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09 19:16:07    小编:ZTFB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模板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9:16:07 |
  • ZTFB |
  • 10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知,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和篇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感悟人生的美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精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常因其繁琐低效感到疲惫不堪。有没有一种既能给班主任“松绑”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呢?上学期,我们把“小组合作式”管理引入班级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同时小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给班主任“松了绑”,还挖掘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所以,小组合作模式带来了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与突破。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即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组成员“捆绑”成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形成“自治州”。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伙伴团结合作,共同管辖“自治州”,努力实现班级活动的各项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相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式”管理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功能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品质、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每个组需要有学习能力强、中、弱和性格内外向的,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合理差异有助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人尽其用。“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基本均衡,这是开展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前提。

我班人数五十五人,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十四个小组。四人小组又以a、b、c、d四种代号分别代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种代号都负责班级“四项竞赛”争章活动的其中一项。如“a”同学负责管理小组内的“我爱学习”项目,主要工作是收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跟全组人分享,其次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并跟全组人进行分析;“b”同学负责“遵守纪律”项目,主要工作是管理上课和自习课期间的纪律;c同学负责“我爱干净”项目,主要工作是全天小组地面卫生,不要有纸屑等杂物,并且在本周值日的时候分配好卫生负责区域。“d”同学负责“我讲礼仪”项目,主要工作是配合学校的“八礼”教育,提醒组内成员要注意“仪表之礼”“言谈之礼”等文明礼仪。其中,让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强的“a”同学兼小组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协调者,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所以,要对“a”同学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并提出明确职责和相关要求。

总之,四人小组在“a”同学的带领下“捆绑”成“自治州”形式,“洲内”a、b、c、d同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个“自治州”之间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需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努力并且小组同伴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就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评价后的反馈要及时,这样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在与它组的比较中,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学习生活各环节,我们制定了《班级常规评分细则》。评分项目主要是班级四项竞赛的内容,即“我爱学习”“遵守纪律”“我爱干净”“文明礼仪”。每一项都制定了相应的表格并有值日班长负责每天打分。既然是合作学习,在打分时就落实到第几小组,而非学生个人。这样,就促使大家意识到:一个人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小组大家的好才是真正优秀。为了及时反馈,我在黑板上的左角设计一表格,每天每组的各项得分都直观地呈现在表格中。每天放学前值日班长都会把各个小组的一天得分记录在汇总表中,每周五的值日班长作一周总结,并将分数以累计的形式呈现。得分最高的前三组将成为周冠军,周冠军将获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天一根棒棒糖。

(三)适时引导,加强调控。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任其发展,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始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导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小组,了解小组动态,及时调控。若有哪个小组出现情况,班主任还要要适时引导,保证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学风、班风的昂扬向上。

1.增强了责任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对小组负责,要维护小组的荣誉和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时时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增强了竞争意识,让每一颗珍珠闪光。

“小组合作式”管理构建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其内容多样,既有学习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方面的,也有日常规范、劳动活动方面的,多方面的竞争使学生不断努力改进自我,努力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过程中,每个人、每个组都各尽其能,散发出各自不同的光芒。

3.培养了与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下,同组同学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经过一年多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21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合作恰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21世纪讲求团队的协作和共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包括在内。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决策者,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合作模式”最能体现民主精神,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身份的转换,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将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结果或建议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做出评判,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即使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难得偷闲,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发动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物中挣脱出来以思考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学生的其他发展兴趣。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相关规定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广泛实施后,学校生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惯不够理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的难度较以往更大。从学校及班级的现状迫使教学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他人的做法,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以某中学为例,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给文理科班级按分数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培优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培优班和重点班文理各一个,平行班四个,四个平行班的男、女生的比例及平均分都几乎一样。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新分到班上的学生情况:在原班担任过什么职位,有什么特长,性格怎么样等。之后按了解的情况进行编排座位。刚开始编排座位时,先根据学生各自的异同点将全班分成八组,分组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女生则侧重形象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可以共同进步;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能够相互补充。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中,可以促使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三是偏科问题要注意协调好。在分组时教学者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同一个小组内,让各科都有带头人,避免小组成员都偏向某一学科,要将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精准的分组可以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权利及义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并且可以与学生之间友好融洽地相处,可以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快乐,学生更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里面也是一片生机和活力,不再是死气沉沉。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好处,比如,在学习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压力和畏惧感消除,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等。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他们有了集体荣辱观,有了协作的精神,他们也会去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学会倾听,这样就为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学管理方面也是一种考验,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就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的有益的尝试,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班级自我管理解决小组内所产生的各项问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班级管理方面都提供了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幼儿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管理的方式,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合作、协作。通过小组合作,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小组组成和分工(200字)。

