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3:48:09 |
  • ZTFB |
  • 11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总结的经验教训。总结要言之有物,表达清晰,让读者能够快速抓住重点。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一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9〕58号)和《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推进健康曲靖建设的实施意见》(曲发〔2016〕46号)精神,加快建立严格规范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推进健康曲靖建设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监管理念、体制和方式,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单项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统筹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信息等多种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健康曲靖提供有力支撑。

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

加强市、县两级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乡镇卫生监督执法协管队伍建设,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二

一, 在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体制。

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的医疗体制是带有浓厚社会主义思想的免费国民医疗保健体制(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家的、民族的、全国的健康服务。简称nhs),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的一条核心原则是:不论收入多少,人人都可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

在英国,不论你是百万富翁、大学教授、公司职员,还是火车司机、建筑工人,凡是有收入的英国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按全国统一的标准缴纳保险费,这些钱即是国家福利开支的重要来源。只要是英国公民,包括在英国合法居住的外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这部分的费用在2003年占全国gdp总额的7.7%。大批在英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或从非洲进入英国的难民,只要是合法居留,都可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我女儿、女婿,外孙都是外国人,但在英国有正当工作和正常学习条件,就都享有免费医疗服务。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建立起来的医疗体制解除了全体公民的后顾之忧,理所当然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正因为公共医疗资源享有的公平性和全民性,所以它才体现着某种社会主义思想,至少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前段时期的医疗体制改革中把医疗事业完全推向市场,执行一条——以药养医的方针,把原本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医疗事业产业化,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强烈呼声和高度不满。目前,我国正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借鉴英国的医疗体制的核心方面,至少,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充分体现医药资源共享的原则,如此,方能取得改革的进展,也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把人民最高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呼声。我们的医疗体制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机制,这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 英国的社区医疗体系

英国的看病方式与中国不同,不是大病小病都上医院,大家都往大医院集中。英国实行的是就地看病,首先在你的居住地附近选择一个家庭医生gp,他们一般是nhs在当地社区小诊所的医生。到那里登记获得一张gp的卡片,即列入nhs的系统了。之后,定期的透视或妇科检查,就会由这个系统得到通知。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看gp医生,就诊和买药都不交钱,只是每年交足一定的费用,其它再多的费用,也由政府买单了。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是nhs的主体,按人口分布构成保健网,基本没有死角。nhs资金的75%用于这部分。

在英国的各个城市都建有各类专科医院,按照需要由社区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取得联系和预约,你才会得到通知按照预约的日期去各类专科医院就诊。在英国的社区医生是对经费严格把关的,因为他负相当的责任,所以他的工资水平也就相应要高。我们只不然,一张公费医疗卡全家共用,医生可以完全不负责任,实际可以享受公费待遇的不仅是本人,而是全家,所以有的专家认为政府实际上有能力把城市医疗的覆盖面延伸至城市全体居民。

社区医疗体制和预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病人的分散,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大医院的服务水准。

三, 英国的医疗质量

在我印象中英国的医疗水平和质量是较高的,误诊率不会太高。老伴在骨折确诊前,在急诊中心就医,先由专业护士诊察,认为有骨折可能,决定x光拍片确诊,后给以作紧急固定处理,一周后再去专科医院由专家诊疗,一月后不再作x光诊断,医生断定已经痊愈,可以自行走路。在返回国内后,老伴重新拍片,和英国医生结论相符。

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是制度建设。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在没有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前是没有行医的资格的,真正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行医。一位中国的五年制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去了美国,通过进修才最终获得行医资格,届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了。

因为医生的责任较大,所以在英国的医生的工资水平就较高。在只有6000万人口的英国,光在英格兰就有100万人在nhs体系中从事工作。平均每1000人就有9个床位,拥有8名医生。但就英国的医疗需求看还远远不够,所以大量的从国外引进高水平的医生,在英国从事医务工作的外国人就占4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和印度的居多。

在英国就医,医生的诊断主要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和水平,而不是滥用先进检查仪器,当今在国内的医生动不动就是依靠仪器检查来确诊病例,胃痛就作胃镜检查,咳嗽就拍片造型,医院靠先进仪器赚钱获利,医生开处方因为有回扣,所以就不顾病人实际需要乱处方,开高价药品,这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缘由,这样,势必造成大量医药资源的浪费。也不可能使医生在职期间得到经验的积累和真正医疗水平的提高。

