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大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23:47:11 |
- ZTFB |
- 8页
在工作中,总结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写总结时要尊重事实,不偏不倚地客观陈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反思。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我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我分析了他们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上网费、买服饰、手机费、恋爱等。
综合分析了一下,我感觉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9岁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据调查,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或刚好的情况,有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是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往那里用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这也许就是传统的恋爱与现代的恋爱的区别。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还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概念。很多同学糊里糊涂花钱,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倒是不少同学到了月底要急急忙忙向同学借钱。
在此,我建议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二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三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面对这些多彩的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正确引导。
计算机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手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况且爱玩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电脑游戏看作是应用计算机的全部,则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同时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们在接触游戏时,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真正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开发时并未考虑到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其中的许多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是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作为游戏机。另外,一些游戏的内容要么把中国丑化,或者美化侵略战争,而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少有注意其中的是非观。这时,应当使他们分清其中的是非曲直,让其能从游戏中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有益的游戏,如《抗美援朝》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发展。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让别人在不久的将来也玩上你编的游戏,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向上的心理动机。
二、取精华,弃糟泊。
互联网的地位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它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很多家长都是看重这一点,想让其孩子在互联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三、规范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打开、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时,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正如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再乘坐汽车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知识,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明事非”和“不正常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四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有一种美,使人冷艳使人回味使人寻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眼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躲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活带来豪情,给生命带来温馨,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构建社会,构建*校园,我们大家现在都是大学生,都是校园中的一份子。大家都想知道怎样的校园氛围才是,是打造人际关系,是构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实在我们大家很清楚,构建*校园就如同“保持公共卫生一样”那需要公民公德素质的进步。一样构建*校园有待于每个同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我要说:构建*校园要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始。
所谓“人文”就是对人生的思考,是心灵对生活的关怀,而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它使生命个体与自己根源契合在一起,构成自我熟悉与自我超出个价值观和行为方向。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是唤起人自由安闲的人格境地,一种独立精神与为它思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熟悉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种类型。
《国富论》中指出了制度对社会的重要性,对学校来讲,制度是校园管理的具体情势,体现一个学校的责任感。公道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校园的密不可分,制度作为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老师与学校,平常事务的直接根据,它的公道与否关系到校园之内的,更重要的是,由于公道的制度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使我们的老师,同学在处理任何关系时都有一种公平心态,对构建*校园,完善校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作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好的校园规章制度在变化中求,在中求发展,规章制度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保障。
假如大学是一棵树,那末滋养它的是“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充实空虚与否,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是,是否是健康活力富有生机的根据。一个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增强大学内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我们已有了制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但我们现在所缺的是“行为文化素质”,构建*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言行要与我们美丽的校园相,要与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相,要与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相!
谢谢大家!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五
当前,在国内,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因为低碳经济在注重发展的同时,注重考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谐会计的概念被提出。和谐会计要求与社会相协调,坚持公平、诚信等原则,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和谐会计概念的界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于玉林教授给出观点,“和谐会计是指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以资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行为,采用会计手段进行规范,以便促进民主、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与协调的会计。”通过学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低碳经济和和谐会计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低碳经济的出现,催生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而低碳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和谐会计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谐会计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碳经济与和谐会计的精神实质及发展宗旨一脉相承,即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会计不和谐的表现。
(一)忽视环境的成本。
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往往关注的是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这是致使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也变得不可修复。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下,并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核算的范围里边。在多数人眼里,成本仅仅指“费用”,因而环境成本问题一直被人所忽视。
(二)对劳动者权益的看待缺乏科学性。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重视人本问题。低碳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其本质特征是创新,并且涉及到制度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在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企业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会计活动与会计工作中,也要把人本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自身的价值,肯定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和传统的物本会计进行比较,人本会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强调人的角色,尊重劳动者的权益。从当前来看,物本会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没有制定任何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三)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这对企业来讲,既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根本。但是,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低碳的要求做,反而常常给消费者带来伤害。企业都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甚至为达到该目标不惜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法获利,而会计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确认。
(一)对会计假设进行挑战。
当前,在会计假设中,产权一直处于主体的位置。在构建和谐会计过程中,要求人力资源作为产权的主体,在低碳经济这样一个背景下,坚持把人放在第一位是构建和谐会计的原则,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在人力资源当中,投资方并不意味着受益方,为了防止“产权错位”现象的出现,则必须严格区分出会计的主体和会计的客体,把人力资源的产权主体纳入到会计的主体里边,将投资的成本与投入的价值纳入到会计的客体里边。
(二)对会计理念进行创新。
和谐会计中应该增加“绿色核算”的方式。因为“绿色核算”这一核算方式,充分考虑了环境的损失,在核算报告的信息中也增加了不畅信息,该理念的创新可以调动企业高效、合理利用、开发各种资源。要增加环境服务的概念。环境服务要求会计活动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实现和谐统一,通过对资金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交流沟通等方式,真正将低碳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三)企业勇于承担责任。
当前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仍要重视发展经济。在过去,当经济发展与环境发生冲突时,往往会选择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但是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要重视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企业要勇于承担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在节能减排上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自身积极推动和谐会计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陈欣.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研究[d].沈阳大学,2014.
