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优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9:20:11 |
- ZTFB |
- 7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琐碎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总结应该包含个人对过去经历的感悟和改进方向的建议。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写作思路。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一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1.以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巧妙且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无论课前交流还是课中学习,老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赞赏、鼓励的语言评价,共计28次左右,评价语言较为丰富,既有肯定的评价,也有导向性、针对性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乐学,爱学。
1.教师发问的次数较多,较为细碎,加强发问的.针对性。
2.评价语言丰富,加强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计算结果对错,应是计算准确,而不是计算的好。
3.加强评价语言的导向性。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及时评价,你回答正确,如果声音洪亮就更好了。
4.减少重复性的语言评价,20分钟的微课,28次左右的评价,平均1分钟1次,评价过于频繁,教师说得过多,学生会听觉疲劳,起不到评价的作用。
本周二,我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谢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精心备课,重视课堂常规,使教学扎实有效。本节课开始,教师问学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
2.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白板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单双数、拳头法、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二
听了施老师的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针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探究、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如:让学生自己编9的乘法口诀,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编的?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把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那全身心投入学习、表达的尽兴,令我们也激动不已。
二、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9的乘法口诀较多,学生记忆有困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指名背、小组背、同桌背、集体背、开火车背、师生合作对口决,小老师与同学对口决等)指导学生记忆口诀,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三、练习题形式多样,富有梯度性。练习题有口算、找规律、对口诀、判断等,题目类型丰富多彩,适合各个能力段的学生练习。
建议:
1、板书应完整,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施老师的板书上没有写明课题,而且9的乘法口诀没写完。
2、在判断题中出示一道乘法口诀写法的题。
3、课堂上集体回答很多,个别回答较少,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三
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青教师,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四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五
x老师教的《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的内容。通过与x老师的交流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x老师这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重视培养学生用脸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节课中,x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在立体中的团体操队形问题、联系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购买鸡蛋和购买水果问题、照片问题以及作文本字数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变的更加主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来一座畅通的桥梁,使学生切实的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2、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例题学习中,x老师首先提了两个一步计算的问题,运动会方阵每行10人,8行共多少人;每个方阵80人,3个方阵多少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很快能说出计算过程及答案。将这两个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时很自然引出了两步计算的题,学生这时再进行计算思路也很清楚。在后面的练习中,x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作文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6个字,___________?请学生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之成为两步才能完成的应用题。在做这道题时学生很自然会在脑中过一遍解题思路再提问,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3、 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x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服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增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
4、 注重引导学生交流思维过程,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无疑是教学难点之一,而解决问题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验证。因此引导学生表述自己所理解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x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说说每一步应用题的依据,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和评价的基础。只有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暂时,其他学生或老师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提出不同的策略。
总之,x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遵循新授教学策略对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x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六
12月25日,我参加了县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桂芝小学的活动,当时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参加这次活动的,故而非常认真地聆听了3位老师的《整理与复x》,现在就顾老师的课说说我的看法。
课前,顾老师首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p107页上的表格提示进行了交流。我认为,顾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跟上课老师之间比较陌生,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也不是很清楚,这样一来,既消除了孩子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了心理距离,上课的老师也大体上了解了一下学情,以便在接下来的课上有的.放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x,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顾老师创设了小华一家逛商场的情境,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24时记时法以及克和千克三个零散的知识板块衔接起来,避免了传统数学复x课讲、练、评的单调乏味,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x课的效率。
1.在某些具体知识点的梳理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手。我个人认为;复x课,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没有必要像老鸟喂食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稍加点拨即可。比如在复x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我在教学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谁来举例说明如何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2)谁再来举例说明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完了之后,我准备了三组题进行反馈练x,第一组是将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第二组是把普通计法改成24时计时法,第三组“我是小包公”,判断改错。
2.在练x题的设计上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个“坡”度,这样孩子可以获得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
3.在复x万以内的数时,顾老师出了这样一组题:用0、9、3、6四个数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xx,最小的是xx,读零最大的是xx,读零最小的是xx。当时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即使顾老师当时指名说了思考过程,但我发现本题中的后两个答案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当时想,如果顾老师能把思考这道题的方法剖析给孩子们听,即:读零最大,首先考虑把零放在中间,即十位或百位,因为要最大,所以零只能放在十位上,零的位置定了以后,这个数要最大,所以千位要最大,放9,然后是百位最大放6,最后是个位上放3,这样这个数最大就是9603。
不读零最小是xx,因为零要不读出来,所以只能放在末尾,也就是个位上,因为这个数要最小,所以千位上只能放3,百位上最小放6,十位上最小放9,这样不读零最小就是3690。我想顾老师这样讲一下,对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更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了。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七
