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实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3:15:12 |
  • ZTFB |
  • 8页

总结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总结的写作要注重逻辑和条理,合理安排内容,使读者容易理解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启示。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一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缺乏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意识。一堂课能否成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设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来源于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来自于对知识的求知欲。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设悬念,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观察连接方法,带着大家一起动手演示,小小的灯泡发出熠熠的光芒,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能不能让更多的小灯泡一起点亮呢,能不能让一个很大的灯泡亮起来?一连串的提问,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这对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仔细观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和科学家的认真观察离不开。有了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就会提升,就会有动手的兴趣,就会有创造,这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考虑他们的受知识水平以及思维习惯,而教给他们一些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但是情绪容易引起波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识,也不能够长期地对一件事情进行关注,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提示他们,我们观察的事物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观察这些内容为了获得什么?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中,我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他们通过敲打、撞击仔细倾听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他们的一致点又在哪里。学生们得出以下结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异,相同的地方是只有震动才能够发声,他们从而能够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三、节约时间,课下为课堂做准备。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指导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准备,从而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学习《油菜花开了》与《各种各样的花》这一教学内容时,时间正好是春天。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我安排课外作业:观察公园里路边以及菜园子里各式各样的花,注意采摘,要爱护植物,切勿踩踏,采集时要完整,妥善保存起来,轻拿轻放,不要损坏。注意观察鲜花的颜色、香味、现状,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别雄花和雌花,写成笔记做详细的记录,总结经验,提升对于花的感性认识,打好学习《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基础。

四、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要避免千篇一律,打破常规,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无新意,平平淡淡,学习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学生们探究活动的动力就会慢慢枯竭。要积极备课,语言幽默诙谐,让课堂上充满笑声,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收获良多。如我们学习磁铁的时候,我给大家准备了大小不一的磁铁,提出一些问题“一个小小的磁铁能吸起一个很大的铁块嘛?”学生们亲手做实验,就有了“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中,从“校园里的岩石七天内有变化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不断地提问,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逐步带领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研究。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也来自生活的总结。学习如果局限于课堂,不仅舍本逐末,而且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大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比如,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必须要实际操作和研究了。学生们开始制作,持续观察,有的同学很不成功,一开始就失败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按照要求让绿豆用热水烫,或者用水泡的时间不够,没能够把绿豆皮泡开。有的同学失败在过程中,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烂;有的同学干脆就是浇水不够,干枯而死。赞美优秀者,鼓励失败者,后者再接再厉,从前者那里吸取经验,结果他们后来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二

教师专业化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土壤。教育科研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存在的问题。

科研意识是科研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强烈的科研意识能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淡薄,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为科研就是写论文评职称,有些教师则热衷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觉得能做些科研工作是在向“名师”迈进,有的则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搞科研是额外负担。

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理论、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在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方面差强人意。

在资料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方面,一些教师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获取科研信息资源,对互联网的利用基本只限于使用搜索引擎,对收集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筛选和使用。据调查,教师对收集来的资料,感到无从下手的比例为11.66%,采取拼接方式进行处理的比例为66.30%,能够熟练驾驭资料的比例仅为21.74%。

搞学术科研型必须抵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部分小学教师虽然知道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但是对科研或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勇气。

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为科研与考试成绩、升学率的关系不直接,耗时长、见效慢、与学校当前相利益矛盾。有的学校领导则是对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

学校除上级行政部门布置任务外,很少安排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由于得不到重视,科研活动需要的时间和科研环境便得不到保证,日常教学任务与科研发生矛盾,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无暇顾及科研。学校缺乏科研经费和文献资料,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协同研究的科研合力的科研氛围。

二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培养的对策。

重视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教师科研能力与小学教育协同发展,已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因素。

1.要树立从事科研的信心。

从事科研活动,要能忍受寂寞和挫折,磨炼良好的自制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最初从事科研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避免直接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首先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信心。

2.要转变对科研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克服认为科研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学习,关注和收集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逐步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

第二,学校要提高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是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不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校发展。学校在新教师入职教育培训时,要增加科研的培训,鼓励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3.要提高科研能力。

第一,提高信息搜索素养,拓宽消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网上大量的免费教育网站、教育类论坛、数字化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来获取科研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对资源的鉴别、筛选、利用和评价能力。

第二,通过专家辅导和自学方式,提高课题选择、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深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理论知识。

4.学校要改善科研环境。

第一,学校要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在科研制度建设、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尽量提供保障,如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加更多图书和数字化资源。

第二,制定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与奖金、福利、待遇等相结合,同时将科研与精神层面的荣誉感等相结合;将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业务评优挂钩,促使教师从自身发展需要去关注科研。

第三,学校应多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教师的文字功底,以便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为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写作基础。

5.提倡“校本科研”策略。

门或年级组的作用,敦促每一位老师参与研究,加强教师的互助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琼、王恒.小学教师的专业生涯发展类型:一项聚类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7)。

[2]林宇.福建省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7)。

[3]武向荣.教师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三

搞好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实验、亲自实践、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探索知识兴趣。为此,我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领导。

各校要由专门领导亲自抓,经常参加电教活动,把实验教学列入校工作计划,并把教学整改计划目标落实好。

二、队伍建设。

配备专职实验员一名,学历中师以上。

三、规章制度。

有实验教学领导组织表、实验员责任、学生实验守则、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守则、实验室管理规则并上墙。

四、仪器柜台分类明细。

各柜贴签上锁,签数与实物相符。

五、自制教具。

要求有自制教具登记薄,有记录,全年制作教具数不少于8件,要求外形美观,可操作性强。

六、开课率。

演示开课率,科学教师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七、实验课检查。

抽签定年级定课。要求教师操作规范;学生操作步骤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好;在实验室上课。

