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优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8:31:34 |
- ZTFB |
- 13页
在大家都纷纷评选年度人物的时候,我想起了总结这个词。找准总结的重点和关键,避免过于笼统或局限。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案例,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一
1.充分认识管理型会计的工作方向。所有的管理事物都会与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关,包括财务核算,企业整体规划以及重大决策等。但其核心内容是管理成本,因此,管理型会计的工作方向应定位于管理成本,主要包括企业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决策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即在某一特定时期,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机会成本的风险和收益的配比关系,在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之后择优选择。控制成本是指为了顺利实现企业的某个决策,企业领导者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用以提高企业各部门、单位的工作效率。在责任成本中,奖罚机制只是各部门责任考核方法的手段,各责任部门应该注重整体利益,应有大局观,不能为实现各自的内部绩效指标而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
2.充分认识管理型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自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脱颖而出的管理型会计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是通过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环节为管理层提供高效有用的决策信息。管理型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管理型会计可以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在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一般由企业领导人凭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做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因此,管理层必须利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最后进行理性的决策。另一方面,管理型会计可以合理分配资源,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通过制定预算,管理型会计会最合理地分配现有的资源,对公司在未来时期的产、供、销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保证各项既定的决策得到预期的效果。
1.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信息要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注重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和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会计职能的转变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而且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税务和财务分析能力,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投资、经营决策。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对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2.提高会计参与决策的能力。在企业经营中,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一般有超过一种以上的解决方法,但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应当选择最优,同时最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解决方法,这个选择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积极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一方面,会计部门要向管理层报告企业的基本运行状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运行思路,通过分析、预测新项目可能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高效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明确管理型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其对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作用是企业任何职能部门无法取代的,只有管理型会计才能推动企业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控制职能,旨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内部监督的内容与企业的目标和要求相联系,企业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制定明确、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决策。要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在确保会计基本行为规范的同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的会计管理制度与方法,并自觉执行,积极运用,以期充分发挥会计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中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现在各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不尽理想,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以及管理意识的提高,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工作人员必须在核算型会计的基础上发展为管理型会计,不断解决在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型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一)相关法律规定的缺乏。
缺乏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法律规定,造成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地位有很大差异,从而让内部控制与审计人员不受到企业重视。
现在由于人们理念转变较慢,一些企业只改变所有制形式而内部管理方式并未转换,其内部控制与审计人员归到财务部等等,造成国内不少企业治理体系还有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现象。企业治理体系不完善引起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成长缓慢,大多情况下内部审计偏向于有关自身利益的一方,其自身独立性以及客观性很难保证。
(三)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因为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来完成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必然会对其独立性造成影响。而在我国执行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工作起步迟,发展慢,很多审计人员都是从企业的其他部分调岗过来的,甚至有的还兼职其他职务,因此造成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技能,对企业相关经营活动不了解,规避有关风险能力较弱,在对风险预防方面的管理环节意识薄弱,严重损害了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独立性。
(一)完善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有关法制建设。
可制订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相关法规,使其有关制度以法律的手段进行固定,表明内部控制与审计的至关重要性,规定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法律义务及权利,计划明细实施的制度,强调内部控制与审计部门的地位这样。只有做到了这样,才有可能让内部控制与审计步入法制轨道,完成以法律措施来确保内部控制与审计独立性的效果。
(二)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控制与审计体系。
现在,根据国际社会的总结,划分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在企业中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有四种情况:一是归本企业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并不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制约;二是归本企业最高管理者像厂长、企业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三是归本企业主计长的直接领导;四是归董事会和主计长双方共同的领导。如果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地位层次越高,那么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独立性就越强,其权威性也会相应的也提高,开展审计工作也就更为顺利,所以第一种模式也就是硅董事会直接领导的方式最为有效。
(三)全面提高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要设立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对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强化职业道德培训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有效措施来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并提升政策认识水平;其次要对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项技能的同时,还要对社会经济、财务法律、金融管理、对外贸易、国家税收、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升业务能力;再次应按时调换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以免由于长时间进行审计同一项工作内容而造成客观的损伤。最后,还可依靠外部审计有关的结论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进行相关评价来检验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
基于以上论述,在市场经济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独立性是必然的,众望所归的,是企业适应现代化机制的要求,更是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一剂良药。这就要求企业在审计中一直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制约、影响,保证内部控制与审计的高度独立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审计管理制度,提高审计机构的地位,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三
:本文主要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企业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概念下的缺陷为主要依据,从提高企业商业智能、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范式、创新的可持续力量、构建生态化的网络系统、构建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发展观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效率,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利条件。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现代企业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其不仅有助于现代企业加强管理效率,还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现代企业内部管理部门需给予其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价值与效用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出,为现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做铺垫。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企业务必要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了解的具体方式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对产品应用体验与评价,此种方式要比问卷调查高效便利的多。另外,当企业越发重视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企业领导的决定权会逐渐被稀释,中央集权的体制会被消磨掉,取替的是大数据分析与通过分析阐述的大数据决策。此种收集用户资料分析所得出的决策要比企业领导凭经验制定的决策更加高效。并且,大数据的利用,可以让企业分析出不同群体需求,甚至精确到消费者应用偏好,企业还能依据对用户分析的数据进行个性化推动有关消息,增强消费者与企业间关联,进而让消费者满意,加大企业收益。
2.有效掌握行业数据信息。企业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能够让企业各项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有利于企业整理与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利用自由的数据库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还能通过构建数字体系来优化产品追溯制度,实现产品动态管理,获得反馈,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另外,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还能让企业预测出消费者实际需求,实现对潜在的消费者动态管理,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需求,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对大数据发展缺乏认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管理模式,但它与大数据有所不同,加强信息化建设时对大数据的一种误解,也是未准确判断大数据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第一,大数据的中心数据管理,实质就是通过数据标准来对企业管理各方面进行指导,如生产、财务以及营销等,信息化建设时企业实现数据管理的前提条件,但并非核心要素,实现数据资源才是最主要的。第二,大数据的中心为数据质量。大数据若是实现资源化便表明它成为了企业竞争、社会关注的主要资源,数据质量的优劣,会使企业的商业智能水平受影响。所谓商业智能指的是企业可以及时分析数据的技术与方法,而当前商业智能的理论并未实现广泛应用。
2.对大数据价值注重力度不够。诸多企业管理者觉得只要做好信息化建设,便能有效应对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此种抗击思想所产生的模式,不但忽略了数据的商业价值,还暴露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病。能够利用供应链竞争模式来对大数据的商业价值进行理解。第一,企业的市场竞争为必然,但主导要素并非是渠道或是资源,而人才、及时。第二,企业市场竞争为相对的,竞争主体不再为商品,而是同产品有关的商业关系,其中包含企业上下游的分销要素与全部供应,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与企业界限的消除,公众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决策主体,在他们身上获得更多有利的价值。在该种状况下,企业财务数据所展现的只是局部情况,并未对企业管理充分发挥效用,也不能提供有价值性与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创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需合理利用同企业有关的所有要素,从创新的视角分析,具体包含大数据管理组织、思维以及人才。
1.加强企业商业智能。现代企业若想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管理模式,需为互联网信息处理提供有利条件,加强企业员工的数据意识,特别是管理人员,要让其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实现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基于此,来促使管理人员深度挖掘大数据内含价值。具体原因是商业智能构成的原因为企业数据的有力支撑,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欠缺数据意识,好比未做好前期工作,数据资源会被耗费掉,提升企业商业智能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实现全面分析与整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近些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入,对我国企业组织体系带来了一定影响,整体上出现了纵向向横向发展的趋势,但此种组织体系依旧以发展企业内部管理效用为目标,其中包含激励、绩效等方面。加强员工大数据理念为创新企业了模式的有效措施,在不影响现代企业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大数据管理组织为一种十分高效的方式,其提供了诸多参考范式。相关人员能够以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为入手点,全面发挥社会网络的优势。目前,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利用有利于建构一个基于企业为主的外部社交圈,通过信息中转与节点关系,能够实现人资招聘、动态掌握新产品等信息收集,进而帮助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有利的决策。
3.重视大数据管理人才培养。当前,在现代化企业中展开的大数据人才战略条件还不足,能够利用是试点的方法进行推广与验证,寻求新的大数据管理人才渠道。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为其核心要素,是符合创新的主要人力资本,还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力源。由少至多、由无到有地增加大数据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逐渐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这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必行之路。
4.构建生态化的网络系统。企业能够将生态产业链朝着产业化、资源化的方向转变,并对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合作商、供应商等进行重新整合,另外对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也在管理模式上重新构建,之后对价值链进行创新,通过创新革新产品,提供新兴服务与产品,利用大数据性能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深化改革企业运行模式。此种创新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必然发展,要求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而呈现信息化格局,把目光从产品本身过渡到产品服务上,并提高到产品创造的价值上,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铺垫。建构此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务必善于综合利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并对协同进化的企业进行深入探究,构成一种新兴的网络生态系统,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5.构建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发展观。在过去的数据处理中,企业领导拥有绝对的权利,其决定着企业经营目标与发展方向。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对数据信息全面分析得出的决策依据远比经验可靠。因此,企业需慢慢适应这种转变,让更多的决策依靠大数据完成,使直接决策转变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决策。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若想在繁杂的竞争市场中发展下去,加强内部管理效率十分重要,这便需要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意识到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契机,如此才能有效的将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出,为现代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2]李梦思.“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j].新校园(上旬),20xx(01):165.
