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优秀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0:06:03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一种汲取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使我们更好地成长。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需要重视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挑选出来的一些总结范文,看看它们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一
: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是每个教学阶段的重点。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了大学,对语文的研究就更为透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各大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语文教育基础上展开了汉语言文学教育,进一步研究语文教育。但是,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的接轨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接轨入手,对其展开探讨,从汉语言文字教育与语文教育发展现状、接轨的优势以及如何实行对策的策略研究等等方面,以期在今后的同类研究中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
众所周知,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于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国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色彩和一味地应对考试的观念,使得人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汉语言文学研究方面,语文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要明确的是,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语言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每一个院校都应该以提高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使得语文教育更好地与汉语言文学接轨。
从小学开始就有语文教育了,所以语文教育不是属于一个阶段的教育。每一个阶段的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每一个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也是有所差异。每一个阶段的学生特点也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必然趋势。因此,每一个阶段的语文老师都必须要确定当下的教学目标,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再针对当前的教学重点与目标提出自己有见解性的看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教学。我国的汉语言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完整教学体系,但是教学目标依然是存在不确定性。语文教学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改变的,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不同,自然语文老师采用的方法方式也有不同要求。汉语言教学应当具有灵活性,在不同阶段教师应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把方法搬来搬去,那就显得毫无意义。汉语言教学当中,只有教师先了解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此一来,教师才能够掌握好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要培养更多的优秀语文教师,就应当明白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只是生搬硬套,真正想要提高自身水平还是需要投入到实践中去。实践经验对于教师的教师方式以及教学质量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汉语言的教学中不应当仅限理论教学,要把实践当成重点的课程方向。当前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实践上非常少,甚至有的学校并无开展实践课程。就算是学历极高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文学知识与教学方法都具备一定水平,但是教学实践较少,无法把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实践中去,教学资源无法做到最大化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现象。因此,应当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开展实践课程,让教师能够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的实战经验,让语文老师能够把教学资源更好的利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采用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2.1整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
每一个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基础的延伸,它更注重的是通过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综合运用的方法,提升每一位学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整合。
2.2提升语言能力。
应试教育下的传统道德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想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将汉语言文学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灵活地传授学生知识,便要将语言文学融入语文教育中。而这,就需要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效对接。
2.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之所以说汉语言文学对语言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因其具有艺术性,同时它肩负着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深入探讨,改变语文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性。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重大的意义,它能够增强和关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不仅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不断增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是在不断增加中。语文教学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它是知识与文化传播的灵魂。在学习过程中,繁重的作业以及升学的压力都会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应当不断的完善汉语言文字教学,把语文教育与汉语文文字教学做到完美对接,通过实践来加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训练,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孟伟军.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90~191.
[3]石华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65~166.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二
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还停留在此基础上,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没有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对接。各大院校由于长时间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注重对语文理论基础的学习,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应该加强在文学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因而没有把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对接。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通过实践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运用,而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比较少,课程安排比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少很多,实践内容也少之又少。本身汉语言文学是开发性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花时间探讨。比如一些诗词歌赋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长时间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是制约汉语言文学开展的关键。
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语文教学的实践内容。大学阶段对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会比中小学的多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普及范围很有限,而且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只是对汉语言文学有初步的了解,只是重视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步入大学才会对汉语言文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中间很多时间,没有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习,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
(一)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
语文教育不能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好地对接,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不够。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首先是增加汉语言文学课程,加大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力度,重新学习汉语言在断层阶段的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媒体,搜集更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做铺垫,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无法深入展开。以古代文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汉语文文学中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代表作都属于哪个风格,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尤其是古代一些词语的含义,需要学生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格式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需要掌握。只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多角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缺乏学生自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课程环节的合理设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拘泥于理论教学,而是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可以采用戏剧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多开展诗歌朗诵等活动,同时在校园内学习优秀学生的文学作品,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的对接。语文是实现人类交流的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教育的升华,其独特性,对语文教育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出具有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以语文基础知识为前提,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文品格。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三
