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优质12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2 02:12:21    小编:ZTFB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优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2:12:21 |
  • ZTFB |
  • 12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写总结时要注意阐明总结的意义和价值,使读者能够深刻领会到其中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一

(二)逗硬考核,强化落实意识。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责任单位工作进度。创新推进“三个一”督查激励机制,对重点项目每月一通报一交账一约谈,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重点目标考核,细化考核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重点突出,强化表率意识。形成“清廉村居”建设、“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法治建设等重点任务清单。同时结合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的契机,积极争取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典型。

(一)强化组织支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通过纵向构建党的领导治理架构、横向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基层党组织由“单打独斗”转为“联合作战”,已初步构建“一网兜起区域大小事”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强化队伍支撑。充分利用村组干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三支队伍,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健全乡村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同时,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推进“一肩挑”。目前涉改村全部实现“一肩挑”,比例提升至74.2%。

(一)抓重点,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持续深化以“定向代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2次,意见建议会6次,集中商讨、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和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关于《县村民议事代表制度工作规则》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下发《市区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试行)的通知》,赋予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在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前,讨论决定有关村组事务的议事权,推动议事代表的职责归位。以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为依托,目前全区共确定常设定向议事代表3457人,并赋予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信息收集员等职能职责。

(二)抓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搭建“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平台,**乡村治理困境。建成区级中心、镇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农村院落(城镇小区)联系点,形成了覆盖区、镇、村、院落“四点四级”公共法律服务格局。统筹政法机关、律所、法律服务所等资源,组成“四个一”力量,全覆盖93个村和社区,做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政法干警,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明白人。开展专题法治培训,每年组织一次村规民约法律体检,修正不合法不合规的村民约定。截至9月,受理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56件,与2019年相比,同比减少50件。已向省、市推荐申报“七五”普法特色点位5个。

(三)抓改革,激发乡村治理活力。依托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建设,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级)、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级)、9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设立若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健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成立区级12支常备志愿服务大队、7支镇级服务大队,全区注册志愿者达5.73万人,志愿服务团队290支。建立“互联网+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完善村级便民服务站网络建设,提升乡村智治水平,实现村级政务服务电子化、智慧化“一门式办理”“一站化服务”,着力构建“就近即办、全区通办、异地可办、一窗快办、快递代办、特需特办”便民服务格局。目前已下沉到乡镇的公共服务事项共107项,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共计87项,村(社区)开具证明事项共计57项,全区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同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健全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方监督体系,探索完善基层权力监督机制,完善“四清四明”工作法,细化小微权力,进一步完善权力流程和流程图,修订完成《市区村务(组务)暨干部廉勤执行大会制度》,试点推进的9个“清廉村居”建设基本完成,申报打造省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积极营造清廉文化氛围。

(一)加大引导力度。目前乡村治理主体弱化,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普遍较弱,乡村治理工作相对处于被动治理模式。一是要求相关部门改变工作方式方法,以更接地气的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培训、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规范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定向议事代表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引导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作用。三是挖掘选树一批乡村治理方面的先进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利用典型的示范力、影响力,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参与面。

(二)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建议区财政在试点期间每年能够有300万左右专项资金作保障,以便顺利推进。二是建议区上对相关项目进行整合,以便统筹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建议利用区委党校、外出学习等平台,“走出去、请进来”,邀请相关方面专家到,组织部门、各镇、村、组干部到试点工作搞得好的地区学习。

(三)加大提炼力度。一是阶段性的将好的做法及时固化成制度,在全区推广,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在总结提炼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提升影响力。三是提升提炼质量,确保在2021年底试点工作结束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叫得响的经验。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二

 20**年度,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环境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环境治理实现常态化全域覆盖,群众人居环境、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现将20**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人大**、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社区)书记、主任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王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为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镇党委政府将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统筹安排,由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促进办)负责全面协调和督促,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居家安全的重要子项,定期研究、分类推进,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社区负责、全民参与”的长效治理机制。

年初,镇政府即制定了《王村镇2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分阶段开展针对性专项治理,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社区)和镇辖部门进行考核评比,做到了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环境治理工作实行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段),镇政府与村(社区)、企业、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全面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持续推进“五乱”治理方面。

一是加强卫生清扫保洁。落实7名环卫保洁员、2名清运人员,全天候开展集镇卫生清扫保洁,每月进行绩效考评,保证集镇卫生整洁。结合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将农村干道卫生承包,落实专人定期保洁,镇垃圾车定期清运,保障农村垃圾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二是积极改善环卫设施。结合集镇大桥建设、防洪治理工程,改造集镇垃圾池4个、排水沟180米,添置垃圾桶4个,硬化市政人行道400多平方米,维修市政路灯12盏。三是加大车辆乱停乱放查处力度。科学规划停车位,醒目画设停车标线。镇交管办会同三江中队联合执法12次,查处违规停放车辆17辆。交通安全劝导员、社区网格员每天定时到集镇进行交通劝导,规范老街车辆停放,确保摩托车、自行车停放入栏,机动车停放归位。四是加强店招店牌、户外广告等设置管理。保洁人员在维护环境卫生的同时,不定期清理“牛皮癣”等小广告,基本杜绝乱贴乱画现象。规范悬挂标语,定期对广告牌、宣传栏和过期标语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加大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王村大桥新建工程、汇龙苑小区等建筑工地均实行围栏施工,施工计划、管理人员、工作制度上墙,工地管理秩序井然,杜绝车辆带泥进出。加强建筑施工规划管理,防止违章搭建。

(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加强中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投入资金13.5万元,组织专业打捞队对茫溪河、黄钵河河面、河滩垃圾、漂浮物、水莲花、水白菜进行打捞,动员干部和党员开展义务打捞、河道保洁活动,及时清理河道漂浮物和垃圾,保持河道洁净畅通。二是强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已完成征地工作,管网铺设结合防洪治理工程同步进行,目前已铺设污水管1000多米。强生养殖场鸡粪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重点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标准化沼气池、化粪池,杜绝了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三是加强集中饮用水源管理。集镇供水改接马踏集中供水后,设置备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将黄钵河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建立健全标志标牌,加强保护区内养殖场管理,防止粪便和污水排放河道,污染水源和环境。同时,组织人员清理河道内水葫芦、水白菜等水生植物,保持水源洁净。

(三)城乡垃圾治理方面。

一是加强集镇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为保障集镇窗口形象,由社区牵头管理,组织集镇9名保洁员和清运人员,开展集镇卫生全面清扫和定期巡扫,保证集镇垃圾日清日洁。同时,重点加强市场、学校、医院等单位卫生治理,始终保持常态保洁。二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写进村规民约,新建标准化垃圾池110个,专兼职保洁人员21人,各村均设有再生资源回收点,建立健全并全面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户及时被清运到乐山垃圾场集中处理。三是开展春节和重点节庆城乡卫生突击整治。为突出治理重点,配合县治理办开展专项行动,坚持周末打扫除,组织陈年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和旅游环境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工作安排、督查、通报“三位一体”。今年,全镇累计开展村(社区)、镇辖部门专项督查6次,发现问题点260处;完xx县治理办督查交办通知6件次,全部交办治理到位。

