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优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9:22:34 |
- ZTFB |
- 10页
生活中的磨砺和挫折使我们更加坚韧,更加成熟。在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有自己的思考。下面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一
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我是一个抗战老兵。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与鬼子兵交上了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20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二
7月5日,记者来到麻阳苗族自治县幼儿园老家属区,听年已91岁的抗战老兵刘维忠讲抗战故事。1924年6月出生的刘维忠,抗战时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老人的回忆,把人带进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战老兵刘维忠九死一生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刘维忠是在17岁时,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的。1942年,他从新兵连被安排到国军独立工兵第五团二营三连当工兵,参加长沙会战,主要负责修筑工事,挖战壕、筑碉堡。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比较简陋,没有高射炮,只有机枪、步枪等轻武器。日军的.飞机连续在空中进行轰炸。一次轰炸中,日军飞机投射的炸弹距离我所在的战壕只有30多米,炸出了一个20多米的深坑。”提起长沙会战,刘维忠难掩激动。
在长沙黄土3岭,由于部队损失很大,刘维忠所在的工兵连也直接投入战斗,与日军进行了一次次正面交锋,最终将其击退。
“那次战斗中,我们还捉了几个日本兵,虽然伤亡很大,但大家都十分兴奋。”说起残酷的战斗,刘维忠眼里满是坚毅。
1943年5月,刘维忠离开工兵团,加入国军74军57师炮兵团。刘维忠回忆,当时师长叫余程万。1943年11月,日军开始对常德发动进攻,炮兵团战士奉命死守城墙,确保半月内不能失守。
“在与日军连续对抗20天后,炮兵团几乎弹尽粮绝,每个战士只剩下两个手榴弹。为了攻进城,日军开始在城外投放毒气,挖洞、挖城墙。毒气吸入鼻孔后十分难受,但我们仍然死守着城墙。”刘维忠回忆道。
由于驻守城墙的炮兵伤亡很大,刘维忠一人必须守住4个“城墙眼”,防住数十个猖狂的日军士兵。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用石头代替子弹来抵挡企图爬上城墙的日军,这样连续蹲守了4天4夜,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粒米。
“你赶紧去休息一下吧,我来替你守着。”刘维忠记得,当时连长对他说了这句话。
28天后,日军攻进常德城内。刘维忠利用缰绳滑下城墙,不料缰绳断了,他摔落地上,双腿受了重伤。拖着伤腿,他奋力走到河边,靠一块船板游水过河,在游出河边20余米时,日军开始疯狂地在城墙上扫射,刘维忠用船板挡住身体,才得以保住性命。
“当时天很黑,天气十分寒冷,我游了两个多小时才游到对岸,上岸后身体完全僵硬了。在沙滩上不断翻滚,临近天亮时,手脚才有了点知觉,随后追赶部队。”刘维忠说。
采访中,刘维忠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每一次战斗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说起战斗中九死一生的场景,他还不时拿手比划,讲得绘声绘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1947年,刘维忠看到国民党军心涣散、民心丧失,决定开小差回家。途中遇到解放军,他毅然加入,后来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屡立战功。1949年5月,刘维忠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12月,刘维忠从部队复员,回到麻阳工作。离休后,他享受副县级干部待遇,晚年生活幸福。
“现在身体健康,儿孙孝顺,家庭幸福,日子过得好,还得感谢党。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抗战老兵很关心,我感到特别满意。”刘维忠感慨道。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三
月10日,在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和湖南常德市“1+1”爱心联盟志愿者的陪同下,湖南抗战老兵周广田来到南京,祭拜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战友和同胞。这是老人77年之后首次重回这片他曾战斗过的土地。
“那一年,兄弟们说要与光华门共存亡”
上午10点左右,寒风冷雨中,志愿者们带着老人来到光华门抗日堡垒遗址公园。虽然已是97岁高龄,但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依稀可见当年的高大魁梧。77年后重回旧地。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堡垒的每一块砖,穿过岁月的长廊,掀开时光的帷幔,老人向记者回忆起1937年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1934年初,为了抵抗日军侵略,长沙的70多名高中生赴南京参军入伍。当时16岁的周广田瞒着家人,也跟着来到南京,被编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团一营一连,接受军事训练。
