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通用2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9 11:28:24    小编:ZTFB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通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1:28:24 |
  • ZTFB |
  • 9页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不仅关乎事实的陈述,更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里有一些写作范文和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一

古镇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描写古镇的。

散文。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标语,“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20xx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决定去看看周村古镇,这个我省著名的商业古镇。起了个大早,初秋的清晨有丝丝凉意,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叶上挂满了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披着初升的阳光向着鲁中古镇——周村前行,去追寻鲁商文化的足迹。

临进周村远远便看见“天下第一村”的牌坊,巍然矗立。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大街一带各商号张灯结彩,请来了旱船、狮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钦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进入古镇大街,便看到右侧矗立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旱码头”三个大字。史载周村古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清朝中叶,周村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陆上商品贸易、物资流通集散地)。

沿着古街往前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回到了600多年前的商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建筑,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马车、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绸布庄······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今也还在延续着她的辉煌。

很难想象在淄博这个现代化城市中,还有一座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古镇,不由的我生出几分好奇。据说周村古镇,原有商业老街巷36条,还有许多小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拆旧建新”大潮汹涌,尽管一些民间有识之士极力为古街保护呼吁奔走,但仍难逃厄运,绝大部分荡然无存。也听说淄博市在城市改造中因资金短缺而保留下了古镇的这条街,还听说那年张艺谋巩俐他们在这里拍《活着》也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由的我又生出几分感叹:万幸,万幸!因此,这条古街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历史,鲁商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广大,也才成为当下稀有的旅游资源。

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摸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印染、雕刻、古玩、奇石、字画、烧饼、蜜罐、煮锅······虽然同样是做生意,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广告牌,没有叫卖声,没有口若悬河地宣传推销声,也不像当今商海中拼搏的人们那样匆忙紧张,此刻还真有一种不知是何年何夕的感觉。店主人们慵懒、休闲、从容地摆弄着小狗、摆弄着鸟笼、三三两两下着棋、打着牌·····我想莫非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这快风水宝地之中,享受着物质的非物的质文化遗产,不需要努力,便也会财源滚滚,所以才如此神定气闲。

的确是这样,周村古商城古朴而神奇,蕴藏着许多秘密,满街流淌着故事。据说居民魏女士的大姨早年送给她一只碗,她一直当饭碗用了五六年,专家一鉴定,却是一只“康熙斗彩花卉纹碗”,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居民吕先生下乡搜集旧物,一个老大爷50块钱卖给他一把破椅子,却原来是一把价值一二十万的明代古椅。

逛了很多商铺,最热闹的是烧饼铺了,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即将出炉的烧饼。周村烧饼可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包装精美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如这里的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铺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我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终于也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烧饼,正如传说的那样: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丝绸店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周村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清末各地丝商纷纷到周村投资办厂。周村逐渐发展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如今丝绸店仍旧保留了古老的经营方式,进门仍是封闭的红漆木板柜台,各色花样的丝绸仍是卷成长条布卷排列在柜台上,柜台里边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着顾客。这里的气氛很舒雅,偶尔,还会听到一曲琵琶从店铺里飘出,或是一阵京胡拉的有板有眼,好不惬意。

周村的丝绸织染业也是相当的繁荣,《大染坊》正是当时印染业的一个真实再现,这里也是大染坊拍摄地。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让古商城走上荧屏,之后《闯关东》、《中国商人》、《旱码头》等影视剧组也都纷纷在这里取景。

古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完好的深宅大院,杨家大院是这些大院的代表作。大院的主人就是鲁商的代表人物杨瑞清。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封建皇权深恶痛绝,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积极与外国商人接触,给那个时代的周村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商理念。在他的运作下,周村有了现代化的丝织设备,有了电灯,甚至先于北京有了电影放映。

杨家大院是二进四合院,前后相连。院中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树,也有近几年新植的树木,花园中有各种奇花异草,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观赏石,两个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规模不小的马厩和停放在那里的马车以及司马人住的房子,处处彰显出当时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中西合璧,有精美的中式字画、古玩、刺绣、木雕,也有欧式的沙发、茶几、唱机等,处处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味还有前卫、时尚、新潮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近代鲁商儒雅的生活情趣。

古镇造就了商人也造就了政治家,周村历史上的状元王应统便是其中的一个。王应统(1663~1715),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在康熙二十三(1684)中武举,但不喜欢人朝为官,二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状元府也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大染坊、瑞蚨祥、三益堂······这些古镇上著名的商铺以及商铺主人的住宅大院也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古商城充满了浓厚的北方民俗气息,早上敲响“天下第一锣”,寓意大小商家鸿运当头、生意兴隆;在景区北口入口处,来自民间的锣鼓队穿上传统的服装打锣、敲鼓、吹起欢快的唢呐调;民俗婚礼的花轿穿街而过;洋车、马车往返不停,当然还有古镇上那些具有古老气质的人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追寻者,有序地热闹着古镇。

昔日鲁商文化在这里崛起,今日鲁商文化在这里传承。走进古镇踏今访古,既是为传奇而来,更为文化古韵而来。

作者:金梧桐。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雨水,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

诗词。

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文章,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古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镇内现存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

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

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总占地面积为3044.75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年4月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作者:茉莉金香。

自从十几年前去过了苏州,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镇街间。从招嫁楼,到七宝,到南翔,到泗泾,到枫泾,金泽、练塘,朱家角,到千灯,锦溪,同里,周庄,西塘,乌镇,惠山。穿行于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镇,常常忘记今夕何夕,久了,总觉得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岁月的脚步轻轻,历史的印迹重重。

喜欢古镇,是为了体味那种不同时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旧的房屋里陈列着冰箱,液晶电视,空调,桌上有电脑,电饭煲等电器设备,窗前摆放着舒蕾,飘柔,门外有电信的宽带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融合。仔细想想,我想体味古镇那种昔日的繁华,所以我喜欢热闹的古镇,人来人往,商业发达,而这些势必融合了现代人的理念,生活方式,繁华中迷失了什么;而那些安静的古镇,或依然有人生活着,或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却也让我于安静中有了丝丝的落寞。我不是文人或艺术家,安静给不了我灵感。于是,我觉得自己是在叶公好龙。

记得在惠山古镇,深宅大院,岁月沧桑,唯有墙上的字牌注解,让游客了解,仅是如是说,独坐在静谧的大院中,倚栏,仰视高檐残塬,心静如水,倏忽间依稀看到有古时装扮的人从昏暗的深堂里踱出,近了、近了,仿佛要握手、却似灵魂被惊醒、似南柯一梦,后背有凉意,头顶却是暖暖的阳光,其实,谁都回不去谁的世界!现在,不敢独自走进旧时的院落,不敢触碰那墙,那门,不敢踏上咯吱咯吱的木梯,只为不想惊扰这些古老的岁月的魂。彼时的古镇彼时的情怀,已是流年似水,今时的古镇今时的人们,也只是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古,是一种美好的奢侈的愿望!

国庆长假,女儿说,她想要去看看古镇,因为她也喜欢那种旧宅子的感觉。我挺感动,说明女儿长大了,可以看懂江南,或者想要看懂江南。于我而言,江南不是简单的一水一桥,一石一瓦,江南是一碗粥,融进了浓浓的千古文人情怀的粥,粥里有甜美,更多的是沉淀!带着女儿,走过布满青苔的石板桥,穿过幽深斑驳的长廊,走进旧宅深院,透过天井望向那片天,用心体味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浮华,留在心底的,或许有很多细腻的,无以言表的情愫。

不过,真的很美!

