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6:12:30 |
  • ZTFB |
  • 9页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案的好坏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一

大学高等有机化学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一环。有机化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它与生命科学、药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高等有机化学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为我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第二段:理论学习。

学习有机化学时,首先需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化学键、反应、分子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好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化学合成、分析和研究等方面。

第三段:实验学习。

有机化学实验是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在实验室中,我们需要独立操作仪器和进行有机试剂的反应实验。实验中需要遵守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第四段:交流与合作。

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进行学术交流,可以一起研究和讨论化学问题,互相学习和提升。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需要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帮助并分担工作,共同完成实验目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还能够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学习大学高等有机化学,我深刻理解了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化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未来,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有机化学知识,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二

1、学生展讲例题。

2、总结知识点、考点。

3、教师点评、补充。

4、检查导学单。

5、概述本节学习内容(投影、板书、口述)。

二、创设情景、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1、以(提问—默写)方式,复习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使你们(学生)掌握。

3、由(问题探讨、故事、案例、图片等)导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

1、课前学生通过查找教材、资料独立完成导学单上基础知识部分填空,课上随机找学生展示答案,教师补充。限时3分钟。

2、组织学生对照答案和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并根据自己掌握情况标注重点内容。限时2分钟。

3、以学生主讲,老师辅助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自我检测部分的习题训练。限时3分钟。

4、精讲内容:

四、合作交流。

1、以组内讨论的方式完成导学单上的交流问题,随机抽小组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组织学生通过研究能力提升部分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前完成的小组讨论如何讲解。限时5分钟。

五、归纳总结。

1、本节课的重点是。特别是为热门考点。

2、布置作业。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三

高等有机化学是作为化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而这大多也是学生在大学中所接触到的最难的科目之一。在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有机化学后,我逐渐明白了高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并开始尝试着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收获。

第二段:前期的困难和挑战。

进入大学时,我对于高等有机化学一无所知,但是当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时,我发现这门课程非常难。在学习机理和反应中,我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很多反应机理的具体过程让我十分懵懂。每次听完课之后,我都会感到非常疲劳,脑子空空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掌握这个专业知识是我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础。

第三段:不断尝试的收获。

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旁听课程,我开始尝试更多的练习和实验。通过实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化学反应机制和化学原理。此外,我还开始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通过阅读外文课本和参考书籍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使得我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和错误,但是我相信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积累,是成长的基础。

第四段: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高等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和互相帮助,更容易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在此共同成长,既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由此,我开始发现团队合作对我所追求的学业成果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如此的关键。

第五段:结语。

在高等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充分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深入理解学科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尝试,从实践中获得提高和进步。同时,我们也需要肩负起对于团队合作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共同达到提高的目标。坚持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我相信将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四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的学生依旧比较茫然。有些学生对于了解中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有极大地兴趣,也许有些学生的兴趣不大,本科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教材分析:以欣赏年画作品为主,感受传统年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四大年画,着重讲解天津杨柳青年画,使得学生们对中国传统产生兴趣并进一步传承中国古老的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年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年画作品表现的题材内容与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涂色或临摹年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民间年画造型简练、色彩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的艺术特点。:

4、对门神的来历有所了解,掌握门神年画造型上夸张、变形的特点和色彩鲜艳和谐、对比强烈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天津杨柳青年画的认知。

讲授新课。

1、介绍年画的来历。

课件:展示年画图片秦叔宝、尉迟恭。

师:同学们,认识年画中的这两个人吗?他们可是唐朝有名的武将,为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他们就成了门神呢?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经常闹鬼。致使唐太宗重病缠身,夜不能眠。群臣提议让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说来神奇,宫中果然平静下来。久而久之,太宗觉得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宫中画师绘制了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悬挂于宫门两旁。后来这种形式就流传到民间。贴门神驱鬼辟邪就是这样产生的。