[3]岳菲,孙红梅.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低碳会计体系构建探究[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7.
[5]张婵婵.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碳会计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35):72.[6]王军.低碳经济条件下碳会计理论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道德情感是人类维系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为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道德情感在大学生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优化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机制,阐明了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意义。
道德情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而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倾向,表现为个体品德构成中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情感定势。
大学时期,正是道德情感迅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是大学生开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渴望发展自身、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有着较高的自我意识能力和较强的道德需要。系统的学校教育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又使其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的感受。由此使大学生在道德情感上具有稳定性、理智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如大学生的各种道德情感像爱国主义情感、集体感、义务感、责任感、正义感等已充分发展并基本得到巩固,他们较少受具体道德情境左右,在行为上能保持坚定性、一贯性。但是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达到成熟,在心理上特别在社会性方面则还远没有成熟,因此他们在确立正确的道德情感时,往往也有些消极、不健康的道德情感。如自私、贪欲、冷漠、麻木等。而这些不健康的道德情感一旦确立,就会对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产生极大障碍,不仅危害个人。也影响社会。为此,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情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道德情感在大学生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情感是形成学生品德的重要方面,它在道德由一种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心需求并进而转变为个人的具体行动中起着“枢纽”和“契机”的作用。没有道德情感的认可,道德要求不可能为人们内心接受,更不可能自觉自愿履行,道德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无法体现。具体说,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活动起诱发和定向作用。道德情感因其具有的动机功能而成为大学生道德活动的直接动因。正像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使人保持一腔热情去追求善,去吸收并实践那些有利于自身完善和社会发展的道德准则。而且道德情感所进发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人不顾一切、毫不犹豫地去选择情感指向的道德行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爱憎好恶之情,使人的'道德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本能的同情心、义务感和良心的呼唤往往是我们采取道德行为最强大、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其二,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活动起固化和调节作用。道德活动是自觉自愿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力量是道德情感。外力的强迫尽管也会使人趋善避恶,但这种表里不一,动机与效果分离的行为,非但不能体现道德活动的高尚性,反而能使人变得虚伪、麻木。一旦失去外力的强制,行为者可能马上将道德律令弃之一旁。而带着热情,自愿地去履行道德义务,就会充分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精神欢愉,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地在道德实践中用自己的善行来满足自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等等。对道德现象重复出现的道德情感体验,必然强化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巩固行为的成果,最终使人们达到行为上的坚定性、一贯性。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人们都会以道义为首位。在面临道德冲突时,宁可放弃个人利益,以此换得精神的满足,实现道德的神圣性和高尚性。
其三,道德情感对大学生的道德活动起裁判和激励的作用。任何一种道德行为的完成都会收到来自社会、他人或自身对这一行为的信息反馈,即对这一行为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尽管要以社会道德准则作为衡量尺度,但却是通过道德情感表现出来。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体验表明了人们对某一行为的不同态度。如果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对该行为产生钦佩、赞赏、满意的肯定性情感体验;如果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则对该行为产生愤恨、蔑视、谴责的否定情感。由于人们对一些道德现象往往表现出相同的态度、立场和情感反应。加之众人普遍存在的“摹仿”、“认同”的心理倾向,当某一行为公众大加称赞时,情感的力量会驱使人们去效仿这种行为,激励人们不断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活动,以此来达到自身的充实与完善。
第一,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作为对道德现象爱憎好恶的情感体验,必须依赖于所掌握的道德认识和以往的道德经验。即如康德指出的:“必须先体验到你们所谓职责的重要,道德法则的尊严,以及当事人因遵守法则之故跟里所见到的直接价值,然后才能对自己契合法则一事的意识感到满意,并在自责违反法则时感到惨痛”(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9―40页)。有所知,才能有所感;知之越深,感之越切。没有对道德法则的充分认识,不具备一定的评价、判断能力,就不可能对道德现象产生相应的态度倾向和情感体验。一个缺乏道德认识的人,面对高尚道德行为可能毫不动情,对败坏道德的现象无动于衷;也可能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为常态而心安理得。这种人必然缺乏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终将变得冷漠、麻木。
应该说,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判断是非、善恶标准的能力。但不可否认,少数学生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的确缺乏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善恶评价能力,以丑为美,以恶为善。如在图书馆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随手撕下,甚至整书拿走,据为己有;考试时想方设法欺骗老师以达到作弊之目的;恋爱中的同学无论在教室、图书馆还是其他公共场合如此“亲密无间”,令人“目不忍睹”。种种所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者大有人在。据此,学校应该首先向学生反复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明了社会的道德准则和学校的道德要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讲道德体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文明程度,不讲道德只能证明你的愚昧、无知,没有修养,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当然在给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时,教师不应仅仅照本宣科,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因为这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应该把学生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要爱憎分明,严于律己,对学生本着热情关怀、真诚信任的情感态度。以感情向学生传递道德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在讲述集体利益的行为时。从积极肯定的态度出发,使用赞赏的词句,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会给集体、个人带来的荣誉,从而产生羡慕、向往的愉快的情绪,反之,则从否定的态度出发,强烈指责、批评那些不守纪律、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使学生把这种恶劣行为与羞耻、愤慨等不愉快的情绪联结起来。这种人情人理、以情动人的道德认识教育,既向学生传授了道德知识,又使学生在反复激起的情感体验中去认可并接受这些道德认识,在潜移默化中确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凝聚为道德信念,学生就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应该如何”这种低层次的道德认识上,而是对道德准则的正确性真诚信服并怀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自愿并始终如一地去履行道德义务。所以,强化道德认识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
