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论文(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5:13:36 |
- ZTFB |
- 14页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它呢?通过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增加论述的广度和深度。欢迎大家参考以下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一
长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15%是通过房地产所贡献的,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充分的分析房地产经济在不同时代下的影响因素,从而研究对应的发展策略,促进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常见影响因素。
(一)市场因素。
我国属于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促使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也较大,进而导致我国房地产需求总量相对较高。从市场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发展具有较大潜能,发展空间较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区域内的房地产经济得到更迅猛的发展,城市房地产需求更为旺盛。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有市场需求客观因素的推动,房地产也是商品的一种形式,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因此市场是决定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因素。
从社会情况方面来看,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人们对投资与置业有较强的信心,从而也促使了房产经济的稳定向上。而当政治环境不稳定时,就会引发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进而导致房地产经济受到波及。社会稳定的相关因素较多,社会政治因素、社会秩序状态、社会经济状态等。如果社会上违法乱纪、烧杀抢掠的行为较为频繁,那么人们生活将会缺乏保障感,进而导致房地产需求受到影响。而城市化推进的速度也是社会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所需,该阶段人们不断的从乡村向城市聚集,进而扩展了房地产的需求量。
(三)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房地产整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物价因素、利率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消费者在房产购买上的动力,甚至达到一定引导趋向。贷款利率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房产购买成本,进而影响房产投资的回报价值。消费者自身会因为贷款利率的升高而抑制购买欲望,同时会因为利率下滑而带来的实惠性而提升购买欲望。同时房地产本身项目建设就是一个相对繁复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如果相关建设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出现波动,对应的房地产建设成本会相应变化,因此房地产经济本身与物价水平也有密切关系。此外房地产经济受到居民人均收入影响,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状态下,人们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理财意识也会更强,由此导致房地产销量的提升。居民收入提升会更多的将房地产作为自身的投资方向,拉动房地产经济上涨。相反,如果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相关投资能力缺乏,进而引发房地产经济的萧条。
(四)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也对房地产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状况,国际关系上包括国际经济、政治与军事情况等因素。特别是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国际环境甚至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影响效果。如果整个国际环境处于向好发展趋势,房地产经济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有助于房产作为商品更好的流通。部分房地产经济中由于注入了外资,因此会更大的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策略。
(一)完善金融制度。
要完善房地产行业与金融间的配合,促使房地产经济处于较为平稳健康的金融环境发展。在银行贷款管理上要注重结构管理,优化贷款结构,注重风险管控,控制好贷款份额管理,促使贷款更为正规标准化运作。要做好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关联,改善资金不足,优化健全房地产贷款体系,促使房地产融资多元化体系,在商业按揭贷款与政府优惠政策之上,可以扩展其他融资渠道。同时政府需要做好金融制度的监管,让房地产经济保持健康的融资环境。
(二)调整市场供应模式。
在城市范围内由于高档住宅的大量囤积,导致土地使用率相对走低,空房比例大,闲置了大量土地资源。政府需要控制土地实际供应量,注重经济适用房与中等型商品住宅的退出,有效的满足社会大众的刚性需求,开拓相关房产的`土地资源,有效的达到房屋规模的扩展,满足社会不同层级人员的购房需求,满足各自的购买率需求。
(三)注重投资性购房的控制。
政府需要有效掌握当下投资性购房的状况,通过税收调控机制来达到遏制房地产泡沫的状况。例如对于短时间购房出售者,需要对其售价的利润做一定的税费增收,甚至采用高比例的税费增收,从而遏制投机性购房行为。其次,对于自用型的刚需购房,需要提供一定政策支持与普惠力度,有效的减少税费,提升一般居民的居住品质,按住刚需群体的实际需求。将刚需购房与投机性购房做好区别对待,鼓励与打压合理运用。
(四)做好市场监督,规范市场行为。
房地产企业自身素质的缺乏与市场监督管控的不足都会导致整体市场环境的运转不良。需要完善整体的房地产信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舆论影响力量,对市场相关信用行为做有效监督管控,有效的让房地产市场竞争处于健康良性环境。要注重房地产相关信息系统与平台的建设,注重信息的采集、分享与运用,有效准确的把控市场状况,了解实际的消费者购买需求与房地产行业状况,促使整体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
三、结语。
房地产经济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无论是政府政策环境、民众经济能力与物质需求、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状况,都需要有序规范性才能维持整个房地产经济的平稳。具体操作上需要各方面力量配合,同时也需要民众保持健康的购房心理,国家层面需要充分的意识到让房子作为刚需居住,而不能让房子作为投机者炒房的媒介。尤其是国家层面与购房者的心理层面构建需要尤为关注,避免受到相关关系的裹挟而导致市场畸形发展,通过稳定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来促进社会各方面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2]孙文伟.探讨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措施[j].财经界,2016(24):21.
