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春风(模板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9:14:27 |
  • ZTFB |
  • 11页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如何保持身心健康,追求幸福与快乐?读一读这些范文,能够加深我们对总结写作的理解和认识。

老舍散文春风篇一

记得第一次读老舍的《断魂枪》是在小学,一齐阅读的还有《微神》,比之,吾更爱《断魂枪》矣!那时的知识储备不多,只能用欣赏记叙文的方法使自己陶醉其间,届时已爱看武侠剧目,自然对拳脚功夫不错的孙老者抱有好感,即便是沙子龙最后站在夜静人稀的自家院子一气把六十四枪刺完,我也依然对他能否打败孙老者产生怀疑。年少的我们都喜争强好胜,但这一直都没影响我对该篇文章的喜爱,来来回回读了不下几十遍。到了中学,有幸在课堂上倾听老师对《断魂枪》的讲解,他分析了艺术构思的精度,思想挖掘的深度,语言运用的纯熟,还说《断魂枪》最后的“不传!不传!”是表达了中国千年来文化传承的真是写照。当时的我若有所思。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在于它经得起时间的磨练。时则今日,又见“故人”,《断魂枪》还是安然躺在课本里,不禁有一丝欣慰的笑意。再观起首那行熟悉的字句“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以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想起从前自己一度以为的“玩世不恭”,哑然失笑。

不!容易看出他还是十二分的热爱枪的。从徒弟王三胜对他肯定的了解,“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倒沙子龙自己对枪以及枪法的不能割舍,文章末有“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然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着当年的野店荒林的威风”,这句堪称点睛之作,更加重了沙子龙爱xxx量,这些都是沙子龙爱枪的铁证啊!但他的爱却又何其的隐忍。只能在夜深人静,关紧他的门窗,才能释放一些些。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争光显胜了;是那枪真的淘汰了?看起来好像是沙子龙顺应了时代,理所当然的不再张扬他的武功了,但只是不可自拔的对那套枪产生无比的眷恋,摸摸这凉、滑、硬的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是自己在漆黑的夜里操枪,仿佛在黑暗里宣泄了自己对过去世界的留恋。尽管尽量去适应,却依旧表现出对时代变化的一种消极漠然的态度,只是外表学的像罢了。

“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徒弟们对他的吹捧,那是徒弟们的事,甚至于当孙老者说“教徒弟不易”时,沙子龙的回答竟是“我没收过徒弟”。他不承认他收过徒弟?也不尽然,毕竟是江湖中人,只是换了一种承认的方式——“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或是请给说个对子——什么空手夺刀,或虎头钩进枪”沙子龙便是“教什么?拿开水浇吧!”一句马虎过去。他是真不教?也许是时候不对吧!然而对于他所谓“对”的时候怕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他才会如此决绝的说“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如棺材,一齐如棺材!”所以,“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之前,他们也是这么吹捧沙子龙的)”。所以,“神枪沙子龙”慢慢地似乎被人们忘了。只有那叹气声,那模糊的图影——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那微笑里伴着“不传!不传!”渺渺然缠绕着这个世界!

深推全文,这不是一部在市井日常生活中书写中国文化命运的作品吗?沙子龙以及他那套枪法不就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历经千年的磨砺,完善、系统而又精粹的象征吗?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能像中国文化一样历尽沧桑而不中断,枪法的成熟不就是代表了文化更是到了熟透了的地步吗?然而,由古老的农业文明步入现代的工业文明,当时的中国的确面临着挑战。可以看出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素来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了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与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从哲学上考究,文化的产生其实就是关于人类产生的探索,因而要讲述文化命运必然的就要讲述人的命运。

《断魂枪》这篇文章通过对沙子龙个人的命运描述,折射出在历史动荡时期,文化嬗变时期,作为中国文化承载者的复杂心态。全篇作者运用了白描,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传神的刻画出沙子龙,孙老者与王三胜这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那支贯穿全文的“枪”,以及那套绝世的“枪法”都被作者糅合进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以及民间正说。与鲁迅“意在建立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新文化”不同,老舍的主张是“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而中国古代那种父传子,子传孙的世代相传的文化传承模式却为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虽然,沙子龙是微笑着飘出“不传!不传!”这四个字,却阻断了一个民族对于文化的分享与继承。这篇《断魂枪》的创作怕也掺进了作者的惋惜之泪吧!与我们一样,相信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希望看到那套绝世的“五虎断魂枪”的。

文档为doc格式。

老舍散文春风篇二

作者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刻画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变和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春风》也不例外。这部作品以春风的象征力量来探讨人性、社会乱象和个体命运的问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以下是我对《春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作者对历史的揭示所深深感动。小说中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海口,一个大城市已经被列强殖民统治的时代。通过描写主人公们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艰难求生的情节,老舍生动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困苦与无奈。在战乱和乱局中,人民的命运随时发生着变化,渺小的个体往往成为政治力量的牺牲品,他们只能在生活的琐事中尽量维持尊严和自我力量,为自己的家庭着想,力求活下去。通过对历史的揭示,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稳定和幸福。

其次,我被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作者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各个群体的生活面貌和生活境遇。从生活在平民阶层的黄先生、贵妃、小毛以及社会底层的苦力和妓女,到警察局长、辅警带头哥、海军港警等权力机构的代表人物,每个角色都有一种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性格。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出于对生活的逼迫和对命运的无奈。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出路和立足之道,他们有时被命运的打击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也能顶住压力勇敢向前。从这些人物的塑造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弱者的同情关怀。

第三,我对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善恶之间的探讨有所感触。在这个庞大的人性社会中,敌人与朋友、爱人与仇人之间的关系纠葛使人扭曲不安。通过描写各式各样的人物,作者深刻地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丑陋。有的人在暴力和欺压面前选择妥协,放弃对正义的追求;有的人则选择保护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选择,让我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社会乱象和个体命运的挑战?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希望我们通过阅读和思考,勇于坚持自我,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

