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棒教案反思(优秀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6:15:19 |
  • ZTFB |
  • 12页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一些获奖教师自带的教案,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一

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标记。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

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1、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活动指导: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

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二

1、训练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连动性。

2、通过幼儿欣赏《圆圆的春天》,让幼儿感知儿童散文作品,学会欣赏性情听。激发幼儿仿编散文的兴趣。

1、激发法。

2、探索法。

1、知识准备:幼儿已感知、认识圆的物体。知道唱片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2、材料准备:生活中各种圆形物品及图片(供幼儿活动用)。

3、教师准备:录音机、背景图、操作卡、字卡。

(一)游戏(找圆)。

1、老师:"今天,有许多的朋友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去请它们出来吧?

2、幼儿听音乐找朋友。

4.提问:使幼儿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你们喜欢散文诗吗?""喜欢它什么呢?"。

(四)幼儿仿编散文幼儿通过介绍自己找到的朋友来仿编散文诗幼儿在音乐中郎诵自己仿编的散文诗(老师做记录)。

(五)延伸活动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姿势做圆的动作(如:抱腿滚圆、拉手成圆圈等)。

各领域渗透:

音乐:圆圈舞。

美术:幼儿用圆进行美术创作画。

科学:幼儿了解cd放音原理。

生活中的渗透幼:儿练习形容词组。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三

1.通过感知特定场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来感受夏天的特点。

2.学习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

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欣赏过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领略过老舍先生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夏》。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

生机、活力、金色、紧张、热烈、急促等

(一)、课文选取了哪几个特定场面来表现夏天的特点,请为每个场面拟小标题,以“……图”的形式。

板书:草木蓬勃图、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

热风浮动图、农作物勃发图、农民劳作图

(二)、请小组合作,选择一到两幅你喜爱的场面,读一读,赏一赏

提示:赏一赏可以从词语、修辞、色彩、多感官、动静、正侧、虚实等方面进行

小组讨论

1.草木蓬勃图

动词:泛泡、冒气、沸腾、长成、凝成、不见、换来、潜

(春景色彩:淡淡绿烟――黛色长墙(春到夏,树荫渐浓,颜色渐深)

与夏景)修辞:比喻,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从春天到夏天的变化过程

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

齐读:读出春天的柔嫩,夏天的蓬勃浓郁,读出变化的过程

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夏天的什么特点?(生命的勃发、磅礴的生命力)

2.太阳烘烤图

烘烤:温度高、火红、金黄

3.麦浪翻滚图

翻滚、扑打;比喻,表现出汽车在翻滚的麦浪中忽隐忽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

4.热风浮动图

动词:浮动、飘过、吹送;颜色:金色;香:麦子的香味

色、形、味

2、3、4连起来读小组读齐读

以上几幅图展现了夏天什么特点?(生命的力度)

板书:生命

5.农民劳作图

这一段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紧张、急促

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快,表现夏天的急促

反复,读起来有节奏,表现紧张、急促

动词:挥、弯、流,表现农民劳作的辛苦

思考:为什么要“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因为起风了,乌云要来了,天要下雨了,表现出农民的心理:紧张、担心农作物

创读(体会农忙的紧张感):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乌云来了),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要下雨了),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提问:农民们如此忙碌,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明确:内心是喜悦的。

追问:为什么喜悦?

明确:因为挥镰是在丰收,追肥、浇水是在迎接新的收获,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忙碌,所以是喜悦的。农民作为生命个体,在播种新的生命,创造新的生命。

板书:创造

6.农作物勃发图

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拟人的修辞手法:挑、举、匍匐(热烈生长,表现热烈的特点)

换读:如果把这三个动词换一换,有何不同?

那长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背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生长着的瓜秧。

在换读中体会到农作物所表现出的精气神。

这幅图体现夏天什么特点?(旺盛的活力)为什么?(挑、举、匍匐都是力争向上、向前的动作,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板书:活力

写一写:“挑、举、匍匐”表现出植物怎样的情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交流。

补白读: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如同举着旗帜高高飘扬;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似乎在田野里放情歌唱;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更像日夜兼程的士兵,只朝着明亮前行。

7.作者以他对夏天的独特感受写了这些特定场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赞美夏天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天?

补句: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勃发的夏季,这是一个活力充沛的夏季,这是一个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夏季。

草木蓬勃图生命

太阳烘烤图

麦浪翻滚图

热风浮动图

农作物勃发图活力

农民劳作图创造

《夏》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梁衡以他的独特感受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夏天。这篇散文通过选取的夏天特定场面的描写来展现夏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感知特定场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来感受夏天的特点;2.学习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1.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2.体会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围绕这两点来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一找文中体现出哪些夏天的特点,此时学生回答往往是从课文中找出单一、独立的词语,这一环节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接下来采用师徒合作的形式,请同学们归纳概括文中的几个特定场面,对文章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把握。再层层深入,以具体的场面的分析带动学生对于文本的解析和情感的把握,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展现的对于夏季的独特感受。同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另一方面,在交流讨论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起初我对于夏的特点的体会仍表面地停留在“紧张、热烈、急促”上,没能深入挖掘散文内涵,后来在师父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体会到文章通过特定场面所呈现出的对于“生命、活力、创造”的感悟。因此在课堂的主要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场面的过程中,体会到夏天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的磅礴、力度,旺盛的活力,夏天里的人――生命,又创造出新的生命,如此蓬勃向上,生生不息。同时,以创读、补白读、对比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以发挥想象、造句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读写之中现出对这篇散文的深层理解。

遗憾的是,在文本解读方面,第三小节的“挑、举、匍匐”没有讲透,学生对于田间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农作物是比较陌生的,一时无法体会三个动词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我在分析过程中急于想要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旺盛的活力”,而为什么这些农作物表现的是一种“旺盛的活力”,并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这里实际上三个动词都表现了夏天里农作物向上、向前、奋力生长的态势,由此体现出活力。再者,在朗读方面,第二小节开头,从春到夏的过程,怎么来读出这种变化,指导学生朗读时没有到位,春天草木的柔嫩仍然体现得不够;第二节麦浪翻滚图几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麦浪翻涌的壮观,表现出生命的力度,在朗读时要注意重音,读出这种力度。最后,在教学语言方面,语言不够简洁,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力求改正的一点。

通过这节课,在师父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了散文教学的方法,更加领略到了苏氏语文课堂所应该展现的语文味儿。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四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经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忙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我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理解、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当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当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忙幼儿自我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本事。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五

一、教学课题:

油画棒。

二、教学课时:

4课时。

三、教学重点:

油画棒的使用技巧以及色彩的合理运用。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铅笔橡皮画纸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油画棒绘画技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感受色彩的象征意义;鼓励学生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事物与情感,进而培养其审美感知的能力。教学重点:油画棒的使用技巧以及色彩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指导法。教具准备:彩色图片、彩色画纸、油画棒。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渐变技法的种类:单色、双色、多色。

2、范图展示(如图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渐变技法制作纸筒小人。

二、讲授新课。

2、作品欣赏讨论。

三、巩固复习,学生动手实践。

1、注意:构图要合理;先涂深颜色再涂浅颜色;颜色与颜色之间过度要协调;颜色与颜色之间对比要强烈些。

2、学生运用渐变技法练习在卡纸上绘制人物,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点评常见的问题:

1、颜色之间过度的不自然。

2、画面颜色不够丰富。

3、构图上部分同学还存在问题。

五、教师总结。

1、渐变技法:单色、双色、多色。

2、画面要求:构图合理,颜色丰富多变,两种颜色之间的过度要自然。

六、作业布置课后继续完成一个纸筒小人再将其与本节课制作的纸筒小人合并一起。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所学的色彩知识,并加以巩固,帮助本学期继续深入学习油画棒画。

2、本节课在于由浅入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3、加强与老师情感沟通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识记色相环,记住每种色彩的位置。

2、知道相邻色彩互相调和产生新的色彩。教学准备:

油画棒、纸张、色相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还记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说说?