[4]姚小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08):9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四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本,国学凝聚了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隐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用人观、决策观、思维观等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可以说,灵活运用国学思想,有助于构建强大的企业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诚然,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应该从国学中汲取营养,传承、弘扬有价值性的思想,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在国学思想中,最耀眼夺目的非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思想莫属。其中的管理思想深刻广远,有着超凡的实用价值。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国学寻求创新管理之路。事实证明,国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促进现代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步献出绵薄之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是国学的代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儒学中的诸多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第一,儒家学者明确提出人本和民本思想。他们指出天地万物中,人最为贵。个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员工指出了方向。进入新世纪之后,人类社会已然从工业化社会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人叹服,知识信息的增长使人目不暇接。这就指出现代企业要重视人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在促进企业组织的发展方面能做出巨大贡献。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使员工笼罩在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感受到企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从而降低人才流失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儒家的太和理论有助于现代企业构筑和谐生态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开始大肆追求效率,但是过于追求效率,会导致企业内部充斥着紧张、多疑的气氛,使员工的身心承受巨大压力,从而不利于他们发挥工作潜能。同时,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这就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由此可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制约。而儒家提倡和谐的价值伦理观,要求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这就为企业构建和谐生态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第三,儒家互利的处世观有助于帮助企业重新构建新的伦理。儒家一直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帮助企业获得有序发展,企业组织成员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企业共生存、同进步。
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官方思想,道家从此成了非主流思想。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下,道家思想依旧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地位绝不亚于儒家思想。从整体角度而言,道家思想强调“以弱制刚”的处事方针,在治国思想方面提倡“无为而治”,强调自觉性的培养。直至今日,道家智慧仍散发着璀璨的人性光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道家智慧大有裨益。第一,道家学派倡导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管理理念。在道家学派看来,当时的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之气,人的本性被扭曲,人的关系被异化。所以,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还人之本性。这就告诫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要秉承一种自然的管理理念,与其把持使之保持盛态,还不如放任自然,“持而盈之,不若其以”(《道德经九章》),从而达到一种领导者“无为”而民“自化”的理想状态,促使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与“无为而治”的自然管理理念相呼应,道家要求领导者致虚极,守静笃,即要求领导者对事业要有一种超然态度,并要求要求领导者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在现代企业中,企业领导者要经常深入一线,与基层员工进行交流与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第三,道家提倡“不知有之”的隐性控制模式。从目前来看,企业中的部分员工不在表面上违反工作制度,但是偏偏爱钻制度的空隙,爱“打擦边球”。针对这种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企业设下不明文规定。即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员工,使他们遵纪守法。具体要从领导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为广大员工树立表率作用,如此,方能达到执行的效果。
从本质上而言,法家思想是一种控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以法为行为标准。韩非子的控制思想,注重控制体系的设计,强调体制因素的发挥。在法家代表眼中,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就利避害、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诚如管子说过的那样,商人日夜赶程,再远也不觉得累,就是受到利益的驱使。法家提倡管理需要依靠高压政策,谨守“信赏必罚”的原则,用可观的利益和强大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如今,法家思想在社会中仍有影响,现代管理在应用法家思想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一,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确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要想员工忠诚于企业,也需要制度的约束。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要尊重员工的权利,但也应该要求员工履行应有的义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强调制度执行。在现代企业中,如果企业最高管理层没有把握规章制度、纪律、方针、条例的制定权,政令就无法畅通,可能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法家一贯重视执法者要掌握控制权,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当然,为了发挥人才主体性,企业领导应该选择可以放心交付任务的人才,对他们适当授权,为他们留有发挥才能的空间。第三,严厉管理风格。法家提倡用赏罚来引导人的行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有法必依,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在先秦诸多思想派系中,兵家的思想极具代表性。如今,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先秦兵书中,称得上有真正价值的,不过区区数家。但无论如何,兵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孙子兵法谋攻篇》),这就告诫现代企业要重视信息对称,制定多重管理策略,并从中选出最具价值的一种,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处处涉及到决策,古言曰“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矣”,这句话说的就是决策的重要性。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决策极具挑战性,在制定决策时,管理者会面临各种棘手问题,需要审时度势,方能弄清内外部因素,摈弃杂念,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当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并非不可能。孙武在《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就指出要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首先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再去伪存真,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第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兵法势篇》),这就说明科学设置岗位和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职务分析为中心整顿企业。首先,调整企业结构要遵循精简原则。所谓精简,就是要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其次要遵循弹性原则。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毫无疑问,在一定时期内划分的部门并不是永久性的,其增设和撤销应随业务工作而定。再次要遵循任务平衡原则。企业各个部门的任务要尽量达到均衡状态,避免员工产生心理不平衡。实践证明,只有合理调整企业结构,才能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第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这指出现代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战略管理。首先,企业要重视战略分析,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企业要加强战略选择与评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多个行之有效的战略计划,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再次,企业还要强化战略实施与控制,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企业资源的配置和调整,以此确保战略方案的顺利实施。
国学思想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事实证明,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国学思想,可以使我国企业探索出独特的发展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进而为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五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与适应能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我国企业不可避免遭受到市场经济的洗礼,在与国际化悄然接轨的同时,现代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也有很多企业高薪聘请知名的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指导。但就目前来看,这些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对我国企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除脱离本国企业实际情况以致使先进管理活动流于形式外,照搬照套机械式地使用相关管理方法也使企业在运行中事倍功半。
目前,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影响着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
1、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绩效管理被引入国内后,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国内企业的绩效之路并不平坦。总体来说,绩效管理在我国的企业尚属管理的新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仅仅止于认识,绩效管理只是一个概念,而且掌握这个概念的人也是少数人力资源管理者和观念超前的人,即使对绩效管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但由于忽略了实施绩效管理所需的管理基础,也导致了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最终要么流于形式,大家互相应付,机械的填写表格,对付任务,要么干脆重新回到老路,还是平均主义,还是大锅饭。从而出现了绩效管理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局面。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绩效管理的认知误区―绩效考核的简单代替。
首先,认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在概念上的区别。绩效考核又称为绩效。
考评,是指对员工在一定阶段或周期内所产生的工作结果及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某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估以反应出该员工在某阶段实际工作绩效的活动。绩效管理工作通常包括绩效指标和目标的设定与沟通、绩效跟踪和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和结果的应用等。
其次,从上来说,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真实地反应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供组织或团队的绩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实现员工和组织的近期与远期战略目标。
最后,企业绩效管理是企业所以管理活动的核心,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单纯的绩效考核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的形式化、简单化、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偏理性、绩效考核的非公平性及考核效果的差强人意等。
2)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企业与各部门之间对于努力方向、衡量标准的差异性,从而直接导致了各部门对绩效管理体系合理性的怀疑,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绩效考核的不合作。当各部门仅强调本位主义的部门目标,忽略了公司整体在目标体系下的统领作用时,那必然导致部门与个人的责权都是模糊的,体现在变成目标体系的缺失。而解决绩效目标问题,就是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框架下制定明确的各部门和个人目标,用目标规定、“量化”各自的责权,达到界定清晰权责的目的,并形成目标为中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管理模式。
考核主题问题,绩效管理是企业的一场理念与哲学式的变革,它的推行需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不断滴支持与积极地倡导,以及作为考核主体的中层管理者得积极参与,而大多数企业所有高层领导和部门管理者形成的共识是: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其他人员或部门仅是提供协助而已。从而导致了绩效管理走向表格化、形式化,最终绩效管理在各方看来,已经蜕变成扣发奖金、打击异己的工具。
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回报,都必须保持持续不断地沟通,任何的单反面决定都将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降低绩效管理系统效用的发挥。而现实是经常失去了部门经理与员工之间的持续沟通,仅仅做的是考核表格上的舞蹈。
考核实施艺术问题。绩效管理需要建立起被大家公认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从而客观、公正的测定每个员工的有效工作程度,这是绩效管理科学的一面,但同时,绩效管理体系是由人来推行和实施,那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使得绩效管理难以做到完全精确化。
news/2、绩效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绩效管理的精髓在于绩效提升,而不在于形成一套厚厚的绩效管理制度,也不在于仅仅是做计划、做总结、评价员工等。绩效管理理论的运用,会因人因事因地而异,要视情况、氛围、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等而定,切不可生搬硬套。因地制宜、引人而异地,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行绩效管理,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就是绩效管理的艺术。
3、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获得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绩效不应仅与工资和奖金挂钩,这样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应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励等。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还可以尝试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
奖励优秀的员工总比处理绩效表现不好的员工要容易得多。在海尔,通过考评将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及试用三类,并将三类员工的比例保持在4:5:1,试用的员工必须设法提高绩效,否则必将会淘汰。还有一些企业采用末位淘汰制。这些作法均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在企业内部的反映,管理者必须正视绩效不良员工的管理问题,使绩效管理制度真正地运作起来。