第二,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道德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践履性。道德的高尚性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和证实,也只有在道德活动中,才能切实体验列从事道德活动所带来的精神快乐,感受到旁观者无法感受的心灵的满足。因此,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学校应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爱心奉献”活动。如组织“学雷锋小组”、“便民服务小组”等义务性活动,让大学生把所学知识回报社会,使大学生的道德知识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和升华。实践证明“爱心服务”是解决当今社会人情冷漠、自私空虚等现代病的良药。现代西方许多国家为解决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冷漠、空虚、麻木不仁、失落等各种精神疾病和情感障碍,纷纷兴起“社会自助运动”,组织互助小组。开展“爱心服务”。把一些丧失生活信心、情感麻木的人组成小组去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之通过为他人服务,与他人真诚的交往,体验到社会、他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尊重,由此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并热爱人生。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心奉献”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发现、去感受人间真情。当大学生在为他人服务时,所获得的赞扬和精神的快慰,会使他从内心深处感受道德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洗涤心灵,净化灵魂。在道德实践中,课堂上所接受的抽象道德概念被赋予浓厚的情感色彩,被注人血和肉,镶嵌进记忆的深处。
学校还可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深人贫困地区,体察国情民情,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此唤起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忧虑感和义务感,并以之作为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动力和养成节俭、朴素美德的内在动机。再如组织学生参观先进单位,访问模范人物。运用典型示范,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正义感。因为典型形象本身是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者而存在的,而且典型形象本身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易引起大学生感情的共鸣。雷锋、张海迪、孔繁森的形象就不知感染、教育了多少人。这种“榜样的力量”,必然会唤起大学生的良好动机,使之积极地去学习、仿效典型人物的行为.由此提高并扩大自身的精神境界。广泛的道德实践活动,既强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也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供了“用武之地”。
第三,优化学校的道德环境。大学生主要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因此,学校必须造就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学校的道德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活动起着导向、定向和矫正的作用。健康和谐的道德气氛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会促使学生道德活动的开展。使积极的道德成果得以巩固和发扬。反之,则会助长不良行为,导致恶行蔓延。因此,学校必须树立正气,抵制邪气,大张旗鼓宣扬好人好事,态度鲜明地反对不良行为,充分利用舆论的评价作用,烘托学校的道德气氛,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处处感受到道德的威力。如果学校缺乏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气氛,对不道德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不仅纵容和助长了行为者的恶习,而且也直接打击了从事道德活动的同学的热情,因他们的善行得不到学校舆论的赞赏和认可,而做坏事者却心安理得,仍我行我素,由此必然造成先进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精神不愉快。久之,就会丧失道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趋冷漠、麻木。为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宣传舆论的作用。弘扬道德威力,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大学生施加道德影响。
学校还应建立配套的奖罚措施,宣传教育、舆论谴责虽然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因不触动切身利益,少数学生仍对此不以为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到道德威力,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境育人外,还须辅以各种奖罚措施作为后盾,把道德活动与学生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对于积极从事道德活动,一贯做好事的同学,学校在大力宣传、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还需从物质上予以奖励,以此激发广大同学的更大的道德热情,而对做坏事、道德败坏的学生,则应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或行政处分,或经济罚款,让不道德学生体验到不遵守道德法则对自身造成的直接危害。真正做到奖善罚恶,不仅对行为者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影响、带动大批同学,使之择善而行。宣传舆论的力量加之行之有效的奖罚措施,相互作用,必将创造出一种健康和谐、鼓舞人进取向上的道德气氛。在这种道德环境的熏陶下,大学生们终会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习惯。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七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我院女生较多,大多生活费都用到淘宝购物上。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来大学生消费的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八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体现出消费观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二)调查地点:xx民族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对政法系10级本科班、汉语系09级(2)班本科、音乐舞蹈系10专科(1)班学生共计128人的每月生活费进行实践调查。
(四)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基本月均消费状况。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对其消费途径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购买衣服: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对名牌衣服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偏好,于是保持良好的忠诚度。而且对衣服的购买有着感性的认识,于是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名牌)。
(2)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上网消费: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体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对于上网方式,有19.5%的学生配有私人电脑,在网吧或公共机房上网者占79.5%。
(4)手机等通讯消费:据调查72.7%的学生月均发短信超过300条,每人通话时间可达230小时。1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200条左右,通话时间约150小时。只有14.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100条以内,通话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1)社会的影响。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学校,不论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其学业。结果一部分学生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思想和学校的`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变得成天无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各方面的消费上。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和其他一些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潮流。因而产生一种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与理财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消费观。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子弟他们平时花钱很阔绰,消费非常的超前。根本不会去节约和合理理财,只是盲目消费。而那些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经的限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能比较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因而家庭对每一个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3)学校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消费主义的思潮冲击着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校园内许多商家的广告传单、周围的网吧、歌厅、舞厅、咖啡厅、游戏厅、溜冰场、饭店等到处可见。这些都成了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九
