购战略。
跨国经营战略是为了以多国为基础来优化运作与结果,在企业从事跨国并购的决策时一定要明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客观评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作认真细致的并购前期评估,制定切实可行、有益于公司培养长期竞争优势的跨国并购战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通常忽视对并购的目标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与分析,导致并购后整合成本很高,使并购结果远远达不到期望值,甚至以失败告终。
2.没有通过整合获得协同效应。
并购交易成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并购的关键还在于并购后对双方企业的整合,并在整合中释放出正的协同效应。tcl董事长李东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跨国并购带来的亏损确实是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而跨国并购后整合的失败,没有真正产生协同效应却是罪魁祸首。tcl在并购过程中遭遇的成功与失败显然值得准备进行跨国并购和正在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冷静思考。
3.缺乏拥有跨国并购经验的人才。
跨国并购是一个多方合作、协调的过程。除了中介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外,企业内部也要有懂得跨国并购业务,了解金融、法律知识的人。除了具有以上知识外,跨国并购人才还必须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母国和目标国的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和社会环境,具有当地经验。使企业在并购的前期调研、并购实施以及后期的整合方面能够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企业要高瞻远瞩,放眼全球市场。更好地制定融入当地市场的策略,降低产品进入时的壁垒和成本,使之更好地实施本土化战略,为企业实现当地设计、当地生产以及当地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竞争与合作平衡。虽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无论在并购合作中,还是在经销竞争中,要像联想集团开拓那样,靠战略的竞争、真诚的合作来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干春晖.并购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1):1-34,139-163.[2]余颖,江咏,袁敏捷.战略并购:管理风险的三大原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38.[3]傅元略.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1):439-462.[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杰弗利f.杰富著.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592-613.[5]刘文通.公司兼并收购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6-57.[6]史建三.跨国并购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80-117.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三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中的热门话题,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从并购重组的背景、意义和不足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所有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市场实力,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其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优势相对欠缺,因此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强和优化内部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并购重组对于国有企业还有着诸多的意义。首先,可以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谈判能力,进而推动行业优化和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最后,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回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并购重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股权并购:即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控制权。
2、资产收购:即收购目标公司的某些资产或业务领域,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经济效益。
3、借壳重组:即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方式,来间接实现企业上市。
这些方式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来选择最为适合的方式。
尽管并购重组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在一些案例中,企业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错了收购方向或者对收购项目的盈利能力过于乐观,从而面临着重大的市场风险。同时,一些并购案例会因为财务风险、经营管理等问题导致失败,出现大量资金损失。
作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践者,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并购重组的管理能力。其中,一些心得体会值得借鉴和借鉴:
1、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提升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
2、完善企业内部系统和管理流程,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配备专业的并购重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技术优势。
4、培养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协同共赢。
五、结论。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自身优势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自身资源和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四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2001年8月,万向集团出资280万美元,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universalautomotiveindusties,inc),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并购进军美国的民营企业。
2002年7月,中海油出资78亿港元,收购英国石油(bp)持有的印尼tangguh气田的股份。
2004年12月,联想集团出资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股票,以及承担5亿美元的债务,收购ibm的pc业务。
2005年10月,中石油的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出资41.8亿美元,100%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2)特点:跨国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速度迅速加快。中石油41.8亿美元收购哈沙克斯坦石油公司。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地区在扩大,从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扩大到了欧洲。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
海外并购的行业有逐步集中和以横向为主的趋势。从并购案中看,规模大的并购多集中在石油、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电子高科技行业。而且几乎所有的并购案例都和收购主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高度相关。