摘要:高师毕业生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性知识,还应养成扎实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我们应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开发,达到增进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和提升语文教育实施能力之目的。这样我们就有必要优化原有课程设置,增设选修课程,大力开发实践性课程。
高师毕业生不仅要通过理论性课程掌握精深的专业性知识,还应通过实践性课程养成扎实的实践性知识。这是由于中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教什么”的知识,更需要“如何教”的知识,很显然后者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基础。理论性知识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获得,但实践性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才能奏效。但现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由于对教师知识特别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的偏差以及实践性课程的不足与形式化,导致了高师生实践性知识的普遍匮乏。
针对新形势和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标准即将出台的大背景下,安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必要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和重构。这是由于实践性课程“有利于把学习内容置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去,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把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把积累的体验和教学机智具体应用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因此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拟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构建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树立正确理念是成功先导。
语文教育实施能力是高师生毕业从事工作所需的重要素养,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在教学和管理中狠抓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从而培养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中学语文教师,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1、职业定位教育形成职业认同感。新生入学后,我们通过“职业定位教育”帮助学生坚定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决心。这有助于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养成基本的职业认同感和形成初步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养成必将产生极大的动力并进发出极大的热情。诚如洪宗礼所言:“命中注定我必须当语文教育的‘包身工’,订下了‘卖身契’,一‘包’就是五十年。”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作为其自觉追求,始终把从事语文教育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作为自觉的追求。学生不仅自觉练习“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还非常重视语文教育学等教育类专业课的学习。
2、“三字一话”训练培养职业荣誉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对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基于此,我们不仅注重在舆论导向上引导学生,如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普通话比赛”、“钢笔字比赛”等引导这种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注重向这方面倾斜,给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撑。
3、教育类课程实施的人性化。语文教育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实施注重实效,力求学生真有所得、确有所获。我们充分发挥这类课程的理论性品格、实践性品格和艺术性品格,不仅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教育类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实施的能力。为了保证这些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性品格,我们力求做到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努力把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前沿性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必须了解的理论知识,就能使学生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极大地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的水平。为了落实这些课程的实践性品格,我们大胆打破传统过于封闭的课程体系,力求使课程内容做到现代性,明确提出行为规范和建议,并且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为了落实这些课程的艺术性品格,体现出浓郁的人文特色,我们不仅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而且注重探讨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力求通过优美的语言,以及适当的激励措施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是基本保障。
语文教育实施所需的实践性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性课程才能养成。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分量就成为当务之急。
1、必修课程实施的优化。作为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语文教育学课程,其基本定位就是提供怎样教学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并使高师生毕业后能顺利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为了达成此目标,我们不仅应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多向度的探索,还应致力于突出此类课程的实践特质。以语文教育学课程为例,从内容上讲就构建了以完成语文课程目标为中心的体系,内容设计上以语文课程目标开头、接着是语文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处理和使用、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最终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作结,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教学创新方面,我们应在注重学科理论品格的前提下,挤出时间留给学生说课和试讲,并以此为媒介,引导和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
2、选修课程构建的系列化。语文教育实施能力具有非常复杂的内涵和结构,因此这种能力的达成需要系列课程的实施才能成为可能。这样构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相得益彰,讲座、座谈相互连接的立体课程结构就成为必需。我们精心准备,构建了比较完善和实用的选修课程系列:
一是侧重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加深学生对语文教育规律认识的课程,如《中国大陆与英美母语教学比较研究》等。本课程通过对英美母语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的简要介绍,并与国内语文教育现状相比照,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育现象的认识和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
二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教学艺术研究》、《文本解释学》等课程。比如《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课程就是通过探讨当代语文特级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追寻其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形成的轨迹。通过案例教学提高高师生语文教学能力和语文教学艺术修养。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教学基本功的《微格教学》、《说课与试讲》等课程。如《微格教学》课程就瞄准如何迅速提高高师生的教学技能,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和教学媒体手段对学生教学所需的各种能力进行系统训练。
三、开发实践性课程是重要支撑。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养成,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语文教育实施能力的养成有赖于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反复操练。因此我们狠抓说课、试讲、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学生的实践达到提高能力之目的。
1、扎实组织的说课训练。说课是介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指的是教师把自己教学设计的过程、设计的内容及设计的板书等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向同行表述,是培养和提高高师生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因此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编写说课稿,并组织学生在小组比赛的基础上,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组织的说课比赛。并把这些选手经过进一步指导和训练后,参加学院、学校、乃至全省的教学技能大赛。
2、日常化的试讲操练。试讲是高师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试讲不仅可以了解高师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还能考查高师生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理念、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等,并可在此过程中知晓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在教学中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我们力求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走上讲台机会,不再只是让试讲成为能力强的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而是让学生特别是语文教育实施能力欠缺的学生走向成熟的练兵场。学生通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基本上都具有了很强的语文教育实施能力。几年来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们的选手基本上都是一等奖就很能说明问题。我院毕业生也非常优秀,涌现出了像安阳曙光中学常作印、安阳市新世纪中学鲍志慧等这样的全国优秀青年教师。