[3]李娅静.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j].商,2015(48):26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二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体系发起了致命冲击,同时对我国的经济体提出了严峻挑战,此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结构性隐患。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政府进行直接调控,所以,需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明确税收政策的原则和目标,理清税制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思路,确保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鄂尔多斯地区近年来盲目建设房屋,导致供大于求,滋生次贷危机,有效协调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有助于鄂尔多斯地区财政的健康发展。
一、财政收入涵义及来源。
1.财政收入涵义。
财政收入即国家财政收入,是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利用一定渠道得到的资金收入,比如个人和组织征收的税收、公债、货币所得收入等。
2.财政收入来源。
目前,国内财政来源繁多,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利润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利润收入是指国家投股获得的分红以及国企税后上缴的利润收入,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发行国家债券和国库券,向国外金融组织和银行提供借贷得到的收入,税收收入是经济收入组织、纳税人以及其他经济收入征税,财政所得收入将会为我国大众服务和基本设施建设提供依据。
二、财政和税收的关系。
我国财政收入的最根本保障即税收,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保障。上半年国内财政收入7.96万亿,增长6.6%,同比增长4.7%,税收收入6.6507亿元,同比增长3.5%,约占财政总收入的4/5,税收收入的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可见一斑。
就我国现状而言,财政收入取决于民,用之于民,那么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人民享有国家财政税收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质量,使得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紧密相连。
税收和财政的关系十分密切,税收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利用财政收入的分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短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的公正、公平。税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对纳税人起到舒服作用,为有关部门佐以信息。与此同时,税收能够更好的明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为政策方针制定提供依据,税收组成结构有助于对行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并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目前,各大金融类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税收政策方面金融业的首要问题便是税负过高。就金融业营业税征收而言,最大的两点矛盾在于:第一,由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兴起,国家为了提升综合国力,会规定商家贷款利息也和其他资金共同计算上缴营业税,并以此为税基缴纳相关保护费。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综合税负达到5.5%,和同等行业相比遥遥领先。第二,金融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是仍有部分传统银行内部资产质量较差,所以不良资产所占比例不均衡。除此之外,营业税对大量未收利息采取垫付办法,则银行实际承担税负要远远高于法定税负。
三、财政和税收之间关系的处理。
1.正确认识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利用国家财政支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保障依据的构建,提高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公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税收可以对个人收入起到调节作用,降低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2.强化税收征管和分配调节。
强化税收征管与分配调节,有助于国内社会主义和谐社會构建的基础,就税务部门而言,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征税,保证征税过程有序推进、通力合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奠定良好基础。gdp总收入来自个人、企业、国家三部分,国家部分增加,企业不变,个人则会不断减少,由于国内行政体制切蛋糕形式,这个趋势将是必然存在的,拉动内需需要以企业和政府为主导,但是受限于经济结构特殊性,所以还有漫长的过程,总的看来,我国的财政和税收体制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对此进行科学分配调节。
3.优化公民纳税意识。
当前,城市居民的纳税意识并不高,并且普遍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为我国财政收入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税务部门大力宣传,强化税法执行力度,依法执法。如果发现违法者,则要对其进行严格惩治和处罚,完善和健全征税制度,强化征税力度,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成功与否,则就在于个人所得税的监控机制是否完善,在自行申报制度和代扣代缴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纳税人编码实名制,和法院、公安、海关、银行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定能够部门协调配合,全面监管纳税人的账户,依据相关法律手段,避免税源无故流失。
4.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某种意义上来说,税收会对公民贫富差距起到重要的缩小和调节作用,就当前的税务体系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且征管力度并不强,难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机制的健康发展,例如,中国个人所得税征收项目并不多,且收入规模较小,难以对个人税收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应当逐渐完善税收机构,调节收入分配,降低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氛围。
5.构建和谐征纳税体系。
目前,国内国民收入分配中,最规范、最主要的形式便是税收,具备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的特点,要求税务部门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对税收管理予以强化,促进纳税的深入改革,确保社会管理的基础坚定可靠。
6.优化税收收入结构。
目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所以需要对税收收入结构予以优化,着重提高财产所得税相关的直接税和高税收收入所得税的比重,湿度降低流转税税收比重,尤其是要将财产税和地方税相连,优化政府财源建设和本地投资环境,降低税制度对地区政府经济行为的扭曲激励,提高税收公平性,具体办法如下:(1)对流转税结构和税率予以调整,降低流转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扩大消费税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和生产,鉴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基机构调整,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带来的问题,均衡社会各阶级的收入。(2)税制结构优化,对所得税予以完善和改进,积极促进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降低名义税率同时,对企业技术导向、产业以及会计制度优惠税收政策统一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征管力度,确保竞争公平。(3)开征不动产税,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4)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对税权配置进行逐步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关系密切,更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根本。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依法治税,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公平奠定良好的保障依据。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三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到渐缓状态,同比的gdp增长率下降了6盘%,我国失业率也随之缓慢上升。当前状况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作出重大改变。随着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我国的经济压力形势增大,我国劳动力输出同比往年在不断下降。数据显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仍有廉价优势,但与东南亚劳动力成本相比还是过高。
我国如果走低端,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及东南亚新兴国家。如果走高端,发展高科技产品,技术又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以我国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而欧美国家也在不断进行工业改革,提高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在面临两难的势态下,我国经济必须在增长方式上作出重大改变。
(2)经济结构需要改变。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10%左右,第三产业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之中。但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比发达国家还是略显较低。
我国农业大国,但是先进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还是比较落后。同时,工业占比较大,在传统的钢铁、水泥、风电、等行业中都出现了功过于求得现象。另外,我国对石油的进口量非常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能源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國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还是后续技术支持不足。
(3)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运行,新型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也孕育而生,加大了我国对金融风险控制的难度。自国务院批准几个沿海城市开展地方债试点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焦点就聚集在地方债的问题之上。截至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为20.7万亿,其中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债务余额为10.6万亿,比底增加3.9万亿,年均增长19.97%。显而易见,我国地方的还债压力增大,而且出现旧债未还清,新债又复发的现象。在部分地方和单位还出现了违规使用融资资金的情况,这对金融运行的稳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经济结构的方向靠拢。农业方面: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在经济市场中是非常特殊的,所以它也是无可代替的,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也飞跃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农产品质量跟不上、收成少,农业投入不足,农村经济不坚固也随时可能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的产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多样化,从而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而稳固农村经济。
工业方面:我国应慢慢减少少低产量、高能耗的工业厂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等信息化技术产业,鼓励创新。在劳动力输出问题上,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应逐步减少低端技术劳动力输出,提高以高端技术为主的科技人才输出。
