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通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07:41:37 |
  • ZTFB |
  • 11页

如何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让自己更加充实和充满意义?在写总结之前,可以和他人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我们可以从以下范文中找到一些总结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总结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一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环境;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班级加以比较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理想追求、行为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差别。这就是不同班级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别可能不是教师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却潜在地、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这个班级中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使学生生命的展示与张扬的坚实土壤以生发,因而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武珞路中学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这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交往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少数人的意识,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级文化是以育人为中心,以激发班级师生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

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上述这四处文化,在结构上也形成了班级文化的不同层面:

(1)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表层面。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2)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浅层面。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3)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的中层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

(4)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深层面。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成员间不同类型的互动,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融与整合。班级文化使得学校各群体间的价值与行为间的冲突得到了缓解,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价值与行为的差距缩小,彼此产生共同的文化基础。

(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归属和依存需要,合理地对待班级各种非正式群体,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特色与优势,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活动,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当有的学生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力,或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就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和同学的批评与督促会帮助他们认识缺点并加以改进,从而引进其道德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变化。因此,它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班级文化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级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之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

(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先进性——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道德素养,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

2、整体性——具有整体的文化意识,把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都是一种创造文化的手段,以形成“事事可育人”的观念,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贯彻学校的办学方针,围绕学校、年级的教育重点,整体规划,综合实施,达到育人的功效。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3、自主性——把学生当成完整的生命体,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本德育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4、实践性——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合作,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在实践中焕发生命活力。

1、物质文化:班级的环境布置。

2、行为文化:班级的系列主题活动。

3、制度文化: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4、精神文化:班级的学风班风、人际关系。

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把班级环境的建设权还给学生。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如宽敞明亮、空气流通、视听效果佳的教室等),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班集体奋斗目标,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各班集体奋斗的目标言简意赅,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1)、桌、椅、讲台摆放整齐,清洁无污渍,无刻画、涂抹痕迹。

(2)、地面无纸屑、无污渍。

(3)、墙壁无污迹、印迹。

(4)、门窗明亮、整洁(教室北面窗户除外)。

(5)、清洁用具、饮水机等物品摆放有序。

(6)、名人名言、标语牌、校训、国旗等无灰尘。

(7)、班级无零食。

(8)、每月一期黑板报,有主题、质量高。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把班级活动的组织权还给学生。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了,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采用新方法——把班级工作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必须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第二,要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第三,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风——把班风的培育权还给学生。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尊师、爱班、勤学、守纪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边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正确的舆论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前提条件,有了正确的舆论氛围,才能有正气,并使邪气不致抬头。舆论对班集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整体风貌,因此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是每个班主任带班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情。正确的舆论它来自集体活动中的准则和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以及他们正确对待批评及进行自我批评的正确态度。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言行来鼓励正确的舆论,并通过各种可行性的方式譬如主题班会、黑板报、学生交流来扭转错误的舆论,久而久之,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风貌。

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在班级中给学生个人造成良好的心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班级人际关系的建设又分为四个板块: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板块、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板块、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板块、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板块,如何协调好四个板块,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

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从其途径的六个方面来构建的。

(1)、环境中的文化构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2)、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构建:密切联系各科任老师,紧密联系教材与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神与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格。

(3)、人格形象中的文化构建:通过班会、课外活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形式,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的人格。

(4)、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文化构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5)、班会、夕会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构建:围绕“五自”,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班会。

(6)、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文化构建:通过开家长会、开放日、家长联系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1、建设各具特色的班集体的目标与计划。

2、建设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形成物质文化。

3、建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形成行为文化。

4、建设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

5、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精神文化。

6、建设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评价机制,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将是我们下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

物质环境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始环节和层面建设,而各具特色的班级精神,良好的班风、学风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作为班主任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是善于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种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学生。但有个别班主任不重视班会、夕会的教育,对于活动的开展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或者敷衍了事。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主任,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个别科任老师只管自己的教学,不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3、重学生工作,轻合作配合。

班主任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任老师、家长、学生都是;科任老师要注重和班主任配合,经常协商对特殊生的教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4、教师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育教学中,过激的话不讲,过激的事不做,要多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格按师德规范要求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二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彰显班级文化的特色,学校要求各班要努力在班级文化生活中张扬自己的文化个性,按照“实用、高雅”的原则,突出学校特色建设,既保证统一和谐,又各有特色,各有亮点。一周来,各办公室简直就是一个小型作坊,一有时间大家就忙着打印、剪贴、绘画、张贴,忙的不亦乐乎。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各位班主任说声:“你们辛苦了。”

今天下午,我再次到各个教室进行了查看,有很多收获:

一、这次班级布置都能体现美观、整洁、实用、新颖、创意、特色。各班班主任均能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各班能根据本班特点,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里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

二、墙壁布置合理、有特色。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现有资源,把班级布置得富有创意。如一一班的“我真棒”;一二班的“星星争辉”;二二班的“心灵手巧”;三年级开辟的版块有:“巧手园”“我有一双巧手”;四一班的版块有:“安全小知识”“成长旋律音乐舞台”;五年级有:“书香小屋”、“展示台”;六二班有:“快乐园”、“放飞梦想”等。