4、制度化与经理人的责任。
难实现全部的定量化。例如对于销售人员,尽管可以直接用销售额去衡量其业绩,但是考虑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对销售人员开发新客户的能力,与客户沟通的效果,服务客户的态度及水平的定性评价也很重要。对于一些依靠知识、经验及技能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员工,如研发人员,定性的评价可能比定量的考核更重要。因此,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一定要将定量的考核与定性的评价有机的结合。任何一个好的管理制度,都不能替代优秀的经理人的作用。管理者应当承担起、而不应是逃避绩效管理的责任,对员工的绩效作出客观公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5、绩效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
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例如按照平衡计分法的绩效管理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运作流程及市场的数据并使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的流动,才能使绩效指标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反馈和调整的效率,缩短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的企业就不能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企业仍然可以借鉴平衡计分法的管理思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关键的业务环节进行绩效控制,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使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逐步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由此可见,好的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非常关键的一环,企业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绩效,不仅企业会有生机活力,企业的员工也会充满工作激情,相反要是没有正确做好企业员工绩效,或者没有绩效,会使企业员工人浮于事,企业缺乏生机。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绩效管理关系到企业在日新月异日趋激烈的竞争能否充分发挥效率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曙明,绩效管理与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王建中,沟通―绩效管理的灵魂和核心。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六
如今,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企业的经济体系现代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想要实现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就要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入手,首先要完成传统管理模式向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转换,制定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管理体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管理水平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当今时代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管理水平之间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目前,许多企业依旧停滞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甚至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的对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这个企业将注定被时代所淘汰。
(二)管理发展失衡。
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定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周围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经济水平等。根据这种情况,每个地区甚至是企业所制定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同。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当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员工的水平整体较高,并且拥有先进的技术。所以当地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水平也就较高、较为完善,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而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管理情况相对于东部地区较差一些,由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多以劳动资源为主,企业所含的技术含量较低,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较为缓慢。所以,从我国整体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上来看,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就造成了管理发展的严重失衡。
(三)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由于对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企业依旧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方向主要放在提高利润和对技术的改革上面,忽略了对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1]。
(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推动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所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把目光放长远,将企业的全面综合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不要将管理精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那样极易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并且在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的根本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也是企业未来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以当今时代为背景制定符合企业环境的管理系统。例如,建立一个完整的考核机制、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定期培训、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进行聚餐等等。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員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促进员工之间的感情,使员工对公司有一种归属感。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更将积极热情的面对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使企业发展智能化。
由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并且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所以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去,并且将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综合业务水平。
(一)社会责任型。
社会责任型的管理模式就是根据社会机构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测评的结果来评价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过程。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社会价值的要求非常高,使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而体现出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社会责任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更加侧重于对全局的把控,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企业文化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人作为生产发展的主要对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的综合能力。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员工综合能力,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制度,使员工在物质以及精神上得到满足,并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进一步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
(三)知识型。
知识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先进的技术与专业的知识相结合,使企业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高。其中包括使员工接受先进的知识技能培养、建立健全的智能管理系统、及时的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更新等多个方面,全面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知识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企业要想在当今的时代下可持续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去,进一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2]李颖.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xx,04:138.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七
众所周知,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各个领域也在不断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此种情势下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对管理模式做出改变,否则很难使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更难以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实行现代化管理对于我国企业整体发展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符合企业发展趋势,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已经是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各个企业也渐渐意识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尝试实施现代化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1.家族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并不少见,并且其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历史更为悠久,此种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与一般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主要由家族成员来担任各个部门的要职,此种管理模式并不仅仅存在于我国,世界上很多国家中均普遍存在此种情况。家族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其虽然可以使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拥有很好的凝聚力,从而促使企业快速发展,但对于企业实现开放式管理以及开放式发展来说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民主化管理,这对于当代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来说极为不利,因此,家族企业应积极改变此种管理模式。
2.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模式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而言更具现代化管理的特征,因其主要看重人才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难发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由学历、经验转变为全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因此,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另外,如今我国企业不断加强信息透明化,旨在使员工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加强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从而起到全面提升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制度化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改变了美国企业的传统管理制度,并在各个国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国在意识到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后便积极将其引入到我国企业管理中。制度化管理同样是把双刃剑,能够通过订立制度来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经济收益等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导致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依然存在差异,因此,管理制度通常只针对企业员工,却并不包含企业高层。此种情况已经严重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情绪,并且使企业高层在企业发展中缺少能够制约其行为的标准,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领导玩忽职守、懈怠工作的状态。
1.在以往企业的发展中,通常采取多层组织的管理模式,此种管理结构虽然曾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其更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企业,因其可以在大量生产产品的同时,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所以受到了各大型企业的青睐。然而,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并不适合,如今我国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也渐渐将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管理,如此一来则弥补了金字塔式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使企业管理更具现代化、时代化、系统化等特点,目前扁平化管理已经在各个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提升网络信息操作能力。
如今已经处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因此若要充分实现现代化管理,则必须加强企业的网络信息能力。在此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使其不仅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并且要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信息保密工作得到充分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应将信息组织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与网络世界融合,便于人员开展数据计算等工作。利用此种管理体系,可以高效整合资源,避免人力以及各项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因此,企业今后应加快网络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若不及时改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则难以保证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会面临倒闭的命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难发现,传统管理模式对于当今企业发展来说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改变管理模式,并充分实现现代化管理,然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尚未实现该目标,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强对现代化管理的研究。
[2]郑智慧.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xx,01(01):129.
