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影的论文(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8:33:00 |
  • ZTFB |
  • 8页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向。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回顾。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电影的论文篇一

摘要:电影是一种融合了听觉、视觉的现代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幻灯放映技术、活动照相技术,是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在现代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电影中的台词、音乐等,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衬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电影创作当中,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整部电影成功与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以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为视角,对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的思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声音元素;选择与组合。

电影艺术是当前一种十分常见的视听艺术,融合了声、光、影等多种元素。在现代电影中,传统意义上的录音概念,经过不断的延伸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电影声音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包括了客观的物理特性,以及欣赏主体在心理、生理上的感觉。其中,声音设计和技术制作都是重要的工作。相比于一些电影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因而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使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影的整体艺术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电影的主要声音元素。

人声、音乐、音效,是现代电影中最主要的声音元素,在声音艺术表现当中,三种元素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听觉艺术,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对这三种元素进行主观化选择,并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形成电影声音艺术。

(一)人声。

在现代电影当中,人声是最主要的声音元素之一,主要包括了独白、旁白、对白,以及表达人物情感的各种声响。从概念性的方面理解,人声指的是演员通过发声器官,发出包含感情信息、描述意义的声音,除了具有表意功能之外,也能够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塑造。具体来说,独白通常是画外音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剧情进行叙述,能够对角色潜在思想活动进行过主观表达。旁白也是采取画外音的形式,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对剧情进行叙述,主要是以理性、冷静的角度,表达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对白是最主要的人声表现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剧情、思想进行表达,推动剧情发展。

(二)音乐。

在电影画面中,音乐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无源音乐,也可以是有源音乐。其中,无源音乐,指的是在画面中无法找到声音来源,通常是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由作曲家原创的音乐,是一种直观化的声音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对情绪情感进行渲染,对场景分为进行烘托。例如在经典电影《角斗士》、《红河谷》、《天堂电影院》、《教父》等影片中,就大量运用了无源音乐,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源音乐指的是能够在电影画面中找到来源,例如电影中的酒吧、戏院、电视、留声机等演奏或播放的音乐。例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用监狱广场喇叭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序曲》,衬托人性的可贵。

(三)音效。

电影中的音效主要包括了拟音效、动效、环境音效等类型。其中,拟音效、动效等,通常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对声音进行自然采集或人为添加,再进行变形处理,得到需要的音效,能够对声音的艺术真实进行体现。环境音效则是在电影背景层面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发出的声音,能够对地域特征、时代特点、时空关系进行表达,带给电影更高的真实感和现实感。电影中的音效,具有可感、具体等特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在影片叙事中进行纳入,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真实、自然。

二、电影声音的主要特性。

电影声音具有较为广阔的涉及范围,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包括了物理反特性、心理特性等。物理属性是电影声音自身具备的特征,合理的进行运用,对于电影艺术效果有着良好的烘托和营造作用。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而更好的进入和理解电影剧情。

(一)物理特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电影是由声波、光波相互交织形成的。声音实质上是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振动所产生,声波的性质,则是由振动的周期、幅度、频率所确定的。在介质当中,声音的能量传递形式是波,在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越大,就会产生越高的声强,传递能量对声音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介质当中,声音的传播具有独立性、方向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衍射、干涉、反射等变化。因此,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声音不同的振动频率、频率组合,是以波的形式向人传递,人们感受到声音的.音色、音调等,都是有声波振动的传播特性、频谱特性、频率大小等决定的。因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对声音元素的这些传播规律、物理特性进行理解和掌握,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艺术效果。

(二)心理特性。

人通过耳朵接收声音,进而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心理变化,因此可以认为,电影声音也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不同的观众由于具有不同的经验体验,同时在传播条件、传播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人们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对声音的心理特性进行了解,对于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录音师通过对各种声音元素进行主观的创作,对观众的情绪需求进行满足。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需要了解和熟悉鸡尾酒会效应、掩蔽效应、多普勒效应等声音常见的心理效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同时存在多种生源的时候,人们会有意识的听某个特定生源,从而对其它声音进行忽略。有时人们由于一种声音的存在,另一种声音会变得模糊或消失。当观察者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声波从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或原理,音调也会相应的变高和变低。如果声源静止不动,观察者移动,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在电影后期音乐艺术创作中,对这些心理效应加以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影效果。

在电影声音艺术创作当中,主要包括了前期阶段、同期阶段、后期阶段等不同阶段。其中前期阶段主要是抽象的构思与设计,同期阶段主要是客观的记录与还原,后期阶段则是主观的选择与创造。后期阶段是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也被称为组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声音、影响通过良好的组合,共同形成了电影完整的艺术形态。

(一)前期阶段。

前期阶段主要是一个准备过程,以抽象的构思为主。录音师和导演开始对声音艺术进行构思,并进行记录。从总体上把握声音设计的线索和影片故事背景相符合。部分类型影片的声音创作从前期准备阶段就已经开始,例如很多影片中所使用的非语言声音,在人物设定成型之前,声音的创作就已经开始。

(二)同期阶段。

同期阶段主要是拾音的过程,以客观的记录为主。录音师选择相应的麦克风,通过合理的角度、方式、麦克风数量等,对现场声音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确保得到最优的收音质量,为后期的声音制作提供依据和基础。同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客观的记录,对现实进行还原,在这一阶段,对电影录音技术性含量具有很高的要求。