今天,在昆仑中学听了张艳勤老师的《定义与命题》一节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第2节课《定义与命题》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掌握了定义、命题,以及命题的条件,真假命题等概念。总所周知本来对于概念教学课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探索或者活动的内容相对较少;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没有新鲜感。但是听了张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张老师能很好的处理概念课的教学,并能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当然这与张老师的基本功是密不可分的。
现将本节课的感悟整理如下:
1、课堂教学设计合理,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基本情况。
2、教学环节紧凑,设计合理:从复习,回顾与思考(解释名词,练一练,议一议,想一想)练习巩固,今天的收获等方面进行教学,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3、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讨论。
4、应将以前所学的更多的定义,命题进行整理,让学生分定义还是命题以及真假命题,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
5、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列举一下生活实际中的定义和命题的相关例子,并让学生分清条件以及结论,这样同学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更浓厚一点。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八
听了邓老师教学的《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我颇有感触。
我认为邓老师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分水果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问题的探究。怎样分小朋友才会觉得满意,学生想到了平均分。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引出了教学内容几分之一的认识。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邓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进行一次或几次对折,然后用彩笔涂上颜色。这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三、教学各方面准备很充分。如教师事先准备好了水果、纸片(圆形、正方形),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纸片等,能看出邓老师是个考略周到细致的好老师。
四、板书的设计很有新意。邓老师为了避免板书时花费太多时间,她采用了把板书的内容事先写在纸上,粘在黑板上,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学中借鉴。
五、练习形式多样并富有梯度性。有判断题;我会说,我会写;聪明你我他;动手对折纸,一步步的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后来邓老师又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分分桌子,让学生体会到了身边的几分之一。最后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让学生学生从中找到了这节课所学的几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分数做了铺垫。
建议:
1、练习中有一道线段题,多数学生答错了,教师应适当花点时间点拨学生,以免再犯类似错误,不应匆匆一带而过。
2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3、教师不应对孩子的思维进行局限,课前可以让孩子们准备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纸,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去折一折,涂一涂,让孩子的思维更加开阔。
4、折纸活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折去涂色,说出自己表示的是几分之一,教师还可以指定具体的几分之一让他们去折去涂,这样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九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1.以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巧妙且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无论课前交流还是课中学习,老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赞赏、鼓励的语言评价,共计28次左右,评价语言较为丰富,既有肯定的评价,也有导向性、针对性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乐学,爱学。
1.教师发问的次数较多,较为细碎,加强发问的针对性。
2.评价语言丰富,加强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计算结果对错,应是计算准确,而不是计算的好。
3.加强评价语言的'导向性。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及时评价,你回答正确,如果声音洪亮就更好了。
4.减少重复性的语言评价,20分钟的微课,28次左右的评价,平均1分钟1次,评价过于频繁,教师说得过多,学生会听觉疲劳,起不到评价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
听了名师李《年月日》这堂数学课,对比自身平时的课,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感触很深。相信李丽贞老师课前一定花了不少的时间,准备得十分充沛。现针对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谈谈自身的感受吧。
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当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提倡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堂课中,李老师以新的课程规范为指导,创设过生日、北京申奥胜利等情境让同学主动参与,小组内观察年历,合作探究,完成记录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同学的发展为目的,很好的培养同学的自主、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该用各种方式激发同学的兴趣。教师能否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好课的重要规范之一。在这堂课中,李老师设计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拳头识记法、师生互动的游戏等,同学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所以,同学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中,才干萌发学习动机,发挥发明潜能。
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该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将适得其反。在这堂课中,李老师借助课件多次让同学观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让每个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结合黑板板书、幻灯展示,相得益彰,效果好。
听课中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课十分不容易。茫茫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不时学习,不时积累,不时请教,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一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是后面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一、本课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
本节课老师通过回顾旧知,导入课题。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2、情境激趣。
在本节课中,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一周的情境,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周长。接下来,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环节清晰。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摸一摸、描一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认识了周长的意义。第三个环节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直观感知”图形的周长,有设计了小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的过程;第四个环节算一算周长活动,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后,让学生说的不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更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2、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摸物体的面的周长。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发生线、面混淆时,注意区分体、面、线的区别,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线来自于面、面来自于体。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二
《年月日》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3、教法学法:
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奥运会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
学生准备:年历卡、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三
教学目标是:
1、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
庞学杰老师课前让学生欣赏有四边形构成的美丽图形,感受四边形之美。从而揭示课题四边形的认识。然后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么样的?看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其实学生的已经知道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再通过让学生剪一剪,辩一辩、找一找,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最后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其实可以分成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是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第二次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罗老师把第二次分类订为本课的难点和亮点。通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可以根据角的特点,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不同的想法,时而加上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概括能力。
分类结束以后,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罗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好这部分的内容。