[3]董韶辉.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财经界(学术版),20xx,07(05):3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八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力量。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朝着一个现代化的方向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实现了国内向国际的转变,面对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跟随社会的进步,加强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环境采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是符合企业管理的时代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企业管理模式的表现形式。企业管理模式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3)知识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比较重视,它以知识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看重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超前意识的人才,强调的是对资金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并在企业信息透明化的实现中,逐步促进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在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取得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企业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从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管理模式将会朝着四个方向发展:
(4)组织结构柔韧化,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组织结构之间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纠纷,在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以及上市公司之母公司之间的管理分权问题,能有效的规避。
1.1加强责任意识。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也加大了企业生态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力度,此时,企业的责任意识需要加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中,目前很多企业都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了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中,在发展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对管理目标的调整,也是对传统盈利观念的补充。
1.2加强对员工的关怀。企业管理面对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人,但是作为有思想的人,依靠制度来驾驭是不科学的,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也是依靠员工的智慧来实现的,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需要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为员工提供给参与岗位竞争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还需要通过激励、培养、绩效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员工需求,充分挖掘员工潜能。
1.3增强网络信息操作能力。如今,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力量,网络技术也逐步覆盖了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在技术的不断完成中,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计算机操作方式。面对这种发展背景,企业可以将存在于各个部门的大量数据统一录入到计算机中,实现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在多个操作人员的信息处理中,不仅提供了处理数据的效率,还便于信息的及时整理,能够根据不同的关系实现数据的分类,提炼有用的信息,促进企业管理的完善。
2.1制度与关怀并存。企业管理工作的执行中,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关怀不同情理,面对制度和关怀的相互冲突,只有将两者并存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才符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其实,制度和关怀之间的关系和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相同的,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与冲突,而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企业管理中,制度的存在为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而关怀的充分发挥协调了内部之间的矛盾,两者都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人文性的关怀还需加强,保证员工在工作中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情况出发,为员工制定相符合的职业目标,关注运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员工的特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对企业员工归属感和企业风险精神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弥补了企业管理中制度模式和关怀模式单纯执行性的不足,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2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通常,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都比较重视企业效益,毕竟企业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动力,但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也需重视,并且积极的相应国家的政策,将企业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相结合。针对社会效益,很多企业都存在发展上的偏差,其实,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结合的管理模式,是站在社会的高度下,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需求中,所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它将企业在社会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纳入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中,有效平衡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着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生态影响和社会影响充分考虑,进而制定短期和长期相互适应和衔接的发展目标,促进成本最小化的实现。
2.3网络信息型的实现。网络信息型的管理模式,其实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展开的,它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资产,展开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在网络信息型的管理模式中,它包含企业重要数据的存储、员工信息技术的储备、企业网络信息下所建立的客户群等,因此,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需要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加强信息保密人才的培养,学习并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组织,这样才能在网络的基础上做好数据的计算、风险的控制等多项工作,才能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展开有效的整合,促进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网络信息在企业中的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要想赢得长期的生存必须加强管理,并且需要根据企业的管理需求合理选择管理模式。如今,社会已经朝着一个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那么,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也需要从现代化的方向着手,不能单纯的只选择一种管理模式,而应该在吸收和整合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点中给予创新,将新的管理模式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九
[摘要]21世纪进入了科技、信息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市场竞争全球化与经营战略创新化,使得管理对象、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伴随这些变化的出现,现代企业管理也出现了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强调企业对“人”管理的人性化;强调企业竞争的协作化;强调企业管理的创新化。
把握这些新理念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
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
企业的管理科学从19开始,直到今天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保障系统的时代,频繁救火是经营企业的主要模式,检验是那个时候通常的管理手段。
第二个阶段的管理模式是从防御型慢慢演进成了小步伐进攻型。
到第三个阶段,管理被当作利润中心驱动,这是第三个阶段显著的特点。
这个模式是战略性的进攻,以获取客户超额满意度为核心构建企业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最近来,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国际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更新观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勇于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收益与进步。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为我国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利润中心。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
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
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
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
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
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
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
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
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
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
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
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
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
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
在一个功能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
有了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
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
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
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
企业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调企业对“人”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
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
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
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
以人为本应提倡全员管理并创造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
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邮箱与自己想联系的人进行沟通,可以发表对企业管理的看法,可以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也可以在邮箱里就相关的技术问题与企业的各类专家进行探讨。
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每一位有创意的员工提供了平台。
以人为本应当在招才纳贤的同时,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
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
以人为本应强调团队精神。
员工从进入企业时起,就应该接受企业对团队精神的`教育,强调团队精神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在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并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应强调与同事的合作和企业整体的团队精神。
以人为本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自己学习与提高,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
比如企业购买相关的书籍提供给员工借阅,使员工下班后能有条件继续学习,这样能够使许多新员工迅速地成长起来并尽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同时,应为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相应培训。
以人为本还应把关心员工的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那些长期住在集体宿舍的单身员工,企业应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使他们在下班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各种业余活动,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注重提供服务、规划总体、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
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
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
客户主要是指消费者、社会公众、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等,是融为一体组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对消费者,一是要敢于承担责任,保障顾客利益;二是要真诚地面对消费者,不能有躲避、隐瞒、欺骗的行为发生。
对社会公众,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及时进行情况通报。
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持与公众良好的互动。
对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要把他们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这会为企业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合作环境。
还有一个特殊的客户,那就是企业的竞争者,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为了同样的市场和能源、资源,双方会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企业和竞争者也有相同的社会责任、使命,如果能够公平、正直、理性地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而且,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
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占市场,市场因竞争而变得完善,消费者因竞争而受益。
如果一个企业在竞争对手出现危机时,落井下石,推波助澜,那么这个企业必定会遭到同行或消费者、社会公众的指责,企业的形象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强调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
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
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
二是兼并或收购。
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
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
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
美国剑桥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詹姆斯・穆尔提出了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的最新竞争管理理论,认为当今的企业领导者都不应再把自己的企业视为等级分明的组织结构,而应视为在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方之策,会导致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而通过企业协作化,既能够通过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企业由竞争转向协作并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源在于通过专业化分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利用企业其他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专业化分工,同时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协作。
协作的要求在于利用其它企业的相对优势,弥补自己的相对劣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从协作的内容上看,有技术上的协作、管理上的协作、产品上的协作、组织上的协作等。
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协作化趋势比较强劲,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
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强调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
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
将传统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及具体内容,通过继承与维系的途径,在企业中组织实施,这是人们一贯的管理思路和长期以来的做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相结合。
理性管理即以复杂的结构、周密的计划和定量分析等手段进行管理。
但这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必须灵活把握市场的非理性管理并将其与理性管理结合起来。
二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
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
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
三是正式管理与非正式管理相结合。
在通过召开企业正式会议、订立规章制度、进行程序管理的同时,大力开展非正式交流、会面,甚至进行单个拜访、生日庆贺等,这更具有疏导与激励作用。
四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
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
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已提出并实施“零管理层”。
五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
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刘斯敖,吴莉云.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视角、类型与防范[j].企业经济,2006,(11).
[3]王立夏.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j].商业时代,2006,(8).
[4]杨金凤.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及其运用[j].领导科学,,(5).
[5]盛朕业,才凤艳.顾客忠诚的内涵及价值衡量[j].商业时代,2006,(25).
[6]朱国庆.前沿管理方法长效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7]于文明,候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8]肖刚.现代企业战略经营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
在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时,需要面对大量的企业数据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有很多内容的可靠性并不高,实用性也不强,这会对决策者决策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与市场经营信息的综合产物,其每一条信息都是经过管理会计充分分析而得出的,所以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当这样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不仅可以让决策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能让决策者更好地洞悉市场的发展动向,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企业及市场健康状态分析,进一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除了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可靠的决策信息外,还可以依靠自身所提供的控制信息,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纠正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偏差,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管理会计虽与财务会计存在不同,但在其基本工作内容中,仍有财务会计的预算等内容,所以管理会计可以在结合所收集财务及市场经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预算控制,找出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与预计目标之间的差异,同时经过对财务信息与经营信息的综合分析,找出差距出现的具体因素,提出解决方法,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偏差的纠正,提高生产效率。
二、管理会计的功能性作用分析。