(三)后期阶段。

后期阶段是电影声音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要对同期阶段获取的声音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同时需要主观的选择非同期的人声、音乐、音效等声音,并巧妙的进行组织。对于一些电影的制作来说,后期声音创作阶段,甚至要比拍摄阶段更长。后期声音创作,通常在粗剪阶段就已经开始,后期人员对声音进行收集和录制,从声音数据库中选择相应的声音素材,或是针对电影创造独特的声音。在将要完成剪辑的时候,录音师、导演、作曲家针对画面对音轨进行建立,对声音元素进行组织。在电影声音制作当中,后期声音创作阶段是最终的环节和步骤。在这一阶段,需要录音师、作曲家、导演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与合作,通过声音元素的合理选择与组合,创造理想的声音艺术,从而对电影的气氛进行营造,对情绪进行渲染,对人物刻画,推动电影叙事进展。

四、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

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的创作当中,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对各类声音元素特性的充分了解,根据电影情节发展,对不同的声音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组合,从而使电影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一)声音元素的选择组织方法。

人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生理及心理活动与电影之间具有实时的联系,在电影主观化设计的艺术真实刺激下,又会发生动态变化,与观众自身主观性的认同、感受、选择相关。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通过创造处的艺术真实,带给观众真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元素的选择组织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了声音特写、声音变形、声音喻示、声音转场、声音静默等。在声音特写中,主要是对人声、音效进行处理,例如在《杀死比尔》的片头黑画面中,利用女人哀鸣、连续、急促的喘息声,体现出女主角愤怒、痛苦、顽强的情感。在音效特写中,选择相应的音效进行突出强调,体现电影故事规定情景和人物心理动作。在声音变形处理中,根据人们对观影经验的认识,遵循类似律的听觉趋向原理。通过主观化的合理变形处理,使画面时空关系更加活跃,主要包括了对人声、音效的变形。声音喻示,通过运用技术与创意,对某一段音乐、人声、音效进行选择或创造,对电影剧情的发展或剧情内涵进行暗示,同时体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对声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人物的动作、情感之间建立联系,对观众的听觉感知进行引导,让观众能够对剧情的深刻含义进行体会。声音转场是对人声、音乐、音效的自身剪辑,和电影画面的剪辑形成同步或异步的关系,主要的方式包括声音叠化、声音延留、声音先现等方法。声音静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元素选择组合方法,根据电影剧情的需要,适当的进行声音缺失处理,引导观众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内涵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知,对情绪情感的进展进行促进,对电影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观思想进行融入,常用的声音静默包括声音停顿,静默无声,相对静默等。

(二)声音元素的综合组合运用。

电影艺术融合了声、光、影等元素,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在电影试听表意系统中,声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在横向、纵向上,由各种声音元素相互综合组合运用,形成声音总谱。各类型的声音元素相互叠置,但具有一定的规律。从理论上来说,声音是可以无限循环、叠加的,能够使声音艺术更具艺术表现力。对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要对声音元素进行合理的综合组合运用。在水平方向,随着时间的运动,声音、画面相互交织,对电影发展进行推进。在垂直方向,声音、画面处于相同时空,利用不同组合模式,对场景进行展现。根据数学模型能够得出,声音元素的组合模式可以有8种,包括了单个声音元素、两个声音元素、三个声音元素的组合,此外还有静默这种特殊的声音元素呈现方式。对于人声、音乐、音效的声音元素,可以分别在不同层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情绪渲染、意情提示、情节描述等层级。情绪渲染层级,主要是声音元素与事件叙述空间相脱离,利用声音元素的自身特质,对任务情绪情感、心理活动等进行表达,为特定场景,进行特别气氛的烘托。意情提示层级所指的是声音元素和画面事件不再相同时空,利用声音元素自身表意功能,对画面无法展现的感性思维、理性思考进行挖掘。情节描述层级,主要是在电影声音架构中,从叙事时空获取声音元素,和画面事件之间,具有同步的关系,在电影叙事声音层次中直接参与。在声音元素的综合组合运用当中,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要对声景律、置换律、承续律、等规律进行遵循,从而确保声音元素综合组合运用的有效性。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造中,对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对声音元素的组合模式、架构、规律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五、结论。

在现代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影的人物、情节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是电影制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电影的成败。对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要对人声、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根据电影需求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电影的论文篇二

摘要:21世纪全球化下,美国动画电影制作公司不再拘泥于本国的文化资源,而把目光投向全球,美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采用多元文化融合策略,将他国的文学名著、民间传说、文化和历史进行本土化融合和商业化改造,以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文化结构习惯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这样既为美国的主流电影文化带来异域风情,注入文化营养,也为美国动画进入国外市场带来文化认同和心理共鸣。