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在这三年里,得益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对我无私的关心、爱护、帮助和指导,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茁壮成长。在此,我谨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周希贤教授。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周希贤教授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在生活上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确定研究方法、搜集资料到论文写作,都得到了周希贤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字里行间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周希贤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理论知识、开阔的思维方式都成为我学习的典范,并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激励我奋发向上,使我受益终身。
其次,我要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传授我知识的各位老师,感谢李春茹教授、朱伯兰教授、徐宪教授、余常德教授、陈松教授、张学书教授、李滨教授、高古城教授、古世平教授、陈晓钢教授、吴永波老师等传授我专业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我要感谢陪伴我一起度过三年学习的同学、朋友,我在与你们一起学习、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术水平,学会了团结互助,非常感谢你们队我的.启发、鼓励和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养育了我,感谢你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的读研生涯,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收获颇多,我相信这三年将成为我一生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党刘栓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党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论文上的指导和建议,论文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老师的辛苦劳作。同时,在与老师的接触中,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都让身为学生的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这篇论文。在此向党刘栓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其次,感谢政治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各位老师为我们讲授的专业课知识,为我进行学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各位老师也曾耐心地为我提供了很多建议和意见,为我指点迷津,明确方向。你们对我的教导与关怀,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最后,我还要感谢与我一起度过研究生生活的同学和朋友们。是你们的陪伴,使得我独自在外求学的心不再寂寞;是彳尔们的欢声笑语,使得枯燥的研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愿这纯真的情谊常存在你我心间,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承着严谨的科研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愿我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我的同窗们平安快乐,前程似锦;愿我的母校蒸蒸日上,更续辉煌!
时光飞逝,转瞬间三年的硕士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想起几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在多位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的关爱凝聚下,才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
至此,谨向三年来所有指导,帮助和关心过我的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三年来,我尊敬的导师汪曙光教授在科研,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给予了我殷切地关怀和不遗余力地帮助和指导,使我的科研能力、理论水平、研究方法,组织与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导师在学术上严谨求是的态度和生活上平易近人的作风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深感谢汪先平教授和狄成杰教授在我的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中提出的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感谢他们在课题研究中对我的悉心帮助。
衷心感谢杨天一教授、张斌教授、魏红霞教授对我工作和生活的热心指导和真诚帮助,他们的工作作风,做人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在三年的学习中一直给予我默默的关怀,给予我最大的精神支持,成为我完成学业的坚强后盾。
正是由于以上的鼓励和鞭策,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位论文。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养育我的,始终关心支持我的父母和家人。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
【提要】本文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定量研究了留学生的阅读重点和阅读偏好,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现当代文学课教材篇目选择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1.对外汉语教学中现当代文学教材问题目前国内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而仅有的这些研究也大多数集中在古代文学方面,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当下,对外汉语教材还存在很多漏洞,如:教材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等。这是所有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病,当然也包括现当代文学教材。在编教材的过程中,不同的学者因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对篇目的选择也不同。有的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有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已有教材提出自己的建议。然而,学习者对这些篇目的具体感受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在学习时有什么样的偏好和需求呢?在这方面,很少有学者涉及。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者应该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学习的兴趣点和难点,从而编出一套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现当代文学教材。2.多媒体教学媒体技术的出现使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往往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基于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在文学课上,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已被翻拍的影视作品和由诗歌改编的歌曲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受试为南京师范大学的30名留学生,他们都是汉语高级班的学生,学习汉语的平均时间约为3年。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12个不同国家,都上了一些课时的现当代文学课,有一定的中国文学素养。2.研究方法我们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前期先对该班现当代文学课进行调研,了解老师的教材使用情况和上课模式,然后设计调查问卷。为了保证受试者能够理解问卷,我们将问题和选项翻译为英文,并请英语母语者校读,以确保语义表达正确、没有歧义。在做问卷前,给学生发放礼物,以确保学生更加用心填写。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收回了23份有效问卷,将每一位同学的每一道题的选项输入电脑,并使用excel进行统计,经过整合与分析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的结果。1.留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我们让留学生列举了他们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以来的印象深刻的作品,并从中选出他们认为最难理解的作品。表1留学生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留学生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中,有12篇为现代作品,6篇为当代作品;其中,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5篇,散文3篇,中篇小说2篇,小说集1部,散文集1部。关与留学生为什么对这些作品印象比较深刻,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刚学过或是刚读过不久(如《兄弟》),有的是因为文本本身的特点,有的是因为留学生个人的个人偏好(以上两点我们会在后文讨论),还有一部分印象深刻是因为比较难理解,鲁迅的作品是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也是被认为最难理解的作品。