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论文(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9:45:15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一种汲取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使我们更好地成长。总结的内容要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请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时,有所启发,但请注意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建筑艺术论文篇一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2.1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类型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着,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信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2.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信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信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信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信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体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信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2.3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建筑艺术论文篇二
1.1日本“纸”的运用。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为“人、自然与科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馆的设计,日本馆没有像通常的展馆那样注重空间和形式的表现,而是把材料和结构联系起来,把纸作为建筑材料,所有的维护结构、支撑系统均由可回收材料纸膜和纸筒构成,因采用纸质材料的关系,建筑物显得分外轻盈与雅致,真切的呈现了世博会的主题。尽管日本馆在建造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更换工程师、工期耽搁、材料安全受怀疑等等,但日本馆的纸质建筑仍是建筑史上的一次跨越。其材料全部源于回收加工的纸料,在6个月的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材料将完全回收再利用,运回日本作为孩子们的教科书用纸,而被拆除的日本馆对环境产生的负担也降至最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得到充分发挥。
1.2瑞士“八音盒”
汉诺威世博会的瑞士馆就是把松木条作为一个情感的符号来表现整个建筑。整个建筑似一个四面敞开的迷宫,其材料完全来自于瑞士本土未干的松木条。由木方块堆积而成的9米高的“八音盒”,通过平面的穿插,纵横组合,构成了3000的`展馆。没有钉子、螺栓和粘合剂,板条之间的搭接和固定借助于钢杆和弹簧,做到了真正的生态环保。这种建筑构成方式为组装和拆卸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瑞士馆同时也将空间、声响和展示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供人丰富体验的事件性场所。在展出的几个月中,还能使一些松木条均匀的慢慢变干。这种材料的有机堆砌,可以使一些松木条仅依靠摩擦力和压力组合在一起,展会结束后,又可以轻松方便地拆除回收并用于其他建筑。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资源合理循环利用,还能使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2回归世博艺术本质的道路任重道远。
世博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和谐、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亘古不灭的理想,弘扬世博精神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虽然每届世博会都在朝这个本质目标发展,世博会的整体效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是每一届世博会都会有一些瑕疵,如汉诺威世博会中的荷兰馆,独具匠心地展示了“荷兰创造空间”的主题,将水与景观、建筑和能源的关系,通过垂直的断层堆积方法构成的空间进行呈现,将展示内容、形式和能源利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创新尽管给人以全新的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然而就是这座广受推崇的展馆,却在世博会结束后遭遇尴尬。原因在于它不像日本馆、瑞士馆那样能拆分,同时又因为那奇特的造型而影响了它的后续使用。于是,在经历了6个月的风光无限后,荷兰馆最终成为汉诺威世博会至今令人感慨、遗憾的话题。如今的汉诺威世博园里,体量巨大而又空荡的荷兰馆依然孤立地矗立着,显得那么刺眼。这足以让我们反思良久。
3结语。
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的综合展示活动,它是把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高度集中起来,通过一个主题思想加以完善、系统化,是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契机,纵观历届博览会,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场馆,而各个举办城市对展馆的后续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恢复了展区的初始面貌,有的被考虑作为其他用途,有的一次为契机,改变旧城区乃至整个城市的面貌。这就要求世博会馆不应仅仅关注奇特新颖的建筑造型,而更要注重其后续发展,如是否能可持续利用,是否能减少后期的能源消耗,是否能回归到世博会最初的艺术本质中去。要回归到世博最初的艺术本质中去,理论上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在设计上也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观念来源于生活,因此它不应只体现在设计表面上,更要体现在设计的本质观念上。