再者,我对作者对社会乱象的批判和对遗忘历史的警醒有所感受。尽管小说中的背景是一个曾经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但在作品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的描写。老舍以生活琐事为主线,以个体的经历为切入点,把整个时代壮观的舞台全淡化了。这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写作方式,却能使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荒谬和混乱。通过揭示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被政治和战乱带来巨大破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命运受制于社会环境和历史卷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总之,老舍的《春风》通过对历史的揭示、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引起了我对社会乱象和个体命运的深思。这部作品让我们更加明白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希望我们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坚守正义和人性的光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老舍散文春风篇三

3、紧追不舍。

4、穷追不舍。

5、僦舍。

6、只洹精舍。

7、眷舍。

8、三舍。

9、故舍。

10、芦洲蟹舍。

11、蜗舍。

12、取舍。

13、邻舍。

14、福舍。

15、学舍。

16、草舍。

17、丙舍。

18、客舍。

19、宿舍。

20、猪舍。

21、横舍。

22、不舍。

23、守舍。

24、沮舍。

25、上舍。

26、入舍。

27、依依难舍。

28、缱绻难舍。

29、旅舍。

30、半舍。

31、割舍。

32、校舍。

33、静舍。

34、馆舍。

35、庵舍。

36、邸舍。

37、大舍。

38、宿舍。

39、外舍。

40、弃舍。

41、鱣舍。

42、某舍。

43、传舍。

44、厮舍。

45、老舍。

46、吠舍。

47、服舍。

48、农舍。

49、营舍。

50、病舍。

51、官舍。

52、里舍。

53、施舍。

54、号舍。

55、比舍。

56、广舍。

57、庐舍。

58、寺舍。

59、厅舍。

60、斋舍。

61、瓦舍。

62、寒舍。

63、茅舍。

64、街坊邻舍。

65、房舍。

66、精舍。

67、田舍。

68、拚舍。

老舍散文春风篇四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舍散文春风篇五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大家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大家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大家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大家在家里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大家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大家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大家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里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里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大家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大家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大家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

青春散文悼词。

孟子散文特色。

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创作的意义。

散文随笔大全。

大学青春爱情散文。

大学回忆散文。

高中散文随笔。

老舍散文春风篇六

春风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阅读《春风》这一篇作品,让我深受启迪,不仅对老舍的创作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个人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新的思考与体会。

首先,老舍的创作风格深深吸引了我。他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描写和深厚的人物刻画技巧给人以深刻印象。在《春风》这篇小说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带领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中又流淌着对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他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了人生的海阔天空,深夜苦考繁星灿烂,以及人生的起落与坚持,给人以深思。

其次,老舍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让我深感共鸣。他通过描写春天到来时压榨人民的业主们、借款人、小贩们等,刻画了社会现象中的种种不公和丑陋的一面。这些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道德风险。老舍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在传递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的同时,提示我们应该审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失范,以期唤醒每个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然后,老舍对于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让我深深反思。在《春风》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海子和李成的对话,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海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而李成则对生活感到无望和失望,认为生活已经没有了意义。通过这种对比,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并且它们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在面对困境时不断寻求生活的意义。

最后,老舍通过《春风》这篇作品向我们提出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失范,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和反思这些问题。他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提出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幸福的价值观。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能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关注和改变社会的不公。

总之,阅读《春风》这篇小说让我对老舍的创作风格、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同时对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调整和提升。希望未来能够深入研究老舍的其他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心得与体会,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养。

老舍散文春风篇七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尤为著名的戏剧作品《春风》,引人入胜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通过观看《春风》,我深深感受到了老舍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老舍对于人性的剖析。

《春风》是老舍笔下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小区居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各样真实的人物形象。老舍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各色人物的欲望,还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与斗争,都被老舍刻画得鲜活生动。他展现了人类的善良与丑恶,爱与恨,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春风》,我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与恶的斗争,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老舍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

老舍以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刻画了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小区里的几户人家的生活琐事,老舍从各个细节中看透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他深入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小人得志和人心脆弱的多重问题。通过《春风》,我认识到社会因素对个体生活的重要影响,而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春风》中的女性形象。

老舍特别注重女性形象的刻画,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他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无论是孔雀姐姐的悲惨命运,还是林丽的坚强和勇敢,这些女性形象无一不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我对于女性的自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四段:《春风》中的家族观念。

在《春风》中,老舍展现了家族观念对于人们行为和家庭关系的影响。王秀云的离婚带来了巨大的家庭冲击,尤其是她的离婚和再婚对于她的儿子小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老舍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观念在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体现。观看《春风》让我对于如何平衡个体利益和家庭责任有了新的思考。

第五段:对《春风》的评价和思考。

通过观看《春风》,我对老舍这位伟大作家的才华和思想深深折服。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剖析展现出他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力,而他所描绘的形象和情节也引发了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我理解到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带领我们思考并牵动我们的情感,"春风"就像老舍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之风,吹开了我头脑的蒙尘,让我不断追问和思考。

老舍散文春风篇八

自古道:今儿个晚上脱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天有不测的风云啊!为留名千古,似应早早写下自传;自己不传,而等别人偏劳,谈何容易!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可是,说起来就有点难受。

自传不难哪,自要有好材料。

材料好办;“好材料”,哼,难!自传的头一章是不是应当叙说家庭族系等等?自然是。

人由何处生,水从哪儿来,总得说个分明。

依写传的惯例说,得略述五千年前的祖宗是纯粹“国种”,然后详道上三辈的官衔,功德,与著作。

至少也得来个“清封大夫”的父亲,与“出自名门”的母亲。

没有这么适合体裁的双亲,写出去岂不叫人笑掉门牙!您看,这一招儿就把咱撅个对头弯;咱没有这种父母,而且准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见得比我高明。

好意思大书特书“清封普罗大夫”,与“出自不名之门”么?就是有这个勇气,也危险呀:普罗大夫之子共党耳,推出斩首,岂不糟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也得先变成英雄啊。

汉刘邦是小小的亭长,淮陰侯也讨过饭吃,可是人家都成了英雄,自然有人捧场喝彩。

咱是不是英雄?对镜审查,不大像!