诚然,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也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但是鲁迅作品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且语言有时也和现代汉语有些疏离,导致留学生理解的困难。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的学生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学到的东西也不同。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他们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最大的收获是“扩大了词汇量”(56.52%)和“学会了新的表达”(52.17%)。从中可以看出,语言不仅是文学阅读的基础,也是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当然,现当代文学作品所能提供的还不止这些。不少高水平的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一些反映当代中国人生活状态的的文学作品,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逻辑与思维方式。2.留学生的阅读偏好为了了解留学生的阅读偏好,我们让他们根据第一问(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原因,此问为主观题,23个受访者仅留下了7个答案。可见,除个别高水平留学生外,大多数人真正喜爱的现当代文学篇目有限。再通过对仅有的几个答案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方面,虽然语言是留学生关注的重点(如表3所示),但是极少有人会因为某一篇作品“语言简单”而喜欢它。在所有受访者中,朱自清的《背影》提及率最高(在调查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唯一被重复提及的作品),最受留学生的欢迎。通过进一步追问可以发现,《背影》深受留学生们的喜爱,有其独特原因:篇幅短小,陌生词汇少,使之简单易读;在内容方面,父爱主题具有跨越国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共鸣。因此,兼具高可读性和高共鸣性的《背影》成为留学生们的最爱。另外一方面,虽然很少会有人因为某一篇作品“简单易读”而喜欢它,但是却有大量的受访者会因为某一篇作品“难读”“读不懂”而不喜欢它。兴趣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语言障碍的`作品留学生根本无法理解、甚至可能伤害学习兴趣,便也不可能出现在答案之中了。为了更加具体地研究留学生对于某个作者的喜爱程度,我们综合考察了当下流行的教材和各大作家排行榜,选出11位主要作家,使用五度量表法,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喜欢“到“非常喜欢“。当然,其中也包括“不认识”的选项。在喜爱程度上,我们借用了“豆瓣电影top100”的排名计算方法,将每一个作家获得的票数、相应得票分数、每一张得票的投票者质量(按照投票者所标记的作家认识数量作为考核标准——该投票者认识的作家数量越多,这一票的质量就越高,在最后呈现的作家综合评分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三项内容进行综合计算,得出以上结果:表5显示,曹禺、沈从文、毕淑敏、龙应台的作品相较于鲁迅、莫言更具有“易读性”,其中的爱情、父爱、母爱、自然之爱也具有跨越国界的高度“共鸣性”,受欢迎程度可能因此较高。而鲁迅、莫言、张爱玲的作品存在大量语言阅读障碍,带有中国特色的批判性思想内容也最难,这也可能是导致不喜欢鲁迅、张爱玲、莫言的得分低的主要原因。然而具体到对于莫言、鲁迅两者的评价上来,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莫言,大家普遍呈现出“不喜欢”;然而对于鲁迅,评论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喜欢的非常喜欢,给分相当可观;然而不喜欢的也不在少数,给分较低。3.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使用教材只有和课堂教学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针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查,以课本讲解为主,穿插拓展材料和小组讨论。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比较低,只有不到一半(48%)的同学认为老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见,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并没有给大部分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价值和作用。当被问及“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增加什么比例的教学内容”时(多选题),60%的同学选择了“文化知识介绍”一项,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留学生学习现当代文学的诉求与中国学生是相似的,他们希望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作为工具的属性,还希望能够了解这种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透过文化去感受一个时代的特色。有43%的留学生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对字词的解释。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克拉申的“i+1”公式,在对班级学生的中文水平和学习需求做一个大致了解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对于中文水平较高、希望了解更多当下中国文化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与时俱进的作品,对中文水平还有待加强的学生则可以考虑选择语言更直白晓畅的文本,而不必只一味追求大家之作。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材选编情况和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留学生阅读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语言词汇方面,一些高水平的留学生关注深层文化意蕴;留学生偏好简单易读的作品,尤其喜爱具有跨国界情感意蕴的作品;留学生获得的课外资源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没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在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初级阶段,教材选择上更应偏重具有“可读性”(语言障碍少)和“共鸣性”(思想内容具有普世性)的作品,旨在打好、巩固语言基础,保护留学生的情感,引发学习兴趣,为下一进阶阶段做好准备。2.教师应加强引导,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对于高水平学生,教师应注重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篇目选择与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增添有一定深度、难度的作品,增加作品文化内容的“中国特色”,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3.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视频和音乐。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由中国现当代诗歌改变的乐曲(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使用会声会影整合诗人的文字介绍、诗歌改编的民谣歌曲、诗中出现的意象图片、演唱视频,制作出一个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音乐视频,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自己制作视频,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一
小组成员分工:
主持:郑乐苗。
问卷调查:林君朱雅芳薛熠熠。
幻灯片制作:郑乐苗。
查阅文献:朱雅芳王斐。
访谈:王斐。
统计:林君朱雅芳薛熠熠。
资料整理:林君王斐。
论文:郑乐苗。
1.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2.研究目标(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农商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农商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从而调整他们的消费观,正确指导他们理性消费。
3.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同时还有学习消费(包括考证买书、上辅导班等等),以及社交消费、通讯消费、娱乐消费、恋爱消费、旅游消费、名牌消费等等。
4.原因探究。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5.对策的思考。
6.调研心得。
郑乐苗:
作为组长,我觉得在这次调查中我的收获是最丰盛的。做问卷前的准备我要筹划好一切工作,并且必须积极应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进行调查以及我们以什么方式去调查。我必须把工作提前分发给大家,同时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这次调查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消费中的一些错误观点,知道了以后该如何消费,有了正确消费的意识。
王斐: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感悟颇多。首先,设计问卷环节,我们组成员通过许多资料。
调查,汇总成问卷,着让我们增长了许多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也了解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和环节,怎样使问卷的结构更加完美,使我们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发调查问卷着能培养我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培养了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让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
朱雅芳:
我和小组成员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许多资料。对我们学校大学新生的消费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中我不仅收获了这次劳动取得的成果,而且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了应用。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报告。最让我感悟的是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与人沟通的精神与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收获颇多。