3、针对性强的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教学岗位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所学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细化了操作程序,使我们的实习计划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比如我们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就以评选优秀实习生为契机抓紧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反思,使学生能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选择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和参与学生的“回讲”和座谈。通过这种民主、自由的交流,学生谈经验、讲教训,比不足、找差距,中间还不时穿插老师精当的点评。因为我们深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寻求有意义的细节.并对其进行反思,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其意义在于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良好氛围是有力促进。
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化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基于此,我们应精心设计和组织从而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自觉主动强化学生的语文教育能力训练。
1、文学院应在加大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营造学院、系部、辅导员和教师等各个层次的立体结构。从而为语文教育实施能力训练提供舆论上、制度上的保证。通过舆论引导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高师生应从入学起就树立这样的信念:语文教育实施能力是从事教育工作之本,是发展之本。语文教育实施能力的强化和训练成为每个学生在这四年求学历程中的自觉追求,并落实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门功课的学习中。
2、专业课教师应以高度的自觉性,通过言传身教自觉主动强化训练。教师不仅应在教学中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精选教学内容并大胆采用诸如启发式、讨论式、争鸣式等方法,还应用其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治学、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奉献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不仅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教师职业情操的养成发挥巨大作用。
我们深知,实践性课程的建构需要充分发挥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因此我们开设了灵活而实用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心设计了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系列讲座。开设了诸如注重丰富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诗教传统与文学教育》、《阅读学与语文教育》、《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等知识拓展性讲座,此外我们还聘请中小专家教师开设了实践性很强的讲座,如《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钻研和使用教材的艺术和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语文评价与考试》等专题性讲座。
综上所述,我们的成功做法就是坚持了“一个中心、两条红线”。“一个中心”就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不动摇,“两条红线”就是一重理论素养的提升,一重实践能力的养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性知识。现在我们理应在坚持传统好做法的前提下,在教学和管理中进一步采取措施,狠抓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四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也需要纳入汉语言文学。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的基础理论知识上,而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却少有关注。[1]而这一问题会导致学生即便在语文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是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将汉语言文学的优秀理念融入语文教育中,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重视教育理念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并不是长期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特性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所决定,而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中,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开放式的教育理念要求不仅要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在这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与创新,用开放式的眼光来看待当代文化的交流。因此在高职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课程中,将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实现传统汉语文学同当前时代的进行有效对接。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要让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更加紧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必不可少的。而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进行进行精细策划,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通过对教学方案的合理制定,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渠道了解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而这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从视听说是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浓厚的气氛中学习,其学习的自主性相信也会大大提高,也能够进一步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汉语言文学还是语文教育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基础扩展到其他课程,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这两者相辅相成的特性也决定着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就需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这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通。
参考文献:
作者:徐秋梅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五
汉语言文学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根本保证,更是提升内在修养水平及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把汉语言文学教育合理的融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上,才能让学生们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能通过课堂教学及日常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底蕴,让他们成为有修养、有品味、有内涵的新一代接班人。
1、教学体系不健全。
从当前学生们的综合性素质来看,大多数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这扎实的知识却只能让他们达到“纸上谈兵”的效果,却不足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明显的“中气不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其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老师们仍旧太注重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学生空有满腹诗文,而没有发挥的空间,再加上老师没有对学生们的应用性及实践性能力进行特别的重视和关注,使学生们只能掌握很多的书本知识,却缺乏实际操练,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教学模式不完善。
虽然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学校校也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增加了许多创新性教学的环节,而这些环节也确实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让这些创新环节如同鸡肋一样,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让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得到更好的融合,语文教育效果不佳。再加上一些教育模式内容守旧,根本激发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不出汊语言文学的优势和特色,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作用。
3、老师的重视度不够。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学校老师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始终没有提起高度的重视,他们觉得文学教育只要能够应付写作就够了,不需要下太大的功夫去进行学习和培养。再加上学校在对于老师的考核方面也缺乏激励制度,大多数老师只是象征性的与学生进行一些汉语言文学的讨论,而没有真正的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没有从思想意识里引起注重和关注。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发生转变,因为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交叉性越来越强,只有重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进行定位,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尤其是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倡导下,更应该让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增强对外性,在培养专业特色人才的同时,加强全球化市场的推进。另外,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更要把现代化的工具融入到没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们不但要学会传统的文学,更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去进行创新与改革。让旧时代的“酸秀才”形象彻底得到转变,变成能文能武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入手,把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到语文教育当中,让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2、加强人文主义关怀。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本身就是对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发扬,它所偏重的不是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的提升,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促进。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语文教育课堂上,把两者合理的融入在一起,用汉语言文学的优美与动人之处,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们人文修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让他们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3、增强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现实,所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路上,必须要增加学生们实践性的学习,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接受各方面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增强调研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漢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另外,还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生,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性的活动,比如说可以参加一些文化单位的见习、开展一系列的辩论赛等等,既能增长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的文学知识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升,而且走出枯燥课堂的学习,更能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融入情感体验。