四, 英国的医疗服务态度

因为在英国实行医疗预约制度,在候症室等待接受治疗的病人相对就要少一些。医生护士实行的是微笑服务。我所见到的护士们在招呼病人时总是从内心发出的微笑,给人以温馨。她们总是鼓励病人有信心,或者夸耀病人和护士的配合。老伴在脚踝受伤接受治疗过程中,护士就夸奖老伴配合得好,还伸出大姆指表示称赞。医生也是不厌其烦的答复病人的疑点。

在候症室经常有服务员推着小车为病人或者其家属递送各种免费的饮料。在观察室内,院方还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免费的三明治和各种饮料。

病人在医院住院治疗时间很短,即使是重大疾病经手术治疗后,一般不打吊针,因为医院病房几乎是无菌的。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全部都是护士承担,这里也不需要家属陪同,更没有护工。

病人在治疗后有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向有关医生问讯,他们也会耐心的答复。

病人没有选择医生的权利,他们认为他们都有能力治疗你的疾病,至于在确疹有问题时,他们会要求经验更为丰富的医生诊断。

这里没有给医生送红包的陋习,但医生和护士接受你的.贺卡和小包的巧克力,或者其它糖果之类的馈赠,一般这种赠送是在治疗告一段落之后。这里对每一病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特权也没有歧视。更没有专门为特殊病人设置特殊的设施为他们服务,更不允许少数权贵长期占有病房享受大量医药资源。你要享受高级特殊的服务,就到私立医院,自掏腰包。

所以,这里的医患关系可以说是亲切和和-谐的,不象我们这里很不和-谐,甚至在局部地区还存在尖锐的对立。

五, 英国的医疗理念

在英国住院疹治是按照需要决定的,而且一般住院时间是相当短暂的,一个较大的手术之后,也只允许在院2—3天,住院期间几乎不注射抗生素之类药物,他们认为病人自身能够产生免疫力,而且病房几乎是无菌的。

离院后就开设家庭病房,会由社区医生或护士会按照你的病情及时探访,并按照需要进行护理,所以病人的恢复期是在家中渡过的,这样就使医院的周转率大大提高。护士都是专业护士,有较高的护理水平。

病人得了感冒之类的常见病,英国医生认为它是一个过程,不会开处方,只是叮嘱你大量饮水,事实上一般性的感冒经过约一个星期左右自然也会得到恢复。这里没有过度医疗,也不存在过度检查,所以资源浪费现象较少。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这种医疗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效率问题。因为是预约制度,所以碰到一些急于需要确疹病例容易被担搁,以至于影响到病情的发展。如:在英国拍摄一张胸片,要在二周以后经过预约才能获悉结论。英国人也老在埋怨治疗的效率,即使经过预约,有时也得在候疹室等上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实行预约制,医生在规定时间内详尽的回答患者的问题,这并不增加他的负担,因为他在规定时间内疹治的病人是有数额限制的,一般看一个病人至少得化上半个小时以上,这样对某些人来说等待的时间就会太长了。

再则,政府这笔开支在不断增长,历届政府都会认为这个负担会有加重趋势,也正在考虑改革的方案。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三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提高广大基层医疗技术人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从中医药特色推荐技术中筛选出本县城病源性广、适宜性大、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并结合我院中医特色,针灸推拿、肛肠疾病的治疗等为我院重点主持推广项目。

一、搞好管理协调,保障工作落实。

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于20xx年1月我院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加强了领导小组成员,由副院长李冬黎为领导小组组长,医务科、肛肠科、针灸科等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李冬黎带领几位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中医药业务指导及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等,从20xx年1月至20xx年xx月,每月1次轮流到各乡镇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并免费为老百姓诊治发药。

二、积极开展中医药指导培训及技术推广工作。

(1)中医基层指导工作情况:

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对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20xx年8月31日至2xx年9月4日。培训内容: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中医诊断基本知识、方剂基本知识、拔罐刮痧操作、中药煎服、中医处方书写规范、常见病症的主要诊断与治疗。