二、新授:

1、请指着色相环说出三原色的名称。(红、黄、蓝)。

2、三原色相加产生哪三间色?(橙、绿、紫)。

3、三间色与原色调和产生复色。复色有无数种。你根据哪些方法给他们命名?

三、学生练习:

请你根据记忆画一个色相环。要求位置准确,涂色均匀,涂色方向有序。整体美观大方。

四、作品展示评价:

大家互相展示,并且选出优秀的作品。对于不够美观完善的作品,想想改怎么给指出缺点。

五、课堂总结:

大家的热情很高,又回到我们以前勤奋学习认真绘画的状态了,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第二课。

教学目标:

复习油画棒画的几种绘画技法,巩固知识,并提高绘画水平。培养学生绘画兴趣,增强自信。教学重难点:

油画棒画的技法巩固。教学准备:

油画棒、纸张、示范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绘画方法呢?请你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新授1.平涂法: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均匀地涂在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显得醒目和漂亮。

2.色彩叠加法(混色法):先涂一种颜色后没,在上面再涂一种颜色,两种色彩互相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既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部位混合。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颜色中选择练习。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互相叠加后易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孩子,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和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用的点彩法。此法虽然较费时间,但却能磨练小朋友的意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色彩渐变法: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互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色彩之间的自然变化,丰富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使画面上的物体更加真实。如苹果又绿到黄的变化,花瓣、树叶深浅的变化,都能用渐变的画法来表现。

5.刮画法:油画棒刮画法是指,在白纸或有色纸上,均匀德涂上一层或多层油画棒颜色,根据造型和画面的需要,用竹筷、小刀、牙签、梳子等各种硬器代笔,挂涂表现部分的颜色,透出底色,通过点、线、面的表现,使画面出现用水彩或水粉等常见绘画材料所不能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

6、拓印法:油画棒拓印需要先制版,要采用剪、刻、撕、拼贴、折叠、揉纸等方法制版,表现多种效果。材料也可多样化,然后把纸(可用高丽纸、宣纸等较薄的滤纸)盖在图形上,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来回涂抹,这样,底板上的图案就显示在纸上面了。

三、学生练习。

四、作品展示评价:有的同学这几种方法都掌握了,有的记不清画不好了。

五、课堂总结:方法很重要。通过这节课,大部分同学都提高了,但是有几位同学还需要认真练习才能赶上大家。

第三课。

蝴蝶。

教学目标:通过绘画蝴蝶,练习色彩的冷暖搭配,表现出色彩的渐变。

教学重难点:多个蝴蝶如何进行构图?背景的色彩设置。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老师带来了蝴蝶的照片。仔细看,它们是不是很美?今天我们用油画棒来表现出蝴蝶之美。

二、新授:

1、思考如何构图?提示:有主有次,主次分明。

2、先用铅笔起稿,不要急于求成。

3、对于蝴蝶的身体构成了解要细致:六足、四翅、身体分为头胸腹。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七、作品展示评价:谁画的蝴蝶最美?谁画的蝴蝶有问题?改怎么改正?

八、课堂总结:画动物要生动,画出它的特点,平时要多观察才能够很好的表现。

第四课。

母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继续深入学习色彩的冷暖搭配,深入理解色彩的渐变规律。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色彩表现母鸡妈妈身体的各个部位。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范图。教学过程:

二、新授:

1、自己构图,起稿。

2、从母鸡妈妈头部开始画起。用哪些冷色或者暖色表现色彩的变化。

3、需要重复色相环里的某些色彩吗?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九、课堂总结:生活中的鸡妈妈和我们画的总有不同,这是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第五课。

花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画花朵,提高对同类色、邻近色的使用、搭配能力。感受油画棒这种画材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绘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

花朵的造型,色彩的明暗、冷暖变化。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图片、范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用油画棒能够画出多么美的画呢?请大家欣赏老师带来的作品,讨论这些作品的技法与配色。

二、新授:我们也能画出这么美的画来,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

首先,还要构图,起稿,确定花朵、枝条、叶子的轮廓线很清晰,不混乱。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总结:美是爱美的人辛勤创造出来的。大家只要多动脑筋,认真练习,也能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来。

第五课。

风景。

教学目标:

练习绘画复杂一些的风景作品,初步接触有透视感的绘画练习。学习色彩的冷暖交替、明暗变化。

教学重难点:风景画中的景物如何分组?每一组如何确定色彩的冷暖、深浅?

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范作。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你喜欢旅行吗?喜欢拍照吗?你能把风景照片画出来吗?今天我们试一试。

二、新授:

1、先认真观察这张风景照片里有什么景物?

2、可以分几组?依据什么划分?每组景物的冷暖一样吗?明暗相同吗?

3、你能根据照片构图吗?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让我们把自己的画都放在远一些的地方,然后大家站在一起审视自己的作品哪些画的好,哪些还不够美观舒服。然后拿回继续完善。

十、课堂总结:只有不断的修正,我们才能画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来。

第六课。

日出。

教学目标:

让学生凭记忆和想象画出海上日出,训练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

二、新授:

1、确定你的构图,画出啊简洁的图稿。

2、确定你每部分使用的色彩。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你觉得这样的想象难不难?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只要认真的观察,让记忆保存住我们脑海里的图像,我们的记忆就能自行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绘画资料。

第七课。

作品临摹。

教学目标:

通过临摹优秀的油画棒作品,增强对色彩的整体认识,提高作画的水平。教学重难点:

范作中比较模糊的色彩和色彩的涂色方法。个别同学的起稿水平需要提高,加快起稿速度。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范作。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能分析出来它用了哪些技法吗?你想试一试吗?

二、新授:

1、自己分析画面的色彩如何搭配的。

2、起稿,完成初步的构图和细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对于临摹我们该有怎样的态度?既不要完全脱离吗,也不能完全照搬。

五、课堂总结:临摹之所以能快速提高我们的绘画水平,因为我们能够分析、学习它。

第八课。

作品临摹。

教学目标:

交换上次课临摹的作品,继续临摹优秀作品。提高绘画水平,巩固所学知识,倡导互相交流。教学重难点:

如何准确画出原作中的色彩。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范作。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交换手中的图片,继续临摹。请大家按照上次课学习的顺序认真练习。

二、新授:

1、细致观察,认真识记。

2、铅笔起稿,画出整幅图的草稿。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课堂总结:每个人对于相同食物的看法是不同,也导致每个人画出不同色调、不同风格的画来。

第九课。

自己创作。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绘画创作,提高绘画水平,培养绘画兴趣。增加对于美术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如何确定自己绘画的主体物和确定主题。色彩的搭配和应用的技法。

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也来做大师,自己创作一幅独特的作品。不要害怕,你能行!

二、新授:

1、你的绘画对象是谁?你怎么构图?