(一)提供管理信息。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想实现发展目标,就必须在各生产环节中做好全面控制,保证经济行为的正确性。然而,企业管理者并无法实现全天候监督施工行为,因此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想要实现对经营行为的控制,就必须具有全面、正确的管理信息数据,管理会计正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数据的关键。在工作特性上管理会计不受会计法规及其固定程式等方面的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管理会计收集信息的渠道,加上管理会计各种技术方法的运用使其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各方工作时随时随地都能够使用信息数据,且不用为数据信息的可靠性担心,这对于提升企业管理者工作效率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管理会计还可以依靠自身的功能性来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使信息数据能够适应企业内部运营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满足企业管理者在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需求。
(二)参与经营决策。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只有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顺利的运转和经营,所以说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管理者进行决策时,不仅需要充足可信资料的支持,还必须要有能够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的辅助环节。管理会计作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主要部门,能够为管理者在决策方面提供更为直接的帮助,制定正确的决策方案,为企业科学、持久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实施业绩考核。
企业完成发展、经营目标需要一个时间段,在这一时间段中,很多因素都会对经营过程产生影响,为避免不利因素影响最后的运行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这种需求背景下,管理会计的考核内容就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依靠自身对运营过程的全面监控,能够实现对每一经营阶段的业绩考核。通过对运营现状与预期目标、预算进行阶段性对比和考核,帮助管理者分析企业运营计划的实际状态,并实现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目前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业绩考核管理控制系统已趋于成熟,在管理控制系统当中企业管理者可依靠业绩考核制度来保证各阶段运行状态的正确性,对各部门的工作成果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并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进程,随时随地做出发展决策调整,为企业发展计划的调整提供了真实、全面的客观依据。
三、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环节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体系不健全。
任何学科的实际运用都需要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只有深入地研究理论才能够使实践更加的完善和成熟。我国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论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而来的,目前国内管理会计并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管理会计体系。查阅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相关的内容,只有少部分内容零散地分布在部分文献资料中,缺乏系统性研究。目前的管理会计方法、技术操作性很低,缺乏创新性,针对我国目前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也没有从实践和理论结合上进行案例的总结。所以,在我国由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缺乏,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认识程度不足。
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的高低,将会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才干、学识以及决策时价值取向等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懂得经营和管理方法,还要掌握财务和会计管理方法。目前,各企业的管理者与这一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此外,还存在一部分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和做法只考虑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这样所做出的决定与管理会计的长远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未能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决策独立性缺失。
管理会计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其中以决策会计为主。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转轨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相对较多。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非营利机构和企业的投资决策,严重缺乏独立性,这样在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上没有任何意义,进而使得管理会计无法在企业中普遍应用。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主要是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为主,价格体制和金融体制还有待完善和提高,因此即便是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还是有些不适用。
(四)专业人才缺乏。
管理型会计人才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相比较,无论是在知识积累量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处在更高的层面。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推广较晚,加上管理会计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得我国会计人员在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渠道很窄,尤其是有很大一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对其的需求,使得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应用,但是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和形式,并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五)应用水平偏低。
在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过于重视财务会计,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企业会计日常工作的循环上,忽视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绝大部分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十分陈旧,将会计工作简单的理解为简单地事前算账和报账,对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在企业中普遍应用了。在大部分企业中很少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人员,即便是个别企业已经应用管理会计,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只是将任务划分为几个小任务安排在财务会计等职能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进行详细划分,而是混为一体,将管理会计分解了,在企业中降低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
四、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做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在现代企业发展道路上,市场环境已经逐步实现公开化、自由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企业必须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信息节点,实现了对企业各层级之间的有效联系,控制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达,提升各层级之间的沟通效果,最大限度保证了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这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管理会计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对管理会计功能性的发挥是极为不利的。要想真正的将管理会计作用性发挥出来,就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并能指导企业实际工作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使管理会计能够获得科学、有效的应用。
(二)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组织结构。
在管理会计发展方面我国起步较为缓慢,尚未真正构成体系,也并未建立起管理会计组织结构。但在管理会计发展健全的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协会早已建成,管理会计协会的有效建设,标志着管理会计时代的到来。通过对西方管理会计协会建立的成功经验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健全、规范的管理会计组织结构,不仅可以将管理会计的功能性更好的发挥出来,还能促进管理会计更为有效的发展,这无论对管理会计本身来说,还是对本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组织结构时,相关人员必须保证其符合我国国情,做到将先进经验融入到我国管理会计体制当中,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专业技术方面需建立起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创办管理会计师的相关刊物,使管理会计真正的融入到社会当中,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制定管理会计相关制度。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就必须依靠管理会计制度的配合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功能性,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发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在没有管理会计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根本无法实现对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就更不用提实现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帮助了。由此可见,科学、健全的管理会计相关制度不仅是管理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管理会计发展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在制定管理会计制度工作中,一方面要保证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态;另一方面要保证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对全方位工作的统筹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在基于会计学角度发展上的管理优势,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质的飞跃,实现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保护。
(四)加强管理会计专员技能培养。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所以在管理会计专员培训方面也存在诸多的不足。管理会计是依靠专员专业水平才能够实现作用性的工作内容,因此管理会计专员的实际技能水平对管理会计的功能性发挥有着关键性影响。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发展,为我国经济市场发展带来更多保障,加强管理会计专员的技能培养是必经之路。在管理会计专员技能培养上,我们要注意当下管理会计发展环境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以财务会计专员和企业管理专员为基础的工作转型,通过全面、有效的管理会计技能培训,让他们成为符合当下企业对管理会计需求的管理会计专员。在培训途径方面,以管理会计组织结构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会计专员培训是重要的途径,同时,各高校也需要开展管理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为管理会计专员的培养提供全面的保障。另外,企业内部也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专员的培养,通过实际调查来发现企业当中具有管理会计潜力的人才,积极组织他们进行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进修,让他们尽快成为具有专业管理会计水平的人才,为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五)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管理机构。
从我国管理会计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很多企业都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其与财务会计同属一门,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管理会计在很多时候都被错误的放置在财务会计工作类别当中,不可否认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科学依据的经济管理活动。但就功能性角度分析,其主要功能是侧重在“管理”方面,所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存在本质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不仅要接触一定的财务数据,还要接触更多的非财务数据,例如企业特定资产和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等内容,因此,必须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开来,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这种发展需求下,独立的管理会计管理机构必须建立起来,因为只有独立的管理会计管理机构才能真正保证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独立性,充分确定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将管理会计的作用性发挥出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综上所述,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有效发展就必须依靠管理会计的帮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无论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是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管理会计发展,进一步落实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管理会计尚未全面发展,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是极好的,只要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管理会计落实为发展方向,那么管理会计必然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为企业健康、长足的发展提供最为坚实的动力支持。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一
1992年,瓦内克在欧洲企业的本身特征中总结出“分形企业”的含义,主要是指借用分形几何的自相似性来阐述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这种企业由很多独立单元组成,而这些独立单元也被称为分形企业分形元,但是分形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分形元。企业管理中应用分形理论的本质就在于将企业体系中各子系统或者机构视为一个分形元,然后再将这些繁杂的制造体系按照分形单元进行简单的划分。具体应用如下。
1.1组织结构分形。
企业分形属于自组织,企业自身可以根据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生成新的分形单元,进而转化自己,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企业组织构建的关键在于流程,主要考察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构建企业分形单元。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点在于可以自主、自治,管理层次相对较少,非常强调生产的控制、安排。关于物流及过程,主要是对产品的制造、加工及包装等过程进行考察,产品结构优化应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系列化。关于产品及分类资源,构建装配、加工自治单元,主要方法是优化过程,控制过程,准时制造。关于资金流方面,应该积极引入成本预算系统对企业资金成本进行核算,做好资金预算。由于单元成本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透明化,可有效确保及时交货,减少成本,因此应采用单元成本预算系统控制、负责企业资金管理。
1.2经营过程分形。
企业经营过程分形主要是由其自身的组织结构分形所决定。结构分形的运行结果是正常发挥所有分形单元的作用,在所有企业组织层次中都会体现出来,关系到企业的各方面。分形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因为相同经营目标的指导,所有系统的生产安排都可以自行调适,其最终的目的是完成最优的生产流程,自我发现最佳的运行形式。由于企业结构层次的架构比较复杂、精细,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层次结构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各个层次中都可展示企业的执行行为及其具体的运行情况,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导致造成企业运行分形比较复杂。其次,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有人的参与,然而不同的人在理性上、认知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有较为强烈的个体倾向,这样也会增加企业运行的`复杂性。
1.3功能分形。
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两者在进行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能力、功效等被称为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属于系统内较为平稳的外在表现形式、联系方式、组织次序。企业分形单元作为智能的自治体,并且拥有特定的权限,非常注重自律、协同。在企业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时,企业所有的分形单元依赖企业组织以及组织间的相互协作体系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给予相应的回应,所有分形单元机构都会根据市场规律来合理配置组织内部所有资源。因此,企业所有机构的系统功能作用较为相似,企业各部门及整体功能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企业分形管理主要是指将企业内部所有机构、子系统、企业员工视为一种分形元,各分形元仍然具有各自特定的决策自主权力,而且不同的分形元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形成一种动态结构。一旦外部环境改变,可以对分形元进行重构,从而使分形企业可以尽快适应新环境。实施企业分形管理应该根据相似性原则划分分形元,在采用目标驱动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分形元之间的交流,这样才可以生成分形元之间的重构能力。主要要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分形元划分。
在进行分形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相似性原则将繁杂的企业系统简单地划分为不同的“分形单元”,从而使企业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等能够具有自相似、自组织的分形特征。
2.2分形元的运行方式。
目标驱动是分形元的主要机制,企业所有分形元应该绝对服从企业目标,这样才可有效协调、组织各分形元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分形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其次,每一个分形元应该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也应该具有自己的自主决策权,可以自主决定内部流程,也可以根据目标以及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优化。
2.3建立分形元的有效沟通机制。
各分形元之间只有相互交流、沟通才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客观评估分形元在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及功能,进而合理调整分形元的活动空间,不断优化其内部过程,建立一个动态结构。综上所述,通过灵活的分形管理、控制,有助于企业随时检测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是否和计划目标相符,一旦有问题可以及时修订、整改,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力及反应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二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涉及了多学科知识领域,其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对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麦可思-中国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有89%到企业工作,特别是让非经管类的学生了解将来工作中也会涉及的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学会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可以为非经管类学生打开一个贯穿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知识的通道,为此在经管类和非经管类学生中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种必然选择。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当前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还采用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授课的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只是茫然和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缺乏兴趣。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尝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缺少,在实质上还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所引用的案例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从理论到理论”,很难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更是忽略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现代企业管理》公选课的教学中,由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缺少专业知识背景,造成授课的难度更大。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完整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并把内容讲深讲透。学生从毕业实习开始到毕业后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才会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结果就是不得不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学习,相应就延长了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1.2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同感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目前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十分严重,对于一门课程的价值判断标准直接是对以后就业和考研等是否有帮助,而不取决于该门课程的授课精彩程度和应用性。在学生带着一定负面情绪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情况下,直接造成学生从心理上先入为主对课程的忽视,而使该课程体系在非经管类学生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从专业核心课程延续的角度而言,由于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主干课程以专业技术为主,对经管类的知识平时接触的很少,不仅所学内容是陌生的,而且缺少相应的配套课程辅助,课程内容上有一定难度,而且先从心理上存有畏难情绪,其学习态度也是很不认真,学习效果当然很不好。