八、装备用房。

要求有实验室、仪器室。

九、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四

20xx年我校师培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涪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09年工作安排,围绕我校的中心工作,全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积极开展第三轮教师聘任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继续推行我校教职员工的全员聘任制,2009年上期完成第三轮教师聘任工作。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抓好教师队伍梯队化建设,逐步使我校教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教育行风整顿”为抓手,大力宣传我校教师职工中的先进典型,弘扬新三中教师的崇高师德;积极贯彻实施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践行《绵阳三中教师行为十不准》,形成一支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3.围绕绵阳三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计划”,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我校教师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新一轮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师的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建立骨干、学带教师的结对活动;以“三新一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教育)为重点,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4.抓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工作。我校将按照“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1.强化德育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研究,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思考如何降低德育重心,以活动为载体,狠抓养成教育,把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持续推进优良的校风和班风出谋划策。

2.细化教学管理研究。思索如何树立全面全员质量观,建立“校—年级组、教研组—班”全程教学质量管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年级组、教研组要加强对教师常规管理力度,对新形势下的“六认真”落实情况,新课程下教师、学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学校教学工作反思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检查;研究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跟踪落实情况和落实效果。建立检查信息通报制,并将检查情况纳入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考核。今年,迎接区组织的一次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现场会。

3.提升教学研究。大力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和流程,通过打造“魅力课堂”,提升每一堂课的效益。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将学生活动作为点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今年,组织教师参加各学科全区性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4.深化教学评价研究。根据“看起点,比进步,促提高”的原则,认真落实《涪城区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我校将根据区教文体局下达的目标,制定我校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及时上交上级备案。开展学校优秀年级组长、优秀教研组长、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加大表彰力度。

5.加强毕业班工作研究。研究我校制定的毕业班工作计划,组织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师学习,要求教师明确初、高中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毕业班质量的监控、教学进度的安排、毕业班现状的把握、问题的分析、提高质量的措施、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工作,促进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毕业班工作之中。

6.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入片区研修协作体,积极参加研修体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研修对接活动,通过片区发展协作体,搭建平台,参与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参与片区学校之间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和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和优质化,从而整体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五

20xx年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真情奉献教育,打造科研品牌”的意识,以“坚守、创新、服务”为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作用,面向实际、开拓创新、突出实效,以扎实高效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扩大教育科研在兴教、强校、塑师方面的影响力,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我市教育内涵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重点引导镇处、学校建立起两级教育科研水平自评体系。倡导镇处、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年会制度,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

2.召开胶州市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表彰教育创新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举办“胶州市教育科研走进胶北”活动,届时争取承办山东省教育学会现场会。

3.圆满完成“x五”立项课题研究任务。20xx年,是x五课题结题年,各承担课题研究单位,要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确保高质量的实现研究预期目标,出精品成果,打造“拳头产品”,扩大学校“教育品牌”影响力。

4.继续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适时通过举行胶州市“优秀科研成果推介会”、主题现场会、课题研究观摩课等形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5.以教育科研作引领,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学习和交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举办学习思想沙龙、专家报告会、主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科研项目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结合学校的精神建设、制度建设、物质建设等从“隐性”和“显性”两个层面建构校园文化。

6、以主导性课题作引领,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帮助学校明确学校发展主题和方向,加大学校主导性课题的建构和研究力度,发挥好教育科研的引导性、探究性和实践性,集中群体智慧,协力攻关,努力培植一批特色品牌学校。

7.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使校本研究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常态。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让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全面普及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

8.深化“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教师阅读工程的经验,为开展十二五阅读工程做好准备,年内启动“书香校园”和“教师读书人物”的评选活动。

9.编制“十二五”课题规划,加强教育科研宏观引领,增强教育科研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适时出台《胶州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指南》。

10.办好《胶州教育》,秉持“坚持指导、注重实用、提高学术、增强服务”的办刊原则,为学校经验交流,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优质平台。

附:教科所20xx年工作主要活动安排。

3.编制《胶州市教育学会发展十五年》。

1.对2011年立项课题进行成果鉴定。

2.评选“胶州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实施,扎扎实实做好我校教育科研实验工作,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特制定我校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搞好宣传发动。

广泛运用各种媒体和会议,宣传在新世纪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对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进行宣传发动,使这项改革取得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全校召开启动大会,召开部分家长和学生座谈会,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家长做大量的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实验提供各方面的参考。通过上述各项措施,把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为教育科研实验的推广做好准备。

二、根据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校成立实验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的课程资源,学生特点,教师状况等条件,确定实验计划。

三、确定实验教师。各校要在保证教师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教师。

四、加强培训:

学科培训:除组织各校骨干教师及实验教师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学科培训以外,本校要组织其余教师观看课改录相和优秀课录相进行培训,具体安排在新学期开学后,每周一次。

五、开展活动。

1、研究实验的规范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开学后,学校、班级都要制定本学年的课题研究计划,实验班留存一份,上交1份,参加校统一交流评比。同时每一位骨干教师都要写出一篇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自留1份,上交1份,参加校、镇统一组织的交流评比,被评为优秀者的作品,打印下发供参考学习。

2、开学后第二周,组织实验教师及非实验教师集体备课,严格按照集体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执笔,后面几周可根据市下发参考材料,学习充实集体备课。

3、开学初制定下发本学年教研活动安排,由中心教研组织负责,各科可参照镇活动安排制定本校活动安排。

4、检查学科计划,教案制作情况及校本课程开展情况。

计划于第四周对全校实验教师的教案,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开展进行核实,看计划是否展现了实验精神,是否是认真制定,各科教案是否体现了实验精神,对以上两项,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制定,对于校本课程,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其次要大胆创新实践。本学年校本课程将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抓。