于是,总是情难自禁,在阴雨霏霏时,在春暖花开时,一定要去古镇走一走,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要从青石板的路上踏过,从斑驳青苔的拱桥上走过,在扶风垂柳边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情怀,就这样,一次次的,沉淀!长亭外,古道边!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二

说起下司古镇,直到现在,我都还不是特别了解,但从201x年以来,我已先后五次来过下司古镇了。

也许吧,古镇还在不断修复和规划之中,游客还不是很多,不管是与家人还是独自一人,漫步在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垫的花街旧巷之中,或静静地坐在清水江边古码头的条块青石上,吹吹风,看看景,都还没有那种完全商业化了的客流如海的压抑之感。其实,下司古镇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它的建筑风格,还有一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浓厚的文化气息。

下司古镇,是一座隐藏在苗疆腹地的古镇,虽小而精致。这里的民居、几地商会会馆,依山傍水修建,建筑物错落有致,有徽派建筑特色的白墙黑瓦,优雅别致,有苗侗民族特色的吊脚木楼、鼓楼,风情万种。时而小桥流水,如一曲委婉缠绵的江南小调,时而古殿楼宇,精巧玲珑,颇具皇家气派,时而阳明书院,又融汇了浓厚的中原文化气息……是江南水乡风情还是苗侗民族风情?是民国风还是民族风?这里的建筑风格有骑楼元素、徽派元素、儒家元素、佛家元素,还有我们本土的苗侗民族元素……让游客有些云里雾里看不清,摸不透,总有一种想深入地去了解它、研究它的冲动。

为此,我通过在网上查询和翻阅相关资料书籍,得知下司古镇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零八年)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期发展成为闹市。据史料记载,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和“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是当时清水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基地和商业要地。特别是广商、闽商为代表的各地商人汇集入驻,建筑风格融汇了各地文化元素,甚至宗教元素,那么,当时先进的中原汉文化教育入驻也理所当然了。

黔东南地区如今留存较为完好的古城镇其实不多,其中有舞阳河流域的且兰古国、镇远古城,清水江流域的下司古镇、隆里古城,还有清水江与都柳江流域分水岭处的黎平古城。相比其它四处古城镇,下司古镇的发展历史年代为最短,仅二百余年的历史,而镇远古城、且兰古国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的`历史,隆里、黎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一千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次,其它四处古城,都是源于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后推动了贸易的发展繁荣和汉文化的融入。如余秋雨先生笔下所述,隆里古城是“互生和谐的文化孤岛”现象。镇远古城是“诸神狂欢地”。而下司古镇仅源于一地贸易发展的需要,才带动了外文化的融入,这是本质上的区别,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军事对峙的一种外来汉文化与当地苗侗民族文化自然融合的现象,这应该才是下司古镇具有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的独特之处。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山水一道景,下司古镇与水相融,与水相依,水镇合一,如一处被隐藏在苗疆腹地的“江南水乡”突然展现在众人眼前,吸引了众人的眼球。生在黔东南,长在黔东南,听惯了苗族飞歌、xx大歌,时不时到下司古镇瞧一瞧,有如忽而聆听一曲缠绵柔情的江南小调,换个环境陶冶你的心境,也许能解除你工作的压力和奔波的疲劳;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凯里,看惯了随处可见的吊脚木楼、风雨桥,时不时到下司古镇走一走,品味一下古色古味的“江南水乡”,也不失为一处修心养性的圣地。

尽管多次来到下司古镇,但我一直未能深入了解它、不知道怎么写好它、表现它,生怕文字功底平平写不出什么精篇大论,又怕器材一般技法平常拍不出它出彩的大片,所以,每次来都是带着女儿香香,为她拍一些简单的古风组照,或拍些古镇的局部构图,带一个普通的五零幺捌人像镜头和一个标配中焦变焦镜头也就足够了。

下司古镇,是黔东南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又一特色古镇,它具有无军事对峙的多元素文化融洽共处的特点和多风格的建筑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其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又得到重视基本修复完成,如今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未来几年需要科学地规划和开发,必将成为凯里地区发展旅游的又一大特色和亮点。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三

总会在梦醒的时候忘记一些或许早就应该忘记的人和事。

不喜欢做一个死缠烂打的人。比如与人的交情。

自己的性格决定了自己不会与自己不认为特别合得来的人过分地接近。这倒不是因为自己相信距离产生美的缘故。或者,自己是那种可以积极靠近人而不喜欢别人靠近的人。当别人主动靠近时反而会变得消极。这很容易样人产生猜疑,甚至会在无意中伤害他人的心——尽管这种伤害完完全全是无意的。曾看到有书说,这种性格会对个人的事业发展有利。

有了物质基础,才去谈感情是对人世间最圣洁的东西负责任;空手谈感情或许也会很浪漫,但不免会显露其空中楼阁的虚幻性。性格有点浪漫的我,在某些拒绝浪漫的领域里,是十分实际的。

说起挽留,自己是十分不在意的。不是吗?假若一个人真的要与你分手,至少说明他不在乎现在的你,哪你为何还要苦苦挽留呢?挽留已尽的缘分,得来的决不会是幸福。他要走就让他走吧。我会向他挥一挥手,祝他一生幸福,千万不要再错过。

孤独跟爱,往往是一样的。常常表现出一种排他性与唯一性。其实,这是对人的一种活生生的剥夺,说明人在得到某样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某些东西。换句话说,要得到就必须付出代价。假若想一生都生活在纯粹的爱情里,我建议你去找林妹妹好了。

有人说,忘记一个人就像欣赏一种残酷的美。

然而,残酷的美必定是建立在某种事物的痛苦之上的。

既然是这样,良知尚存的人难道还会随大流去欣赏吗?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的心态呢?哪么,不忘记行吗?忘记毕竟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正如一个人做出带有浓烈功利色彩的决定和行为。我一直很怀疑那些经常说他人太过功利而且往往对物质表现出不屑一顾态度的人的本质。

当然,我也无法得知他们是十足的虚伪,还是在作着无力挣扎下的恶叫。

曾经努力寻找不带功利色彩的文字。结果是相当失望的。

在有意无意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或被外人强加上去的功利色彩还不够浓不够厚吗?张爱玲大声疾呼“出名要趁早”,马尔克斯虽无意于功利但也“身不由己”地接受也承认瑞典方面对他的评价与奖赏——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当然,话说回头,假若一个人抱定心思去寻求丝毫功利性都没有的东西,那是他的自由,没人管得着。上帝对一些老是把球打在球门柱上的球员表现得无动于衷就是明证。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四

下了自习课一出教室,一阵凉风吹来,我这才意识到下雨了。夏季的天空就是这么多变,前一刻还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说不定下一刻就阴云满布雨点连连。哎,要是我的伞还在就好了,看着雨中的朵朵伞花,我竟伤感起来。

时间退回六天前的早上,一场大雨几乎浇透了聊城。我撑着我的小伞艰难的走着。大雨滂沱中,我竟有种与它相依为命之感。来到教室那一瞬,似是万里长征的胜利,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接着随手把伞放在了窗台上,我以前都是放在那的。

雨来的急去的也快,放学的时候,天已放晴了。我享受着雨后初晴的愉悦,听着歌儿回到了宿舍。我忘了一件事,是的,我忘记了带走我的伞,不久前还与我共患难的伞。我就这样把它遗忘在了那个窗台。它孤零零的被我遗弃在那,不知道哭泣了几天。

四天后,天又一次大变,伙伴们纷纷找出了自己的伞。可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翻遍我的储物柜,书包,甚至衣橱。我满头大汗的找着,我心急如焚的找着,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它。我顺着记忆往前寻找,终于记起了那个存放它的窗台。

我来到那个窗台边,眼里只有光秃秃的台子,哪里有我的伞的踪迹。虽然我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我确实是丢了我的伞。我丢了无数次与我共患难的伞。霎时,失落之感有如一条长满了藓的藤蔓收紧我的胸口。

人大概都是这样吧,拥有时不觉得什么特别,失去时却百般思念万般不舍。

又到下雨天,对于丢失的伞的记忆一帧帧闪现。大雨滂沱中,它曾与我相依为命,为我撑起一片蓝天。如火骄阳下,它曾与我结伴同行,为我挡下灼人阳光。我也曾携着它漫步蒙蒙细雨之中,寻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现在想起,是暖暖的,是浪漫的。