2erp沙盘教学特点及现状。
erp做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目前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erp沙盘模拟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各环节为核心的信息操作系统:即从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到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的全过程模拟,也就是把虚拟的商业社会完全搬进校园。erp沙盘训练是以“模拟企业,仿真经营”为操作平台,让学生利用平面、立体模型或网上操作流程模拟真实情况,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生产,力求做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erp沙盘课程按照现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每位学生分别负责商业运营的一部分环节,即人员管理与使用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设备投资与改造、物资采购与安置、资金筹集与分配、市场分析与拓展。在课上学生将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模拟操作,严格按照企业运营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实训环节即: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教师评析-学生感悟,来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领悟现代企业管理的真谛。在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目标,将真正实现课堂和实习地点合二为一。通过应用用友公司erp沙盘模拟,给学生展现企业工作情景并布置任务,完全使用企业运营的各种资料和模拟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即模拟组织各种岗位角色,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的岗位上运营,实现从“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采购生产、争取订单、筹集资金、人员管理激励”等现代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让学生明白资源的有限性,深刻理解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的必要性,领悟科学管理规律,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
3.1erp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突出实践性与开拓性在融合方面。融合性即是通过erp沙盘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部分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理论知识通过erp沙盘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erp模拟操作中不断验证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理论,反过来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演练erp沙盘,也会使模拟的整个运营体系更丰富、更系统,同时二者的相互融合有效地解决了现代企业管理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分散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融合,首先是课时安排上,突破传统上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erp沙盘模拟课时略大于理论课时或者全部是实践课;其次课程内容设计上,突破传统先上完理论课后实践的顺序,而是把理论课完全融合在erp沙盘模拟中,在讲解“游戏规则”以及点评的过程灌输相应理论。在每一次的沙盘模拟课程中,教师结合操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运营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穿插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只需点到为止,留给学生在“做”中“学”的足够空间。该课程结束的时候,由每个团队根据自己实际运营的情况写出心得体会,并利用一点儿时间进行分享,再这个过程中教师再适时有选择性有深度地重点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很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学习,彼此都不会感觉生涩和枯燥了。在实践方面。实践性就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训练课程,在erp沙盘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在实战操作中学习与领会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来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心得感悟来实现实践到理论知识的升华。在拓展方面。erp沙盘模拟适合所有经管类专业的学习,在非经管专业开设的公选课中打破了原来班级与专业的模式,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由组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交流、合作,团队内部人员在运营操作方面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地选择职责,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开拓解决问题的思维,拓展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学生通过自已操作与运营,能够深深体验企业运营的实质、感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同时工作模式也培养团队精神,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岗位专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等能力帮助很大,达到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2erp沙盘模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感erp沙盘模拟通过让学生“做”中学,“赛”中“悟”,在一场貌似大富翁的游戏中完成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一队学生要想在虚拟商业社会的博弈中获胜,比的是将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当学生亲自置身于虚拟商业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将感同身受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原来对该课程的兴趣缺乏和困惑将迎刃而解,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内心深处认同本课程的价值,自然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3通过erp社团和参加各类大赛促进优化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只能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参加全国或区域性的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在同一所高校成立erp沙盘社团,吸引来自各类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参加erp沙盘的演练,同时通过社团组织校内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以及不同高校社团之间的联合比赛,切实促进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同时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省内以及国家的大赛。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类大赛促进学习,并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教学,把虚拟商业社会搬到校园的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大大改善目前该课程的授课现状,对于学生更是主动学习的提升。当然,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融入erp沙盘模拟教学并不是案例教学、课程讨论、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强化,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三
今天的竞争不再是规模经济的竞争,而是速度经济的竞争,企业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所以,信息化战略不应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而更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并且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管理变革,而更应积极主动地推动管理变革,并使信息化平稳地良性进行。
信息化管理方式管理变革。
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将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对于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来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本企业、本部门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今后的正常发展。企业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20xx年11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五次会议,温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变革成为当今各大企业的重要问题所在,只有深刻的对企业的变革作出正确地认识,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传统方式进行的经营活动转变为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的过程,它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提高企业的“智商”。因为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内容会因信息技术的演变以及企业的性质、规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信息化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日常办公事务的处理等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日趋融合,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而是逐步地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1、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制造业企业在机械化基础上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主要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虚拟现实和模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以缩短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生产设备(dc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应用系统来有效地组织、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应用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支持系统(ess)等;按应用的职能部门又可以分为财务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对于企业而言,各种应用系统既可以自成一体,以服务于企业某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职能需要,也可以是通过企业内部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
3、scm和crm的信息化。企业采购和销售过程中的信息化极大地拓宽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从内部扩展到外部,并借助于企业内部网、外部网和公共网络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整合在—起。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手段整合供应商同企业的交易和信息流程,以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和分析客户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整合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企业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最初的目标是企业信息流的固化,固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混乱、信息处理瓶颈、信息处理冗余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从而带来管理体制的调整,体制调整必然会有信息流的调整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也会产生新的信息流动方式而带来更新的管理体制的调整,周而复始。所以信息化战略不应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而更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信息化战略与管理思想的变革。
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领域,结果促使了大量新的管理思想的涌现,如“业务流程重组”、“虚拟企业”、“学习型企业”等。所以,为了顺应企业信息化的潮流,企业的管理思想应进行如下的变革: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利润管理向赢利性管理转变、从产品管理向顾客管理转变、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等。
(二)信息化战略与管理组织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把信息传递方式由阶梯层(等级)型逐步转变为水平(自由)型,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变成扁平的“矩阵”型。传统的等级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模块组织、水平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垂直的层级组织中大量的中间层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高层决策者可以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组织结构扁平化意味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高层决策者与基层作业者直接联系增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的机会增多,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信息化战略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促进企业革新管理方法,企业管理会更注重于职工的培训和学习,以协调职工的整体行动。发表基于网络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内部沟通和协调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虚拟企业”“在家上班”等这些时髦概念背后,揭示了传统管理职能的变迁。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协调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要手段,企业内部网和各种新型通信手段将改变这种交流模式,也使得内部协调更加高效,成本也更为低廉。这种协调方式也为区域性企业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总之,信息化的结果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这种变革,要求企业从企业的内部结构,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及企业之间关系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现主要表现在:1、企业的管理重点从内部管理到外部适应,要素效应不再是企业追求的目的。2、企业的竞争优势核心转向知识,企业的组织转化了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3、企业的组织形态由固化和显性化转化为适时化和虚拟化,4、企业的经营领域由单一的商品经营转化为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方向。
1、企业信息化与it黑洞。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启动得并不太晚,然而由于过于偏重信息化的技术本身,到目前为止真正获得很大成效的企业并不多。信息产业业内有个专业术语叫作“it黑洞”,经济学界称为“生产率悖论”,是指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之后企业生产率不但没有与预想的一样得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企业因为it项目的失败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信息化悖论”产生的表层原因很多,但并不只是来自技术方面,而更多的是来自it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经营战略的整合。具体表现为:第一,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与企业战略及企业业务的结合;第二,企业对it的投资如何转化为企业利益的实现途径缺乏分析;第三,缺乏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竞争要素结构迅速变化的认识,难以根据环境和企业战略竞争焦点的变化对信息系统战略进行动态的调整;第四,信息系统实施后难以根据企业竞争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改进。
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能解决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并不在于信息化技术的实施,而在于建立在适合的现代管理要求的组织形式,利用信息化的实施来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如果企业信息化没有建立在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之上,而仅仅是把现有经营模式用计算机的手段来依葫芦画瓢就地实现“数字化”,那么企业信息化就象新瓶装旧酒,充其量只能实现“文档电子化”,绝不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初衷。相反,只有进行了业务的重组和优化,范文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迸发出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火花。因此,企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的结合,它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管理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它对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所以说企业信息化是一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管理革命。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实质是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交流信息化,因此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这是企业实行信息化必须经历的阶段,特别是我国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管理体制,以及信息化在我国企业应运水平比较低的状况而言更为重要。
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化在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深入,其必然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业信息化的实施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总是和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又必须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的理念与内涵。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企业与外部交流及信息的获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市场反映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企业内部的各个信息系统,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改善企业的协调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机制。信息技术通过减少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时间与成本影响着企业中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这种减少反过来对企业的协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推动管理的变革,而管理的变革又会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反复,最终实现的是管理更有效率。
3、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管理变革。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认识到这点,面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抵制和阻碍,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手段去应用信息技术,不去触动传统的业务流程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重塑企业。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总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变革,将来企业的出路会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搭配,使企业在抓住自己核心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自己的立足点。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xx,(3).