2、你确定用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呢?

3、你主要用什么方法表现?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课堂总结:你如果害怕失败,那还是技术水平不够高。那就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而这一切都要多看多听,逐渐变化。

第十课。

自己创作。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自己作画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技法。提高对于美术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难点:如何把握创作速度,以及如何整体完善。教学准备: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创作出自己的美术作品是所有艺术家的梦想,我们也不会例外。所以请你们大胆的创作,让我们各自精彩。

二、新授: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了吗?你能赶快捕捉出来吗?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你怎样评价自己的创作能力呢?你感受到创作的快乐了吗?希望你们以创作为乐。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很深入,大家对于油画棒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自创了很多的技法,老师也很敬佩你们的创造力,希望大家继续深入研究它,让油画棒画出来的画也让人惊艳!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七

油画棒的渐变技法单元课题:油画棒的渐变技法课时:

2课时。

设计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1.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2.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3.教师示范与当堂训练的结合。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简笔画创编,油画棒的基本涂色方法,本节所学内容是油画棒的渐变技法,为上节课的一个补充和延伸,与之前的技法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处理画面的效果更加活泼生动。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学生属中专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部分同学对油画棒有一定了解的,可起学习骨干作用,从而带动课堂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及能力。加之学生自己的一些发挥,预想画面效果应该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设计:

课前部分先以复习导入,范例引入,简单明了,让学生回想之前所学的知识,并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本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的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训练为主要部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新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油画棒渐变涂色的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将油画棒渐变的涂色方法运用到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和美化现实生活当中。

3、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自然的崇高情感,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

教学难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进行有趣味的创作。教学工具:

1、教师:油画棒各类渐变的涂色方法范画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2、学生:收集素材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进行反思,提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按照分析解读问题——讨论分析——提出解读问题的方案——课堂练习——自评互评——教师总结等多个环节进行的基础教学。教师采用提问、辅导、总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讨论、分析、实践中共同学习。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出示范例。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

(一)概念:

教师启发大家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什么是渐变,最后总结。教师总结:

渐变,逐渐发生改变。这里是指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

(二)学习油画棒涂色的渐变方法意义所在。

1、有利于培养大家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

2、学习油画棒的渐变技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与生活之中,为制作玩具、教具及幼儿园环境布置提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逐渐改变,由深转浅,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实用。

(三)油画棒渐变的分类。

1、单色渐变。

2、双色渐变。

3、多色渐变。

(四)油画棒渐变的巩固练习。学生练习:

拿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未上色的画稿,运用本堂课所学技法,表现画面色。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本堂课的活动。同时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文化的学习以及持久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分别练习,并且得到巩固。

(五)师生共同评论:教师活动:

完成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评、互评。然后教师从作品的总体设计、比例、色彩、技法、最后效果上进行总评。(以鼓励为主,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法。)学生评论:进行自评:进行互评:设计意图:

(六)教师示范:

教师活动:当堂示范一种学生没有想到的类别。例如:头发的处理。(多色渐变)。

1、材料:油画棒、图画纸、铅笔等。

2、制作方法及步骤:(1)设计:

在图纸上设计出带有头发的脸和形态,要有个性表情,有趣可爱。最好是表情搭配协调、有故事。我们共同设计一张《我的妈妈》。(2)头发的制作:

1、先把头发涂成多色渐变。

2、再盖上一层黑色。(平涂法)。

3、最后刮,可刮直线、波浪线、电话线等等。

4、调整装扮完成。

三、归纳小结。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八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为:突出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通过朗读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通过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重视先学,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可以放心地把先学的任务布置给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作者及该诗歌的简介,预习的步骤和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景、情、理),当然还有“质疑”.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本诗的核心内容,可以避开繁琐的分层,又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对全诗的脉络把握到位,从而避免僵化的按顺序讲解。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先预习,诗歌的预习就是读与思。只有在认真的读中,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可能质疑。笔者还要求学生质疑后小组内互看,小组成员的问题尽量互相帮忙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最终提交到班级讨论,这也大大提高了质疑的质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诗歌学习是很有其道理的。

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们以后看到陌生的诗歌,也就不至于雾里看花了。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悟能力。

诗歌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悟的外在表现,因为“诗言志”.但这首长诗景、情、理都有,虽可分开解读,但又交错相融,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真正体悟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才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朗读的处理上,笔者先给学生听配乐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在模仿中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一部分一部分的读,或者几句几句的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有感悟的语句,并适当分析。

这是本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课的特色所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分析本诗中的`景、情、理。这一环节上,学生不是简单读了诗歌的语言,而是在用心品味诗歌的情感,再通过自己对语言的表现能力读出诗歌,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学生读到哪里老师相机引导到哪里,因而随机性较大,老师的课堂驾驭是核心。

其实,诗歌教学,无非就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同时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欣赏其中蕴含的“志”.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直指诗歌本质的。

三、重视写作,培养表达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得注重练笔。更何况是这样一篇“孤篇盖全唐”的美文。笔者选择了月夜美景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情境。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诗歌的语言美,但太精炼。散文的语言更形象,直观。作为生活阅历不丰富的高中生,散文更适合他们。其实这项内容也是课前准备的,但是课上依然给时间修改。因为课上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很多,课堂修改时,笔者发现有学生竟然改掉了一大半的文字!笔者想,这就是课堂的成果吧。自然,最后推荐出来的小散文语段也就出色了很多。

如果说,朗诵是一个学生对语言把握的展现,那么写作,则是一个学生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最综合最直观的展现,同时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它又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项目,所以要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只有始终把写作放在心头,时常练笔,才能更好地驾驭这千年来的方块字,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四、重视作业,培养拓展能力。

笔者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一望而知”的内容不讲,放到诗歌教学中,就是简单的读和简单意象的呈现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再花功夫,但深层次的意象哲理,该讨论的还是要讨论。所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笔者安排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及其普遍寓意的探寻。一来,学生回家后收集资料比较方便;二来,这些意象在文中的难度不大,就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言,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仅看到本诗歌中的意象的寓意又是不够的,需要举一反三,所以布置他们探寻这些意象的普遍寓意。从课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积累了这几个意象,在收集资料时很多同学还积累其它一些意象,比如:鸿雁、砧声、柳……可见,只要引导到位,学生的潜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大!这便是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吧。

当然,此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俗话说,教学是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多注重反思与修正,在这条路上,我会让缺憾越来越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九

静物画作为绘画基本功训练的一种方式,在创作过程中即可以锻炼初学者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其认真细致的表现能力。油画棒代替水彩、水粉等形式来进行色彩练习,色彩鲜艳,质地细腻。油画棒静物画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在小学中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到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步浓厚,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造型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色彩的表达能力,并不断创作出较为精彩的作品。

在对油画棒的应用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摸索,我感到油画棒静物画有许多优势是其它绘画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观性的优势。

首先,油画棒作为固体颜料制成的一种有趣的绘画工具,学生可以直接握笔作画,这比起用毛笔蘸颜料进行绘画创作要方便得多。而且油画棒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厚涂法、薄涂法、映衬法等。如厚涂法中,色彩的使用,它表现时的层层相加,孩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块颜色用了哪支油画棒,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同时能很好地判断色彩的不同成分。另外,老师在画示范画时,学生可以从一支支油画棒的更换使用中,清楚地看到色彩的微妙变化。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二是浓厚兴趣的优势。