林君:
这次调查时我步入大学的第一份调查,在本次调查任务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我们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协作互助,同时也了解到制作调查问卷报告的过程。在其中担任有关问卷的职务,在设计问卷时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的问题,从而详细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分发问卷进行调查时,锻炼了交际与沟通能力。综上所述,我觉得本次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薛熠熠: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我学到了怎样与同学沟通相处,怎样让同学更好地配合写问卷。在统计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比例。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目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一些应该引起关注和需要认真改善的地方,以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就业指导变成了“就业误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带有“时代特点”和长期性的社会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就业指导更具有“方向性”和“教育性”。
伴随着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如何进一步改进毕业生就业李旨导工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很多人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过是,平时贴贴就业信息广告,签合同时盖盖章,偶尔联系几家用人单位,学生毕业前做一次讲座而己。有学生形象地把学校就业指导内容描述成“‘老三篇,一一开场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大学生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俱;然后就是教导大学生们要放低心态去就业,拉下脸皮不要挑三拣四;再次就是大谈学校今年宏伟的就业目标,鼓舞一下士气。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学生们除了灰头土脸地离开什么也没得到。”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高校就业指导本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耳时支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空泛无力的“老三篇”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仅没有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反而让洲门心头蒙上阴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种种情况都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操作不灵现象,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本身需要改革,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1.指导时间上的误区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认为是针对大学毕业生而然的,是毕业前的事,其实这是就业指导时间上的一个误区。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只是一种形式,是大学生在多年学习、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表现,这种成功的背后包含着许多苦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是十几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在看奥运会比赛一样,我们看到运动员取得冠军那只是一个结果,在这个结果的背后是教练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培养训练的结果。所以全面开展的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应从低年级起就开设,课程要紧密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一般新生一人学就进行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的培养,到大二、大三主要进行专业上的指导,毕业前侧重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让大学生们明确明天的成功是来自于今天的努力,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移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积累,实践表明你付出得越多,准备的越充分,在毕业及毕业后的收获就越多,在就业竞争这个大舞台上才能技压群雄,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亲赖。
2.指导内容上的误区
就业指导内容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重技巧,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扎实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业。专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应加倍学习;注意本专业学科发展脉搏,及时了解和努力掌握最新动态,使所学专业知识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忽略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就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有些东西不是靠临时装出来的,修养和知识,是平时的养成和积累。只有外在修饰与内在涵养有机结合,才能在那关键一刻塑造一个真实的、完美的毕业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技巧性的东西,对学生的就业是很不利的。学生初人社会,本来就带有着原始的淳朴,过分的修饰,会给人一种不相衬的感觉。再有,对求职中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时,往往不能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使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几年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共识:就业就像自己的健康一样,它的钥匙永远或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倘若忽略了这点,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学生,即便找到工作,其就业压力仍然会转化为从业的压力。
3.指导层次上的误区
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具体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充当二者的“中介人”角色,简单说就是帮助求职者找工作。至于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这样的就业指导是浅层次的,狭义上的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层次上的误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选择井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就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就业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密不可分的,每位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份工作环境好,经济收人高,自己又很喜欢的工作,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个目标与大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至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大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更大地发挥他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很好地、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这份工作,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就高,工作的业绩也就大,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也就大,否则工作不理想,每天闹情绪,在工作上很难有出色的表现,甚至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这样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所以说个人努力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致的,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大学生倒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4.指导角度的误区
