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优秀1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1 01:32:53    小编:ZTFB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题目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优秀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1:32:53 |
  • ZTFB |
  • 12页

报告是一种对特定话题或情况进行详细陈述和说明的书面材料。报告的开篇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性地介绍研究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实施的结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旅游产业作为促经济、解就业的新型产业,现在在我镇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我镇依托神农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我镇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现将我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紫陵镇位于太行山脚下,神农山,是我们紫陵镇旅游业发展的门面,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并且吸引了各方游客来这里游玩。

神农山欢乐岛,发展诸多旅游项目丰富了神农山旅游的娱乐设施。主要娱乐项目有:水上电影院、爱情蝴蝶关馆、76米亲水娱乐彩虹滑道、500米海浪漂流河等等,海啸造浪池----在紫陵就能体验大海中冲浪的刺激!

万亩果园,春天的花海,秋天的硕果,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每位来玩的游客流连忘返。

但是2016年1月,被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这充分体现出神农山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1、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景点开发水平低。神农山整体上以登山为主,虽然开发了缆车,滑道等但是这些在别的景区也有,神农山景区内水资源太缺乏,有待进一步开发,还有神农山之前的一线天景观已经在景区缆车滑道建设中被取缔,游客的选择性被局限,没有进行开发建设。整体显的神农山景区太单一。

2、旅游资源分布较好,但总体整合度差。紫陵镇的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大体可分为神农山风景区,仙神谷景区,万亩果园,八一水库的欢乐岛等景区,人文、自然、特产各类资源相得益彰,但是管理水平相对欠缺,总体整合度差。

3、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品位和影响,但是设施服务滞后。神农山景区是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但是目前各景区内部陈列枯燥,缺乏吸引力,景区内收费项目比较多,价钱也相对较高,无讲解员,无导游服务,无整体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无整合的旅游管理等现象较为突出。在景点或餐饮服务场所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尚需改善、服务热情和接待规范有待提高,在神仙谷景区内的小吃没有形成规模,场地规划不合理,各小店凌乱分布,造成环境差,给人较差的印象。4、特色山货多,但是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少。山韭菜、冬凌草、连翘等山货到一定季节遍布满山。因没有合理利用也缺乏农副产品的推陈出新、包装提升等技术,尚未形成一系列体现山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土特产等旅游特色商品。

三、思考建议。

1.实行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创新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旅游+”。旅游业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不同产业,市场和空间,资源无限,市场无边、产业无界、创意无穷。发展全域旅游要树立旅游+一切、一切+旅游的理念,充分运用“旅游+”的创新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1)推进“旅游+互联网”搭建促进互联网+旅游发展的平台,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发展模式。

(2)推进“旅游+金融”应开拓融资渠道,打造融资平台,进一步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吸引大企业对神农山的投资开发建设。

(3)推进“旅游+文化”。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文化旅游结合潜力无限。安徽省的民宿设计,做到了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淳朴而不落后,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的有机统一;工业旅游、宣纸制作等文化体验项目将文化、旅游、情感要素紧密结合,令游客感受深刻。我们要借鉴这些经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在文化旅游融合上做出精品,对我们神农山应结合神农草等历史文化打造游客体验,吸引游客。2.实行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2)加快推进旅游交通标识建设。旅游交通标识在仙神谷景区和万亩果园建设中不完善海南省交通沿途指示牌名字都很有吸引力,让人感觉处处是风景。我们应该借鉴改革,让紫陵的各个指示牌也让人们回味无穷。

(3)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建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随着大众化旅游、散客化时代的到来,广大游客对旅游信息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我们要整合紫陵镇各类旅游信息,集中打造能为广大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产品展示、产品预订、交流评价等服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要实施网络覆盖工程,景区无线网全覆盖,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上网。3.实行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旅游市场秩序是衡量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市场监管的极端重要性,健全机制,标本兼治,加大措施,坚决打击旅游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游客权益和市场良好秩序。

(1)强化综合治理。要按照《旅游法》的规定,加强执法,强化整治力度,重点打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强买强卖、不合理低价、超范围经营以及“黑社”“黑车”“黑店”的非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为旅客提供投诉热线和专治部门。

(2)加强诚信建设,强化旅游服务的宣传教育和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企业的自律意识。要运用评价机制和游客满意度,调动游客监督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评价机制。让失信者无钱可赚、无处可藏,付出代价。

(3)营造文明环境。要加强文明旅游引导工作,落实旅行文明旅游的宣传和管理责任,分级建立不文明游客档案和游客不文明信息通报制度,引导游客文明出行,严惩不文明行为,抓典型,通报曝光。4.实行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应开发开放旅游资源。开放是旅游休闲发展的前提。没有开放就没有旅游休闲产业。开放是学习的课堂。旅游促进开放与开发。旅游成为民间友好的使者,旅游促进民间的友好交往与了解。开放使客流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了共享的资源。应加强神农山各个景区的开放,并且通过互联网加把神农山推销出去。让神农山走出焦作,走出河南,更要走出中国。

四、小结。

当前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机遇期,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能过剩,钢铁和煤炭行业亏损,房地产去产能去库存难,就业压力加大形势下,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我们应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打造神农文化品牌建设,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紫陵镇旅游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二

**旗旗委、政府举全旗之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乐在**”品牌,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目前,全旗共有旅游景区15个,牧人之家旅游点107家,旅行社2家。全旗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旗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

围绕“壮美**、亮丽风景线”品牌,以“多彩草原、乐在**”为载体,举办“国际万人草原马拉松比赛”、“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国际越野滑雪精英赛”及“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节庆活动。我们举全旗之力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蒙古族冬季服装服饰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要抓住此次成功经验和巨大影响力,持续打造冰雪旅游活动,把“冷资源”变“热经济”。抓住中国马业协会命名我旗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机遇,依托独有的白马文化,个人简历进一步发展马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十大黄金赛道,举办中华民族大赛马。以最美乡村为品牌,以游牧草原文化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针对拓展出的“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作推出《**婚礼》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实施“旅游+”思路,不断加出新产品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力争20xx年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结合我旗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一)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要以乌兰五台、**城两大4a级核心景区为龙头,进一步加大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对现有的“牧人之家”信息网络化升级,鼓励牧民结合畜牧业创办牧区生活体验点。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营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4座,新建扩建旅游公路123公里。大力开发疗养康复、特色医疗等健康旅游产品,年内以阿吉太养生园为平台,打造蒙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构建“一心、两线、五条、六区”旅游格局(“一心”即巴拉嘎尔高勒镇为中心、“两线”即国道207线和国道306线、“五条”即草原风光民俗风情之旅、旅游特色名镇之旅、中国最美乡村之旅、**白马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六区”即乌兰五台景区、**城景区、成吉思汗瞭望山景区、游牧部落景区、哈布其盖景区、苏力德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旅游资源优势,以**城景区为核心,以“99公里”草原游牧文化景观带为基础,打造草原5a级旅游景区,推动全旗景区深层次建设。