建筑艺术论文篇三
1.1重表皮。
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条件的限制,在过去大多的传统建筑和现在的许多普通建筑中,它们的建筑表皮都属于重表皮,常用的材料如砖块、石头、混凝土等。重表皮即是建筑的外立面,也是建筑构造的一部分,与建筑主体结构密切联系,甚至是一种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因此重表皮根据与建筑主体的关系还可以分为结构性重表皮和功能重性表皮。结构型重表皮,实质就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的外在介质,比如承重的墙体。结构柱等。这些既是建筑的主体结构,也被视作建筑外层表皮的一部分,但严格来讲是属于建筑体量范围。它们的装饰,更多是通过附加构件完成的,如在外墙或柱子上做个浮雕拼花等造型。这种建筑表皮一般多属于传统的建筑或现代一般性砌块建筑。功能性重表皮,表现出的是一种与结构相对独立的状态,其表达和功能联系紧密,如框架建筑的外填充墙或附属物、横向的阳台板、悬窗下台等。
1.2轻表皮。
这种表皮,常见于分离于建筑立面荷载以外的围护结构,其材料多以轻型材料为主,如金属、合金、木质板材、塑膜、帆布、玻璃、砖瓦瓷片等。表皮结构较为独立,可搭接在建筑主体上也可独自成体围在建筑外围。因此轻表皮对于建筑外形态改变更加自由多变,能更好的解决建筑内外物理能效的问题。同时轻型材料的多样化结合不同的结构搭建方式可以为建筑造型带来各种特色形态构成,如玻璃幕墙带来简洁流畅、钢结构带来自由曲线、帆布带来各种抻拉曲面、合金板材带来各种拼贴组合等形态。形态丰富的轻型表皮构成较之重表皮能有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去适应、改善、创新现代建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这里指出本文所表达的侧重点在于建筑表皮的轻表皮的分析,对其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方面展开论述研究。
1.3建筑表皮形态构成。
这里主要指建筑表皮视觉表达和形态构成问题,在现代形态学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建筑表皮形态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并解析各种形态构成方法在表皮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表皮形态根据不同分析的角度我们大致有以下几类划分,从视觉形态可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形态、材料构成、肌理构成;从技术功能角度分为装饰性构成、生态性构成、媒介性构成;从结构角度分为附属结构、独立结构、装饰结构。这些不同的形态构成方式组成了表皮形态构成的规律方法,使未来建筑表皮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当代的建筑领域尤其是建筑表皮形态这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快速发展,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古典或传统风格的建筑物相比,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外表“怪异”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折板的、流线的、巨构的;伴随着用各种各样的材料:金属网、腐蚀板材、半透明的聚碳酸酯板、塑料、玻璃。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建模方法和造型的概念、思维变得非常灵活,中国和世界的流行形式似乎在传达一个“现象”想象力有限的,创造力无限。综合当代建筑皮肤各种形态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表皮本质属性的以下三个不同层面:。
2.1建筑表皮是建筑内外空间的介质。
从空间角度来看,它是各种空间形态的基本物质基础,表皮不仅为帮助建筑内部过滤外部影响、提供安全私密内部环境基本保障。同时,表皮形态也是建筑内部结构延伸到外部空间的介质,对于空间的转换可以起到和好的作用。
2.2建筑表皮是建筑视觉传达的“特色脸面”
古语云:“面由心生”。建筑表皮就是建筑的“脸面”,有什么样的建筑属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脸面”;相反建筑的“脸面”—表皮又是建筑对外视觉传达的直接载体。通过建筑表皮可以传达出建筑的结构形式、技术功能、历史内涵及文化风格等诸多特色,所以,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特色脸面”记载了建筑发展历程,形成了城市地域文化,蕴藏了人类丰厚的文明遗产。
2.3建筑表皮的变化反映社会变革中的诉求。
当世界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巨变:人口膨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因此,在建筑表皮与环境的交互中,表皮的变化开始越来越多的向着人性化、生态性、节能性的方向发展,表皮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其形态结构进一步的被创造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也为表皮形态增加了更多的变化与选择。
3建筑表皮的意义与作用。
在传统的建筑理念中,建筑表皮与建筑结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大程度制约了建筑表皮形态的革新,从而抑制表皮结构在整体建筑形态中应有功能的有效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现代许多建筑表皮形态已经开始逐渐破除旧的表皮理念,而是把表皮形态看作既与建筑形态有机组成,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在构成方法与组合规律的独立形态,这样更加确立现代建筑表皮在整个建筑构成中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随着现代虚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更加多元化的形态与造型方法充斥着建筑与表皮的形态—材料、技术、光影、媒介、色彩等元素为现代建筑表皮提供出了丰富的形态元素与造型方法,从而把表皮形态的美学视觉品质与实效应用功能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总结归纳它的形态构成方法也可为建筑师充分表达各种理念情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也是本文表达含义。