自传的头一章根本没着落。

再说第二章吧。

这儿应说怎么降生:怎么在胎中多住了三个多月,怎么产房里闹妖精,怎么天上落星星,怎么生下来啼声如豹,怎么左手拿着块现洋……我细问过母亲,这些事一概没有。

母亲只说:生下来奶不足,常贴吃糕干——所以到如今还有时候一阵阵的发糊涂。

第二章又可以休矣。

第三章得说幼年入学的光景喽。

“幼怀大志,寡言笑,囊萤刺股……”这多么好听!可是咱呢,不记得有过大志,而是见别人吃糖馅烧饼就馋得慌——到如今也没完全改掉。

逃学的事倒不常干。

而挨手板与罚跪说起来似乎并不光荣。

第三章,即使勉强写出,也不体面。

没有前三章,只好由第四章写了,先不管有这样的书没有。

这一章应写青春时期。

更难下笔。

假如专为泄气,又何必自传;当然得吹腾着点儿。

事情就奇怪,想吹都吹不起来。

人家牛顿先生看苹果落地就想起那么多典故来,我看见苹果落地——不,不等它落地就摘下来往嘴里送。

青春时期如此,现在也没长进多少,不但没作过惊天动地的事,而且没有存过惊天动地的心。

偶尔大喊一声,天并不惊;跺地两脚,地也不动。

第四章又是糖心的炸弹,没响儿!

以下就不用说了,伤心!

自传呢,下世再说。

好在马上为善,或者还不太晚,多积点陰功,下辈子咱也生在贵族之家,专是自传的第一章就能写八万字。

气死无数小布尔乔亚。

等着吧,这个事是急不得的。

老舍散文春风篇九

老舍(18~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春风》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散文。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一一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的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

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象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

不管别位,以我自己说,思想是比习惯容易变动的。每读一本书,听一套议论,甚至看一回电影,都能使我的脑子转一下。脑子的转法像是螺丝钉,虽然是转,却也往前进。所以,每转一回,思想不仅变动,而且多少有点进步。记得小的时候,有一阵子很想当“黄天霸”。每逢四顾无人,便掏出瓦块或碎砖,回头轻喊:看镖!有一天,把醋瓶也这样出了手,几乎挨了顿打。这是听《五女七贞》的结果。及至后来读了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就是看杨小楼扮演的“黄天霸”,也不会再扔醋瓶了。你看,这不仅是思想老在变动,而好歹的还高了一二分呢。

习惯可不能这样。拿吸烟说吧,读什么,看什么,听什么,都吸着烟。图书馆里不准吸烟,干脆就不去。书里告诉我,吸烟有害,于是想戒烟,可是想完了,照样的点上一支。医院里陈列着“烟肺”也看见过,颇觉恐慌,我也是有肺动物啊!这点嗜好都去不掉,连肺也对不起呀,怎能成为英雄呢?思想很高伟了;及至吃过饭,高伟的思想又随着蓝烟上了天。有的时候确是坚决,半天儿不动些小白纸卷,而且自号为理智的人――对面是习惯的人。后来也不是怎么一股劲,连吸三支,合着并未吃亏。肺也许又黑了许多,可是心还跳着,大概一时还不至于死,这很足自一慰。什么都这样。按说一个自居“摩登”的人,总该常常携着夫人在街上走走了。我也这么想过,可是做不到。大家一看,我就毛咕,“你慢慢走着,咱们家里见吧!”把夫人落在后边,我自己迈开了大步。什么“尖头曼”“方头曼”的,不管这一套。虽然这么说,到底觉得差一点。从此再不去双双走街。

明知电影比京戏文明些,明知京戏的锣鼓专会供给头疼,可是嘉宝或红发女郎总胜不过杨小楼去。锣鼓使人头疼得舒服,仿佛是。同样,冰激凌,咖啡,青岛洗海澡,美国桔子,都使我摇头。酸梅汤,香片茶,裕德池,肥城桃,老有种知己的好感。这与提倡国货无关,而是自幼儿养成的习惯。年纪虽然不大,可是我的幼年还赶上了野蛮时代。那时候连皇上都不坐汽车,可想见那是多么野蛮了。

跳舞是多么文明的事呢,我也没份儿。人家印度青年与日本青年,在巴黎或伦敦看见跳舞,都讲究馋得咽唾沫。有一次,在艾丁堡,跳舞场拒绝印度学生进去,有几位差点上了吊。还有一次在海船上举行跳舞会,一个日本青年气得直哭,因为没人招呼他去跳。有人管这种好热闹叫作猴子的摹仿,我倒并不这么想。在我的脑子里,我看这并不成什么问题,跳不能叫印度登时独立,也不能叫日本灭亡。不跳呢,更不会就怎样了不得。可是我不跳。一个人吃饱了没事,独自跳跳,还倒怪好。叫我和位女郎来回的拉扯,无论说什么也来不及。看着就不顺眼,不用说真去跳了。这和吃冰激凌一样,我没有这个胃口。舌头一凉,马上联想到泻肚,其实心里准知道并没危险。

还有吃西餐呢。干净,有一定的分量,好消化,这些我全知道。不过吃完西餐要不补充上一碗馄饨两个烧饼,总觉得怪委屈的。吃了带血的牛肉,喝凉水,我一定跑肚。想像的作用。这就没有办法了,想像真会叫肚子山响!