(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突出我旗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民族服装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奶食品、牛羊肉制品等一批地标性商品生产基地。利用我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推动我旗优秀旅游商品入选“**首选旅游商品”名录和“**博乐歌”。

(三)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政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与网络融合发展。结合我旗大数据运用中心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热门思想汇报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传统旅游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整合丰富的线下资源和线下服务能力强,所以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吃、住、行、娱、购、游”旅游发展就大要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旅游消费市场的多种产品供旅游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传统旅游业的产品单一,顾客重复消费率低及覆盖用户有限,获取用户成本高的顾虑。加强各景区信号覆盖率,推动景区、餐饮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消费支付电子化,提高在线旅游收入的比重。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年初已经对我旗六大景区和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详细规划,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客源市场、营销策略等。尤其是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注重与京津冀等一线城市和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对接,形成网络优势,扩张旅游市场。

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年内以巴彦宝力格嘎查和巴彦额日和图嘎查为试点,采取由旅游企业代缴医疗保险、合作经营牧区生活体验点和代售牧民畜产品等形式,工作总结改善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旅游产业合作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任务。

20xx年,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服务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微电影及app等新媒介扩大宣传影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在赤峰市和东三省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与赤峰市旅游协会、沈阳市旅游商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并得到赤峰玉龙机场和沈阳铁路局大力支持,开通了华东五市旅游包机及沈阳市到白音华东站旅游专列,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旅游客源市场。通过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等方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优秀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严格按照《**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牧人之家”旅游点等级,并出台星级“牧人之家”旅游点奖励政策,促进当地牧民群众增收,激发牧民转产创业热情。加快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队伍,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景区,按照《**旗“牧人之家”旅游点管理暂行办法》及《**旗规范牧区旅游点建设审批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新建旅游点审批程序,依法惩处违规旅游点建设行为,并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和投诉处理效率,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深入我旗几个重点景区和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我旗文化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雷同,观光产品多,参与体验产品少;旅游季节性明显,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相对不足,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导致旅游购物、文娱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通往部分景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景区、“牧人之家”旅游点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尚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整体需要,旅游质量与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四)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开发缺少规划,盲目性、随意性开发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一)科学编制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树立全旗旅游规划“一盘棋”理念,聘请资深专业团队抓紧修编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赋予规划绝对的权威性,坚决执行好总体规划,确保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遵循规划,以规划总揽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旅游产品千篇一律。

(二)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立足我旗独特的区域优势,注重草原民俗与自然风光、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切实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旗的富民产业来打造好、发展好。

(三)继续抓好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资源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同时,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心得体会突出“多彩草原、乐在**”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多彩**珠穆沁”品牌。

(四)围绕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主干线至旅游景区旅游公路和重要旅游景区连接线建设,切实提高我旗旅游通达能力。

(五)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旅游市场物价指导调节机制,推动形成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游客文明出游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我旗旅游形象。严格对“牧人之家”旅游点的审批和监管,规范旅游点名称,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促进牧民增收。

(六)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强化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着力改善全旗旅游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七)进一步整合全旗宣传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宣传营销机制,利用好网站、微信、微博、微视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的宣传推介格局,力争用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宣传强度和最好的宣传效果。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配合本次常委会审议工作,日前,*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赴*,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踏看等形式,对我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一)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专门召开*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并下发《*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区风景旅游局等部门切实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逐项对标创建标准,寻找问题短板,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今年专门成立文旅集团,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区整体旅游品质。

(二)科学规划强化统筹。区政府坚持以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区休闲旅游“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编制*等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不断加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创建,形成“一心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近年来,区政府以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焦*等重点板块,加快推进*镇、兰里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为我区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意见》等政策,促进旅游设施提升改造,帮助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区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

(四)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美丽*行动纵深推进。*镇九街正式开街,*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镇和艺创小镇通过国家*a景区景观质量等级评价,全区*个村社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玉泉社区创建成为*省休闲旅游示范村,景区景点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标识标牌、集散中心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旅游服务设施逐步优化。

(五)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创新打造节庆活动,探索发展市场化、多主体的办节新模式,激发各类主体做旅积极性,各类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到重点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广泛推广*旅游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与网络、电台媒体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商业媒介的合作,有效增强了营销宣传效果,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以及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总目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1、合力兴旅机制还需完善。尽管建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认识还不深,工作力度还要加强。各镇街对自身作为旅游经济主体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全域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考核激励力度还需加大。目前对镇街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中,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工作相对其他经济工作考核权重较轻(*分占*分),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基础保障有待加强。

1、资金投入和用地难题亟待破解。近年,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万,用于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但与萧山、淳安等地相比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相关单位对盘活存量土地用于旅游发展的探索不足,特别是如何合理盘活利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旅游发展的尝试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项目的落地推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景区景点附近、高速入城口和主要道路周边,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不够完善。厕所革命有待深化。景区厕所布局不够合理,不利于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满足旅游的需求。如*等地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时,终端污水处理设计容量仅考虑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而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兴起,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部分村社污水排放已远超设计处理容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三)产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大。

1、项目建设不够快。兰里景区因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充分,当前又由于作为景区核心的台湾五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较为缓慢,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困难较大。蓝城农业产业园目前也未按预期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观光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区域旅游的拉动效应尚未真正体现。

2、旅游内涵不够丰富。旅游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相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比如翠苑一区作为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相关部门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充分。我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习俗积淀,但各景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等核心吸引资源的挖掘工作不够重视,人员不足,研究不够。如留下十八家、蒋村龙舟等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情未能得到有效的显现。全区除西溪湿地和宋城外,精品旅游项目不多,旅游结构较为单一,能让游客留恋忘返的景点少,大多数游客以“一日游”、“半日游”,甚至“过境游”为主,去年我区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 其中过夜游客仅约*万人,只占到*%。

(四)服务管理有待强化。

1、旅游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各做旅平台和旅游企业对服务水平提高的紧迫性还不够强,标准要求还不高。智慧旅游的效用发挥还不够好。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特别是乡村旅游服务水平需质的提升。我区旅游服务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投诉及“黑车”“野导”现象仍然存在。

2、长效管理压力大。当前美丽乡村及新建景区管理费用全部由区本级和镇街、村社共同承担,资金压力很大。如青芝坞景区每年的日常管理费用约*万元,目前景区农户和入驻商家只需缴纳一定的垃圾清运费,而日常管理费用全部由灵隐街道和玉泉经合社承担,经合社主要依靠收取景区停车费维系日常管理开支。新建成的景区若也采取类似的管理模式,长效管理的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缺乏可持续性。