(2)20xx年2月、20xx年8月,20xx年3月,20xx年1月至xx月我院组织骨外、普外、妇产、针推、五官、内儿等临床科室到各乡镇为当地农民开展中医药卫生宣传、诊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3)下乡业务指导情况:。

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中医主治医师梁永春到舞街卫生院下乡一年;

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外二科医师唐永东到三塘卫生院下乡一年;

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肛肠科医师段志伟到三塘卫生院下乡一年。

三、不足及今后工作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走过场思想,对引进、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2、利用各种适宜的宣传方式与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

3、部分基层医生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掌握还不熟练,应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结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专家与上级医院也要加强技术指导。

4、提高基层医生的使用意识,调动学习应用积极性,要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的考核与指导,并与各开展适宜技术的乡镇医院紧密联系,做好相互间的协调工作和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5、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和后续管理工作,并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总结和摸索出一套效果明显、能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的推广方式,建立卫生科技成果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四

为进一步增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加快全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现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总体目标,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出发,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发展能力,为加快推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目标: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起符合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努力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3、原则: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路线,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调整机构设置,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

4、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全省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根据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合理调整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对卫生事业单位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方案,合理调整功能,本着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编制规模,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5、精简内设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设职能机构和党群工作部门的设置不要求上下对口,应撤并职能相近、工作量不足或不必要的管理层次。在科学设置内设机构,明确职能职责、权利、任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设置,拟定岗位说明书,做好“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定标准、定人员”等工作。

三、实行院(站、中心)长(主任)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6、实行院(站、中心)长(主任)负责制。明确院(站、中心)长(主任)责、权、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7、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领导的'任职可采取委任、聘任、选任、考任和竞争上岗等办法,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选拔任用。同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建立完善院(站、中心)长(主任)任期制,在同一单位任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届,每届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8、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行政部门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代表人签订任期综合目标责任书,确定任期责任目标,并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人员任用、奖惩的依据。严格执行聘期届满和离任审计制度。

四、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岗位管理为重点的用人制度

9、推行全员聘用制度。按照《山西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的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依法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解聘、辞聘制度。

10、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特点及要求,制定各类型、各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职责要求和岗位说明书,对各类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要实现岗位聘用与职务聘任的统一,全面推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相分离制度。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岗位设置的具体要求和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以及《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在职在编职工。

11、根据《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和临时用工人事代理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应通过公开考试、考核,择优聘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临时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其人事关系和档案交由当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管理。逐步实行全员人事代理制度。

12、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聘后管理和考核工作。认真执行《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考核标准,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做好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及确定报酬和奖惩等的依据。

五、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动机制,妥善分流安置改革中的未聘人员

13、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合理流动。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结构。经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本区域卫生事业单位人员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在行业内或行业间流动提供服务,为分流人员安置提供信息和指导,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14、严格执行退休制度。对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确因工作需要,又符合有关延长退休年龄规定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5、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中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积极做好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未聘人员统一管理,坚持以各级政府部门与用人单位分工协调安置的原则,采取转岗分流、离岗退养、出资补偿、自主创业、支持学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认真解决好分流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

六、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16、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训。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依托医学院校、专门培训机构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力度,确保继续教育课时。各级财政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训经费。

17、建立对口支援制度。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从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援,省、市、县级公立医院要结对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省、市、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特别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对子,并建立每年定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共享机制。

七、逐步实行卫生行业人员从业准入制度

18、严格执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业准入制,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已经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专业,未经依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专业岗位的竞聘。

八、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激励机制

19、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遵循公益性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在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前提下,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逐步提高优秀人才待遇,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要根据所做贡献拉开分配档次,使绩效工资真正起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杠杆调节作用。

20、坚持分配政策向优秀人才倾斜。鼓励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优秀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人才,研究制定优秀人才激励机制,逐步提高优秀人才待遇。对有重大科技发明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实行重奖。

2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解除从业人员后顾之忧。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和救助制度。

九、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2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

23、各县(区、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组,在当地组织、人社(人事)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稳妥推行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须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2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安定团结和改革的顺利推进。