幼儿小组合作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小组成员和分工。我通常会根据幼儿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们的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我会根据活动的要求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任务,并明确每个幼儿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比如,有的小组会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小组会负责制定计划,有的小组会负责整理材料等等。通过这样的分工,幼儿们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且能够学会团队合作和相互协调。

第三段:小组活动的开展(300字)。

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我会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鼓励幼儿们负责自己的任务,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自主组织和展示。同时,我也会设立一定的规则和约束,比如提醒幼儿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要按时完成任务等等。在小组活动中,我会鼓励幼儿们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段:小组活动的评价和总结(300字)。

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幼儿们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让幼儿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可以得到他们对小组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活动进行改进。同时,我也会给予幼儿们一定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评价和总结,幼儿们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幼儿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质,如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分工协作能力等等。同时,他们还可以从小组合作中学会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解决问题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能力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我而言,通过小组合作管理,我发现了每个幼儿的独特之处,也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采用小组合作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结尾(100字)。

幼儿小组合作管理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会继续坚持和改进小组合作管理的方式,为幼儿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同时,我也希望其他幼儿教师能够进一步重视小组合作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经验与实际灵活地运用这一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班级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同学们在课堂之外进行实践和探究,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所在的班级也在学年初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体验,我对于班级小组合作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班级小组合作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个成员都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相互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责任。这样的合作模式使得每个人了解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不再只关注个人的表现,而是注重团队的整体进步。同时,合作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学会与人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班级小组合作能够促进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贡献自己的优势,形成共享知识的环境。通过组内合作,我们可以不断交流思想和互相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促使我们对学习内容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消化,因为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知识,并向其他成员解释和讲解,这样才能够取得整体合作的效果。

再次,班级小组合作培养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来自于任务的设置,有些问题可能是在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退缩或者单纯依赖老师的帮助,而是需要团队成员一起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这样的合作环境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探究和深入思考,使得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具创造力。

最后,班级小组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中,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够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和沟通。通过长期的合作和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建立互信和友谊。这种凝聚力不仅有助于小组的合作,也有助于整个班级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效应的提升。通过班级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收获,共同追求学习的成功和进步。

总而言之,班级小组合作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知识掌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班级小组合作能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五

小组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可以互相合作,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些幼儿小组合作管理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明确目标、组织秩序。

幼儿小组合作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在形成小组之前,我会明确告诉孩子们这次小组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帮助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在组织小组时,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补充,实现最佳合作效果。我还会制定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例如轮流发言、倾听他人等,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秩序和规则。

第二段: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我鼓励孩子们互相尊重和关心,不论是在合作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要学会倾听和包容。在小组合作中,我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段: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

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对于小组合作的管理至关重要。我会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和特长,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成员身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动参与合作。在任务分配的过程中,我也会注意保持平衡,避免出现一个人承担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此外,我还会不定期地进行角色轮换,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四段:鼓励批评与自我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我鼓励孩子们能够敢于表达和接受他人的批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组成员出现不合作或错误时,我会鼓励其他成员提出批评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我也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和合作能力。

第五段:及时总结和反馈。

小组合作的管理需要及时总结和反馈。在每次小组合作之后,我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共同总结和反思这次合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善和提高。同时,我也会给予个别或小组的及时反馈,鼓励他们在下次合作中做的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通过反思和反馈,能够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合作和管理能力。

在幼儿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还帮助他们树立了团体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合作管理,孩子们在整个园里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更好地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六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这个案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空,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心引导,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四、抓住契机,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班级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小组合作制的完善,需要班主任不断研究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班级良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七

2009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突破,为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

1、组内竞争。

在小组内1——4号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汇总纪律、卫生、学习、养成习惯等各项评价指标,小组成员的序号随时调整,小组长也会随时变化。3号有可能变成1号,4号有可能变成3号,这就大大加强了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一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会好好表现,四号为了改变自己的位置,也会努力学习。