3.2建筑表皮的作用。
建筑是空间界定的一种方式,无论在单体建筑和组群建筑的内外都会拥有一种空间与之密切联系,我们常把这种相对被建筑限定的空间称之为建筑环境,它又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而建筑表皮就是同时联系内外环境的介质。我们知道不同的建筑表皮变化,可使得建筑内外环境的层次、内涵、情感及文化现显出不同的意境,给人以多样的感受。所以,表皮是构筑建筑内外空间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皮与内外环境的交互融合,使建筑成为附着了时间、性格、生命的载体。在建筑环境的营造中,表皮所呈现的形态美是建筑的感官印象,而建筑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那种和谐的质感美、意境美则恰恰需要表皮的参与并成为之间的纽带。
4总结。
现代建筑表皮既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型的独立结构,在未来的建筑形态发展中是其主要的建筑外“包装艺术”的载体。表皮的革新与变化势必带动建筑外包装艺术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方向,使建筑的包装艺术具有更广阔的表达语意,更准确的定位建筑的内涵属性。
建筑艺术论文篇四
摘要:研究动画艺术创作对萨满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从作品入手,在研究萨满文化的起源和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萨满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所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创作具有萨满文化内涵的动画原创作品,利用动画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研究和推广萨满文化,从根本上做到对萨满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动画片的要求也日驱增高,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影视作品的观赏性上,更追求于影片的文化内涵,所以各国的艺术家们,都开始立志于寻找既能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影片的娱乐性,且又能最大化增加影片的经济价值的方法。艺术家们发现,把民族文化融入到艺术创造中,不仅仅能够很好的宣传本国的传统文化,使作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有坚实的观众群,降低了作品的推广难度,增加了其经济价值。如今,民族文化俨然成为了各国推广自己的名片,也成为了各种艺术表现的代名词,所有的文化产业都想以民族文华为基础宣传和推广自身品牌。影视作品中,萨满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把萨满文华融入到动画作品中也成为动画行业中重要课题。
一、萨满文化艺术的历史起源。
原始萨满文化艺术,是远古的先人们与大自然博弈时创作和积累下来的经验,更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人类和自然共同生存和进步过程中的一种总结性的文化,是远古先民们特有的美感和灵性的文化遗留。在远古时代,先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较少,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也较低,所以人们容易把把自己的个人意愿与信仰结合,认为生老病死和欲望的满足都依靠于神的旨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信仰古老的文化宗教——萨满教。萨满被人们认为是北方民族的精神信仰,坚信他能将人的愿望与意志相互传达。人们借此来表达内心的愿望和期许,是一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寄托。
二、萨满文化的内涵。
1、萨满文化是原始文化和北方民间文化的共同产物原始先民们对于自然和宇宙所表现出来的敬畏之心,从而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形成了萨满教特有的文化观。从史学的角度看,萨满的一些唱词、神话记载了大量的民族起源、风土人情、文化交流的信息,在萨满祭祀过程中,音乐、舞蹈贯穿始终,用北方民间的音乐和舞蹈,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对于神的敬畏之心和记录文化信息。2、萨满的观念传承北方民族精神之魂萨满强调集体意识,在过去时代北方民族的灵魂所在。那个时期大家都讲究集体意识至上、个人服从集体,弘扬了集体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识。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建立渤海地方政权、建立金,最后建立了清代统一政权。是萨满集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说,萨满的观念是传承北方民族的精神之魂。3、萨满是人们崇拜大自然的一种集中体现北方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神奇奥秘的同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尊敬之情寄托在萨满文化中,把自然视做生命的起源,是人与物赖以生存的母亲。自然给予了他们光和热,给予了他们生活所必须的食物,他们对于自然的感情是向上的,故而萨满是一种正面且积极的文化体现。
三、原创动画短片《萨满鼓》中萨满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萨满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中的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希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是萨满文化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先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不断探索大自然以后,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一)崇拜和敬畏大自然是萨满文化的核心。