如今景常在,物以非。日子那么长,也许我们会相遇在某天某条街的转角。也许晴天,也许雨天。然而,相遇并不代表重逢。世间同样的伞千千万,我没有自信可以一眼认出它。可即使认出我又能怎么样,当初是我把它遗失,现在它已有新的主人。跟它相濡以沫的再不会是我。是啊,人不会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即使有一天来到那个岸边,眼前的河也不会是当时的那条河,你也再不是当时的你。

不知道当它为别人挡着风雨时会不会想起我,想起我们曾经的相濡以沫。我想大概是不会的,因为,我丢掉了它啊。它一定很喜欢它的新主人,毕竟他解救了它,给了它第二次生命。他一定不会像我一样把它遗忘在角落的窗台。

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把伞的记忆,成为记忆中的记忆,甚至最后从记忆中消失。想到这,我竟心痛起来。以后的雨天,我都会想起我弄丢的那把伞。我的心从此患上风湿,这是对我的惩罚。

我不想承认,但我确实丢了一把伞,并且,丢了便再也找不回。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五

十多年前,四表姐一家还住在大圩古镇里的时候,每年我都会去她家一次。或暑假,或寒假,只要放假时间一长,我就会随着家人去她家玩,一待就十天半个月。

四表姐家在河边,离码头不远。那个时候,两地之间的陆路交通反而没有水路交通条件好,每次去四表姐家,我与家人都是乘坐客船逆流而上,至距离四表姐家不远的码头下船。通常情况下,远程航行的客船都出发得比较早,印象中,每次去四表姐家,都需要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当时年纪小,精神总是特别好,即便夜间不睡都不会面露倦态,只要一想到能去表姐家玩,心情就能雀跃好长一阵子。

四五点钟,河风都是凉的,尤其是冬季的时候,天色仍旧如浓墨,河岸两边青山的轮廓都看的不是很清晰,只有矗立在岸边的白色灯塔在发光,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朦胧的,连上船前的一段路都只能打着手电筒来走。那个时刻的河风特别的寒冽,能将人露在衣裳外面的耳朵吹得红彤彤,脸也吹皱去,即便身上裹了好几件厚衣裳,一出船舱仍旧会冷得直发抖,只能待在船舱里,靠坐在家人怀里取暖。随着客船晃晃悠悠地逆流行驶,天空中的墨渐渐化开,两岸的雾气淡去,露出岸边青山树林的样貌,显出船底下幽幽荡漾开的水花。

有时候天气好,能见到太阳从山后慢慢移出来,阳光将客船的影子投在水面,阴影处的水底,水草更显碧绿。透过船舱两旁的窗户往外望去,只觉整艘客船都被包裹在粼粼波光中,水影被阳光折射进船舱,在舱顶上不断地晃荡,发光。小时候不知道其中原理,好奇地问大人:那是什么?晃啊晃啊的真好看。大人便答:那是水。可是水怎么会在船舱顶上呢,为什么船舱里的水跟船舱外头的水长的不一样呢,当时脑子里满是这样的想法,趴在船舱的窗沿上,望着船底下的河水,一想就是好半晌,直到天色大亮,码头出现在前方。

冬春季节,码头边开满了油菜花,黄艳艳的一片,映得河水都灿烂起来。那是我虽然怕冷,却仍是喜欢在冬季去四表姐家的原因。

大圩古镇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的'事物,有好几条古老的青石板路,有好几条幽静黑暗的窄巷子,有一座侧面长了许多杂草,台阶被路人与牛马踩得凹凸不平的石拱桥,有一些可供游客进去游览的古宅,有很多小食摊,摊子里摆着一口小油锅,油锅里翻滚着裹着面粉的小鱼小虾。

没事的时候,四表姐就会带着我在古镇里乱窜,从这条巷子窜到那条巷子,从古镇里头,窜到古镇外头。

古镇外头有处高坡,高坡上静静地躺着一条火车轨道。那是一条废弃多年的火车轨道,从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延伸而来,又往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延伸而去。经过无数载风雨的侵蚀,轨道已锈迹斑斑,中间长着小草,草色与锈色相辉映,愈显荒凉。

这条路是从哪里过来的?又是去哪里的?还会不会有火车过来?小时候,我经常会问四表姐这些问题,然而四表姐除了告诉我“火车不会来了”之外,并不能解答我其余的疑惑。

四表姐喜欢在日落时分带我去走铁路,因为那个时间点,会看到晚霞漫天。洗过头,披着湿漉漉的长发依着铁路慢悠悠地走,嘴里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梦话,而由于我们年纪都很小,谁也不会嘲笑谁。高坡上的风似乎要比平地上大些,能将头发吹得飞起来,没一会儿就干了。

太阳落了山,四表姐就会领着我自河边的小路奔回家。途中会经过古镇边上,会经过下船的码头。冬季的码头很冷清,只泊着几只小小的船,可若是在夏季,码头就是一处十分热闹的地方。夏季,尤其是到了日暮时分,不论是住在古镇里头的人,还是住在古镇外头的人,都会跑到码头处,鞋子一脱,就径直往河里跑。下至三岁孩子,上至八旬老人,都会跑到码头戏水,会游泳的,从这边河岸游到远处的小岛再游回来,不会游泳的,泡在水里,与亲朋好友打着水仗,嘻嘻哈哈的,闹得欢脱。待到码头上亮起了灯光,才各自散去。

那是十多年前。

十多年前,那时四表姐一家还住在古镇里,她家住在二楼,透过她家客厅的窗子能看见远处的白色灯塔,能看见码头边的油菜花,也能看见河对面的小岛。

小时候的我似乎对什么都感觉到好奇,当时总喜欢幻想着小岛上的景色,好奇着岛上是花多一点还是树木多一点,树林里有没有野兽,有没有奇怪的人,有没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脑子里藏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些想法伴着我入眠,让我做着一个又一个奇幻而又美好的梦。

梦的开始,我与家人还在客船上,客船还未靠岸,心情已经开始飞扬。爱扎两个短辫的四表姐随着家人站在码头迎接我们,而我,远远见着她们的身影,心底更是欢喜,恨不能多长一双翅膀,径直飞到岸上。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六

时光错弹之间,初见那一抹倾城色早已随了这时光,入了这水过无痕。回首间,故人已悄然远去,再没有初见的惊艳,再没有班婕妤的秋风,她的画扇也早已烟云尽散。

忆当时,浅笑回眸,一刹那便静止了时光。初遇的美,犹如一盏清茗,淡淡的香,却甘甜润喉。初遇时的情怀,犹如一缕清风,轻轻的柔。忆曾昔,景依然,只把念相牵,怎奈心绪不与旧时同。那时,漫天星光,灵动的是如莲的心事,而今,独对一轮冷月,你的笑靥还在眼前,却再也寻不见你的身影。

初见,你说相思恨晚,我答“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

初见,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初见,你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如今,劳燕两分飞。

初见,你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到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初见,你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而今却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初见,三月陌上,花开正好。而今流年辗转,四季偷换了容颜,已是风细雨斜,一场盛大的江南烟雨不约而至,似是专为祭奠那场时光里的美好初见。想来,短暂的初见,不过是一场烟花雨,烟雨过后,无了踪影,便也淡了当时那份·执恋。初见,爱得愈深,陷得愈深,()到后来,余下的却终止于一滴清泪,静静的绻于枕间,午夜梦回之际,还能感受它冰冰的凉。

若是可以,多愿初时不曾见,便不曾回眸,便不会有回首处,影不现的悲伤。风细细,雨斜斜,旧故里,草木已深,而你已不是一人。繁花似雨,纷纷然零落。却不经意间想起那时也曾一起倚栏听风雨,而今独自凭栏,望断天涯路。再也说不清,初见是一眼定情,还是添了其他色彩。若初见时,伊人容颜已老去,少年已无白衣,那么,那般如樱花雨的唯美邂逅可还会有?若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是不是说前生,我们也曾擦肩而过。