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班级的版块划分不合理、或者是有标题无内容、有的版块内容有不合理、有的装饰性不够的等等。

一、班级布置:个别班级部分内容沿用上一个班级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板面设计不美观;粘贴零乱,整个布置没有体现出手工特色这一学校主题。

二、整体效果:虽大部分班级的布置都能力求儿童化、艺术化、德育化,但部分班级过多追求整体效果的美观、多样,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和使用性;布置上过于随意,缺乏主题,版块虽多却过于凌乱,图案虽美却过于花俏,没能做到实用性与观赏兼备;对学生的评价出现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现象。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三

企业文化的发展是有方向性,其既要遵循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又要承袭企业发展的“成功因子”,需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规划,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发展方向”的指引。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把企业职工凝聚在一起。拥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企业,会向职工们提供一种共同的、先进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能把企业职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正确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供思想指导、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知识等,告诉企业职工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当的,什么地方是不能涉足的禁区等。能够帮助企业职工知晓曲直,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得到不断净化和促进。先进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进取精神,以此熏陶、教育企业职工,有助于帮助他们摈弃错误的思想观点、陈旧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得到净化和促进。

企业文化能够激励企业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能使企业职工获得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创造。积极宣导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员工充分理解,使其与企业文化倡导理念、奉行法则等保持一致。

企业文化是一项传播工程,需要做好关键理念宣导、典型塑造和示范带动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先进的企业文化也会告知每一名职工、每一个团队,只有企业发展了,企业内的每一名成员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携手奋进。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四

一、文化的意义和企业文化文化,就是文明教化,是相对武化而言的,是以相对文明的方式对他人进行教育、引导、开导,以达到改变和影响他人的目的。文化,改变和影响的是人的观念和意识。人的观念和意识,影响着人对待事物的心态;而人的心态左右着人工作中的行为趋向和状况;人工作中的行为趋向和状况决定着行为的结果。文化,是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的改变——心态的改变——行为趋向和状况的改变,以达到对行为结果的改变。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以相对文明的方式,针对其内部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开导,以达到提高员工素质和修养的目的。任何企业都有它的文化。不论你是否意识到、有无刻意去建设,从企业一出现,它就在教化、影响和改变企业内和进入企业的人。可以说,每个企业的现有文化,都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而形成的企业形象、规章制度、惯例、成员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等等的总和。

内部成员许多时间和精力的重大基础问题,消弭于无形,达到“无为而治”、一劳永逸,只需要很少的维护成本的境地,其效益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企业要想上下齐心、长久稳定地发展,应对外部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项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只适宜于已无“近忧”的企业进行。一家没有前途、没有前景构想、做一单算一单的企业,是没有必要大张旗鼓、费很大精力地去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因为它明天是否存在都不知道,搞企业文化建设,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在这样的公司,老板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老板要求怎样,就得怎样;受不了的话,走人。对于老板来说,主要是运用手腕、心计、权术、感情、眼前利益等来笼络人心。

人,尤其是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缺陷:只想听赞美的好话,而不愿听反映实际问题的实话。好像别人不说存在的弊病、缺陷和不足,弊病、缺陷和不足就不存在了。有两句成语典故,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心态和行为——“掩耳盗铃”、“一叶障目”。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老板和高层,认识要统一,要能够正视弊病、缺陷和不足,正确对待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要掩盖问题,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明确的目标,而陷入盲目和流于形式。

其次,要明确企业未来对人员的要求,以及未来发要求与人员现状的差距。

再次,要作为一个项目,由专人来进行。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念,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不能想到那就做到那,尤其不能为了如期出期刊而乱拉文章凑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杂、需要耐心、且很费时间精力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尤其是先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需要的人员虽然不多,但却不是随便抓几个人就可以做得了的。它要求从事者对行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和很丰富的实践经历、亲身体验,光有行为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是难以胜任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胜任这方面工作的人,需要有“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善于理解他人的日常行事习性;能够“知微见著”,从日常不起眼的小事情,看出潜伏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一个狂妄浮躁、目空一切、过于自信、将这事看得很简单的人,是做不好这工作的,就算他的笔杆子再好,再能干,也没有用。他可能是瞎忙瞎做,而难以达成改善人的观念和意识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内容,主要就是琢磨如何改变人的观念和心态,这很类似于以前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其主要差别是:以前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个别性强,普遍性的东西东西很空洞、枯燥,多是处于被动的境地。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主动性很强、预防性、建设性的工作。以前真正用心做过一段时间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或做过调解纠纷之类工作的人,从事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应该说是具有比较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不是企业的期刊杂志宣传栏,而是期刊杂志宣传栏等的内容、内涵。期刊杂志宣传栏只是它的形,而不是它的质。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演变成企业办期刊杂志宣传栏等外在形式,而不考虑所发的资料对阅读者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影响,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有副作用,是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当然,期刊杂志宣传栏等,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普及和推广企业文化非常好的方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在没有必要,普及和推广的方式有很多。