本人有这样的建议:如果这节课把重点和难点定位在第二次分类上,那就不需要再出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的内容,把分类讲的透、细。这样更加出彩。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第二次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特殊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没有必要出现很多种的分法,简单带过就可以的。那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以上是个人意见,个人的定位不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想法就不同。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多多执教。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四
1、课内充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2、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能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复习巩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关系。
2、复习巩固了什么叫面积,让学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从而自然引入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中差学生,教师应充分了;利用教具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真正感悟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其次是在计算公式中对半径的平方还需要指导和练习,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很好的运用。
——————《统计》评课。
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丹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青教师,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五
听了胡老师认识周长一课,受益非浅。下面对本课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胡老师课开始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明3天跑步的情况探索,边线——认识一周的边线,再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圆形、月芽形的一周,并估一估、量一量各图形一周的长度从而明确周长的含义。接着出示角和有缺口的月饼让学生探索进一步明白封闭的图形的一周才叫周长。展示了概念课基本模式:从概念的引入(认识操场的一周)—概念的理解(指一指、估一估、量一量)—概念的巩固(算一算、比一比)。从直观到抽象过渡自然,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整堂课胡老师巧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初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二、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由基础题计算各图形的周长,再加大难度比较断开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直观地一条一条边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楚直观地认识到图形大的周长不一定大,建立了周长的概念。
三.注重对孩子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
整堂课胡老师巧设问题情境,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充分让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和语言描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观察操场的一周——认识边线—测量一周的长度——明确周长的含义——计算周长————比较不规则图周长,每个环节胡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有方,师生互动较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环节,教师有意安排了对三角形、圆形和月芽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操作测量。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从中感悟到对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应该灵活地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而且特殊的图形也有特殊求周长的办法,策略是多样化。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辨别和判断,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方法。
下面提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1、在教学角和月饼这两个环节中,问题引入不够清晰简洁,如在学生认识到角不能从起点回到起点,它不是一个封闭图形(有缺口),没有周长。胡老师接着可以直接设问:这个月饼有也有缺口,它有周长吗?让学生思考,对比性强些。而不要又让学生指一指月饼的一周。
2、时间把握上前面从容淡定,后面可能有点紧张,匆匆小结下课,时间有多,可能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六
回顾林老师《吨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总结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林老师从“曹冲称象”的图片,引起内在学习需求,再由旧引新感受"吨"存在的必要,概括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通过数大米的袋数、1吨学生的人数和常见物品的个数等体验、想象,学生进一步丰富、强化了对吨的感知和认识。
4、整节课学生们投入地活动,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发言;看着他们体验生活,获得知识,提升思维;真切地享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林老师的这节课真的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七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笔算乘法一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学习。
买7套你会算吗?再多一些呢?学生列式后,先交流列式的依据,在估算。为笔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结合图形理解先分后合的计算方法,给与学生的探究时间较充足,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较好,学生能在课前基本了解笔算的方法。
4、质疑点拨到位,乘法竖式中怎么会出现加法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先分后合方法的深入理解。
需要商讨的地方:个人认为前面的先分后合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做一些铺垫,更重要的.是为本节笔算的算理的理解降低难度。教师在那个环节的用时较多,虽然可以若能学生很好的体会这种方法,但由于本节内容重点是笔算方法,所以应将前面时间压缩,不必让学生亲自去写,去算,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将套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简便之处。然后告诉学生,列竖式的思路就是刚才思路的简写。教师一定要演示算的过程,书写顺序,对照图形让学生理解。
建议:笔算之前的估算板书出来,方便计算出结果后的比较。让学生板书,大家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八
上周三中午,我听了朱xx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堂课。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朱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课堂常规,组织教学扎实有效。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孩子举手发言时候笔直的小手以及很好的倾听习惯。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常规,就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二、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朱老师应用情景图片和年历卡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朱老师的练习设计巧妙,针对性强,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而且设计闯关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值得商榷的地方有:
一、大月/小月的概念应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随机渗透。
二、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应准确到位。当老师布置学生记下自己的生日,并在年历表上圈出时,老师有必要对学生介绍公历年份和农历年份的认识。
三、黑板上的板书对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归纳和表述不够完整,只写出了七个有31天的月份。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范本篇十九
20xx年xx月xx日下午观摩了xx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印象很深。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乘法的笔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茅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茅老师能通过创设“大象运木头、小猴采桃、小猴请大象喝矿泉水”等生动活泼、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理解算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以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在教学20×3时,让学生先算2×3=6.2×3=6是前面所学的表内乘法,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数学新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课堂上茅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最优的算法,并让更多的学生去说,去讲,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及时的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茅老师能及时给出相关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最优的方法。并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交流想法,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然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老师让小朋友说出20×3是怎么想的,可以再学生说3×20也可以怎么想。而不能少了3×20的想法。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高一期试分析总结(优秀8篇)
- 最新以责任与担当为题目(实用16篇)
- 学会审美 学会审美作文(5篇)
- 中级机械工程师论文(精选20篇)
- 学校病假请假条范文(优秀19篇)
- 剪纸活动策划方案(优质15篇)
- 太阳的话教案范文汇总(汇总9篇)
- 英文简历之科研成果通用(实用12篇)
- 2023年整改书面报告汇总(优秀14篇)
- 2023年春节商品促销文案(优秀1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