现在过春节,贴门神的习俗在我们这里还仍然存在着,像我们这一带多以秦晾,尉迟恭,孟良,焦赞等这样的门神。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之为年画。

2、提问。

古时贴门神是为敬神,拜佛,求福平安。如今,贴门神表现的是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像这些门神都是贴在门上的年画,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年画贴在什么地方吗?中堂画:贴在客厅的中央。条屏和单幅:贴在客厅两边。

斗方、门画:贴在大门等一些传统习俗的地方。

3、年画的产地。

师:我国的年画历史悠久,哪位同学们知道哪些地方的年画最有名吗?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天津杨柳青:造型夸张、工艺精细有画、刻、印、描等多种工序与工笔重彩融为一体,别具风采。

山东潍坊:主要采用木板套色、以红黄绿为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

苏州桃花坞:以粉红、粉绿为主,画面精细、秀美和谐,鲜明中含有雅致。

四川绵竹:以沟、染为主彩绘精细,一气呵成奔放洗练,颇有大写意之神韵也是绵竹之独特的一种。这是我国有名的四大年画产地。

提示:年画,色彩艳丽,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4、年画的题材内容。

师:正因为产地不同所以年画的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大多以喜庆、吉祥为主。

山水、花鸟、戏曲、动物都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题材。它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师:这么美的年画同学们是否也来尝试一下年画这种色彩艳丽,吉祥,喜庆的感觉呢?生:想。

师:好下节课请同学们带上毛笔宣纸颜料我和大家一起做一副简单的年画好不好。

5、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画的很多知识,同学们,别忘了每逢新春佳节,都要贴年画噢。年画不但美化了生活环境,又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的生活向往。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五

教案书写过程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六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思维能力编写的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核心是变“教材”为“学材”、变“学会”为“会学”直至“乐学”。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探究性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要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研讨和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建议。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学到或达到哪些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及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仔细挖掘学习材料中蕴含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学习目标要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表述要简洁、准确、全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

(二)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学习过程。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探究(启发式。

教学。

)或自学——展示(点拨)——应用(反馈)——测评(活动式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教法和学法指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应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把教材上知识点、能力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层次化和具体化,从而形成问题链。学生应明确学会了什么、困惑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什么等。

2.小组合作:如何组织,如何交流、交流什么,交流中收获了什么、疑问是什么、1。

生成了什么等组长要筛选整理(一要常规,二要有效)。

3.展示点拨: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预设及生成的过程,更是一个质疑释疑、

总结。

技巧方法和知识规律的过程。学生交流预习、探究成果,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点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疑。在此过程中,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设置,边展示,边点拨,教师在黑板上形成板书,学生在导学案中留下记录,做好笔记。

4.典例拓展训练:导学案中的典例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巩固性练习;二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三是根据典例设计变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5.消化反思:可以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系统理顺知识,排解疑惑。

6.跟踪练习:导学案中的跟踪练习,主要是根据课堂的内容和题型,精选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要避免设计成简单的练习。对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要及时总结。

7.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探究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过程,学习中的疑惑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8.达标测评:导学案中的达标测试题目设计要全面,有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

注意事项。

1、本要求只是教研员提供的一个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性编写导学案。

2、导学案的运用一定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实际需要,当用则用,杜绝形式主义,用好用实导学案。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七

课改春风又一次掀起热浪,导学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下,我市教育局大力推广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略谈几点不成熟的设想与看法,仅供参考。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前观摩其他学校公开课时或多或少接触过。我认为很好,对学生来说是个充分的锻炼,对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改革。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或共同讨论问题,获得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教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不同的老师、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按部就班地使用统一的导学案;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完完全全地按照导学案来实施课堂教学,且过程一样、作业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明显地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2.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的课型的确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空间,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很多发展的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

3.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发表提问的机会就更少。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玩耍的场景,以此有正当理由获得了说话的机会,话说得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

4.课堂环节多,不利于自主发挥。尤其是有些课型根本不需要导学案,有了导学案反而是课堂的累赘;大量使用导学案,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收效与之不能成正比,有时甚至相反。