时光凝聚的瞬间,独倚轩窗,淡淡的忧愁在眉间游转,随手拿起一轶书卷,封面堆满了满满的尘。那是初见的见证。只是而今各散一方,不知安否?海棠春深,玉兰清零,信手拿来一片飘落窗棂的花瓣,浅浅的粉,浅浅的忧愁。

月光清幽,梦也清幽,闭上眼,初见是你的容颜还在我眼前。只是,灯火已阑珊,回首处,不见了你的身影。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果真如此。四季流转,人事易分,初见已经年。

叹一句,认识若真只如初见,那该是怎样一番光景。随笔心情心情随笔。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七

十一小长假结束了,本不想出去。想睡睡懒觉,看看比赛,打打篮球,做一顿属于自己的美味,宅在家里好好享受生活

不巧,在苏州的儿时玩伴电话打来相邀,打心底不想辜负难得的七天长假,一张车票,开始行程。

去了穹窿山、木渎和甪直古镇以及后来又到嘉兴去了西塘。

其实,我个人有着很浓的古镇情节,江南六大古镇去了五个,骨子里最喜欢西塘。

西塘这个古镇,我去过不止一次,但从来不觉得厌烦,每次去就感觉像回家一样亲切!

那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巧合的是,我喜欢那小桥,那流水,那人家。

西塘弯弯曲曲直直斜斜的河和大大小小方方正正圆圆拱拱的桥把西塘隔了一条街道一条街道。

塔湾街和送子来凤桥构成了西塘的廊棚景区。所谓廊棚,就是有屋顶的街道,走在街上晴天晒不到太阳,天淋不到雨!环秀桥连接了廊棚景区和西街,西塘的大部分景区都在西街,而且街道狭窄,是西塘最拥挤的地方,也是我避而远之的地方!西街走到底过个桥就是塘东街,“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塘东街上都是酒家,现在被开发成了酒吧一条街,很吵。还有一条街是后街,也是一家家的奶茶店和酒吧。不过风格与塘东街截然不同!如果说塘东街的酒吧是摇滚系,那么后街上的小酒吧就是民谣或者轻音乐,独自一人或两三朋友走进去听听音乐,聊聊天,甚至是发发呆,足够虚度一下午的时光。

直到你离开还会听到驻唱歌手唱着他们心底的歌曲:月光小夜曲,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恋恋风尘···。

西塘,让我喜欢的一点还有她的美食小吃。

到一个地方去玩,往往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负。

想象过有一天要带一两个,两三个朋友来西塘,专门为了走在沿河的街上边走边吃的场景。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好吃的:陆氏小混沌、钱氏豆腐花、管老太臭豆腐、霉干菜烧饼、芡实糕···。我们就那样走着,或许是因为偶然看到一家店铺前面排着很多人,或许是由于店主人的一声吆喝,或许只是刚刚晃悠到一家小吃店,恰好肚子抗议了一下,谁知道呢,品尝美食本不需要把握时机和寻找理由。

然而,时光总是短暂的,白天总是走走过场,我更喜欢夜幕下的西塘。

陌生地方的夜晚总会让我心生荡漾,太阳刚刚翻过马头墙从明清时代建筑的屋檐落下去,家家户户的红灯笼就亮了起来,一串一串就像是小贩将糖葫芦放错了位置。这时,河道里飘来了一盏盏莲花灯,引来了男男女女驻足赏灯嬉戏,让我有种穿越古代的感觉。

一个人漫步在石板街道,夜晚,人远比白天的少。石板略显光滑,似乎是被白天的人流摩擦所致,也许是因为岁月的调皮。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镇的固有特点。如果说周庄是小桥流水商人家(沈万三),乌镇是小桥流水文学家(矛盾),那么我总结西塘是小桥流水老人家!

没错儿,古镇里老年人很多。走进西塘古镇你会发现在每家每户前会有一个或两个老年人坐在小板凳或藤椅上,他们或自顾自向别处眺望着什么或慈祥的看着游人往来如织,偶尔点点头,即使没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的老年人!

除了老年人,西塘的猫也很多,猫也是西塘的主人。

我不知道西塘怎么会有这么多猫咪,在小桥边,在屋顶,在奶茶店的柜台,在书店的椅子上···,哪里都有她们的身影,这种曝光度像是在宣告她们才是西塘的主人。游客,只是前来膜拜她们的的宠物!

恩,她们是够傲娇的。

我呢,走进来,随便点一杯喝的静静的坐在角落里,小憩。看看书,看看游人,打打瞌睡。有一次我一觉醒来发现我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只猫咪!

她黄白相间的皮肤,竖着两着耳朵,四只脚随意放在椅子上,尾巴耷拉着垂到了椅子外,我看到了她性感的脊背!恩,是她的背面,她高傲的都不给我一个正脸儿!

她就那样竖着两只耳朵望向远方,或许是在打量帅哥和美女。即使这样,我并没有怪罪她,我很耐心的看了她脊背一下午,直到她跑开了,我猜是因为害羞。她的不辞而别结束了我们的约会时光。

整个过程我正襟危坐,饶有兴趣,而她慵懒随意,漫不经心。

我相处过的西塘就是这样,有的人喜欢周庄的大气和商人文化气息,有的人喜欢乌镇的文艺和秀丽,而我却喜欢西塘的平易近人,朴实,喜欢西塘到处可见的美食,后街的音乐以及书店里那只傲娇的猫咪。

我知道,我和西塘还会再见,再见时还会有那种回家的亲切和邂逅的惊喜。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八

有人曾经这样描绘过“幸福”:幸福,常常被忘记;幸福,需要被唤醒;幸福,可以用创意和真心寻觅。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就是真正的幸福。

而我这样品味幸福: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幸福应该是你心中的一份禅意,悄悄地收藏起来,是在静默无语中相伴一生的花样美丽。

幸福总是朴素的,它总是披着本色的外衣,悄悄的扑面而来。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它会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着甘霖。

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收获。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美丽的鲜花都始于一粒被人遗忘的种子。幸福是创造的过程,幸福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征程。

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的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的姿态。

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汇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幸福是要小心呵护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个面包,失落时一个心心相印的眼神,母亲关切的叮咛,老师鼓励的话语……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就像散落在红绸子上的一粒粒水晶,在凄绝委婉中愈会熠熠闪光。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动,需要我们用爱倾听,才能体验它的真谛。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九

雨纷纷,雪纷纷。

得佳人愁?愁愁愁,肠断岂能罢休。劝君更尽一杯酒,销尔心头万古愁。情深意切萧飒处,枫叶阵阵,点点滴滴,到黄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夜濛濛,泪濛濛。

远岸箫声悠扬,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徜徉于曹公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寻觅着李煜的流水落花,天上人间;沉迷在易安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些寂寞的文人骚客,早已将身名抛却,只求寻得怜我,懂我的子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情深深,意深深。

心碎了一地,斑斑泪痕。沉沉暮霭,烟波千里,竟是无人问何去。秋色连波,芳草萋萋,渔舟唱晚,黯然愁极。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

我的父亲,你是一位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你对待我的方式,也往往是简单粗暴的行为。你不懂得教育学,更无从知道心理学。但是,你是疼我的,爱我的,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你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不是很让人舒心,但我知道你只是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对我的关心与爱。

你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因为有你,才撑起了我们这个家;你用你坚实宽厚的臂膀挡住风雨,放出光芒。因为有你,这个家才温暖,才幸福,才有阳光。

父亲,你是一个有志气、坚强的人。你很早就步入社会,肩负起生活的重担;你酷爱读书,但是由于家庭贫困只能辍学去劳作。命运是这么残酷,你从12、13岁就闯荡社会:当装卸工,干苦力;学开车:跑长途……你经受了多少辛苦和磨难。但这就像是天意,如果你没有曾经的经历,也就不可能会与母亲相识,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了。

从小,你给我的印象只是背影,一个个毅然离去的背影,无论我怎么哭闹,不让你离开,你总是头也不回!“爹不得不去赚钱养活这个家。”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这种感觉。你离家的背影,即使我有多么舍不得你,也无能为力。如今,我终于明白:父亲,你用坚强的宽厚的臂膀顶起了家。你是我心中最伟岸的靠山!