25、本意见由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五

人事制度改革是此次基层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能分流掉,又要能保稳定。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实施,确保了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执行政策,无情分流不含糊。

院长能否成功竞聘、人员能否顺利分流是此次基层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刚性政策,坚决执行到位。如,对20xx年12月30日以后进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院自聘人员,严格按规定于9月1日前全面清退;对20xx年12月30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的非在编人员中无学历无资质人员,一律直接纳入分流对象。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全县491个编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434个,占总岗位的88%,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同时,鼓励资历低、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的人员提前离岗分流,使卫生院有一部分空余编制,便于以后逐步补充人才,改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

二、实事求是,有情操作不教条。

为保证乡镇卫生院在人事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我县努力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死板教条。如,在卫生院长竞聘过程中,独山乡卫生院出现了两轮公选、两人竞聘均未当选的状况。县卫生局党组研究决定,将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外科负责人提拔为副院长,并保留其人事关系在县二院不变,委派到独山卫生院临时负责。对在编和非在编人员身份界定时,凡是通过人事局、劳动局、人才中心和卫生局等途径进入卫生院工作的人员,一律作为在编人员对待。对卫生院自聘人员按非在编人员处理。对部分在编不在岗人员要求返回原单位参加竞聘的,一律同意;对不愿返回参加岗位竞聘的,按自谋职业处理,给予一定资金补偿。

三、以人为本,合情照顾不违规。

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职工的利益。如,有3名过去由乡镇卫生院调入县医院但始终未解决县医院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的退休人员,多年来上访不断。此次医改,将3人重新纳入了乡镇卫生院退休人员一并管理,解决了他们的工资待遇,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乡镇卫生院不愿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其中无学历无资质的,允许他们不参加竞聘,直接按分流人员处理;有学历或资质的,按自谋职业处理,给予一定资金补偿。对清退的人员,各乡镇卫生院普遍给他们赠送纪念品,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有的卫生院还给予一定的清退补偿费用。目前,所有清退人员对此次医改均表示理解支持并平稳离岗。

四、确保稳定,真情沟通不应付。

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县按规定办事的同时,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稳定。实行包保责任制,每个卫生院都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工作。坚持“四个必谈”:一是竞聘院长的落聘人员必谈。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安慰,为他们安排好工作,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二是清退分流的人员必谈。向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了解政策,化解抵触情绪。三是提前退休的人员必谈。通过沟通交流,使他们理解支持医改,提前离开岗位。四是跨单位参加竞聘的人员必谈。此次医改,原有4家乡镇卫生院由租赁卫生院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原有人员要到其他卫生院竞聘上岗。通过三番五次地沟通,25名跨单位竞岗的人员愉快地选择了新的岗位。

通过扎实工作,我县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人员竞聘工作现已全部结束,人员聘用合同已全部签订。全县乡镇卫生院有414人通过竞聘上岗,直接清退46人,纳入分流对象56人,清退分流率达20%。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因医改引发的来县、去市、赴省上访现象,实现了医改“零上访、零冲突、零纠纷”。医改以来,乡镇卫生院保持了平稳运行,业务量与医改前基本持平,卫生院职工精神状态良好。职工普遍表示“编制解决了,岗位固定了,心里踏实了,工作有劲了”。总体上看,医改工作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拥护”的期望目标。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六

3、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强基金管理、受委托管理的医疗保险基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年度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集统筹基金的25% 。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4年开始试点,2014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县级统筹,统一政策标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管理服务网络、统一各项管理流程。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其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起来,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七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通过制度设计与维护、基金筹集与管理、卫生维护调控与监督的,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保障制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也逐渐完善,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却显得相对缓慢,尤以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突出。我国有将近9亿农民,而这么庞大的人口看病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瓶颈。本文将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浅论其改革措施。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大力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虽然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比较落后,但通过各级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同时伴随着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兴起,从1955年起,合作医疗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迅速建立,“到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截止1980年,全国9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但是,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取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集体经济成分的减少,合作医疗出现了严重滑坡;到1985年,实行合作医疗农村基层单位从90%(生产大队)锐减到5%(行政村)。

20xx年以来,随着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取得了显着成效,20xx年国务院在转发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到20xx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xx年扩大到60%左右;20xx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xx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20xx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的关键一年。经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xx年开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