总之,导学案的设置,目的是好的:使学生在课前自己动脑筋独立完成预习提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关键是怎么设计?怎么用?内容更重要,收效最关键。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拙见,说出来和大家切磋一下:

1.精导学案在量上不要泛滥,要精心设计,精简过程,精化内容,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2.简。

在质上下功夫。导学案上不必要写得太多,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不应把思路统统设好,那样学生只能机械地、盲目地跟随着,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和初中生不一样,高中生阶段更有主见,不太喜欢别人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所以我认为要“简”。以“简”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思维方式。

3.多。

即导学案要多样化,格式不应整体划一。实施导学案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灵活把握,科学取舍,方能凸显其应有的作用,彰显其应有的功效。

另外,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学生的学习小组的总体成绩?给他们也公布公布成绩、排排名、发发奖状、发发奖励、大会领领奖,大肆表扬一番,让他们有机会在众人面前介绍小组学习经验,从而调动组内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用行动告诉他们只要组内齐心合力,共同进步,即使成绩不够理想也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荣登领奖台,以增进共同学习、互相监督的凝聚力。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八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

一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高等学校应努力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鼓励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的爱国创业、拼搏奉献、科学求实和团结协作精神。统筹运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坚持岗前培训、定期进修和学术休假制度,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式的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高等学校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在提高新聘教师素质和改善学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进行研修。

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学术骨干。

高等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打通开放式培养人才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规模,选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赴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积极促进高等学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强强合作”“强项合作”,进行联合培养或合作研究,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

三积极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国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批人员出国留学,这是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继续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以不同方式为祖国服务。按照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回国服务的要求,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建立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

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评价机制。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要完善教师师考核评价标准,针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师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积极创新并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由尊重过程管理向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注重质量评价转变。树立符合教学研究工作规律的教师考核评价导向,在学术研究领域鼓励探索、宽容失败、防止学术浮躁和短期行为,支持优秀人才从事原创性研究和具有科学价值的长期研究。

(二)聘任机制。

向社会公开招聘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聘任程序,严把聘任条件,强化合同管理,推动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建立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实现全时聘任与非聘任相结合、固定期限聘任与非固定期限聘任相结合、努力构建规范有序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提高教师资源的配置效益。

(三)激励机制。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稳定、吸收和激励人才,要从注重单纯提高个人待遇向引导鼓励人才想干成事业、能干成事业转变。规范岗位津贴制度,收入分配政策要重实绩、重贡献,并对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要公益研究等方面的人才给予支持。逐步建立国家工资与岗位津贴相结合,工资分配与货币化福利制度相结合,短期激励和中长期保障相结合,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校酬薪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鼓励优秀人才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创业企业等方式取得合理回报。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试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制。规范教师兼职兼薪的办法。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的优秀人才要给与大力的表彰和奖励。

(四)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土壤。

师成长的政策、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文化环境。人才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创造性。鼓励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文化环境,实际上就是鼓励创造的文化环境,这是一种自由的文化,是鼓励探索和实验的文化,是允许犯错的文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一定是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的文化;一定是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人人皆可成才,绝不求全责备的文化;一定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一定是人们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文化。美国文化中有一种富有冒险的创业精神,并且容忍失败。失败在美国人看来并不丢人,只要你敢于尝试,这常常是人才成功的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业绩,促进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逐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导向,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要把学术探讨中出现的问题当做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做一般学术问题。努力营造生动活波、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鼓励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但课堂教学和理论宣传要有纪律,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要重视加强对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网络、社团的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3)待遇环境。对于创造性活动的最大奖励就是创造活动本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优秀人才就不在乎物质的奖励。实践证明,物质的奖励和激励同样能增强创造的动力,能激发创新的热情,能促进创新的行为。因此,为优秀人才提供必要的物质待遇,是保证他们全力以赴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毕生精力的必要手段。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九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的目的和实验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充分安全环境中,以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系统地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并接受实验的检验而得到发展和逐步完善。在高校中,有机化学实验课始终与有机化学理论并存。可以说,有机化学离不开有机化学实验。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实验技能的人会在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和有机化工的生产指导中有重大成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的教学。