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要的是企业在外表上看起来冠冕堂皇,有期刊杂志宣传栏,重视企业文化。至于这些期刊杂志宣传栏能起的什么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有无反作用,却很模糊。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费时费力,对企业内部的意义实在不大,只能是一时哗众取宠、唬唬企业外部的外行人罢了。

一定意义上讲,期刊杂志宣传栏等有形的东西,只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表现的一些形式和工具,其本身的意义,只是让人们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文化。期刊杂志等的内容——主张和观念等,才是企业文化的有机部分。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1.独特性。

象,而企业又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文化所代表的是人的理念,可能是一个领导,或者是一个团队的意识。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2.共识性。

“个识”发展到“共识”的,这是规律,也是企业文化理论的实践探索的重点。

3.相对稳定性。

企业文化是根据一个企业发展的特定历史和环境而产生的,是一种信念,经常变动会让员工觉得手足无措,也无法形成鲜明的企业特色。企业文化一旦形成,成为企业的灵魂,就不可能朝令夕改。企业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有变动,整个文化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企业文化之所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事务部存在绝对的稳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否适应社会的变化,能否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同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点。根据企业内外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企业文化也会逐渐得到完善的升华。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指导”,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处理性文化,通过打破员工传统的认知结构、规定企业的行动目标,培养企业公共的情感走向,引导企业建立起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指引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2.凝聚功能。

舟共济的团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3.规范功能。

企业制度体现了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企业培养共享价值观的基本保障。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刚性的制度没有员工的认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赢得员工的心。这是现代管理最忌讳的事情。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员工的自觉执行力,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再好的制度,都需要道德情感的内在支持,否则也是无济于事。

4.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发挥辐射作用,而且还会对企业外部、对社区、对社会发声辐射作用。优秀的企业就是在自身文化的辐射过程中完成了与外界的有效沟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辐射途径一是理念辐射,二是产品辐射,三是人员辐射,四是媒体辐射。

5.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来自企业文化本身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也激。

发着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企业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有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就是一种精神激励。

6.主动干预功能。

成熟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敢于企业解决外部生存和内部资源整合所需要的思维和行为、战略、目标、组织、制度、流程,而且这些干预规则是可以根据条件变化而修正的。

7.决策支持功能。

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的战略管理者选择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并在决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表现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文化内化为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的细节,引导员工行为朝着有利于战略实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控制,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六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七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新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经营企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调动和科学组织广大职工的积性、智慧和创造力,是现代化管理的高层次选择。

三、

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

四、树立企业文化的战略意识,增强企业文化的战略观念,强调企业文化的战略决策,进行企业文化的战略实施,是当前转换经营机制和进行科学管理以赢得市场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价值观把企业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六: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凝聚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力,如能将员工比作一根线,那企业就是由线拧成的一股绳,绳的结实程度就是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一双编绳的巧手。

战斗力--是员工的作战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思想统一,而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步调一致的团队才有战斗力。

公信力--健康的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也能提高企业的公众信誉,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八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精神的班级,将会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以育班来育人,以班促校。所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层面是指全体教师协同研究,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个性,在学生层面既指要加强学生的全面提升,又要实现个体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也快乐”。

为达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首先要建设文化制度,用制度引导行动。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种文化限制,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和要求的。

具体讲,班规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渗透教育者的主要理念。这些理念以各种方式表现在其教育行为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艺术化的制定和运用各种班级制度,传递自己的教育期望。如我们采用班干部竞选制度,使原本无竞争的班级显出巨大活力,那些本来随欲而安,平时漠然的学生也爆发出参与集体的热情。作用之二,是约束和控制学生人格发展方向。小学生正处于文化人格的养成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外界的文化环境对他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教师必须要懂得运用班级这个孩子文化人格形成的早期环境,用制度去影响和控制儿童人格发展方向。

2从制度中形成班级理念。

优秀班级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奖状和锦旗。这些虽能反映一个班的好与差,但根本因素是这个班级的班级理念,它由这个班级的班风,传统,舆论和习惯构成,这些最能反映班级精神风貌。

班级制度的建设,是树立班级理念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班级文化理念是――迎接挑战,永远进取。

我们制定班级制度的.原则是:(1)体现人文精神;(2)体现文化个性。

要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其感情特征,为他们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便要在建设各种制度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经全班通过才能确立。追求文化个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班主任个人创造与学校文化制度结合与统一的结果。

小组(或班主任)提议班委拟订草稿班主任审查征寻意见集体通过开始执行补充完善。

“班主任细则”、“班干部细则”、“值日生细则”、“小组长细则”、“板报组细则”,“图书管理细则”“礼仪监督员细则”等,这些规则包括人员的产生、职责、评价、监督等。

我还根据自己班级与自身特点,制订出“每日三分钟演讲制度”、“美文名著欣赏制度”、“文明礼仪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

2.1从细节开始:

从细节着手,就是指班级制度建设要做到具体化,形象化,以及具有针对性,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知道规章制度是对自己哪方面的要求,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有这样一条班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很空洞,很抽象,我在研究中把这些具有抽象教育意义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规范:(1)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2)保持书桌的整洁,不使用的书籍、文具收起来。(3)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衣被等。如把“认真做好值日”细化为:(1)提前3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2)先洒水后扫地(拖地);(3)从教室后边往前边打扫;(4)扫地时不扬起灰尘,不留下死角;(5)打扫完后要把桌子拉整齐,检查桌斗内有无物品等。只有详细、具体的制度,才能引导学生的行动。

2.2重视制度的执行:

一种班级制度要能实现最终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长期坚持,使之成为影响学生生活的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需经:

(1)领会制度的意义。

若班主任和学生不能领会制度的意义,那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反之,则可以自愿自觉地去执行并养成习惯,如“每日课前演讲”,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这既可以培养勇气、信心,又可以展示个人风采,可以增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还可以锻炼选材能力,背诵能力,更可以通过经典文章汲取人类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这样学生从选材到演讲,到评价都自觉充满热情。

(2)检查制度的执行:

没有检查的制度是不可能长期执行的,就会形同虚设,如值日生制度的执行如何,不仅有值周日组卫生组长负责执行,还有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评价,期末还要纳入综合评价。

检查和监督是一种约束力,它会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感受到外部的推动力,这样才可能为将来转化为内部的自控力,养成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著.《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科学出版社.

[2]吴非著.《不跪着教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4]《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5]戴联荣、薛晓阳编著.《21世纪班主任文库》(小学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期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7]《河南教育》.《班主任之友》.

[8]网络.“新教育实验”.“教师在线”等.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九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每位学生的第二家园。如何让学生对班级有“家”的感觉,能安心地在这个“家”里学习生活,这很大程度上需要班主任带领学生对班级进行合理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所谓“班级文化建设”,简单说就是:对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美化教室环境,并注入班级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应是班主任须加以考虑的工作内容之一。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班集体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熏陶学生,无疑比单一的说教效果好的多,而且其影响是深远的。

我校已连续举行了三次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我所带的班级在评比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近两次都取得了初中部一等奖。而在每一次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们都体现出了极强的班集体凝聚力;在建设之后,都为班风、学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我就针对这几次的活动,谈一谈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点浅薄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是组织学生选择班风和学风的口号,并制定班级公约。我的做法是把一些常见的口号打印在一张纸上,让学生投票推荐;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风、学风、班级文化和个人作风这四项各提出若干建议,写在纸上交给我,由我整理后打印在纸上,经全班表决通过才生效。

三是粉刷墙壁,“红花虽美,还需绿叶衬托”,班级布置不仅要精彩,更要整洁,因此我带动学生把墙壁粉刷得洁白,这对学生也是一次极好的劳动卫生和审美教育。

接下来,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全盘设计。这一步骤实际上在准备工作阶段就已经在酝酿了。

一是对可以美化布置的墙壁进行测量,尺寸要精确,但也要适当留点空。

二是对班级布置的风格进行确定。根据对我班学生的观察了解,我把风格确定为“绿化、文化、实用、大气、优雅”。

三是征集学生建议,切合学生需要,对于学生的合理需要和建设性意见尽量采纳,对于不合理的,则阐明利弊。

然后进入实施阶段。

一是分区。我把班级分成六个区,分别是学习区(在前门区域、前黑板及靠前门处和学生座位区域),生活区(电视柜区域),阅读区(后黑板、图书柜及旁边墙壁),活动区(学生座位后的空地、后门两侧的墙壁),卫生区(前门外面走廊的角落)和讨论区(教室外的走廊处)。

二是确定各区的布置内容。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如下:

6、讨论区:(在走廊处)几张课桌和椅子,名人名言(2幅,在两侧墙上)。

三是选图、选字体以及颜色搭配。图要切合主题,大方而不花俏,我班所选择的只有:学习园地的装饰图片(江上泛舟图,取其含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班旗照片(上面再打上“我爱我班”四个字)和班级合照(上面再打上“齐心协力,蓄势待发”八个字),这样的图片既美观,又对学生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很有震撼效果。颜色的搭配要符合人的视觉原理。当学生坐在座位上时,他们所面对的以绿色为主,文字较多的区域如阅读区也以绿色和蓝色为主,其它颜色陪衬,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视觉疲劳,有利于保护视力。

而在活动区,比如生活园地(贴班级活动照片)就以暖色调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些重要的标语,如班训和学风口号,庄重醒目为格调,则以黄底红字和白底红字为主,由于整体上“绿化”的视觉效果,适当布置一些红色的文字,不仅不会过于刺激双目,反而有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感。此外,在同一区域,颜色的变化不可过于突兀,应有一个渐变的梯度,这样才会更加协调。字体的选择,主要根据内容而定,有庄重严肃的字体,也有活泼卡通的字体,还有艺术广告的字体。至于文字大小的选择,与写作中的大标题和小标题是一样的道理。总之,选图、选字体以及颜色搭配一方面要避免单调乏味,另一方面也要追求协调合理。

能手工制作的,尽可能发动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而有些只能依靠现代化设备了。至于张贴,考虑到安全问题,低的由学生张贴,高的由我来贴,学生负责扶住椅子以确保班主任安全,体现了师生间的情谊,倍感温馨!