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了跨国并购的新生力量。万向并购美国uai。但是民营企业并购案例的规模还很小,并购金额比较少。
4、活跃阶段。
1)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23.8%,而2008年,并购投资增到2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0%。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完成110起出海收购交易,与2010年相比增长93%;披露交易金额达280.9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12.9%。另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诸多数据表明,这段期间,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我国海外并购均屡创历史新高。2008年9月,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三家私募基金,以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的100%股权。cifa是全球三大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与国内企业相比,在产品技术性能、制造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2010年3月,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2011年12月,海航集团斥资10.5亿美元收购全球第5大集装箱租赁公司geseaco。
2011年,中化集团公司以30.7亿美元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巴西某油田40%股权。
2)特点:
并购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统计,2012年前9个月,民营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数量占到总量的62.2%,首次超过国有企业。近4年间,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数量的比重持续升高。200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8.6%,2011年已达到7726.6亿美元,占比提升到28%。在民营企业500强当中,已经有150家在海外有直接投资,工厂项目有500多个,涌现出一批善于运用国际资本到国外投资的民营企业。
并购区域集中化,被收购企业在欧美国家聚集。为了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延伸到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其他区域,欧美国家的优势明显,中国企业并购欧美企业的案例越来越多,2010年有52宗,到2011年增加到了57宗,在欧洲发生的并购数量也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25宗,增加到了2011年的44宗。
技术驱动目的明显,跨国并购成技术获取捷径。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许多欧美的中小企业遇到了资金链、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中国企业寻求海外技术并购带来了机遇。
农业企业并购日渐增多,并购行业呈现拓展趋势。一方面,我国,食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为了保障食品的供给,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浮动过大,国外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这为我国农业企业以较低成本并购海外公司提供了契机。再者,中国很多农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备开展大规模跨国并购的条件。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五
企业案例分析是现代商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企业在面临不同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对企业经营理念和营销战略的反思和深化。经过学习和研究,我认为深入的企业案例分析不仅是一项学习任务,也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任务,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企业案例分析是通过研究各种实际情况,以发现并理解一个企业的经验和权益,从而对这些企业的业务过程和成功/失败战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在商业生态环境中的成功或失败原因,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所取得的学习和提升。
在对企业案例进行详细研究时,我发现了很多有用的关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智慧和经验。首先,在分析案例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避免过于主观地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其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企业的运营过程,理解这个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和商业文化。最后,我们还需要有独到的思考和洞察力,以便给出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通过我的学习和个人案例分析实践,我相信我已经对企业管理和运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可以将这些智慧和经验应用到我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与团队一起管理和推动项目,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面临的挑战。同时,这些研究和经验可以应用于我将来的创业计划,为我的创业提供更严谨的支持和指导。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企业案例分析是我们从坐在课堂上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到实际应用和实践的过程,我们通过对不同企业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也能对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行为进行提升和调整。我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功。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六
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身处激烈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做出理性明智的并购抉择,尽快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才能经受无情竞争的洗礼和冲击,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全球已经进入了第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而中国在这次浪潮中将占据重要位置。跨国并购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联想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如下:。
(一)两公司通过合作,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竞争优势。
联想虽然是国内pc界的老大,国内市场份额远高于戴尔、惠普等公司。但是戴尔通过广泛采用行业标准技术和高效率的直销方式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联想在全球市场中份额却远远不及戴尔和惠普。作为个人电脑的创造者ibm在pc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第三位,但该公司同前两名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规模不大就降低不了成本,得不到竞争的优势,所以此次并购联想和ibm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以应对戴尔、惠普等同行的竞争。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两边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希望把领先产品跟品牌,世界一流的服务跟知识立足全球,让大家有新的成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有足够的经济规模。