从小到大,你与我的接触并不多。每次离家在外工作,我们只能电话问候,你每一天都会给家里打电话,你每次有机会路过新鲜玩意的地方,都会问我要不要,买不买。你没有什么优美的语言,也不能说出鼓励我,关心我的话,但是你的行为举动却会令我震撼。

对于你受的苦,受的累,你从来没有提过,只有深深藏在心里。有一次,你在车上搬东西时,不小心踩空,脚踩到尖锐的钢筋上,连鞋都刺破了,锋利的钢筋头穿到脚心,脚心被戳开一个大口,鲜红的血液流动不止。但从没给我说过。直到过了很久好得差不多后母亲才告诉我。我很震撼,也很心痛,心想自己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孝敬你们,不再让你们受苦受累。

父亲,虽然你就是一个野蛮粗鲁的乡村汉子,但你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我;你用你雄伟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你用你的汗水与泪水换来了家的舒心;举起双手,挡住风雨,你历经辛苦磨难,换来阳光,给我幸福。

父亲,你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人,有你,才有阳光;有你,家才幸福;有你;家才温暖。父亲,我永远爱你!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一

一部献给初恋的电影《属于你的我的初恋》让我陷入了初恋的回忆。就像人们常说的,初恋都是美好而短暂的,开始的时候我像所有人一样相信我的初恋一定会摆脱这个厄运,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我们有很长时间去恋爱,我们有时间去爱很多人,可是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自己的生命有多长,那么你会怎样去爱?逞8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活不过20岁,也知道了他和茧的爱情期限。他说,我们的爱情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比旁人的都要短暂,所以我们没有时间相互纠缠,就像夏季焰火一般必须瞬时绽放光华。很羡慕他们清楚自己的爱情期限,这样他们会很珍惜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很心疼他们清楚自己的爱情期限,继续着这种知道结果的爱情会很辛苦吧。

朋友中有人说宁愿看到最后的结局是逞和茧分开了,而不是逞死去了。 在我看来,我更喜欢这种死别而不是生离的结局。我不能忍受两个明明很相爱的人遭受分离,如果这样我宁愿看到其中一方死去,至少这样能让爱永恒。逞也曾想过要离开茧。逞说,我最爱的茧,我第七次住院时在想,若顺利出院的话,我要吻你,牵你的手,紧紧拥抱你,然后离开你,因为跟我在一起你总是在流泪,总是担心我会不会随时就离开这个世界。可是当逞向茧提出分手之后,他发现自己不能没有茧,即使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于是他又回到茧身边了。我很庆幸逞最后死在茧的身边。朋友说我对待爱情的态度太悲观了,可是我偏偏认为爱情就是这样不顾一切的冲动和自私,相爱的两个人就应该不顾一切的守着对方。

初恋的美好,在于当时的我们太年轻太单纯,喜欢就是喜欢了,毫不犹豫的想给对方最好的。不会像后来的感情,要考虑到现实,物质,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的我们太年轻太单纯,所以不懂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自以为感动了全世界,可也许这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反而给对方添了麻烦吧。年少的我们又太骄傲,这样的爱情又怎能长久呢?所以我相信一生中只谈一次恋爱就能找到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是最幸运的人。尽管初恋大多以失败结尾,但这第一次的爱,始终无法轻描淡写。这便成了一生的回忆。

很久以后再想起我的初恋,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我们的每一个细节。我喜欢在无聊的时候翻看以前的日记,然后又忍不住想那时候那么幸福的两个人怎么就散了呢?想起当初分手的时候,纵然我伤心,我舍不得,却也没有说过一句挽留的话。明知挽留没有用,我便不会去做那无用功。若还相爱,我一定会不顾一切的去争取,只是他已不爱了,我能做的便是还他自由。如今再想起那段时光,心中已不再有很大波澜了。当我在夜深人静睡不着时,我总会想起那段感情,遗憾的是我已经不能清晰的回想起他的面容了。我已经不能确定我一直在回忆的到底是那时的他还是那时的我或者仅仅是那时的我付出的感情了。我问自己,你恨他吗?开始恨过吧,只是现在早就不恨了,我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我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可是我知道他过的好与不好都与我无关了。他过得好,我不会祝福他,因为我曾固执的相信他的幸福是我,当他的身边站的是别人时,我怎么能说得出祝福的话?他过得不好,我不会笑话他,毕竟那是我曾经爱过的人,真心爱过的人。

如果那一天,我不曾和你相遇,那么我将不会拥有那份痛苦,那份悲伤,而又饱含泪水的回忆。然而,若不是遇到你,我也无法体会到这份愉悦,这份心动,这份珍贵,而又充满幸福的感觉。这就是爱情吧。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二

一个煦暖如同小阳春的冬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由三河中学方志刚老师的陪同下,走进了那个被称为“鸡叫狗咬听三县”的历史古镇,昔日远近闻名的淮河上游码头——老三河尖。

老三河尖,从整个固始县版图上看,有点像老鼠的尾巴,过去的童园、黄营、三淮、建湾四个村的上万人就生活在这条独特而狭长的“老鼠尾巴”上。

一条从东南流来的史灌河,还有从西南流来的淮河,两条河流犹如穿越千山万壑的两条银蛇,扑向坦荡荡的千里原野,随着地势的凸凹不平,两条银线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奔腾咆哮,大气磅礴,奔流不息;时而在平原地带又静悄悄的,作潺潺流淌的逍遥游。时缓时急的流水声犹如美妙的乐章,舒张有序,同时它们把三河尖镇分为西岸、东岸,俯视地貌,犹如英语字母的“a”字形一般,“a”字右面的一捺在镇子南面是史灌河,其南岸即是隶属安徽省霍邱县的南小店孜、大吴台孜,史灌河往东流到本镇建湾“老鼠尾巴”汇入淮河。左面的一撇在镇子北面是淮河,其北岸即为安徽省阜南县的童楼、桂庙,也流至“老鼠尾巴”与史灌河交汇,这就是“a”字的上面的尖儿。三河尖之名,名副其实。“a”字中间的一小横,为南北流向,长约四五华里,这就是阻隔东西两岸的夹河。昔日的机关单位、繁华的街市都在这夹河边上。

三河尖扼千里淮河水运要道,三河交汇,水运发达。上通颖亳,下达江湖。依傍着淮河、史灌河、泉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淮河古老悠久的航运史、通商史中,久久漂流着三河尖的名字。在水路运输发达的时代,这里作为一个淮河上游码头,商贾云集,水运通畅,文化灿烂。盛极一时的古三河尖镇曾是闻名豫、鄂、皖三省的重镇,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河面之上,舟樯如林,绵延数里;码头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三河尖古镇白日笙歌不断,夜晚更是灯火无眠,繁华之极。据说,当年青年食堂(妓院)泼出的洗脸水都能染红半条街。河上官船穿梭,私船桅杆林立;岸上商贾云集,军队、大员、贩夫、走卒、红男绿女、打花鼓玩猴的、刷街的、卖唱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荟萃于此。“十里河港桅杆林立,水陆灯火交相辉映”,市场繁华,歌舞升平,素有“小上海”的美称。

三河尖拥有东西、南北走向的大街多条,密匝匝儿挤满了上百家店铺,是淮河最繁华的港埠之一。东街多商业,西街多餐馆。外地客商大都长住于此。交易多为“夜市”,灯火辉煌,通宵达旦。据说当时三河尖镇一晚上的贸易成交量,就超过本县黎集、蒋集、郭陆滩、往流三天的总和,故有“一黎、二蒋、三滩、四往,不如三河尖一晚上”之说。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进步,淮河航运业优势不再,三河尖不得不回归农耕之路。然而,三河交汇、全省最低的地理特点,使其十年九涝、收成不保。“有女不嫁三河尖,十年就有九年淹。一年四季忙到头,少吃少穿少油盐”。“小上海”的繁华逐渐被“大水窝”的贫困所替代,民众生活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1993年,随着国家“淮河治理委员会”动迁令的颁布,生活在这行蓄洪区滩涂上的.数万人,陆陆续续迁移走了,镇机关迁址了,庄台推平了,国家计划把这里建成了湿地公园。如今,公园还没建好,土地长得还是庄稼。滩涂行洪区有时几年没有行过洪水,便是肥沃的土地。三河尖这个历史上曾一度繁华的古镇从此灰飞烟灭!