人类作为大自然最优秀的产物,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人们认为,人类可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赖且相互并存,以萨满文化中的崇敬自然的朴实的崇拜观念为基准,创作作品《萨满鼓》,作品中萨满神化身变作鹰、鹿、熊、鹿、鱼五位神灵,在人们遇到灾难时,为人们祛除灾祸,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保护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神的崇拜深入人心,更加依赖人们信仰的神明,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实现者。
(二)体现人们期望远离灾难,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黑暗笼罩着大地,人们彷徨失措,此时,闪电闪过,飞鹰破空而出,萨满神降临,鼓声震天,萨满神伴随鼓声舞动,世界变得明亮而又温暖,人们开始高呼,一起舞动身体,之后萨满又化作一只雄鹰、野狼、雄鹿与海鱼后,拯救了自然灾难中的人类。驱赶灾难,是和平的象征,给人们带来安定。
(三)作品体现萨满的核心文化观念。
萨满艺术充满了无穷的神秘性,受萨满世界观的主宰,其中的动物和植物,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使者,作品《萨满鼓》很好的诠释了萨满的世界观。
1、敬畏自然的力量作品《萨满鼓》源于旧石器时代,无可预测的自然环境,危险时刻发生,但是那时的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上都依赖于大自然,自然的馈赠人们无可替代,自然的灾害又不能避免。所以人们崇拜于自然的博大的同时,也更加敬畏它。当人们遭遇灾难时,会因为恐惧而变得手足无措,从而需要精神崇拜来支撑信念,萨满鹰神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想要的,赖以生存的能量,他舞动太平鼓,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有了这样的信念支撑,对于自然的崇拜,才能更好的和自然相互依存。
2、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人类在捕猎的情况下,见识了动物或者植物的能力,崇拜于动物或者植物的神奇力量,希望与它们一样,充满力量,无所畏惧,人们开始把这些动物或者植物看成自己精神的寄托,寻找能够代表本民族的图腾象征,希望自己可以与图腾上的动植物一样,变得勇猛无畏。萨满被看做是人类信息的传达者,是与神明传达自己愿望的使臣。鹰有高超的飞行技巧,拥有令人敬畏的外形和强悍的捕猎手段,所以萨满被称为鹰的化身,可以完成人与神沟通的重大使命。作品《萨满鼓》的故事背景来自于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是阿布卡赫赫命令神鹰从天空飞来,用翅膀上的羽毛给人类带来的光和热,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最后鹰是萨满的第一护卫神。在萨满教中把鹰看做是火、光明、生命的象征,因此,满族有崇拜鹰的传统,并且把鹰作为民族的图腾文化加以崇拜。至今在满族萨满隆重的祭祀中,依然有鹰、熊、鹿等醒目的民族图腾作品,他们被人类看做是人类的信仰,是人类崇拜的具象的图腾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涵义。
四、运用动画这样的特殊表现形式促进萨满文化的传承。
(一)萨满为代表的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动画艺术创作中。
萨满教是一种融合了戏剧、音乐、诗歌和寓言的神圣综合艺术。萨满文化中包含了品种繁多的萨满舞蹈和感染力极强的萨满音乐。在萨满祭司活动中,萨满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气势恢宏,有很好的渲染效果。通过动画的艺术形式表现萨满文化,是对萨满文化新的诠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动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受环境和制作的限制,能够更为玄幻的诠释萨满神明的意境。
(二)通过动画特殊的表现手法,创作富有萨满文化的原创动画作品。
萨满教神话故事是人类社会初期阶段意识形态的产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创世神话《天宫大战》、《尼山萨满》等。这一类创世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宇宙中,是如何创造天地,创造人类的。讲述了宇宙开始,善与恶,真与假,生与死,明与暗的交叠。《天宫大战》中宏大雄阔的气势,天真质朴的想象,鲜活生动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情节,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文明意识的提高,又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出现,例如:《红罗女》、《两世罕王传》、《金兀术传》等。萨满的寓意明确,且具有很强的文化指向性,内容深邃,在萨满文化中有很多奇幻的寓言故事,可以把这些神话故事利用动画这种富有张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创造一系列富有萨满文化的原创动画作品。
五、结论。
萨满文化最为我国的一项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国北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信念支撑,是北方民族信仰的开始,是先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北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萨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其中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且动画的表现形式多样,制作的过程中受限的部分较少,利用动画的这一特性,将萨满文化和动画创作相结合,能够创作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是动画创作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宏刚.于晓飞.《北方萨满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3.161页.
[2]景超.萨满信仰的文化学诠释.满族研究.2007.32页.