5、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省级优秀课录相带,认真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努力改进本人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

6、开展评比优秀课活动,探索实验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在全校领导会议上布置,开学后,实验教师及骨干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能代表本人最高水平的研讨课,本校全体教师参加听评,评选出校级高水平课,实验教师一节,骨干一节,全校组织统一班子,进行听评,最后评出全校最优秀的4-5节,举行校级观摩课,要求同所级同学科的全部教师参加听评。以还应全体教师得到提高。

7、搞好教科研建档工作,坚持“科研课题研究为课改服务”的指导思想,针对我校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下发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实验工作,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及骨干教师必须写一篇高水平的实验论文。

8、检查学习笔记及听课笔记,学期中,将对全体教师检查其课改学习笔记是否写足了3000字,有多少心得体会,本学年听课是否达到了规定数量等。

六、总结评比。

对教育科研实验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期末将进行学期总结(阶段性总结)。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七

1.加强落实“课题带动”战略,以教育局总课题统领、整合“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区域推动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充分体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进一步实践教育“科研兴教”理念,规范“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开题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8项省级立项课题、44项市级立项课题、91项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

3.进一步总结、提炼并积极推广“十五”教育科研成果,出版《“十五”教科研优秀成果集》。

4.进一步打造教育科研特色和品牌,强化过程管理,根植实践研究,有效落实“校本学习、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位一体的建设,年内在义务教育阶段创建成2-3所区级教科研示范基地学校。

5.加强教科研的过程管理,努力构建教科研互动、交流、展示的平台,年内建设好教育科研网站。

(一)规范、高效做好课题研究开题阶段工作。

1.做好教育局总领课题“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有关开题的系列性工作,整理好课题研究前期研究阶段的相关材料,高质量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整合全区中小学校现代学校建设相关课题,共同参与开题工作。

2.认真做好开题论证的各项准备工作,2009年完成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为了增强开题论证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开题论证工作尝试采用集体开题、单项开题、网上开题和自由组合式开题相结合的方式,真正使开题工作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教育科研网站,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不断创新课题研究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3.进一步规范开题论证程序。每次开题前要认真做好开题有关准备工作,各校要把开题论证工作作为深化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来抓,参与开题的人员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切实使开题论证工作成为推动课题研究的重要动力。

(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展现课改实验成果和“十五”教育科研成果。

1.继续办好《课改实验通讯》,并对有关栏目、版面进行调整,增加“课题研究”内容,丰富教育科研容量。继续做好“四优”作品的评比工作,修改评比规定,提高作品质量,及时整理推广。

2.编印《“十五”教育科研成果集》。承担“十五”课题研究的学校,及时整理总结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积极参与多层面课题研究展示、研讨活动,发挥课题研究效益,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知名度。

3.教研室人员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整合与成果提炼工作,组织教师参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创设多种平台推广学校课改实验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

4.举行区“四优”成果汇报会,全面展示我区课程改革以来的优秀成果。

5.召开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表彰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与“十五”优秀课题。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体现“以校为本”的科研理念。

1.制定区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引领学校和教师不断提高校本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探索和总结出一批校本研究的成功经验,从管理与实践层面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2.进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和教技力量,强化校本学习、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机制。

3.进一步引领学校和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细节与学科教学特色研究,引导学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创造品牌,形成影响。

4.继续为学校提供校本科研培训菜单,同时不断更新菜单的`内容与呈现方式,为学校提供更多校本培训的机会和平台。

5.强势推动村小教科研工作,实现区教育科研全方位覆盖与均衡发展。以“课题引领”、“中心带动村小”、“校际联动”等方式,促进村小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四)引导学校开展现代学校建设研究,推动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1.结合义务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与区现代化规范学校的创建,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引导学校对教育教学特色进行审视,力争形成学校的特色研究专题。

2.已基本形成教育品牌的学校要建立相关的研究课题,参与局领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分解有关研究板块,形成研究特色学校。

3.召开区级现代学校建设的研讨活动,邀请相关专家作讲座,进行理念引领,同时学校提供现场,展开讨论。

4.针对现代学校建设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校聚焦一点,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各校的科研和办学水平。

(五)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骨干教师夯实科研基础。

1.以区第三批学术荣誉评比为契机,制定科研型教师培育规划及相关的标准与措施。

2.区教研室与学校根据学校实际,为培育科研型教师,在区级和校级层面继续开展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创设科研型教师产生和成长的良好环境。

3.结合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与教育教学实际,强化“和教师一起研讨”活动,以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基本要素为重点,不断推动全体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

4.以“优秀青年教师推介会”推介的优秀教师为榜样,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推介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

5.在“请进来”的同时,不断推出有教学特色的教师“走出去”,提升知名度,扩大我区教育的影响。

6.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奖励机制,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启动区、校层面科研骨干教师“沙龙”活动,为骨干教师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八

当前,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力度的加大,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艺术是实施美育活动的总和,它能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人的一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是学前教育。它在开发幼儿的智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早期的绘画和舞蹈,培养孩子对美的表现力和营造力。

一、学前教育教学内容应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幼儿艺术培养的引领者和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由他们为幼儿展开艺术的画卷、引领幼儿走向艺术的殿堂。因此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极强,要求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通过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引领孩子积极地参加各项艺术活动。

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外,教学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有成熟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对幼儿某一方面的艺术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地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1加强幼儿对舞蹈的理解能力。