周广田清楚地记得,1937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集中火力猛攻光华门城门。城门被日军的强大火力击破一个洞口。此战中,周广田的排只有两人手臂受伤,经卫生员包扎后仍不下火线,而敌人则陈尸在城门洞口。“初战告捷,全排弟兄斗志昂扬,纷纷表示要与光华门共存亡。”
但当天下午6点传来连长命令,立即整合部队赶赴下关集合,过江到郑州报到。这是撤退命令。周广田和全排弟兄由光华门穿城而过直奔挹江门,沿途没有看到一个军人和老百姓,他们是守城部队中最后撤退的。
亲眼看到十几个弟兄被日军射死在江中。
走出挹江门来到下关轮渡码头,周广田当时想找条船把全排弟兄和武器带过江去,前往郑州报到,可一直找到汉中门都不见船的踪影,只好回头又往下关走。至下关,天已拂晓,猛看到日军兵舰已接近燕子矶,正在用火力追杀游水渡江的士兵。紧急中周广田看到轮渡码头侧面停有一小块竹排,立即指挥不会游水的弟兄十多人登上小竹排过江,会游水的30来个弟兄则脱掉棉军服和他一起游水过江。
游了约两百多米时,上游先后漂来3块小长木板,周广田赶紧抓住木板。这时,日军的两艘兵舰和几只快艇已向船码头冲来,边冲边用火力猛扫,周广田迅即沉至木板下捡了一命。而小竹排划离码头不到百米,排上十几个弟兄被敌兵射死在江中。
12月13日中午,周广田终于游过江爬上江堤,此时江面上浮满已被日军射杀的战友,惨不忍睹。
“77年了,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段历史”
已三天三夜未进食的周广田不敢睡觉休息,“想起在老家的母亲,想起日军惨杀弟兄的仇恨,我对自己说,决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于是他咬牙继续往前走,是当时排里唯一活下来的人。
时光流逝,硝烟散去,但那段悲痛的历史却深深刻在了老人心间。“77年了,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段历史。”周广田说,忘记就对不起死去的兄弟和同胞。自己也算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在国家公祭日前来到南京,就是为了祭奠死去的战友和同胞。同时也想把当年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不忘历史、不忘伤痛,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变得更强大。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四
距离的基础性工作,在该村开展工作期、包括资助贫困住户在内共投入个人资金2350元;。
在毛栗山村网格期间,他为感化毛栗山村群众,前后3次协调洒水车拉水为毛栗山村街上烂泥不堪的路面进行洒水降灰尘,成功做通了经常爱上访一名村民的思想工作,化解了她在期间和经后不再上访的观念,为毛栗山村解决了不少的矛盾纠纷,在毛栗山村工作期间,他慰问、资助贫困住户及工作开展,投入个人资金5993元,赢得该村包括村支两委在内的若干群众的大力称赞。在曾经辉煌过、如今即将倒闭的有机厂的棚户区“西平-新老楼网格”他为了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工作,自己掏钱租用棚户区群众的房子做工作室开展工作,利用“五一节”期间,掏钱购物慰问贫困住户,组织网格内积极参与平安网格建设工作的部分群众到外地参观交流学习“八一”期间,他召集包保网格内的39个不同时期退役军人召开座谈会,与退役老兵们聚会、沟通、畅谈,增进了彼此的相互认识和理解。
5
作人员为群众化解、解决矛盾纠纷若干起,他在这片区共投入个人资金11258元。
今年4月,当得知巢凤社区(水晶集团)西部居委会办公电脑一直未通网络后,倪金志同志立即出资1200元钱为居委会办公电脑报装了宽带,一次解决了他们的困难。5月下旬,在联系的网格内,白天巡逻、走访过程中,在有机厂附近,他遇到了两个迷路小孩,马上联系其他网格巡逻队员,并与马鞍山派出所取得联系,在得知两名小孩的监护人已到马鞍山派出所报案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后,他立即与小孩监护人取得联系,最终让丢失的小孩回到了自己的家。
有人说他自己出钱为住户群众办事,为工作自己出钱为何?。他说:花钱买平安、出钱创和谐。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和谐环境、不管任何人再有钱允许也没有花钱的用武之地。他常说一句话:虽然自己的收入不算多,但;比起一道参加中越自卫返击战光荣牺牲后使自己的身躯一直守护着祖国边疆的战友们,他是最大的幸运者、以是最高的收入群。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对牺牲的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的回报。
小草平凡,却用绿色装点了大地;花儿平凡,却用花香芬芳了世界;倪金志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和付出,始终坚持“群众在我心中”心系群众,热情服务,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这就是一个老兵的故事,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一丝感动,也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一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谢谢大家!