建筑艺术论文篇五
摘要:建筑艺术设计一直是备受设计研究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性设计的魅力,达到建筑艺术设计中“天人合一”的设计高度,使建筑艺术设计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将创新元素、工业技术堆在一起,而是成为一项注重人类发展,推崇道德、自然、审美等一系列人性设计的工作。综观我国目前建筑设计工作中,严重忽视了传统的人性设计理念,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缩短建筑周期,加大技术的投入,使建筑设计工作逐渐趋向流水线工作方向发展,这种崇尚物质生产而忽视人类发展的设计理念,终归不能入建筑设计的主流。因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在建筑艺术设计的内涵及积极使用人性设计理念的表现进行阐述,以期为建筑艺术设计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引言。
有效地建筑设计设计应该将艺术理念和人文理念相结合,将科学发展与人类发展融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能够将设计者对人性理念的设计传达给受众。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载体,是社会发展的必备产物,也是象征人类发展历程及人类智慧文明成果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建筑的设计应该将人性理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迷失在“快餐消费”的经济发展影响下,完全忽视了建筑设计的初衷及“人”这个重要的使用群体。要想提升建筑设计中对传统人性设计的研究与融入,就要在现阶段建筑设计总体发展形态上,建筑设计提出新要求,将自然人性、道德人性与审美人性重新思考并运用,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品质。
艺术设计是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作品的艺术性,建筑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种,能够很好的展现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筑本身要求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同时还要对建筑外观的`设计进行确定。美感是人们进行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对美感的追求也要对建立在对人性有效地思考上。以此,建筑设计追随艺术美感的过程实际就是追求人性的过程,要想在建筑设计中对人性设计理念进行有效地诠释,就要在建筑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返璞归真的自然人性、尊崇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性与人的需求中的根本———审美人性共同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充实建筑的灵魂,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设计境界。
2.1自然人性的回归。
传统的建筑中对人性设计理念使用最常见的就是传统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设计中综合应用了建筑的使用价值与人性追求价值,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中存在的一系列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得出对建筑设计的感悟,并将这种自然人性的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典型的民居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人性设计理念的建筑有苏州园林中人造山水和亭台楼阁的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设计者在古代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认识到自然人性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因而很多设计者从城市走向自然,在自然事物的影响下获得建筑设计的灵感。现代建筑设计者希望通过建筑设计表达回归自然的美好意愿,将人类发展、自然事物与历史综合在一起,更好地将自然人性设计发挥到极致。建筑设计代表作有英格兰巨石阵、古埃及金字塔等。
2.2道德人性的回归。
在科技发展与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建筑设计者逐渐将仁爱、正义、勇敢等道德人性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力求通过建筑唤起人们对道德人性的追求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传达了人们对道德人性的追求及创建理性、文明社会的希求。在我国古代社会,“百家理论”用各自的思想将道德内涵传递给人们,唤醒人们逐渐加深对道德人性的理解与应用,后期在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很多建筑设计者将道德人性设计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例如在对深圳主体公园的设计中,将太极图作为水上乐园的标志,在体现自然事物水富有变化这一特点外,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理念融入其中,有效地展现了在建筑设计中对道德人性的回归与研究。
马斯洛在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审美需求看作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暗含着审美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对美德事物的追求是自然而生的,不是某一时刻才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对美的追求的向往表现在各个发展领域中,其中包括建筑设计领域。建筑设计本身具有艺术性,而艺术发展本身也是对美德追求和不断提高审美层次的过程,因此将审美人性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既是展现对审美人性的追求也是建筑发展的需要。例如英国展览科普中心的千年穹顶,呈穹庐形的形状,利用穹面钢索网组成,屋面虽然薄但是具有超强的坚韧性。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多方面意见,追求建筑质量的同时注重建筑美观的展现,最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
3结束语。
建筑由人所创造,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栖息之所,所以建筑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应遵循建设为人们服务这一发展原则。随着人们对物质要求的追求不断提升,建筑设计逐渐偏向于设计的创新及新元素的使用,忽视了建筑为人们所使用这一设计原理的出发点。但现阶段建筑设计中对人性回归进行了新一轮的探讨,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将人性设计贯穿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将实实在在的需求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应把建筑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心颖.现代建筑艺术的转型———从生存存在论美学展开的解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亢宁梅.诗意的空间———人性建筑的审美性质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5).