(四)三线环境治理方面。

一是加强公路沿线环境治理。加强对g213线、s305线沿线环境卫生治理保洁,各企业、加油站点、农户等做好门前“三包”,教育引导农户做好农村“三乱”治理。重点加强对杨家河聚居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治理,搞好转盘草坪和公厕管理,全年新增g213线、s305线、马王路交通警示标志43处,为来往群众提供良好服务。同时,配合路政、运管、交管等部门,对货运车辆抛洒滴漏问题进行查处;与鑫诚物流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辖区货车管理。二是加强河道沿线治理。组织小桥村专业打捞队,定期对茫溪河河道水莲花、水白菜等水生植物和漂浮垃圾进行清理打捞,保持河道整洁畅通。三是加强旅游干线绿化美化。在g213线、s305线沿线实施绿化美化和景观改造,新种植摇钱树、绵竹等绿化植物100余亩、20000多株,实施农户风貌塑造15户。四是规范公路沿线广告设置。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对沿线广告牌进行排查整治,配合交通局、城管局对境内沿线违法设置广告牌进行清理。

(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实施茫溪河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提高行洪能力,保障老街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正抓紧实施老街段攻坚改造。二是实施王村大桥新建工程。工程自今年9月份进场,目前已完成所有基桩浇筑和引导开挖。三是实施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管网工程与防洪治理工程同步实施,站场已完成征地、勘察和设计工作,预计明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四是实施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杨家河等6个村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水平。五是加强农村断头路、联网路建设。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硬化3条、2.6公里断头路。六是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新造林2042.52亩,成活率达85%以上,硬化林间道2公里,建成小桥村林竹种植示范片1个、面积165亩。七是加强农村设施管护利用。用好用活60万元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资金,实施建设类项目39个、管理服务类项目31个,对乡村公路定期管养维护,保障洁净卫生、畅通安全。

(六)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建沼气池15个。在全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药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减少农村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二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关停排放超标养鸭场2个,强生养殖场鸡粪处理厂正常投入使用。

(七)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各村(社区)签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社区与社区住户、商铺、摊点签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门前五包”、“院内四自”责任书。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壮大保洁队伍,提高保洁人员待遇,做到了定时清扫、定时清运、定时填埋、常态维护。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坚持按标准征收垃圾清运费基础上,建立环境治理与集镇维护经费保障机制,所有城维费专款专用,公共运维项目优先安排环境治理,保障环境治理工作正常开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全镇营造起“人人关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人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共建“山清、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美丽王村。

一年来,我镇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占道经营现象有反弹。集镇坐商不归店,时有出摊经营、占道经营现象;游商打游击,随地摆摊设点,影响市容环境和秩序;老街段街面狭窄,停车不规范,时有堵塞交通现象。二是茫溪河水葫芦治理难度大。由于我镇处于茫溪河井研段末端,分支小河流较多,上游来水富营养化,水葫芦、水白菜生长速度极快,打捞速度赶不上生长速度,很难有效及时清理河面疯长的水莲花。

为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美丽发展,我镇将继续增添工作措施,努力改进不足:一是强化保洁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保洁人员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二是下大力气整治集镇占道经营现象,规范经营行为;三是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杂物乱堆乱放现象,营造整洁环境;四是加大茫溪河污染治理和河道保洁工作力度;五是持续开展“五乱”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六是配合开展各项专项治理行动。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三

为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按照区文明委的有关要求,镇党委、政府决定自20xx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实施以创建文明建制镇、文明生态村、文明街路和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110工程。

年内确保星级文明镇创建成功,确保全镇有2个村成为星级文明生态村示范点,确保每个村创建一条文明示范街路,每个村选树10个星级文明示范户。

(一)星级文明镇创建主要工作任务。

1、建立完善镇直机关干部学习工作管理制度。将20xx年做为机关作风建设年,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培养思考型、创新型干部”活动,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2、滤布建立完善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结合全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构建“镇有大厅、服务队,村有服务点,组有联络员”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

3、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整治。与工商、税务等驻镇企事业单位共同配合,开展市场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4、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树起崇尚道德、崇尚文明之风。

5、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20xx年确定30个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快全镇经济发展。

6、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筹措资金对镇中心街部分路段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居民小区;筹资改善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对镇中学进行维修改造;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绿化、美化,在镇区内规划植树500亩。

(二)星级文明生态村、文明示范街路创建主要任务。

1、各村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两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切实建立勤政廉政行为规范的村级工作机制。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推行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增强农民人人参与防范打击治安刑事案件的意识,全村治安案件逐渐减少,刑事案件达到零发案目标。

3、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富有成效的文化体育活动,杜绝迷信、等不文明活动;组织农民积极参加科技教育学习培训,力争每户掌握至少一门致富技术。

4、制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保证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要制定本村五年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工作阶段性、计划性和连续性,确保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本村荒山荒坡治理,每年有计划地治理荒山荒坡。

6、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达100%,普及义务教育。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每年开展1-2次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卫生责任制,确保村内各街路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理。村内主街路做到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并保证路面硬化,安装路灯,无乱堆乱放、摆摊占地现象。

(三)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任务,按区里标准施行。

(一)成立领导组织。为确保2110工程扎实有效开展,镇村两级分别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二)实施专人负责专项推进。太和镇村分别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定期确定工作计划,并对其中重点难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

(三)加强经验交流和示范引导。全镇通过定期在有关村召开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现场会),以及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措施,互相交流学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全镇的整体创建工作。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四

中方县于19xx年2月建县,是全省最年轻的县,辖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1万人。中方区位优势明显,三面环抱怀化主城区,是怀化鹤中洪芷生态城镇群的核心引擎,规划为全省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及怀化“一体两带四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中方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中方是全国平安县,荣获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获评全国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中方是发展快县,先后荣获“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湖南省经济快进县”等称号。20xx年率先成为全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之一,20xx-20xx年连续四年荣获省、市脱贫攻坚先进县。20xx年荣获“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20xx年被定为全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试点县(全省2个),20xx年被国家扶贫中心定为过渡期脱贫县脱贫村定点观测县(全国20个,全省仅1个)。在充分立足县情基础上,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内将中方县打造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宏伟目标。

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坚持精准施策,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制定《中方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中方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和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纳尽纳。20xx年我县新识别监测对象162户295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12户37人,截至目前,我县有脱贫对象11169户39611人,监测对象794户20xx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646户1752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48户251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发生致贫返贫。