二、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目前,虽然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有所上涨,但还不能解决昂贵的医疗费用,农村的医疗条件依然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村医疗条件问题。我国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从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相当一部分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医疗知识,导致不必要的医疗事故。20xx年,全国报告新发的肺结核患者58万多例,80%在农村。农村地区多发的血吸虫病、地方性氟(砷)中毒、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和克山病等地方病防治面临新的挑战。由于这些地方病多发地区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差、患病群众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妨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农村医疗保障的费用问题。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医药费用飞速上涨和疾病谱的改变,农民以家庭来应付疾病风险已显得力不从心。据1998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87.4%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37%的患病农民平均住院费用达1532元。据国家统计局年抽样调查,当年我国33.5%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6个省(自治区)的农民纯收入不足1500元,农民一旦生病住院,一年所有的收入还不够。局部地区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达50%,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之一。现在的农村医疗保障费用都是由政府出纳,而单靠政府财政确实有点勉强,现在的医疗费用又却不断上涨。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第三、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问题。政府很难明确居民的医疗情况,这样一来,有些人需要医疗保障却没能得到相应的保健,而有些暂不需要的却得到了过多的保健服务,这其中难免有因利谋私现象。所以政府管理机关的人员需要进行监督,这就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督机关,不但可以鉴别医疗保障问题,还可以辨别是否有违规现象。而如何成立这个监督机构又是一个问题。政府要筹集资金,然后用掉这些这些资金,筹集了多少,用掉了多少,用到哪了?就算用到点上了,但如果效果不理想,大众舆论会怀疑是资金被私吞了。正是存在这些问题,政府要将仅筹集的资金用到医疗保障事业这需要监督。总之,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管理缺陷,不能单靠政府来管理。

根据上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缺陷,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村合作医疗为民办公助最基本的模式,同时应适当进行改革。现阶段的农村医疗合作主要有民办性和公助性两个特点:民办性。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缴纳一定的保健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来自集体经济,源于集体经济的公益金;医生和卫生人员的劳动报酬由集体经济支付;医疗卫生器材、设备的提供由社队财务支出和拨款。公助性。政府利用其资金积累优势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包括公社和生产大队医疗机构的农村卫生网络,政府拥有所有的医疗机构;医疗基金一般有生产队、公社、县政府及相关机构管理;对地方病预防的资助;培养农村医生等。所以对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民办方面:要体现自主性,坚持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为辅,政府适当支持(建立之初,集体、国家的支持、投入可适度加大)的基本原则。过去,对农村医疗保障缺乏信心的一种观念是:农村经济力量薄弱,难以使农民承担缴费义务,这实际是一大误区。农村医疗筹资的关键是对农民进行组织和引导,目前西部地区农民实际具有迫切的医疗保障的需求,而且经济负担能力并不大,通过引导和宣传(一些地方通过实例现身说法),易于形成正确的保障观念和保障意识,也能够做到民办为主、自主缴纳。第二、公助方面:一是在体制上要确立健全的农村医疗管理机制、理顺关系;二是在资金的资助上,既要满足特殊对象和公共卫生的资金需求,同时维持对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稳定地投入;三是农村药品供给、流通的管理,对药价实行市场指导,宏观调控;最后,抓好农村卫生保健,搞好疾病预防,提高农村的综合服务水平。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改革模式可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需要:

模式一:福利-风险型。小病合作医疗,大病住院统筹医疗,既保大病也保小病,曾一度被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形式之一。

模式二:风险型。大病住院合作医疗,即保大病不保小病。这是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形式之一。

模式三:小病合作医疗,即保小病不保大病。

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初始实行第二种大病住院合作医疗,以后时机成熟,过渡到既保小病又保大病的福利-风险型的合作医疗,较为适宜。这种模式既照顾西部农民的缴费能力,又对西部农村集体经济积累还不丰厚的实际有所考虑:通过积累有限的资金,解决重大疾病对农民生存的威胁,可使因病致贫的现象迅速减少,使农村合作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一些已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看,大多以乡或村为单位实行统筹,参加人数有限,一旦出现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情形,就可能使筹集的资金入不敷出,难以达到保障的目的。同时,由于乡村统筹经营成本比较大,自己筹集、自己支配、缺乏监督,很难保证资金不被挪作他用。有关专家认为,考虑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缴费有限,加大缴费人口基数,实行市、县级统筹;条件成熟时过渡到省级统筹,能较快、较多地筹集到资金,则更切合实际。以利于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来源得到保障。