1、印证课本上学到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玻璃管的加工。

(2)组装反应装置:不同的有机反应需要不同的仪器装置,做蒸馏实验就组装蒸馏装置,做回流实验就要求用回流装置,等等。(示范组装以上2个装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熟练组装各种常用的反应装置。

(3)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重结晶、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萃取、分液、洗涤、蒸馏(常压、减压)、色谱分析。

重结晶常用于固体有机物的分离、提纯。萃取、分液以及洗涤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而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的化合物沸点较高,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它常压下的沸点达到180.4℃,而在这个温度下它已经部分分解为去水乙酸和乙醇,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mp可用于识别物质和定性地检测样品的纯度;bp测定可用于识别物质和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至于色谱分析是下学期的实验内容。

3、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2)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不虚报实验数据、现象;(4)正确对待实验的成功、失败。

1、加强预习:实验前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主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的成败关键点、安全注意点,用简明的图表表示出反应步骤。每次实验开始前进行抽查。

2、仔细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3、实验安全:

(1)严格按造规程操作。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改变药品用量、操作条件或操作程序。

(2)实验中集中思想、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不做与该次实验无关的事,不能擅自离开,如必要时应请旁边同学代为照看。

(3)操作、处理易燃药品,如乙醚,应远离火源。

(4)取用试剂要小心。如强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碳酸氢钠洗;如是沾到强碱,也先用水洗,再用1%硼酸洗,再用水洗,如情况严重,紧急处理后再送到医院。

(5)有机溶剂着火:烧瓶内溶剂着火,可用湿毛巾盖灭;如果范围较大或电器着火,一定要先切断电源、煤气,然后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4、实验结束后的清理:

(1)废液倒入废液桶,不能倒入水槽。

(2)及时清洗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台。

(3)清点实验仪器,摆放整齐。经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4)学生轮流值日,打扫实验室。

1、各种仪器:

干燥管:下端塞脱脂棉,干燥剂常用无水氯化钙;b形管:测熔点。

蒸馏头;温度计套管;导气管;搅拌棒。

2、注意点:

(1)、不能加热的器皿:量筒、吸滤瓶、表面皿;

(2)、需用石棉网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

(3)、温度计不能当搅拌棒,受热后不能急冷;

(4)、带活塞的仪器用后洗净,用纸片塞上,用时涂凡士林;

(5)、仪器实行赔偿制度,属仪器质量问题或意外损坏的酌情处理,属不按操作规定而损坏的按全额赔偿。

1、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试剂规格用量、装置示意图和操作步骤。在操作步骤的每一步后面都需留出适当空白,以供实验时作记录之用。

2、性质实验报告:分二部分写,第一部分为实验目的,第二部分为实验内容。实验内容部分可用表格形式,如下:

2

(1)实验目的;

(5)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用表格形式,如下图)。

(6)产品外观、重量、产率;

实验课为单独设课的考查课程,成绩评定办法为:实验60%(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态度、产品质量、产率)、理论考试40%。下学期还有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考核也列入成绩评定部分。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汇总篇十

通过乙酸乙酯合成途径的分析,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线选取的原则。

要合成一种物质,通常采用“逆合成法”来寻找原料,设计可能的合成路线。

(1)反应过程合理、科学。

(2)步骤简单,反应物的转化率高。

2.合成的原则。

(1)合成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

(2)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对比,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基团的差异。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佳方案。

(3)方法指导: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条件最多的地方;。

b.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的反应条件、特殊颜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

三、归纳整理。

常见有机物的转化途径:

四、典型例题。

例题1。新型有机材料是近年来大量合成的一类新型化学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医疗卫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1.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