[3]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j].企业研究,20xx,(1).
[4]俞立平.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5]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z].20xx.
[6]李锦城.提高认识、强化组织,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z].20xx.
[7]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世纪出版社,20xx。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四
随着技术创新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企业创新尤为重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着重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所谓“创新”,是指商品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结合,归纳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指管理的目标、原则、组成要素、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的破旧立新或新陈代谢或运动变化。“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创新管理应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但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理念定位不当、缺少现代管理意识等。本企业结合自身条件,从几个方面出发,构建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
1.1在发展模式上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慎重选择“多元化”、“专业化”战略。
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建立爆破、拆除、地基基础、防水等专业项目部,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涉足房地产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相关建设资源,做到“专业”与“多元”的完美结合。
公司从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b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三方面推行ci战略计划,更好的宣传了企业文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mi部分,集中阐述了: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企业宗旨(不断将人类的平面设想雕塑成美妙的空间现实);核心理念(谦诚铸就事业、智慧创造未来);市场理念(以质量确保今天的市场、以信誉赢得明天的市场、以服务创造永恒的市场);经营理念(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全方位服务);管理方针(精品工程、绿色家园、健康守法、持续改进)等内容。人才是企业之本。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首要的是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他本身就是一种动力,能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次,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和发生的种种问题,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让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样,通过不断的选择、磨合,才能够锻炼出一支素质高、水平高、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本文论述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沟通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
2.1关于决策沟通机制的'创新。
完全意义上的决策创新应该指在决策权过程中决策依据的原则和制度、决策方案的方式方法、方案执行的跟踪调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所有创新方面。决策沟通机制的创新依赖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其前提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决策机制的创新集中地表现在对方案的选择上。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是分析决策好与坏的过程。泰罗曾提出“最优”标准: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做。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决策的过程日趋科学化和程序化,选择方案的过程中,“拍脑袋”的决策方式让位于集体讨论和电子计算机的专家决策系统。在现代企业,民主决策、集思广益的方式得到了推广,当一项提案得不到高层领导一致同意时无法获得通过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也无能为力。企业的决策总括起来不外乎人、财、物三方面,决策创新的努力方向体现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目标对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制定严格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沟通的科学化水平的同时提高沟通的艺术性,二者结合将会从整体上提高沟通机制创新的水平。
2.2关于约束激励机制的创新。
“管理思维突出以人为本,突出激励约束机制”。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约束和激励机制是领导者面前的主要课题。
(1)要认识到企业内外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是单一层面构成的,而应该是由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结合、相辅相成;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考虑企业特点和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等。
(2)企业进行相关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员工的eq。
(3)实践中要把员工的业绩量化,最大限度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企业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财务、管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成果量化,每半年考核一次,实现各种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不能忽略的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号召力对员工的巨大控制力,变“叫你做”、“你别做”为“我要做”、“我不能做”。比如:企业作风是“令行禁止、实事求是、团结奋进、严谨高效”,用人理念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提供的职业环境是“充足的财富收入、稳定的职业生涯、和谐的工作氛围、简单的人际关系、开放的职位系统、公平的竞争机制、成功的事业追求”。所有企业人在文化约束的背景下完成自我约束,实现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体现在员工信条中:“忠诚敬业、团结高效、正直豁达、明礼诚信、勤奋学习、求实创新、敢于竞争、不断超越”旧一。
控制是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过程控制的创新要研究和使用新兴控制原理和技术,创造企业文化控制模式。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的不良习惯,加强执行力。大部分公司执行失败主要因为在公司、部门、员工层面都以自我为中心,分不清战略与执行的区别,执行过程中过多考虑非执行层面的问题。其实,执行的逻辑很简单,执行就是要结果。姜汝祥博士总结的“执行48字真经”:认真第一,聪明第二(8字方针)。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16字原则)。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24字战略)。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在管理者脑中的管理图像,不应该是一张平面图,而应是一幅立体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三维动画。通过画面反映的现象,及时、不断地引入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组织方式等,不断打造执行文化,不断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才能在新的局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朱剑单位:江苏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五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
3.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
4.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围绕工作流程而非部门职能来管理;
二是垂直型组织扁平化,只在传统的职能部门保留少数职位,如财务与人力资源部门;
三是管理层位降低,使得更多员工参与管理;
四是形成新的服务平台,即员工可与供应商一样与客户联系,改善服务,增强公司竞争力。当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实施扁平化,对于许多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来说,集权式的层级组织结构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无论那种形式都应该是程序适应型的和不断演进型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管理流程上,由制度型、监督型管理向模块化、程序化管理转变。
为了使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企业必须做到组织的扁平化、弹性化、原子化,必须改变过去庞大的层级制的管理体系为网络型组织结构,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消除指挥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缩短纵向决策的过程,提高决策的速度和效果,使管理成为过程的一种导向。
其次,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改善,凡是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能够支持企业业务模式的、可操作的流程就是企业可以采纳的。
第三,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型管理和数据挖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基础管理做起。实施现代化的系统管理需要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是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夯实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是迈向电子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第一道门槛。基础数据的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状态的第一手资料,它包括物料基本信息定义、产品结构及工艺路线定义、物料清单数据、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员工信息、会计科目信息及成本明细等等,这些是企业业务决策时的重要依据。而在传统管理下,企业的这些信息分散、孤立、滞后,难于满足企业对数据的要求。所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决策质量。也决定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否有坚实的内核。因此企业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好的应用习惯、管理制度规范,提高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管理软件真正发挥作用。
(三)在管理方式上,由传统刚性的、被动的管理向柔性化的、弹性的管理转变。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行为快速和多变,每一个员工都必须面对市场和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要在多变的需求下做出快速的响应,这就要求企业内外部之间、员工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模式实现高度共享和快速获取;决策审批流程和响应必须简明而快速;员工需要比以前有更大的决策权限;市场要求员工进行更多的跨部门的协作,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做事的方式上进行变革,即由执行型的被动的管理向自主决策的柔性化管理转变,而网络化的管理环境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平台,因为网络化的管理环境强调知识及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鼓励团队的合作,倡导员工的自主管理,追求高效率和创新活动。因此企业的决策方式、决策程序、组织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信息沟通模式和人员管理理念及人性假设都要进行变革,以使整个组织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所有这些都要建立在一个具有灵敏反应的柔性化、扁平化组织的架构上。
(四)在管理决策上,由信息封闭的垄断型决策向公开透明的民主型决策转变。
电子信息技术使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化的结果,向以垄断信息为前提的集权式管理和决策提出了挑战,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应用,几乎囊括了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全过程,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融合的问题。因为在信息化企业中任何部门的员工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企业信息平台查看最新的内部资料和个人定制的信息,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轻松地调取自己所要的资料,接续进行先前的工作,在线与各部门的同事,甚至是上下游的客户进行实时的视频级交流,在消除时间与空间的信息平台上,企业的运营将会是何等的高效。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来的信息储存、管理、交流的平台,即知识管理的平台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营造了知识管理的氛围,让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都乐意和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在扁平化的组织里面,管理者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即从控制者、监督者向指导型的教练到帮助型的顾问直至合作中的伙伴关系转变。原有处于企业金字塔的最高层管理者应该下放到最基层,去为企业员工和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而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和支持部门则提升到了金字塔的最高层,其后丰富的企业资源供其享用。角色的互换使得组织里面没有了职位的高低,权利的大小,有的只是信息及时的沟通、市场快速的响应、生产柔性化的制造、员工创造力的展现。每个管理人员尽其所能地为员工服务、每个员工在授权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运用知识和共享的资源,员工之间、管理人员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对话渠道。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每个人既是新想的的创造者,又是新创意的享用者,还是决策者,这种民主型的管理,提高了组织活动的效率,加快了决策的速度,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大小惟一衡量标准就是是否为公司、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信息系统实施获得成功的企业大部分是外资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而现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活力和创新主要源泉的中小型企业却成功较少。