服务业方面:我国应大力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当前制造业成为我国主要的产业结构,所以应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研发设计业、工业节能环保业等,以服务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应积极发展信息化建设道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在金融业方面,应发展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步伐。但也不要盲目跟风,要吸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优缺点,严格控制金融的风险性。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我国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企业改革方面,应大力鼓励企业私有化,降低企业创办的门槛,提高企业创办过程中的效率。逐步淘汰一批传统低端技术产业的国企,积极引进国外高端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结构,提高企业生产力。
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更为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以市场决定价格。同时减少行政手段对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经营的干预,在政府层面仅发挥宏观指导和监管的作用,寻找市场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平衡。
(3)扩大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我国应快速与国际化贸易集团接轨,增加多方面、多领域的技术合作,积极寻求国外技术及资金对我国企业的大力支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进行。为了提高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一带一路”中所涉及到的沿线国家,我们应大力加强与他们的经贸合作,并将我们所盈利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发展中的国家中,刺激他们的经济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经济体,进而增加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以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
另外,我们应全面扩大中国城市对外合作的意念,以上海城市与国际贸易成功合作的经验,在沿海一些城市逐步推广,直至发展到内陆各大城市。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同时,还使得我国获得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了产业成功转型。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四
摘要: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多元化服务,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策略性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然后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进行分析,接着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综合上述分析,为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提出建议。只有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市场融资体系的健全以及政府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一国利率水平及其结构主要由市场供求以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通货膨胀程度、经济性质等市场因素共同决定(王国松,)。”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始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当时颁布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包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我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缓慢改革,6月我国开始取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的管理,迈出了市场利率体系建立的第一步,之后又逐渐放开债券市场的利率管制,1月4日,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上线,我国开始逐渐培育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势必会对借贷市场的主体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出于融资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
二、文献综述。
美国教授r.i.麦金农曾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里,企业p家庭和政府机构相互隔绝,不同的主体所面对的生产要素p产品价格以及技术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市场是不完全的。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上,吴伟认为金融抑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所以政府应该减少金融监管,通过完善金融体系,建立民营银行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而刘湘耘则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可以从多个方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但是引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包括企业自身、制度、金融结构以及经济周期等,因此完善市场机制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对于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分析中,杨滟子指出,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可获得授信程度较低,中小企业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动力,所以信贷业务将成为银行的主要进军领域。中小企业为求发展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建立良好的信用同时做好多渠道融资。
三、金融深化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按照企业融资资金来源划分,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通过留存收益和业主投资等方式进行,其优势是融资成本较低,但是跟企业经营成果紧密相连,融资金额通常受到限制。外源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外源融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股本融资、债券融资、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其中,股本融资和债券融资通常使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的融资,但是融资成本较高。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政策大力扶持随着政府对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新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都在法律法规上保护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渠道的银行,也在近年来逐渐将客户主体投向中小企业,扩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各大银行都相继开发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与此同时,地方银行也在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如安徽马鞍山农合银行的创业贷和联保贷,台州商行建立了为客户编制报表模式,通过一支专业的中小企业信贷经理团队来促进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下表是近三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的情况。
(3)融资渠道大幅拓宽除了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越来越多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压力。比如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等。尤其是今年来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送上了“及时雨”。
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银行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依旧不能大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矛盾的时候,“全球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络平台”、p2p网贷等各种模式正在兴起,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贡献。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设多层次的股权市场,力争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得到股权融资。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缺陷。
中小企业自身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较低等原因,一般都具有资产状况差的情况,因此他们的资信等级也比较低,同时中小企业又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通常情况下贷款成功率较低。
2.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贷款往往大量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将款项贷给中小企业,资金的用途可能改变,这样就产生了道德风险。而有的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通过美化自己的财务状况而得到贷款,这样又产生了逆向选择。因此,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更不倾向于向中小企业贷款。
3.金融抑制。
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从而扭曲了资金的价格,由于贷款利率固定,而把款项贷给中小企业的投资回报要少于贷给大型企业,因此银行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金融抑制的存在降低了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五、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中小企业自身努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固有缺陷的限制,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首先得自身做出不懈的努力。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盈利水平较低,资信水平较低,因此融资难度较大。成立融资合作联盟,能有效实现了银行、担保机构、企业三方信息的直接沟通,融资合作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巨大作用。随着政府的管制逐渐放松,中小企业可以贷款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如今中小企业融资相对容易的渠道有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从10月我国在五省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再到末的近8000家规模,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因此中小企业因好好利用这个渠道进行融资。
2.逐步完善市场融资体系。
(1)直接融资体系20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加快股权市场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截止年4月1日,共有682家企业在排队等待ipo。如今在我国的多层次股权市场的“金字塔”结构中,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在塔尖,创业板和新三板在塔中,还未完全成熟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券商柜台场外市场则为塔基。只有尽快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问题。
(2)间接融资体系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贷款定价能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断加强自己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政府也应该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保护放贷机构的合法权益,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
(3)担保体系尚文娜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担保类型主要分为政策型担保、互助性担保和商业型担保。由于担保行业高风险低效益的特点,以及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2]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第1期第1-14页.