[3]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中国当代存在形态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建筑艺术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它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人类建造房子,避免了风吹雨淋,人类建造了房子,人类有了安定的居所,房子又为人提供了安全屏障。有了稳定安全的场所,人类就可以从事一些更文明的事情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建筑更多不但体现了它的实用性,还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世界各地的建筑样式、风格不尽相同,这些都是因为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什么样的文化必然产生什么样风格的建筑。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建筑艺术是风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东方建筑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建筑也主要是指古代近代的建筑。风俗文化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化,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的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的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特性,使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风俗文化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风俗文化下的.人们思想产生差异,这是人们认识不统一,意见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不同的文化风俗下,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会不同,这也必然会导致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建筑不仅作为一个为人们挡风遮雨,为人们提供温暖安全的房子而受到人们的依赖,它还作为一项极具欣赏价值艺术作品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一、不同文化风俗下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
东方建筑主要指古代中国的建筑,西方建筑主要是指西方古近代的建筑。几千年来,中国人长期受到儒教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在国民意识里形成了抽象的儒家理论。中庸,仁恕的道德规范始终主导着中国人的建筑理念。很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多的民族创新得不到真正的张扬展现,这就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与宗庙寺院建筑为主的比较单一的建筑格局。而在这一点上,欧洲国家的建筑比我们丰富的多。欧洲人性格自由奔放,个性突出。这在巴洛克式建筑中体现的尤为尽致。中国的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以砖木材料为主,四合院封闭式的群体空间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内敛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的风格,从古代到近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我们保守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建筑更着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价值和儒教思想相统一。西方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砖石为主,整体框架主要都是柱石结构体系,所以相比较我们中国的建筑,它的寿命比较长。另外在建筑设计空间上看,西方的设计理念主要以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是与我们的建筑空间很大的区别。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都很好的体现了欧洲人开放张扬的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东西方建筑的差别主要体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造就了东西方人们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东西方建筑风格趋于一致化,是世界风俗文化交流,相互渗入的结果。
如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基本趋于一致,但不会相同。材质都尽可能采用砖石,水泥,混凝土结构。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建筑质量的考虑。但就现在建筑伍德艺术风格上,东西方的融合较为深入。我国很多的优秀建筑设计师,梁思成,贝津铭等,他们都非常虚心的吸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都是将东西方建筑艺术糅合成一的建筑大家。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贝津铭的香山饭店。这些现代建筑的瑰宝,无一不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糅合。它们都不是单一体现东方或西方的风俗文化,建筑风格。而是基于东西方建筑风格艺术的精髓,又经过大师们的创新发展而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佳话。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地风俗还是各异,但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之间不再相互排斥,相互不理解,而是都多了一份包容。我国传统的含蓄,中庸建筑风格,也在西方建筑风格,风俗文化的影响下,渐渐变得开放,流畅,风格也趋于多样化,艺术欣赏价值更高。
历代以来,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因为各自利益的驱动,二是因为各地风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别,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不同使人们的意见产生分歧。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这在我国历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也更易为我们理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风俗文化的融合与同化,进而价值观,文化理念趋于统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审美范畴,和人类民族融合的进程是同步的。世界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不同文化风俗下,我们建筑艺术要取得杰出的创举,必须做到百花齐放,兼容并包。必须更多一分包容去接纳不同的建筑风格,多一点谦虚,虚心去向不同的建筑艺术去学习,取长补短,优化我们的作品。
由于时代的发展,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交流内容的广泛化,当代建筑风格相差越来越小。建筑风格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分析不同文化风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通过比较很容易的出来。我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古代的建筑都有遗址,遗迹存在,风格迥异。即使当代,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虽然各地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同化。但仍能体现出不同文化风俗下,不同的风格。各种风格都有其优缺点,去劣存优,取长补短,是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2]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二十年[j].古建园林技术,(4)。
[3]刘玉超,罗大为。建筑艺术与生活[j].民营科技,(1)。
[4]周洪军。感知与对话——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j].魅力中国,2010(10)。
[5]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卷(1期)。
建筑艺术论文篇七
工伤保险赔偿是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对工伤职工的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因公死亡待遇、丧葬补助金与供养亲属抚恤金进行核定。交通事故赔偿,是由法院结合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对受害者进行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补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费的赔偿费用认定。工伤保险赔偿具有确定性,交通事故赔偿具有偶然性。工伤保险赔偿是着眼于社会上一定群体、行业和地域的某一类的工伤事故,对事故的发生可以大致测定,对处理结果有一个确定的预期。而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偶然、不可预期的,因此交通事故的赔偿也是偶然和不可预期的,这种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往往会导致受害者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得交通事故赔偿。