三、建议意见。

去年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提出了“要努力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的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作了部署。我们认为,要实现区委提出的目标任务,确保*年高水平完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3、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重视旅游经济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区旅游工作委员会协调牵总作用,必要时可采取区旅工委办实体化办公的办法。加强部门、镇街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明确风景旅游局与文旅集团的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标对表,共同掀起全区兴旅、全民做旅的热潮。

4、高度重视规划引领。根据《*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城旅一体、农旅结合、产业融合、主客共享”等要求,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修订时,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全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与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系,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与城乡交通新形态的关系,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各做旅主体要严格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引领下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旅游经济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作为相关部门、镇街的重要发展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加大考核权重,着力激发各平台主体做旅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提升我区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1、着力破解用地难题。中央和区委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盘活村社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的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吃透用准政策,合理合法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低丘缓坡、四荒地等资源发展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项目的落地实施。

2、加快旅游设施配套。加大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杭州加快地铁网建设契机,努力争取地铁进景区景点。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规范设置内容完整、准确清晰、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标识标牌。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动景区厕所合理布局,提高厕所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元素的融合衔接,提前将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路网、标识标牌、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着力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育产业,加大融合,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4、注重旅游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西溪湿地公园的提升改造,加强项目管理和策划包装,持续提升湿地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引进优质的涉旅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并建成受益。加强三墩五生农业、双浦蓝城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督查,帮助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已承诺的要兑现,有政策障碍的要尽快排除,防止持续出现项目建设迟缓、停滞甚至不了了之等问题。要继续加强对兰里景区等新建景区的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投入产出绩效,科学谋划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5、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统筹资源,加快旅游业与文创、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发有多元、特色、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产业的附加值。高度重视景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工作,发挥文联、社科联等的作用,组成专门队伍,落实专门人员,深度挖掘根植于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让游客沉得下身子,勾得起回忆,记得住乡愁。

6、创新旅游共享机制。要把旅游元素更多地融入在基础建设、生态建设、村社管理等方面,让更多的居民、游客一起参与,共建共享。要把全域旅游发展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茶餐厅、民宿,就近就业等多种途径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四)拓展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后劲。

1、加强服务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管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确保旅游市场良好秩序。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旅游人才优惠政策,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2、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全面分析我区旅游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点等内容,为实现精准服务、营销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实施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动等功能,提升游客体验。

3、深入探索长效管理模式。对景区与村庄的长效管理要切实增强成本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投入产出绩效,探索建立政府、业主、经营户相结合的管理资金分担机制,实行村庄、景区管理有偿服务,业主、经营者要依法依规缴纳必要的物业管理经费,以减轻财政负担。要支持和引导村集体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强“造血”功能,提升长效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奖罚举措,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减少长效管理支出。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四

石林县委党校。

(四)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手和支撑。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错位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顺应潮流的需要。

三、

四、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实施全域旅游的经验。

(一)里昂。

(二)新加坡。

(三)浙江萧山。

(四)丽江。

五、石林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六、石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一)深化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管理机制、用人体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加大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促进文旅融合,提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创新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完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推进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结束语:

各地政府响应“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全域化”理念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认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石林更应该把他发扬光大。全域旅游就是把石林县作为一个统一的景区,经过几年的打造让全县辖区内每个区域都是一处景点,每个区域都有接待能力,每个区域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全县上下形成一个生态良好、风景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旅游全覆盖的a级景区,真正做到“一业为主导、多业促一业、百业齐发展”,以最大限度地让“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达到游一景、吃一餐、看一场、购一物、住一宿、留一念的基本目标,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五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域旅游就是把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宣传营销,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近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部署,县旅游局将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列为2019年重点协商计划,并选择全面推进我县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为课题。为此县旅文局调研组深入我县有关乡镇、涉旅单位及企业进行走访并分别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专程赴周边县市考察学习,了解周边县市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第1页富,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云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其中乌龙山大峡谷溶洞群规模居全国之首。

(二)文化旅游资源璀璨夺目。我县有以里耶古城、古井、秦简为代表的秦文化;有以洗车河流域为代表土家民俗文化;有以茨岩塘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佛教圣地太平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特别是2019年在里耶出土的37000多枚秦简,被专家誉为21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古镇也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宜居小镇。

第2页(一)坚持政府主导,确立旅游产业主导机制。近年,我县确立了生态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推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的标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第3页分通车;龙桑高速(龙山段)工可通过省评,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2条二级路、3条高速连接线等县内旅游环线建设:龙里二级路7月可全面通车;洗里二级路预计年底通车;龙永高速县城、洗车、茨岩连接线已竣工通车。三是启动了景区旅游路建设:洛塔阿亏至楠竹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里耶至八面山、s315洗车至火岩、苗儿滩至永顺勺哈、惹巴拉旅游路4条旅游公路已进规划。

(五)强化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里耶古城景区:完成了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一期)、考古遗址公园、秦简博物馆、历史街区整治、秦朝墓葬群、战国墓葬群、溪口新石器遗址保护展示、秦风大道等工程,完成投资近7亿元。惹巴拉景区:完成了特色民居改造、冲天楼、摆手堂、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拉拉渡、造林绿化、家庭客栈、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洛塔石林景区:投资1000万元的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2019年项目投资1865万元,完成了科考游道、保护围栏、排水沟、景点解说牌、温馨提示牌、景区介绍牌等项目建设,完成进度90%;二期工程2019年项目投资1141万,完成进度30%。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启动了鲢鱼洞停车场、洞口广场、鲢鱼洞至两岔河游步道及洞内灯光改造工程。惹迷洞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完成了洞内灯光设计。茨岩塘景区:完成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一、二期(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抢救性维修、第4页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太平山景区:实施了部分栈道修建及庙宇修复,正启动旅游规划编制、旅游绿道建设及遗留问题的解决。

(一)景区建设水平不高,核心景点打造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景区景点建设难以形成精品。里耶古城景区仅有秦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明清古街三大核心景点,八面山还没有实质性开发;惹巴拉景区除土家凉亭桥和冲天楼外没有其他核心景点,旅游景观单一;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施老化,近几年仅仅修建了部分游道,无专门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数量过少,标识系统不完善。

(二)交通瓶颈制约严重,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一是旅游大通道不畅:龙永高速还没有全线贯通,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刚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龙桑高速还在规划之中。二是县内环线没有形成。龙永高速洗车连接线、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还没有开通。三是景区道路严重不足。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