罗素曾说过: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机会就越少。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而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就会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学画也是如此。由于静物画造型简单,通过指导,学生可以很快地用油画棒画出立体感,表现色彩的变化。通过油画棒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静物,色彩鲜艳、饱和、质地细腻,学生感受着小小画笔带来的神奇与美妙,兴趣日益浓厚,不断创作出有色彩变化的“写实”作品。我注意抓住每位学生绘画的特点,及时表扬他们作品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再指出哪些地方如果改进一下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使学生充满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绘画的兴趣。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绘画兴趣不浓时,要多对他们说几声“你很棒”“相信你会画得更好”“如果……就更漂亮了”“若能……就更好了”等激励、提示性语气,使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同时,油画棒静物画既不会出现水彩画中把握不住的易“焦”、易“枯”等现象;也不会有水粉的“灰”“粉”等现象的出现。所以容易画“象”,这正符合这一年龄特征的学生“写实”追求。三是材料上的优势。

现在绘画工具有很多,油画棒作为最普通的一种绘画工具,在任何地方都很容易买到,价格相对也比较便宜,现在市面上的油画棒有各种品牌,多达10余种,而且还极其便于携带。再者,它不需要其它的辅助工具(如调色盘、水桶、毛笔等),简便易行,对纸的要求也不高,普通纸、水粉纸等均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针对油画棒静物画的特点及优势,在教学实施中,我共分三个阶段来进行:其一是临摹阶段。

先是临摹造型简单的物体(如水果、小动物等),进行无背景的临摹,这一阶段主要练习用变化的色彩表现出有立体感的物体,使孩子初步感受油画棒带来的美妙色彩,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接着是选取造型简单,色彩有一些变化的静物画,选取局部来临摹,同时让孩子注意突出主要物体,做到主次分明,变化均匀。然后,进行整幅画的临摹,学习构图知识,主要物体不宜画在纸的正中,以免呆板;亦不宜画得太靠近纸边,避免画面产生不稳定感,学会整体构图,填画背景,感受整体的色调,同时分析色彩的变化,色彩饱和度的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明暗度的使用等。最后,选择精彩的静物画作品让孩子细致地临摹,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耐心、细致地去“磨”,要求越“象”越好,培养他们的整体色彩表现能力,锻炼孩子们的意志与毅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二是写生阶段。

这一阶段相对较难,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所以不能用专业水平来要求学生,画的时间也不易太长,将重点放在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上,造型以概括、简练为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色彩的微妙变化,学会用油画棒的色彩来表现具体的实物,学会用几种颜色混涂形成某种颜色,如平涂填色法、调和过渡法、重叠刮色法、叠色薄画法等表现手法,同时学会判断整幅画的色彩倾向。使学生在感受静物画表现方法的同时,感受油画棒无穷的色彩魅力。其三是应用阶段。

绘画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儿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绘画创作,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而这一感受主要来源于体验生活,通过用心体验了解事物的特点,表现出对事物的感受,从而做到胸有成竹。由于孩子年龄尚小,所以学习油画棒静物画的时间不宜太长。兴趣是促进孩子积极主动进行各种活动的动力,因此学习内容应当不断更新有一定的“新颖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诱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让孩子把学习的涂色方法和色彩知识应用到创作画中,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与其没有练习过静物画的孩子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课上我耐心仔细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在课下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我所任教的学生,先后有百余人在国际、全国、省市区多次获奖,取得了优异成绩。

绘画创作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在油画棒静物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美感和耐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思维、观察、表现等各方面,同步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把握时代脉搏,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不断开拓创新,以学生为本,逐渐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更好地实现美术课程的目标,更全面地贯彻和领会好素质教育的精神。看着学生一幅幅构思新颖的美术作品,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与自豪,也激励着我,不断探究出更好更加适合学生的美术教法,奉献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

1、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2、知道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肯德基餐厅”的游戏材料。

1、组织幼儿到角色游戏区“肯德基”。

2、启发幼儿想一想:我们马上要玩“肯德基”游戏了,请你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怎么玩?

从幼儿的回答中教师梳理出:角色分工。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讨论:肯德基餐厅里有谁?他们会做哪些事?

经过讨论得出:肯德基餐厅里有收银员、服务员、顾客等。游戏时大家把事情分着做,有的收钱,有的服务,有的去买食物,这样很有意思。我们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好。

4、幼儿自由选择,并挂上相应的挂牌。教师帮助幼儿挂牌时提醒:想一想,你要做些什么?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目的。

5、幼儿自主展开游戏。教师以“服务员”的身份参与游戏,一边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同时指导幼儿准确、热情地当好“服务员”,使用“欢迎光临”、“你要什么?”、“再见”等礼貌用语;注意顾客在餐厅吃“肯德基”的情况,鼓励他们大方地说出所需要的“食物”,建议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会使用“谢谢、再见”等。

6、简单评价: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

在制订角色游戏《肯德基》计划前,我就考虑到我班孩子有初步的游戏经验,但只是因为肯德基餐厅是他们去过的、感兴趣的地方,那些吸引人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而愿意去参与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几乎都会沉浸在游戏中,但实质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自在游戏,有时也交流,但尚未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所以,我就把这学期的角色游戏目标定位在“建立初步的协商分工意识上”,这主要基于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对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水平的发展做过渡很有必要。

游戏开始时,我没有象往常一样让他们自由挑选。为避免“一窝蜂”现象,我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商量“肯德基”里的角色分工,然后再自由选择角色。在帮助他们挂牌时又再次强调:事情分着做很有意思,但要认真去做相应的事,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我觉得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已有经验,然后确定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当什么角色,对游戏的开展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孩子游戏时的观察更重要,我在这一点上没有全程坚持。虽然有参与扮演“服务员”这一角色,但也只是引导扮演同一角色的幼儿使用一些“欢迎光临”这些礼貌用语,并没有实质性的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交流、交往情况。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能够和同伴(角色与角色之间)“交流”,这就是“创举”,教师要用“极其欣赏的”的心态和眼光来观察游戏中的孩子们,并给予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能真正的去创造性的反映生活。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一

本课是一篇散文,讲爸爸昨天上夜班,工作到天亮才回家。“我”和妈妈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怕影响爸爸的休息。课文用多个“轻轻地”营造出一个恬静、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感情真实,渗透亲情教育,学生阅读后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设计理念。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力求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悬念疑团,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儿童的语言积累,训练及培养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5个生字,会用“轻轻地”说一句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轻轻地”一词特有的感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一个懂得关心、爱护他人的人。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的道理。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轻轻地笑了)。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刚入学十四周的学生,年龄刚满6周岁,刚形成较有序的课堂常规,但在听讲习惯上,在坐姿上要加强。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记忆了生字、词,学写了生字,能读通课文。

五、教学资源准备。

1、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第一册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用“—”画出来。

3、反馈交流:谁轻轻地做事情?什么时候?

“我”和妈妈轻轻地干了些什么?用“——-”画出来。

4、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5、指导朗读:范读,练读,赛读,评读。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要这样轻轻地做事情呢?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a、精读第三自然段,体验、交流。

1、爸爸昨天上夜班是什么时候回家的?说明什么?

2、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指导朗读:练读,赛读,评读。

b、精读第四自然段,体验、交流。

2、“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我”和妈妈此时内心是什么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四)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1、生自由阅读《阅读材料》第46至48页。

2、说说自己为家人做过哪些事情?