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也是就生指导活动的主体。要使就生指导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就把自己个人的工作意识和喜好者被指导者,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职业的好恶作为择业的标准,引起就业指导角度的错位。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应试指导。长期以来,洲门注重的是升学率、高分和文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我们又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把就业指导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事实上,只讲择业不讲敬业,误把应聘面试当成一种游戏。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过多地强调了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现场传送技巧,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供需关系和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未能从j拙朗勺走向和市上到现律对就业深刻釉向方面,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就业指导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定势,把重点放在指导大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择业心态上,关注就业的质量和合理的就业结构上。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人性化很强的工作,他要求指导者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手把手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将那些深奥的彭剑业理论与具体的就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是就业指导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目徽业指导是以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络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白己的差距。以此足夸遴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外因,是一种辅助胜因素,指导者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含及职业素质简单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总之,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增长,而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工作任务还是相当繁重,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组织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就业,就好业。以其达到使无业者有业生会就业,就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的就业指导的最高境界。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三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增长,人民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一支新兴的消费力量,其消费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观念。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是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经济上的反映。消费观是社会经济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意识观念,它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我们研究消费观,是为了建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规范性、系统性的消费行为,并对大学生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具有主导作用。在整个社会消费体系中,大学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发展往往超前于整个社会,对消费需求相对旺盛,可以说一直走在社会消费的前列,从侧面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引领着整个社会消费的潮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仅对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对自身的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消费,主要可以分为学习体验消费(也可以称之为发展型消费),日常生活消费(也就是生存型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即享乐型消费)三个方面。[1]学习方面主要是指书籍等学习资料的购买,参加各种辅导班的费用,参加各种考试的报名费用等;日常生活可以分为日用品的消费、饮食消费、衣物消费等;休闲娱乐消费指看电影、看演唱会等演出,外出旅游等消费。从大学生消费结构入手,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学生消费的几个特点,这里面既反映出了大学生消费积极合理的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部分不合理不理智的消费特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可以从这些特点中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观念。
1.注重时尚消费和品牌消费。当代大学生十分注重产品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品牌就代表着产品的质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生活品位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不再是单单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设计、风格等,而这个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十分突出,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事物更加敏感,正是追求时尚的年纪,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有品位的消费能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但是从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大学生一味盲目的追求名牌,唯品牌为好,也反映出他们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从产品材质等其他方面分辨产品质量好坏,同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消费水平,胡乱花钱。
2.注重休闲和享受型的消费。大学生消费水平逐步开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他们对于基本生活消费的比重逐渐降低。而且对于传统的衣食住行也追求高品质方向的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看电视等一般休闲活动,而是追求新鲜刺激的休闲活动方式如攀岩、蹦极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休闲和享受型消费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如很多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者用奖学金或兼职攒下的钱出去旅游,或者去看演唱会、音乐会等,不仅能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还从另一方面陶冶了个人情操。但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把大把的金钱用来去泡酒吧,逛夜店。
3.注重学习上的消费。当代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消费比例不断增长,除了每年固定的学费外,还有各种培训和考试。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即使勉强有工作也很不满意。于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很多家长不惜重金供自己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参加各种考试,以提高个人竞争力。在这其中,有能力等级考试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还有各种培训班,如新东方的英语培训,还有各种考研培训、司法考试培训等。有很多学生都从这些学习中提高了自己,达成了目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自己不努力学习却希冀报一些所谓的代替自己的努力,而这些“包过班”往往是花费不菲。
4.网络消费明显增加。网络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和生活伴侣,大学生不仅在网上浏览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他们必要的书籍和日常生活用品。现在电商发展迅速,像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消费方式,而大学生正是网上消费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网络操作能力强,信息获取途径多,往往能在网络上轻松找到自己心仪的商品。网购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购不仅能够轻松地货比多家买到便宜的商品,也能够轻松地解决地域的限制,即使远隔重洋也能方便地购买产品,很多大学生能够在网购中买到便宜实惠的产品。但是坊间也有这样的话:一入网购深似海,从此省钱是路人。的确如此,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往往没有很好的自制力,看到网上玲琅满目的商品,不能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在网购上,结果是买了很多不实用的装饰品等。也有很多大学生在网购中受骗,花了钱却买到了假货。