[3]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88年.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88年.
[6]刘湘耘.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南方金融,月第5-9页.
[8]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7月.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五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所占的比例在近些年一直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同时美国的国债问题更是成为了世界人们的关注点,由此可见,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强烈的冲击。又由于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导致全球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这么多的挫折造成美国的世界地位不断地下降。我们正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在这背景之下不断地增强经济,尤其是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
一、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之间的关系。
第一,金融创新对于金融风险并不能做到完全的规避。金融风险并不能规避全部的金融风险,有一部分的金融风险是能够借助金融创新进行管理的,有一部分的金融风险却只能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规避。比如,金融机构所产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大部分都是内部的工作人员自己或是与他人合伙共同作案。这样的金融风险是无法通过金融创新来进行规避的,所以只能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或是制度上的创新来进行规避;第二,金融创新在规避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有效加强了各主体的规避能力。从金融风险直接规避的角度来讲,具有金融风险的主体能够借助金融创新的使用来避免损失的产生和增多。从金融风险间接规避的角度来讲,规避直接风险的做法已经有效减少了间接金融风险的出现机率,所以可以说金融创新对于间接金融风险的规避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一种有效规避银行贷款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第三,金融创新由于金融风险的存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金融创新的本源来看,金融创新最初的诞生就是为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所以通过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能够表明,金融创新最快的发展阶段就是金融风险最为严重的阶段。出现金融创新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同时与金融风险的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金融创新措施。
1.协调发展好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
金融创新是一个具有系統性、复杂性的发展过程,所以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发展好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内容:第一,人才是创新金融产品的基本,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够进行金融创新活动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所以,必须重视此类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培养力度,进而对创新金融产品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大金融监管法制制度的创新力度。保证金融市场公平竞争以及高效运行的根本是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是有效监管金融市场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创新相关的监管制度,进而有效发挥出监管制度的作用;第三,适当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创新金融产品也需要适度进行,否则就会产生反效果,要与投资者以及市场的产品需求、接受能力等相符合,还要与监管能力相协调,并且风险收益也要有所体现,进而避免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2.加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自主能力。
金融创新的大部分活动在我国都是通过政治直接主导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规避作用,就需要不断加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自主能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之下,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应不断通过进行创新来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满足社会上来自于各个角度和方面的需求,这样有助于金融机构健康地、可持续地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所以,金融机构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激励创新的机制,并且制定出衡量创新绩效合理科学的标准,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纳入创新业务的内容,进而有效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此外,为了防止刻意追求高收益和高风险的金融创新项目出现,必须从长远发展的眼光进行金融创新,合理分配好金融资源,并且科学管理资产流动习惯和资产负债,保证金融创新活动可以在良好的资本环境中平稳严谨地进行。
3.解决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由再一次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是紧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也就很难得到实现,这时就必须解决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金融创新的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让科技创新、中小企业以及“三农”都能够享受到金融创新的服务。首先,完善和创新“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按照农村和农业在金融方面的服务需求制定和发展相关的金融项目,例如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等,进而形成一个基于多方共赢原则以及功能互补、产权明晰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其次,根据生产需求来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寻找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同时,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促使直接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为了大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金融业务中最薄弱的项目就是融资,所以金融机构应对此项业务给予一定的重视,树立长期的创新和研发意识。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策略。
1.构建金融监管预警系统。
金融创新产品中的大部分都具有金融风险隐蔽、扩展速度快等问题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产品自身的透明度较差、渗透性较强以及自由度较大等特征造成的。需要通过不断地管理和监督金融运行状态来减少创新再监管环节中的空白程度,进而有效降低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机率,同时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应构架金融监管预警系统,与原有的监管信息系统共同完成监管任务,实现预警指标的直接生成,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控各个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以及日常运行情况等。
2.加强金融机构运营风险的监管力度。
目前,国际上的银行业呈现出一个日渐激烈的竞争状态,全球化的金融发展趋势也开始有所好转,这也就向我国的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效加强经营的国际化能力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金融风险监管在金融机构中具有关键的金融风险管理作用。但是,我国商业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公司管理机制,进而造成了经营业绩一直下降、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等的问题出现,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出金融风险监管的作用,重视金融风险监管在金融创新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加强金融机构中的流程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监督运营风险的工作水平,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金融风险,做好防控的措施,进而有效加强金融机构运营风险的监管力度,减少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3.建立金融风险协调管理机制。
金融创新活动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地发展,开始逐渐出现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也就要求人们开始重视跨部门协调监管的重要性。所以,应按照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與权利的对等原则,建立金融风险协调管理机制,将监管各方的义务和责任在其中得到明确的分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监管空白以及重复监管的现象出现。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应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的会议联席制度,促进各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金融业会逐渐向混业经营以及监管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形成更好的分业监管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能够通过金融创新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进而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不可以一味地只注重金融创新,却忽略了监管金融创新产品与工具的风险,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所以,在进行金融创新的时候,同时进行风险监管,不可以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监管和市场导向的,进而为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六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将会发生深刻变化,这将对我国保险业产生巨大冲击.本文就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分析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作者:韦莉妮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刊名:市场论坛英文刊名:marketforum年,卷(期):“”(10)分类号:f842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保险业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七
