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0:02:05 |
- ZTFB |
- 13页
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范文,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一些总结的写作案例,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略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2.小试身手。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30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略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3、较好的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猜想对解决问题很重要,它们到底相不相等?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二、新授。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好的方法,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
生2:我们组是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取了三根同样长的纸条,通过对折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分别涂色表示(展示学生的折纸情况)。通过折纸我们组也发现(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验证)。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现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认真讨论)。
师: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课本第80页1、2、3、题。
其中,第1题引导学生通过涂色和比较,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感受。
第2题二生爬黑板板演,第3、4题学生自做。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一生小结,他生补充,教师评判。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励志故事400字(实用13篇)
- 最新分数乘分数教案设计(汇总18篇)
- 端午节策划书(实用10篇)
- 项目部技术质量安排方案 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五篇)
- 最新防水防火防电安全教育(实用16篇)
-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有哪些(4篇)
- 国家电网公司往来款项管理办法规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办法(5篇)
- 民间故事的研究 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四篇)
- 2023年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新闻编辑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五篇)
- 最新项目股权转让协议书(实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