眼前的三河尖古镇,断壁残垣、满目疮痍。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房屋零零散散,高高筑起的庄台杂草横生。几株老槐树、苦楝树在艳阳中相互守望着,没有精神;偶尔听到几声狗叫,说明还有生命存在。旷野茫茫,很难见到人来车往,这里,除了苍凉就是凄凉!过去的盐库、粮库、学校、会馆、戏院、码头……成了半堵墙、一片瓦、二根朽木、几个模糊的门头牌字,用手抚摸一下,便是满手的历史痕迹。

站在这块散发着岁月霉腐气息的土地上,带给我的是不尽的悲凉。脚下荒废的小路于萋萋芳草间折来绕去,已挡不住它行将消失的命运。“舟车辐辏,樯帆林立,通衢五省,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在这里已不再了!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三

今天星期天,昨晚11点半开始下起了小雨。第一次在东京且不出差外宿,因为5:30分要从公司出发去木更津进行一场商务活动。

昨晚在彭大哥家用过晚餐,带着醉意便去公司宿舍,年纪大了,容易摆乌龙,到了品川才想起来换洗衣服忘在家里。只好返回去取,到公司宿舍已是23:30。第一次住公司宿舍,和一般商务酒店没有什么差别,睡个觉而已。

今天吸取上次教训,我们不走跨海隧道,而是绕道东京湾。小雨中的东京湾,依然车水马龙,大家都在辛苦地忙碌着。

商务事情告一段落,便和同事阿杜(兼司机)去高滝湖散步。雨越下越大,没带雨具,只好披着阿杜的外套前行。

高滝湖也叫高滝水库,历史上贯流房総半島中部的養老川,经常山洪氾濫。造成严重灾害。流域住民强烈要求进行水利改造,加之随着京葉工業地帯発展,人口増加,必须开发利根川以外的河川水源,1974年开工多功能水库,至1990年完工。耗时二十年。资本主义的拆迁是非常没有効率的。土地的私有制,国民的生存权使得政府的效率低下。

雨继续下,我还是得走自己的路。甜酸苦辣让内心去体会。眼前的景色再优美,也是没有味道的,也不能当饭吃。或许摄影能让我暂时忘记一切。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四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不仅在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计算机课程,而且现在,我们也开始上网课了。

网课与实体课的区别,是上课的地方不同。一个是在老师眼皮子底下,一个是不依赖于老师自己学习网课,地点不定。上网课,对于不同的学生,它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学霸来说,上网课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在网上上课,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而且有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新颖的教材玩,这些学霸们更加热爱学习。而那些学渣呢,这网课对他们来说,就算是一种“福利”。

在上网课的时候,没有老师管,他们就会随心所欲,要么假装听课、看书,要么跳转页面打游戏,反正网课,对于他们来说,上了这课跟没上这课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总得来说,学霸与学渣上网课,得到的效果是有差异的。学霸们上网课学习更加有效率,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同学,如果自制力差,网课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

网课虽然有弊端,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有一部手机、在有网络的地方,不管在天涯海角都能够上课。但实体课则必须要有教室、有书、有时间、所以上网课要比实体课方便多了。但实体课与网课哪个更好,还是要看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只有自己努力拼搏,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五

苦难,常伴人生,使人痛苦,让心灵受到摧残;苦难,也是磨砺,度过苦难的人,方会珍惜今日之幸福生活。

——题记

打开尘封的日记,一首作于1984年10月的诗歌,跃入眼帘:

我的人生像条苦难的河,

流着苦涩的水,泛着苦痛的波,

苦水伴着我的生活,

浇灌着苦种,结出的是苦果。

苦难的河绵绵不绝,

苦涩的果独自吞没,

人生,人生到底要经历多少折磨,

才能幸福快乐?

我的人生像条苦难的河,

淌着凄苦的泪,唱着愁苦的歌,

忧虑伴着我的生活,

生发出苦芽,开放的是苦花一朵。

酸幸的泪常年滴落,

坎坷的花难成景色,

人生,人生到底要经历多少曲折,

才能幸福快乐?

读着这悲凉的诗句,使我想起了以往艰难的过去:

1984年年初,我和妻结婚,组成了一个小家庭,然,不幸降临,我染重病,不能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多亏年长我24岁的大哥接济,将我接到他家养病。想到我刚结婚,一对鸳鸯,本应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在一起,现在却是天涯海角,人各一方;想我年方27岁,本应是年轻力壮,努力赚钱,打拼世界之际,现在却是要靠大哥养活。

忧愁像恶魔缠身,苦闷似春草连天,心之疼痛,无以言表。我哀叹,为什么我的人生就像一条苦难的河,河水波涛汹涌,河里旋窝重重,河水苦涩不堪,我在这苦水中浸泡,在苦水中挣扎,看不到幸福的岸,只有那无边的苦和痛!我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想想幼年便失去了父爱,我哀叹我的命咋就这么苦?后来,幸得大哥疼爱,加以精心调养,半年后,我才从病魔手中逃脱出来,得以重生。

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过去,得以重生的我,在人生这条苦难的河里,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奋斗,学会了拼搏。生活的苦难,最终磨练了我的毅力,培养了我在苦难面前不屈不饶的性格,同时,也让我那脆弱的心得以磨练,做到以平常之心,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去面对人生的不幸和挫折。苦难,使我懂得了家人的关怀,手足的情真,是你一生的爱,一世的暖。人的一生,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坎,只要有家人的帮助,妻儿的陪伴,你就有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动力,你就会无往而不胜,赢得那灿烂的明天。

现在,我有儿,有孙,家庭幸福。为了那逝去的情,已往的真,为了家人的爱,家庭的暖,我要好好的活。

伟人所到达并持续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学会快乐,即使难过,也要微笑着面对。

每个人在生活的路上跌打滚爬,生活也很真诚的呈现各种瑕疵,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压力和忙碌中迷失心的方向,更不必要耿耿于怀,也不必要简单的认为,只有财富才能给人带来欢喜,生活的风雨处处都在,一个人的人生内涵,也就在这面对苦难的不经意间,用什么心态面对和接触。

别人在熬夜时,你在睡觉,别人已经起床,你还在挣扎再多睡几分钟,你有很多想法,但脑袋热了就过了,别人却一件事坚持到底。你连一本书都要看很久,该工作的时候就刷起手机,肯定也不能早晨起来背单词,晚上加班到深夜。很多时候不是你平凡,碌碌无为,而是你没有别人付出得多。

一辈子不长,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闭上眼睛,清理你的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六

乡愁,是大年初一里端起的杯中酒。

乡愁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思念,是贴紧心窝依偎的一种情感,是我内心一个圣洁的结。

乡愁是家乡父辈们的张张笑脸,是母亲期盼的一双昏花老眼;乡愁是老家门前小伙伴们玩游戏时的一条小石凳,乡愁是爬满院的一墙丝瓜,乡愁是夜晚偷嘴吃时锅台边蹦来跳去的蟋蟀;乡愁是满院跑着的鸡,也是后院那用来换过年时新衣服的哼哼猪。