[摘要]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到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阶段,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快构建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防控机制与体系,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对策。
前言。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到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阶段,即逐步放开对人民币存贷款利差的管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2月1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加入wto五周年座谈会上透露,央行培育的“中国基准利率”将于元旦开始发布,以促进中国金融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此外还将进一步增加央行利率形成机制的弹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多方面的影响与挑战:银行竞争更加激烈、利率风险凸显、利差下降、利润滑坡,等等。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快构建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防控机制与体系,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能力。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的利弊分析。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意义重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在人行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提前做好这一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利弊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正面因素。
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也拥有利率浮动权,即下浮10%,上浮30%。若比照央行对农信社的政策,存款利率最高上浮50%,贷款利率可上浮50%-100%的话,这无疑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营销价格空间。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至少有以下几点:
1.可以更加有效地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显而易见,利率上浮对存款大客户的闲置资金有更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适当地把握时机应用存款利率上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相当数量的资金以备今后的发展。
2.可以增加获利能力。合理应用贷款利率上浮,做好存贷差的测算,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收入,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
3.可以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退出机制。科学地运用利率市场化的杠杆,能够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同时使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甚至无法获得收益,从而迫使这部分客户主动地加以自我改进;而风险隐患较高、低信誉度和零信誉度的客户将被迫从信贷市场主动退出。
(二)负面因素。
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管制政策,利率的变动和存贷款利差均由代表政府的央行确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多大的变通余地,只能被动接受,以至于形成利率波动无风险的思维定式,即使对利率波动风险有所意识也只是浅层次的。最典型的例证是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多次降息,其间包括利差的缩小,这种大幅频繁的利率调整事实上已经构成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然而,据调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频繁大幅下调利率的风险,有意识地防范和规避者却寥若晨星。金融机构这种利率风险防范意识和定价能力的缺失,使之在利率市场化后的经营面临着的冲击和压力不可小觑。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将是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的主要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一是存贷款利差缩小的风险。根据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总体水平会升高,但并不意味着存贷利率的同步升高,而往往是存款利率升幅大于贷款利率的升幅,造成利差缩小,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获利空间变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和其他表外业务不发达,利差收益占银行机构总收入的90%以上。因此,利率市场化后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压力。二是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对经济变数的敏感性大大增强。经济的过热与低迷,货币资金的供求变化,通货的膨胀与紧缩,外资的大量流入与流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与下降等因素,都会引起利率的大幅波动。商业银行面临利率波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即来自于可重新定价的资产和重新定价的负债的不匹配所引起的利率风险;利率结构的风险,即存款贷款利率不一致或短期存贷款与长期存贷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所造成的风险;客户选择提前还贷或提前取款所造成的风险,等等。三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由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尽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就已经存在,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还不到位,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有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在经济金融领域里信用缺失较严重的条件下,当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定价权之后,一些自我约束机制差的银行为了追逐高收益,乐意将信贷资金投向愿意出高息而还款能力差的企业或高收益、高风险行业;一些不法企业故意隐匿不利于其融资的信息,以高息为诱饵,恶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也不排除银行工作人员与企业合谋化公为私的案件增多,从而凸显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竞争格局中的对策分析。
(一)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国有商业银行至少在两个方面拥有相对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的绝对优势,即品牌优势和整体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的实力非常雄厚,在广大客户的心目中具有和国家等同的信誉度,大型和超大型的优质客户从心理上也更愿意和国有商业银行打交道。同时,国有商业银行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完备的结算网络也是中小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国有商业银行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央行的监管力度很大,政策不够灵活,历史包袱沉重等等,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加以慎重考虑的负面因素。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要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积极地去应对。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至少应从服务、产品和管理三方面采取对策。
1.服务方面。必须看到,今后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将逐渐减少,而中间业务收入将是现代化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完备的结算网络,这就为客户提供了健全的服务设施。因为客户要想更多地获利,其资金的流动性也必将越来越强,我们的服务设施恰好为客户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当然,为了保证我们的服务质量高于中小商业银行,还必须在服务的内涵上不断深入,不能仅仅停留在微笑、站立等层次上。
2.产品方面。谁能够提供让客户获利的产品,客户就乐于与谁合作,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年初,央行起草了《人民币协议存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办理主动负债业务,发行大额长期存单,这无疑是又推出了一个新的金融产品。但由于该产品各商业银行均可使用,我们并不能保证应用该产品就能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该产品利率较高,会增加银行的筹资成本。鉴于金融产品的趋同性,笔者认为,在产品上应加大组合的力度,将现有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科学的组合,对客户实施“打包式”的营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组合方式。