五、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体系的改革。

第一、要确定救助对象。应包括:农村“三无”人员(无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和其他特殊救济对象中的患病者,如:因自然灾害而致伤病的农村灾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在个人患重大疾病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有关其他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有困难的人员等;以及伤残军人、孤老复员军人和孤老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中的病患者。

第二、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采取多种灵活的救助措施,如医疗减免、临时救济、专项补助、医疗救助基金、慈善救助等;建立经申请到由有关组织审核、审批等一套规范的程序来保障落实。

第一、应尽快出台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具体法规,以指导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者参与并分担责任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一层次是政府建立的基本医疗保障;第二层次是商业性的医疗保险;第三层次是医疗社会救助。根据这种要求和安排,国家首先应专门制定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法,以规范农村医疗的实施办法;规定合作医疗保险组织、村级合作医疗保险站组建方法及其职能;规定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保健站医生的选拔方法及职责等。第二、加强农村的其他卫生立法,为构建城乡和谐、完整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法治基础。目前,农村卫生工作的立法存在层次普遍偏低、缺乏基本法律;地方法规较多,颁布时间较长,许多内容已不合时宜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应尽快对农村卫生立法进行归类、整理、修订、增删与完善,为整个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立法建设打下法治基础。

总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和衰退。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使得农村与城市的许多方面差距跨扩大。“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医疗保障问题不解决,农村就难以繁荣起来,中国就难以富强。现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对过去合作医疗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虽使许多农民现在确实得到了不少实惠,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它也存在许多缺陷,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要想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长期发展的话,就必须弥补它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完善,不断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为农村居民服务的原则。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就像新中国的建设一样,希望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从此能够走上正道,提高中国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壮大中华民族!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八

5月13日上午,江正保副市长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海陵区、高港区政府以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物价局、市人行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王加祥局长、盛钢副局长关于市区医改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着重围绕6月1日正式实施前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

1、关于医保机构与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软件的接口和费用问题。医保软件接口放置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收费系统之后,与医院本身的有关费用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卫生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共同磋商,划定医保信息与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区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关于公费医疗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渡的问题。

(1)自6月1日医改方案实施后,对财政负担费用的单位,由财政部门按职工工资总额的7%拨付到各参保单位,医保机构按会计单位托收,6月份医保基金应在5月25日前拨付到各参保单位,以后每月15日之前拨付到各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口径以劳社发[20xx]68号文为准。

(2)6月1日医改方案实施后,各单位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原则上全部按新制度执行,并将截止5月31日的医疗费用按照公费医疗有关规定结清;少数情况特殊,截至5月31日尚不能出院的人员医疗费,经市财政和公费医疗办同意后可按老办法处理(过渡期为一个月)。

3、关于属地参保问题。按省政府文件规定,特殊行业必须参加当地医疗保险。对目前仍未办理医保参保手续的单位,涉及到哪个部门的,主管部门要出面做工作,确保每个应参保单位按时参保。

4、关于三个目录的制定、ic卡和病历的收费问题。药品目录按照国家和省定目录执行,在国家和省定目录未下发前,可在公费医疗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制定泰州市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四市两区统一执行。诊疗项目、服务设施项目参照试点城市做法,与物价部门共同商定,四市两区尽量统一执行一个标准,为下一步市级统筹做准备。病历费用由参保人员自己承担,ic卡费用由各参保单位支付。

5、关于大病统筹问题。原则同意目前定稿的《泰州市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筹集和使用暂行办法》,其中筹集标准改为每年每人36元;今年的支付标准暂定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大病救助基金支付其中的70%,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另外的30%由参保单位和个人支付。

6、关于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结算问题。实行总额控制,确保不出险,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物价部门专题商量后再定。