关键词:全球化;美国动画;文化选择。

21世纪全球化下,美国动画电影制作公司不再拘泥于本国的文化资源,而把目光投向全球,美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采用多元文化融合策略,将他国的文学名著、民间传说、文化和历史进行本土化融合和商业化改造,以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文化结构习惯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这样既为美国的主流电影文化带来异域风情,注入文化营养,也为美国动画进入国外市场带来文化认同和心理共鸣。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国,仅有的文化传承被不同的题材轮番使用,美国的历史文化资源被挖掘殆尽,已经很难在陈旧的故事中展现新意,所以好莱坞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面临发展的瓶颈,很难再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在全球化下,单一的美国文化受到了新时期的挑战,为了迎合观众日益提升多样化的品味需求,好莱坞只有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寻求各种题材来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中,一来可以增加电影的选题,扩展视野;二来可以更容易的打入题材来源地,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历史清楚地表明,一个善于吸收其它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其发展就会更加迅速,文明程度也会更高。而美国正是这样有着包容性的国家,美国善于容纳各国文化之精华,并且将其相互渗透和融合。美国动画电影制作公司不拘泥于本国的文化资源,把目光投向全球,许多动画片取材于他国的文学名著、民间传说、文化和历史,进而与本土化进行融合和商业化改造,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动画电影风靡全球,正是利用跨越民族界限和国家界限的多元文化题材来赢得世界的普遍认同和接受,从各国的优秀文化中吸取养分,应用他们熟悉的世界通行的文化符号和美国思维来包装,然后推向世界。如取材于欧洲文化名著或神话传说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取材于《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故事《阿拉丁》,取材于法国名著《巴黎圣母院》的《钟楼寡人》,莎士比亚著名剧作《哈姆雷特》的《狮子王》,以及取材于中国南北朝《花木兰》等。美国动画电影人以世界优秀的文化作为创作来源,将美国式的精神理念植入其中,再加上好莱坞的精美包装,成功地将他国文化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一种全球观众都接受的文化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内部又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而这种目标是其它别的社会所没有的,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美国人创作的作品必然会带有美国人的审美特色和文化表征,美国的动画电影尽管取材于他国,却已经过本土化,影片的内核是美国的精神理念,美国人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由、民主、轻松、幽默和调侃都渗透在影片中,例如将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塑造成好莱坞语境中的女英雄,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传播着美国的特有文化与价值取向,这势必会造成其他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认为中国的文化如影片所示,抹杀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有意无意的误读传播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对中国的文化价值造成了侵蚀,而且这种侵蚀还会随着文化传播中双方不平等的境遇而扩大。影片《阿拉丁》、《埃及王子》、《钟楼怪人》无不幸免带有浓郁的美国风格,传播着西方的自由和民主,侵蚀着这些弱势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电影的论文篇三

摘要:制作于的《宝莲灯》是一部国产大型动画电影,它是中国第一部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平面动画电影。电影放映后,因其曲折而丰富的剧情、精良且唯美的制作收获了广泛的赞美,它是中国动画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通过对此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此片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中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它依旧代表我国动画电影良好的发展现状以及独具优势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部分优秀的动画电影为鉴,试图为中国的动画电影的发展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商业化;发展优势。

这部动画电影的故事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劈山救母》,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拍摄制作的。这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继《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影片讲述的是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上,邀请了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来演唱片中的三首歌曲,将精美的电影画面氛围营造得更加婉转动人。成为近年来中国平面动画电影的代表之作。

2.1商业化运作的成功。

电影的故事从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中来取材。该片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xx余幅背景,镜头20xx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这部耗巨资精心打造出的中国美术电影精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疯狂追捧,创下上亿元票房。堪称中国动画电影之最。《宝莲灯》动画人物的配音与音乐的配置是促成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特、有创意。整部影片音乐旋律十分讲究,配合上高科技的动画场景制作,留给了音乐十足的展示空间,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精良制作的趋势。给观众带来了优美、深厚、婉转的视听氛围。

2.2动画场景制作精良。

全面学习好莱坞动画场景的制作的同时也保留了民族文化内核,全片对动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细化分工,在人物形象和场景的转化切合上,都下足了功夫。为了让影片的场景更具有艺术性和形象化,主创人员在西双版纳、敦煌、宁夏、西安、华山等地区取景和进行素材收集,比以往的动画片更加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效果。在场景与实景的结合制作上,一幕幕经典片段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沉香与母亲泛舟湖上、顽皮的沉香与母亲坐在船头,小舟划过满满的莲花,这一幕使观众体会到了美好的母子情,也是沉香心中温馨的回忆。影片中人与景的处理也十分讲究,沉香寻母道路上的酷暑骄阳、激流险滩;又如跋涉在金色的沙漠上的沉香,随着镜头推移逐渐化为地平线上的一个点,这是写实与写意的一种巧妙结合,使影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影片开头时三圣母与刘彦昌的爱情故事被低沉的男画外音娓娓道来,但是转眼就是一阵阴霾狂风,一段凄美的爱情就被这样巧妙地形式带过了,画面上的视觉反差与剧情的快速进展形成同步,抓紧了观众的心,观众自然担忧起了沉香的命运,不由自主被带进了《宝莲灯》的故事。

2.3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继承和发扬。

这部动画电影根据动画美术片特定对象群体的审美需要,对原本的神话故事进行了适当的增加和删减。影片突出了主人公沉香的曲折经历,着重描述沉香寻母、救母的曲折经历,突出了沉香历经磨难之后的成长过程。观众在观影后领会了美好的亲情、少年的勇敢、孝子的智慧。影片主题揭示了永恒的爱与真诚、勇敢智慧与美德。运用勇气和智慧才能使宝莲灯人灯合一,铲除邪恶、维护正义、救出至亲。也教会了大家只要精诚所至,金石就能为之而开。影片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增添了小猴、嘎妹等人物,通过叙述他们相互依靠,共患难的友好情节,来向观众传递友情珍贵这一观点。还增加了经典人物孙悟空,使得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更加曲折、动人。

3.1新颖的故事与创意性。

商业电影一般会设置几条互相交替的线索,情节上急切推进,在紧张的氛围下叙述完精彩的故事。从一系列优秀的中国动画影片可以看出:明确的故事主旨可以牢牢把握住观众的心。同时配合上精彩的创意段落:电影中安插许多线索使观众对接下来的情节会更加期待。如《宝莲灯》中沉香走过桥头,镜头一转,桥栏上的石柱变为了一只小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增添的人物使得剧情更加丰满,这令人惊喜的一幕充满了创意性。到了影片中间段,没有母亲陪伴的沉香却有了小猴和嘎妹的陪伴,虽然路途艰辛却拥有忠实陪伴的朋友。在传统的故事上适当融入现代的元素,充满了创意性的同时又不会使传统的故事主旨单一。