2、拓宽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12556.39元/年·人,增长到20xx年的13946.32元/年·人,增幅为11.1%。一是产业帮扶促增收。20xx-20xx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900万元,帮扶人口共3820人,分红65.92万元。全年新增小额贷款483户2318.1万元,实现应贷尽贷,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控制在1.63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帮扶促增收。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并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劳务协管员;落实“311”就业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7811人,同比增长11.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8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1517人、脱贫人口503人。开发就业岗位3865个,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35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农村电商促增收,今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造势,完成农产品上行交易额1.24亿元。

3、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社会兜底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29户495人,取消低保对象1500余人,1-10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971万元、特困供养金633.3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463.16万元。投入57万余元,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投入296.34万元,为全县城乡户籍人口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100%落实好2569名留守儿童照护责任。二是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漏”。为89名残障、精神疾病等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实现无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失学辍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1373.08万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困难群众财政全额资助参合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慢性病规范管理及大病专项救治率达100%。继续实施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化结算,结算各项补偿资金6523万元,县域内住院补偿9550人,补偿金额2514万元,县域内就诊率达89.92%。四是住房安全保障“应改尽改”。组织人员对监测户住房状况进行全覆盖鉴定,经过筛选审核,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20xx年全县危房改造共198户,其中监测户16户,已经全部完工。五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力。突出搬迁后“稳得住”这条主线,对集中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100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338人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搬迁群众技能培训200余人,开发就业帮扶特岗52个,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20xx年度搬迁户自主创业8户35人,通过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项目4个,搬迁户就业67人,年增收3万余元,依托合作社入股分红形式,达到产业帮扶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六是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投资320万元完成10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善农村7430人供水问题,投入440万元用于“7·3”洪灾水毁饮水工程恢复建设。加强安饮工程管护,各乡镇、村均成立供水机构,明确专人管护及收缴水费等,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8%。

4、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79万亩,粮食总产12.49万吨,完成20xx年2.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20xx年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湘猪工程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疫情管控,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62家,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12.27万头,出栏16.02万头,预计12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16.5万头。千亿产业方面,强化政策落实,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产业链产值92.07亿元,增长8.65%。六大强农行动方面,刺葡萄是省“一县一特”农产品,新增云顶黄金贡柚等3个绿色食品;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3家,创办省级最佳家庭农场1家,泸阳镇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完成上年度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争创培育省级示范园1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个;全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8500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0余人;建成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1个,认证产品18个,面积8561亩。

5、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全县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全县130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105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5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100%,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80%。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县13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5万元,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6、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4776万元,完成旅游路、资源产业路35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管养总里程667.829公里,今年投入605万元对93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管养,通过县级质检,我县优良路率达73.19%。二是全力提升文教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运行制度,经常性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1026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每个乡镇配备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2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1名合格村医,12所建制镇卫生院均按照标准建设中医馆,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服务;有46个村(居)建立了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31.5%。三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落实工作,实施农民维权减负行动。加强乡镇、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县12个乡镇均按“六有”要求成立了“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146个村(社区)按“三有”要求成立了“应急站”。全县146个村(社区)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法制审核备案,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创新推广“雪亮村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设,荆坪村被认定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建村已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四是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65个,其中县级文明村52个,市级文明村10个,省级文明村2个,全国文明村1个;有市级文明镇1个,县级以上文明镇5个。

7、切实强化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中方县20xx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方案》。整合涉农资金13373.265万元,资金分配额度100%,实际支出进度100%;二是抓好项目库管理。制定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入库项目326个,总投资27079.9969万元,入库储备资金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6.68%。2022年计划入库项目320个,总投资32107.8624万元,储备资金量同20xx年比,增幅达18.57%。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制定《中方县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对20xx年以来所实施的扶贫项目分类建好资产台账,明确项目资产的权属,资产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单位及资产的收益分配等。经清查摸底,20xx至20xx年我县扶贫项目资产共计7.6923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5.2194亿元,经营类资产0.389亿元,到户类资产2.0839亿元,确权比例为100%,已经按要求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

8、深入开展“四美”共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制定《中方县20xx-2025年城乡人居环境“四美”共建实施方案》《中方县农村人居环境“十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1000万元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治废、治水、治厕、治房、治路、治气、治土、治牌、治赌、治陋“十治”行动。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100%。建立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行政村达70%,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村达80%。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335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新建镇被列入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镇,中方镇塔灯田村、新建镇黑禾田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桐木镇大松坡村被列入省级特色精品创建村。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1、科学精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中方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子方案。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九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努力打好特色产业、农旅融合、“六美”乡村建设三张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2、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中方县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方县乡村振兴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八个包干”全覆盖责任体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常态化全覆盖的督查巡查体系,以及赏罚分明的正向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调整中共中方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同时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皆由分管的县委常委担任专班组长。

3、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一是政策衔接到位。制定了《中方县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延续或调整脱贫攻坚期间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政策,新增了防贫保等政策。二是驻村帮扶全覆盖,对有脱贫户的131个行政村(社区)和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选派了县级以上工作队,并按照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村不少于3人,其他村不少于2人的标准选派。三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明确原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坚持5年过渡期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开展走访、帮扶和监测,对新纳入的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统筹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结对帮扶。稳定脱贫户,结对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

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升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零软弱涣散村成果,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十项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带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三是以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络)党组织—党员联系户”农村党组织体系,科学划分147个网格、4329个微网格,推动8598名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79898户。全面开展“五个到户”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79898张、民情日记8598本,上门走访农户114440余次,收集汇总困难问题1301个,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630场次,解决问题1124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四是深化“一门式”公共服务,推动全县14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对45项下放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创新推行“12110”、“窗口坐班+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三项便民服务制度,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

5、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制定《中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监督清单》,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主要是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25个业务主管部门对20xx年1月—20xx年7月“一卡通”资金发放中的疑似问题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正在全力追缴违规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一卡通”案件4件,查处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2人,追缴资金4.929万元,退还群众资金4.5748万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8个,发现职能部门问题9个,处理3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9人,推动整改问题115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6个,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创建一个以刺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以油茶和金秋梨为两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桐木、铁坡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即建设三万亩奥谱隆优质稻制种基地,建设五万亩以龙牙百合、艾叶、鱼腥草、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万亩以蓝莓、金秋梨、葡萄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培育天天食品、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金糯咪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新建龙牙百合、袁家鱼腥草、铁坡金秋梨、半界黄桃、泸阳艾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天天食品、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金糯咪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重点培育桐木葡萄小镇、泸阳工业小镇、铜湾户外运动小镇、新建森林康养小镇、新路河水上风情小镇、铁坡梨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配合怀化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奋力打造10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实施“品牌中方”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财政奖励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湘珍珠”刺葡萄品牌,抓好新建龙牙百合、袁家鱼腥草、铁坡金秋梨、半界黄桃、泸阳艾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中味方好”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健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四是不断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健全完善“三社合一”体制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乡镇村物流配送站点全覆盖,全面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特别是积极推动中方县云物流特色小镇项目纳入怀化东盟物流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统筹建设,加快中方农业“走出去”的步伐。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五