对于朋友,我永远爱一交一老粗儿。长发的诗人,洋装的女郎,打微高尔夫的男性女性,咬言咂字的学者,满跟我没缘。看不惯。老粗儿的言谈举止是咱自幼听惯看惯的。一看见长发诗人,我老是要告诉他先去理发;即使我十二分佩服他的诗才,他那些长发使我堵的慌。家兄永远到“推剃两从便”的地方去“剃”,亮堂堂的很悦目。女子也剪发,在理论上我极同意,可是看着别扭。问我女子该梳什么“头”,我也答不出,我总以为女性应留着头发。我的母亲,我的大姐,不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么?她们都没剪发。

行难知易,有如是者。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一

这里的“赶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卖两只鸡或买二斗米的意思,不是;这是说这本集子里的十几篇东西都是赶出来的。几句话就足以说明这个:我本来不大写短篇小说,因为不会。可是自从沪战后,刊物增多,各处找我写文章;既蒙赏脸,怎好不捧场?同时写几个长篇,自然是作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戏改唱短打。这么一来,快信便接得更多:“既肯写短篇了,还有什么说的?写吧,伙计!三天的工夫还赶不出五千字来?少点也行啊!无论怎着吧,赶一篇,要快!”话说得很“自己”,我也就不好意思,于是天昏地暗,胡扯一番;明知写得不成东西,还没法不硬着头皮干。到如今居然凑成这么一小堆堆了!

设若我要是不教书,或者这些篇还不至于这么糟,至少是在文字上。可是我得教书,白天的工夫都花费在学校里,只能在晚间来胡扯;扯到哪儿算哪儿,没办法!

现在要出集了,本当给这堆小鬼一一修饰打扮一番;哼,哪有那个工夫!随它们去吧;它们没出息,日后自会受淘汰;我不拿它们当宝贝儿,也不便把它们都勒死。就是这个主意!

排列的次序是依着写成的先后。设若后边的比前边的好一点,那总算狗急跳墙,居然跳过去了。说真的,这种“歪打正着”的办法,能得一两个虎头虎脑的家伙就得念佛!

蒙载过这些篇的杂志们允许我把它们收入这本里,十分的感激!

老舍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济南。

五九。

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读书是不可能的。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而且,这样的东西,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石头是不会用言语冲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白打一个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这么想。”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画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是得意扬扬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从人们的兽方面看。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就是真还了手,把我打伤,我,不全象那小子那样傻,会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区,耽误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说他一定受什么别的惩罚),叫他也晓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区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请注意,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个“敢”字!)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二

老舍先生的《春风》是一篇饱含时代气息和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这篇小说着眼于家庭生活,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经历了种种变化后,最终寻得了生活的乐趣和价值。通过读这篇小说,我领悟到了不同阶层人民在当时国家历史背景下的处境和命运抉择,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第一段,传递历史背景,阶层差异的深重。

《春风》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30年代,这是中国国家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在那个时代,社会阶层固化,封建的家族观念以及牢不可破的阶级鸿沟仍旧存在于大众生活中。故事中的王二和他的妻子,在刚开始时经历着家庭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而当他们的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后,却又陷入到了阶层和人情的泥潭中。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差距很大的现实情况,以及人性中被利益所淹没的一面。

第二段,讲述家庭生活的困惑。

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王二和他的妻子不但要经受来自社会阶层的压力,同时也需要面对家庭生活中的诸多困扰。比如说曾经深爱着彼此的夫妻,也因为事业而开始日渐疏远,互不信任。小说的情节描写了他们两人的成长历程,通过事件的塑造,展示出了他们对家庭和亲情所认识的种种迷茫和失落。这些情节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并不是单单因为故事而存在的,而是在社会背景下所造成的集体失落感和人性缺失的问题。

第三段,人际关系的麻烦。

小说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描写了王二家庭的低贱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王二妻子在他们事业成功时,却突然变得夙敌突起,对王二心灰意冷。他们在经历这个家庭困境时,不仅仅是亲情关系的失落,同时还存在于周围人的麻烦和利益关系的虚伪。这些人际关系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了一种又一种的艰辛和压力,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却很难分清善恶和愿望。

第四段,重拾家庭快乐。

小说的最后,王二一家选择了南方寻找新的生活,避开以前的亲友和事业上的麻烦。他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城市的生活中,他们重新认识了已久的夫妻情感和子女关系,在重新创造了家庭快乐的基础上,奠定了新的基础。这个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重要的主题,成为小说的高潮和高峰点,与前面的压抑和困境相比,愉悦与幸福成为最为令人振奋的展示。

第五段,人性与人文关怀。

老舍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擅长通过小说来塑造人物,表达人文关怀。在《春风》这部小说中,他通过细腻的情节描写和略带诙谐的语言风格,揭示了当时人们在面对阶级鸿沟和压力时所表现的人性缺点和内心困窘。同时,他对于弱者和受难者的深情关怀,也是这个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

《春风》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它成功地表达出了当时国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处境和命运抉择,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性缺失。这部作品对于读者而言,不仅仅是一份美妙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一份历史的回望和思考。它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深度思考,即使时至今日,也仍旧具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三

从一九二四的秋天,到一九二九的夏天,我一直的在伦敦住了五年。除了暑假寒假和春假中,我有时候离开伦敦几天,到乡间或别的城市去游玩,其余的时间就都销磨在这个大城里。我的工作不许我到别处去,就是在假期里,我还有时候得到学校去。我的钱也不许我随意的去到各处跑,英国的旅馆与火车票价都不很便宜。