3、把自己说的用几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五)归纳总结。

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和照顾,我们要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关心、体贴他人,尽量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后做一些关心、体贴家人的事,然后选一件写下来。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二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 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 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 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逗蚂蚁》教学反思:

《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产生兴趣,通过猜一猜:“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一起来做游戏,猜猜它是谁?”。用猜想形式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喊一喊,逗一逗,设计了游戏情境“逗蚂蚁”,引导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理解儿歌内容,并熟悉儿歌句式“ 蚂蚁来呀来”。第二环节我改变了以往单一模式的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儿歌中的“哼哟哼哟搬得欢”,启发幼儿分别对“哼哟哼哟”与“搬得欢 ”进行联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儿对蚂蚁体型小、力气小的印象:二是发挥了移情作用,让幼儿明白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是快乐的事。在试上时,情况并不乐观,出现幼儿对儿歌感兴趣,但是一到游戏环节出现混乱的景象。

主要原因是幼儿不知道哪些是问哪些是答。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带着“哪些是问的”这一问题听儿歌。并在分配角色时,教师用“请”的手势作为提醒,帮助幼儿理解。小小的一个手势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学习中并进行表演,小班幼儿年龄小,较容易进入游戏情境,但主动性往往不够,因此我设计了让沈老师带领参与,教师的参与起着一种示范,又能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第三环节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由于创编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此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跟好朋友、家长进行互动。

由于是精选的活动,因此我觉得在课的设计上都很好。但是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优化(如:我引用了“蚂蚁老师”逗得台下一片欢笑声。课后,师傅说原话可以改为“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我们请他们来当蚂蚁”更恰当)。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三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人在三至六岁时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在幼儿园的期间。在中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沿着探索汉语儿童早期语言规律的基本思路,立足于对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识,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观念、目标、活动类型与活动设计组织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籍此提高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质量,为培养良好素质的21世纪人才服务。

1、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幼儿能基本认识生字,指读课文。

2、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集体的的含义。

3、通过认识集体,培养幼儿的对班集体的关心和热爱。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对生字的认读,并有感情的指读全文。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友谊使者。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很美的诗歌,讲的就是我们小朋友之间的事情,想听吗?”

出示诗歌《结成集体乐融融》。

(1)拍手跟读一遍。

师及时表扬并提出新要求。

(2)指读挂图一遍。

注意指字的正确并进行常规教学。

逐个出示生字并组词:

亮(亮光、明亮)孤(孤独、孤单)零(孤零零、零分)喜(喜欢、喜庆)盈(喜盈盈)融(融化、乐融融)。

(2)文字搬家。

反复敲打交织照应生字,并把生字分发给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3)文字回家。

字宝宝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可它们想回家了,孩子们能找到字宝宝回家的'路吗?

要求孩子能把字卡放回挂图的相应文字上面。

(1)分发课本,孩子正确指读全文,遇到困难及时帮助。

(2)欣赏图片。

“孩子们今天的表现真是棒极了,会指会念还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为了表扬大家,我还有一份礼物哦。只要你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字宝宝就会跟着小朋友回家了。”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语言教育目标从纵向可分为终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每一次语言教育活动中,都含载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要求,而每一次活动教育目标的完成,都向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的完成迈进一步。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一个台阶的慢慢往往爬,想要一下爬到顶峰,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中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预言,在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之后,中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研究,将继续沿着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更适合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方向进一步深入进行。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对于色彩的教学主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对于色彩的感悟和体验,甚至可以说每个学生们的体验与树上的叶子是完全不同的,每个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和色彩张力也是完全不尽相同的。这就是是艺术的本质,同样,我个人觉得这种个体上的差异恰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艺术的精髓便是创新,在世界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大师们正是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来组织独到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艺术创新的基础就是发挥艺术个性,因此,在对学生们的艺术教育中,对学什么个体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发挥学生们的艺术个性。在油画的教学中,“整体划一”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摒弃,应该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并且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对于敢于打破成规束缚的学生应该鼓励,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创新。

二、学生的色彩素质培养。

绘画艺术的发展完全可以说明只具备普通的色彩表现力是不足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艺术绝对不会偏爱人的某一种本领,而是喜爱自身所具有的所有本领,所以我们可以说艺术是一切自身所拥有的本领可以得以发展的领域。在对学生的油画教学中,不可以只单一的针对色彩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掌控和运用能力,诚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其对色彩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关于色彩的教学,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与色彩理论的同时,对于色彩的寓意,象征,联想等相关知识以及色彩的表现手法,如夸张、含蓄、平面、简洁等手法也要同时传授,更全面的让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感性与理性的转换,让他们侧重对客观物体的写意,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客观的表象上面。强调主观感受,使学生注意到色彩面积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不同勾出的不同视觉效果,以增强他们对色彩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色彩全面素质,为学生日后更好的色彩创作埋下铺垫。

三、以色抒情、以色绘意。

绘画作品中的“情”,绝对不只是对客观景物的简简单单的模仿重复,而是将客观与主观上情感的统一,是一种独到的艺术境界,暴风雨前乌云的黑色会使人感觉压抑,嫩绿的小草会使人联想到春天,金黄色的麦田会让人体会到丰收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色彩所可以给人心理上的暗示。我们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现有的色彩与人的生理或心理的反应,而是教会他们研究色彩与人的感情,从而使学生们画板上的色彩活过来,成为有感情的色彩,赋予作品灵魂。绘画作品中的“情”是含情之景,是见到真实事物真正具体的情,绝非虚无缥缈的抽象之情,是由生活感悟或对客观事物生出的由衷之情。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色彩是至关重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相应的色调分别对应不同的题材,需要表达的含义、需要营造的氛围都有特定的色彩搭配,这充分证明了色调运用的关键性。在西方的艺术中根本就没有“意境”这个词,但是西方很多优秀的画家的作品中,意境深远的作品却不少见。

或许我们该随他们称之为具有“诗意”或具有“音乐感”,这其实就是富有意境,只是说法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色彩完全可以表现出情绪。如列维坦的作品《在深渊旁》,取材虽然平常,但是作者所赋予了画面无限深情:渐渐拉开的暮霭,天际金色的余晖,远处渐渐模糊的森林,幽静的水潭,一切似乎都在静静的等待着夜色的降临,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但是完美的意境融合,色彩朴素却饱含凝重的意境。所以我们可以说运用完美的色彩就是意境。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善于运用色彩组成各种色调,才能营造出恰当的氛围,表达出自然的情感,创造出情景意境相融合的作品。由此可见,色彩是油画表现的关键与灵魂,对学生的色彩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说只有可以熟练的运用色彩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油画艺术人才。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五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传统肖像写生以及创作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摸索油画这一媒介的独特语言魅力,加强形与色的感受能力,并对绘画中形式美的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运用。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讲述观摩及临摹为辅,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长期后短期,反复推进,灵活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油画理论基础知识。

一、油画的主要特征。

油画,自从15世纪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改进并完善了用油溶解和调配颜料作画的技术,使之成为西洋绘画的主要画种,至今已经在全世界风行了几百年。20世纪初,一批中国留洋学生把握了它的精髓,把它引进国内,使之与原有的传统水墨画等互补共存。由于油画使用材料和工具较为独特,其表现视觉美感的能力也有独特之处。可以说,厚重、光泽、沉着、肌理、斑斓等特征,正是体现了油画独特艺术魅力的主要特征。