(二)联想与ibm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能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首先,联想和ibm在地域、产品和客户群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互补的,联想公司是中国第一的pc品牌,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市场占有率最高,它具有在个人消费者跟小型企业领域装专业技能,与有一个效率很高的营运团队,拥有非常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是其优势所在。而ibm公司拥有全球顶级品牌,作为it领域的缔造者,其品牌就是产品质量和潮流的保证。ibm主要面向大型客户、中型客户,尤其是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支持方面有强大的优势。同时,ibm公司拥有完善的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有利于产品的推广,正因为联想和ibm有这些独特的优势,所以两者联合就可以覆盖所有的客户群,进一步扩大生产销售规模。
(三)联想做强核心业务,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收缩战线,回归pc核心业务,并且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联想虽然在国内个人电脑市场排名首位,但并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除pc制造外其他业务刚刚起步,这就必然决定了联想将要重新考虑调整战略。在确认了以pc制造销售为核心业务后,联想在国内份额已经接近饱和,消费者的认可度也已经很高,而且面对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强大竞争,开拓国内市场的难度非常大,联想做大做强pc业务唯有拓展海外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并购之后,ibm的品牌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全球销售、服务和客户的融资能力都将为新公司提供支持。新联想将获得许多独特优势。联想将拥有“think”品牌,同时根据合约在5年内有权使用ibm品牌。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全球最大的商业和技术服务提供商igs将成为联想首选保修和维修服务提供商,全球最大的it融资公司igf将成为联想首选的客户租赁、渠道融资和资产处理服务提供商。联想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并且可以利用ibm的商业伙伴、分销商和在线网络等其他渠道实现全球市场覆盖。同时获得世界级的领先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拥有更丰富的产品组合,并且结合双方在台式机及笔记本的优势,为全球个人客户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
此外,跨国并购是fdi流动的主导方式,而联想并购ibm之pc业务可以算得上是我国企业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典型。在这次我国it业史无前例的并购中,联想得到的创造性资产是ibm的品牌价值、pc业务核心技术、海外市场、极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同样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联想将面临资产负债率的升高,此次并购联想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27%,资产负债率较高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管理,增加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文化整合也是最具挑战的并购问题,虽然并购双方都认为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核存在某些共性,比如创新精神、客户至上、讲究诚信等,但双方毕竟是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联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ibm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具体的执行和操作层面上,在具体的流程设置和组织结构上,以及在具体考核方法上两家公司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联想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与ibm制度化、标准化的行事风格等等在客观上存在差异,是联想与ibm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有近万名员工,分别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如何管理这些海外员工,对联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启示。
跨国并购是fdi流动的主导方式,各行业大量的海外投资为我国企业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联想集团对ibmpc分部的巨额收购对我国企业的创造性资产寻求型fdi产生了新的启示:
(1)寻求高附加值的创造性资产。
(2)创造性资产寻求型fdi发挥我国企业的后发优势。
(3)并购适合我国的创造性资产寻求模式。
以并购的方式寻求创造性资产有利于我国企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进入国际化经营的轨道,以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以寻求到的创造性资产发挥企业的后发优势,增加我国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界。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七
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和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我在参与和观察过程中,深感企业并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企业并购需要正确的战略定位。在并购决策前,要明确企业并购的目的和理由。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还是为了获得特定技术或资源?明确战略定位有助于筛选潜在合作伙伴,避免盲目并购。同时,还需要研究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科学分析市场前景。只有找准定位,才能在并购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其次,企业并购需要充分的尽职调查。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对于降低风险和确保交易成功至关重要。从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地位到管理层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集中分析调查结果,评估合作伙伴的价值与潜力,并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和应对方案的制定。只有在充分的尽职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明智的并购决策。
第三,企业并购需要注重文化融合。企业文化的差异常常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并购过程中,双方要深入了解彼此的企业文化,并合理设计并购方案,将两个企业的文化进行融合,做到无缝对接。特别是在领导层和一线员工的文化融合上更为重要,要注重沟通和协调,平衡双方利益,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推动整合进程。
第四,企业并购需要精心的执行和管理。并购决策的执行和管理是企业并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一方面,要注重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消除双方的顾虑和猜疑。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透明度,确保各方能够积极参与并对整个过程有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要优先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避免并购过程中出现重大风险。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并定期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并购进程顺利进行。