3.2加强角色的刻画。

丰富多样的人物类型也是我们动画电影创作的优势之一。对角色的刻画是影响故事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动画电影中的部分人物刻画单薄,除了孙悟空、哪吒等人物外,缺少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从《宝莲灯》中反派人物的创作来进行借鉴。在影片的一开始,二郎神看似被简单塑造成了一个只是听命于天庭的冷酷的大将,完全看不到心理变化与情绪波动,但是其脸部冷色调的配色,试图靠近沉香时的语气,配合上背景音乐的节奏,都代表着二郎神心中的挣扎与无奈。二郎神因其是充满矛盾的特性有别于一般传统的反面人物,压在山下的是自己的亲妹妹,而他自己也有过劈开桃山救母的传说,面对着和自己拥有相同命运的沉香,但是代表天庭的他又必须亲自动手来对付自己的外甥,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非常矛盾的情感。神仙也应该是拥有感情和内心活动的。影片中没有将所有罪责都安排在了二郎神身上,避免了人物刻画显得过于脸谱化。将二郎神这个角色刻画的饱满鲜活,这便是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哪吒闹海》中的冷酷的龙王则也是以冷色调为主题,刻画出一个狠毒的反派形象。国外经典动画片《狮子王》中,也可以看到各式饱满鲜活的角色:如主角辛巴,或者是作为反派角色的刀疤等等。反派角色都是起着推动故事的关键作用。反观国外动画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狮子王》中的刀疤,一开始屈服于穆法沙,接着诱导辛巴陷害穆法沙企图夺取王位,最后与成长了的辛巴决斗,一幕幕将他的虚伪、卑鄙、奸诈、狡猾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人物的造型和性格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如孙悟空的紧箍咒、红裤子与金箍棒的标志性外形特点结合塑造了这个鲜活的角色。色彩和传统元素的`搭配有助于更好地发扬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魅力,争取创造出更多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

3.3呈现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经典的中国动画电影中能感受到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代表着我们拥有巨大的动画创作空间,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下,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用丰富的素材来谱写动人的故事。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的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如宫殿建筑、母子在荷塘泛舟、民间艺人街头表演等,这些古代场景都能够很好地传递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带有中国风的色彩也对意境表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片中的色彩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中国的水墨画、民族乐器所演奏的音乐都可以融入使用到动画电影中,为电影赋予更多的民族风韵。中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丰富民间文化和素材,将它们收集运用起来,动画的整体意境与色调都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性。

3.4创作手法的与时俱进。

在中国传统动画精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表现出十分完备的空灵流畅的动画运动之美,《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动作中体现了中国国画追求的行云流水、衣带当风的审美效果和古典戏曲对动作韵律感以及韵味的追求,设计这样的运动形式,更形象地传达出孙悟空这个角色的横空出世、洒脱不羁的精神特点。但部分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还存在着动作僵硬,不能流畅地融入剧情的不足。因此,只有更好地将动画电影艺术特性灌注于动画中人物运动形式的创造上,结合上与时俱进的创作手法来叙述完整精彩的传统故事,从而抓紧观众的视线发挥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有助于对画电影的创作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

从《宝莲灯》在平面动画中的成功试水后不难看出,中国的动画电影正走在一条光明大道上,因其商业化运作的成功,成为了国产现代化商业动画电影的领军之作,这是一个好的势头。虽然一些中国动画目前还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发展方向,但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慢慢克服技术上以及表现上的问题,并且在电影的故事性和节奏上进行更好的把握。纵观其它各国发展较好的动画:美国的动画电影具有其特有的商业娱乐性和领先的高科技和创意,动漫形象令人震撼且深入人心;欧洲动画电影致力于动画艺术的表现;日本动画电影则致力于对风景对人物对内心世界极其细腻的刻画和升华。各个国家都有值得中国动画思考学习之处。动画发展的历史不同也就会导致不同的动画风格,中国动画电影应该立足当下,努力找寻到自己的风格。如何将我们的动画电影做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继续从丰厚的传统题材中寻求新意,还是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为大众所接受的现代动画?在提高故事的艺术性的同时也能用好的技术形式将故事更好地呈现出来,我们要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开始,我们的动画之路还有很长的过程等待着我们。

《宝莲灯》这部以神话故事为灵感的国产动画电影作为动画影片商业性推广的一次开端之作,整体上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传播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同时也使人欣赏到中国的美景。奠定了中国商业动画片发展的基础。借鉴学习影片的优点和创新点,同时结合思考影片的不足之处,才能使我们在创作动画电影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提升。

电影的论文篇四

1、选题的目的: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宠儿》是她的第一部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在1987年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美国文学文坛,并在198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肯尼迪奖。1,莫里森凭借《宠儿》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于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借鉴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作者完全打破了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创造出一个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世界,从而揭示了黑奴生活的悲惨经历和遭受的巨大心灵创伤。

2、选题的意义:

21理论意义:通过这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莫里森的作品,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领略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2.2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小说,来展现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使国内读者更加了解美国的黑人现状。

3、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国内,《宠儿》以赤裸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了世界。从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艺术,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研究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使用了多角度叙事方式、怪诞、象征主义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这些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使用,使作品在拥有美感的同时,更利于读者理解主题。