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幼儿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舞蹈的基本韵律、节奏和情感。教师应启发幼儿学会用舞蹈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的舞蹈天赋进行挖掘,并对这些有天赋的幼儿进行较强专业性的舞蹈训练。

2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舞蹈能力的出发点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协调、对幼儿的生活予以丰富,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舞蹈的感染下,以激发美为目的,启迪智慧、增强体质、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幼儿的韵律、神态、动作认真揣摩,引导幼儿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培养自身对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能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了解,对幼儿的生活密切观察,创编的舞蹈反映幼儿的情趣,这样孩子们才能更乐意接受创作出来的舞蹈。

三、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1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能唤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能在美的环境中更好地接受感染和熏陶,可以运用鲜艳的色彩对教室进行布置,以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激发出来。抑或将一些名人作品挂在墙壁上,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世界、观察世界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应尽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幼儿如果有愉快轻松的心理、无拘无束的行为和言语,自然就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2引导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印象进行加工和改造的过程。孩子的生活如果失去想象,就一定不会生动离奇、丰富多彩了。幼儿想象水平较低,占主导地位的是再造想象,它密切联系着幼儿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想象力往往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所以,有的幼儿只是对周遭一些简单的事物比较关注,而另外一些幼儿,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听过和看过的新鲜事物充满想象,而这种大胆的想象往往不受周围现实环境的约束。在绘画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某一主题为出发点,诱导和启迪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在艺术的天地里,打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不仅是训练幼儿美术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所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美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化艺术底蕴非常丰厚的国家,所以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艺术可以提供无穷无尽的养分。而在学前教育阶段,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会为孩子终身健康的成长夯实基础。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九

一、积极引领,突出重点,切实搞好教育科研的规划管理。

1、立足学校实际,强化工作决策调研。科研引领教学、服务教学,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基于这种考虑,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教育教学的调研工作,在调研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或者调查报告的形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调研中,课题研究人员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提供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使其在教育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学校充分利用主导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有价值的成果要在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中转化吸收。二是搞好科研规划,明确研究重点,县教科室依据临沂市课题规划指南,帮助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好研究课题。我县20xx年度重点围绕“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提升”两个主题进行重点攻关,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二、优化队伍,提高素质,认真开展教育科研系列培训。

2、分层培训,突出重点,落实教科研工作责任制。一是通过专题培训,活动推动和个体跟进等方式,引领学校领导,特别是教科室主任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今年要抓好两个落实:一是落实教科研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大对“一把手”教科研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切实落实《20xx年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行动计划》,适时召开“沂南县首届科研兴校校长论坛”;二是切实落实教科室主任职责和教科研力的提升,使其真正成为教科研的领头羊,带头科研,落实科研,为教师科研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不断提升。

3、县校联动,强化校本,进一步优化“133”工程。教育科研的突出特征是普及性,建立一支专兼职、骨干教师相结合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育科研队伍已成为加强教育科研建设的紧迫任务。为此本年度我们将开展“133”工程:“1”是启动教育科研系列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培养一批专家型的教师、业务教干和教育科研名家,做到研究与培训同步。结合开题活动的开展,印发相关学习材料,举行培训讲座。第一个“3”是围绕教科研骨干队伍,抓好“三条线”建设,即抓好“教科研专家团队”建设、“科研强师实践团队”建设和“科研兴校实验学校”建设。第二个“3”是开展“三个一”活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读一本教育科研理论书籍,写一篇教育科研论文,做一项小课题研究,强化教科研理论与能力的培养培训工作。

三、重视实效,研教结合,充分发挥课题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4、教科研工作重心下移,扎根一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科研要扎根一线,立足课堂。教科室将积极引领各基层教科室进一步转变教科研工作方式。做到“重心下移,科学指导,零距服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我们实行学校主导课题、重点课题跟踪调研制,做到“三个一”,听一节课、搞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作一次教师座谈。落实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思想,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同时深化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分层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实验,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教科研成果,提高教科研工作的效益。

5、多措并举,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普及。以教学问题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科研骨干、学科团队辐射作用,引导教师对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论文、教学反思的梳理提炼,课题研究突出“草根化”,扎根基层教师,吸引更多骨干教师积极加入到教科研队伍。

6、依托“小课题”开展“实践性研究”。开辟一个适合广大教师的研究“小课题”平台,20xx年继续倡导“实践性研究方式”,利用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设计研究等形式。引领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分解为五个步骤: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践——经验总结,也可称之为“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做到从问题出发,最终解决问题。

7、重视课题过程管理,努力做到“三个三”。定好重点课题“三制”:重点课题年审制。一是重点课题研究年限一般不少于2年,提倡“短平快”的课题研究。二是重点课题“网管制”,对于课题实施网络管理,所有重点课题一律上传“沂南教科研网”,展示过程管理,促进相互交流,并且作为结题初审的基础性材料。三是重点课题升级制,县级重点课题研究过程扎实、卓有成效,可以升级推荐为市省规划课题。

把好重点课题“三关”:一是把好重点课题申报关。重点课题需要具有问题性、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凡是没有问题的课题,凡是故弄玄虚的课题,一律不能立项。二是把好重点课题开题关。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不是一个程序,更是一次论证指导,开题论证可以加深理解,可以明确方向,可以找到抓手,开题的形式可以改革,但是,开题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三是把好重点课题结题关,结题鉴定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严把结题关可以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对于不同级别的课题成果要明确提出不同要求,需要严格申报程序,需要进行初审,不能结题的课题不得进行成果鉴定。

做好重点课题“三化”:制度化、常规化、网络化,制定重点课题的研究要求,强化重点课题过程管理,控制重点课题的结题程序,提升重点课题研究的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重点课题的实效性。