最后,企业并购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地进行监测和评估。要及时跟踪整合后的效果,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并购后的效益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检查并购方案的实施情况,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并购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并购决策的准确性,也取决于后续整合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总之,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选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战略定位,充分尽职调查,注重文化融合,精心执行管理,并持续监测和评估。只有做好这些方面,才能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预期的效果。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通过案例分析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以个人在参与企业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基础,对企业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企业案例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自身的诊断,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优劣势和行业现状,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企业案例分析还能够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预测市场走向和趋势,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监控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要选择能够代表性很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
在实践企业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感到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了解了关于所分析企业的历史、市场、竞争、战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之后,要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的利弊得失,以及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要在实施过程中保持监控和调整,确保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并且达到预期效果。
段落五:总结。
企业案例分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实践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并且不断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案例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现问题和风险,规避风险,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探讨和实践企业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九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实现产业升级、资本运作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并购也是一个极具风险的决策。以下是我在企业并购中得到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确定并购策略,减少并购风险。
在并购中,确定并购策略是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关键。在确定策略时,需要考虑并购目的、投资回报、目标公司筛选及尽职调查等方面。只有确定了合适的并购策略,才能有效减少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的可能性。
第二段:重视尽职调查,保证信息合法与真实。
在并购过程中,尽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确定目标公司是否具有价值、合法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并购涉及到诸多方面,如人力资源、财务、法律、市场等,因此在进行尽职调查过程中,必须切实尊重数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免在并购后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第三段:注重人力资源整合,减少整合压力。
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整合方案会导致整合失败。为了提高整合方案的有效性,减少整合压力的产生,企业在并购前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情况,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整合方案,并在并购后尽快实施。
第四段:保护财务稳定,确保企业发展。
财务稳定是企业并购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并购过程中,如果财务状况不稳定,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在进行并购策略时,企业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并严格执行财务监管规范,确保财务稳定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第五段:加强文化与管理整合,促进合作发展。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管理方式的不同。为了在企业并购后实现合作发展,企业必须加强文化与管理整合,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与管理体验,实现在并购后员工合作与企业发展的平衡。
总结:企业并购是一个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决策,准确的并购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合规要求、业务范围及人员构成等因素,同时需要确保尽职调查、财务稳定和人才整合等方面的平衡。企业在并购时,注重细节,切实提高并购策略的效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2009年tcl品牌价值达417.38亿元人民币(61.1亿美元),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
汤姆逊公司。
汤姆逊是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费类电子生产商。汤姆逊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等领域,是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世界级集团。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与传输领域,汤姆逊占有整个欧洲解码设备60%~70%的市场份额,并垄断了好莱坞几乎所有主要的内容传输与后期制作设备及其服务。在欧美的dvd碟片软件市场,汤姆逊下属的碟片公司更有市场份额高达85%的垄断性占有率。
并购情况简介。
2004年7月29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其中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thomson出资1.551亿欧元持有另外33%的股份,合资组建的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corporation(简称tte)在深圳隆重开业。然而,并购背后却显出了资本隐患。当时的thomson彩电业务一年亏损1.3亿欧元。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一年亏损0.8亿欧元,而2003年tcl一年的净利润才约为0.57亿欧元。并购的前期是要用现金填补并购窟窿的,这就容易把资金链拉长,造成现金流风险。“造血”能力的不足,“输血”过量,便会引发资本黑洞——资金连断裂,导致企业“休克”或“死亡”。
由于tte欧洲的销售渠道是以销售crt显示器见长的欧洲业务模式。落后的产品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转变,以及新产品研发上市缓慢,tte欧洲的市场就成了“闭路”。而这时,tcl在国内所擅长的促销战,因资金链吃紧及业务模式不同,在欧洲市场也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直到2005年7月,tcl以1亿港元接手thomson在欧美400多人的销售团队。本打算从生产、研发到销售整个环节都可以更有效的驾驭这个“巨无霸”企业。但是接手后,却发现文化不相容、供应链整合缓慢,研发落后、新品上市缓慢、产品售价没有竞争力,到最后不得不对tte欧洲进行业务重组。