以下是更多。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五
8月,是抗战胜利70周年。幸福树家电经理_,为了让员工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在8月7日,率部份员工,前往各乡镇看望我们幸存的抗战老兵。这天,我们作协一行人也随_员工去看望几位抗战老兵。我们去的第一站是_村。90岁的抗战老兵黄忠新就住在楠市中学对面。见我们到来,黄老很高兴,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葡萄放在桌上。黄老眼不花,耳不聋,看上去很健康。我们跟他合影后,黄老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入伍到跟日军作战的情况:
1944年2月,黄老当兵时,他在_县县立(一中)中学读初中。那时,他家有两兄弟,当时的政策是二丁抽一,他是哥哥,他只能是弃学从军。参军后,他分配到国军陆军第四军,军长是张发奎。_县参军的有100多个人,而楠木桥的人就占了十几个。这些人全安排在第四军。他们参军后,军训几个月后,住在长沙,参加长沙保卫战。当时在长沙驻守的国民党兵还有其它几个军。驻军在岳鹿山的军队是其它的军部。长沙保卫战的三个战役,日军失利。最后,日军派出了大量的军队来攻打岳鹿山。他告诉我们:我亲眼看见,那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白天也像晚上一样。上级叫我们炮弹打来时,要卧倒,不然就容易受伤。最后,岳鹿山失守。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六
“我是一个抗战老兵。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与鬼子兵交上了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七
报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28日上午,由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和河南日报新闻摄影部共同主办的“抗战老兵的故事”新闻图片展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一楼开幕。活动展出的60组抗战老兵照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60组照片背后,是60个动人的故事。“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这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都已近百岁高龄,他们是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见证人。”前来参观的市民潘万坤说,看了这些抗战老兵的照片,自己的内心澎湃起伏:“很多老兵身上都留下了战争的伤痕,但他们心中始终保留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河南日报新闻摄影部副主任陈更生表示,本次展出的照片是河南日报摄影记者及通讯员历时两个多月、寻访60位河南抗战老兵拍摄完成的,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希望社会各界加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队伍中。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九
当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纪念日,数位抗战老兵及其后代、社会各界群众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图片展,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两位抗战老兵为南昌市珠市小学的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战斗故事。
1940年10月,日军的一场细菌战,再次把他推向了生死边缘。当时,日军对宁波发动细菌袭击,慈溪、奉化等地瘟疫横行,教养院中近百名儿童受到感染,焦润坤也是其中之一。
“发高烧、打摆子,浑身脓包。早上起床,宿舍里哭声一片,因为脓包破裂和被子粘在一起,撕心裂肺地疼。”焦润坤回忆说。
这90多个孩子被集中隔离,由于日寇封锁,缺医少药,只能自生自灭。三个月后,隔离区里空出一大片床位。
1942年教养院解散后,焦润坤决定跟命运抗争,“与天斗”一把。
“走,打游击去!”焦润坤与32名同学一起,经慈溪到达上林湖集结,参加了新四军淞沪一支队。
这一走就是十年命悬一线的打仗生涯。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焦润坤格外忙碌,凡是对铭记抗日战争有益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的参加,因为他怕日军侵华的历史被遗忘。
“希望后代们不忘历史,不忘先烈遗志。”所以,90多岁高龄的焦老依然为此奔走。
去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和日军侵华“七七事变”的77周年仪式上,他曾跟主席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事先完全不知道会来”,至今焦老依然有点小激动。
6月19日,在阵雨初晴的中华世纪坛,作为一位新四军老兵和第一代“东风人”,他穿上自己的挂满勋章的老新四军军装,很郑重地为东风风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探访之旅吹响了冲锋的号角,那股劲头和大嗓门让在场的年轻人都自叹弗如。
放飞和平鸽之后,焦老在右安门内的家中接受了凤凰汽车的独家专访,聊聊那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峥嵘岁月。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十
二零一六年十月某日的深夜,海南省三亚市某宾馆的一间客房里,一阵急促响起的手机铃声闹醒了沉睡中的那个年逾七旬的小老头。他顾不得睡眼矇胧,伸手抓过床头柜上的手机便接起对方的电话来。
“喂,您是王一清老师吗?我叫张卫民,我岳父郭振琪,常德人,是长沙313团的炮兵,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是抗战老兵,现在还没得有关部门认可。为此,我专找了民政局,民政局的干部向我推荐你。他们说,王老师能通过湖南老兵之家办妥此亊。我就冒昧地打电话给你,恳请你出手相援,让老人圆了‘我是抗战老兵’的梦吧。”
“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吧,只要你把能证明你岳父是抗战老兵的原始材料备好交给我,我一定帮老人圆了这个梦!”那小老头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这个小老头就是专门寻找发现抗战老兵的步云桥镇的退休教师王一清。自二零零八年冬天发现本镇第一个抗战老兵新禾村河南籍的李家怡起至今已达八年之久。这八年来,王一清老师执着于一件亊那就是寻访发现甄别确认抗战老兵。因此,王一淸老师在祁东义工群中被称为心系抗战老兵的人。步云桥镇的抗战老兵们及其亲属一提到王一清无不竖起大拇指:“王老师真心实意地关爱老兵,真是个大好人!”