(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我县绝大部分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高星级酒店,现有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四)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业态单一粗放。商务游、休闲游、第5页健身游、康养游、研学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提质还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土家织锦、霉豆腐、腊肉等传统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快完善规划设计,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着眼全域旅游,结合旅游总规、修规及各行业专项规划,围绕一心、一核、一带、三区(一心:主城区休闲服务中心;一核:里耶古城文化体验核;一带:洗车河民俗风情带;三区:里耶-八面山休闲度假区、乌龙山地质科普旅游区、茨岩印家界旅游区)总体布局,突出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厚重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龙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第7页求突破,推进优势资源、战略资本有效结合,通过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实施集土司王宫建筑群落和特色民宿酒店为一体的影视旅游项目,力争把惹巴拉建成中国土家第一村、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景区。6.分步实施茨岩印家界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重点建设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等红色遗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多样的地形、茂盛的植被、珍惜的动植物,打造印家界立体化山地休闲度假区、科普体验区。力争到2018年建成3a景区。7.有序推进洛塔石林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依托山水石林景观及独特高山气候,凸显科普教育、浪漫爱情、运动拓展三大元素,重点实施科普游道、遗迹保护、景点介绍等建设项目,打造世界级地质公园。力争到2018年建成3a景区,到2020年建成4a景区。8.梯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土家探源精品线。抓好全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大地景观和林相改造,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商品的格局,全面推进捞车河村、六合村、乌龙山村3个示范村建设,同步实施茨岩社区、太平村、楠竹村、洗车村、新建村、星火村、杨家村、长春村、大板村、比耳村10个重点村旅游开发,分步实施万龙村等53个特色村寨整治。通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品牌,包装一批风情小镇、特色乡村,加快融入大湘西土家探源精品线。

第9页造一台秦文化大戏,在惹巴拉培育一台土家民俗表演。(五)加快融资平台建设,破解全域旅游资金难题。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落实优惠政策,采取合资、独资、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采取ppp等融资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项目特许权、经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发展全域旅游新业态。在满足旅游基本需求(观光)基础上,发展休闲游、养生游、探险游、研学游、商务游等新业态,着力打造自驾游营地、摄影和美术创作基地,带动餐饮、运输、商品开发经营、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开发旅游地产、度假休闲基地,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度假村、度假别墅等地产项目,综合开发医疗康养中心等项目,发展中高端旅游业态。

第10页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八)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全域旅游金字招牌。高标准编制、修订古城、古镇、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申报工作。加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加快里耶古城、惹巴拉国家等级景区创建工作,分步启动乌龙山大峡谷、惹迷洞、洛塔石林、八面山、茨岩塘、太平山等景区的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1个5a景区、5个4a景区、2个3a景区。

(九)加快旅游市场整治,营造全域旅游平安环境。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旅游、公安、市监等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宰客拉客、虚假广告、价格欺诈、不合理低价游和强迫购物消费等行为。交通、运管、公安等要对非法营运、无证营运进行不定期整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开展景区治安和旅游设施安全、商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日常检查与黄金周、节假日专项检查。设置旅游投诉平台,及时处理、曝光典型案件。

第11页家界、恩施等地旅行社合作,策划土家探源之旅秦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组织参加旅游推介会、各种展览、经贸洽谈、文化体育、民族节庆等活动。加强与大湘西、渝东南、黔东北、鄂西南旅游圈区域性协作,抓好龙凤旅游一体化建设,积极融入大武陵生态文化旅游圈。

(十一)加快旅游产业扶持,制定旅游优惠政策。从土地、水电气价格、融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补贴、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等方面,就旅游产业制定优惠政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及市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我们通过观摩学习、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旅游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成县乃至全市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可资借鉴。

一、开发现状。

第12页家,农家客栈10多家,开发了小川大樱桃、抛沙草莓采摘园,红川油牡丹、金银花示范园、陈院垂钓园、天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体验类旅游活动项目,建成了东河生态公园、博物馆、书画院、水木鑫城等一大批城市形象提升及美化亮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成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称号。2019年在21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2019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发布会上荣获亚洲金旅奖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和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两个奖项;被中国休闲旅游文化中心等3家单位联合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名县。2019年至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8.78万人次,年均增长23%左右;创旅游综合收入达23.42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干群思想认识不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当作今后的主导产业这一目标定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还未形成共识,相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够,尚未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景区规划不够科学。一是缺乏全县性的总体规划,景区建设各自为阵,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是景区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乱修乱建、杂乱无章的问题突出,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了景区价值。三是部分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三)基础设施不够配套。一是旅游景区道路狭窄,没有错车道、第13页休憩点等,影响游客出行。二是景区内没有宾馆、小卖部、医疗点等配套设施,给游客带来了不便,留不住游客。三是大部分景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突出。(四)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随着近年来全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五)文化底蕴有待深挖。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千年古县文化底蕴的挖掘有待深化。(六)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目前我县旅游业仍然处在外事接待和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缺少游客互动、可参与性的消费项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红川酒、核桃、樱桃、土鸡蛋、土蜂蜜等农副土特产品虽然知名度高,但没有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拉动作用。没有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荐、咨询服务系统。

(一)以转变思维理念为重点,凝聚全社会共抓全域旅游思想共识。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第14页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要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全域旅游开发的先进理念,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全域旅游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树立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推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航线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用互联网+旅游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引领和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三是推进旅游产业开发从部门向党政统筹转变。整合乡镇、部门及各行各业的力量和资源,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政策措施、项目资金、人才支持、各类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为全域旅游产业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四是通过各种现代媒介,大力对外宣传推介我县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产业在旅游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以健全领导考核机制为重点,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加强对全域旅游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二)以完善旅游规划为重点,构建分层次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破除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推进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首先要通过实地调研,按照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历史文化遗址分布,制定一个符合第15页我县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实际的总体规划,对全域旅游产业的目标和前景进行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次要制定出片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区域规划,分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三是要根据县上的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细化制定乡镇的实施规划和部门的行业规划,依照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分年度有序推进。

(三)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一是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改造提升旅游环线道路,加宽乡村公路,着力提升旅游公路档次。二是在主要景区,规划修建标准较高的公厕、停车场、小卖部等基础设施,提前谋划好飞机场建成后沿线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主要旅游道路沿线的美化绿化。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引导群众改变落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16页动、文化创意、营销策划、举办文化旅游产业论坛等形式,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三是积极引进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县全域旅游产业的开发会诊把脉,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开发建设,培养后续人才。四是依托陇南师专文化旅游专业,培养景区管理员、导游等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强化素质培训,提升服务形象,推进导游依法有序合理流动,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五)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打造旅游产业新业态。借力成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发挥旅游+公司+农户、互联网+旅游的优势,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养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相融合,在抛沙等乡镇打造建设一批植物园、观光园、采摘园、垂钓园等农业体验旅游精品项目。二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相融合,在城关、红川等乡镇打造一批以汉西峡颂、唐杜公祠、宋吴挺碑等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三是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相融合,以甘肃厂坝、红川酒业为龙头,打造环保绿色休闲企业,充分发掘利用王磨、黄渚等地废弃矿洞和尾矿坝等建设工业历史博物馆。