欧美市场是一个成熟而又高端的大容量市场,任何一家中国的电子企业都梦寐以求的进入来分一杯羹。可在欧美市场也形成了垄断格局,接受一个新品牌也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欧美市场还对中国企业还设置了重重壁垒。截至2007年8月,tcl多媒体在欧洲业务上的累计投资损失约为3亿欧元,成为tcl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
并购的总结。
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两者在组织文化方面融合的困难;(2)高估收购带来的经济效益;(3)收购代价太大;(4)企业没有认真考察收购对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者没有在收购前谨慎的选择收购对象。tcl对thomson整合的不力,主要体现在,高估了thomson的专利技术,还有就是忽视了专利技术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过时的技术所支持的产品终会被市场淘汰;还有在供应链管理上,也因技术落后,产品研法缓慢,新品上市缓慢,售价没有竞争力,更因为缺少国际化的运营人才而雪上加霜。这一切最终归结到对跨国并购的不够审慎造成的,重组瘦身就是必然了。
当然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来看一下商业环境,我国还是不完全市场经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企业家积累的经验,能不能照搬到国外市场。国外已经有几十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在海外,不是你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而是消费者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企业要生产什么。这样,消费者才接受你。在中国成功的企业中,在海外成功的还很少。其次,就是公司的国际化人的缺少。tcl并购后前期做的不太理想,后期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一
企业案例分析是现今商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进行企业案例分析时,需要借助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实地考察来获取具体的信息,以便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供支持。
第二段:案例背景。
笔者在进行企业案例分析时,选择了一家国内最大的母婴产品销售企业。该企业成立于2010年,目前主要销售母婴用品、玩具、图书、衣服等产品。在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线逐渐完善,渠道不断拓展,与各大电商平台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消费者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第三段:分析过程。
笔者选择对该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掌握了行业市场的规模、增速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种类、价格、营销策略等信息,同时还考察了该企业的产品品质、价格、品牌知名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品牌知名度较低、品质优势不够明显、价格策略不够灵活等。
第四段:思考和建议。
在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给出了一些改善建议,以帮助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更好的认识和信任该品牌。其次,企业需要优化产品品质和设计,让产品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上更具竞争力。此外,企业还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调整产品价格和销售策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第五段:总结。
企业案例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分析时需要掌握严谨的方法和思维,同时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给出有实效性的建议。通过这次分析,笔者深刻认识到企业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对企业成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性,相信这次分析对我今后在工作中的应用会有很大的帮助。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二
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来扩大自身规模、增强竞争力,实现更多经济效益的战略性行为。相较于独立自主的发展,企业并购能够获得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技术及市场优势等诸多好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精心掌握并购的技巧和心得,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段:阐述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企业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慎重考虑并妥善安排。首先,企业应该对被收购的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了解其企业资产、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力等情况。其次,在谈判过程中,要注意合同细节,确保协议公平合理;随后,在合并完成后,要做好人员落实、财务改制、组织架构调整等工作,以确保平稳过度。此外,还需注意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以避开潜在的风险。
三段:总结并购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除了上述需注意的具体事项,企业并购还需要考虑与被收购企业的文化差异、核心价值观等管理方面的细节问题。企业并购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需要考虑到并购对员工、客户及整个公司的影响,同时制定完善的后续计划,以避免出现退缩现象。同时,在考虑后续落地过程中,企业必须高度关注风险管理和并购的成本效益,以确保整个并购过程不仅成功地完成,还要为企业赢得可持续的发展。
四段:阐述并购中的经验教训及借鉴。
虽然并购能够带来丰厚的利益,但也存在风险。一些企业在并购中,因对被收购企业知识储备不足,或收购后未完善整合方案,最终导致收购失败、损失惨重的案例不在少数。为此,企业应该真正了解被收购企业的背景、战略方向和发展计划,同时制定完善整合方案,并实施绩效考核等机制以检验并购成果。
五段:提出并购的未来展望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将成为未来市场并购与重组的重要趋势之一。未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行业内外交流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关注未来市场竞争变化,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对某些企业文化案例的分析,可以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某知名跨国公司为例,该公司以创新、进取和开放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不断推动自身的发展。在分析该公司的案例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文化的形成与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密切相关。这个公司的创始人一直秉持着鼓励和支持员工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理念,通过引领和激励员工,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对企业文化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领导者本身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带领员工一起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以某国内知名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一直倡导着以客户至上和共享共赢的企业文化。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内外沟通机制。该公司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也加强了内外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这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跳出组织内部的狭隘视角,积极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只有通过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以某创新企业为例,该企业一直以鼓励员工创新和自主创业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的设计。该企业通过设立创新奖励制度,将员工的创新成果与经济利益进行直接挂钩,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的启示: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仅是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更需要从经济、社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激励和支持。