按照县委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贺党〔20xx〕23号)文件精神,我局对照任务清单,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36910目标和8+1重点产业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引领支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现就科技局20xx年一季度乡村治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是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支持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科技特派员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类项目3个,争取资金15万元。二是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先后4次组织400余家企业参加自治区科技厅“企业家精神”线上培训会,引导企业重点熟悉科技政策、科技理论知识等;组织科技特派员参加线上成果推介会4次,协调对接宁夏林研所、贵州辣研所等线下成果推介会2次,企业参训人员达500余人次;为广银米业、生瑞米业2家企业争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金融贴息贷款51万元。为6家科技型企业推荐申请“宁科贷”资金1350万元。对接育种专项项目,指导宁夏科丰种业有限公司争取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4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育种研发投入。三是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支持贺兰县中医院25万元开展《宁肺固肾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推进慢性病防治技术攻关工作。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服务质量。

围绕县8+1产业现代农业领域开展科技服务,深入农业企业宣传科技政策精准对接。指导服务塞尚乳业、北方高科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指导服务天荣现代、海永生态等4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宁夏技术转移研究院贺兰中心方案制定,建设贺兰县重点产业专家智库,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提供人才支撑。协调河海大学来贺开展“打造黄河流域节水型引领示范区课题研究”调研工作,下一步将签约《贺兰县与河海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挂牌共建河海大学商学院——贺兰县“政产研学”合作基地,开展人才合作和科研合作。依据《贺兰县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xx-20xx》(贺政办发〔20xx〕11号)和《贺兰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方案》(贺政办规发〔20xx〕2号),结合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8+1”重点产业和“36910”工作思路,组织企业申报奖励扶持各类项目67项,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初审。

(二)围绕特色产业,科技公关。

聚焦贺兰县重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突出重大共性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产品研发,牵头制定《贺兰县“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贺兰县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实施方案》,支撑贺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征集上报自治区、银川市重大、重点研发项目96项,已立项21项,争取资金1466万元,重点开展枸杞萃取、牛奶膜蛋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协调河海大学首次来贺调研工作,正在筹建贺兰县“政产研学”合作基地;征集并组织申报枸杞、设施园艺、节能环保等领域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正在评审阶段。印发《贺兰县20xx年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重点围绕葡萄酒、枸杞、奶产业、绿色食品、种业发展等方面征集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目前正在征集中。制定20xx年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计划,与结对村联合开展文明健康知识科普宣传2次,开展“赶农村大集”科普宣传2次;坚持组织干部职工每周五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清扫、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科技支撑环境污染治理。

发布《20xx年度贺兰县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大气污染、废水处理、土壤改良等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林带植被恢复与人工林选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布局优化与功能提升、城市大气污染物精准检测、水污染治理关键集成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与应用、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支持开发塑料回收、固废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及再生利用等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项目等。指导海永生态公司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实施银川市“三池两坝”渔业尾水处理成果转化项目。

(四)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结合县委“8+1”重点产业,支持移民地区开展食用菌种植、枸杞芽菜等产业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科技特派员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类项目,已立项3个,争取资金15万元;开展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企业申报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待自治区科技厅评审审核;组织宁夏农林科学院与企业召开对接会,签订协议3项;各帮扶干部按照时间节点每月开展一次进村入户工作,有序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二是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统一服务和销售能力较弱,创建品牌意识较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科技局下一步将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各项工作目标,对标任务,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效。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全县农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一是认真梳理企业需求,针对征集的科技项目依规做好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围绕需求科技攻关,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实施揭榜挂帅,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科技支撑乡村治理各项工作。

二是积极对接区市科技部门,组织好我县农业企业申报区市各类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是围绕环境治理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在我县实施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打造绿色、有机、融合发展的环境优美的贺兰新农村。

四是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作用,围绕“四大提升”行动,继续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结合科技“三下乡”加大科技培训,发放科普材料、科技政策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和公民科学素养。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六

**市位于**省西北部,**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90个行政村,34个社区,总人口31.4万人,二调耕地面积34.67万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农业投入品、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加之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静”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坚持以“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10+n”和“七改一增两治理”行动计划,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采用bt、bot、ppp等模式,拓宽环境治理投资渠道,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垃圾收运系统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着力健全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启动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为减少原有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投入500万元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投资3500万元,完成**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建设,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其中城区2座、乡镇12座),配置转运车10台、勾臂式垃圾车48台、可卸式垃圾箱600个。积极探索乡镇生活垃圾源头处理模式,投资66.88万元,采购“分散式生活垃圾处理站”设备2台,在石堡乡、葫市镇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采购垃圾箱125个、垃圾钩臂车9辆,并分配至各乡镇、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能力。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和79个行政村,乡(镇)覆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

(二)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按照省委关于“坚守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努力把**河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先河”的要求,我市从20**年起,采取bt、bot以及ppp等模式,大力实施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

2.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和**河流域环保专项资金以及财政“一事一议”资金,采取人工湿地工艺、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和一体化净化器+人工湿地等工艺,在农村居民聚居点、高速公路沿线、**河沿线和景区沿线,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5套,在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8套。编制完成《**市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计划实施污水、垃圾治理项目221个,总投资43386.78万元。其中,污水治理项目128个,总投资42136.78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93个,总投资125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利用人居环境改造资金着力改善全市1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重点打造精品型村庄18个、提升型村庄30个、普及型村庄52个,进步一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全覆盖。

(三)着力控制化肥、农药施用,确保总量实现“零增长”

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强化日常监管、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绿色生产意识,20**年,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评定,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1.推广绿色疫病防控技术,实现农药使用“负增长”。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稻鱼共生、稻鸭共育模式和生物农药,在金钗石斛生产上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调控配套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配套生物农药,在果园管理上推广养鸡放鸭、糖醋液诱杀、人工捡拾处理等措施。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0**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6.17吨(折百量,按纯度100%计算),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50公斤(折纯)/公顷以内,同比下降6.9%,实现负增长。

2.大力推广科学用肥,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根据《**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和《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涵盖种植型、工业型、生态型3种村庄类型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15个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每年按照20万亩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有机肥,指导农民科学购肥、用肥,20**年全市化肥施用强度130.5公斤/公顷,全市化肥施用强度实现稳中有降。

(四)严管严控,着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规模养殖场畜禽污染处理实现全覆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通过市乡两级分级负责巡查、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台账等方式,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进行常态化监管。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养殖场12家,年产生粪便26755吨左右,全部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垫料平养等方法,通过将养殖粪污集中收集用于生产有机肥、堆肥、沼气池处理等方式,年综合利用25430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5.0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严禁野外焚烧秸秆。通过免费发放腐熟剂等方式,推广秸秆腐熟还田还土技术,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改良与培肥了土壤。目前,我市还在积极与有关企业接触,洽谈生物质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五)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农村综合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1.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年至20**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439户。20**年,我市按照脱贫攻坚有关要求,投资3.5亿元,集中开展了农村危旧房屋整治,共整治各类危旧房82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31户,新修建597户,全面消除农村群众住房难问题。