(六)以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为重点,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开发层次。

第17页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规划要富有乡村特色,不能简单地把景区景点规划套用到乡村旅游规划中来,避免千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1律,千村一面。二是农村生态旅游要传承人文风情,保护文化根脉,充分体现当地的风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习俗特色等。三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要彰显个性,充分发掘反映村庄个性的耕读文化、民俗风情,提炼体现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民间技艺,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特色技艺体验馆、风味食品品尝馆等场所,打造特色文化村,充分展示山区、丘陵、川坝、城镇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整体推进古建筑和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的有序发展,既让广大游客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又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第18页方投资、共同开发的格局。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私营业主来我县参与全域旅游产业开发。

第19页。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六

中国网2月26日讯记者从河南省旅游局获悉,昨天,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寇武江做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去年河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了双“破五”,分别达到5.18亿人次和5035亿元。

截止“十二五”期末,河南省年均分别增长14.9%、17%,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会议指出,河南省旅游业总体呈现五大特点,即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产业素质明显提升,转型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影响广泛,市场秩序规范。

寇武江指出,“十三五”预期目标是: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13%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正处于旅游形式良好,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矛盾的转型关键期。“2016年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全省旅游业要坚持观念转变与结构调整同步、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并重、硬件完善与软件提升并举,做精旅游产品,做大客源市场,做优旅游服务,做靓主题形象,做高综合效益,立足实际情况,克服井喷式市场需求等多重矛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打造新支撑。”寇武江指出,2016年旅游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8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以上。

会议指出,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市场开拓为抓手,突出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保护优先,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化、个性化、标准化转变,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形成河南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常态化。(伍策一剑)。

3、全要素:不仅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还要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带给游客完美的旅游体验。

4、全方位: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破除壁垒,实现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5、全过程:实现游客整个旅行中的全程化服务。为游客打造“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完美之旅,为游客带来“商务、养生、研学、休闲、情感、探奇”等多元化的“旅游盛宴”。

6、全行业: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都要找到自己位置,怎么做?如何做?都是围绕旅游业。

7、全时间:实现全年旅游,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转变。

8、全社会:引导社会各个层面,调动社会大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出谋献策,建言出力,都来投入建设旅游。

9、全产业:创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地域文化融合,与特色资源融合,与大网络空间融合,力求在泛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赢取主动,谋求产业转型新跨越。

10、全空间: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全新资源利用,所有地方而不是单独景区旅游,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全域旅游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2016年金猴闹春,开年出现了很多的火爆词语“ip”“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等等,对于全域旅游这个名词,是在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在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又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引发整个旅游行业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思索。笔者在这里就全域旅游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探索。

一、什么叫做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这个名称其实很早就有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来了,当时作为一个新创名词,没有引起行业的关注。例如奇创规划院和北二外的厉新建教授都曾先后提出来过类似的概念。笔者觉得其实全域旅游是之前的区域旅游和整体战略结合的升级版,是单一的旅游景点和目的地以地域扩展的一个方式。是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及整合营销的结合。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链协作和产业升级的途径。

1、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出路。在2016年1月11日,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大力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对于旅游行业的供给侧,包涵了一个区域的酒店、景区、餐厅、车队、旅行社等等旅游行业相关的企业及其服务和产品。其未来发展,则要根据市场和目标客源的需要,相互结合、统一协作,方能以更好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水平来适应终端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当然也更好的诠释了旅游供给侧改则的方向。

2、全域旅游是应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侧的产品升级版。2015年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的出游市场,出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周边游到度假休闲,从自由人到跟团旅行,从商务会议到高端定制,不同的出游客源市场的要求也各自不同,随着80、90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需要随着市场客源的需要升级和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步失去了吸引力,这从旅游的散客和团队的比例基本达到7:3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全域旅游的思维也正是可以应对需求侧客源大潮的一个方式。通过全域协作和整合,到全体营销和服务,最后到全员树立口碑和品牌。

3、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及整合的创新版。过去我们提出过打造某个景区为旅游目的地,即使是有打造一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多数是停留在区域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基于旅游产品的营销及整合的创新上提出来,那就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更是需要调动区域内的各种旅游服务企业,不但拿出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需要把各自的产品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旅游产品。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有协作的心态,更要有全局的观念,也需要有效的营销思维和促销方式,2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旅游产品和企业服务融合。

4、全域旅游会加速区域旅游的产业布局融合与协作提升。当一个地方提出全域旅游目标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布局与协作。在以前传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一般都是旅游企业自己分析市场及需求,所有的营销传播的渠道基本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的协调和产品的差异化基本没有做过多的思维。也正是这样才造成部分区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形势严峻。当全域旅游的思维出来之后,旅游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结合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及产品,同时利用不同的产品的优缺点的互补,来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产品和竞争优势。

5、全域旅游会促进区域内不同旅游产品供应商的管理服务提高。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模式下,在区域内的不同的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如果在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产品打造和营销品牌传播,那么对供应商企业的管理上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会在区域内形成高等级的产品服务的聚合,并且逐步由市场的手淘汰管理差服务差的企业和产品。同时为了维护新的聚合性产品和品牌,各供应商之间有一定行业自律的约束和协作的条款,来促进品牌的提升,最后达到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目的。

6、全域旅游加速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过去的区域化发展的思路演变到今天的全域旅游的模式,这也是一个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一个从初级产品往高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当全域旅游的概念实施后,从一个区域整体发展去布局,从一个区域所有旅游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服务和管理,整合和协作都是一盘棋去看,会加速区域旅游的品牌传播速度,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更符合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并且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有更强的推动力和提升力。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旅游企业的应对与思考。

1、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思维转变。当我们谈到“旅游供给侧改革”说到“全域旅游”的时候,很多的企业都感觉到可能是一个机会,也许会有政策和方向的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大潮中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服务及产品的供给商,应该首先从思维上转变。先要开放企业的经营思路,从单打独斗到愿意协作,从靠自己到愿意整合,从自己为自己摇旗呐喊到愿意共同打造创新产品及品牌。只有先从旅游企业的内部观点先转变,才是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大潮的基础。然后,就是旅游企业的传统的算账方式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舍弃一点暂时的利益,需要让出一点眼前的收入,用包容的态度主动联手主动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新的区域旅游的产品。