7、关于医保基金同城托收问题。医保基金与养老保险基金一样,采取同城托收办法,请市人行尽快与上级行联系,帮助办理有关手续,确保5月25日前医保基金托收工作顺利开展。

8、关于配套文件的制发问题。《泰州市大病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暂行办法》由市政府办颁发,《泰州市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暂行办法》由市劳动、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颁发,其它配套文件由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联合颁发。

现在距6月1日医改正式实施时间已经很紧,任务很重,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2、凡需出台的配套文件,各相关部门要及时会签,力争在5月19日之前出台,最迟在市区医改会议前出台。市医保中心与各医疗机构的联网工作,在5月20日之前完成,5月20日后开始试运行。

3、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细致地排出6月1日前需要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确保在5月25日前完成。

4、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研究落实宣传方案,加大宣传力度,集中10天左右时间突击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以取得社会各界的共识和理解,确保医改制度的顺利实施。

5、海陵区、高港区及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处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在的问题,共同搞好市区医改制度的实施工作。

5月24日,我市召开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志成,市委常委、副市长韩立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吕志成指出,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仅是一次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更是促进社会公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整合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高质量完成整合工作任务。要加快职能机构人员整合工作,确保今年6月15日前整合到位,同时将各级医疗就助窗口、商业保险窗口与医保窗口放在一起,以达到便民办事的目的。要把医保基金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资金,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要抓好医保信息网络建设,抓紧启动实施网络的改造升级,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信息网络。

吕志成强调,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整合工作的意义、内容和政策,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把医保整合工作与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切实解决过去分散管理的体制弊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让整合释放的“红利”最大程度地惠及参保居民。

韩立群就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她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突出重点,明确任务;迅速启动,严肃纪律,把整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重大的改革举措,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九

根据市人大会20xx年度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7月25日至29日,市人大会副主任杨东明带领部分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神木、府谷、靖边、绥德四县,实地察看县级医院、疾控中心、合作医疗办公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并听取了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和部分基层人大代表、乡村干部和就医患者的意见。8月10日,调研组又召开了由市级各医改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汇报会,听取了市政府对全市医改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将医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多方筹资,着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城乡居民大病救助体系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一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55.09万人,全市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73.7万人,参合率达到95.63%。二是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资金由20xx年起步时的50元,逐年增长到100元、150元,到今年的人均300元,大大高于全省人均230元的标准。由于保障资金的增加,群众就医报销覆盖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都得到提高,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三是积极探索具有榆林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制度。从7月份开始,全市实行了统一筹资标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补偿方案、统一服务监管,统一信息化管理的“六统一”管理模式。这项制度的实施,既方便了广大农民在市内就医,又可以提高新农合的总体保障水平。

2、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及时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三统一”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公立医院及各类医保定点药店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执行国家药品目录内307种和省上增补的191种基本药物参加全省统一招标配送,进一步降低和统一基本药物价格和品种。全市24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761个村卫生室开始实行药品采供“三统一”。截止6月底,全市基本药物累计采购金额达到6093.4万元。

3、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从20xx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三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重点建设。到国债项目和20xx年、20xx年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启动,我市的乡镇卫生院基本完成了房屋建设和设备配套工作,12个县级医院的重点建设任务也基本完成,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到目前为止已有3922个村卫生室达到了省上的验收标准。二是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20xx年,全市培养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人才222人,卫生技术人员444人,乡村医生4138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40人。有7家中、省医院和我市的11所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从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长期合作。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县、乡两级医院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预防为主,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我市较好地实施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xx年以来,全市农村孕产妇免费分娩补助项目救助孕产妇42601人,落实救助经费2878.28万元,住院分娩率达到97.6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1.20%,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61%。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正式启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也正式启动。截止7月底,全市城镇居民健康状况建档44万人,建档率达80%,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建档186万人,建档率63%,累计共为219344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检查。管理高血压患者110380人,糖尿病患者20xx50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3516人。