在这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我校还有不少班级也布置得非常好,都值得互相借鉴学习。以上是本人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十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本着“和谐共进,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

1、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识到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于是我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自己讨论确定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开学一个月之后,我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经过班委的精心选择之后,选择了“博采众长、各领风骚”这一条把它做成深蓝色隶书字体贴在教室的正前方作为班训,八个字的内容生动活泼给人以跳跃感,蓝色又给人以凝重感。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另外,在班委的精心讨论下,我和全班同学有制定了言简意赅的“初三(2)班班级公约”,以此为宗旨统一管理全班同学,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3、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园地,以及教室卫生工具整齐的排放、饮水机的摆放则是属于教室功能型的区域。另外在教室的前方的角落养殖盆花,在讲台上适时摆放鲜花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

4、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室左右的墙壁上开辟一块“金色园地”,是我最近班级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手段。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经过我的电脑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一张张反映学生假期愉快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剪报,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一份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报告,融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一体……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外,还结合学生自评活动营造民主氛围。

5、另外,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也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

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开发出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乐趣,让学生走向社会学会学习,这是我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我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教育性,活动要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比如,集体活动需要友爱、关切和尊重,辩论需要理智和幽默,演讲要有激情,下棋需要沉静,阅读能使人深刻、博大,体育比赛能使人勇敢、顽强,文艺活动能使人大方、活跃,科学研究需要要周密和耐心。二是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使学生的生活呈现多样化。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三是自主性,分挥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主体作用,通过动脑,动手,动口,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培养某一方面能力。

如果仅仅以为课外活动就是玩玩跳跳,将课外活动降低到游戏的水平,那就会犯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甚至对学生的教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事实上,课外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二渠道,形式活泼,内容多样,便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全面发展个性。

总之,实践充分证明健康和谐,文明优雅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奏效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班文化建设已一年有余了,在一年中,我能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大力培育班级文化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 、初步打造“书香班级、诗化班级”的气氛,学生乐于看书,善于读书,很多学生真正把书籍当作了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读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

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优势,给学生借阅大量的优秀诗歌、动画等书籍,培养学生诵读意识和品味名著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电教设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同时,还让学生进行诗配画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表达内心的感受,感受诵读经典诗文的趣味,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发展,如: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的灵活、见识更宽阔、思想更开阔(能初步明白用平常心、责任心来待人和处世)。当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但营造书香班级的活动确实让孩子们成长更快,更强化了内心朦胧的价值判断。通过打造书香班级活动,我班的周豪崇同学成为年级书香少年。

二 、抓好学生的写字常规,打造书法班级的'特色。

我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无论是上课,还是平时完成作业,能始终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个。同时在家长的配合下,上好书法课,现在我班有十二三位学生的书写已经相当漂亮,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书写工整,受到好评,尤其与美术老师王老师的交流活动中,王老师对我班书写大加称赞,称我班学生的书写令他“大吃一惊”。写字也给学生带来了自信与乐趣,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学习氛围浓厚,有利地促进了大部分学生的进步。

三 、合理利用板报墙报阵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充分尊重、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合理利用板报墙报阵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让学生在板报墙报中尽情展现自己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明是非、知美丑”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以“情”、“理”、“法”管理班级,“情”乃善良之心,“理”是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法”为班规。充分调起学生主人翁意识,达到“自立”、“自理”、“自律”的目的。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象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作用,就象这春雨一样。 今后,我将继续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精品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三】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实践文化引领的管理理念,我班在学校领导的引领和支持下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现就这学年所做的一些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营造和谐的有竞争力的班级氛围。

舒适整洁的班级环境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教室中的环境建设渗透着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折射出这个班级的文化底蕴,于是我和全班同学把班级建设的雅致、有文化底蕴。

二、建立规范有效地班级管理制度和学习小组。

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选择了班级管理这个角度,让学生由过去的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我们把原来固定的班干部制度变为一种流动机制。在班干部产生上,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班长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经同学表决通过,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也使班长在管理工作上驾轻就熟。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为了激励各方面表现较突出的学生更好的发展,也为了促进其他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每周的班会课上,我就评选优秀课代表、优秀值日班长、文明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进步之星等奖项。考试前每位同学目标的制定给同学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给每位学生制定了挑战书,确定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力争超越对手;期中考试过后,我及时让学生写了小结与反思,并让全体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信,双休日也让家长朋友们回了信"孩子我想对你说"。同学们知道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风雨过后是彩虹"。更体会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片浓浓的爱。期中考试后,我让单科状元写了自己学好这门功课的经验,并把它们贴在了“我型我秀”一栏中,与全班同学共勉。

三、召开一系列有特色的班会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主题班会“尊重他人,传递温暖”,让同学们感悟了在校尊重同学、尊敬老师,在家尊敬孝顺父母的必要性,在社会上尊重礼让他人的重要性;主题班会“拼搏精神伴我行”让同学们更了解拼搏的精神,并传承这一优秀的精神品质,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发扬拼搏的精神,当失败的时候,带着拼搏的信念坚强地面对,失败也会变得渺小。