1、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的角色扮演。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局或者旅游企业的战略,更是一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发展的战略。结合全域旅游的战略,需要制定一些的地方性法规,发布一些地方性鼓励政策,协调相关的政府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和管理能力,同时用行政手段加市场手段结合的方式,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来保驾护航,指导规范。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需要做好裁判员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的发展,同时又可以规范引导,并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制约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也正是作为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指导及规划。

2、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在哪里。全域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着力之处,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升级版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好的方向和方式。但是,作为全域旅游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政府的战略和市场战略的结合。在国家旅游局的262个全域旅游的示范区,有些区域都还没有具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现在提出来全域旅游还是有一段路需要走的。所以当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不能落地的时候,那么全域旅游就是一个书本上的词语,无法实施。另外就是全域旅游实施中各个旅游企业的协作和整合,我们看到很多的旅游联盟和各自旅游联合体都是开始的愿景非常好,但是慢慢的都是各算各帐逐步消失无影无踪。对于全域旅游的参与企业,不应该是区域内的几个旅游服务企业,它应该是全体企业全员参与整体发展,那么这样观念的一致,愿景的统一,动作的协调等难点也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最后关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的执行和标准,也是影响着全域旅游的效果的关键因素。

全域旅游其实不是什么鬼,也真的没有那么神,更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更需要的是政策的鼓励与奖励,政府的支持和规范,企业的整合与协作等有机结合到一起,用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做的宗旨去做一件事。

全域旅游在2016年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经过区域内全体企业的参与并认真的打造和执行,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和品牌传播的关键,只有全域旅游的有效的执行,最后才能打造出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增加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七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切入点,以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生态之城“六张名片”为抓手,合力谋划全域旅游,联动推进“七要素”建设,1-6月份旅游收入累计8.12亿元,同比增长46.04%,累计接待人次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9%,全县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全域旅游。为全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长xxx任主任的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展委员会下设“食”、“住”、“行”、“游”、“购”、“娱”、“美丽乡村”七个要素建设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一个要素建设,每个要素建设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各牵头单位根据《xxx县关于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

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对照《xxx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指南》中明确的6个必备条件、10项评分指标,我们逐一作了落实分解,细化到责任单位、明确到时间节点。

(二)推动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以绿为韵,做足生态文章,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两河:沿索泸河、卫千渠布局城市南北向绿色廊道和滨水休闲绿带。两湖:利用索泸河沿线低洼地带布局城市内湖,结合内湖建设南湖公园、北湖公园。四廊:就是建成了城西索泸河生态走廊、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城中卫千渠生态走廊和城北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多园:已建成董子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生态公园、滨河公园、移民文化园、怡园等七座大型公园,李武社区公园、南关社区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以水为脉,做足“水”文章。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联景成园,打造自然、亲水的魅力景观带,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71%,水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1.3%。以文为魂,做足“文化传承”的文章。强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精心建设载体,在园林景观中体现董子、移民等标识性人文元素。规划建设了董子公园、董仲舒艺术碑廊、移民文化园、大原书院、民俗文化步行街等主题景观。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旅游产品。

(三)打造精美乡村旅游线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

村建设、脱贫攻坚行动有机融合起来。县政府按照“一城两中心”的总体发展规划,以着力打造xxx县东北部农业隆起带曁国家农业公园为主战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农业文化旅游结合,以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为基础,依xxx省级农业园区等省定旅游扶贫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形成以农业休闲旅游、民俗特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和度假旅游综合服务区。结合产业扶贫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重点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村庄环境治理、民俗文化展示等工作,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演场等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发展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度假客栈,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努力将xxx打造成京津冀区域乡村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三是锻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积极引进一批乡村旅游研究策划、经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开展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组织、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后劲。四是扮靓“董子故里、魅力xxx”全域旅游良好形象。将县城通往主要景点的7条主干公路全部建成生态风景线,以此为网络,把全县7条景观线、1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171个沿线村庄,借鉴县城管理经验,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对景区内外服务摊点及脏、乱、差现象进行清理和整顿,景区环境大幅改善,景区形象大幅提升。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旅游安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五)以形象为生命做活宣传营销。

目的,xxx等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内外旅游线路;主动对接京津冀,深度融入衡水湖、衡水园博园、衡水中学、侯店水墨小镇等周边精品线路;加紧对接冀州、衡水、故城等旅游市场,扩大客源市场半径。三是平台促销。用好用足旅游博览会、大营皮草交易会、展销会以及各种节会等活动平台,加强景区景点推介。四是终端促销。积极与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等地的大旅行社联系沟通,激活终端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合力兴旅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与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兴旅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域旅游与各专项规划的深度融合还有待提升,还需要再形成合力上下功夫。三是景区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特色品牌不突出。四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足,产业链不长,要素发育不全,全时段、全要素、全域旅游的全产业链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较低,制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下步工作思路及重点。

(一)产业发展思路。

充分依托我县优良的生态资源和董子文化、移民文化、裘皮文化等文化品牌,以“旅游兴县、旅游活县、旅游强县”

为指导思想,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实施“3axxx”、“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发展战略,以“董子故里、魅力xxx”为形象定位,以“建设重点景区、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营销、加强保障体系”为发展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把xxx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和文化遗产文化区,实现xxx旅游发展的快速突破与提升。

(二)工作重点。

1、全力打造“董子故里、魅力xxx”县域旅游新名片。努力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牌,唱好xxx特色旅游戏。通过借势借智借力,进行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开发,争取把全域旅游的特色、品质建设成为助推xxx旅游的加速器。

2、以创新的机制,着力推动“七要素”建设专班工作。七要素建设工作专班在全域旅游委员框架下,围绕“全域旅游•3axxx”的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分工协作,促进核心景区、住宿、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民族文化、旅游交通、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营造全力兴旅氛围,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

3、认真研究发展全域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发展合力。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八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

总结。

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topic/comprehensive/。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配合本次常委会审议工作,日前,*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赴*,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踏看等形式,对我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去年以来,区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三年创建成功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核心、项目为支撑、整合资源为抓手,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全力推进*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年,全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经济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

(一)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专门召开*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并下发《*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区风景旅游局等部门切实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逐项对标创建标准,寻找问题短板,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今年专门成立文旅集团,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区整体旅游品质。

(二)科学规划强化统筹。区政府坚持以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区休闲旅游“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编制*等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不断加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创建,形成“一心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近年来,区政府以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焦*等重点板块,加快推进*镇、兰里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为我区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意见》等政策,促进旅游设施提升改造,帮助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区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

(四)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美丽*行动纵深推进。*镇九街正式开街,*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镇和艺创小镇通过国家*a景区景观质量等级评价,全区*个村社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玉泉社区创建成为*省休闲旅游示范村,景区景点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标识标牌、集散中心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旅游服务设施逐步优化。