2、班内竞争。

在全班内,各小组展开竞争,班长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天进行记录,如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养成习惯(如佩戴红领巾)等,每周一汇总,在周一的班队上进行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前三分之一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名誉,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这样在整个班级内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3、个人竞争。

在全班内开展优秀个人评选,首先各小组推报一名优秀组员,班长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每月评出三位优秀个人,班内给三位同学照像并把照片贴到光荣榜上。

一年半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如下:

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十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来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3、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式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而幼儿小组合作管理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育方式。在我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幼儿小组合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幼儿小组合作管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幼儿小组合作管理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幼儿需要与其他组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例如,在一个小组活动中,幼儿需要相互协商、交流想法,并且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实践,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妥善解决分歧。这种社交能力的培养将对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幼儿小组合作管理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组合作中,幼儿可以与其他组员互相启发,获得新的创意和想法。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当幼儿们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时,其他组员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绘画作品。通过这样的合作过程,幼儿不仅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还能够习得合作创作的技巧。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幼儿小组合作管理也能够培养幼儿的领导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幼儿们需要选择一个组长来统筹安排并协调每个人的工作。组长需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行动,管理小组的进展。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幼儿可以学会领导小组并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对于幼儿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通过轮流担任组长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领导能力。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加强幼儿的组织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最后,幼儿小组合作管理也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幼儿们需要共同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举个例子,当小组遇到一个难题时,幼儿们需要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训练将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管理,幼儿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幼儿小组合作管理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幼儿小组合作管理,幼儿可以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领导能力以及激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和尝试,进一步发挥幼儿小组合作管理的教育作用。我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九

原来晨间活动时,教师坐在讲台桌旁,给了幼儿一推积木,过程相似“放羊”,任由孩子在教室内打闹,当孩子做出了出格的事情,就在讲台桌旁吼他们。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进行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合作;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走进孩子,看看他们做什么?讲什么?有必要时为孩子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每日安排的晨间活动与周计划相一致,周一至周五各安排不同的操作游戏。分餐盘时,不再是两位教师自己分餐盘,教室里如同菜市场一样热闹。我们会请幼儿分餐盘和调羹,由配班教师分饭和菜,主班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小游戏:如手指游戏、肢体游戏等等;走楼梯时,我们开展“安全小卫士”游戏,由幼儿充当“安全小卫士”,同时两位老师互相配合,积极鼓励引导幼儿靠右走,一边走一边背儿歌:

我们都是小卫士,安安全全走楼梯,一只小手扶把干,一只小手放背后,一步一步走下来,不推不挤乖孩子。当走到一楼时,老师给每个孩子送上一个笑脸娃娃,这可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啊!我们一系列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就连让我们“头疼”的战战,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他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课,在教室里来回跑的次数也减少了,午睡时能在老师的安抚下入睡,走楼梯时也能做到一个跟着一个走,而战战最想要得到的是老师手中的笑脸娃娃,连分餐盘、分调羹他也要抢着做,我们已经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将会顺手很多。

评价:

1、小班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开端,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这是因为:

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性格和能力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品德教育上也处于他人调控时期,这时候常规教育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2、我们所采用的措施,在孩子较好的表现下得以诠释,孩子需要的不是强制,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利用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幼儿,结合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让幼儿自身从被迫接受向主动接受改变。

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能力相当重要,一个合作型强的班级,幼儿的常规肯定比较好,它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完善人格,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的想法:

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班级老师的配合与合作,一个好的班级,需要班级老师的密切合作与交流,坦诚沟通,共同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即加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的常规工作才能逐渐上轨道。处理班级事件切记不能独断独行,要多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取长补短,把成功的教育经验迁移给孩子,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的感悟:

1、不管在生活环节中还是在教学环节中,要利用一切周围环境,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孩子注意倾听能力和观察能力,而这样两者的培养,不是教师用粗暴的言语强加给孩子的,是孩子发自内心学习的一种动机。

2、你想让孩子喜欢你,你就要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生活,喜欢孩子所喜欢的东西。

3、班级是幼儿学习、游戏的重要场所,是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之地、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完成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控能力发展。所以,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主导,引发幼儿在生活环境中探索周围的世界。

