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优秀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0:11:37 |
- ZTFB |
- 11页
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经验,参考前人的经验和总结方法。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二
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触颇深。《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推荐。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文档为doc格式。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三
一、教学预设不完善。课堂是学生主宰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完善,加之机动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造成课堂教学肤浅,学生感受理解不到位。
二、课堂欠缺教学主线索。在学生具体研读中,教师没有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重点词句的研读感悟上来。例如在蟋蟀住宅的选址上,没有就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展开想象、理解、体会、没有在其他昆虫和蟋蟀的强烈对比中,突出蟋蟀的鲜明个性。同时,在蟋蟀住宅的大门和平台的理解上,也没有达到深刻体会作者细心观察,有优美词语、准确词语正确表达出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导向性语言不明朗。容易造成学生不能理会教师的意图,学生的一些思考成果不能很好表达。例如在叫学生谈谈读完作者的精美准确用词后,直接引导学生说说对自己今后写作的启发,或许学生以后对用词的慎重与讲究更加深刻一些,同时也有细心观察的耐心。
四、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需要加强。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路人、合作者,所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应变能力培养,随时能够做好课堂的掌舵人。
五、教师生字教学与指导教学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最有效地指导,并提供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双基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到明显的提高。
六、教师对教材的组织与处理要加强研究。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处理,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教材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突破点,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由面到点的学习,争取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四
《蟋蟀的住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后来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好语言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全篇解读课文,不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时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艰苦。郑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表扬: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
听了郑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郑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郑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可能刘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是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几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三)、对于课文中拟人句的教学处理显得很不妥。对于拟人句的概念,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教师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郑老师大气与亲切的上课特点,这堂课清晰的流程,对每位学生回答的仔细聆听与到位的点评,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针对这节课,发表一点个人所见,仅供参考,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1、就课堂的容量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感觉本课时内容较多,是否可以删减一部分,做到精读。
2、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注重五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向课外扩展延伸。就本堂课的阅读教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印象中本堂课只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默读课文一遍,感觉学生读的还不够一些。
3、感觉整堂课形和神都有些散,在教学蟋蟀住宅的选址、和住宅特点时是否可以抓住一句关键句来突破和衔接“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突破难点:“随遇而安”,衔接下文住宅的特点。
4、另外,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布尔是昆虫学家,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蟋蟀的喜爱,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唱歌”一词,第二自然段的“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住宅”、“大厅”、“卧室”都有体现。教师是否可以在课堂中渗透。
5、感觉教师的板书有些杂乱,是否可以再做有序的整理,再精炼一些。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郑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郑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郑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郑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评价方面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仓促的缘故吧!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五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所得。当学生回答本课的写作顺序之后,教师随即板书。(选址特点挖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温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本环节的设计,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段落的意思,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我们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要多与自己的“哑巴老师”结交朋友,他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要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深层的强化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诱发再读的强烈兴趣。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对意蕴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正如人们所说的,读书万遍,其意自现。因此,朗读教学极其重要。
2、学习剩下两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其中的快乐。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学习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向功能,重视课堂评价。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外部:朝阳内部:光滑、简朴、卫生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搬踏推铺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蟋蟀,去参加动物王国召开的住宅建筑展示会,学生准备之后,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的特点,听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生生互动,生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兴趣。
(四)、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六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所得。当学生回答本课的写作顺序之后,教师随即板书。(选址特点挖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温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本环节的设计,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段落的意思,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
我们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要多与自己的“哑巴老师”结交朋友,他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要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深层的强化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诱发再读的强烈兴趣。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对意蕴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正如人们所说的,读书万遍,其意自现。因此,朗读教学极其重要。
2、学习剩下两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其中的快乐。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学习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向功能,重视课堂评价。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外部:朝阳,内部:光滑、简朴、卫生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搬踏推铺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蟋蟀,去参加动物王国召开的住宅建筑展示会,学生准备之后,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的特点,听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生生互动,生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兴趣。
(四)、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热爱生活:科学精致舒服。
伟大的工程。
不辞辛劳:柔弱简单——浩大壮观。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八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同学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让同学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同学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局部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同学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同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同学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同学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局部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同学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我想让同学转换角色,把自身当作蟋蟀,介绍自身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同学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身的家,同学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同学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同学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同学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同学把自身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同学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同学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学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同学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这个环节根据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把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同学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假如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同学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一起质疑,一起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同学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同学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学把自身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身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同学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同学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同学积极性,一起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同学在阅读中会发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同学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同学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发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同学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同学把自身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同学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同学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九
《蟋蟀的住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后来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好语言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全篇解读课文,不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时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艰苦。郑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表扬: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
听了郑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郑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郑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可能刘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是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几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三)、对于课文中拟人句的教学处理显得很不妥。对于拟人句的概念,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教师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郑老师大气与亲切的上课特点,这堂课清晰的流程,对每位学生回答的仔细聆听与到位的点评,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针对这节课,发表一点个人所见,仅供参考,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1、就课堂的容量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感觉本课时内容较多,是否可以删减一部分,做到精读。
2、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注重五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向课外扩展延伸。就本堂课的阅读教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印象中本堂课只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默读课文一遍,感觉学生读的还不够一些。
3、感觉整堂课形和神都有些散,在教学蟋蟀住宅的选址、和住宅特点时是否可以抓住一句关键句来突破和衔接“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突破难点:“随遇而安”,衔接下文住宅的特点。
4、另外,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布尔是昆虫学家,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蟋蟀的喜爱,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唱歌”一词,第二自然段的“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住宅”、“大厅”、“卧室”都有体现。教师是否可以在课堂中渗透。
5、感觉教师的板书有些杂乱,是否可以再做有序的整理,再精炼一些。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郑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郑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郑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郑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评价方面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仓促的缘故吧!
蟋蟀的住宅的说课稿篇十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还分析了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为什么说他“不肯随遇而安”?他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等这些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本组课文的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因此在学习课文中要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之后又是怎样表达的,这两点我认为是进入四年级学段的学生应该引起关注的,因此我从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制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旨在学生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习作中能学习和运用,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上节课的质疑:还记得上节课大家提出的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师: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师:蟋蟀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板书:选址。
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对“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决问题。通过换词和品读体会蟋蟀选址的特点。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预设:学生能找到五、六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ppt),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内容相关词句(画在书上)特点选址门口屋内“选址”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的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七、八、九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出示文字)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3:学生说到第九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3、师问:蟋蟀的住宅修建的那么细致,又要不断的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5、再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设计意图:
本部分设计,我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从建造的时间长和建造工具的柔弱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出示ppt。
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3、课文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巩固运用学过的写法,为大习作作准备。
板书设计: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吃苦耐劳。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推荐党员联系群众谈心交心记录内容(大全17篇)
- 维修电力计量故障加强电力计量工作论文汇总 供电公司加强计量(三篇)
- 监狱监区工作总结汇总(优秀19篇)
- 最新公司文件的管理制度简短(通用14篇)
- 最新口腔助理简历通用(优质9篇)
- 2023年英语春游通用(优质8篇)
- 员工调薪申请报告(汇总10篇)
- 2023年幼儿园小班广播稿(精选13篇)
- 最新匹诺曹读后感怎么写(精选17篇)
- 2023年购买办公用品的请示(实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