2.着力开展小康房建设。按照《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房行动计划20**年度实施方案》要求,投资800万元,完成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盘龙村、葫市镇小关子村20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

计划投资13.76亿元,在葫市镇天堂村、官渡镇玉皇村等16个乡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点150个(其中,精品型18个、提升型40个、普及型92个),已完成投资10.97亿元。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整治、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等方式,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一)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群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未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地区的监督管理相对滞后。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牵涉部门多,多数地方几乎是监管死角。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市群众居住分散,农业生产以户为主,建立完善处理系统和后续维护投入很高,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一)切实提高群众素质。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思想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的支持和杠杆作用;

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避免分散投入、重复实施等现象,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

(三)建立完善农村环保监管网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结合“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专职机构、兼职人员、志愿者相互补充,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监管体系,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监管的转变。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七

优秀作文推荐!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要求,我乡制定了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成立了xx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乡长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全乡城乡治理标准化的组织实施,指导全乡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

2、层层压实责任。县里召开部署会后,乡执法队和环卫组立即就xx线沿线环境卫生进行了调度,提出了工作要求。我乡组织召开了乡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相关工作标准及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近期,我乡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就城乡治理标准化有关工作再次进行部署,就近期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研究。

3、工作推动有序。xx乡重点对新场市高速路口至乌石铺路段沿线环境卫生进行日常调度。我乡在老林村进行城乡治理标准化试点,政府先期投资10万余元,同时积极引导新场市社区、xx村扎实开展城乡治理,其他村(社区)各打造一至两个亮点。20xx年xx月xx日,xx乡组织老林村村支两委成员、村理财小组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到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进行了学习。

强宣传。一是多层级宣传动员。通过乡镇党政联系会、乡村干部会、工作例会、党员组长代表会、屋场恳谈会等各种会议宣传标准化工作。二是多形式宣传动员。通过村村响、移动宣传车、微信公众号、学校学生小手拉大手等多形式宣传。让标准化建设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深入参与,在全乡掀起标准化建设的高潮。

强示范。打造三个一批,分别是一批示范村(社区),一批示范屋场,一批示范户。目前,全乡共打造示范村社区3个,示范屋场15个,示范户123户。通过示范建设,做出样板大家看,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强效果。做到五化,即净化、序化、油化、美化、亮化。通过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抓日常环境卫生评比考核,实现净化;通过违章建筑整治、拆除不规范广告牌等行动,实现序化;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实现油化;通过修剪花草树木、清除绿地杂草、对工地厂区设置围挡等行动,实现美化;通过奖补投入,鼓励各村(社区)沿线主干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

截至目前,拆除不规范广告70余处,清整花草树木、绿地20xx余平方,设置围挡900余米,清理路灯杆、电线杠上的”牛皮癣”350余起,设置大型宣传标语5处,新安装路灯37盏,乡内主干道路灯实现全覆盖,全乡范围内更加干净、整洁、有序。

在全国第xx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加快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打造绿化标准化样板,助力乡村振兴,xx月xx日下午,xx乡组织开展城乡绿化引领乡村振兴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全体机关干部、老林村村支两委干部及部分党员、志愿者共40余人参加活动,在湘江沿岸共栽种桂花、碧桃树苗200余株。xx将以此次植树绿化活动为契机,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时代主题,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员参与,加快打造”一村一品”绿色工程,深度打造老林村”碧桂之路”、龙荫港”樱花两岸”、松坳村”银杏大道”、xx村”紫薇幽径”等精品,为实施”小水果之乡”战略添砖加瓦,为推进全域旅游贡献力量。

一是宣传发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出现部分老百姓对工作不理解,不太愿意配合工作的'情况,还是要加强城乡治理标准化舆论引导,推动营造良好范围,通过乡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推介,推动全乡老百姓了解这项工作。二是城乡治理人员配备还需进一步完善。因衡山大桥修缮限高,很多大货车改走xx线xx路段,xx线沿线的交通及环境卫生压力陡增。建议力量向基层治理,配强治理队伍。三是城乡治理相关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水平不高,在为城乡治理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上基本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制约了有关工作开展。

一是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全面梳理城乡治理标准体系,确保各项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扎实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力争相关工作见成效。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与各牵头责任部门的沟通,在标准制定、标准推行过程中,积极协调,确保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健康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对各村(社区)、乡各部门有关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进行督促整改落实,对出现重大问题的,进行严肃处理。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八

根据省、市、区的统一部署,我区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已经进入强势推进阶段。今天区政府又在这里召开全区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我们觉得开得非常及时。这对指导和推进下一步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们把前期的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们**工业园区京泰路街道共有11个行政村和社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我们的计划分3年来完成,2012年春节前完成一个双墩村,2012年6月前完成3个分别是:周桥村、响林村和北马社区;2012年年底前完成4个分别是许郑社区、林南社区、东唐村、十里铺社区;2013年年底前完成3个分别是孙唐村、朱塘村、凌窦村。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落实措施、强势推进园区、街道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墩村已经全面完成整治工作,正等待着上面的正式验收。响林、北马社区、周桥村也在强势推进和奋力的冲刺之中。从势头上来看,每一个村都有一种奋发向上不畏艰难的思想,个个都能把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上,确保7月的验收。

据不完全统计,全街道整治道路25100米、新建排水管道7900米、垃圾箱224个、公共厕所12座、路灯270个、公共绿化20300平方米、清理垃圾4150吨、清理乱堆乱放193处、清理露天粪坑105个、建筑出新89320平方米,梳通河道3条、填平废沟塘8个、新建农民健身广场8个。共投入资金1516.4万元。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前提。

园区街道自从12月24日区动员会后,首先建立园区街道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格局各村、各社区分别成立了由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环境整治工作班子,明确了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次园区街道并与各村、各社区签订《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逐一明确整治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对各村、各社区分别形成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园区街道组织人员逐一进行过堂和确认,针对不同村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整治的时间和要求。从而使每一个都能清楚地知道整治过程中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

二、广泛发动宣传,营造整治氛围是开展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

一是通过会议宣传。专题召开村庄环境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增强他们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

二是发放宣传资料。各村、各社区分别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主要目标、推进计划、重点内容、整治重点等印制成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公示到宣传栏,让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营造舆论氛围。各村、各社区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宣传栏、播放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广大村民支持、配合、参与整治工作。