王一清老师与抗战老兵们非亲非故,为何多年来都心系他们,为他们的亊而忙碌奔波呢?有人曾就这问题问过他,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做出贡献的,我们作为后代就没理由冷落、遗忘他们!”基于这点,八年来,王一淸拖着瘦羸的身子,在那条艰难、崎岖的寻找、发现和关爱抗战老兵的小路上艰辛地前行着。
二零零八年冬天,王一清老师在修锁摊前发现一个老人在修锁。老人那普通话里夹杂着当地方言腔调的说话声引起了王老师的关注,他便走过去与老人套起近乎来。王老师经过与老人的一番交流和严格的审查考证,终于确定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步云桥新禾村李家怡,是抗兵老兵,祖籍河南,原名王正桥。抗战时期,他是国军高炮独立营营长拔茅冲人肖耀武的警卫员。抗战胜后与肖营长回到了家乡。土改时,肖营长一家被扫地出门,王正桥失去了栖身之所,被好心人介绍到田心町的.沙弯李家(属步云桥新禾村)做上门女婿,改名为李家怡。
了解到老人的身世后,王一清老师的心情极为沉重,当晩,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我们决不能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流汗、流血的老兵沉寂于世,蒙受不公正的待遇,一定要让他们的功绩昭示于子孙后代!”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去李家怡家细访老人,把他的抗战经历撰写成材料,上报湖南抗战老兵之家。经老兵之家的相关部门严格考查,李家怡抗战老兵身份被确认,享受到了老兵的相关待遇。照常理,事已办到这种程度,一般人都该松懈下来了。可是王一清老师并沒有照常理出牌,他看到李家怡老人还栖身在百年老屋里,就去找有关部门为李家怡争取危房改建项目。经过王老师的不懈努力与奔走和正赶上了党和政府关爱抗战老兵的英明政策的实施,李家怡的危房改造被立了项,相关资金已到位三分之二,目前工程已经开工。这时候,王一清更忙得不可开交了。他既要上工地监工,还要毎天将工程进度拍照发往湖南老兵之家。
从李家怡被确认为步云桥镇第一位抗战老兵后,王一清便把义务寻找、关爱抗战老兵当做一项大亊来做。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放弃寻找老兵的半点机会和丝毫线索。
二零一五年二月,邻居邓德元逝世,亲友陈善信住王一清家。王一清通过陈,寻访到了第二个抗战老兵包角村的陈国金。王一清不辞辛劳,先后走访了四五次,亲自撰写置办证明材料,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四月份陈国金顺利地通过了老兵之家的确认。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王一清在摊前与人交谈获知坪塘谭先桂老人参加过抗日的信息,便于第二天就冒着寒风,骑着摩托去寻访。谭先桂没进过学堂门,又是一个老实憨厚、不善言辞的人,加上年纪大,记忆力衰退。要他回忆几十年前的亊,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王一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迎难而上。经过四五次细心启发和循循善诱,老人终于回忆出了最关键的信息。晚上王一清回到家里,就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材料,以电子邮件发给省老兵之家。由于王一清的执着与坚持,谭先桂的抗战老兵身份于二零一六年元月六日正式得到确认。可是王一淸却因顶风冒雨为此奔波劳累,患了重感冒住院打了几天点滴。
王一清义务寻访关爱抗战老兵出了名,免不了引起人们的嫉妒和误解。
有亲朋曾对王一清说:“你怎么寻访的抗战老兵尽是国军?当心犯政治错误,惹来牢狱之灾。”王一清笑着回答:“什么共军,国军,都是中国军人。只要是打日本鬼子的中国人,我们都要记住!”