而在国外,评论界对于《宠儿》的评论角度各有侧重。较为多见的评论者把他们的目光放在对这部作品历史价值的关注上,不少评论家认为《宠儿》再现了美国的历史,琳达·克鲁霍兹说:“莫里森通过美籍非洲奴隶的行为与意识,而非通过占主导地位的白人社会的角度来塑造历史。”克鲁霍兹还指出,这一历史的再现不仅成为小说人物内心创伤得治愈的过程,而且也为读者和作者完成这一过程。她认为《宠儿》实际代表着已被遗忘的、过去的精神,这个精神“必须得到深爱,即使它既不可爱,又难以捉摸。”也有人以神秘主义的眼光来看这部小说,甚至把《宠儿》当作一部关于闹鬼的故事来读。凯罗·e·史穆德说:“尽管这部小说在叙述上打破常规,因而对其进行的评论无法有一个整齐划一的结论,但它在叙述结构上始终贯穿着闹鬼的主题,直到最后生活中的这一混乱以鬼被驱赶而告了结。”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1、理论依据:莫里森的《宠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是因为作者将小说植根于自身的黑人文化传统,在创作中既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精髓,又运用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莫里森在小说中充分将神奇与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强烈的魔幻式美学震撼效果,并深化了作品对现实的反映。《宠儿》已跻身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杰作之列,而作者莫里森也被称为善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现代神话”的小说家。

2、研究内容:该论文基于《宠儿》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部经典文学进行解读,重点在于讨论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并以此为分析重点,追溯黑人历史,重述事实真相,追踪小说主人公追求心灵重构的精神之旅,探索美国黑人的未来之路。

4、研究步骤:选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列提纲确定整体框架—开题—初稿—修改—定稿。

5、进度安排:

年9月至11月选题,调研。

年3月至4月修改,定稿。

2014年4月15日打印装订论文,准备答辩。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1、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宠儿》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三种主要应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神话原型和民间传说的采用;象征主义的广泛应用。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表现《宠儿》主题的作用,对黑人经历的诉说和他们挣脱被奴隶的阴影。

2、本课题的难点:分析莫里森将魔幻现实主义用于《宠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生活经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原因;黑人文化。

3、预期结果:做到分析到位,表达清楚作者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目的、意义,以及探讨出作者如何利用这一手法将小说推到这一高度。

参考文献。

[1]adell,sandra.tonimdrrison.detroit:gale,.

[4]holton,robert.bearingwitness:tonimorrison’ssongofsolomonandbeloved.englishstudiesincanada,20,1994.

[10]陈众议,《魔幻现实主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11]胡笑瑛,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叙事结构,宁夏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朱荣杰,伤痛与弥合:莫里森小说母爱主题的文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

电影的论文篇五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我国大量生产,并普遍使用于教学中,对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职业教育中的服装表演专业也不例外。对于本专业来说,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入全新的教学元素,才能适应服装行业市场化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频资料于一身,并通过计算机融为一体的技术。与其他媒体设备相比,具有很强的综合与包容性,能够通过精彩的图文和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强的特点,来辅助服装表演教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真正掌握,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笔者从本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个性导入。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情景导入是比较新颖的导入方式。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课,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用动态的形式来展示模特服装表演的一些技术动作和要领,给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学生也易于接受,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让教与学都富有激情。

二、训练演示,形象教学。

对于技术动作的训练,可以将训练动作的整体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有些技术要领,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口头表述或者动作示范是很难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必须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很难领会一系列动作的完成,整套完整的动作就无从学起,教师的重复动作演示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来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慢动作的显示或者是回放等功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教学过程简单而又不浪费时间。学生在观看整个视频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还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使服装表演技术讲授课的质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三、练习反馈,活跃气氛。

对技巧动作的及时练习可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在服装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手机和摄像机等工具,把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到多媒体设备中,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然后带领大家对学生的表情、动作和造型等进行评价和纠正,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动作走样。学生在课后可以对照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两点,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与评价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利用网络,开展课外教学。

网络共享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网络资料的数量倍增,很多教学网站都有很多教学所需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也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各种风格的服装表现手法都能在网站上搜索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如法国时装发布会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名模的表演,再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

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学习,树立新教学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服装专业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的学习为先导,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同时,运用现代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还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构建起科学、完整、合理的教学结构,并且反复推敲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普通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强大功能,但是,它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我们必须要把多媒体的优势转化为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绊脚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互补,打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鄢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研究[j].包装世界,(06).

[2]林洪芹.《服装材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3(05).

[3]刘荣平.多媒体技术在《服装材料学》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04).

[4]陆莉莉.浅谈《服装材料学》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电影的论文篇六

[1]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07)。

[2]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

[3]侯光明.论中国微电影大时代的到来及其发展路径[j].当代电影.2013(11)。

[4]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5]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6]李程.后现代语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国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对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3(09)。

[8]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9]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03)。

[1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12]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1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4]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5]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

[16]王h琪.审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7]苏杭.后现代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18]刘圆.“穿越”题材影视剧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9]王茜.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d].贵州大学。

[20]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电影的论文篇七

前言:

微电影营销,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手段。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新兴的产业模式,它的经营模式仍然处于市场探索阶段。目前,广告客户定制几乎成为了微电影的主流制作模式。

1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问题的提出。

1.1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的背景与原因。

将微电影以商业定制的模式加以应用,其实质上就相当于加长版的广告,然而这些增加的`长度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由于新媒体具有其特殊性,传统媒介播放的广告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不可能直接平移进微电影中。为了吸引基数庞大且口味与众不同的新媒体受众,微电影也需要做足功课,精益求精,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从形式到内容都需要进一步依托媒体特性和受众需求进行创新,也需要更多的线上线下活动来来与其配合。

1.2.1微电影专业分销平台。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电影专业平台;专业的微电影分享、交流。代表企业:微影网、爱奇鱼。

1.2.2微电影终端发行服务提供。

1.2.3微电影产业规模化品牌定制。

致力于鼓励更多的优秀微电影剧本创作,华影盛视计划依托盛大集团的文化平台,将旗下畅销网络微小说拍成电影,同时邀请网络小说作家称为“微剧本编剧”,有效融合文字和影视各自的优势资源。

1.2.4影视娱乐化经营模式。

一方面组建微电影创作和制作团队,自资拍摄微电影;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版权形式或ugc(网友自制上传)形式扩大市场规模。依靠原有的业务优势,网络视屏供应、微博分享,对微电影进行船舶和分享,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和用户凝聚力,获取独家的广告合作资源,保证网站营收。