总之,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出台一个班级奖惩制度很要紧,老师对待孩子也需要公平,不能“放纵”好孩子,更不能“错怪”调皮鬼。放着一颗公平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愿意跟你一起做游戏,希望大家都要明白“亲其师,信其道”的至理名言,让我们共同搭建有效的教育平台,使班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孩子健康成长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

一个成功的班级,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单独作战,要能够让学生们互相约束,互相管理,用荣誉感和羞耻让学生能自觉进步。

实施的方法:

分工细致明确。一般分组长、语文、数学、英语管理员、纪律、卫生仪表管理员,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管理。分工协作,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感因素促进学生非认知的发展,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能力.根据学生们的性格、能力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安排小组的座位。

其次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总组长。接手xx班的班主任工作后,并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班主任对小组长还应该经常进行教育和培养。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多指导。例如第六组的陈容在班上不受同学们的欢迎,分去的小组成员也很排斥她,通过找小组长谈话,让他去引导与纠正其他组员的做法.效果很明显.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大集体是否团结上进与小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让小组活动起来。首先,订立了组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的处罚而不满,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订立的。

其次,每节课让各科任老师在每节课根据学生的纪律以及是否专心听课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如果是自习课则由课代表或纪律委员来评定,一个星期统计一次,排出名次,学生非常踊跃,组员之间有了自律,出现问题在小组中解决,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班上的同学有了小组的荣誉感和羞耻感。每周在评选时,让每个小组来总结本组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了解同学中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初步的成效:

一、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三.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四.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信息与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

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何优化;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在量化的过程中交与学生时的确存在操作的困难。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本学期的小组合作班级建设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感觉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个学期,我将继续完善这种模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学生生涯中,班级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共同进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班级小组合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班级小组合作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小组合作中,我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一起合作,借鉴他们的想法和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在合作中,我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时候,我可能会受到一些同学的启发,他们的独特思维方式能够给我一个全新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以让我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班级小组合作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只有大家都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取得最好的合作效果。而在实际的合作中,我们还需要学会聆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要学会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成共识,取得良好的合作结果。

再次,班级小组合作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动力和意愿。有时候,一个人面对困难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当我们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就能够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在小组合作中,大家都在努力追求同一个目标,这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而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陪伴着我,一同努力。这样的动力和意愿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

此外,班级小组合作也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合作中,我经常需要承担一些重要的任务和责任,这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能够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并积极地进行改进。通过不断地与他人合作,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班级小组合作让我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当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任务时,能够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种乐趣是独特且难以言表的。班级小组合作让我明白了合作的力量,也让我将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总之,班级小组合作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收获。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合作的能力和动力。同时,合作的过程也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班级小组合作不仅在学术上对我有所帮助,更让我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班级小组合作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二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对于我们音乐课的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提出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在我们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上课时,经常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要好,经常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说笑,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小群体。我们学校的班级学生数基本上都有五六十人,如果在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这个要求,因此,必须得发挥班上的小群体这一特点,使小群体成为学生合作小组。小组学习学生感受到亲切、心情愉快,学习起来也特别愉快,特别认真。