用。20xx年在对学校已有主导课题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将重点扶持和指导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课题,协助学校做好课题的选题与论证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跟进、评估,不断强化落实力度,为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倡导教师积极围绕学校主导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以便形成序列,实现课题研究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

四、拓展空间,丰富内涵,积极搭建教科研工作网络化管理平台。

9、进一步优化教科研网络平台建设。今年工作的重点,一是进一步优化县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实现省市课题及县重点课题网络管理,即课题登录,材料上传,记录过程,鉴定初审,都在网上进行,缩短研究人员和研究教师之间的距离。二是实行网络科研工作与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课题教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课题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课题成果与验收、鉴定课题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课题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专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三是除了教育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我县本年度继续探索校本研究网络化的途径,尝试通过个人主页、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加强教科研人员的互动,提高研究效果。

五.发现典型,提炼经验,为我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持。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十

生命教育提倡从生命中学习,是一个终生受用的人生哲学,生命语境下的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准备,迎接教学与挑战。艺术一起较强的感染力与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主题,如果没有艺术学科对生命教育的体现,生命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对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进行重点探究十分有必要。

一、我国艺术教育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从我国的生命教育具体情况来看,生命教育隶属于德育,研究德育往往围绕着生命的主题开展,不少研究者都从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等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20xx年,生命教育理念正是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以生命的角度对待教育,以生命统领教育,以生命健全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正是步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领域。21世纪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重视教育回归生命,而我国的学前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命教育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不少学前教育者试图通过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采用生命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主要起源于近代,以古代艺术教育萌芽、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为基础,慢慢发展而来的。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教师帮助儿童利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而是通过艺术使儿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其审美观念和意识。但是,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是影响人类思维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渗透到儿童艺术教育领域,使儿童艺术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另外,儿童艺术本身也受异化影响,逐渐被商业化与庸俗化,儿童艺术的独特性被产业化与标准化。

二、提升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二)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总之,在学前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合理的在生命语境下开展学前艺术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十一

课题中的关键词是“有效”、“教学模式”、“探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用技术。研究对象为通用技术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研究范围为本校高一年级学生;抽取样本为研究者所带教学班级的学生。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教学研究,即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着力于教学行为方式与教学环境的改革、创新和完善。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究的目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改善学习状态的前提和条件。这里的教学模式包括外显性环境(如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情景、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管理、评价等);内隐性环境(如师生交往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及学习的情感动机等),并且具有以下特征:(1)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2)具有通用技术科特征、制作实践特征等。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当前课改的新形势、新观点。(1)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程度是决定课改能否深入实施及实施的效果如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课程理念能否落实,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条件之一。(2)精心培育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焦点。(3)有效教学模式被高度重视,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我校课改实践面临的新问题。(1)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缺失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偏颇是课改实践面临的首要问题;(2)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巨大的影响力;(3)教师在改造教学模式中起主体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创设有效教学模式,改进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培育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积极主动性。

(2)整合通用技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校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积极主动性普遍不高。不愿学、不想学和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已成为全体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惑。许多教师的教学改革尝试因此而夭折。教师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反差过大。

2、教学效益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成正相关。有效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首要因素。教师是创设有效教学模式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状态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3、以创设有效的通用技术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校本教研逐步培育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四、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针对性原则。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原则。

4、情商与智商并重、内因与外因协调的原则。

五、研究过程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过程。

1、(初探)准备阶段:10月。确立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起点,收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研究分工,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1月-月。有重点地分步实施,形成子课题研究文本成果,记录研究对象变化过程,对实体性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形成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1年10月-6月。汇总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反思教学实践,形成结题报告,申请研究成果评估论证。

(二)预期研究成果。

1、文本性成果:。

(1)典型教学情景设计汇总;。

(2)典型课例多媒体课件汇总;。

(3)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实施概要;。

(4)师生互动方式与效果案例分析;。

(5)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效果对比分析;。

(6)教法选择与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7)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案例举要;。

2、实体性成果:(1)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为明显改观,对通用技术逐渐发生兴趣,学习通用技术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有较为明显增强;(2)通用技术科“学困生”和厌学学生的比例有明显下降,班级整体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有提高;(3)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模式的能力明显提高,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明显改观。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条件。

1、校长、年级部及教学处的大力支持、校本教研机制保障、科组教师同力合作。

2、研究人员均为一线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经历,志同道合,自愿组合,易形成研究合力。

3、校本行动研究的时间充足,样本容易确定,研究方法灵活,比对分析容易操作。

4、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图书、器材、专用实验室及教师个人征订的图书、杂志,足以保证研究的需要。

5、学校保障相关文献资料复印、元器件的供应、相关观摩学习的费用提供。

(二)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曾陈钏、袁淑华、黄永鹏。由于本组教师人数较少(学校正在计划安排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本学科的研究中来,增添本科组的研究力量。),每为教师都参与本校本教研课题的全面工作,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共同学习,争取发展。

七、建立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1、建立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学年初制定好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中青年教师必须开展“六个一”活动(教学起点低一点,教学步骤少一点,教学进度早一点,教学练习精一点,教学反馈勤一点,教学激励多一点);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切实落实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2、认真做好校本教研反思。

(2)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反思”、“周后反思”、“月后反思”、“期中反思”

八、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方面的听课、评课等活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学习的探索性,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组织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交流等活动。

3、教研组要及时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4、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馈,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十二

第四阶段:总结延伸阶段(、1――2015、6)。

(一)整理研究的过程材料,并进行分类汇总,结集出刊特色学校建设的专集,制作特色学校图文介绍、成果汇报的光盘。

(二)撰写研究报告,将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完善,准备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或兄弟学校进行推广。