3.管理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总体宽裕的情况下,应科学测算自身在某一阶段的发展需要的资金量,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吸收存款,对于存量资金,为避免其流失可以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但绝不能一律将浮动范围用到极限,否则央行即使提供再大的浮动空间也没有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各商业银行在社会上“争抢”资金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为了保障长远利益,不应单方面地强调去吸收存款,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应一味地以吸收存款的数量作为经营成果最核心的标准。毕竟企业要以利润为经营目标,银行也不例外,如果存款特别是“高价存款”不断膨胀,而贷款营销却不能相应增长,相反还要不断发放优惠贷款,中间业务的各种收费又往往作为对客户的优惠条件加以减免,那么银行的利润必将不断萎缩甚至走向枯竭。所以,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绝不能把“吸存能手”作为优秀信贷经营者的考评核心,更不能作为唯一标准。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必须以效益最大化来考评银行的经营管理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今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必将由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转为实力更加强大的外资银行,因而必须彻底改变当前那种以最优惠利率去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同时把中间业务收入也当成优惠条件一同放弃的恶性竞争方法,否则不但各家银行的利润都难以保证,还会被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诉以违反wto约定和不正当竞争等罪名。
应当承认,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资金的定价体系成为商业银行的软肋。理论上,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的市场化是所有金融市场实现真正商业化运作的前提。如果不实质解决资金的定价体系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为了用好利率市场化这柄“双刃剑”,也为了保证这一改革的稳步进行,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定价体系是国内各商业银行绝对必要的根本对策。但要做到这一点,恐怕不是任何一家国内商业银行能够独立完成的。央行指导下的基准利率是否能真实反映一定时期内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银行同业公会如何加大协调作用及信用体系的建设等等,同样是影响到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八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许多行业都对优秀的人才有着空前的需求量,这就需要学校通过良好的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也正因如此,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学前教育,也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核心关键。学前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更关系着教育系统的发展以及走向,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阐述学前教育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总结得出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策略;学生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提高本国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重视并积极发展学期教育,在经济、人才以及物力等方面都对学前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我国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人心,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普及,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也应该得到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获得相对优先的发展。学前期其实就是指三周岁到六七周岁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智力发育以及品格养成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形成,都与学生在学前教育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很大的关联。处于学前期的孩子的发展变化迅速,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潜能。正因如此,在这时期,教师以及家长更应该对学生有着正确的引导、支持以及关爱,这样才能从更大限度上促进学生智力以及三观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教学机构数量较少,教学设备落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学期教育的教学设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十分有限,政府公办的幼儿园,数量更是寥寥无几,导致机构的教学费用昂贵。这些问题,使得机构远远无法满足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的需求。另外,仅有的教育机构,所拥有的教学设备数量也有限,有的机构甚至出现了基础设备不规范、设备严重落后的问题,这对于儿童的安全来说,是有着很大隐患的。
(2)学前教育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导致学前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很多机构虽然声称是“学前教育”,但教学内容却趋于小学化,认为学前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提前学习小学的教学内容。于是各方面都是按照小学的.标准实施,包括让孩子做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所谓的期中期末考试,只重视语文、数学等内容的学习。另外,这种应试教育导致了孩子过早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对于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涯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
(3)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由于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使得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增大,而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教师对学前教育体系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对学生的教育也存在问题。处于学前期的孩子不仅有着对世界的探寻以及认知欲,同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处于空白期,而当前一些教师只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数学知识的传授,并没有积极地引导他们去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学习习惯。
三、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这时期的学习对孩子一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孩子良好成长的前提,而学前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使其纳入国家教育规划之中。另外,还应该为已有的教育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并支持其完善教学设备,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满足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教育机构应该完善自己的规章制度,例如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更具适应性的幼儿学前教育模式等。另外,家长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让孩子在一个更好的教育机构学习,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意识。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主要决定者,仍有一部分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孩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学前教育。因此,国家以及学前教学机构可以就学前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宣传,例如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做各种广告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的观念以及意识。另外,学前教学机构的幼儿教师也应该多组织家长进行参观或者亲子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学前教学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学前教学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不应该只寄希望于学前教学机构,在生活中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习惯,为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起到榜样作用。家长应该多与学前教学机构配合,通过正确的方式为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3)完善学前教育的教学体系。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机构以及教师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目的,真正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应该有的学习内容。从教学内容来说,应该让孩子接受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接受的素质教学,满足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多开展各类例如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使得学生从多彩的颜色、美妙的音乐这些角度认识世界。另外,从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可以多开展课外活动项目,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的探索感受世界,这对于孩子的人生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在学期教育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涯也有重大作用。
(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国家除了为学前教育提供资金支持之外,还应该重视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比如,可以通过设定考核制度来保证教师的质量,确保幼儿得到应有的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过硬,才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的发展。各个学前教育机构也应该提高应聘教师的门槛,需要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对教师同样应该严格把关,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从而保证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创新发展自己的教学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或者情境化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活泼好动的年龄,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现如今,学前教育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孩子的教育程度,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发展学前教育的教育硬件设备,对于受教育的幼儿来说,十分重要,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宇。陕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背景下农村新建公办园发展状况的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张燕。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c]。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397。