三、学习经验以点带面,也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月6日,组织各村、社区“两委”班子全体成员、分工挂钩领导、挂钩部门负责人参观双墩、北马、响林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分别听取相关村在整治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4月28日,我们街道又组织各村(社区)两委人员参观了高港区许庄街道乔阳社区,通过典型示范、学习外地经验,全面促进面上环境整治的推进工作,而且整治的`亮点各不相同。目前,双墩村更新和刷新了健身广场的器材,清除了主要道口的乱堆乱放,刷新了沿街墙面,购置、摆放活动绿化箱40多个,()改造了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整治了一条河道,补栽了绿化;响林村大力度投入,整治出新了鲍马河南侧道路和村庄干道,拟填埋村庄所有臭沟塘,全部改造成农村健身广场;北马社区以进庄大道和前进河为轴线,粉刷出新村庄环境,打造河道绿化景观带。

四、抓好阶段性的督查。也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有力措施。

由纪工委、监察室、村建站牵头,分类督查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对计划上半年完成整治工作任务的村,除会议督查之外,每周到整治现场督查一次,现场指导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取得按期整治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和整治办的要求,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围绕环境整治工作目标强势推进而上的工作,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工作指导、督查检查力度以及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按序时进度圆满完成环境整治工作任务。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意见》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宁国2020年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港口镇坚持着力问题导向、依靠群众智慧、结合实际特色、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将20xx年度乡村治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农村党建“115”工程为载体,推进村级组织治理。一是打造一条党建旅游文化精品线路。以“党旗更鲜艳”为主题,将党建、文化和乡村旅游高度融合,创先争优和科学发展同频共振,打造以西村村“三变”改革、灰山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凉亭村“三户两诺一基金+乡贤文化”、众鑫陶瓷协会“龙窑文化+非公党建”、树博园长征主题拓展线路、大洪芙蓉园廉政主题景区、新村社区“三帮五微”、山门村“乡村治理”、太平村“茶香漫城”、五磁村“新型农村社区”、港口社区“党员说事点”、港口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为主要载体的党建文化精品线路。二是培育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引导各村(社区)围绕开发带动、土地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城市增值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目前,全镇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三是实施五项党建工程。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化工程、清廉乡村建设工程、乡村基层治理工程和“智慧党建”信息化工程,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0xx年度山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以农村“三会”制度为载体,推进基层协商治理。一是建立民主协商会机制。每年年底召开村民协调委员会议,在完成省市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实施十大镇级民生工程。各村(社区)集中梳理一批民生问题,并将之作为自行投资的年度个性化任务。二是建立村务监督机制。对村委会具体工作的监督,可以有效地保证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度,更好地把握村级民主治理的政治方向。村民委员会通过自觉接受村民小组会议和本组村民的监督,使得村级民主监督特别是日常性监督有了具体的组织依托和载体。三是建立议事听证会机制。对涉及村级发展规划、村集体资产处置、重要项目建设、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要活动举办、村规民约修订等决策前,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听证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的过程,通过群策群力共商议事,助推科学决策、减少工作阻力、密切干群关系。四是建立新乡贤议事会机制。立足“党的领导、民事民治、补位辅助、规范管理”的原则,吸纳驻村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法律工作者、发展能人等组建乡贤议事会,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听取反映社情民意,支持参与农村建设,协助化解疑难矛盾纠纷,保障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顺利推进,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治”。

(三)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推进文化生态治理。一是振兴皖南花鼓戏。建成皖南花鼓戏广场、花鼓戏剧场和展示馆,出台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打造“皖南花鼓戏第一村”。二是弘扬千年龙窑文化。建成千年龙窑博物馆、陶艺村和陶艺主题街区,开展了“又见宣州窑”、陶瓷博览会等活动,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国外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投入使用,柴烧龙窑和宣州窑制陶技艺分别被列入省和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镇陶瓷文化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三是探索多艺术融合。实施乡土文化工程,连续三年举办了宁国市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实践“摄影艺术+”模式,与中摄协合作,率先探索和实践艺术援乡和艺术家驻村计划,西村村成为全国首家摄影艺术乡村。探索引入创意艺术,先后引进了浙江匠艺和南京三鸟仓创意团队,组建港盛文化旅游联盟,引入安徽建筑大学、北京书画院、宜兴紫砂研究院设立工作室或创作基地,形成阵容庞大的“乡村文艺嘉年华”。四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树家规家训、成立爱心基金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活用志愿服务队、杜迁学堂、党员活动日等载体,组织开展新风新俗文艺活动和民风教育引导活动,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

(四)以“清廉乡村”为载体,推进“微权力”治理。一是阳光治理。制定了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等八个大项三十七条村级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职责权限,构建了村级小微权力监督规范体系。完善“四议两公开”,全面规范村级决策流程。制定了《港口镇村(居)“三资”管理办法》和《港口镇村级工程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公开组建了工程建设类和服务类共9个备选库,实现了工程全过程公开透明操作。二是从严执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危房改造、五保评议、移民工程公示公开、侵占村民组集体资源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定《港口镇农村基层干部廉政管理五项制度(试行)》,建立村(社区)干部廉政档案、重大事项报告、村级财务审计、述职评议、民主生活会五项廉政制度,促使干部形成廉政自觉。针对农村党员“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全面划定农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实施“个人承诺、对照检查,双向评议、强化监督,审核认定、分类处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三是乡风文明。在全镇开展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为主要内容的“清廉家庭”创建活动,着力营造清廉家风。依托凉亭村大洪芙蓉园建设,结合“莲”与“廉”的元素,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廉政文化公园和广场,初步建成了全省首个廉政文化主题景区,增强了廉政文化感染力。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廉政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楼道等阵地,提升了廉政文化渗透力。

(五)以“平安乡村”为载体,推进新型社区治理。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按照“1+1+n”模式,构建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村级一网全覆盖,确保网格管理无死角,逐步构建了条块结合的农村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政民通平台作用,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大喇叭”全覆盖。建立律师包村签约农户等工作机制,每年开展普法活动不少于4次,先后开展宪法日宣传、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宣传。同时,每年针对普法骨干、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4次。三是组建平安联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隐患评估预警机制,实现视频监控“雪亮乡村”工程全覆盖,依托交管中队组建港口“黄色斑马线”交通志愿服务队,依托派出所组建“海螺号”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伍,发动和鼓励村民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技防+群防群治”夯实平安港口建设基础。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十

根据省、市、区的统一部署,我区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已经进入强势推进阶段。今天区政府又在这里召开全区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我们觉得开得非常及时。这对指导和推进下一步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们把前期的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们**工业园区京泰路街道共有11个行政村和社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我们的计划分3年来完成,2012年春节前完成一个双墩村,2012年6月前完成3个分别是:周桥村、响林村和北马社区;2012年年底前完成4个分别是许郑社区、林南社区、东唐村、十里铺社区;2013年年底前完成3个分别是孙唐村、朱塘村、凌窦村。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落实措施、强势推进园区、街道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墩村已经全面完成整治工作,正等待着上面的正式验收。响林、北马社区、周桥村也在强势推进和奋力的冲刺之中。从势头上来看,每一个村都有一种奋发向上不畏艰难的思想,个个都能把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上,确保7月的验收。