通过对两种赔偿请求差异性的分析可以发现,一味强调司法领域中的公平、过错责任并不能真正实现对受害者及时有效的保护,而社会法中的社会公平观、社会统筹观却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如果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关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作用,使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如果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造成依据的标准不统一,制度上的混乱,无法有效的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工伤保险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的冲突与困境。
(一)法律规定不明确,执行方式不统一因为目前对两种赔偿请求的执行标准并无明文规定和明确的态度,与此同时,地方立法和法院的审理机器劳动者获得的赔偿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既有支持双重赔偿的,也有工伤保险先行垫付,交通赔偿进行后期补偿的,还有受害者先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获得工伤保险赔偿的。这都是源于目前对两种赔偿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执行方式也不统一。
(二)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及时赔偿根据目前《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事故,首先以民事赔偿为主,以工伤保险赔偿为辅。只有当受害职工无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时,才可以获得工伤保险给付,而交通事故案件通常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伤残鉴定,再到法院的一审二审,走完这些程序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在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前,企业或保险经办机构只垫付一部分医疗费用,极为有限,使受伤害职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
(三)受伤害职工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按照目前《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当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死亡补偿费和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企业单位或保险经办机构才会补足其中的差额部分,对交通事故赔偿中已经支付的项目,企业及保险经办机构将不再予以支付。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交通事故赔偿实行过错责任,很多交通事故上方当事人都负有过错,如果交通事故中受伤害职工只获得一半的民事赔偿,而按照规定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也不再给付职工工伤保险的话,势必使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工伤保险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的协调与统一。
(一)理顺现行两种赔偿法律法规间的关系两种赔偿的请求涉及多部法律法规,相互之间存在诸多重叠甚至冲突,因此必须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调研和关系理顺,对其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冲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进一步明确两种赔偿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二)各相关部门间加强沟通与协调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使劳动者在进行两者赔偿请求的过程中要面对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必须要加强交管部门、铁路部门、航空部门、人资社保部门、司法部门、保险公司、企业等之间的.沟通协调。
(三)工伤保险赔偿赔付的流程改进交通事故中的工伤保险赔偿,一般要经过工伤认定、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工伤待遇仲裁、一审二审及执行阶段等多种流程,为提高赔付效率,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上申报、简化手续等现代化信息方式进行改进工伤保险赔偿赔付流程。
(四)可以考虑优先工伤保险赔偿,再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的方式工伤保险本身就有对劳动者的生命财产进行保护以及降低风险的宗旨,可以保障其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事故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和补偿。因此当劳动者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时,可由企业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先行给付工伤保险赔偿,而后再按照《民法条例》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这样不仅可以优先保证职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在获取交通事故赔偿时相比个人企业单位和保险经办机构也相对强势,拥有更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员,可以更有效的实现对事故责任人的追偿。
结束语。
工伤保险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领域,既是两个独立主体,互有差异,也存在着交叉重叠。在现实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执行方式不统一造成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及时赔偿、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两种赔偿请求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困境。要做到两者的统一,必须要理顺现行两种赔偿法律法规间的关系、加强多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改进工伤保险赔偿赔付的流程、可以考虑优先工伤保险赔偿,再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的方式,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才能够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
建筑艺术论文篇八
摘要:室内设计从根本上来看是艺术和建筑技艺的相互融合,为了更好的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设计之初就要满足高度的统一性,坚持艺术与技术的二者统一,由于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艺术形式以及建筑技艺,因此也要寻求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统一。
一、室内设计及其概述。
1.室内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主要讲究的几大元素有空间感、色彩搭配、光影分布、家具陈设以及室内绿化等方面,不难发现,每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总会满足以上的条件,在视觉效果的营造上,一次成功的室内设计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功能分区的组成上,成功的室内设计还能保证房间内每一寸的空间得到百分百的利用。在评判室内环境的时候,人们总会用房间内部是否通透来判断一个房间户型的好坏,这也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层面,通过室内空间分区的打造,让整个房间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下,也是很多室内设计师不懈的追求。家居家装与室内环境是否搭配,也关系着室内设计整体效果的呈现,家居家装能够给室内环境带来不同的感觉,有的家具家装能让室内环境显得庄重,有的则能让室内环境显得活泼。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调整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在空间感的表达上,也有多种的表达手法,围绕着空间功能的构建进行规划,达到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理想分区,满足室内储物功能,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文需求,让室内空间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日常需求。
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具有着极强的鉴赏性。很多建筑物在室内设计上,都会应用到自然语言作为室内设计的表达语言,很多室内设计师借助自然语言,来实现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实现更加高尚的意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室内设计是文化传承的设计。
由于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室内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文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室内设计不仅仅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对人文的重视。
室内设计艺术根据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节奏韵律、文化元素等不同的组合,构筑环境设计特点。
1.借鉴建筑的文化元素特征。
在我国,很多建筑往往都有着特殊的装饰物品,比如屋檐上的鸽子、室内的对联等等,这些反映出的是我国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建筑风格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脉相承的,现代很多建筑物也是脱胎换骨于古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愿意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建筑设计上,中西方融合等元素的使用也成为很多人愿意接受的风格,在室内装饰上,字画宫灯等等代表了中国风格的元素琳琅满目,营造出极为个性的室内空间。
