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1 07:28:18    小编:ZTFB
最新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精选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7:28:18 |
  • ZTFB |
  • 8页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重文字的精练和表达的清晰。希望以下的总结案例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一

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1/2×2=2/5×3=2/3×1/2=3/4×5=。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1/3,公牛头数的2/3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3/4,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1/2。

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板书: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1/3,小牛的头数相当于木牛的2/5,小牛有多少头?(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崽化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板书:

公牛:|||||||||||。

30头。

母牛:||。

小牛: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板书:

30×1/3×2/5=。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同时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之相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8页第4、5、9、10题,学生要说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每一步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

(四)课堂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熟练的画出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2/5。

(二)、教学实施。

1.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2.能用图表示豆油的部分吗?板书:

“1”

花生油占总桶数的。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数量关系;看图想想,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讨论得出:豆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求豆油的桶数也就是在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从“总桶数—花生油的桶数=豆油的桶数”这个数量关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一个量=另一个量”

“1”

原来:||||||||。

85分贝。

降低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页例4。

【理论依据】。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三

(一)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一)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二)等于1的假分数。

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分数:

2.说出表示图形里阴影部分的分数,再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

教师:把直线上0到1这段看作单位“1”,1到2,2到3之间也都是单位“1”。

教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2份,3份,4份的数各是多少?

教师:要表示这样的5份是几分之几?7份是几分之几?

教师依次在数轴上点出几个点,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学生口述教师。

教师:(指板书)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写出了很多的分数,下面来研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教师:请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试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第一组后补出“真分数”,在第二、三组后补出“假分数”。

教师: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线段数。说一说这两个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等于1。)。

学生讨论,汇报后老师板书在真分数后补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后补出: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课题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练习:(投影片)。

1.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请两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其余同学写在本上。)。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些分数,问: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教师:这些假分数实际上就是整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要求说出算理。

教师: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本上。)。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口答)。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数?

1.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00页练习二十一,1,2,3。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四

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五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在评完课又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敢于冲击教材。

一是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王芳改成了老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二是我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通过一次折纸理解了意义发现了计算结果,然后观察发现了计算方法。这样,为学生探索与交流保证了充足的时间。

2、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每小时织围巾1/4米”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

3、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数形的结合,学生在理解意义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学生经历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

4、合适的支点能贯通整个课堂。

这节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听了同事的数学课,我茅塞顿开!

在折一折的过程中,我直接让学生折1/4×1/2,虽然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在少数同学的带动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迁强。听了刘虹老师的课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课堂脱节,是因为我丢掉了课本提供的支点:先折1/4×2。因为学生由整数的意义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测,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体会出1/4×2描2个1/4,才能知道半(1/2)个1/4描1/4的一半,这样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说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说,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点,很重要。

5、学具的准备是无声的引导。

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只有让学生准备好学具了,学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给学生准备一张纸,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就只会折纸,如果再为学生准备尺子和笔,那学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再为学生准备彩笔,学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导通过画、涂的方法来研究。总之学具准备的充分,学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和两只彩笔,拘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只用了折纸感受意义,理解计算方法。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六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复习迎新。

口头列式。

(1)80的是多少?(2)的是多少?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的34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2)验证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3=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九的第1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教后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七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八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九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先教学例4,以1/2×1/4和1/2×3/4为例,让学生先根据图形理解算式的意义,再根据图形写出计算结果。

三、然后教学例5,以2/3×1/5和2/3×4/5为例,让学生根据算式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四、最后通过观察例4和例5算式和结果,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

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0页。

2、计算。

3、我能辩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

1)、求1/6的5倍和求5个1/6的和列式都是1/6×5。             (     )。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

3)、4/21×3=4×3/21=4/7                                         (     )。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     )。

二、合作探究: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2)、分数乘分数,应该(      )乘(       ),(      )乘(       ),能约分的可以(        )再乘。

3)、一根木棒长7/8米,它的2/7是(        )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7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计算。

7页。

3、列式计算。

4、动手画一画。

5、解决问题。

1)、要修一条长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页例4。

【理论依据】。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二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三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难点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准备

挂图

环节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2.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四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

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

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五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1/2的3/4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3=。

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九的第2、5题。

教后记: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六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七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一、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5(4)=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成人的体重×3(2)=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2.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5(4)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5(4)=35(千克)。

4.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3(2)。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1)。

(2)。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修了多少千米?

(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5(2),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九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一、谈话导入。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