(五)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创新打造节庆活动,探索发展市场化、多主体的办节新模式,激发各类主体做旅积极性,各类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到重点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广泛推广*旅游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与网络、电台媒体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商业媒介的合作,有效增强了营销宣传效果,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以及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总目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1、合力兴旅机制还需完善。尽管建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认识还不深,工作力度还要加强。各镇街对自身作为旅游经济主体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全域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考核激励力度还需加大。目前对镇街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中,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工作相对其他经济工作考核权重较轻(*分占*分),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基础保障有待加强。

1、资金投入和用地难题亟待破解。近年,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万,用于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但与萧山、淳安等地相比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相关单位对盘活存量土地用于旅游发展的探索不足,特别是如何合理盘活利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旅游发展的尝试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项目的落地推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景区景点附近、高速入城口和主要道路周边,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不够完善。厕所革命有待深化。景区厕所布局不够合理,不利于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满足旅游的需求。如*等地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时,终端污水处理设计容量仅考虑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而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兴起,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部分村社污水排放已远超设计处理容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三)产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大。

1、项目建设不够快。兰里景区因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充分,当前又由于作为景区核心的台湾五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较为缓慢,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困难较大。蓝城农业产业园目前也未按预期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观光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区域旅游的拉动效应尚未真正体现。

2、旅游内涵不够丰富。旅游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相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比如翠苑一区作为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相关部门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充分。我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习俗积淀,但各景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等核心吸引资源的挖掘工作不够重视,人员不足,研究不够。如留下十八家、蒋村龙舟等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情未能得到有效的显现。全区除西溪湿地和宋城外,精品旅游项目不多,旅游结构较为单一,能让游客留恋忘返的景点少,大多数游客以“一日游”、“半日游”,甚至“过境游”为主,去年我区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其中过夜游客仅约*万人,只占到*%。

(四)服务管理有待强化。

1、旅游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各做旅平台和旅游企业对服务水平提高的紧迫性还不够强,标准要求还不高。智慧旅游的效用发挥还不够好。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特别是乡村旅游服务水平需质的提升。我区旅游服务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投诉及“黑车”“野导”现象仍然存在。

2、长效管理压力大。当前美丽乡村及新建景区管理费用全部由区本级和镇街、村社共同承担,资金压力很大。如青芝坞景区每年的日常管理费用约*万元,目前景区农户和入驻商家只需缴纳一定的垃圾清运费,而日常管理费用全部由灵隐街道和玉泉经合社承担,经合社主要依靠收取景区停车费维系日常管理开支。新建成的景区若也采取类似的管理模式,长效管理的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缺乏可持续性。

三、建议意见。

去年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提出了“要努力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的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作了部署。我们认为,要实现区委提出的目标任务,确保*年高水平完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3、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重视旅游经济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区旅游工作委员会协调牵总作用,必要时可采取区旅工委办实体化办公的办法。加强部门、镇街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明确风景旅游局与文旅集团的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标对表,共同掀起全区兴旅、全民做旅的热潮。

4、高度重视规划引领。根据《*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城旅一体、农旅结合、产业融合、主客共享”等要求,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修订时,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全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与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系,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与城乡交通新形态的关系,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各做旅主体要严格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引领下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旅游经济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作为相关部门、镇街的重要发展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加大考核权重,着力激发各平台主体做旅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提升我区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1、着力破解用地难题。中央和区委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盘活村社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的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吃透用准政策,合理合法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低丘缓坡、四荒地等资源发展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项目的落地实施。

2、加快旅游设施配套。加大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杭州加快地铁网建设契机,努力争取地铁进景区景点。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规范设置内容完整、准确清晰、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标识标牌。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动景区厕所合理布局,提高厕所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元素的融合衔接,提前将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路网、标识标牌、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着力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要紧紧抓住“后峰会、前亚运”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实加强旅游营销资金投入,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加强*旅游营销宣传,全力提升我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培育产业,加大融合,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4、注重旅游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西溪湿地公园的提升改造,加强项目管理和策划包装,持续提升湿地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引进优质的涉旅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并建成受益。加强三墩五生农业、双浦蓝城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督查,帮助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已承诺的要兑现,有政策障碍的要尽快排除,防止持续出现项目建设迟缓、停滞甚至不了了之等问题。要继续加强对兰里景区等新建景区的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投入产出绩效,科学谋划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5、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统筹资源,加快旅游业与文创、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发有多元、特色、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产业的附加值。高度重视景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工作,发挥文联、社科联等的作用,组成专门队伍,落实专门人员,深度挖掘根植于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让游客沉得下身子,勾得起回忆,记得住乡愁。

6、创新旅游共享机制。要把旅游元素更多地融入在基础建设、生态建设、村社管理等方面,让更多的居民、游客一起参与,共建共享。要把全域旅游发展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茶餐厅、民宿,就近就业等多种途径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四)拓展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后劲。

1、加强服务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管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确保旅游市场良好秩序。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旅游人才优惠政策,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2、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全面分析我区旅游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点等内容,为实现精准服务、营销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实施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动等功能,提升游客体验。

3、深入探索长效管理模式。对景区与村庄的长效管理要切实增强成本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投入产出绩效,探索建立政府、业主、经营户相结合的管理资金分担机制,实行村庄、景区管理有偿服务,业主、经营者要依法依规缴纳必要的物业管理经费,以减轻财政负担。要支持和引导村集体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强“造血”功能,提升长效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奖罚举措,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减少长效管理支出。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题目篇十

来源。

阅880转3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应运而生(一)诞生背景。

1大众化需求呼唤全域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2016年,我国国内游达44.4亿人次,人均出游率达3次,旅游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2经济新常态需要全域旅游。

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实,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要功能,成为中国经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5.5万亿元。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

3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体系。

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期及各类矛盾凸显期,呈现“五期叠加”的特征。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一)领导重视与指导。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2016年7月18日-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2016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中指出“中国还将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游,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

2015年以前,少数专家提出并初步对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2016年,大量学者在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内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全域旅游从提出到迅速成为旅游研究热点,这是我国现代旅游研究中的一种极为重要且独特的现象,将是中国本土理论研究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行动迅速(一)各地积极响应。

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踊跃。2016年3月国家旅游局启动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同年5月召开首届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随后,各地创建意愿和热情持续高涨,促使国家旅游局在还未启动首批验收的情况下又推出第二批238家创建工作,并于9月在宁夏召开第二次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一些未进入名单的地方也积极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实现了从创建工作到试点示范和推广普及的阶段。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00家创建单位中,包括海南、宁夏2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总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总人口2.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从空间上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区,与我国旅游热点区域基本吻合。其中,东部地区132家,平均每省约13家,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341万。中部地区142家,平均每省约12家,总面积2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27万;西部部地区170家,平均每省约14家,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82万;东北地区56家,平均每省约9家,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08万。