5.攀比消费现象严重。攀比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盲目地仿效和追求他人更高的消费水平的消费行为。这是当代大学生虚荣心的一种反映。一些同学看见其他同学买了新的好的东西,便会产生羡慕心理,促使其也买一个一样的,甚至是更好的东西,这些都显示出大学生消费的模仿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大家相互攀比消费。在衣服和数码产品的消费上尤其体现出这一特点,现在数码产品更新换代迅速而且价格不菲,很多学生一个学期换一部新手机、新电脑,有的学生不仅有手机、电脑还购买平板电脑、mp3、手持游戏机,甚至数码单反等都成了现在大学生的标配。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都跟风购买贵重的商品,甚至频繁更换。6.注重人际交往和情感消费。当今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消费中占较大比例。在校期间,除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之外,绝大部分消费用在了同学之间的交往上,请客吃饭,建立友情。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情感上的消费主要在人际交往支出和恋爱支出上。有很多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这些必要的经济支持,在大学校园里请客吃饭已经是蔚然成风,甚至过生日、当选学生干部、过节等送礼也成了大学生人情消费的日常部分。这无形中给很多同学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家庭贫困的同学难以招架,这种风气也不利于良好校园文化的塑造。
由以上大学消费特点可见,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中不乏积极合理的一面,有很多的优秀大学生都能够合理节制并且有意义地进行消费,将自己有限的金钱用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长见闻以及进行合理健康的娱乐休闲;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能清楚地规划自己的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不知节制,甚至把金钱用来进行一些不健康的活动。[2]造成大学生这些不理智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将成熟而未成熟的时期,从小受到父母的关怀体贴,很多人上了大学才是真正自己一个人生活,缺乏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技能,更不要说理财的能力。在上学时期家长往往让自己的孩子专心学业,不会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所以很多学生上了大学还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也对自己家的实际经济状况不甚明了。大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极易受不良消费观的误导,花钱缺乏合理规划,往往出于虚荣心和一时情绪意气等就大把花钱。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这个社会很多方面都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清,在消费中往往极易受骗,极易受误导,从而导致了他们不良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3]同时大学生出于自我发展的考虑,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也出于自我包装的需要,购买很多贵重的衣物饰品和数码电子设备。
2.家庭原因。现在家庭中往往是独生子女,家长娇纵孩子,往往对自己子女的消费无条件的满足,同时缺乏正确的消费理财指导,从而渐渐养成了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同时有很多父母自身的消费观念也不正确,有很多做生意的父母,往往赚钱之后不是合理投资而是用来赌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孩子挥霍金钱的不良习惯。而一些优秀的家长往往能够做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并以身作则养成勤俭节约的家风。
3.社会原因。当今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观念盛行,影响了大学生,造成了他们相互攀比的消费心态和花钱大手大脚毫不规划的消费方式。这些社会现象让学生错误的认为消费是人生的最高目的,甚至有学生为自己的挥霍行为进行辩解,说是为了拉动内需。同时在学校的周边有很多的娱乐场所都把学生作为主要的消费群体,推出各种面向大学生的“优惠”,从而诱使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上过度消费。
4.学校因素。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地区,理应成为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只重视就业率,而老师都在忙着做项目拉资金,往往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至于理财教育更是一片空白,这是大学生消费观存在误区的一大重要原因。校园文化缺失,健康有益的活动匮乏,造成很多大学生业余活动贫乏,只能通过消费来填补空白的人生。
鉴于目前大学生消费观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1.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为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务之急是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认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消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大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在我国历史中,有很多勤俭节约的优秀事例,更有“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样的名言警句,可以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新一代大学生当然应该继承,而不是被西方消费主义所影响,从小就养成不理智的消费习惯。
2.加强消费观教育。消费观教育严重缺失也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败笔,是造成现在学生消费观不合理的重要因素。正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视金钱如粪土的意识,反而使得消费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缺乏,而事实上,消费教育是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观的重要一步。通过消费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消费不仅有物质消费,还有精神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还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个人的消费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都有深刻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计划、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并对消费品的选择、维护、评价等都能正确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培养自己合理的理财能力和技能。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都知道,环境的影响作用是无意识的,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养成也同样是润物细无声的效应。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日常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反观现在的大学校园,不唯学生,甚至老师中都是拜金主义盛行,商业气息笼罩校园,难怪大学生中盲目攀比的消费方式日趋严重。当前校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塑造以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个人素质提高、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的文化环境迫在眉睫。
4.改善社会风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流传的“犹龙世第,旋马家风”等故事就告诫我们要养成朴素的生活作风。现在总书记更是提倡我们要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因此,政府应该和网络,媒体,甚至是企业联合起来,提倡和塑造我们整个社会的良好的消费风气。
参考文献:
[2]郭玉莲.高等教育新课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3]陈建华,赵志平.引导大学生确立理性消费观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六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篇十七
中和哲学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和由“中”与“和”两个词构成,这两个词各有多种含义.先看“中”.中有多种意义,与中和有关的含义有四:一是中间、内里,如居中、国中、城中等.尸子卷下:“荣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二是中央.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三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如适中、折中.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以为定制”.四是正、中正.书・大禹谟:“允执厥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贾公彦疏:“使得中正也.”再看“和”.和亦有多种意义,与中和有关的有三:一是不同因素、事物的和谐、统一.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作者:张为民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02刊名:理论学刊pku英文刊名:theoryjournal年,卷(期):”“(3)分类号:b2关键词: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验收申请报告范本(优秀9篇)
- 学习上的不足之(通用11篇)
- 最新应急演练总结评估报告汇总(汇总15篇)
- 降本增效总结怎么写(实用11篇)
- 美术评课稿范本(汇总18篇)
- 最新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实用20篇)
- 创意视频大赛策划书(大全11篇)
- 2023年因数与倍数教案(大全15篇)
- 主播劳动合同汇总(实用16篇)
- 家风建设学习的心得体会(实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