据不完全统计,全街道整治道路25100米、新建排水管道7900米、垃圾箱224个、公共厕所12座、路灯270个、公共绿化20300平方米、清理垃圾4150吨、清理乱堆乱放193处、清理露天粪坑105个、建筑出新89320平方米,梳通河道3条、填平废沟塘8个、新建农民健身广场8个。共投入资金1516.4万元。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前提。

园区街道自从12月24日区动员会后,首先建立园区街道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格局各村、各社区分别成立了由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环境整治工作班子,明确了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次园区街道并与各村、各社区签订《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逐一明确整治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对各村、各社区分别形成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园区街道组织人员逐一进行过堂和确认,针对不同村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整治的时间和要求。从而使每一个都能清楚地知道整治过程中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

二、广泛发动宣传,营造整治氛围是开展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

一是通过会议宣传。专题召开村庄环境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增强他们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

二是发放宣传资料。各村、各社区分别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主要目标、推进计划、重点内容、整治重点等印制成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公示到宣传栏,让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营造舆论氛围。各村、各社区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宣传栏、播放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广大村民支持、配合、参与整治工作。

三、学习经验以点带面,也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月6日,组织各村、社区“两委”班子全体成员、分工挂钩领导、挂钩部门负责人参观双墩、北马、响林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分别听取相关村在整治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4月28日,我们街道又组织各村(社区)两委人员参观了高港区许庄街道乔阳社区,通过典型示范、学习外地经验,全面促进面上环境整治的推进工作,而且整治的`亮点各不相同。目前,双墩村更新和刷新了健身广场的器材,清除了主要道口的乱堆乱放,刷新了沿街墙面,购置、摆放活动绿化箱40多个,()改造了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整治了一条河道,补栽了绿化;响林村大力度投入,整治出新了鲍马河南侧道路和村庄干道,拟填埋村庄所有臭沟塘,全部改造成农村健身广场;北马社区以进庄大道和前进河为轴线,粉刷出新村庄环境,打造河道绿化景观带。

四、抓好阶段性的督查。也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有力措施。

由纪工委、监察室、村建站牵头,分类督查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对计划上半年完成整治工作任务的村,除会议督查之外,每周到整治现场督查一次,现场指导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取得按期整治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和整治办的要求,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围绕环境整治工作目标强势推进而上的工作,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工作指导、督查检查力度以及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按序时进度圆满完成环境整治工作任务。

2022年村级乡村振兴计划。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十一

20xx年,xx镇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从当前农村乡村治理薄弱环节入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共建乡村善治格局逐步形成,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合力凝聚紧密。

1、夯实村级党建基础。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支部严格要求支部党员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制定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各支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后,按时上报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确保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党建为引领,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工作计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级堡垒正常运营提供经济基础。预计20xx年我镇xx村、xx村、xx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xx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xx街道、xx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建成xx茶叶精制品加工厂配套用房项目、xx村竹荪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xx和xx村茶叶加工厂等村集体经济项目。

2、拓宽村干部成长空间。一是在20xx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各村村“两委”干部年龄、学历结构、人员配备情况都有明显优化。同时,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二是大力拓宽村干部上升空间,目前,我镇xx村党组织书记成功考取事业单位编制,定岗至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三是严格落实村干部待遇。按照《金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x党建〔20xx〕x号)文件要求,积极落实村干部待遇。我镇符合士官及全日制大专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共计12人,并已全部落实相关待遇。

3、推进“四联四帮”工程。一是全面推进“四联四帮”工程提标扩面。在联帮主体为党员户、入党积极分子户和能人大户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致富能手、外出创业有成人士、乡村教师、村医、等群体广泛参与联帮;二是丰富“四联四帮”工程联帮内容。打破联帮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局限,将需要帮扶的群众以及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具体工作或事务,均纳入帮扶内容,引导参与主体发挥更大效用;三是积极组织联帮主体开展岗位认领。联帮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从就业帮招岗、文明示范岗、致富帮带岗、矛盾调解岗等10类岗位中认领岗位,在优化了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联帮主体的岗位职责和具体责任分工。各村“四联四帮”工作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比如,樱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汪划划,通过在xx村、xx村开发特色农产品直接帮扶脱贫户40户,收购脱贫户农产品价值60余万元,为脱贫户增加务工收入30余万元。

4、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我镇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开展能人摸排工作。在愿意支持家乡建设、有强烈回归意愿、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退役士官、本土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群体中摸排出4位能人,建立了回归能人信息库,为进一步开展能人回归工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5、完善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清单小微权力管理,让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效,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各项合法权益。20xx年镇纪委继续延续“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每季度对小微权力档案资料、万村网页及村务公开栏的公开内容进行督查,检查结果在全镇通报,对问题下达整改督办单,限期整改并督促整改落实情况。20xx年镇纪委开展“小微权力”专项监督检查4次,下发小微权力监督检查通报6期,组织小微权力监督检查“回头看”6次。

(二)加强自治建设,乡村治理根基稳固扎实。

1、梳理编制乡村自治清单。我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确定了镇村的权责边界,编制了公共服务清单和镇、村权力和责任清单,促进了镇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建立了村级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理出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将各村需要依法履行的事项进行了精简,不断扩大了村民自治工作覆盖面,将工作由之前的经济事务向社会事务延伸。

2、完善修订村级自治制度。近年来,我们在完善建立“一约四会”的基础上,强化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体系,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等各个方面发挥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我镇近年来共培育茶叶、毛竹、养猪、养鸡种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25家,村级创福公司6家,行业协会3家,有力推动了行业自律自治。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路长制工作常态运行,效果明显。

3、构筑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乡贤及社会组织的作用,构筑搭建了基层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公共事务的民主协商平台。xx村社区还充分利用民主协商平台,对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大事小情进行协商,达成共识,畅通了不同利益诉求方的沟通渠道,有效地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在协商过程中让自己的权利行使更充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镇按照县民政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推动了全镇6个村的村规民约大体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出台了方案,明确了任务,对村规民约的合理性、民主性、实用性征集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镇审核,提交村民会议审议表决,备案公布,最终由村“两委”、村监委和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对村民遵守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各村村规民约有利于实现自治、促进法治、善于德治。

4、规范健全自治议事程序。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各村规范完善了“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事务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提高了党员和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和水平。

5、健全体系激发自治活力。我镇积极完善乡村自治体系框架,发挥自治镇贤和志愿者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进一步开展扫黑除恶,净化自治环境,持续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实施乡村自治水平提升工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提升工程,“三留守”人员关爱工程,推行群众自治网格化服务,促进自治成果共享。