2分析问题。

2.1.1.1微电影是web3.0的必然产物。

2.1.1.2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

2.1.1.3“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

2.1.2微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

2.1.2.1传播媒介上。

2.1.2.2商业价值上。

2.1.2.3制作技术上。

2.1.2.4社会形态上。

2.1.3.1更具亲和力的情感式娱乐体验。

2.1.3.2更强的互动性集群式扩散。

2.1.3.3更精准的营销。

2.1.3.4更多样性的传播渠道。

2.1.3.5更低成本建立巨大的影响效应。

2.1.3.6更能与品牌/产品理念有机结合产生商业效应。

2.2.1微电影营销方式的特征。

2.2.1.1宣传软性化。

2.2.1.2成本低廉化。

2.2.1.3传播便捷化。

2.2.1.4广告电影化。

2.2.2商业制定微电影营销的思路。

2.2.3商业制定微电影营销的创新手段。

2.2..3微电影营销成功实例。

2.3.2主要微电影经营模式。

3解决问题。

3.1市场分析。

3.1.1微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3.1.2微电影如何盈利分析。

3.1.3微电影营销运营权限分析。

3.2微电影营销模式拓展、创新。

3.2.1微电影营销盈利新途径。

3.2.2微电影营销模式新拓展。

结束语:

微电影营销,完全可以让企业,花几万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广告效果。在如今广告满天飞的网络环境中,仅仅一篇广告视频、一段宣传文字已经远远不能吸引网民的注意,唯有以独到的创意展现内容的新奇,才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其驻足围观。如今,越来越多的微电影频频跳入网民视线,并成功演变为众网民乐于互动的话题,对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电影的论文篇八

20xx年,导演不思凡推出了自己的首部个人动画长片《大护法》,动画中的场景设计、剧情编辑充斥着强烈的艺术反差,让这部动画影片独具特色。这些极具反差的阴暗画面、剧情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有着明显的不同,画风和剧情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与以往的中国电影区别较大。《大护法》凭借着暴力美学、独特的反差艺术成为了动画影片中的一匹黑马。

21世纪,中国动画在时代的牵引下寻得了新的发展。20xx年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的3d效果使中国动画有了新的研发,给人好莱坞特效的即视感。20xx年由梁旋和张春共同执导的《大鱼海棠》进一步升华了国产动画的艺术美学,动画的创作回归中国古典文化。继这两部影片之后,导演不思凡的《大护法》从视觉和艺术表达效果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大护法》主要讲述了奕卫国的太子为追求自己的绘画梦想与前来追寻的大护法一起误入花生镇。伴随着太子和大护法的闯入,花生镇的神秘面纱也一步步被揭开;花生人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世并进行反抗…。整部动画电影不仅加入了西方的暴力美学,还多处运用了反差艺术,使得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角色乃至台词语言上都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效果,这种反差对比运用独到,使整体压抑、黑暗的风格却又闪烁着一丝曙光。

《大护法》延续了不思凡一向擅长的水墨画风,但其同时还作为国内首部自主分级“pg-13”(不适合13岁以下的儿童观看)的动画影片,更多的是极度暗黑、堪称r级的设定,如贯穿全程的爆头画面、蓝色和绿色血浆的各种喷涌等暴力美学元素的体现,所以影片中色彩对比十分明显。红色的蚁猴巢穴、蓝色或绿色的花生人血液等一系列重色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中的光线也偏向于墨绿色、暗红色,这种细微的颜色对比使诡秘、恐惧、黑暗的场景气氛瞬间被衬托起来,也更加突出花生镇这看似平凡的村落却处处充满危险和杀戮。虽然标注了pg-13,不思凡还是做了一些消解暴力元素的设计,如开篇的青绿山水背景,色彩淡雅秀丽、清新恬淡;花生人的样貌奇特,血液的颜色是蓝色或绿色,杀戮时没有人的代入感等,通过悬念不断的情节转移注意力,并在真相大白之后,形成最强烈的戏剧冲突。《大护法》这种独特的将中国淡雅水墨画和哥特式暴力血腥的画风进行反差对比的方式,既削弱了暴力场面带来的不适,也使得《大护法》上映之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在《大护法》电影海报上有这么一句话——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这是《大护法》整个故事的主题。《大护法》中的每个角色无论好坏都有属于自己的逆境,导演想表达的`是,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逆境,面对逆境如何选择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有的人面对逆境屈服甚至被奴化;有的人面对逆境坚守本心直面困难;有的人面对逆境则如醍醐灌顶,瞬间清醒,方知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电影中的花生人小姜即便知道安吉老爷对自己和同伴的恶行,依然称呼安吉为“安吉大神仙”,并向其下跪为太子求情。人的奴性,一旦被根植,便很难消除。就像养尊处优的太子如果不是遭受了逆境,他或许还是那个“拥有一双为艺术而生的手”的闲散太子,而在影片最后亲眼看到花生人小姜为了保护自己而被杀,原本一直反对大护法打打杀杀的他第一次命令大护法杀了害死小姜的人。而吉安老爷的孙子小鸣从小就知道一切恶行的真相,但心有城府的他仍向所有人展示如孩童般的懵懂无知,后来向太子道出真相并表明要借黑蛊石辅助太子统治国家,更有言:“黑蛊石如果落入敌国之手,天下大患。”言下之意是,若太子你不带我走,我就把这些最厉害的武器交给敌国。在影片中小鸣的动机逻辑是与其追求金钱不如追求权力,权力高于金钱的思想。这种拥有孩童的身体却有着不属于孩子的邪恶思想形成的强烈的对比,让人觉得细思极恐。