唯有拼搏,我们才有可能到达巅峰。坚信“山高我为峰,爱拼才会赢”;“培育健康心灵、守护生命阳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懂得了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是多么重要,让生命像鲜花一样绽放才是我们生命最好的诠释。主题班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大家再一次明白细节决定成败,好习惯可以让你成功,坏习惯可以摧毁你的一切。

本学期,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努力下,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领导的好评。我知道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勇气.我相信:健全的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十一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透过榆林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和建立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周恩宏。

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

成员:刘世财、陈国江、夏雨、张虎玉、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贴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就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资料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透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贴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资料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教学楼对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训和“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由“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贴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两侧设有“四册一薄”专栏和远教、饮水设备,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3)宿舍环境布置。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口号,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师生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到达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礼貌”,“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

(5)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6)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北墙面以师生活动为主,设有“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板块;南墙面以课外活动为主,设有“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师生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生活专刊”等板块,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故而将此长廊命名为“温馨园”。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料,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建立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简单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创办校刊修改部,每年两期,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5)用心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6)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礼貌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7)用心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8)参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形式,认真做好每年度的敬业标兵、教坛明星、班务模范、五好媳妇、敬老楷模等评选工作,实行奖励颁奖词办法,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用心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9)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资料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樊小明星的“星光大道”。

(10)打造“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潜力;用每周三90分钟的集中学习制度,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用心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一套学习材料。透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抬起头来走路!”的樊小口号唱响校园。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自2007年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状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于2010年3月汇编成册。《樊学乡中心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共有四部分资料,第一部分为“指导思想”,有教育方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基本作风等资料;第二部分为“管理目标”,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和学校办学章程;第三部分是“岗位职责”,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总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同时,我们还将校本教研工作单独提出进行专项管理,精心编印《樊学乡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常规管理材料汇编》,旨在重视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立足樊学、辐射乡村、影响全县”的宏伟目标。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3dd4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建设,重点做好校舍的维修与新建工作。

第二阶段(5dd6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顺利透过316工程评估验收。

第三阶段(7dd8月)查漏补缺,改建部室,重点做好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的搬迁工作。

第四阶段(9dd10月)反思整改,确定校旗、校徽、校标,重点做好章制完善、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

第五阶段(11dd12月)精心规划,打造品牌,重点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宣传工作,以百倍的信心迎接省级“创强”验收。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坚信:今日的“樊学”小学必须会成为明日“学樊”的特色学校,樊学的教育事业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重视教育的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爱岗敬业的广大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樊小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

阅读精选(3):

文档为doc格式。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十二

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具体内容:

版块有这几个:

1、在教室的门上设计班级形象。每个班级设置一朵花的形象,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采用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花要做大一点。可以放一张学生“臻美之星”的图片。

2、我的舞台我做主(布置教室后黑板,里面可以分为几个小块,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或作文展览等。在上墙前最好有个底色,然后把每幅作品用边框框一下。这些内容都要与学生的学习、文明礼仪等有关。

3、设置教室内一个“班级公约”的板块,在教室后黑板的右面。先用吹塑纸打底,再在上面粘帖公约内容,再加些图案。

4、黑板前我设计了一个“布告栏”也是用浅色彩纸做底色,然后把课程表,值日表,时间表贴在里面。

5、后面黑板两边我设计了卫生角和图书角。

6、以上内容要求在五月之前基本完成。各班做臻美之人“文明礼仪伴我行”的黑板报在五月十日完成,十日后评比。

班级名字:追赶太阳077。

班魂:优、雅、勤。

班级公约:

学风严谨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永不言弃。

班级口号:扬帆摆舵奋勇拼搏看我七班气势磅礴。

三、形式内容:

公告栏:课程表、班级考核分数、报刊杂志名单,临时通知等。

生日栏:张贴每月的小寿星照片。

追赶太阳077班:班级整体面貌,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

雏鹰争章: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劳动、听讲、作业、发言、纪律、单元测试等等)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进步。

荣誉榜:孩子在课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

心语心愿:孩子的心愿卡。

读书驿站:孩子们读过文章,书,电影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

书画天地:孩子自己满意的字、画、作业展示。

(一些板块的内容会不定期的更换,让更多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十三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2231。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发展学生个性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引发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就必然要求生活于其中的人要有独立的意识,自主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培养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在教育现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现实反映。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班级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过去班级管理只重集体忽视个体、只重共性忽视个性、只重理智忽视情感的做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班级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班级文化是班级教师和学生在班级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及其物化的表现形式。班级文化包含班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的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班级的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班级文化对班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导向效应。

班级文化是班级大多数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反映,是班级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表现在班风、学风、舆论以及精神和传统中,对班级学生的言行具有鲜明的导向效应。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级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善于利用这种班级文化的导向效应,达到引导学生行为的目的。如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开展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出基本的座位自由组合原则:“一是有利于学习;二是四相情愿”,然后实行“座位自由组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主管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使班级学生学会了“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人与人的组合,研究坐的位置”,形成为了学习,为了发展,为了共同的进步,科学地、理智地选择和组合座位的共识和氛围。