我工作的地方是东方学院,伦敦大学的各学院之一。这里,教授远东近东和非洲的一切语言文字。重要的语言都成为独立的学系,如中国语,阿拉伯语等;在语言之外还讲授文学哲学什么的。次要的语言,就只设一个固定的讲师,不成学系,如日本语;假如有人要特意的请求讲授日本的文学或哲学等,也就由这个讲师包办。不甚重要的语言,便连固定的讲师也不设,而是有了学生再临时去请教员,按钟点计算报酬。譬如有人要学蒙古语文或非洲的非英属的某地语文,便是这么办。自然,这里所谓的重要与不重要,是多少与英国的政治,军事,商业等相关联的。

在学系里,大概的都是有一位教授,和两位讲师。教授差不多全是英国人;两位讲师总是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外国人——这就是说,中国语文系有一位中国讲师,阿拉伯语文系有一位阿拉伯人作讲师。这是三位固定的教员,其余的多是临时请来的,比如中国语文系里,有时候于固定的讲师外,还有好几位临时的教员,假若赶到有学生要学中国某一种方言的话;这系里的教授与固定讲师都是说官话的,那么要是有人想学厦门话或绍兴话,就非去临时请人来教不可。

这里的教授也就是伦敦大学的教授。这里的讲师可不都是伦敦大学的讲师。以我自己说,我的聘书是东方学院发的,所以我只算学院里的讲师,和大学不发生关系。那些英国讲师多数的是大学的讲师,这倒不一定是因为英国讲师的学问怎样的好,而是一种资格问题:

有了大学讲师的资格,他们好有升格的希望,由讲师而副教授而教授。教授既全是英国人,如前面所说过的,那么外国人得到了大学的讲师资格也没有多大用处。况且有许多部分,根本不成为学系,没有教授,自然得到大学讲师的资格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在这里,看出英国人的偏见来。以梵文,古希伯来文,阿拉伯文等说,英国的人才并不弱于大陆上的各国;至于远东语文与学术的研究,英国显然的追不上德国或法国。设若英国人愿意,他们很可以用较低的薪水去到德法等国聘请较好的教授。可是他们不肯。他们的教授必须是英国人,不管学问怎样。就我所知道的,这个学院里的中国语文学系的教授,还没有一位真正有点学问的。这在学术上是吃了亏,可是英国人自有英国人的办法,决不会听别人的。幸而呢,别的学系真有几位好的教授与讲师,好歹一背拉,这个学院的教员大致的还算说得过去。况且,于各系的主任教授而外,还有几位学者来讲专门的学问,像印度的古代律法,巴比仑的古代美术等等,把这学院的声价也提高了不少。在这些教员之外,另有位音韵学专家,教给一切学生以发音与辨音的训练与技巧,以增加学习语言的效率。这倒是个很好的办法。

大概的说,此处的教授们并不像牛津或剑桥的教授们那样只每年给学生们一个有系统的讲演,而是每天与讲师们一样的教功课。这就必须说一说此处的学生了。到这里来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限制。以年龄说,有的是七十岁的老夫或老太婆,有的是十几岁的小男孩或女孩。只要交上学费,便能入学。于是,一人学一样,很少有两个学生恰巧学一样东西的。拿中国语文系说吧,当我在那儿的时候,学生中就有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位老人是专学中国字,不大管它们都念作什么,所以他指定要英国的讲师教他。另一位老人指定要跟我学,因为他非常注重发音;他对语言很有研究,古希腊,拉丁,希伯来,他都会,到七十多岁了,他要听听华语是什么味儿;学了些日子华语,他又选上了日语。这两个老人都很用功,头发虽白,心却不笨。这一对老人而外,还有许多学生:有的学言语,有的念书,有的要在伦敦大学得学位而来预备论文,有的念元曲,有的念《汉书》,有的是要往中国去,所以先来学几句话,有的是已在中国住过十年八年而想深造……总而言之,他们学的功课不同,程度不同,上课的时间不同,所要的教师也不同。这样,一个人一班,教授与两个讲师便一天忙到晚了。这些学生中最小的一个才十二岁。

因此,教授与讲师都没法开一定的课程,而是兵来将挡,学生要学什么,他们就得教什么;学院当局最怕教师们说:“这我可教不了。”于是,教授与讲师就很不易当。还拿中国语文系说吧,有一回,一个英国医生要求教他点中国医学。我不肯教,教授也瞪了眼。结果呢,还是由教授和他对付了一个学期。我很佩服教授这点对付劲儿;我也准知道,假若他不肯敷衍这个医生,大概院长那儿就更难对付。由这一点来说,我很喜欢这个学院的办法,来者不拒,一人一班,完全听学生的。不过,要这样办,教员可得真多,一系里只有两三个人,而想使个个学生满意,是作不到的。

成班上课的也有:军人与银行里的练习生。军人有时候一来就是一拨儿,这一拨儿分成几组,三个学中文,两个学日文,四个学土耳其文……既是同时来的,所以可以成班。这是最好的学生。他们都是小军官,又差不多都是世家出身,所以很有规矩,而且很用功。他们学会了一种语言,不管用得着与否,只要考试及格,在饷银上就有好处。据说会一种语言的,可以每年多关一百镑钱。他们在英国学一年中文,然后就可以派到中国来。到了中国,他们继续用功,而后回到英国受试验。试验及格便加薪俸了。我帮助考过他们,考题很不容易,言语,要能和中国人说话;文字,要能读大报纸上的社论与新闻,和能将中国的操典与公文译成英文。学中文的如是,学别种语文的也如是。厉害!英国的秘密侦探是着名的,军队中就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人才呀:和哪一国交战,他们就有会哪一国言语文字的军官。我认得一个年轻的军官,他已考及格过四种言语的初级试验,才二十三岁!想打倒帝国主义么,啊,得先充实自己的学问与知识,否则喊哑了嗓子只有自己难受而已。