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对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语文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体验更加深厚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而老师一定要注重这种情感的融入与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当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放飞思想,提高修养,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和谐对接。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存在着差异性,又具有很多的相同点,而老师在这两者的对接当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性能力,加强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融入与体验,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从而使语言教育收到真正的实效性。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六
汉语言文学既能够体现出我国文化语言和历史传统,也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发展民族文学过程中发挥出无法比拟的作用。语言文学是财富,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汉语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毕业生通常开展与人事有密切关系的工作。在目前,为了满足社会要求,教育以实用性为准则,然而汉语教育难以明显的体现出实用性,其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为文明化发展指明道路以及逐步完善人们的人文观念,而难以在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出来。在逐步发展和更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将社会需求与遵守传统相结合、相协调,推动我国汉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让汉语教育实现与时代发展。
(一)建立起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型人才,而语言教育要发挥出培训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语言学习方面,语言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差异性明显。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具有较明显的契合点,了解并掌握相同部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探索综合性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两者具有统一性,在学生运用和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看出来,两者体现在学习和赏析中国文学作品以及写作方面。基于此,我们认识到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增加此类课程的数量,形式上要体现出多样化特点,让学生在多层次、标准化的课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让汉语言和语文教学全面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研究共同进步的新模式,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属于特有专业,应该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其专业方向是与编辑、文秘、教师等相关的工作。而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逐步拓展就业面,为新兴领域提供服务。所以高校要重视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于复合性人才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科学技术应用是发展的方向,运用远程教育可以建立很多教育方式,进而实践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此方式对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的结合与协作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我们要在网络上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用计算机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介入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并广泛在应用在语文课堂上。在汉语言教学方面,从高中到大学阶段会进行接触和拔高。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技术为教学设想提供必要的支持。语文和汉语言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汉语言知识将会更广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循序渐进的认识并了解汉语言文学。该专业的学生既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拥有很强的汉语情感和文学底蕴。教师则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拥有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三)重视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在很多环节体现出较强的契合点,如价值理念、课堂教育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始终对人文教育特别重视,两者都是文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文学教育方面,其教学重点是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身上既体现出专业精神,也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首先老师要关心并关怀学生,学生拥有的情操和情感是完善汉语言教学的关键环节,要重视对学生人格和素养的培养。其次师生关系从另一个方面体现教育的人文性,如果使用得当的方式,就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富有活跃性的课堂上可以学习丰富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会更加顺畅,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知识,逐步完善汉语言体系,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华文化。
语文教育是让学生认识、掌握交流工具的渠道,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式,是增强学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途径,其具有特别突出的表述作用和交流作用。本文阐述汉语言文学具有的教育特点,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研究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结合与发展的策略。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间要实现有效对接,以语言现象为前提,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发展对象,以情感体验为平台,让两者间的对接更有效、更完善。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七
摘要: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系,阐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措施。
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汉语言文学本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职语文教育者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教学从属于高职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内在修养,而一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两者教学的重点虽然具有差异性,但都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此外,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学生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而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普通高职语文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开发的思想理念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注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以及文化的传承,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方面的对接措施。
(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它更偏重对学生精神面貌的教育,不注重实际的经济效益,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教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求同存异,以两者的共同点为突破口,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汉语言文学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它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优势是议论文、科普文等实用性文体不能比拟的,教师要发扬汉语言教育的优势,将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关注对学生人文关怀。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情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的目的,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优化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汉语言教学与语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上有共同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高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对接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开设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将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整合起来,综合发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其读写说三方面技能的培养,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调研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用性。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想象力,促使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例如组织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修养,感受文学魅力,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视听读写能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