2.借鉴建筑装饰材料。
室内设计在装饰材料上有着多种选择,有的材料追求效仿自然,因此极力追求给人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比如仿石材料的使用,就能够给人营造出直观上的自然感受。有的房間也会在室内增加一些实木材料,以突出室内的庄严庄重,并给人一种十分干净纯洁的感觉。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场景。我国地大物博,境内有很多十分优美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景观的元素,有的建筑将自然景观作为建筑背景,来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建筑艺术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赏,成为了一个时期内特殊的建筑需求。在有的房地产项目的'建设上,追求建筑与景观的相互统一,从规划到最终建设落成,每一个环节都满足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人中有景、景中有人。
四、建筑风格文化和室内装饰设计并驾齐驱。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得到了人们的传承,古往今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被人们继续发扬光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的很多建筑意识和思想观念也逐渐的传入我国。在我国的实际表现中,就成就了哈尔滨的美誉。哈尔滨的建筑效仿西方巴黎,因此也被称为东方小巴黎。随着后来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渗透到了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而让哈尔滨变成了中西方交融的一个重要城市,中方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在同一座城市交融,产生全新的建筑艺术形式。
五、结论。
从古至今,我国的建筑艺术的形式就十分的丰富,在众多的建筑形式中,我们必须要发现很多的人文思想与艺术理念的完美结合,我国古代的思想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建筑物的设计上也比较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融洽。在室内的设计上也要以满足人们的艺术追求为首要目标,进而根据科学性的要求,来构建更多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剑利,王胜.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创意与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15).
[2]祝爱民.当今社会室内设计变革之路[j].建材与装饰(04).
[3]齐伟.浅谈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9).
建筑艺术论文篇九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育教学事业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知识。所谓教学,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学习,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当下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要学习、会学习为主要教学工作目标。结合室内设计课程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应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教学工作方案,同时将课程的发展动态和主要思想有机融入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教学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培养其职业能力和道德。
2.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室内设计课程既要求学生注重理论,也要求其将理论及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以此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体现学习和教学的意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单纯注重理论的讲述,则永远无法达到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授教学理论的同时配合实际操作或实践经验的呈现,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课时量及教学形式。如,可开展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民间艺术调查、毕业设计创作等实践活动,通过多样性的实践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室内设计教学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有选择性、经常性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实例展示,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研究中增强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实践的实施,还要注重教学实践课程的考核工作。我国一些院校虽然开展的实践课程活动较多,但是未能收到如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考核工作开展力度不足,形式化的考核工作使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理解程度较弱,无法直接突出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要以实际操作考核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对其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总结,使学生形成以理论开展实践,又在实践中认识到具体理论的循环性应用,由此提高其职业知识能力和素养。另外,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开展一些校企联合实践活动,通过完善系统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
3.加强课程教学整合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中,通过对具体教学实践经验的调查,笔者明白当下教育教学事业已不再只注重单科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不同教学知识的整合,以此促进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融合发展。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组合。由于室内设计的综合学科特点,其涉及的方面较多,主要包括建筑学、材料学、工程结构学、审美心理及环境心理学等。因此,对其进行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促进学生职业知识的全面发展。
4.完善创新思维培养室内设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工作,其主要方法包括:其一,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主要是指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将眼前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重组,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信息,其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更加流畅、变通及独特。教师可采取题型变化或解题思路的变化加强学生思维锻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同一作品。其二,加强学生聚合思维培养。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内容,其主要针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技巧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在工作中选择正确方法进行合理操作,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结语。
目前,职业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无论是观念还是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与当下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的需求不符,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对此,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及教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现代化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体系,推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师入党动机范文简短(大全17篇)
- 2023年股东合作协议书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汇总14篇)
- 2023年法治社会论文(汇总12篇)
- 如何写品质部工作总结报告(大全19篇)
-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论文范本 传媒新闻评论范文(7篇)
- 2023年河长制工作述职报告通用(精选10篇)
- 大学生自我介绍简单大方(大全9篇)
- 最新档案遗失证明标准范文模板(汇总14篇)
- 2023年党的指导思想范文党的指导思想范文怎么写(优秀16篇)
- 最新公司安全会议纪要范文简短(实用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