最坏的学生是银行的练习生们。这些都是中等人家的子弟——不然也进不到银行去——可是没有军人那样的规矩与纪律,他们来学语言,只为马马虎虎混个资格,考试一过,马上就把“你有钱,我吃饭,”忘掉。考试及格,他们就有被调用到东方来的希望,只是希望,并不保准。即使真被派遣到东方来,如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处,他们早知道满可以不说一句东方语言而把事全办了。他们是来到这个学院预备资格,不是预备言语,所以不好好的学习。教员们都不喜欢教他们,他们也看不起教员,特别是外国教员。没有比英国中等人家的二十上下岁的少年再讨厌的了,他们有英国人一切的讨厌,而英国人所有的好处他们还没有学到,因为他们是正在刚要由孩子变成大人的时候,所以比大人更讨厌。

班次这么多,功课这么复杂,不能不算是累活了。可是有一样好处:

他们排功课表总设法使每个教员空闲半天。星期六下午照例没有课,再加上每周当中休息半天,合起来每一星期就有两天的休息。再说呢,一年分为三学期,每学期只上十个星期的课,一年倒可以有五个月的假日,还算不坏。不过,假期中可还有学生愿意上课;学生愿意,先生自然也得愿意,所以我不能在假期中一气离开伦敦许多天。这可也有好处,假期中上课,学费便归先生要。学院里有个很不错的图书馆,专藏关于东方学术的书籍,楼上还有些中国书。学生在上课前,下课后,不是在休息室里,便是到图书馆去,因为此外别无去处。这里没有运动场等等的设备,学生们只好到图书馆去看书,或在休息室里吸烟,没别的事可作。学生既多数的是一人一班,而且上课的时间不同,所以不会有什么团体与运动。每一学期至多也不过有一次茶话会而已。这个会总是在图书馆里开,全校的人都被约请。没有演说,没有任何仪式,只有茶点,随意的吃。在开这个会的时候,学生才有彼此接谈的机会,老幼男女聚在一起,一边吃茶一边谈话。这才看出来,学生并不少;平日一个人一班,此刻才看到成群的学生。

假期内,学院里清静极了,只有图书馆还开着,读书的人可也并不甚多。我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与《二马》,大部分是在这里写的,因为这里清静啊。那时候,学院是在伦敦城里。四外有好几个火车站,按说必定很乱,可是在学院里并听不到什么声音。图书馆靠街,可是正对着一块空地,有些花木,像个小公园。读完了书,到这个小公园去坐一下,倒也方便。现在,据说这个学院已搬到大学里去,图书馆与课室——一个友人来信这么说——相距很远,所以馆里更清静了。哼,希望多喒有机会再到伦敦去,再在这图书馆里写上两本小说!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四

这样,你瞧,我是无大志的人。我不想当皇上。最乐观的人才敢作皇上,我没这份胆气。

有人说我很幽默,不敢当。我不懂什么是幽默。假如一定问我,我只能说我觉得自己可笑,别人也可笑;我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我高。谁都有缺欠,谁都有可笑的地方。我跟谁都说得来,可是他得愿意跟我说;他一定说他是圣人,叫我三跪九叩报门而进,我没这个瘾。我不教训别人,也不听别人的教训。幽默,据我这么想,不是嬉皮笑脸,死不要鼻子。

也不是怎股子劲儿,我成了个写家。我的朋友德成粮店的写帐先生也是写家,我跟他同等,并且管他叫二哥。既是个写家,当然得写了。“风格即人”——还是“风格即驴”?——我是怎个人自然写怎样的文章了。于是有人管我叫幽默的写家。我不以这为荣,也不以这为辱。我写我的。卖得出去呢,多得个三块五块的,买什么吃不香呢。卖不出去呢,拉倒,我早知道指着写文章吃饭是不易的事。

稿子寄出去,有时候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连个回信也没有。这,咱只好幽默;多喒见着那个骗子再说,见着他,大概我们俩总有一个笑着去见阎王的,不过,这是不很多见的,要不怎么我还没想自杀呢。常见的事是这个,稿子登出去,酬金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香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人玩。数目也惊人,它能使我觉得自己不过值一毛五一斤,比猪肉还便宜呢。这个咱也不说什么,国难期间,大家都得受点苦,人家开铺子的也不容易,掌柜的吃肉,给咱点汤喝,就得念佛。是的,我是不能当皇上,焚书坑掌柜的,咱没那个狠心,你看这个劲儿!不过,有人想坑他们呢,我也不便拦着。

这么一来,可就有许争人看不起我。连好朋友都说:“伙计,你也硬正着点,说你是为人类而写作,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你太泄气了!”真的,我是泄气,我看高尔基的胡子可笑。他老人家那股子自卖自夸的劲儿,打死我也学不来。人类要等着我写文章才变体面了,那恐怕太晚了吧?我老觉得文学是有用的;拉长了说,它比任何东西都有用,都高明。可是往眼前说,它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我不能吆喝我的作品是“人类改造丸”,我也不相信把文学杀死便天下太平。我写就是了。

对于我自己的作品,我不拿她们当作宝贝。是呀,当写作的时候,我是卖了力气,我想往好了写。可是一个人的天才与经验是有限的,谁也不敢保了老写的好,连荷马也有打盹的时候。有的人呢,每一拿笔便想到自己是但丁,是莎士比亚。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天才须有自信的心。我可不敢这样,我的悲观使我看轻自己。我常想客观的估量估量自己的才力;这不易作到,我究竟不能象别人看我看得那样清楚;好吧,既不能十分看清楚了自己,也就不用装蒜,谦虚是必要的,可是装蒜也大可以不必。