高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封闭性,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汉语言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情感体验的作用,鼓励学生将自身带入到作者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打破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突破时间和空间,体会到更广阔的思想境界,以情感体验作为媒介,学生可以从人物表现、故事情节中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脉络,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文章表达出的精神面貌,实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相辅相成,既有共通点,又有差异性,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成功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八
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系,阐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措施。
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汉语言文学本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职语文教育者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教学从属于高职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内在修养,而一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两者教学的重点虽然具有差异性,但都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此外,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学生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而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普通高职语文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开发的思想理念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注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以及文化的传承,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方面的对接措施。
(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它更偏重对学生精神面貌的教育,不注重实际的经济效益,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教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求同存异,以两者的共同点为突破口,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汉语言文学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它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优势是议论文、科普文等实用性文体不能比拟的,教师要发扬汉语言教育的优势,将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关注对学生人文关怀。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情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的目的,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优化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汉语言教学与语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上有共同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高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对接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开设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将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整合起来,综合发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其读写说三方面技能的培养,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调研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用性。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想象力,促使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例如组织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修养,感受文学魅力,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视听读写能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
高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封闭性,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汉语言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情感体验的作用,鼓励学生将自身带入到作者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打破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突破时间和空间,体会到更广阔的思想境界,以情感体验作为媒介,学生可以从人物表现、故事情节中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脉络,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文章表达出的精神面貌,实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相辅相成,既有共通点,又有差异性,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成功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九
文章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的断层现象及断层成因,一方面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语言学与文学两大分支入手,深入探索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基于学科本质的内容对接性;另一方面从纵向与横向维度入手,探索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基于学科渗透理论的全面对接。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一直存在断层。从学科本质来讲,二者在对接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未被充分挖掘,从学科渗透理论来看,二者在对接过程中未能有效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应实现有效对接。
1、教学内容断层。
语文教育包括多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有其各自特点,且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与目标也各有所异,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根据相应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将汉语言文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授。
然而,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教学内容断层现象。中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未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及文学知识全面、系统化地向学生传输,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也未能将语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及思想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中小学生不能自觉地从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先进文化及思想。
2、教学过程断层。
无论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具有过硬实践能力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培养优秀语文教师的重要途径,必然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实践性。
然而,目前我国汉语言教育的现状却是实践课程极少,甚至一些非师范类专业院校并未对该专业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这难免会造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对接的教育过程断层,使中小学语文教育不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是将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应试上,即使语文考试能拿高分,也不一定能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文学创作中都未有效发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尽管我国制定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新课程标准,各中小学正努力实施与改进,但应试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是造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断层的根本性原因,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使得语文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学素养及文化内涵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汉语言文学教育应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解读及语言现象的分析,让学生去发现语言发展与延续的规律,去领悟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与思想。但是,由于从事语文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所接受的语言及文学教学内容有限,致使他们不能广泛涉猎国内外各方面文学典籍,也未能深入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及语法规律,致使其无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及文学内涵的渗透,丰富学生的思想,造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断层,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育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3、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融通性。