影片中简笔水墨画的人物,例如“大护法”这一角色,他是武艺高强的奕卫国大护法,然原本应是孔武有力的壮汉造型,实则却是形似矮红冬瓜,圆圆萌萌的三角形状,使观众觉得大护法呆萌可爱,而其呆萌憨厚的形象与他未知恐怖的战斗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他中二的台词又与他严肃的行为和表情形成反差。奕卫国的太子体型五大三粗,有着似徐锦江大叔的外在形象,内心却是一个文艺青年,怕死,害怕打斗;明明自己是未来国家继承人,坐拥荣华富贵却去追求艺术,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反派安吉老爷,一肚子坏水,长得却很像少儿频道的卡通人物。

在观看《大护法》时不难发现,导演不思凡通过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话来化解这种血红色场景,如大护法不着调的话痨与剧情、画面等形成的喜剧效果。例如,黑衣人罗丹是吉安老爷雇来的杀手,从不说话,这种神秘的角色却让人觉得他冷酷无情,可是在生命结束之际他居然会留着泪说“妈妈,下雨了”这种不符合一个杀手会说的话,这种前后的反差让人觉得那个世界的人也并非都是无情的,只是情感被遮住,没有被唤醒。再如太子明明是未来国家的继承人却去追求心中艺术,从影片开头让人觉得他很没用自私——一个怕死、害怕打斗的太子;但到影片最后,太子看到小姜为了保护他而死,目光空洞但却十分坚定地说出“杀了他们,杀了他们”这句反差很大的话语,这样一个重情义的太子与影片开头我们所认识的太子截然相反,这是在经历了花生镇的事件后才变得成熟稳重。

不思凡创作的《大护法》这部动画影片的场景的对比、颜色的极大反差都是整部影片的突出之处,他通过独特的对比动画表现手法和独特的电影语言,使影片获得了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各部分塑造的反差效果,对人性的挖掘,使黑暗与光明相独立又相印证,赋予了该片强大的艺术震撼力,成功的将反差艺术赋予到《大护法》中并和暴力美学结合,使得这部动画影片成为了一批黑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1]邢昱健.浅析动画电影《大护法》中的暴力美学,今传媒,20xx(10).

[2]张静.大护法:中西双重语境下的新式动画电影结构,电影详介,20xx(15).

[3]徐露.浅谈动画电影《大护法》的反乌托邦主题,大众文艺,20xx(8).

电影的论文篇九

摘要《绒花》是影片《小花》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它曾获得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听众喜爱的广播优秀歌曲奖等。

关键词电影插曲《绒花》音乐要素情节发展。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凯传词、王酩曲的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世界的情感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

一、电影《小花》概述。

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二、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分析。

《绒花》全曲为二段结构大调性色彩。第一段主题部分选用平实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进入,为9+9的两个平行关系乐句构成。两乐句内部结构均为5+4的乐节。旋律进行以二度及进为主,内含小三度跳进。主题上句半终止于属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t-d,上句旋律在第四小节突出了下属功能组中的“4”音,第六、第八小节强调了导音“7”到主音“1”的小二度解决。既巩固了主和弦,又为属功能半终止进行了铺垫:主题下句完满终止于主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ii-tsvi-d-t,下句旋律在第十五、十六小节连续两次运用纯五度下行大跳。加重了歌曲情感的深度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绒花》的音乐主题在西洋大调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12356”五声音列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风韵。在节奏的`选择上,曲作者精心设计了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歌曲基本节奏,在听觉上形成一咏三叹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第二部分为副歌的创作手法,呼唤性、山歌风味的旋律中,连续多个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的音乐层次逐步增涨。这部分和声功能上突出了下属和弦色彩,使得调性暂时离调至下属关系的大调。形成全曲的高潮,直至歌曲结尾处回原调。歌词部分,朴实无华的歌词创作与质朴的音乐风格相统一,歌词中叠字、叠词的运用与旋律中叠音的运用遥相呼应,既增加了音节的美感,又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绒花》对影片情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小花》以“两朵小花”(赵小花、何翠姑)寻找哥哥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描写了战争年代人的生离死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兄妹情、母女情,并在“翠姑跪走风车矶”的特定场景适时地推出《绒花》这首电影插曲,为影片高潮的出现进行了情绪上的铺垫,有效地渲染了影片气氛,升华了主题内涵,推动了剧情发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绒花》这首抒情的青春颂歌。以“反色调”的处理方法与“翠姑跪走风车矶”这个场面同时出现,它不是外在的一般性的称赞,而是通过委婉的叙说深沉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无比崇高的精神世界。银幕上,一方面是翠姑为救哥哥艰难地抬着担架爬越石梯:一方面起伏的山峦、挺拔的青松、美丽的光斑交替出现,汇集成一幅壮美的青春图画。这时,电影插曲《绒花》响起,音乐以影片主人公的视角。如说如唱,倾诉心声。首唱者李谷一老师收放自如的“气声唱法”的运用,使其旋律虚幻飘逸。优美中略带淡淡的哀愁。形成了典雅、细腻、含蓄的音乐美。达到了朴实自然、亲切生动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绒花》不是对何翠姑艰苦攀登这一画面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以优美的歌声赞颂她崇高的思想、美好的心灵。电影插曲成功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与画面相对位而存在。抒情的音乐和艰苦攀登的画面。从不同的侧面同时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动作的意义,使人物呈现出多侧面、立体感。电影插曲《绒花》的有效运用给观众带来视听合一的巨大震撼,为翠姑这一人物的塑造、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影的论文篇十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导演和漫画家,从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再到后来与高畑勋合作开办吉卜力工作室,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从早期的《熊猫家族》、《幽灵公主》,再到他的封笔之作《起风了》,部部脍炙人口,打动人心,充满着宫崎骏的人文情怀与思想。20xx年8月,宫崎骏被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宣布授予其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这位被迪士尼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的动画大师之所以可以获得这一电影界的至高荣誉,不仅仅是因为清新自然的“宫崎式”画风,与久石让默契的音乐合作,更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宫崎式”思想。宫崎骏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而是人究竟应该怎样和自然相处。