[3]郑曼春。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j]。读与写,,13(4):222。
[4]郭立强,梁莹。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1):104—110。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九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在货币市场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经营融资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以及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滑,经济追赶期所实行的利率管制效用降低,而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在加大。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融资端利率大部分实现了形式上的市场化,但我国的金融体系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十
1.互联网:广播的新载体。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和声音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收听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广播必须互联网化即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
据统计,已有近百个国家约4000家电台、电视台采用54种语言开展网上广播业务,每周播出音频和视频节目超过6000小时,制作超过2300小时新的点播节目。
2.数字技术:广播的新起点。
数字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不光具有信道窄的特点,还具有可高速移动接收、可实现多媒体接收、音质出众、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的特性,并可利用卫星大幅度提高广播覆盖率。
目前,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可以收听到600多套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日程表,中国将在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各级电台在不断优化传统技术手段、扩大频率覆盖的同时,正促使广播朝着移动、网络、有线和多媒体方向发展。
3.3g时代:理想广播的新契机。
3g具备便捷、多样、互动等优势,代表了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发展方向,将给广播带来庞大的移动受众。进入3g时代后,为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广播必然积极地向手机媒体靠拢,一方面是广播媒体中某些领域采用3g技术,另一方面整个广播业融入3g。3g与广播相结合,用户除了能够通过手机实时收听广播,还可以下载或点播过往的广播节目,满足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
4.播客时代:广播内容的新来源。
播客是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人们通常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过,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播客通过软件或者网站为个人提供自由上传和下载个人音视频作品的服务;它与博客同样具有凸显个人交流和个性张扬的特点;它以音频或音频+视频等形式出现,比纯粹的文字博客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内的播客站点主要有4家,分别为播客天下、土豆播客、中国播客网及博客中国―动听播客。智慧源自民间,这是播客时代的原动力。
二、不利于广播发展的障碍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识别不了机遇。
面对数字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广播媒体依然存在一些落后于时代的问题:新媒体技术在广播媒体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优势并不明显。目前中国听众采用新兴的数字技术媒体(mp3、手机、网络)收听广播的比例虽然已经达到了31.8%,但相对于传统的接收方式而言,这个比例仍然比较低,没有达到传统接收方式的份额。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收听广播以及通过上网与电台交流的听众比例均很小,分别只有7.2%和8.8%。从受众接收层面来看,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并没有到取代传统媒介的时候;从广播媒介自身而言,无论节目的编排还是服务听众的方式,都没有明显的转变,依然以传统的节目内容生产方式与盈利模式为主体,数字化发展战略不明确。
2.体制机制不灵活,把握不了机遇。
广播不能随意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各级电台都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不灵活制约着广播业新兴传播方式的发展。保留现行体制合理、适用的部分,革除现行体制不合理、不适应的部分,这既是加快广播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行*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人才队伍不适应,利用不了机遇。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既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也需要更专业化的人才,但是传统广播媒体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提升广播从业者素质并将他们带入网络操作层面,存在实际困难。网络时代会导致广播从业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也必然导致原来机构的重新整合,负责本单位网络运作的部门及相关人员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如何看待他们的作用,能否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待遇,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广播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把握和利用广播发展新机遇的思路。
1.树立全新意识,准确识别机遇。
我国大部分广播网站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技术方面的支持不够,往往因传播速度太慢而失宠。广播业要尽早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弥补广播单向性、线性传播的劣势,延伸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扩大在传播新领域的影响力。
2.深化体制改革,及时把握机遇。
中国广播业发展面临重大的体制改革期,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三个分开的原则,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回归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将属于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的职能移交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社会组织。产业经营要打破独家垄断格局,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广电产业的新格局;将竞争机制引入广电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服务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过渡,建立新的广电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3.加强人才建设,充分利用机遇。
广播工作者一要树立大传播观念,打破原来的地域和行业的限制,面向全球,树立新的传播观;二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复合型人才,努力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广播业要实行分配制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在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上取得大突破,以形成在流动中用活人才的良好机制,有利于年轻人脱颖而出、不断发展的环境。
利率市场化论文篇十一
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上的“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是最基本的假设前提之一,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不可能做到拥有完全信息,每一位市场交易参与者总有一些私人专属信息。信息经济学就是在否定和批判新古典经济理论隐含的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始人斯蒂格勒认为,市场信息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市场交易主体掌握的初始信息总是有限的和有差异的;某些主体拥有较完全的信息而处于信息优势,另一些主体不拥有则处于信息劣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条件,可能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信息,甚至编造虚假的、歪曲的信息,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势必引发契约风险,使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种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决定了市场主体的有限预期,也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引入信息非对称理论研究金融市场,他们认为,与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比,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更为突出。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韦斯的研究证明,金融机构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市场上的借款人与贷款人众多,贷款人对于借款人将借款用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信息缺乏了解,仅凭自身难以实现资金的有效投放和收回,这就催生了金融中介。银行凭借其专业性技术优势和信息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总是存在,受认知能力、信息成本、运作效率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再专业的银行也难以对所有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绝对准确和有效地筛选与监督。在现实交易中,商业银行面对着众多风险程度不一的客户,相关决策只能依赖其所占有和运用的信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不完全契约使得银行在整个信用风险博弈过程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