对作人,我也是这样。我不希望自己是个完人,也不故意的招人家的骂。该求朋友的呢,就求;该给朋友作的呢,就作。作的好不好,咱们大家凭良心。所以我很和气,见着谁都能扯一套。可是,初次见面的人,我可是不大爱说话;特别是见着女人,我简直张不开口,我怕说错了话。在家里,我倒不十分怕太太,可是对别的女人老觉着恐慌,我不大明白妇女的心理;要是信口开河的说,我不定说出什么来呢,而妇女又爱挑眼。男人也有许多爱挑眼的,所以初次见面,我不大愿开口。我最喜辩论,因为红着脖子粗着筋的太不幽默。我最不喜欢好吹腾的人,可并不拒绝与这样的人谈话;我不爱这样的人,但喜欢听他的吹。最好是听着他吹,吹着吹着连他自己也忘了吹到什么地方去,那才有趣。

可喜的是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敢情阁下并不老。”是的,虽然将奔四十的人,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大藏着计划,作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显着年青一些。我悲观,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象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等等老气横秋的字眼们。我爱小孩,花草,小猫,小狗,小鱼;这些都不“虎事”。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半天,特别是那种所谓聪明的孩子,让我难过。比如说,一群小孩都在那儿看变戏法儿,我也在那儿,单会有那么一两个七八岁的小老头说:“这都是假的!”这叫我立刻走开,心里堵上一大块。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特别是小孩。假若小猫刚生下来就会捕鼠,我就不再养猫,虽然它也许是个神猫。

我不大爱说自己,这多少近乎“吹”。人是不容易看清楚自己的。不过,刚过完了年,心中还慌着,叫我写“人生于世”,实在写不出,所以就近的拿自己当材料。万一将来我不得已而作了皇上呢,这篇东西也许成为史料,等着瞧吧。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五

春风老舍的作品充满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在阅读他的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独特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第二段:人性的拷问。

在春风老舍的作品中,他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拷问。他揭示了人性中的伟大和卑微,充满了对复杂内心世界的探究。无论是《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还是《茶馆》中的茶馆老板王四爷,他们都是人性的缩影。祥子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和社会的不公,艰难地奋斗着,但最终被社会无情地压迫;王四爷则随着茶馆的衰败,再一次认识到人生的无奈和悲哀。这些形象的塑造,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悲剧和痛苦,更深入了解了他们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春风老舍通过这些作品,敦促人们思考,反思自身的人性,并且对社会的不公和悲剧发出呐喊。

第三段: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春风老舍的作品中,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浸透其中。无论是《骆驼祥子》中的出租车夫、搬运工,还是《茶馆》中的老顾客,他们都是社会的小人物,生活在底层,备受压迫和欺凌。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艰辛和不公,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无奈和痛苦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春风老舍通过深入而细致的描写,将他们的生活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阶层的思考和对底层人民的关注。

第四段:生命的希望和尊严。

尽管春风老舍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困境,但其中也蕴含着对生命的希望和尊严的追求。祥子在《骆驼祥子》中虽然饱受着社会的压迫,但他从不放弃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他勇敢地奋斗着,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生活的改变。即使在茶馆衰败之际,王四爷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尊严,继续在茶馆中为人们提供服务。这些人物所展现出的顽强精神和尊严的追求,让读者在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和心痛的同时,也对人性中的美好和希望充满了信心。

第五段: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

春风老舍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距和不公,同时也深入挖掘了文化多样性对个体的影响。在《茶馆》中,茶馆里的客人来自各个社会阶层,有城市的大官员,有农村的农民,还有来自外国的商人。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相互交流和碰撞。这些多样的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也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总结:

春风老舍作品中对人性的拷问、对底层人民的关怀、生命的希望和尊严以及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使其作品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摹,更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作为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呼唤公平和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六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其中,他的作品《春风》表达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通过阅读《春风》,我深深感受到了老舍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也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首先,老舍《春风》中所表现的对人性的关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的主人公殷素素是一个善良又坚韧的女孩,她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对人们的关怀。尽管她曾受到生活的摧残,但她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把自己的温暖和善意带给了身边的人,帮助他们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殷素素的形象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坚韧,激励我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善良。

其次,老舍在《春风》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让我深思。小说中描写的是上海某寄宿学校中的贫苦子弟和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殷素素因为家境贫寒,被人嘲笑和欺负。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引起了我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中,贫寒人群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殷素素所遭遇的困境正是现实中很多人的写照。老舍通过小说中的描述,让我真正认识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激励我要为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而努力。

在《春风》中,老舍通过殷素素与各种人物的交往,传达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殷素素在寄宿学校中结交了三个伴侣,他们分别是:“温煦”、“暖阳”和“轻风”。这三个伴侣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但都对殷素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殷素素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坚持自己的信念、抵抗压力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通过这些小伙伴的塑造,老舍表达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使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人。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与他们和睦相处,并从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最后,读完老舍的《春风》后,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小说中描绘的残酷的生活环境让我深感生活的不易。然而,在困境中,殷素素却能保持乐观和善良,这让我明白了正能量的重要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坚信未来会更好。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我们要学会接纳并理解他人,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修养。

总之,老舍的《春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描写殷素素的形象、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际关系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让我深思人性和人生的意义。这本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思考,也激励我要积极面对生活,努力成为一个乐观善良的人。从《春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老舍作为一位作家的崇高追求和责任感,他用自己的作品关怀人性、关注社会,让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佩和钦佩。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七

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小说、戏剧等作品都成为中国文化瑰宝。其中,他的小说《春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描写技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关于《春风》的心得体会。