1.厚重。

厚重是油画颜料质地浑厚、色彩浓重的表现,又是因油画以质地粗糙的亚麻布或者厚硬的纸张为载体而可以承受高浓度油质颜料的层层添加、反复堆积的必然。它也是油画富有很强表现力的重要关键。

2.光泽。

肌理在此是指画面表层所呈现的不同笔触和各种纹理。由于油画颜料可塑性强,作画时一笔一刀地堆砌上去,画面表层就形成斑斑刀痕与笔触;又因为油画画布有其精细不同的纹路,在采用薄涂法、干擦法和用刀刮削等方法时,布的纹理也就自然地露了出来。油画的肌理效果,实质上是人的触觉感知转换于画面上形成的视觉心理的体验。

二、油画的基本技法。

油画制作靠手工技巧。油画写生和创作是画家掌握了特定的技巧和方法,驾驭特有的物质媒介,把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意象传达出来的过程。只有通过勤奋练习,熟练地把握了各种技法,才能在作画过程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油画的基本技法大致有古典法、薄涂法、平铺法、散摆法、厚堆法、并置法与干擦法等多种。在作一幅作品时,通常几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

1.古典法。

古典法是最早留下来被认为正宗典范的技法。它的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层层罩染,二是直接铺色。它们的共同点是注重对象描绘的精确性和立体感;造型严谨,用色单纯,刻画细腻,讲求滋润和柔和。

2.薄涂法。

薄涂法是指用经油稀释过的颜料直接画在画布或画纸上的一种画法。它使画面油色交融,具有轻快的透明感。薄涂法常用于起稿和铺色,也有整幅作品都用薄涂法完成,更适宜于速写性的短期写生作品。

3.厚堆法。

厚堆法是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厚重颜料直接堆到画面上去的一种画法。为了突出厚重,有时可以使用调色板上剩余的颜料渣来画。厚堆,可以层层覆盖,又能形成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这种画法,适用于近景特写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对象。

4.干擦法。

干擦法是指用不调油的原汁颜料在画布上进行薄涂擦揉的画法。它可以在有底色的画布上干擦,使画面隐约透露底色,形成一种既冷又暖的色感;也可在干后的原色层上皴擦,使画面出现干枯的色层;还可以在未干的色层上擦揉,使色与色之间融合,求得色彩滋润的效果。

三、油画的特殊技法。

油画的特殊技法,来自它使用特有的油质颜料和特有的刀具进行制作的特殊性。利用富有弹性的油画刀进行绘画,是油画在使用工具上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显著特点。刀法的巧妙运用,也是获取画面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1.用刀技法:堆砌法。

用刀堆砌与用笔厚堆,有其相似之处,都是把颜料较厚地堆到画面上去。但刀有刀味、效果不同,一般能使色彩明朗,并易于表现物体质朴、苍劲的效果。

2.用刀技法:刮削法。

用刀刮削是油画的常用技法。它是与油画颜料不易干燥的特点相联系的。例如:为了追求特定效果,着意刮去画上的颜色,使之隐现底布的纹理;或因画上颜色不甚满意,把它刮掉,再揉捺上合适的颜料;或对已画景物用刀尖刮出留有底色的线条,等等。油画用的油,主要是作为稀释颜料的媒介,种类较多,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如松节油挥发性强,使颜料干得快,常用于调色起稿;亚麻仁油俗称调色油,油性较强,在油画中用途最广;上光油用来涂于作品表面,以保护画面、增强光泽等。讲求用油技法,有助于提高画面色彩效果。

3.用油技法:浸染法。

浸染是指以油调合颜料,使之在画面上产生浸化,以求得透明叠映、自然流畅以及非事先预料到的其他效果。

4.用油技法:衔接法。

有些需要用较长时间反复进行制作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使色与色、笔与笔之间显得滋润而不生硬,可以使用专门的衔接油,有种称之为“媒介”的油膏,也就是衔接油:如果手头没有衔接油,也可用调色油进行技术处理。衔接油的使用和调色油的衔接处理,都有其特定的技法。

四、油画写生的构成要素。

静物画在着手绘画前,要选择结构明晰、质感明显、固有色明确的物品为对象,根据物与物的配搭及其远近、疏密关系,进行合理、有序的摆设组合。

2.精心构图。

构图是在长方画幅中安排和处理对象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作品的基本框架,古称“经营位置”。构图作为绘画过程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应用多样统一法则,把局部个别形象组成艺术整体,以便利用物体的大小、纵横、高低及立体感等来表现审美意向和气氛。作为静物画,则是按摆设内容,选好角度,融入构思,画好轮廓框架,便于接下去以形写神。

3.选择光线。

光与色有密切联系,与表现静物质感、空间感、冷暖感,以及诱发人的情感、情绪,提高作品感染力等都有直接关系。注重于选好和用好光线,是画好静物画十分重要的关键。

4.和谐色调。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调子,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比如可倾向于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红色或绿色等。一幅好画必有其表达一定意境的色彩总倾向,以求得在整体上的和谐和统一。只有和谐和统一,才能营造一种感人的氛围。

5.营造氛围。

营造氛围是指在画面上着意制造某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旨在显示生活情趣和情调,给人以联想和想像,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氛围往往是通过对画面物体的合理配搭,并综合了光线的有效运用、色调的和谐处理等诸多手法营造出来的。

第三部分传统油画一般制作程序。

在谈到制作程序时,我们不得不首先强调制作程序是就每个艺术家自己的目的、愿望和习惯、方法而论的,所以它不是绝对的、固定的法则,我们只能依据整个传统油画时期最普遍而具代表性的技法来获得一个规律性的理解和体验。我们不可能罗列全部古典艺术家的技法,而只能将他们技法中的共通而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阐释出来,供大家借鉴。特别是在制作程序上各个艺术家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但作为整个传统古典油画这一个体系来讲,统观起来也有其大致的共通点,所以,在此只能将其简单地概括如下。

1、用线起形。

用线启形是自古以来画家在绘画的最初阶段采用的普遍方法。自原始绘画以来,用线造型便成为人们对复杂形体进行概括的有效之法,因为线条是形体边界的表示,它能分割不同形状的面积,也能表现各体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人们在形体认识上感性和理性的认同。因此不管油画最终效果在层次上、色阶上多么复杂,线条在最初阶段的提炼和概括却至关重要,它首先表现为对大的构图的设置,其次则是对各部分形体的定位与描绘。因此,构图与大形的编排在这一阶段必须基本确立,而在后阶段很少进行改动,这是传统油画在启形上严谨的表现,所以要求最初的启形必须严格而考虑周全。我们可以从古典大师们的素描看出他们对形体的概括和表现,更可以看出他们的素描是直接为油画启形而服务的,而不是作为独立审美价值而存在。那时的素描大都以线为主,而很少有色调层次,除边线的穿插表现形体外,便是以转折或明暗交界线来简练地表示画面中的体积和光影关系。这种简练的线描形式更适于层次复杂、细节丰富的油画在最初阶段的简练启形。古代画家多半是直接先用纸画素描,再用纸背涂木炭或色粉将素描拷贝到做好底子的画布上去。这种方法适于造型上非常严谨的风格的画家,不仅能稳妥地获得准确的造型,而且又不至于像在画布上直接素描那样伤害画布表面。也有在画布上直接用丹配拉或松节油和颜料画出素描关系的方法,不过最普遍的还是先用色粉或木炭拷贝形后再用丹配拉或松节油调颜料画出单色的薄油效果。起形的目的当然是为作品奠定一个形的基础,为了达到准确而精细的最后效果,启形必须严格而清晰地交待出形体在素描上的基本内容,这一程序往往决定着后来深入刻画的成功。但在传统油画中也有的画家打形时只画大的关系、大的气势,用线松动,有的近似潦草,而将准确具体的东西留在后阶段来逐步进行,这样往往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不过这两种方法与后期制作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在铺色阶段以局部逐个进行的话,则最好先将形用线描绘得充分而准确,但如果是铺色时是以整体进行的方法,则最好是用灵活而不太审慎的用线方式打形。