因为每星期只有两节音乐课,而且全班学生有五六十人,在上课的时候,我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因此,我按四人小组进行分组,挑选出每一组吹的好的,又比较负责的学生当组长,每次音乐课,我把要教的一首曲子先教给全体学生,然后就由小组长负责,经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一堂课下来,基本上都能把我布置的曲子给吹出来,下课以后,我让小组长专门准备一本记分册,把我布置的曲子下课的时候,都到小组长那里去吹出来,并且写上合格。上课的时候都交给我检查,上课的时候,我还通过各组进行比赛,我任意选出各组的几位学生来吹奏,比一比哪组吹的最好,结果各组的积极性都较高,而且也非常有集体荣誉感。如果刚好我抽到一组一个平时吹的不好的学生,他们的组的成员都会鼓励那位同学,当那位同学终于把这个曲子吹出来以后,小组的同伴情不自禁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我非常的感动,及时的`肯定,并且表扬了这组学习认真,互帮互学做得好,值得其它小组学习,同是为这位同学的进步感受到高兴。这位同学虽然很难为情,但我发现了他脸上有抑不住的喜悦。我相信小组同学的举动会让他树立起学习竹笛的兴趣,并且会喜欢上音乐课,小组学习使学生原来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二、尽情展示自我风采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七种智力人人都有,但最终一定是在一方面或有限的几个方面形成“特长”。人体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小组学习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步学生人人都参与到音乐之中,看到自己心中希望的天空。音乐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认真聆听音乐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学生爱好与特长,喜欢画画的就简单的描绘出心中的画面;喜欢文学的就写出优美的诗句;喜欢朗诵表演的就尽情抒发;喜欢舞蹈的就跳起来;即使什么也不喜欢的学生专注其他同学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享受……小组学习为学习搭起了尽情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在教学《金铃铛》这一课时,我开展了小组学习,我让每组自己用各种形式来歌唱秋天,结果有一小组的协作表演使我相信了小组合作的好处。那一组的同学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分配给各组的组员一些任务,让一个画画比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幅秋天的美景,一个唱歌较好的同学深情的来演唱这一首《秋天多么美》,几个女生结伴跳起了丰收舞,还有几个男生则选择各种乐器来为这首歌伴奏,虽然学生的表演还是那么稚嫩,但我却认为是学生给我至高无上的奖赏。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品尝到学习的欢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构建合作交往平台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日益密切,意味着音乐将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如,在学习民歌后为了加深理解民歌的内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民歌。一周后小组负责人进行汇报。汇报的民歌可真多,有的小组达到二十多首。我问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方式收集到这些民歌的?”同学们纷纷发言:“问父母、网上查阅、翻阅歌本、在音乐书上收集……”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其实学生收集民歌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认知的过程,从中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我在音乐课堂中设计了“小组献艺活动”。有歌舞、有配乐、有吹竹笛……虽然节目的质量有些粗糙、不精致,但是献艺活动却时时有精彩,面对精彩的献艺我为学生的快乐而微笑,流露出肯定的目光。每周第一节的音乐课,同学们都在欣赏、赞赏、快乐的氛围中开始音乐的学习。“小组献艺”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大舞台。“小组献艺”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探索、体验欢乐、体验生命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使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同学们明白了成功靠集体力量获得、成功靠齐心协力换来、成功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又一轮新课改的一线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合作的重要性及个人产生合作学习的经验(约200字)。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作为学生,合作学习无疑是我在学习道路上积极探索的一种方式。在班级小组合作中,我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班级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班级小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我们的班级,老师会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将我们分为小组,要求我们组内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我们通常会在小组内进行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有时候,我们也会分角色进行合作,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班级小组合作给我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通过合作学习,我发现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路,这促使我重新思考和拓宽我的思维方式。其次,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协调合作,以达成共同目标。这锻炼了我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最后,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的友谊和彼此的了解。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他组员的优点和特长,增进彼此的友谊。

第四段:谈谈班级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约300字)。

虽然班级小组合作有许多好处,但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其中,合作中的意见不一致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有时候我们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难以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主动与组员进行沟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寻找折衷的解决方案。另外,合作中的分工不均也是常见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与组员商讨,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合理分配任务。此外,合作中的交流不畅也需要我们积极克服。我们可以通过组内学习氛围的营造、有效的讨论和沟通方法等来改进。

班级小组合作是一种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合作学习,我不仅在学科知识上取得了进步,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班级小组合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经验。因此,我相信班级小组合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四

从教以来,我越来感到教师的责任重大,教育工作的`艰巨性,班主任的重要性。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一个环境,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的过程中,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递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想当初建班时,我说过这样一段开场白:欢迎你成为平中的一员,191班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热爱这个班集体,让191班成为你辉煌人生的起点,创造平中历史的奇迹。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个星期以后,个别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查找原因,大都是破罐破摔,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此情况,我找同学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起点,迈好初中第一步,确定第一个目标,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在升入初二以后,发现少数学生的学习有松懈,及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掀起新的学习高潮。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初一入学,我们就进行了入规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平遥中学学生十不准》,《平遥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指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榜样。一段时期后,班内学风很浓,凝聚力强,学生都有较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们还在班会上倡议班会之后班内成立一志愿团,定期为学校、社会做好事,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几年来,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五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两组班团干部轮流负责班内大小事务,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在上一点中提到的一级管理人员即为班内核心力量,他们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职责长的工作等。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则需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确定。根据我校情况,组织参加“黄袖章作文大赛”,“读书大赛”等等各项活动。

抓好课前唱歌,发挥学生的特长,在伴奏下唱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下午的活动时间内,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如:跑步,踢键,等等。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在学校组织春季运动会上获得了团体第一。