任何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语文教育亦是如此。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必然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但除此之外,语文教育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教育课程,也必然会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等学科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理念中长期忽视学科之间的融通性,致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出现断层,并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基于学科本质的内容对接性实现路径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从学科内容方面探索二者的对接性,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弘扬我国语言文化精髓。
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从学科内容方面探索二者的对接性,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弘扬我国语言文化精髓。
1、以语言现象为基础。
汉语言文学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语文教育是一门以语言教育为主的学科,因此,二者的对接应语言现象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
二是应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现当代文学及传统古典文学的优秀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也实现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
2、以文学情感体验为媒介。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以,二者对接应以文学情感体验为媒介,重视情感体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育中自觉投入到文学作品情感意境中,深入体会文章深意,真切地感受大千世界的真实、善良与美好。
3、以文化传承为关注点。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摇篮,在二者对接过程中,我们还应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文化传承为教育关注点,向学生传递更多语文教育中的优秀文化思想,将汉语言文学中的优秀理念和思想融入目前的语文教育中。
1、开放教育理念的对接。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都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开放性成为其重要特点之一。为此,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灌输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还要多给学生提供上台讲解的机会和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未来从事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2、建构知识的对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建构知识的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知识方面的对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头脑中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构造一幅知识结构图。当汉语言教育专业学生自己掌握了知识的建构方式时,就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时也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
3、人文关怀的对接。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既要考虑二者关系的对接,又要考虑二者与课程、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对接,这主要体现在以人文关怀为连接纽带,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因此,在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实现人文关怀的对接,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塑造其良好性格与品格,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4、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对接。
教育的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学生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表明其真正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所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还可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实现。
综上所述,以语言现象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媒介,以文化传承为关注点,通过学科本质性探索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以开放教育理念的对接,建构知识的对接,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对接,人文关怀的对接为切入点,通过学科渗透理论探索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的全面对接。
[3]徐景宏:《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32期,第164,166页.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十
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还停留在此基础上,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没有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对接[1]。各大院校由于长时间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注重对语文理论基础的学习,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应该加强在文学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因而没有把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对接。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通过实践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运用,而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比较少,课程安排比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少很多,实践内容也少之又少。本身汉语言文学是开发性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花时间探讨。比如一些诗词歌赋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长时间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是制约汉语言文学开展的关键。
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语文教学的实践内容。大学阶段对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会比中小学的多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普及范围很有限,而且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只是对汉语言文学有初步的了解,只是重视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步入大学才会对汉语言文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中间很多时间,没有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习,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
语文教育不能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好地对接,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不够。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2]。首先是增加汉语言文学课程,加大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力度,重新学习汉语言在断层阶段的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媒体,搜集更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做铺垫,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无法深入展开。以古代文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汉语文文学中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代表作都属于哪个风格,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尤其是古代一些词语的含义,需要学生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格式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需要掌握。只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多角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缺乏学生自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课程环节的合理设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拘泥于理论教学,而是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可以采用戏剧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多开展诗歌朗诵等活动,同时在校园内学习优秀学生的文学作品,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的对接。语文是实现人类交流的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教育的升华,其独特性,对语文教育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出具有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以语文基础知识为前提,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文品格。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稿汇总(精选8篇)
- 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大全12篇)
- 最新尊师爱校的演讲稿怎么写(优秀20篇)
- 2023年初中弘扬中国精神汇总(大全12篇)
- 最新标准场地租赁合同如何写(优秀14篇)
- 2023年安徒生故事合集怎么写(通用17篇)
- 最新学校月考总结范文怎么写(通用19篇)
- 最新司法为民心得体会范文汇总(模板8篇)
- 最新有关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六年级通用(模板18篇)
- 终止合作公告(实用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