2、第一遍铺色。

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色彩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大的形体关系是指概括而整体地对待画面中的各个形体,省去在素描意义上小的细节和小的变化,减少明暗层次,甚至可以将体积、起伏归纳为大面积的平面化效果而进行概括。大的色彩区域是指将色彩的各种细小的变化简化为基本的固有色倾向,而色彩的冷暖变化和固有色细节等都尽量概括到大的固有色里。

从肌理上讲这第一遍铺色应尽量含蓄、厚薄均匀、衔接自然,而不应该将最后效果的肌理强弱对比过早显示出来,如果已画出的,可用扇形笔柔化或用画刀去除,为后来真正的塑造作准备。

从色层上讲这层颜色应尽量比最后效果粉一些、灰一些,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将色彩的纯度和对比画到最后的效果,这样可以给后来的罩染留有余地。而且这层色应尽量少用调色油,应以松节油为主或加很少的调色油薄薄地画出每个色域,最好不漏过每一个部分,包括暗部在内也要用这种含粉而少调色油的色层垫底,因为含粉多而少油色层有好的吸收性,罩上的纯色尽管含油重也不会发粘,而且与底色层综合后能恰当地获得纯度上的分寸以及色相的准确度。

3、逐步塑造。

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目的是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启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这便需要我们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从暗部画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具体地讲,塑造阶段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当然是由平面感向体积感渐近,完成素描上的任务;第二,从肌理上讲可以逐步建立差距;即将肌理的强弱与体积起伏的强弱统一起来,呈现出肌量明显的部分也是形体的高点或强点部分;第三,在色彩上可以通过塑造形体的笔触变化来同时顾及色彩的变化.塑造是循序渐进的,不要一开始便想出最后效果,把最强劲的笔触表现出来,而应每画一遍都得考虑到下一遍的顺利进行,因为从肌理和颜料的附着上讲,肌理过早定型后不利于后阶段的修正,而且开始的颜料层过厚形成坚固光滑的结膜,不利于后阶段色层的附着,所以塑造必须是由薄到厚地逐层进行,同时在用油上仍然必须遵守“肥盖瘦”的原则,让含调色油多的色层留在以后的透明罩染上。塑造必须有的放矢,而不应满篇厚涂。必须做到对形体的强弱、肌理的强弱、暗部亮部的对比等有相当的把握和考虑才能进行。比如应控制厚色的相对范围,切不可将塑造的范围任意扩大,而造成肌理和体感的混乱。一般来说是抓住高点或亮部尽量进行笔触塑造,而对待暗部和中间层次则应柔和且注意衔接,色层的厚度上也应相对薄一些。当然塑造的笔触也是相对的,在有的画家那里笔触的强弱差距是很大的,而另一些画家则喜欢将差距控制在微妙的跨度之间。但总的来说都是缺不了塑造这一阶段的,不然就不能产生油画特有的表现形体的那种实在感。

在塑造这一阶段的色彩相对第一遍铺色时,纯度上应高一些,但也不能一下子达到最后效果,同样要为罩染留有余地,相对第一遍色时,在色相上就可以从大到小地寻求变化和特征了。其中包括亮部和暗部的冷暖变化及固有色的色相变化。加上塑造中笔触的变化,在这时色彩的差异感便逐渐显示出来了。

4、罩染及再塑造。

在传统古典油画技法中,罩染和塑造是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的,这使得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含粉厚色的基础,纯粹的罩染是不可能传达出色彩在纯度上的层次,因为只用透明色是无法表现出各种程度的灰色变化的,更无法表现出肌理上的差异感。相反只有如直接画法的塑造又不可能获得在色彩上既透明又具有灰色在纯度上的灵活性,而且也不能形成色层的丰富感,更不能获得氛围上整体笼罩感。

在传统油画的制作过程中,总是以塑造来完成建立形体、坚实形体、突出肌理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总是以透明或半透明罩染来平衡和协调形色的大关系,体现微妙的形色、肌理、层次上的变化。这两方面的不断补充和调整便形成了传统油画那实在、丰富、细腻、润泽、透明的完满品质。

罩染是指用调色油或媒介剂稀释颜料来进行透明或半透明薄染的方法。它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它直接将油画形色中既润泽又透明的特性和优点显示出来,成为后人在技法上一直追寻和研究的课题。没有透明罩染便没有古典油画中的素描层次、肌理层次、色层层次、冷暖层次。我们知道古代油画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次覆盖、罩染达到最后效果。塑造是传统油画重要的基础步骤,那么罩染即是对这一基础逐步推进的手段。首先它可以逐渐加强明暗对比,其次可以加强色彩的饱和度,另外可以同时使某些部分在形色上统一、柔和,最后还可以达到强化肌理的作用(即将偏深的透明色积染在偏亮的肌理沟缝之中,使肌理明显)。半透明罩染则是对透明罩染的一种修正与补充,在多次罩染中,因油积过重,有时会显得色彩焦灼(即过分饱和),这时可以用含粉的半透明罩染给予弥补(半透明色是指含有粉质的颜料的稀释色),这样既达到罩染的目的,又不至让一些含蓄的灰色失去魅力,同时也起到协调与柔和之作用。

但是一切罩染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须遵守“肥盖瘦”的总体原则,每次罩染都应在较为吸油的基础上进行(这与底子有关),渐渐达到结上一层带光泽的膜,而不能在已经很光亮或发粘的基础上不断地再罩染,否则便会带来许多后患,如永远粘手、日久不牢而氧化等。所以罩染的技法要求很高,罩染的次数不能太多,而且必须在层层瘦底塑造的基础上逐渐肥化才能获得一层自然而坚固的膜。在此过程中就要求开始阶段尽量少用调色油(用在松节油中逐渐加调色油的方法),这样才能给后阶段创造条件,以达到油色最好的结膜为目的。每次罩染之间不必等它过干,只要运用软毛笔,而且底子的吸收性适当,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间隔时间大概在两天左右,太短会造成油重的积弊,太长而干透后反而影响日后的附着力。不过这种等干的时间还得根据气候的情况而定。考虑到颜料层的耐久性,罩染的油料不能仅用亚麻油或核桃油,尽管它在运笔上的舒适和流畅是无可替代的,也免不了天长日久后的氧化。所以古代艺术家往往加入一些树脂光油,如玛蒂光油、达玛光油,因为树脂是较耐氧化的。另外还有一种称为媒介剂的东西,是由一种加黄铅并熬炼的熟油与玛蒂光油1:1混合后形成的膏状透明物,用以罩染不会滴淌,但其干涩程度不宜于整体进行的画法或画大画,只适宜局部进行的画法或小画的操作。