乡愁是离家不远的一条河,乡愁是北洼地里飘动的绿色的稻子,乡愁是村南地里一根根挺拔的玉米秆,乡愁是跟在大人身后挎着小篮捡起来的一粒粒麦穗,乡愁是弯弯曲曲的一条条乡间土路;乡愁是雨后,淋得精湿的衣服和小伙伴赤着脊梁摇头晃脑的琅琅读书声;乡愁是老家院子里一棵石榴树,乡愁是外婆靠在床边的一根老拐杖;乡愁是双目失明的老奶奶,重逢时抚摸你脸庞的一双粗糙的手;乡愁是老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街坊四邻碗里的粗茶淡饭。

乡愁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乡愁是夜深人静时,天边的月亮;乡愁是烦躁不安时,最向往的一片净土。乡愁是心底暗藏的一缕清风;乡愁是人生旅途劳顿后,映入眼帘的一片丛林。

乡愁是夏天来时,热辣辣的风,还有外婆手中不停摇动的芭蕉扇;乡愁是秋天来时房檐下一串串打结晾晒的玉米穗、秋雨绵绵时的泥泞土路;乡愁是冬天来时一地的白雪,是一家人围火静静而坐的宁静的夜晚;乡愁是春天来时,村口路边柳树上发芽的柳尖,是外出求学的殷殷叮嘱。乡愁是祠堂改造的小学里,昨天见面时还按宗族辈分称呼着哥哥、姐姐,今天背上书包,见面就要喊一声老师时的一脸羞怯。

乡愁,是社会进化过程中,只留下故乡的地名,只能梦里相见,却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七

七月的夏天,一个炎热的季节;三下乡,一段奇妙的经历。四十个人,一同度过这十天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无法冷静的事情。

初来乍到,教室与走廊布满尘土,犹如一片狼藉的战场。我们一同打扫教室,清洗地板,为我们三下乡的教学生活做好铺垫。尘飞扬,水四溅,傍晚,教学楼逆袭成功,变得干净明亮。过后,残阳斜照,笑脸洋溢校园各角。

第二天,离集合时间还有30分钟,小孩子们哗啦啦像流水一样涌进教室,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柯主任、全部小朋友、以及队员到齐后,开班仪式正式开始。柯主任充满威严又抑扬顿挫地谈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也提到了安全问题,表示全力支持我们的三下乡,我们心怀感动,不自觉掌声连连。会后队员备受鼓舞。

在会后下午时分,我们收到通知化学院书记与班主任将在明天来探访我们学校,并且是他们此行第一个目的地!我们立马张罗准备,迎接书记与班主任的到来。虽然有点仓促,准备不足,但书记在我们的捐赠环节中还是露出了满意开心的笑容。

此行,我们长途跋涉,路途坎坷,然而队员们热情的心将途中的劳累一一洗去,带来一阵阵清凉。清扫教学楼,开班仪式,迎接书记都需要我们队员们通力合作才能够成功。也希望在支教过程中能为孩子们带来一些难忘的回忆,在他们回眸时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七月,一个炎热的季节;下乡,一段奇妙的经历。四十个人,一同度过这十天的生活。阳曦社会实践队,此行注定让人难以忘记。

1 | 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可以重演,唯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俞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2 | 我一直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也一直很怕麻烦。有些事情,在我们一转身,一犹豫,一念着“下次再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当太阳落下去,当它再升起来的时候,有些人,有些事,就从此与我们错过,再也不会回来。

3 | 我特别想对我身边的所有人说,要有使命感,要特别勤奋,要与人为善,要学会分享,要懂得忠诚,要勇敢、要守信用,要懂得坚韧。这都是古老的价值观,决定你走多远。永远不要玩小聪明,因为聪明的人太多了。

4 |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

5 | 喜欢一个人 像是 期待明天快快来的同时又祈盼今天永远不要过去

6 | 你是不是我那惴惴不安又遥远得过分的未来?

7 | 想翻山越岭去见你,在这春天乍泻的日子里,一路树木参天,沿途细水潺潺。

8 | 觉得没必要证明自己有多喜欢一个人,只是最想和他一起做每一件平凡与不平凡的事。与他一起走过每一条大街小巷,与他一起度过每一个清闲或忙碌的日子,再一起慢慢老去,这样不够吗。

唯美的句子 ,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人生,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看一看叶子舒卷的曼妙。不要以为你放不下的人同样会放不下你,鱼没有水会死,水没有鱼却会更清澈。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全会走,别抗拒,别挽留。用最真实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应该的那个人。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并非看他能做什么,而是看他能承担什么。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的念想,是你的温暖。死党是那群即便知道你傻,还跟着你犯傻的人。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人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多一些勇气,去坚定自己的.选择。好时光总是很短暂,多想身在其中,赖着不走。懂事,让我懂了很多不该懂的事。

m人,偶尔大醉一次,似乎无可厚非。醒来,就是再生。有时候在乎的太多,对自己也是种折磨。

你安好,我随意

人生自古别泪多,

思苦漫漫岁消磨。

花开花落怎由人,

缘起缘灭原是梦。

思随流水到天涯,

浊酒一杯问卿安。

人生在岁月里磨砺,命运没有给谁画什么界限,也没有给谁预设了什么苦难,生活的艺术就是不管经历哪一条街道,相逢什么人,别忘了几分宽恕,几分看淡。

暮云渐落山岚,拾起冬日半缕夕阳,浅淡的暖意,独坐一偶,品茗,碧绿的水雾,袅袅的清香。素心轻抿岁月荣枯无常,淡看四季冷暖,素净的心,清灵独醒,听音一曲,一方水墨,浅淡行走,一滴水声,晶莹安放凡心静美。

碧水茶意人生,不刻意静止如深潭。转眼的冬季,藏匿痴念,销尽遗憾,无视天意的冷冽,不予理会世间繁杂忧喜得失。只是静静的行走岁月青绿的世界,感受生命力的健康葱茏,幸福的小径清幽遥长.

于岁月草蔓追寻的园林,溢满甜美的花香,葱茏的日子繁花似锦,思绪凝露纯美风中招摇,无限的想象,无限的梦幻,那个不曾远去的期许,不曾湮灭的梦想,深深浅浅的描摹一滴墨香,不问结果只记得真挚和绚丽。

沏一杯碧绿的清茶,想人生难免忧烦无寄,初始,曾都是春剪绿,清澈透亮,如水年华,桃花灼灼风烟如画的美丽。尔后追寻收获到硕果累累,歌唱锦绣繁华。

却多在转身的刹那,落英缤纷,褪尽翠袖绫罗衣,风烟散尽,一切如深秋冷冽寂静。风起,亭榭楼台叶飘茶凉,浅思量,听梵音袅袅,独自丈量此岸与彼岸的距离,缺憾的心,唯有日日修得素心半缕,静秋瘦水悠悠。

以为这样可以避开烟尘喧嚣,慌乱和不安,却原来,幽径绿芜的尽头,还是那现实欲望的沧海,伫立,伫立,彷徨风的方向。

名利的欲望,撩拨,心中满是执着烟花繁华尘埃的过往。可是,要知道,人生妍丽华贵,追寻的过程中,一切都在初始就已调试,有些,强求不得,随缘,任思绪云天水媚,听风疏竹,静思。

看着镜子里轻颦黛眉,些许清愁的自己,独思量,临晚镜,空记省,秋风萧瑟,荻花白头,跌落葱茏的年华,一切都已经是回不去的原乡。

佛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随缘。种如是因,因如是果,因果循环,一切悲喜由心生。

原本,一寸的光阴,是需要好好珍惜,不是用来记烦储忧。看那萧瑟的秋,轻盈的指尖上还耀眼着阳光只想拥有一颗梅骨禅心,柔心慈眉,伫立梅香溪谷,播下希望的种子,精心打理,暖一世的沉寂冰凌,静听风生水起,只待春风邂逅,萌芽,花开,结果。不在计较拥有得失,努力就好。