(2)驱动效应。

班级文化对班级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和驱动效应,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班级文化的驱动效应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从而形成班级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北京四中丁榕老师设计的开学系列教育活动——“开学四把火“,把开学教育活动分解为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第一把“火”:总结与回顾——展览会;第二把“火”:展望与思考——“记者招待会”;第三把“火”:理想与追求——讨论会;第四把“火”:团结与奋斗——谈心会。

通过四个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生发了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热情。尤其是团结与奋斗的谈心会,通过让学生充分沟通,使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强烈愿望。

(3)规范效应。

班级文化是班级起主导作用的舆论、班风、传统的反映,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

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如魏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意营造“依法治班”的文化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依法治班,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

(4)陶冶效应。

班级文化尤其是班级精神层面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潜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班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诚、信任、友爱、关心,能够生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热情乐观、热爱集体、乐于交往,而且在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形成和谐的“心理场”,学生置身其中就会受到感染。而班级环境净化、美化中渗透出的文化意蕴,同样对学生具有陶冶、感染的效应。如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善于精心策划和设计,赋予班级活动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选“炉长”,写“炉长”,就是精彩的一笔:

“冬天到来之前,班级要选举为大家生炉子的同学,许多同学抢着报名,同学们就在这么多报名的同学中选出最信任的人来,这位同学一上任,大家就称呼他为‘炉长’。

“每位炉长一上任,我就布置学生一篇作文,题目是《炉长》。要求文章中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一个冬天都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炉长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通过分析炉长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学会感恩。

“炉长呢?当然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置于同学们的观察之中,同学们还要写文章表扬他,赞美他,他便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尽忠尽责。”(选自《班主任工作漫谈》第390页)。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从选“炉长”到写“炉长”,实际上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浸染着全班的学生。

二、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基本要求。

班级文化在学生个性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效应,因此,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级文化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一般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者和设计者。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班级文化内涵的理解,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首先,班主任必须明确把班级培养成为怎样的班级,把学生培养成为怎样的学生?其次必须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及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积极效应,从而自觉把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一、辨证地分析自己;

二、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任;

三、尊重集体、国家,对集体、国家负责任;

四、充满信心;

五、意志坚强;

六、心胸开阔;

七、除关注学校生活、教科书、学习外,对社会、对世界的问题有较广泛的兴趣;

八、能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据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围绕着“学生应该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的目标,组织和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如“无批评周”、“治病救人周”、“高效学习日”、“选炉长”、“座位自由组合”„„在活动过程中营造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

班主任对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内涵的理解及其精髓的把握,直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魏书生把班级教育管理,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培育和形成了班级自己的特色,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按照班级的各项规定调控自己的言行,朝着“自身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国家、社会的主人”的目标发展和完善自我。这完全得益于他对“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的把握,并将其分解成为可操作、可考评的上述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有机地渗透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相应的文化氛围,产生积极的效应。再如,有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班级的发展,通过设计班徽、推荐班花、创作班歌等活动,引导班级文化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班级自己的文化特色。学生在推荐班花的文章中写道:“杜鹃,繁盛而不臃肿,热烈而不失静雅”,得到全班学生的共鸣和拥护,在教师的引导下“热烈而不失静雅”的班级文化氛围悄然形成。

2.立足于学校、学生和教师个性,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其他文化的移植,也不是其他文化的翻版。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班级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立足于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

(1)立足学校的个性。

立足学校的个性,就是要求充分借助学校优良的传统、校风、学风来建设班级文化。不少历史名校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往往可以“成为学生在精神上崇拜的偶像和心灵的家园”,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和发展的源泉。学生会终身以自己是这所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名校的这种精神特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鼓舞学生确立精神上的自尊和自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重要立足点。

(2)。

立足于教师的个性。

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教师的某种独特的气质、特殊的才能、专长或爱好,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特殊的才能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有人说,教师多一种兴趣爱好,就多一种与学生沟通的语言,多一条走向学生心灵深处的管道。同样,我们可以认为,班级也因此多了一种建设特色文化的优势。如魏书生就用“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的积极生活态度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变得开朗、乐观;用“善于发展自己长处”的特点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发展自己,“战胜错误的信心根据地”。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教师的特色,也是建设有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立足点。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建设班级的文化。

(3)。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文化的建设必然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才能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如班级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特殊才能等等,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班级中学生个体的一些特殊才能,如果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可以成为班级的特色,发展为班级特色文化的有机部分。如班级合唱队、运动队、舞蹈队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的组成和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从某些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发展成为班级特色。有的教师提出“不怕学生有缺点,就怕学生没特点”,发现了学生的特点,往往就能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发展学生的立足点,找到建设班级文化的基点。如上文所述,魏书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这种根植于学生个体发展基础上的学生个体文化,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影响班级,促进班级群体文化的发展,形成班级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的互动,进而促进班级集体的发展。

