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后的姿势评课(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9:25:45 |
- ZTFB |
- 14页
拼音是汉字音节,用以书写语言的一种声、文符号。编写一份清晰明了的总结需要有良好的逻辑和结构安排。感恩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激身边的一切。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一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又一次捧起这篇课文,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已铭刻在我心中。
这篇课文主要讲:谭老师像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赶到学校。可就在这个平常的一天将发生不平凡的事。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忽然,楼房摇晃了起来,谭老师赶忙指挥同学们冲出教室。可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冲出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读到这儿,我想,谭老师肯定会自己逃生,不管这几位同学。可我猜错了,谭老师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举动,他张开双臂,竟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他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感激他,老师们赞颂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师,但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最后姿势,让我十分震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我的心中。这姿势,就是人生的价值,这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二
2008年5月12日,是每个中国人都铭记的日子——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地震中法身了许多可悲可泣的事情,让我们刻骨铭心。谭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师有他那年仅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像谭老师这样的老师还有许多,苟晓超就是其中的一位。再同一场地震中,苟晓超正一如既往的在教学楼巡查。突然,教学楼震荡起来,熟睡的孩子都被震醒了。苟校超本能的大喊:“同学们,赶快跑!”一边又抱起两个孩子撤离教学楼,当来到楼下时,他来不及喘一口气,又上楼抱下两个孩子……当他再次返回三楼抱下两个孩子向楼下跑去时,楼房“轰”一下的塌了他抱下的两个孩子得救了,但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都说人生没有彩排,过去不可能重来,但即便再来一次,救下孩子也是他们不变的选择他们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这样的爱护学生,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虽然他们已经去世但他们的精神活在我们的心中。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三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
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四
【教学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文章,文章编入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这一课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事迹故事----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千秋老师高尚的师德和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老师的敬意。选文结合时代精神,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了解的当时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挖掘出情的根源。本文的教学设计,我紧扣文章的主旨“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反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深刻的挖掘出这一姿势的内涵。
2、引领到文的品悟点。本节课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谭老师的表现,学生深刻感悟这是老师爱与责任的表现,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对文章内涵的领悟力。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以“以情带读”,老师首先就要做一个引导者,先感动自己,才能再去感染学生,本节课设计中,我还搜集了一些插图,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学生的情感自然得到升华,于是他们对文章内涵的感悟也会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得以体现。
【教学过程】。
一、激起回忆,引入情境。
1.播放5.12地震图片,配乐解说: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一天,是大地在咆哮怒吼;这一天,黄莺不再啼唱,花儿不再微笑;这一天,巨大的悲怆覆盖了心脏;无数的生命接受着死神的考验,有些人苦苦坚持等待着冲破黑暗,也有些人已悄然沉睡。
也正是在这一天里,我深深地记住了一个汶川老师,他的名字就是——谭千秋!(板书: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生平事迹。
二、扣题读书,直奔主题。
1、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请你读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好好读一读。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2、谭老师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姿势?再读读课文的4、5、6小节。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已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4、而此时还有四位学生在教室里冲不出去,其实谭老师本来已指挥学生由四楼的教室跑到了三楼的走廊,刚他听到还有四位学生还在教室时,又由三楼跑到了教室,就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他怎么做的?品味“立即”、“拉”、“撑”、“护”
“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5、如果没有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联系第7小节)。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7、生字“凹”的字义和书写笔顺。
8、这一句话和课文中的哪一句话相照应?至死都保持着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
9、这一句中有一组反义词找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突出了谭老师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一位老师说——(理解“生死攸关”)。
获救的学生说——(获救的学生还告诉记者:谭老师身上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在身下学生的脸上,几个学生吓得哭起来:“谭老师,你是不是受伤了啊?”谭老师硬撑着说:“我没事,放心吧!我鼓励你们一定要坚持,我当然就更得坚持了!记住我的话,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啊!不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放弃。”
后来才明白,谭老师其实是拼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给他们打气。他怕自己真实的状况会吓着学生,让学生更添恐惧,就一直硬撑着,每隔一段时间,便虚弱地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生:“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引读: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生:让他永生难忘!)让所有的人永远难忘。
11、千说万说,在救援人员、同学和老师和我们心中,他就是一个()、()的老师。
12、你觉得这三个人的话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侧面描写)。
三、再读课文,丰满人物形象。
1、谭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除了是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他还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爱女儿、工作尽责、大公无私、临危不惧、亲切和善„„)。
四、总结全文。
1、谭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生死攸关之际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质„„)。
2、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什么叫“诠释”,生死攸关之际对谭老师来说“爱与责任”是什么?