(三)狠抓法治建设,乡村治理保障规范给力。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我镇下辖6个村今年全部完成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每月邀请xx法庭法官和镇法律顾问对各村至少开展1次法治培训会,培训以村组干部为主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186人次。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先后投入120万元,打造了3支专业性、行业性民事调解队伍,规范建立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示范点3个。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xx村开展1次巡回法庭的审判。二是筑牢安全治理防线。利用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共发放以扫黑除恶、防盗、防诈骗、防安全事故为主题宣传海报、明白纸20xx余份,张贴公告百余份,在主要路口和重点位置县挂、粉刷标语近百余条;出动宣传车10余车次,利用村村响广播,早晚进行广播,截止目前共播报100余次;利用新媒体发布宣传信息50余条。全镇6个村“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全覆盖,驻村民警、法律顾问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1天,了解社情民意、解答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指导群众防治、处理涉法事务;法律顾问每年为所在村上1次法制科,开展法制宣传,零距离服务群众,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有效化解矛盾。按照“五有”、“六统一”的标准规范调解组织建设。经常性滚动排查房地产、金融、劳资问题、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集镇建设等领域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得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坚持镇村两级定期排查调处制度和半月上报制度。健全警民联调和诉调对接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处机制。四是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整合镇法庭、法律服务所、公安政法干警等资源,依托“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借助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全镇共建有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6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这些平台的建立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实现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强化德治建设,乡村治理活力强劲迸发。

目前我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组织发展受阻,发挥作用不强。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大环境和资金等问题影响,导致效益低下,另社会组织程度不高,大部分参与乡村治理热情不高,其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作用越来越弱。

2、村民缺乏治理主体意识,参与积极性不高。村民主体意识不强以及受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村级事务的决策者往往都是少数主要村干部,民意未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3、乡村治理缺乏专业人才,治理成效不理想。乡村人才的流失,影响着乡村治理的效果。尤其是农村能人的流失,导致农民致富缺少带头人,也带走了乡村建设的社会资金,影响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十二

优秀作文推荐!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意见》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宁国2020年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港口镇坚持着力问题导向、依靠群众智慧、结合实际特色、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将20xx年度乡村治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农村党建“115”工程为载体,推进村级组织治理。一是打造一条党建旅游文化精品线路。以“党旗更鲜艳”为主题,将党建、文化和乡村旅游高度融合,创先争优和科学发展同频共振,打造以西村村“三变”改革、灰山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凉亭村“三户两诺一基金+乡贤文化”、众鑫陶瓷协会“龙窑文化+非公党建”、树博园长征主题拓展线路、大洪芙蓉园廉政主题景区、新村社区“三帮五微”、山门村“乡村治理”、太平村“茶香漫城”、五磁村“新型农村社区”、港口社区“党员说事点”、港口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为主要载体的党建文化精品线路。二是培育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引导各村(社区)围绕开发带动、土地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城市增值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目前,全镇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三是实施五项党建工程。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化工程、清廉乡村建设工程、乡村基层治理工程和“智慧党建”信息化工程,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0xx年度山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以农村“三会”制度为载体,推进基层协商治理。一是建立民主协商会机制。每年年底召开村民协调委员会议,在完成省市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实施十大镇级民生工程。各村(社区)集中梳理一批民生问题,并将之作为自行投资的年度个性化任务。二是建立村务监督机制。对村委会具体工作的监督,可以有效地保证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度,更好地把握村级民主治理的政治方向。村民委员会通过自觉接受村民小组会议和本组村民的监督,使得村级民主监督特别是日常性监督有了具体的组织依托和载体。三是建立议事听证会机制。对涉及村级发展规划、村集体资产处置、重要项目建设、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要活动举办、村规民约修订等决策前,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听证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的过程,通过群策群力共商议事,助推科学决策、减少工作阻力、密切干群关系。四是建立新乡贤议事会机制。立足“党的领导、民事民治、补位辅助、规范管理”的原则,吸纳驻村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法律工作者、发展能人等组建乡贤议事会,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听取反映社情民意,支持参与农村建设,协助化解疑难矛盾纠纷,保障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顺利推进,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治”。

(三)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推进文化生态治理。一是振兴皖南花鼓戏。建成皖南花鼓戏广场、花鼓戏剧场和展示馆,出台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打造“皖南花鼓戏第一村”。二是弘扬千年龙窑文化。建成千年龙窑博物馆、陶艺村和陶艺主题街区,开展了“又见宣州窑”、陶瓷博览会等活动,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国外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投入使用,柴烧龙窑和宣州窑制陶技艺分别被列入省和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镇陶瓷文化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三是探索多艺术融合。实施乡土文化工程,连续三年举办了宁国市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实践“摄影艺术+”模式,与中摄协合作,率先探索和实践艺术援乡和艺术家驻村计划,西村村成为全国首家摄影艺术乡村。探索引入创意艺术,先后引进了浙江匠艺和南京三鸟仓创意团队,组建港盛文化旅游联盟,引入安徽建筑大学、北京书画院、宜兴紫砂研究院设立工作室或创作基地,形成阵容庞大的`“乡村文艺嘉年华”。四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树家规家训、成立爱心基金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活用志愿服务队、杜迁学堂、党员活动日等载体,组织开展新风新俗文艺活动和民风教育引导活动,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

(四)以“清廉乡村”为载体,推进“微权力”治理。一是阳光治理。制定了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等八个大项三十七条村级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职责权限,构建了村级小微权力监督规范体系。完善“四议两公开”,全面规范村级决策流程。制定了《港口镇村(居)“三资”管理办法》和《港口镇村级工程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公开组建了工程建设类和服务类共9个备选库,实现了工程全过程公开透明操作。二是从严执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危房改造、五保评议、移民工程公示公开、侵占村民组集体资源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定《港口镇农村基层干部廉政管理五项制度(试行)》,建立村(社区)干部廉政档案、重大事项报告、村级财务审计、述职评议、民主生活会五项廉政制度,促使干部形成廉政自觉。针对农村党员“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全面划定农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实施“个人承诺、对照检查,双向评议、强化监督,审核认定、分类处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三是乡风文明。在全镇开展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为主要内容的“清廉家庭”创建活动,着力营造清廉家风。依托凉亭村大洪芙蓉园建设,结合“莲”与“廉”的元素,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廉政文化公园和广场,初步建成了全省首个廉政文化主题景区,增强了廉政文化感染力。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廉政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楼道等阵地,提升了廉政文化渗透力。

(五)以“平安乡村”为载体,推进新型社区治理。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按照“1+1+n”模式,构建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村级一网全覆盖,确保网格管理无死角,逐步构建了条块结合的农村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政民通平台作用,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大喇叭”全覆盖。建立律师包村签约农户等工作机制,每年开展普法活动不少于4次,先后开展宪法日宣传、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宣传。同时,每年针对普法骨干、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4次。三是组建平安联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隐患评估预警机制,实现视频监控“雪亮乡村”工程全覆盖,依托交管中队组建港口“黄色斑马线”交通志愿服务队,依托派出所组建“海螺号”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伍,发动和鼓励村民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技防+群防群治”夯实平安港口建设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