宫崎骏;日本动画;人与自然关系。

日本是世界动漫强国之一,日本动漫同时也具有极强烈的民族特色。著名的日本动画家手冢治虫曾经把战后日本的动漫分为了六个阶段,记录了动漫在日本社会中不断提高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在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成熟期和细化期后,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与美国成为了不相上下的动漫强国。在被手冢治虫分为六个阶段的日本动画时期中,宫崎骏被人熟知在日本动漫的成熟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大批出现的科幻机械类动画片,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有大量的动画师从事此类的动画制作,而同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的宫崎骏却走出了另外一条风格的路。他的作品有着清新自然的画风、温暖人心的故事、充满深思的寓意等,这些都使他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宫崎式风格”,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宫崎迷”,而宫崎骏本人也成为了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他的影片思想总能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这也是宫崎骏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奠定宫崎骏日本动画宗师地位的作品是1984年的《风之谷》,而真正让宫崎骏走向世界的是宫崎骏20xx年的作品《千与千寻》。这部宣扬人性莫要贪婪的影片在上映后获得了三百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二十亿元,并且还获得了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可谓口碑与票房齐飞。正是这部宫崎骏的巅峰之作将其带入了世界,并且有许多人开始探讨宫崎骏在电影中所蕴含的思想与内涵。

一直以来,宫崎骏都在用自己的作品关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女权问题、和平问题等等。宫崎骏生活在战后的日本,战争给宫崎骏带来的记忆深深地印刻在他的作品中。对于战争,给宫崎骏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太平洋战争末期,1945年的7月12日,宇都宫遭遇空袭,整个城市的百分之六十五被毁,目睹大空袭的宫崎骏,后来将回忆画成了《天空之城》的烈火焚城。废墟和战火也成为了他作品中的重要场景,在《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频频出现。1而对于从《风之谷》起,宫崎骏笔下的人物都喜欢救助弱小则是因为在那次大空袭中,在他们逃亡的路上,宫崎骏亲眼目睹了父亲和伯父拒绝给一位妇女提供帮助的这件事。在关于战争的这个题材上,宫崎骏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刻意渲染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但却依然可以使人感受到战争所遗留下来的痛苦与创伤。正如《起风了》,这部作品是典型的二战题材,作品里传达了对自己父辈那种纠结的情感,但这部作品却依然是典型的“宫崎式”风格,这是一部在二战中诞生的清新唯美的成年人的纯爱之作,在战争中穿插着爱情,穿插着崛越二郎的梦想还有女主人公的坚贞与倔强,就像那句宫崎骏与我们共勉的`话一样: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在所有宫崎骏所关心的问题中,有一个是出现过许多次并且被很多学者研究过的问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人简化地将其概括为环保问题,恐怕并不是这样的。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有一部口碑很高的作品——《龙猫》,在这部影片中,龙猫这种生物生活在照叶树林里。而“照叶树林文化”指的就是在日本新石器时代,又称为绳文时代,居住在照叶树林带中的绳文人与自然一起生活,拥有跨地域、跨语言的共通文化,也就是“照叶树林文化”。从此以后,照叶树林文化就深深地埋进了宫崎骏的作品中,正如前面提到的《龙猫》。而在另一部作品《风之谷》中,也出现了照叶树林。在《风之谷》中,宫崎骏以工业文明全面崩塌的一千年后为背景,创造了“腐海”这个独特的照叶树林生态体系。在腐海中央挺立的,正是一棵具有顽强再生能力的常绿阔叶乔木-楠树。这一设想来自照叶树林文化中的“镇守森林”崇拜习俗,即人类生存的家园由一棵巨大的“世界树”保护。2所以,如果将宫崎骏在动画电影中所表达出来的人与自然关系仅仅概括为环保问题的话就会太片面了。宫崎骏的自然理念不仅表现在植物上,还体现在许多生物形象上。例如《千与千寻》中的白龙原是现实世界的,然而随着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失去栖身之所,不得不到另一个世界去。自然孕育人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如果人类继续破坏自然环境,那个世界里的神仙妖怪便会随着神秘隧道来到人间报复,将是巨大的灾难。3至此,宫崎骏不认可自己在别人眼中仅仅是将自己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关系仅看作是环保问题。对于人类和自然,他认为两者都没有错,人类需要科技,需要能量,而同时,自然本身又是残忍的,只一味地保护也许会有相反的效果,因为自然的力量会战胜一切文明。

中国动漫产业起步很早,并且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动画作品,例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动画片之所以在当时会引起轰动,就是因为它们都在动画片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优良传统。例如《大闹天宫》,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的较精彩的一段。而《小蝌蚪找妈妈》更是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这是真正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技术,将水墨画的技术与二维动态的动画片结合在一起,当动画片在电视机上播放时似乎也可以隐约闻到水墨的香味,这正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味道。近几年我国的动画片,随着技术的进步使画面的清晰度等方面得到不小的改善,但内容却越来越“幼稚”,教育意义也较淡薄。制作技术发展迅速时发展动漫产业首先要注重的是受众市场的定位,不仅仅是儿童与青少年,动漫不仅仅只属于年轻阶层。倘若将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富于人文思考的动漫也能争取到成年人市场,也可以丰富人们的审美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