5、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五、作业。
搜集汶川地震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设计以细节描写为抓手,以“爱与责任”为贯穿始终的情感主线,以四处“环境和场景描写”及描写人物言行的语言文字为切入口,读中悟情,读中品文,读中懂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时目标。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
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颁奖词,质疑。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一位平凡普通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1、这是一位学生为老师撰就的颁奖词,这里的他是谁?(谭千秋)。
2、他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位怎样的老师?(板书:横着写平凡普通、爱与责任)。
3、谭千秋老师的平凡普通体现在哪里?爱与责任又集中表现在哪里?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平凡普通。
1、从文章的那些地方能读出谭老师的平凡普通?
关键词:第一小节中平常给小女儿早早。
2、教师小结:这一天是那样的正常,是那样的平静,是那样的自然。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降临,却打破了今日的宁静。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播放地震的视频。
2、灾难从天而降,谭老师表现的怎样?
3、默读课文2—7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行动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反复揣摩,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思考(1)语言。
揭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谈感受(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在灾难面前,谭老师一心想到学生,想到孩子们的安危,惟独没有自己的得失。谭老师很焦急,想到让更多孩子的脱离险境)。
(3)、两个“快”意思完全一样吗?(前面一个强调对孩子们动作的要求,后一个强调对孩子们动作的指导)。
(4)、指导朗读要声音响亮、语速急促。
5、组织学生交流思考(2)动作。
揭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倒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这句话中刻画了谭老师救助受困学生的一系列动作,哪个动作深深打动了你?(撑)。
“撑”字一方面说明谭老师的力量大,另一反面说明课桌被稳稳的压在那儿,给孩子们增加了一份安全感。
(2)“撑”字可以换成“伏”“放”吗?组织学生对这三个动作进行演示。
(3)小结: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六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姿势》(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下面我先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
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
第二个环节――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熟悉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三个环节――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运用了环境和场景描写、侧面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第四个环节――说教学预备。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先容。
接下来,我说第二个板块“教学策略”中的教法和学法。
科学公道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同一。基于此,我预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下面我说第三个板块――“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备用两课时展开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进,初进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设计意图:背景导进,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同时进步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设计意图:扣题读书,带着题目学生自己往读书,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由于学生最有效的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至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语境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正是适应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终极进步语文素养的要求。)。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职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至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结束,接下来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主要内容,直进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上下写)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二、学习第一段(1),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2―7),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设计意图: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捉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正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5)让学生读这些句子并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段(8―10),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假如往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职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捉住救援职员的语言,捉住飞身,捉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2、课后第3题的处理。(为什么说:“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题目的探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提到的这一姿势,这一姿势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正是这一自然姿势拯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他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布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这一姿势已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所以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
3、知识延伸。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就会说出:(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到这里,学生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板书)完全理解,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的练习,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篇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谭老师由衷地敬仰和怀念)。
最后要说的是第四个板块――“板书设计”
有人把板书比作一份微型教案。由于它清楚直观,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而且在学生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上起到引领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英张开双臂精。
雄普通爱与责任神。
不护住学生千。
死秋。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七
听了陈老师所教学的《最后的姿势》一课,我的收获很多。陈老师教学风格沉稳,胸有成竹,课堂重点突出,收放自如,有着浓浓的语文味。她的课堂上没有华丽的语言,学生们得到的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课文中有三处描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陈老师不但让学生勾画出,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抓住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关键词句的朗读、想象、体验,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画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地震的突如其来和可怕。有效的情境创设,训练了学生读中想象的能力,使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大爱无私的形象更加清晰、高大。
三、写作方法的指导到位。本节课陈老师重点在对学生进行侧面描写烘托的指导上。又通过两篇文章的训练阅读,再次感受侧面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品质的作用。
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影响深远。通过反复朗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让学生不但将谭老师的形象与精神印在心中,而且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航向。
最后的姿势评课篇八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后的姿势出现了几次。通过三次姿势,来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在品格,学习写作方法。
首先是重点词句的研读。重在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把“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作为中心问题,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到感触最深的画面、情节,从而领悟人物的精神。如抓住五个“!”,体会危急的气氛,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拉”“撑”“护”,感受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和学生无私的大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急促的语调诵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其次写法的学习。本课之所以如此感动,和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的。本课的环境烘托,侧面描写两个方面需要同学们仔细品味。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及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苏教版确定位置评课稿(优质14篇)
- 2023年公司的春节对联(大全10篇)
-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总结(优秀15篇)
- 我的大学读后感50字(通用12篇)
- 最新员工工作疏忽自我检讨(大全20篇)
- 《课本里的科学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
- 最新奋斗成就梦想教学设计(精选11篇)
- 2023年结婚祝词祝词(大全16篇)
- 最新清明节祭英烈演讲稿(大全18篇)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