5、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我市初步拟定了“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医药分开、有效整合”的公立医院改革思路,确定在府谷、神木、靖边、绥德、米脂五县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在公立医院内部技术人员聘用、专业岗位管理等方面积极改革,并通过取消个人收入与医疗收入挂钩的考核办法,寻求医院内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降低医疗费用和加强监管的路径。目前各项试点工作在稳步推进中。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医改工作进展不平衡。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来看,我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展快、标准高,比如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府谷的“基本医保与大病救助相结合”为全国医改提供了新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更成为卫生部的试点。但医疗机构的改革进展缓慢,各级医院基本上还在维持过去的运行模式,造成医疗保险、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对医院的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越来越难。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一些财政收入较低的县由于医疗保障资金的提高,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落实难,新农合经办机构运转难,医疗机构建设投入难,药品零差价销售后对医疗机构补偿难的困局,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2、新农合市级统筹还需完善。我市新农合从7月1日起开始实行市级统筹,目的是体现公平,提高标准,扩大覆盖,但新制度实施的同时管理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市、县之间如何理顺管理关系,如何明确职责,县与县之间如何平衡,甚至一些县的筹资标准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如何在制度上积极探索还应该认真研究。从新制度推行一个多月的情况看,有住院人次增多、住院报销金额加大的趋势,有可能存在“轻病人”住院、“小病大养”导致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

3、药品“三统一”制度实施有偏差。药品“三统一”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一项重要举措,能有效遏制分散的一对一采购药品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配送药品不能满足老百姓用药需求,配送品种单一,部分配送药品价格远高于试点前的药品价格。二是配送药品与老百姓用药习惯有差距。三是药品配送企业配送不及时,不能按要求配送到位,且品种、规格不齐全。

4、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普遍存在医技人员数量不足。县、乡两级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行政后勤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短缺的问题,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更为突出,全市244所乡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132名,仅有1430人持有执业医师证和护士上岗证。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多数职称较高的卫生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县乡两级医院中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三是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留不住人才、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满足不了农村群众看病需求。

5、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公立医院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虽然已经确立试点并逐步启动,但进展缓慢。各县区对公立医院改革多存观望态度,试点单位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与国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几点建议。

1、逐步探索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是一项新工作,有许多运行办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做好市级统筹后的管理工作,扎实抓好市、县之间的制度衔接,有效杜绝新旧制度过渡过程中的断档,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确保新农合资金不流失不浪费,确保参合农民得实惠。

2、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市政府应抓紧制定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根据人口、收入水平合理配臵医疗资源,科学设臵医疗机构。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医疗机构规模扩张,应重点在管理体制和运行、保障、监督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公立医院改革有序、稳步推进。

3、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政府应科学核定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队伍正常补充机制,制定基层卫生医技人员职务职称晋升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基层医技人员的积极性。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本科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同时要制定全科医生培养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人才与功能配套。

4、继续完善药品采供“三统一”制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核实中标药品价格,形成较为科学的药品价格管理与控制机制,缩小药品价格虚高空间,真正把利益让给老百姓。要结合医疗机构用药实际,适当调整配送药品品种,扩大药品配送种类和范围,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要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化的手段提高配送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大对配送企业的约束和监督。

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篇十

隆冬季节,带给人们一丝寒意。正值此时,我段的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尽了冬的寒意,像一股暖流沁入心脾,温暖着职工的心房。

11月,我段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坚持以“平稳有序、高效科学”的原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里,进行了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为主要方式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式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和同志们的好评。

一、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为改革奠定基础。

根据县委的总体要求,我段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职工对改革在意识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多次召开了段务会,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反复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真正懂得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为此次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改革。

1、坚持因事设岗,优化组合的用人用工机制。段机关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三定”原则。股室负责人和机关管理、工勤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各基层养护站生产岗位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

2、坚持规范操作,平稳过渡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如制定自谋职业、离岗待退等职工分流处理办法、充分考虑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规范运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公开竞聘,为改革提供保障。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实行各股室负责人、机关管理、工勤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养护站员工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所有的程序都是透明的,没有任何暗箱操作,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全段职工的拥护,干部职工没有异议,就是落聘人员也无话可说。通过公开竞聘21名同志走上了段机关管理人员岗位。

沐浴着春风的人们,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来,改革的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使职工们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提高、观念得到了转变,真正达到了“以为争位,以位促为”的改革目标;建立起了“竞争、高效、科学”的用人机制,极大地优化了职工队伍结构;为养路事业的更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养护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