班主任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我才走过七年多的路程,却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甘甜与快乐,但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点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但我愿以我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五

班级管理不仅要达到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运用与班级管理中,会激发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决心。在实施中,我们在分组,分工,竞争互助,评价等环节加以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互助竞争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学校教育,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平台,也是我们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因此值得所有教师用心思考。将小组合作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就是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能够自我管理,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为此目的,我们不妨引进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使班级实现自主管理,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1.分组。

分组一定要采用自愿原则,在此基础上加诸教师的具体要求才能保证分组的成功初中的少年人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点小小的逆反,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不太愿意全盘接受,对强制的管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更应该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可能语言是稚嫩的,方式也不为成年人所赞同,教育也未必彻底,但关键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上愿意接受,他们在不断磨合探索中,慢慢接近正确的行为规范,虽然过程稍慢,但效果相当明显。

所以,小组的分组一定要自愿,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志同道合,平日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激发,更真挚的接受同伴的建议意见,实现组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真正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承。但就班级整体看,班主任要想实现班级发展抓住两头,关注全体,促进学生间互相带动的目标,还需在分组时有相应的规定。

首先,根据学生平日表现、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由学生选举选出6名组长,为本组一层。并根据以上三点由学生自己将全班化为1——4层,学生自愿组合,规定每组6——7人,要求必须男女搭配,必须有二三四层学生。

2.分工。

组内各有职责,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在管理中提高小组管理并非组长一人的事,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才会有责任感,荣誉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在小组中除组长外设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行为规范监督员、安全委员等职位,让每个同学自愿选择,组长协调。使每位学生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在被管理的同时也要管理别人,无形中增加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

3.竞争与互助。

小组管理应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没有互助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因此,小组内可根据能力和成绩,结合各自优势科目,指导学生配成师徒关系,使他们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后练习环节,甚至回家后都能互相督促,使学困生有疑问时有人讲解,使学优生在讲解中强化基础,获得提升。小组间则要形成竞争,各组一层与一层比,二层与二层比,以此类推,不仅比学习,也比纪律卫生,活动工作。使每名学生有赶超对象,有进步目标。

4.讲评。

适时讲评,及时激励,使组间竞争获得长久动力小组间的竞争一定会有先后顺序,这时就应及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更有凝聚力。初期阶段我们不妨一天一总结,一段时间后可以一周一总结,对优胜组可以采用每周明星组,照片上墙,每学期明星组,家长会奖励展示等激励,还应在日常多见小环节给予优先选择权,比如优先答题权等,时时处处表扬先进,激励后边小组迎头赶上。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方式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除了在分组环节,讲评环节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比如,当组间竞争分数悬殊时,或个别组组内因管理、相处方式等产生矛盾时,教师就要充分要发挥指导作用,多关注,多思考,个别谈话,背后支招,要帮助组长解决难题,扶持学生迅速成长。

我们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在学校的生涯毕竟有限,如果近看眼前效果,班主任强压下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班级井然有序,使班级氛围良好,但就孩子的终身看,小组管理中孩子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受到激发,与人相处,和谐中求改进求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劲头得以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些都是教师一言堂的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一般的班级管理中,那些优秀学生的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其余同学参与班级管理机会少之又少,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被动冷漠,容易引发抵触情绪,或丧失信心。

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即有利于发挥优秀生的引领作用,并形成优秀生间的良性竞争,又有利于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锻炼,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迅速形成组内凝聚力,进而形成班级凝聚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实现生生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另外,也有利于将班主任从纷繁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角度观察每个学生,思考班级管理方法,以更冷静的视角审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准确诊脉,高效施治,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小组合作式管理,益处多多,但在具体实施时也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六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9).[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7]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七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然而这种学习模式所倡导的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同时,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班级管理;一体化。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新模式下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远比单向或双向交流难以控制,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班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鲜明区别,这就要求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1.平战结合,搞好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可以将全班作为整体,以全班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共同提高为着眼点,在“合”的基础上考虑“分”,建立“平时分组与课程分组相结合、课内分组与活动分组相结合、长期分组与随机分组相结合”的动态分组机制,确保“合而不僵,分而不散”。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确保各组之间势力平衡、机会均等,全班学生同步提高、共同进步,可以采用“平行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并保持适中。同时,根据“强、中、弱”互助式分配原则,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习惯、智力水平、行为规范、个人修养、性格特征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达到最优组合,以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取得实效,这种分组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小组运行情况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进行随机调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小组进行微调;学期中间,各个组员还可以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予以调换。小组的调整,以利于学习开展,不影响全班的稳定有序为前提,能少则少,能小则小。