第一,人物形象刻画。老舍在《春风》中刻画出了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涧、李畅、方宝玉。人们在读这篇小说时,很难不被这三个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个性鲜明,行为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方宝玉,她对于家庭的责任、对于自己的学业、对于爱情的态度,都让人感受到她精神上高度的追求和坚持。

第二,社会背景渲染。《春风》的环境和背景,不是在官场、商场、武林中,而是在家庭、学校、社区里。小说以清新的、平淡的语言,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更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理解。老舍把大量的篇幅用来描绘这种平民生活,描绘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日常活动,他们的家庭矛盾等等,让读者对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主题思想贯穿。老舍在小说中引发了读者深思的问题: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基本问题。作者在小说中认为,幸福是指人们对普遍和值得称赞的价值观的理解和实现。快乐则是指人们的私人日常生活中的愉悦。通过小说主人公的不同经历,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思考到了爱情、事业、婚姻等问题。

第四,细节描写娓娓道来。老舍在描写人物、环境、气氛等方面都很注重细节,极具表现力和生动性。通过细节渲染,读者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人物心理的起伏,以及自然景色的美妙。

第五,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最让人感受深刻的地方是老舍通过如此平淡的文字,呈现了如此深刻、美妙、伟大的意境,引人思考、感动之余,更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春风》蕴含的情感、意蕴和思考,深沉而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老舍的《春风》是一篇思想深刻的作品,他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环境,表现了人物的优点和缺点,让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思考人生的价值观。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一般读者来说,这篇小说都应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八

作为一位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老舍在其作品中不断地探讨生命的价值、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其中,其代表作《春风》是对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和人性的深度剖析。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春风》所蕴含的内涵和思考。

第一段:《春风》述说着一些故事或沉淀着深刻的思考。

《春风》是一篇关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农妇李白娘与乡村治安委员王二武的爱情故事。小说通过对两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描写,以及他们所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家庭矛盾,深度分析了现代社会下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小说也通过对一些普通人的塑造,如鸟贼阿春等人的铿锵有力的塑造,展示了现实社会中常见的一些人性毛病,如贪婪、奸诈、虚伪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和影响。

第二段:《春风》中的角色和情节具有生动的现实性。

老舍描写的“李白娘”和“王二武”这两个角色,虽然身世不同,却在生活中表现出了很多共性。他们中的一个是像很多普通人一样凭借勤劳的双手日夜击退苦难,目标明确,心底清楚;另一个则是一个有抱负和追求的人,但总是处于痛苦的、挣扎不休的状态。这类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众多的代表,所以读者看到的角色和故事中的情节非常具有生活的现实性。

第三段:《春风》带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老舍的《春风》中描绘的人物和情节充溢着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对家庭、爱情、社会的描绘,老舍说明了社会自由和个人尊严的紧张关系,人类在追求自由和尊严的过程中也难以回避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小说中,老舍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行为和经历,深度地反思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的本质所在,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珍视自己的尊严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第四段:《春风》中探讨了女性的自我价值与社会地位。

在小说《春风》中,女性是非常重要的主体。李白娘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命运并不能自主选择,同时也没有获得与男性相等的社会地位。对于这样一个女性,小说所表现的是她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自由和感情的追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他们不再爱情中被动地呆板生活,而是有意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此,老舍的《春风》也成为女权主义小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五段:《春风》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

读完《春风》后,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这些事情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提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的宝贵,应该珍惜,用心地去感受。我们必须要有一颗感恩和坦然的心,即便生活不如意,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勇敢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老舍的《春风》是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一份充满智慧和感悟的呈现,让我们在读中拥有了一份独特的人生体悟。

老舍散文春风篇十九

老舍的《春风》是一部以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背景的现代题材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常威和酝酿革命的朋友的生活经历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民对未来的渴望。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大胆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勇气以及对真实与理想的思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舍在《春风》中巧妙地刻画了小人物常威。正是通过对常威个性的揭示,表现了封建道德在当时社会中的束缚和扭曲。常威天生残疾,被视为“怪物”,步履艰难。然而,他却有着坚强的内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为了改变命运,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常威对于爱情的渴望却遭遇了冷漠与嘲笑。这个时代充满了虚伪和媚俗,在这个大环境下,常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而凸显出了他的坚韧和勇气。

其次,老舍在小说中通过对社会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小说中描述了一些行为恶劣的富人,他们欺压弱小,以财富和地位来摆布他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常威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选择了抗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有力的反抗事件。这些小人物的形象呼唤了社会的正义,他们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进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多样性和内部的矛盾。在这一点上,老舍用小人物的声音让人们反思社会的不平等与困境。

同时,老舍在《春风》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探讨了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小说中的常威面对现实的困境,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很明显。他希望自己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他又感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这使得他的理想和现实有一定的冲突。在这个社会中,常威通过努力实现理想,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思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试图打破现实与理想的鸿沟。

最后,老舍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对未来的渴望和自由的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常威虽然在这个社会中受到痛苦和折磨,但他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善良使他坚定地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无论是常威还是其他小人物,他们都希望通过实现自己的理想来改变社会。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福祉的关注,都融入到了小说的情节之中。正是这种对未来的憧憬使得《春风》成为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总之,老舍的《春风》通过对小人物常威的描写以及对封建社会种种弊端的展示,让人深入思考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命运。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闷和挣扎,更重要的是他们积极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从这个意义上说,《春风》是一部具有启示意义的作品,它引领我们思考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压抑,进而引发对社会公正和人类尊严的思考和追求。

老舍散文春风篇二十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

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

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

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公社了。

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

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

她就是陈。

旗的人,鄂温克族。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人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

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的,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

看那马群。

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

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

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

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

羊群里既有原来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

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气象之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