第五段:结论(总结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对企业文化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启示:首先,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核心驱动力;其次,良好的内外沟通机制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激励和奖励机制的设计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深化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四
姓名:孙丹。
学号:2010404717。
3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二、战略问题:以直销模式而著称,占据19.3%的市场份额,年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戴尔会满足这样的成绩吗,当然不会!
三、dell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pest分析、竞争五因素分析和竞争态势分析。
(一)、pest分析,即一般环境分析。
一般环境又称宏观环境,指那些在不同的时期都能够对组织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因素(p)、经济环境因素(e)、社会环境因素(s)和科学技术环境因素(t)。
1.政治法律环境因素(political)分析:
全球政治环境相对和平稳定,虽然局部地区存在恐怖袭击和武装冲突,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和平稳定是大局。世界各国法律更加健全完整,国际间贸易法律更加健全,在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进入新世纪后,国际间爆发了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和局部武装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最近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都对全球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从全球总体和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国际间局势相对和平稳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国际间贸易加强,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间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贸易章程不断进步健全,制约贸易发展的不良因素大大减少,更好的指挥贸易的正常发展。
(3)、各种保护合理竞争及正规产品的法律在全球各国及国际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
(4)、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法律对产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级的要求,人们对环保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电子产品所用的材料和其废品回收利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5)、其它方面,对消费者的保护和员工权利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2.经济环境(economic)分析。
2005年全球各主要区域的经济成长虽将略为趋缓,不过仍处於扩张趋势之上;国际原油供应仍然无法得到满足,价格不断上涨,并长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国际汇率合理调整。
3.25%,与2004年的4%相比略有下降.该报告指出,在2004年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中,美国与中国大陆经济互为补充,共同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全面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4%,中国为9.2%(2)、由于伊拉克战争和全球原有需求的不断上涨,国际原油价格长期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05年国际全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例如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使得以钢铁为原材料的企业浮泛加重,怎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缩小了利润空间。
(3)、国际汇市波动,美元持续下跌,但逐渐趋于稳定。人民币小幅升值。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但世界贸易组织表示,全球贸易增长将由2004年的9%放缓至6.5%。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口国,占全球出口商品的6.5%,仅次于德国的10%和美国的9%。
3.社会文化环境(social)分析。
由于全球化的大势所在,全球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价值观也。
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显著提高,文化差异不断缩小。
(1)、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贸易的影响力扩大,人们能够更加方便而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拉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的密切。我们能更加容易地接受别国的思想和价值观,使全人类的共识更多。
(2)、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非洲、亚洲、南美的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依然令人堪忧。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距离进一步拉大。
(3)、人类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但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儿童教育不断普及,高等教育也有较好发展。
但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依然十分大,在不同地区的问题上应该不停对待。
4.科学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分析。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相当关注和支持,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科学向着多个方向细化发展,而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成为两大热点。
(1)、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it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技术周期越来越短。摩尔定律依然发挥着神奇的功效,唯有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掌握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和创新能力成为it企业发展的活力。
(2)、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上不断提高的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