(一)创建亮点不断1大力推动旅游体制改革。

2016年,海南省级层面成立了省推动旅游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层面,18个市县相继成立了全域旅游领导机构,12个市县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贵州省建立了全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各地政府也建立领导小组,同时,贵州省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9个市(州)中至少有7个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

2促进部门联动,共建全域旅游。

山东省财政厅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了滨海旅游基金、旅游发展引导基金,促进了社会投资。

(一)4“1+3体制向乡镇和景区延伸。

黄山风景区、贵州青岩古镇、湖南醴陵等设乡镇旅游分管领导和旅游干事,把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和旅游巡回法庭办到了景区和乡镇。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5游客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苏州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手段,参与旅游文明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型企业通过“差评倒逼”机制,实施“出境最优”、“周边自由行最差”双向评价机制,把同程、携程、百度等对项目和产品的在线好评、差评排名循环播放,实施差评“100%处理回复、100%回溯问责”制度,构建旅游产品和服务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品质经营“生态圈”。

浙江省实行以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山东省全域旅游实行“挂图作战”。湖南全省打造全域旅游基地。福建打造全域生态旅游省旅游目的地。贵州打造全域山地旅游目的地。海南实施“点面”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战略。

2地市经验与模式。

一区多基地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县区经验与模式。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1综合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到2017年5月陕西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155个地(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已设立旅游警察机构131家、旅游工商分局机构77家、旅游巡回法庭机构221家,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都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91个地市中有60家成立了旅委和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407个县中有80家成立了旅委,70家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旅游业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旅游部门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许多地方为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与机制,即不考核gdp,而把全域旅游发展纳入部门考核内容和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

2“多规合一”有突破。

和其他产业规划之中,要求相关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交通道路规划、水利规划、村镇规划等)将旅游元素融入进去。三是建立“多规合一”的大数据库,以信息化为手段,纳入的信息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旅游等多部门的空间规划数据及业务数据。四是各部门之间空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及审批流程优化,通过“多规合一”平台进行业务协同和审批管理。五是规范和完善旅游主管部门参与项目会审制度。

不断目前,86%的创建单位对旅游统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湖南、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积极探索有效的全域旅游统计指数和统计方法,出现了一些亮点和突破性工作。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针对全域旅游发展“大口径”与部门统计“小范围”不相适应、旅游统计软硬件平台建设与旅游统计发展不相适应、“全口径”的统计数据与“小行业”的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旅游统计的方式方法,使旅游统计更好的服务全域旅游发展。黑龙江省建立旅游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全面统筹全省旅游统计工作,有效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建立健全涉旅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利用部门大数据完善旅游统计数据收集、整理、评估、分析工作,真实、准确反映全省旅游市场状况,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判断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天台县建立1725家产业测算的单位名录,并实施了网上统一报送。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与旅游大数据融合;六是能够可视化展示和辅助旅游决策。

五、成效初现。

4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正在形成在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各地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发挥旅游业的全域综合带动效应。首先是产业统筹,打通规划、部门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多规合一、部门联动、产业融合”的一体化实施机制。一些地方创新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旅游规划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编制。其次是城乡统筹,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城乡旅游公共交通、城乡旅游标识标牌系统,促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是区域统筹,各地积极促进区内各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同时加强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合作。

(二)产业融合发展。

1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创建单位中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2016年,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人数的40.5%,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接待过夜的国内外游客7.3亿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40%,同比增长2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值为21.5%,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创建单位甚至高达40%以上。

国家旅游局加强顶层设计,与发改委、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医药局等多个部门合作,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文件,以及《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文件,对此类新兴旅游方式进行规划和指导。国家旅游局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全域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从“点上发力”到“系统推进”的政策革命。

98%的创建单位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创建实施意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或《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2“旅游+”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各地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文化个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涌现,受到了游客和资本的双重追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以及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新型城乡旅游产品。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政府作为旅游投融资的主导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融资优惠政策,保持相关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活跃旅游投融资市场,同时建立健全关于旅游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抑制旅游投融资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和短期行为。65%的创建单位利用财政资金纷纷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或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或鼓励大型旅游企业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固定投资机制基本形成。43%的创建单位成立国有“投融资平台”,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87%的创建单位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国债贴息、扶贫基金项目、生态保护项目、文物保护项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基金的支持,统筹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在东部发达地区或旅游发达地区,各地政府鼓励和奖励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旅游业上市公司。

旅游产业的活力。从投向。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的领域来看,主要投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景区、酒店等。从投向的业态来看,休闲度假类投资明显增长,以商务旅游、亲子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类投资为主,增长比率大幅超越传统观光类旅游投资,表明全域旅游开始改变传统观光型旅游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发展新动向。

全域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链长,对西部地区扶贫效果良好。全域旅游是一条富民之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是实现“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泰宁县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超全县gdp的1/3,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1/4,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其中,旅游带动脱贫人口占脱贫人口总数的35%。河北省涞水县计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为2000多元,2016年县旅游部门引导村民借助冰雪旅游发展农家乐,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35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村、四川绵阳南华村等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导游、服务员,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设施,配套了供水、供电、消防、环保、垃圾处理场(站)、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配套了金融、通信、电视和wi-fi网络等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2全面改善和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所有的创建单位对全域旅游营销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82%的创建单位成立营销专项基金或切块资金;二是形成多主体营销机制,实行政企协作、景区联合、区域合作、旅行社结对等,构建一个常态化、立体化、全覆盖的推广体系。三是借助已有的广告资源,成立全域推广联盟,共建平台,形成宣传合力。四是营销方式多元化,事件营销、节会营销、主题营销、电影营销等,如湖南醴陵市就利用瓷博览会和乡村节庆进行营销。五是注重四季营销,如吉林省推出“夏季避暑,冬季冰雪,四季融合”的营销战略。六是注重整体形象推广。七是注重营销队伍建设。八是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营销,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九是注重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十是加强对外旅游交流合作。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向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演进,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根据地区实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国际的交流合作。

六、前景广阔。

全域旅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越旅游领域。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的新引擎。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旅游人和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机遇。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游将带来许多方面变革。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从旅游业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旅游自身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新抓手。全域旅游将成为一项中长期国家战略和国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国家各部委将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从生态建设来看,通过5年的创建期,全域旅游将成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届时会塑造一批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一批国家旅游功能区,成为生产、生活和生态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土空间形态。

从全域综合效应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全域旅游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全域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旅游生活新方式,成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全域旅游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人民素质提高、各民族融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从理论研究与示范价值来看,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将会保持较高的热度,将形成全域旅游的本土理论体系,为中国旅游理论做贡献,并为世界提供借鉴价值。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中国融入世界旅游大潮、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举措,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旅游经验。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