有一次,有个村干部对他说:“王老师,你寻到了一条这么好的发财之道,怎么不带上我?”此人的言外之意,王一清肯定收了礼或吃了回扣。王一淸乜视着那人,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因为他觉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的话,是不屑于回答的。
还有一次,有个叫萧远怡的抗战老兵起初对王老师的寻访很不配合,原来他对王一淸所做工作的动机产生了较深的误解。他在王一淸一行走后,对族弟萧远孝嚷道:“远孝,你干嘛带王一淸来找我?他问我抗日没有?天下哪有这等好亊,吃自家的饭为别人办事?他肯定有利益目的。一定是想利用我们抗战老兵捞钱的。若是这样,我抗了日,就偏不讲。”后来,王一清三番五次去他家做工作,以真诚打动了老人,老人终于对其敞开了心扉,打开了话匣子。不久,年近九十岁的萧远怡被认定为抗战老兵。
就这样,王一清凭着那份执着和关爱,迄今为止已寻访、发现并关爱了李家怡、陈国金、谭先桂、梁书元、萧远怡、罗重诗、郭振琪(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位老人,由于王一淸的努力,因其定居长沙,获得了“抗战老兵”就地关爱的待遇)等七位抗战老兵。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篇十一
“途中,日军对我扫射了无数枪,我卧倒在地,一动也不敢动。子弹嗖嗖嗖地擦着头顶呼啸而过,听得人心惊胆颤。幸运的是,我没被打中。日军以为我死了,没有再追击,不然我很可能就没命了。”“当时飞机俯冲,机枪低空扫射而过,阵地上偷袭的日军有一个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
9月24日清晨,成都市群康路上熙攘嘈杂。在街旁一栋年代久远的民居中,88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承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这位昔日抗战的铁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凭岁月雕刻人生的痕迹。
因战时负伤,加上后来遭遇车祸致使左腿髌骨骨折,李承基的脚不能弯曲,一直在家静养。如今年事已高,无法畅通地与人交流。“战争有时很激烈,有时很艰苦,遇到的危险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和日军交锋,我们几乎百战百胜,配得上‘天下第一军’的称号。”在李承基充满自豪的言语中,那段冲锋陷阵的峥嵘岁月历历再现。
瞒着家人参军义无反顾上前线。
为给远征军补充和增加优质兵源,在“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号召下,一股爱国参军的热潮在成都各大、中学校迅速掀起。
“当时正处于国破家亡的境地,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我正在成都县中念书,听到号召后热血沸腾,就偷偷报名了。”李承基回忆说,那时他家住成都,父亲是当时四川省的政府官员,家境殷实。作为“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放弃念书恐难得到父母同意。
“木已成舟,他们知道后也就默许了,毕竟参军报国也是荣耀的事。”1943年,17岁的李承基成为远征军的一名战士,奔赴印缅作战。出征前,李承基隶属于成都军政部教导团二团。学生兵在北教场军营集结,接受了几个月的步兵基本训练。
训练结束后,学生兵到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开誓师大会。庄严宣誓后,大家乘坐美制十轮大卡车直接开往新津机场。
离别前夕,街上人头攒动,亲属们纷纷相送,挥手告别。李承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乡,“非常不舍,但是选择了就义无反顾。”李承基说,“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那时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卫国家。”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综合秘书招聘范文(优质9篇)
- 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心得体会 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3篇)
- 2023年以节俭为班会教案(优质10篇)
- 古建筑的说明文通用 古建筑文字(三篇)
- 我的美好回忆(优秀10篇)
- 个人作风建设情况总结(精选15篇)
-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范文(6篇)
- 企业文化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精选14篇)
- 最新爱国主义故事(优秀19篇)
- 部编版高中必修四反对党八股教案优质范文怎么写 高中语文反对党八股节选教案(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