(三)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填写成果鉴定书、课题结题鉴定报告等等。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本课题研究通过四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努力形成以文本材料、音像资料、校本教材、论文案例专集以及学校整体环境布置等为主要形式的成果,具体预期成果如下:

课题组长:皇甫晓天负责组织领导。

课题组副组长:王剑忠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其中学科带头人有11名,教学能手有3名;3名教师具有小中高职称,其他都是小学高级教师,都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具有比较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都能团结合作,敬业进取,都曾取得过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另外,本课题由学校校长亲自主持,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科室的老师一起参与研究,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一定会形成强大的科研合力,增强科研的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同时,学校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等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加强对特色学校建设的组织、领导与指导工作,进行任务的分配与安排,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同时由分管校长牵头,由学科教学分管教导、德育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组成特色建设研究小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将制订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为课题研究提供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均由学校行政支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经费保障。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十三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故事也是倍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成员从本校的师资、生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故事教学中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的教学机制,着眼于选取与创编故事、创设故事情境、清除语言障碍、朗读故事;设疑――引导拓展、合作――整合拓展、表演――深化拓展。使学生能享受精彩的英语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陶冶情操,树立自信心,并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以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部颁布了《英语新课程标准》之后,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学习、探讨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分级目标描述,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故事教学的目标概述如下:一级: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对学习英语故事有好奇心;二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对学习英语故事产生持续的兴趣。一级、二级目标中阐述了故事教学中关于掌握听、说方面的语言技能,习得语言知识。据调查,目前在我区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为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捷径,在英语词汇、对话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究、实践,同时对这方面的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教学受到时间限制,学生自身条件也比较欠缺,教师就容易忽视学生最喜爱的“story”,一般对此部分的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是“蜻蜓点水”或以“homework”的形式自学完成。甚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促进“词汇”、“会话”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对他们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通过呈现一个简单、有趣的英语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习得语言,满足求知欲,同时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自卑的心理,进一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获得新的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这一教学机制,赋予小学英语教学新的生命力,让学生能“enjoythestory”,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激发求知欲,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学生层面上,通过“故事拓展”这一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沉浸在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既较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与内容,又拓展视野吸收适量课外知识。并鼓励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在教师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能真正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让学生愉快学习、体验成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还能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在学校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之路,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在全区范围内的竞争力。改进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完善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更能体现英语新课标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故事教学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同时,故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小学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有小学低段的孩子适用故事教学,其实不然。无论是低段的孩子还是高段的孩子,听故事、学习故事、讲故事对他们的成长和语言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通过听故事和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输入,通过故事这个特有的载体学习英语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再产生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所提供的世界里尽情享受、随意创造。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不同的故事。小学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学的小故事。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的故事材料,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故事教学为小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讲述故事。从教学手段上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故事本身来讲,从原来的单一的单词、句子转变到了一个个的故事,而且故事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教师自编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用师生共同喜欢的材料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兴趣被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概念的界定:

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喜爱的英语故事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感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清除故事材料中的语言障碍(词汇、句子),使其能朗读故事,能把握故事的大意(悟其意),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悟其情)。――即“传递”的过程。

拓展:新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所有人相同的。对所给英语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填补材料的“不确定性”。――即“创造”的过程。

四、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指导下,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做中学。杜威所提倡的活动教育思想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英语拓展型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3、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近年来使用故事等文学素材开展英语教学的情形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儿童文学逐渐被视为语言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语言专家们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其文学经验的多寡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词汇的发展和文法概念的建立上。对于儿童,故事本身就有足够的、直接的吸引力。英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jayne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formeaning的天性,而看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能使孩子随情境养成阅读意识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情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学生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故事,就会主动去读,会对所读内容积极思考,努力想读懂故事、理解故事。

而国内许多地区的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和学的实践中,对英语故事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学习的动力源泉。若能让儿童从小大量地听或读故事,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增进、学习动机的提升、想象力的养成,绝对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从学故事的经验中,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良好的阅读示范,并与老师在分享阅读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老师亦可藉此历程进一步观察、了解及帮助儿童的语言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心理;。

小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听、读英语故事,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读时,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故事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2、培养小学生读英语故事的意识;。

3、拓展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因此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多彩的故事形式进行拓展阅读,故事内容活泼、新颖且回味无穷,深受学生的喜爱,简单、有趣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故事材料,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充分地滚动知识并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故事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4、训练小学生创造英语故事的能力;。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在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扩展。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创造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小学生表演英语故事的能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将喜爱的英语故事改编表演。为了表演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借鉴别人的长处,调整思路,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所习得的语言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综合地运用,表演成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英语故事的快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再学习再探究的欲望。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性,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

2、趣味性原则:采用多种活动,如以听、说、读、写、唱、画、演、赛等并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性原则:活动形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活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

4、实效性原则: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利有一举多得,讲究实效。

5、情景性原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情境贴近生活,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八、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材料搜集法。

通过参考资料、文献与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课题来源于教学,研究成果更将为教学服务,因此认真倾听广大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心声十分重要!正所谓“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本着“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我们深入一线教师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掌握小学英语拓展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让该课题的研究更客观、更准确、也更有价值!