(3)、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快速利用到生产中去变得尤为重要。
(二)、竞争五因素分析。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供应商核心零件、供应商产品存在较小替代品,但供应商与本企业强势联盟。
2、进入威胁胁较强。潜在进入者高新技术带来的利润丰厚,手机产业等可能向计算机行业扩张,存在很多潜在进入者。
3、替代品替代能力逐渐增强。替代品3g手机,以及智能化手机将形成对电脑的替代效应。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弱。购买者购买者数量多单分散,规模小,购买者没有充分的信息。
5、同一行业的竞争强。竞争者最大的竞争者惠普发展势头迅猛,其他竞争者也急追不舍,不断推出新产品。
(三)、竞争态势分析。
电脑行业如今竞争无比激烈,无论是戴尔,惠普,苹果,还是联想等电脑品牌都在“争抢”中国这个潜力极大的市场。据2010年5月7日媒体报道,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和tdc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全球pc市场再次重现强劲增长势头。在亚洲市场中,中国本土品牌电脑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戴尔在同这些亚洲竞争对手对决中有不断丧失市场份额的趋势。另一方面,据《卓越管理》杂志介绍,惠普,联想,宏基等竞争对手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模仿,采取了更加灵活的销售模式,以及将供应链周期缩短至两周,从而使戴尔在库存方面的优势遭到了威胁。戴尔也应该研究好竞争对手的策略,打好自卫反击战。
四、dell内部环境分析。
客户第一。
我们相信客户的忠诚度来源于享受具有最佳价值的客户体验。我们力求与客户保持直接关系,向其提供基于行业标准技术的最佳产品及服务,从而为其带来非凡的客户体验。
戴尔团队。
我们相信持续的成功来自团队的紧密协作以及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全球市场力求发展,力求吸引并保留最佳人才。
直接关系。
我们在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中贯彻直接经营模式。我们力求遵循职业道德,及时并合理地响应客户需求,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开诚布公地交流并建立有效关系,在经营管理中消除造成低效率的多层机构及官僚作风。
全球公民。
我们在全球主动承担起社会义务。我们力求理解并尊重我们市场所涉及的本土法律、价值观及文化,力求在各市场取得利润增长,力求在全球推行健康的商业环境,不论个人或公司均力求为社会作贡献。
致胜精神。
我们对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件事都具有获胜的信念及热情。我们力求达到卓越的运营管理,提供非凡的客户体验,领先于全球市场,成为人们所熟知并向往的优秀公司及工作场所。
(三)、企业管理。
事实和数据在管理复杂业务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壮大成熟的戴尔公司,成为一家非常重视数据和损益表的公司,而数据和损益表,可说是戴尔进行所有事情的核心。为达到既维持功能的优越性,又做到责任分明这一目标,戴尔创立了一种“双主管”制度。负责财务、人事与法律事项等职务的资深经理,要与负责某地区事务或某产品线的管理人员分担责任。
以特定方式划分出不同的事业体、产品组织或功能性组织,让新细分出来的结构更易于管理,更能把重心放在商业契机上。这种做法不但能维持员工的满意程度与成长,也能保持高度的成长率。
工作细分化,完全与传统做法背道而驰,但其逻辑绝对合理:戴尔希望优秀人才能茁壮成长,协助公司继续兴盛。
戴尔公司最著名的一点,就是与顾客的亲密关系。公司初创时,这种“直接连结”让戴尔不但在众多竞争者当中鹤立鸡群,还使得戴尔有效分配资源,以提供最高科技、最新产品与最大价值。
五、企业经营领域。
戴尔目前正在积极向几个重点积极推进,其中包括商用计算机领域、存储系统领域、网络交换产品领域和服务领域:
一、商用计算机领域:这个领域的市场潜在机会为500亿美元,戴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ibm、惠普、sun。商用计算机领域是戴尔公??直被ibm、惠普、sun等少数几家公司统治着,在90年代中期以前,戴尔还从未考虑过进军这一市场,但现在,戴尔已经开始由低到高地向服务器市场进军,其低端服务器市场份额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超过了业界的老大康柏,以31%的份额高居榜首,其最主要的秘诀就是紧跟业界标准,尽最大可能忽略厂商之间的产品区别,使戴尔公司的产品成为通用的计算产品。
二、存储系统领域:这个领域的市场潜在机会为220亿美元,戴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emc、日立和惠普公司。这个领域的产品通用性较好,是戴尔公司的主攻领域之一,但戴尔公司在该领域的经验较少,这使得公司在向这一领域扩张时遭到了一些挫折,好在戴尔公司及时调整战略,与业界的老大emc积极联盟,推动emc的产品标准,使戴尔公司很快扭转了不利局面,获得了客户们的肯定和支持。
常高,因此戴尔公司的努力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端市场。目前,戴尔在这一领域的脚步已变得更加谨慎。
四、服务领域:该领域的潜在市场机会为3500亿美元,戴尔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accenture、hp、ibm等许多公司。从“模式”到“服务”的转变大概是戴尔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戴尔公司一向是以产品打天下,因此进军服务领域多少有些底气不足,但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大了,诱人的前景不能不让人心动,也许凭借一段时间的打拼,戴尔公司能够在该领域站住脚。不管怎样,以往2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戴尔公司值得信赖,即使短时间内不会获得预期的成功,戴尔公司也会在大浪淘沙中逐渐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六、企业经营方针。
七、企业经营目标。
八、企业职能战略。
战略1:全面出击,加大与3c卖场合作力度。
1、扩大与国美的合作。
之前,戴尔在国内唯一合作的卖场是国美电器。2008年初,戴尔公司扩大与国美的合作,目前消费者能购买到戴尔产品的国美卖场相比年初已增加一倍,达到近900家。在国美,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戴尔产品包括13.3英寸xpsm1330、inspiron1525和1420笔记本电脑以及xpsone一体式台式机、xps720高性能台式机和inspiron530台式机。
2、再次出击,牵手苏宁电器。
2008年4月17日下午,戴尔正式宣布与苏宁电器合作,这是继戴尔去年打破直销模式后,与第二家家电连锁卖场合作。消费者可以在300多个苏宁电器卖场购买到戴尔笔记本及台式机。在苏宁电器,消费者可以选购戴尔xpsm1330、xpsm1530、inspiron1420和1526笔记本电脑以及inspiron530s和531s台式机。
战略2:强强联手,与专业级it零售渠道企业合作。
1、全面进驻宏图三胞。
戴尔与宏图三胞的合作将充分带动国内it产业链上游企业与终端企业在产品、市场、技术等层面联动能力的大幅提升。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杨超表示:“此次戴尔系列新品电脑大举进驻宏图三胞店面,将是戴尔电脑在国内零售市场进行全面铺货的一大战略部署。”
战略3:扩大零售点,快速扩张覆盖城市。
1、计划将零售点从45个城市拓展到1200个城市。
为了在中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戴尔打破了直销模式,在2007年9月份与国美达成了零售协议。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阿米德表示,到2008年底,戴尔将借助合作伙伴的帮助,使中国的零售点从2007年的45个城市拓展到1200个城市。
另外,根据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闵易达表示,戴尔覆盖城市的快速扩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扩张戴尔直销队伍;二是通过国美电器直接销售戴尔产品;三是戴尔即将在商用电脑市场推行渠道合作销售计划,允许渠道直接销售戴尔商用电脑。
战略4:谋求低端市场,推低价笔记本。
1、推出3699元戴尔500,刷新戴尔笔记本价格底线。
置为赛扬m540处理器、512mbddr2内存、80gb硬盘、15.4英寸屏幕、康宝光驱、linux操作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该产品的价格刷新了此前戴尔笔记本的价格底线,也掀起了笔记本市场新一轮的降价潮。
2、计划进军低价超便携笔记本市场。
1、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戴尔公司日益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贯穿于整个业务之中,包括获取信息、客户支持和客户关系的管理。在网站上,用户可以对戴尔公司的全系列产品进行评比、配置、并获知相应的报价。用户也可以在线订购,并且随时监测产品制造及送货过程。从2008年3月开始,戴尔在淘宝网建立了首个“戴尔淘宝官方旗舰店”,这是电脑厂商首次以官方名义在淘宝这类b2c网站建立网络门店。
九、方案控制。
在实行方案的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随时纠正战略偏差,已取得更好的效果!