纵然有时候拘于肩上的责任,追寻于喧嚣世界,置身烟尘一偶,疲于奔命,匆匆又匆匆,然心中要记得,寻一方净土,种植一朵淡然如莲的花朵,温婉清灵洁净着自己的世界,或菊香,或素草,或檀香袅绕幽室。

端坐一偶,看书,品茶,静怡了然于心,退去俗世烟尘繁华,淡看锦绣嫁衣,心境绿芜幽径,若如山涧溪水,清澈透亮许是很好,也是一种境界。

这梅骨禅心固然是好的,但,人或许疑惑,人既入凡尘,必不可少有了凡心,若离开烟尘喧嚣,静锁琉璃塔,久之,如纯美静止的雕像,似穿越古旧金楼玉阙,安逸,沉溺其间无了鲜活的一颦一笑,人生的琴弦渐渐暗哑,弹奏不出清脆悦耳音律,飘渺如烟花般凉的世界,城阕音尘绝,凉薄了原本炙热的人生。

喧嚣的尘埃,如此,我们不妨以一颗淡定的心去追寻,去面对得失,努力就好。无论结果是烟花般的炫丽,还是烟花般凉,都是真实饱满,潦草而精致的人生过往。

如山花烂漫,如百合清新,如菊冷冽中坚毅的绽放那清香的美丽,灵性若风,?浅淡修的三分的淡然,三分的素净,一滴水墨,寄静美于凡心,余下几许的随意,方可安暖 。

于人生深秋萧素白的日子, 静怡绿林幽径,沐浴晨露,听鸟鸣,轻轻握住阳光的媚。素服锦心,脚步踏实而轻盈,走进尘埃, 浅淡行走的时日,如微粒隐进喧嚣,过滤苦辣酸涩滋味,一缕幽香里,悲,喜释然。

只需微笑,真实饱满,积极的生活着,心绪淡定,豁达轻盈的笑看风云,素心一缕,于蓝天白云里舒展,于凡尘山涧溪水,掬一捧清澈的水滴·寄静美于禅心,素锦上淡墨抒写纯净晶莹,透亮优雅的品性,人生方安然喜乐,天地悠远而辽阔。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八

这样写意的游记,使你不由被深深牵引,走近那徐徐道来的景致,一起感受,一起经历。于是,真想随雅兰那絮絮的诉说,一直随心漫步下去,去邂逅女诗人舒婷,去拜访林语堂故居,去感受小岛的精致美丽,去走进迷人的鼓浪屿。

期待着有一天,独自去看小岛日出,走进小岛的深处。

说得极是呢。这“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已涵盖了人生多少了悟和况味,很值得抒写,俺等着欣赏大哥的美文呵!

是啊,人生原本聚散无常,相逢相聚便是有缘。走过岁月,总会沉淀下美好的记忆。

愿我们一起珍惜!

好一方充满生机与融融春意的天地,分明洋溢着对生命的热情,沉吟着岁月的浅唱,将冬日远远隔在了窗外。

仿佛听到了那时而如钟,时而抒情如蜜的朗诵。

方寸之间,春与冬,枯萎与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思悟:生命中该如何吸取精神养分,去摈弃颓败的思绪。

说得是啊,天下能纳于胸襟又能挥洒于四野,是何等的境界呢?

所以也只能在平凡平常岁月中,慢慢一步步地自省自悟自修,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去点滴努力而已啊。

读着读着,仿佛又看见了那场灾难中次第登场又纷纷以不同方式谢幕的人物,如今他们也早已成了历史,而那份感慨和叹息,却始终驻留心底。

这样的梦里,有飞翔的鸟儿,含泪的露珠,缠绵悱恻的爱情,吟诵无声的诗篇,一一掠过空中,留下默默心动。

遍野开放的土豆花,美得令人心痛!

问好朋友!有祝福和祈愿,伴你在寒冬!

是啊,总听妈妈念叨,那些记忆就变得深刻而绵长。而越过岁月回望,对亲人的怀念也蕴涵其中了,便常常想起妈妈和那些故去的亲人。

爱与忧伤从来都是相偕并行,所以思念如水,依依在岸!

那些美丽的瞬间,那些美好的过往,都化作如花的记忆,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色彩。

而那些曾经的友情,更是人生路上温暖的灯光,驱散着一路上的寒冷和孤寂。

用心的阅读,由衷的关怀,传递一腔温情,心,泛起感动的涟漪。

进圈出圈间,充满人生哲理。

俺也想着该出圈试试了呵。

看起伏连绵的海潮,看一次次轮回中苏醒、淡定的自己。

每读友人的文字,心灵就变得澄明。

在伤痛中领悟,反观自己,才能慢慢认识自己,并修复心境。

诗歌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纯净最真实的语言。

关于自然和心灵,这样的诗句需要慢慢来读。

所有的苦乐成败,都是享受生命,成长心灵的过程。

的确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话题呢。

赞赏心兰的: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江湖”中,只是,眼睛和思想能够保持清醒和理智,管它是非曲直恩怨情仇。我是我,他是他,你还是你。该认真时就认真,该闭着眼就闭着眼吧。天下,你我有份,每一个人,才聚成了拥挤的,多彩的“江湖”。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十九

这个季节天干物燥、所以我有点烦躁、但貌似要下雪了、我要耐心好好学习的、乖哈、

我时不时的想有点小情绪、很想骂骂人、但是我憋回去了、

好吧、我写的东西毫无逻辑、我更喜欢这样大白话、

我时不时就想跑回家、因为爸爸妈妈、因为我很喜欢独自乘车、

此时的我又饿了、我到底是有多能吃

我告诉自己该更勇敢、更执着的去面对明天、别说累、别露出忧郁的表情!!!

如果天空下着我点亮的光、你的世界是否会变得宽广、繁华`落尽、而我想走进你的荒芜、

唉、老娘又矫情了。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篇二十

20年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我知道是时候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了,于是我努力在时间的沙漏里踅摸那些青春记忆的碎片,去拼凑一副该完成却又永远无法完成的遗愿。

我想用遥远来修饰那些属于青春的东西,现在回忆起来却只是光影交错、斑白昏暗的风景。那些明明灭灭的风景现在都已离我远去了。远去不再回来。记忆里的那个孩子,那个眼眸里流淌着如瀑深情的孩子,一个人吞咽着属于他自己的寂静,他奔跑在平原砥砺的原野,他守望着属于自己心灵的麦田。他的感性让他如此悲伤,他的悲伤又让他如此坚韧与清醒,他就像上古的夸父,用自己踽踽独行的脚步丈量着辽阔的地平线!

而现在呢?浑浑噩噩、饱食终日,梦想与感性似乎再也不属于他的行囊,他在自己编造的地狱中醉生梦死!

如今我倒是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梦魇,至少我可以在平息满心的惊恐之后,继续带着我的微笑去欣赏这个世界,像一位跋山涉水的旅行家去求真求质一般,而如今呢?那些喷薄的真情被遗忘在了哪里?那些欢快的风景又何处寻觅?青春的伤是一道汹涌肆虐的流火,燃烧了我所有的真性,我注目着那些留下来的灰烬,无处凭吊,在这个火树银花的世上苟且活着,去为他们重新安葬。

想到海子,想到他心里那深不可测的孤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这便是人世间最美的愿景,“在那灿然如诗的季节里,一个人静默的生,一个人静默的死,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他分明听见一个从心底传来的声音如是对他讲,可惜在这个碌碌的红尘能得到的却少如凤毛麟角,海子大概也理解了这一点,他知道这个扰攘的世界里不会让他一个人静默的生,所以他选择了做一个歌颂者,一个人静默的死,去为他们歌颂,祝愿他们“春暖花开”。

丁玲说当一个人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时候,他会选择沉默。我想我对我逝去青春的感情便是这样,沉默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