3、行动研究法。

源于我们经验不足,本课题将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进行。我们与一线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搜集拓展型教学中有用、操作性强、效果较好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也交流拓展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获得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4、案例分析法。

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记录各种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教学案例;多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对拓展型教学的一些看法与意见,并阶段性地做好相关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

5、经验反思法。

我们允许自己失败,在实践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期望能获得成功。

九、保障措施: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小结;。

4、结合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研究,有一定的资源保障。

5、学校给予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的必要经费保障。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

业务顾问:丁宝森课题开展的业务指导。

组长:周丹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成员:董梁设计方案、具体策划、宣传报道。

尹蓓课题实践、收集资料。

俞静在班级课题研究调查。

十一、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5――20xx.9)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故事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10――20xx.11)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xx.12――20xx.5)总结阶段。

1、编印“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2、编印“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教学设计、论文集。

3、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最终完成时间20xx.6最终成果形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英语故事材料进行拓展型教学这一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学会体验故事情境,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有定期进行个案分析,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表达。

十二、预计实验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

3、优秀成果展示课例;。

4、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5、教师的相关课件、录像带等。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十四

(二)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生命化教育观念。

2、加强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完善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管理机制,通过“磨课、赛课、评课”等方式,提高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课题研究的总结反思,完善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通过开展沙龙、论坛、论文评比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研究策略,促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4、加强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管理,完善课题研究网页建设,确保课题研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追求绿色生命化的高效课堂,渗透生命教育思想。

2、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生命化教育”实践体验活动,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3、以“生命化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生命教育氛围。

4、遵循“南风原则”,实行“生命化教育”的常规管理,促进生命和谐发展。

5、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与完善“生命化教育”的评价体系。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

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借鉴,并进行创新,建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体系。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同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模式,设计出适合我校发展的研究方式。组织公开教学研究,邀请各方面专家对研究课进行评议,论证实验的研究方向和有效度。

3、个案分析法:本研究将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用具体的事例诠释。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预计分四年完成,研究时间为(6月――6月)。

第一阶段:起始准备阶段(、6――2011、12)。

(一)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在进行前期分析、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方向,制订特色学校建设的详细实施方案,便于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突出特色,细化方案。

(二)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机构。

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皇甫晓天。

成员:高丽英顾素珍沈阳王剑忠。

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小组:

组长:高丽英。

(三)做好实施组织的培训。主要是确定学校的特色项目,选好辅导教师,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加大培养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且满足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一大批教师。同时,与社会团体机构相挂钩,并从社会上聘请课外辅导教师、专家,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组织优秀师资根据年段确定低、中、高年级进行生命化教育的重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并搜集相关教育资源,加以合理整合,编成适合课堂教学的校本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实践与体验的活动方案。当然,教师要首先通过学习,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论有全面地了解,并能结合学科教学、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等,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把握好生命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课题研究的审批立项。将《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的主课题,拟订课题申报书,并向苏州市规划办、苏州市教育学会申报立项,进行开发和研究。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1――、12)。

本阶段要针对起始阶段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各年段的生命化教育重点。对校园环境的营造进行合理规划与布置,对课堂教学进行调研听课,对实践活动进行方案设计的补充修改和有序开展,对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特色项目进行扎实开展。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或请教专家进行指导;或与兄弟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或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发展。本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根据“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对学校的环境进行合理整治、规划与布置,努力把学校布置成既能体现人文关怀,又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的人性化的温馨家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棵树木花草能成为无声的老师,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舒适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二)重点以“生命化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对学校的橱窗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进行设计比赛等。用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创新设计比赛作品以及有创意的不同主题的图案和作品,来美化校园的橱窗、走廊及班级的墙壁、板报。以实现校园文化和特色项目的有机整合,使整个校园凸出鲜明的“生命化教育”的特征。

(三)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为期一到二周的有鲜明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如观看生命教育专题影片、采访医护人员、参观烈士陵园、慰问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小动物的饲养观察活动、防灾逃生演练、模拟紧急救助活动等等。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要做到既发扬传统特色,又力求创新突破,做到师生广泛参与(参与率学生达100%,教师达80%以上)。少先队积极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讲座、黑板报、广播电视宣传、科技制作比赛、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览等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知识与创造才干,引导学生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结合班队活动课、健康教育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等,组织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渗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起源、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变化、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四)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活动课程,借助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平台进行学生特长的提升培训,如版画、器乐、游泳、跳水、羽毛球、合唱团、舞蹈队、模型制作小组的组建,并积极开展活动,经常组织表现出色的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比赛,在此同时还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能展示才华的舞台,如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台进行宣传,或者帮助学生结集出版专集、组织个人展览或专场、将照片上荣誉墙、举行擂台赛等等,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从而更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对可能更健全生命的成全。

(五)进行“生命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凸显“生命化教育”的特色,各学科要积极开展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常规的听课、评课、赛课、课堂观测等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分析,寻找能促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又高效的有利因素,加以分析总结与提炼,撰写论文或随笔反思,还可以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现场作课指导或点评,便于加以借鉴和改进,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

(六)进行“生命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制订与完善。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而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生命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自然也应该多样的、复杂的,但要能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和矫正功能,要有利于促进生命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生命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纬度去进行设计,注重生命个体习惯的养成过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要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习得的片面做法。“生命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更注重生命个体的纵向发展趋势,而不是仅仅关注横向的对比;应该让学生多看到成功的希望与可能性,少经历一些失望与挫败感,因为生命化教育不仅是关注当下,更关注生命个体明天发展的教育。

(七)实行“生命化教育”的常规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常规管理,生命化教育的常规管理应该是更具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应该更多地遵循“南风原则”。无论是学生管理还是教师管理,也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德育管理等,都要从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实现的个体,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生命个体更好的发展。