2.动静结合,随机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互动,有互动必然需要调控,及时有效的调控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以适时干预为手段,以学生自治为重点,建立“定期调控与随机调控相结合、个别调控与全面调控相结合、自主调控与集中调控相结合”的课堂调控和班级调控机制。课堂管理以任课教师为主,教师上课时可以深入各组,时时调控,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学生讨论时,教师或者旁听,或者与之争辩,并且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做出反应,准确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困惑,合理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班级管理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为目标,充分信任和调动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全面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只负责宏观调控,具体操作均由班委成员及小组长去完成,组长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班委兼任。每个小组有响亮的组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因组制宜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通常小组成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作,必要时由组长进行调控,组长既是小组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是学习的指导者、统筹者,履行制度规定的职责或教师及班主任赋予的职责。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汇报给教师或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召集班委会研究确定方案,再由小组或班干部解决。

3.点面结合,评价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提倡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因此需要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同步促进小组集体中学生的个体努力上进及同学间的合作互助。在实践中,教师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将“小组合作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例如,可以在每周或每月安排总结课,各个小组根据该时期内组员的量化考核与综合表现,评选出本组的“优秀组员”,然后再通过全班评议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组长就是“优秀组长”。根据评选结果及时对优秀个人或团队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从而同步激发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这样,竞争就不仅局限于组内,而且变为小组间的团体竞争,它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使班级充满竞争和活力,又促进了优等生和优秀团队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我约束、组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内外结合,综合管理。

小组合作模式要求管理工作“松紧有度,宽严相济”。这一要求对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课堂管理,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割裂,那么小组合作模式将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不借助家庭的配合也不行。应该建立“学校内外结合、班级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小组内外结合、身心内外结合”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可以建立“校迅通”沟通平台、设置“记事本”联系纽带,健全“家长会”长效机制,全方位实现家校互动,多方面引导与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养成规范、加强自控。可以把管理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案例,实现对学生的经常性引导教育、随机渗透与多层次帮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心理辅导、树立先进典型,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力与抗挫耐受力。例如每周的主题班会,由小组承包,然后组员在组长的引导与帮助下集思广益,最后由两名组员代表或是全组出动共同完成本次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教育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主持人的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实现了师生家长互动,提高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高效,有效的课堂管理也会积淀成为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及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有助于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形成“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良好氛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1.课堂管理要紧密联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各科教师应该增强认识,提高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班级建立的小组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积极配合班主任搞好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灵活多样地组织小组内的生生对话、组组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全班的情境对话;也可开展“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个性辅导,从而实现生帮生、生练生的互助式教学。

2.小组合作要全面渗入班级管理小组合作虽然是一种学习模式,但其作用优势并不仅限于学习。可以将小组合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常态模式,使班级的各种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等全部纳入班级小组体系,并以这些活动来锻炼小组成员、培养合作意识、协调各组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检验和优化小组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开展每日“英语晨练”“数学经典”“物理天地”“名言引路”等班级常规活动,小组内先进行,然后推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既灵活多变地巩固学习内容,又最大限度地为各个小组及成员提供了个性风采的展示空间。

3.班级管理要重点保障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而班级管理则是课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无疑会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并彼此支持和欣赏。在实践中,班级管理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目标,在班级分组、骨干选配、规章制订、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同各科课堂管理紧密结合,以课堂管理的需要为前提,以是否适应课堂管理的需要为评价标准。

4.教师团队要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尤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科任老师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将一个班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组成一个班级教学小组,由班主任担任小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研究班级教学及管理现状,沟通学生信息,共享成功经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无疑是增强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性的好办法。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班主任应主动向各位老师定期报告班级小组划分、调整、管理等问题,听取各科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要求,适时进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1][美]弗农·琼斯,路易丝·琼斯.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黄少君.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14):11.

[4]钱佩玲,王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2002.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篇十八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小组合作制的完善,需要班主任不断研究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班级良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