十、结束语。
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利用微机生产的特性,如果最终能的话,过去十年的课程学习会花去他们比猜测的要长许多的时间。当戴尔的竞争对手证明他们不能追上戴尔的脚步时,这或许对戴尔赢得市场份额是个好消息,但对靠分析戴尔成功原因而生存的咨询业,可能是个坏消息。应该看到戴尔只是一个灵感,它的独特性不能成为世界所希望的所有人都能效仿的标准模式。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五
企业并购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活动,通过收购其他企业,企业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获得技术或市场等优势。在我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参与了多个企业并购项目,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五段来分享我对企业并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
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到了合适的并购对象。在选择并购对象时,我们需要考虑目标企业的行业地位、市场前景、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需要评估并购目标企业与我们企业的战略契合度,是否可以实现协同效应。此外,还需要考虑并购的风险,如是否需要支付高昂的并购代价、是否需要承担目标企业的债务等。只有选择到合适的并购对象,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真正的价值。
第二段:合理制定并购策略。
在进行企业并购时,制定合理的并购策略至关重要。并购策略包括并购的方式、目标企业的规模和地位、并购的时间等。不同的并购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垂直整合可以增加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横向整合可以增加市场份额,多元化整合可以降低风险等。在制定并购策略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并且要与目标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
第三段:精准的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企业并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充分了解并购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和风险。在进行尽职调查时,我们需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并且遵循尽职调查程序和规范,确保所得到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同时,在尽职调查中,我们还需要与目标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以更好地了解目标企业的内部情况。
第四段:有效的并购整合。
并购后的整合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并购整合中,我们需要解决合并后的业务重叠、组织结构调整、文化融合等问题,以确保整合后的企业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整合过程中,我们需要精心制定整合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合并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运营。同时,要及时调整整合计划,以适应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段:持续跟进和评估。
企业并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功的并购不仅仅是达成交易,更需要持续跟进和评估。在并购完成后,我们应该紧密关注合并后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并购后的实际情况,对并购策略和整合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提高并购的效果和价值。只有持续跟进和评估,企业并购才能实现最大的成功。
通过多年的从业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企业并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制定合理的并购策略、进行精准的尽职调查、实施有效的并购整合,以及持续跟进和评估,这五个环节相辅相成,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需要深入思考和全面准备,以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价值。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市场垄断,但是并购也存在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精准定位目标并购对象。
企业并购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目标并购对象。在并购之前,企业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市场竞争力以及管理情况等诸多因素,确定该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企业要对自身的实力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自己能否承担目标公司的所有成本和风险。只有通过精准定位,企业才能找到一个与自身业务契合的、能够快速实现协同效应的目标并购对象。
二、善于整合资源形成优势。
企业并购的过程中,目标公司和原有企业可以彼此补足,形成更加完整、多元化的资源配置。合并后,企业应该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使其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共赢。为了确保整合过程的长期成功,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整合计划和预算,并对整合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划和细致管理。
三、合并后重视文化融合。
企业并购不仅仅是合并财务、资源和市场,更是合并文化和氛围。合并过后,企业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成为企业合并的阻力。因此,企业必须在合并前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文化,重视双方文化的融合,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企业要秉持开放、包容、分享、平等的文化理念,将目标公司的专业技能、知名品牌、员工队伍等有价值的财产吸收并整合,真正形成一种新的、共同的文化氛围,使合并后的企业更加强大。
四、保持财务健康,优化企业治理。
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谨慎对待财务风险,密切关注合并后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资金调配和风险分散。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治理结构的建设和提升,优化企业决策流程,加强内部监管和透明度,确保企业合并后财务健康,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五、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并购本质上是为了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在并购之后要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持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要从合并后的综合实力、物流配送、产品设计等方面入手,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并迅速推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实现企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总之,企业并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过程,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企业在并购中应当精准定位目标并购对象,善于整合资源,强调文化融合,保持财务健康和优化企业治理,同时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并购的定义与背景(约200字)。
企业并购是指通过购买或合并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实体的行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手段。企业并购的目标通常是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然而,企业并购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并需要谨慎的策划与实施。在我多年从业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企业并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企业并购的优势和风险(约300字)。
企业并购可以带来许多优势,如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渠道、丰富产品线等。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获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从而提高竞争力。此外,通过合并资源和优化运营,企业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然而,企业并购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管理体系的整合以及工作流程的重构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此外,合并过程中的政策法规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和财务风险也需要谨慎管理。
第三段:企业并购策略的制定(约300字)。
成功的企业并购需要有明确的策略和目标。在确定并购策略时,我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目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增长潜力。其次,两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否相容。第三,合并后的整合效应和协同效应。最后,财务和法律尽调的可行性和风险评估。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能够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并购策略,并增加并购成功的概率。
第四段:执行并购计划的关键因素(约300字)。
在执行并购计划时,我认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是组建一个专业、高效的并购团队。这个团队需要包括财务、法务、市场、运营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够提供全面的信息和专业的建议。其次,沟通和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合并过程中,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是保证执行计划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流程至关重要。最后,我还意识到风险管理在并购中的重要性。通过合理评估和管理风险,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并购失败的风险。
第五段:结语-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约200字)。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通过与不同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我不断积累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趋势也能帮助我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在未来,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以更好地应对企业并购中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策略手段,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通过合理的策略制定、认真的执行和持续的学习,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购成功的概率,并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国有林场场长岗位职责要求(大全20篇)
- 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图格力 人力资源部门结构图(五篇)
-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文号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文号是什么(四篇)
- 2023年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通用9篇)
- 小主持课教案(实用12篇)
- 2023年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论文 联想为什么并购IBM(五篇)
- 2023年申请成立基金会办事指南 2023基金申请指南(4篇)
- 最新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及流程(汇总16篇)
- 最新慈善基金会成立方案(大全10篇)
- tcl并购汤姆逊案例分析报告 tcl并购汤姆逊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五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