3.在创造性的班级活动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特色的形成班级文化是以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主任应该在分析学校、班级、学生及教师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班级发展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策划,引导班级文化发展的方向。在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环境文化、个体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文化特色内涵的渗透、积淀和提升。如魏书生把“自主”的理念贯穿在学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全班学生讨论制定班级的“班规班法”,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使班级学生“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学生自主以竞赛的方式收书费,结果全班72人2160元书费两分半钟收完;学生犯错了自己为班级做好事、或者写犯错的“说明书”、写“心理病历”,指导学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战胜错误的武器;还有,偶尔尝试让学生替老师讲课等等。这些活动无不体现着“自觉、自主”的文化特色。

班主任还应该有意识利用班级发生的小事,在小事的处理中渗透文化的影响,形成有利于文化特色发展的班级环境。俗话说,“教育无小事”,在教育的“小事”中可以做出大文章。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从选“炉长”到写“炉长”,就是在小事情上做出了教育的大文章。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设计和用心培植,需要通过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和积淀。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各方面具体实际,在班级文化特色内涵的引导下,创造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版;

2.李建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3.徐葆耕:《名校应该有个性》,《北京教育》2003年第10期。

文章录入:chenqiaoli。

责任编辑:yumeiyan。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篇十四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环境;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班级加以比较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理想追求、行为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差别。这就是不同班级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别可能不是教师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却潜在地、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这个班级中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使学生生命的展示与张扬的坚实土壤以生发,因而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武珞路中学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这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交往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少数人的意识,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级文化是以育人为中心,以激发班级师生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

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上述这四处文化,在结构上也形成了班级文化的不同层面:

(1)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表层面。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2)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浅层面。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3)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的中层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

(4)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深层面。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成员间不同类型的互动,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融与整合。班级文化使得学校各群体间的价值与行为间的冲突得到了缓解,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价值与行为的差距缩小,彼此产生共同的文化基础。

(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归属和依存需要,合理地对待班级各种非正式群体,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特色与优势,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活动,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当有的学生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力,或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就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和同学的批评与督促会帮助他们认识缺点并加以改进,从而引进其道德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变化。因此,它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班级文化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级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之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

(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先进性——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道德素养,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

2、整体性——具有整体的文化意识,把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都是一种创造文化的手段,以形成“事事可育人”的观念,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贯彻学校的办学方针,围绕学校、年级的教育重点,整体规划,综合实施,达到育人的功效。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3、自主性——把学生当成完整的生命体,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本德育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4、实践性——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合作,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在实践中焕发生命活力。

1、物质文化:班级的环境布置。

2、行为文化:班级的系列主题活动。

3、制度文化: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4、精神文化:班级的学风班风、人际关系。

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把班级环境的建设权还给学生。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如宽敞明亮、空气流通、视听效果佳的教室等),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班集体奋斗目标,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各班集体奋斗的目标言简意赅,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1)、桌、椅、讲台摆放整齐,清洁无污渍,无刻画、涂抹痕迹。

(2)、地面无纸屑、无污渍。

(3)、墙壁无污迹、印迹。

(4)、门窗明亮、整洁(教室北面窗户除外)。

(5)、清洁用具、饮水机等物品摆放有序。

(6)、名人名言、标语牌、校训、国旗等无灰尘。

(7)、班级无零食。

(8)、每月一期黑板报,有主题、质量高。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把班级活动的组织权还给学生。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了,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采用新方法——把班级工作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必须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第二,要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第三,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风——把班风的培育权还给学生。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尊师、爱班、勤学、守纪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边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正确的舆论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前提条件,有了正确的舆论氛围,才能有正气,并使邪气不致抬头。舆论对班集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整体风貌,因此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是每个班主任带班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情。正确的舆论它来自集体活动中的准则和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以及他们正确对待批评及进行自我批评的正确态度。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言行来鼓励正确的舆论,并通过各种可行性的方式譬如主题班会、黑板报、学生交流来扭转错误的舆论,久而久之,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风貌。

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在班级中给学生个人造成良好的心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班级人际关系的建设又分为四个板块: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板块、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板块、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板块、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板块,如何协调好四个板块,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

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从其途径的六个方面来构建的。

(1)、环境中的文化构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2)、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构建:密切联系各科任老师,紧密联系教材与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神与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格。

(3)、人格形象中的文化构建:通过班会、课外活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形式,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的人格。

(4)、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文化构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5)、班会、夕会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构建:围绕“五自”,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班会。

(6)、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文化构建:通过开家长会、开放日、家长联系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1、建设各具特色的班集体的目标与计划。

2、建设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形成物质文化。

3、建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形成行为文化。

4、建设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

5、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精神文化。

6、建设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评价机制,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将是我们下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

物质环境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始环节和层面建设,而各具特色的班级精神,良好的班风、学风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作为班主任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是善于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种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学生。但有个别班主任不重视班会、夕会的教育,对于活动的开展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或者敷衍了事。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主任,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个别科任老师只管自己的教学,不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3、重学生工作,轻合作配合。

班主任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任老师、家长、学生都是;科任老师要注重和班主任配合,经常协商对特殊生的教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4、教师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育教学中,过激的话不讲,过激的事不做,要多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格按师德规范要求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