总的来说罩染与塑造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罩染固然容易出效果,但它也是冒险的,不能过分依赖它,因为油的含量过多毕竟不是好事,会造成日后的变黄、氧化等。如掌握得当却能丰富和统一画面效果,同时达到很好的耐久的结膜结果。

再塑造是指在每次罩染后再进行形体和肌理的塑造,特别是针对一些高点及亮部应进行反复罩染后的反复塑造,这样更能增强形体、肌理及色层的丰富感厚重感,也便于更充分地刻画物象的细节和色彩的细节。再塑造中的一些干皴笔法还能表现出一些细腻的中间灰色,有的把它称为“视觉灰色”,这又是罩染或直接画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5、全面罩染。

罩染还分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及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反之局部罩染过多则会影响这种关系。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需要我们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的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朴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部分。

油画肖像写生中的问题。

1、油画肖像中的造型问题造型是画面的“动脉”,有表达价值的造型是形神兼备的。

油画写生中的形与色分不开,下笔即是形,又是色。如果对此体会不够,就很容易顾此失彼。这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造型素养与色彩素养的深化问题;另一个是需要一定的写生经验,包括构思、运笔、程序等技艺。另外,还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有什么样的形就应有什么样的色比如:客观写实的造型关系,就需要有较为客观细腻的色彩描绘;夸张强化的造型关系,需要强化了对比关系的色彩来匹配;减弱光影因素,区域平面色块的色彩表现,就应该在轮廓线的构造关系上下功夫,以达到完满统一的画面形式。

2、画面结构问题。

结构这个词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理性内容。在西方绘画传统中体现在古希腊理性精神延续下来的独特的结构认识。从古希腊建筑、透视法的发现、黄金分割律的应用到塞尚氏的结构分析热情,成功地把绘画从与其媒介本质不能相适应的命题中解放出来,建立了20世纪的现代艺术精神规范。在画面上结构是作者情绪最鲜明的现实手段,它同时是作者精神物质的集中的外化。我们不仅仅关注人体结构,这当然是必需的指示,还更要关注整个画面的结构。以抽象的线形概括,把未被“造型化”的活生生的人物、风景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结构形象。

3、油画写生中的色彩问题。

度。另外,还要注意一个重要问题,色彩作为油画表现语言中重要的语汇,应作为西方文化内涵在绘画艺术中的独特贡献来深入研究。

教学安排:

第一周节讲授理论后学生实践,以临摹为主。

作业要求:基础扎实,造型色彩理解和处理到位。有创造性,艺术性较强。学习。

态度认真刻苦。

教具材料:模特、衬布、图片。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六

1、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

2、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套面。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手套三双

2、范画6张

3、供幼儿作画的手套形画纸

一:引起兴趣(教师出示手套直接进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出示手套)

二:引导幼儿感受这双手套的对称美(通过让幼儿观察来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双手套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手套和右边的手套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右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而且两个图案能重叠在一起,这样的就称为左右对称)

三:幼儿讨论什么是对称(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来再次强调左右对称)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戴上一双手套(颜色、图形不同的手套让幼儿观察)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戴的一双手套,你们发现了什么?左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与右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不一样,这样的一双手套我们能称为左右对称吗?(不能)让这位小朋友换上左右对称的手套,再请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左右对称的手套美。

四: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手套(教师示范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师:(1)首先把一双手套摆放好,拇指相对。想好要画的图形,再开始动手画。在一只手套上画图形,在另外一只手套上也要画上相同的图形,这样才是对称的手套。

(2)老师出示设计好的手套,流畅的波浪线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看!连我们学的数字宝宝都能装饰出美丽的手套。简单的折线、圆点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图形宝宝装饰的手套也漂亮。美丽的枫叶装饰出的手套别有一番风味。(让幼儿自己观察一一说出来,感受对称美)

五:幼儿装饰手套(幼儿发挥想象,亲自体验装饰手套)

“请小朋友当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一双手套装饰的最漂亮。”发给小朋友手套形的白纸两张。

六:展示、评价(让幼儿互相欣赏,加强对左右对称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将自己设计的画展示给其他幼儿,并说出自己是怎么设计的,有什么图案,教师加以点评。

(2)对全体幼儿点评:我看见小朋友们设计的手套各种各样,特别漂亮,有花草的、有动物的、还有图形宝宝等。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装饰好的一双手套贴在墙上开个展览会,比一比谁的手套最漂亮。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美术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提高绘画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用完美语言去引导。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这次我讲的是《我的小手套》,目标是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小手套,感受美丽的手套。让幼儿在欣赏和讨论的同时,了解线条与点的不同组合,学习设计图案的方法。当老师进行创造和示范时,孩子们的创意欲望都被激发出来了,都想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尝试中,孩子们都快乐的将自己融入在活动中。学习用简单的点和线条组合设计图案。

多数孩子都能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进行设计,通过平面创意对手套进行创意,在做做玩玩中自然提升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也有少数幼儿缺乏创意能力,需多进行锻炼。

最后我组织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语言表述,使孩子从细心聆听别人的讲述的同时也吸收和学习别人的创作优点,有利于孩子日后进行相关的创造活动。其中也有少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能力比较欠缺,需今后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油画棒教案反思篇十七

小班幼儿大部分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情绪愉悦地和老师一起互动,个别幼儿还有哭闹情绪,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对使用油画棒有初步的兴趣,难点是掌握油画棒的使用方法,培养良好的油画棒使用常规。

1、初步尝试油画棒在图纸上进行绘画,了解正确的握笔姿势。

2、了解油画棒的各种颜色、使用方法。

3、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对美术活动的热

油画棒一盒、图画纸一张、示范画若干。

1、出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2、出示油画棒,让幼儿观察它的形状、颜色。

3、示范油画棒的使用方法

再次引导幼儿观察颜色

引导幼儿收拾油画棒

师:油画棒宝宝和我们一起玩了好玩的游戏,现在它想回家了,我们用完了油画棒,还要把它送回它的小房子,一根一根地摆好。现在,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油画棒宝宝和画纸,我们也来和油画棒宝宝一起玩玩吧。

4、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注意握笔姿势。我们可以用油画棒画画我们自己,画画小花小草,画画你喜欢的东西。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对握笔姿势正确的幼儿给予鼓励,对不正确的给予纠正,对能运用画笔画线条和图案的幼儿给予赞扬,鼓励个别有畏难情绪的幼儿。

5、整理材料、展示作品

提醒幼儿收拾油画棒和画纸,对个别幼儿的作品给予展示,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小班幼儿第一次认识油画棒,接触美术活动,这些五颜六色的油画棒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又是神奇的,他们乐于探索,乐于在画纸上用油画棒上涂鸦,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活动中,运用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孩子初步感知用油画棒可以画出如此美丽、好玩的画来,教师用游戏的语言,让幼儿了解油画棒的使用方法,并在示范使用时,边说边画,让幼儿直观感知油画棒的神奇。在操作中,让幼儿自选颜色,自由作画,教师在这环节,用鼓励性、创新性的语言来发现幼儿作品中的闪光点,如“你画的是什么?是泡泡吗?”“你的小鱼真可爱”“你的小点落下来了”,激发、保护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四名幼儿握笔方式不正确,个别幼儿运用油画棒较娴熟,能画出直线、圆这些简单图案,但在涂色技能上,能力较弱,在区角活动中要投放一些油画棒让幼儿自由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