信息的不对称性从发生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即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事前信息不对称指信息优势方对信息劣势方采取的对后者不利的交易决策,信息劣势方为规避交易风险做出的决策反而会引发信息优势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最终导致市场失灵,被称为“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在做出信贷决策前要掌握大量信息,包括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形势分析等宏观信息,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市场开发、技术创新、产品竞争力等微观信息。借款人也需要了解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贷款利率、授信政策、风险控制措施等信息。一方面,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政策、规定、流程以及资金实力等许多信息是公开透明的,企业获知与熟悉的成本较低,并且可以据此对自身情况进行快速调整。另一方面,受成本、效率与渠道等约束因素的限制,银行对借款人经营情况、管理效率、财务状况、信用水平、风险偏好、借款目的以及融资项目风险收益对比等信息的掌握却不一定完全(许多情况下只能根据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来被动获取)。为了顺利融得资金,借款人总会倾向于向银行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不利信息甚至还会编造虚假信息。这使得银行往往难以对相关信用风险做出准确判断,无法确定与风险状况最适宜的贷款利率,也无法对众多借款人进行正确比较和选择;只能根据历史经验和数据按借款人的平均资信状况、贷款项目违约概率来确定一个平均贷款价格(或在一定幅度内根据各种已知因素予以调整)。按照风险与收益对应原则,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但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提高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不仅不能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贷款项目质量,导致“逆向选择”行为,即风险越高、信用越差的'借款人越有可能获得资金,风险偏低、信用越好的借款人反而较难获得资金,也就是经济学上的“柠檬市场”现象。具体讲,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只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能够接受而继续申请借款,而许多信用良好的则会因借款成本超过预期拒绝借款,退出信贷市场;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恰恰来自于那些最积极寻求贷款的客户,也正因为他们选择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才能支付高额贷款利息,但最终可能导致贷款违约概率远远超过银行的预计。“逆向选择”的存在使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增大,银行利益受到严重影响。为弥补损失银行会继续提高平均利率,但这一行为只会使“逆向选择”问题进一步恶化,高风险借款人占比上升,贷款违约概率加大,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急剧增大。为规避风险,银行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停止发放任何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后果的贷款。因此,“逆向选择”在导致金融市场无效率的同时,也严重扭曲了金融市场结构。
侵占对方利益而产生的违约风险,被称为“道德风险”。市场中的任何主体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而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商业银行不会直接参与借款人的经营,对贷款资金投放项目的进展程度、可能取得的收益以及面临的风险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全面了解,处于信息劣势,而且对于借款人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控制措施,难以保证借款人忠实履行借贷契约约定的内容。借款人则有可能违反承诺,或者不努力作为,降低投资项目的收益率等,放大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这种由于借款人不道德行为的发生而使银行遭受利益损失的风险,就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会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概率。在贷款发放之前,借款人的经营行为非常谨慎,若发生失败,损失将由自己承担。但在获取贷款之后,借款人投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如果成功,将获取超额收益,如果失败,血本无归,也不过是无法归还贷款,最终的损失将由银行来承担。在实际信贷行为中,“道德风险”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借款人违反贷款合同约定,自行改变贷款资金用途。如借款人没有将贷款资金用于约定好的投资项目,而是用于投机性交易或其他高风险项目。二是借款人不作为,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负责任,降低贷款资金的增值收益,影响其自身的偿债能力。三是借款人故意隐瞒资金收益,逃避偿债义务。如借款人利用商业银行对于贷款资金投资项目具体情况的不了解,采取多种措施转移、隐匿投资收益,谎称投资失利,拖欠或逃避偿债义务。由于信贷契约仅仅约定了一种承诺,不同借款人承诺的可靠性不同,同一借款人承诺的可靠性也会随时变化,商业银行凭借掌握的有限信息很难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比较,只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可能产生的损失。但随着对所有借款人实际贷款利率的增加,相对应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较高的贷款利率只能使借款人的投机倾向加重,“道德风险”问题更加突出,而真正优质的借款人却逐渐退出市场,“逆向选择”也进一步恶化;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质量不断下降,金融风险加剧。正如明斯基所言:“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因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使得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将资源引导至那些有较高生产率的投资项目,从而发生崩溃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契约是不完全的,不可能在契约中准确界定签约当事人的责权利,不能准确描述与契约行为有关的未来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各种状况下契约各方的责任、义务。因此,契约的履行必然存在风险。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通过签订借贷契约来进行,债权债务关系、性质、特征等要素在借贷契约中得到明确。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机会主义或恶意毁约行为,一种是受信息获取来源、成本限制,商业银行对借款者做出错误判断,借款者没有预想的偿还能力所致。一种是借款者有偿还能力,但为获取更多收益而故意毁约所致。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信贷契约的不完全,因为商业银行在设计信贷契约的过程中,不可能预测到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也不能明确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产生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努力并不能消除风险,只能尽可能地将风险降低。可以说,借贷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和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且风险会随着契约不完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契约的不完全性越强,借款者毁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进而借贷契约纠纷的可能性和事后处理成本也就越高。
五、结论。
(一)信息对防范信用风险至关重要。
但由于信息的有限性、稀缺性和获取成本的高昂性,商业银行要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坚持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收益与成本相权衡的原则。
(二)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战略导向、风险管理资源分布等情况。
加大投入,加快方法模型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提高风险管理中定量技术的占比。建设功能强大、内容齐全的数据库和信息分析系统,为识别、区分客户资质提供强大的信息基础和技术支撑。
(三)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
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确立清晰的方向和路径,将定期与不定期、专题与常规传递结合起来。管理层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沟通的结果,及时对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机制、流程的合理性、健全性、衔接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动态改进,通过最大程度消除内部信息不对称来降低外部信息不对称。
(四)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优化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二者利益不一致带来的效率损失,将组织内代理者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尽可能趋于一致,从而形成各部门、各层级对借款人有效的监督合力。
(五)商业银行应在契约中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契约条款。
利用惩罚或者奖励手段,增大违约成本并使其远远高于相应的收益,使借款者按照商业银行所期望的方向行动,并督促那些具有偿付能力的借款者无法自愿毁约。
(六)此外还应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
大力培育信用文化体系,形成趋同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整体系统,使失信主体的特定行为转化为对社会整体的失信行为;借助法律来规范和调节交易各方的信用行为和关系,尽可能将所有的失信行为纳入惩戒范畴并细化、可操作化执行条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走向生本教案怎么写(优秀17篇)
- 酒店管理类论文(实用18篇)
-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汇总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论文(6篇)
- 2023年高中军训日记(优秀17篇)
- 组员扣分的检讨书范文(汇总12篇)
- 2023年父母政审介绍信范文(大全8篇)
-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6篇)
- 如何写民主生活会发言稿通用(九篇)
- 培训班的开场白(实用11篇)
- 家长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