第三阶段:展示提升阶段(2014、1――2014、12)。

围绕“生命化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积极筹备全市性的特色学校展示活动。通过参观校园环境、观摩课堂教学实践、展览特色学校成果资料、举办特色学校成果汇报演出、举行青年教师的主题沙龙等活动,并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指导、讲学,以此来进一步扩大学校特色建设的影响,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篇十五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惠农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惠农区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惠农本地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对惠农区的这一现象加以扭转。基于此,我们选择了该课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国外不存在,据好孩子育儿网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天津、贵州、哈尔滨、珠海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有人士深入调查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云蕾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为个案做了调查研究,写成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二)预计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尝试采用在探索实践中教师跨单位交流任职、换岗位实地体验等方式加强师资园际间培训与交流,试图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的平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范围的限定: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限定为惠农区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幼儿园、学前班。它们是:

公办幼儿园:惠农一幼(自治区示范园)、惠农二幼(自治区一类园);。

企业幼儿园:恒荣物业有限公司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农村附设学前班的学校:惠农区燕子墩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农村)、惠农区回民学校(地处回族聚居区)。

研究对象:各研究基地的四至七周岁的在园(班)学龄前幼儿、幼儿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和班级教师及部分研究基地附近社区居民,附近部分小学一年级教师。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学前幼儿:系指在课题研究基地中学习的四周岁至七周岁之间的学龄前幼儿。

2.幼儿教育:系指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3.小学化倾向: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二是指教师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行为;三是指并非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而是以所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

4.解决对策:系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途径、方式、策略等的总和。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1.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常见现象调查分析。

2.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调查分析。

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主要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文化水平调查分析。

7.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现状调查分析。

9.各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

10.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与指导策略探究。

11.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幼儿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价。

12.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情况和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情况评价。

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要处理好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四)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家长、校园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儿童观;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还幼儿快乐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的意图,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研究实践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予以指导、帮助和协调,在研究实践中促使校(园)长教育理念转变,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引导,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削弱本地区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游戏化轨道。

(六)研究的重点: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脑,快乐有效学习,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变小学化教学模式为游戏化教学模式,使教育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七)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惠农区实际的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研究基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减轻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扭转惠农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一旦研究成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本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可以用几个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概括。

1.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4.有利于转变校长、教师和家长观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

5.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八)课题选题的意义。

旨在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扭转惠农区这一禁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选择该研究课题,对于找出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们决定从惠农区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记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观摩交流学习法、经验介绍法等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

五、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本课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1)。

具体工作:

1.选定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

2.选定课题研究基地幼儿园和学校学前班;。

4.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c.2――20xx.12)。

进入正式研究阶段,课题负责人将定期对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监控、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对课题的开展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总结的经验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按照课题负责人的阶段性安排展开课题研究,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课题研究各基地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作为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

具体时间段主要安排和人员分工:

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负责设计家长调查问卷、社会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各研究基地课题研究负责人组织本园(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通过对本园(校)和附近社区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寻找出各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各研究基地研究负责人将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呈报课题负责人邓爱军,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具体情况,提出研究策略和研究指导意见。

20xx年5月――20xx年7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各基地在实践中实施具体研究。

针对主要是家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橱窗、发放幼儿教育小报、举办亲子联谊益智游戏、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等方式,对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使家长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对幼儿是有害的,引导家长不要只看短期显性效果,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和谐发展,要支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针对主要是园(校)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教育行政干预和举办园(校)长培训班的方式对园(校)长的教育观念加以引导,必要时为他们提供或推荐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国家、自治区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正规的幼儿教育?什么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组织园(校)长认真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纲领性文件精神,使他们不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传递给教师并影响教师的教育实践,要尽可能通过教育行政干预的方式指导园(校)长采取合适的评价体系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正确的评价,不能把对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案和体系用于幼儿园和学前班教师身上。

针对主要是教师观念和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小学化倾向,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园本教研力度,加强教师和园际之间的交流学习,必要时可争取教育行政支持,教师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体验学习式培训。幼儿园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对教材的分析和灵活驾驭能力,提高对各类游戏的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提高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技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

课题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研究基地,随时了解各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情况,根据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汇总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及时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及时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把课题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反馈和汇报。

各研究基地设本基地课题负责人,王瑞瑛是惠农一幼负责人、赵新春是惠农二幼负责人、郭静是恒荣物业幼儿园负责人,张会萍是七彩幼儿园负责人,宋亚玲是桥西幼儿园负责人,李咏梅是春苗幼儿园负责人、赵瑞芬是燕子墩小学负责人,李秀英是回民学校负责人,各学校幼儿园课题负责人负责按照课题总负责人邓爱军的要求组织指导本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研究实践,负责汇总本园(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本园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组织本园(校)师生参与问卷调查、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调查分析报告、撰写本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汇总收集整理本园(校)各课题成员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论文等、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对策的实践研究报告。

周继红、贾丽君、田永红、田惠霞、金红琴、寇志娟、张淑娟、王会玲、张咏梅、李秀玲、白建菲、李桂华、王晓霞、谢菁等按照各自单位课题研究负责人的要求负责课题在各自幼儿园的基层实践和问卷调查,负责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观察记录、探索策略的分析记录,负责提供研究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每个单位的课题负责人也要参与到基层实践与探究中,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策略的记录分析,负责提供本单位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

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汇总分析各研究基地的原始研究过程性资料,通过认真分析梳理,提炼整理出各基地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成功的措施、方法、经验等,指导各基地将研究的成功策略和经验在其他研究基地相互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的效果,然后由邓爱军提升总结理论,撰写出惠农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20xx.7)。

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专业测查(随机抽样),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测试和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测试(随机抽样),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规范研究档案,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课题的现实性成果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基地园基本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削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最终将解决惠农地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基地的家长、园(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良性转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

课题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呈现形式以科研论文、实践反思、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研究方案、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阐述成果。下面分课题研究各阶段说明预期的各阶段成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