案例1:金星电视机总厂是上海广电集团广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下属子公司,是生产电子产品的骨干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金星电视机总厂走过了一条坎坷的路,其中既有辉煌的业绩,也有种种磨难。既经历过年产彩电百万台、跻身电子工业部百强企业的辉煌,也曾饱尝过改组的阵痛,陷入经营的困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金星就从美国引入了一套计算机设备与软件,在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星又从美国引入了一套小型机及相应软件。金星将它们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当时来说,这是很大一笔投资,但却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2:烟台汽车制造厂与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烟台汽车制造厂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以来,基本上实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全部自动完成;标准成本控制与责任成本考核相结合,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质的飞跃;攻克了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原始凭证自动编制会计凭证。由于该系统设计的创新和独特的管理功能,已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方便、实用的特性得到了前来参观的上海、武汉、沈阳、大连、山东等各界同行的赞誉。该系统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在原有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产品基础数据子系统、材料采购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车间管理子系统和销售子系统,各子系统用财务系统将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遵循产、销、存一体化的新思路,实行信息的高度集成。使企业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实现最有效地利用,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得到合理配置,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案例透析:综合分析信息系统实施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可以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教训。
1.首先是信息系统供应商的参差不齐导致的系列问题。
通常情况下,失败是因为国内供应商实施经验不足,缺乏将管理理论应用到计算机技术中的实践经验;国内erp厂商的机构不齐全,缺乏erp设计实施的管理咨询机构;由于缺乏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制度和开发体系,从而导致软件的稳定性不好。但是国内软件在语言和价格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对中国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能够承受的。
事实上,信息化是一个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实施牵涉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变革,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不单纯只是上一套设备,买一套软件,还要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决策者在“第一把手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同时,很多企业没有认清信息系统首先涉及的是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次才是一项计算机应用软件。普遍的错误认识是,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就可以解决企业老大难问题。事实上,计算机硬件、软件作为高技术产品,虽然可以带来高效率,但必须要有高昂的投入。而且信息化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管理思想,需要长时间的运转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3.信息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管理机制和市场环境的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的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下,企业员工市场意识不强,市场法规不健全,行政干预时常发生、合同不按期履行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按市场规律和规则运作。实际上,大型的网络环境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4.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困境也日益凸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针对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设备落后、计算机基础薄弱、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企业必须下决心培养自己的软件、硬件的技术骨干,以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在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过程中,要认清信息化对企业变革的作用,分析其弊端,而从烟台汽车制造厂与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烟台汽车制造厂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不难看出,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
(二)经验。
1.知识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
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使之企业不断提高实物资源的生产效率。如烟台汽车制造厂与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烟台汽车制造厂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知识和信息的结合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质的飞跃;攻克了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原始凭证自动编制会计凭证。
2.信息化促使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枢纽,收集、存储、传递企业的信息,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为企业构造了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生产经营环境。它的全方位的渗透,使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从而引导全方位的企业变革。如烟台汽车制造厂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产品基础数据子系统、材料采购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车间管理子系统和销售子系统,各子系统用财务系统将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行全方位渗透,赢得了上海、武汉、沈阳、大连、山东等各界同行的赞誉。
3.新技术促使新管理方式问世。
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于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如烟台汽车制造厂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问世,出现该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的管理模式。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宏观上看,它影响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经济规则;从微观上看,它将导致企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行为方式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在贯彻国家“十五”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针的指导下,信息化将作为工业化的手段,通过对企业微观层面上的一系列作用。实现企业自身管理的变革。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六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企业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现代企业的体制随之而改变。一个公司的经济是其命脉,所以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职能转变性以及职能转变后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和实际作用进行解析,深入探讨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位置。并且提出一些合理、科学的建议来应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财务工作。
(一)传统财务会计的局限和职能转变。
社会经济的变化,造成传统财务会计随之变化。否则,难以生存下去。中国近代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造成中国经济体制的改变,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逐渐退出经济舞台,国家更多地鼓励依靠个人能力去挣钱,于是私人企业应运而生,对于私人企业,它们的目的是挣钱,利益最大化。对于企业,更重视的是资金管理和核算,从某种方面讲资金的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任务,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最少钱办最大事,实现最优化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财务会计的存在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节约企业成本,让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而且财务会计在工作中可以分析发现一个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问题和漏洞,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让公司不断发展。在现代经济的背景之下,一个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重视财务的正确分配,一个企业也越来越离不开财务会计的分析和建议。因此,财务会计在这样的需求之下,慢慢扩展自身职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使得企业和财务会计紧密合作。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于过去简单的财务工作,还要紧紧地围绕一个企业进行深度结合,无论是在公司的前期规划,中期操作还是后期维护,都要努力做出贡献,实现企业与财务会计的双赢局面。社会的需求迫使财务会计做出职能转变。21世纪的今天,知识才是挣钱的本事。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知识管理尤为重要。传统企业管理中,更为重视规章制度,一切行为需要按照规定方式来做,僵化而固定的思维让企业发展不具活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样僵化的企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发展,一个企业需要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用企业精神来维系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的核心不再以财物管理和资金分配为主要,企业文化成为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中。一个企业的文化构建离不开财务会计的参与,财务会计在工作时注重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良好氛围的形成,有效管控企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工作是基于企业内部环境下的,主要功能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用正确的企业运行法则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管控,保证企业优良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监督,防范企业的非法操作和违章操作,预防一个企业的错误行为,保证企业的相关利益和发展。企业会计控制会受到会计控制方法论的引导,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方法,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控制等。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这些会计控制方法,明确相关职责,优化岗位设置,构建相互制衡机制,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层之间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建立健全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和工作规范,保证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实现对公司的系统管控。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背景之下,财务会计最重要的职能是掌握一个公司的财务状态,资金流动和现金量,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分析,规划一份适合公司发展的企划,帮助公司更好运行,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奖惩分明,整体上提高财务工作水准。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必须得有一套符合自身的管理制度。所以,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需要在企业中不断实践,不断发展,追求自身的完善。建立起有效的培训、岗位职责、监督体系等,在各个方面健全财务会计体系,提高企业财务部水平,增强企业工作效率。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定期对企业在职的会计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明确会计分工,增强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顾问能力,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效率高,做出贡献的会计员工给予奖励,奖励可以包括红包、假期等,对于那些消极怠工的会计员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惩罚,这种奖惩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参与工作的心态,提高企业效率。
(二)给予财务会计舒服的工作环境,完善财会工作者的工作设备。
企业财会工作很重要,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然后综合比较等,只有正确的数据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所以给公司财会人员先进的工作设备是必要的,精确的数据能给公司带来更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财会工作者每天面对庞大的数据,需要更多的耐心,细致的观察比对,只有良好的办公环境才能让财会工作人员静下心进行工作,所以给予财会人员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是无可厚非的。
(三)对预算进行多次审核,保证公司良性发展。
财务会计部门的期末决算要和财务会计预算相互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财务会计预算的执行结果,提出绩效考核意见。同时也要追责到个人,把对预算进行超支范围的责任精确到个人,提出有效惩罚制度,监督个人行为。并且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应措施,保证公司运营。
[2]张国祥.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xx(07):106.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七
对于任何现代企业来说,在进行企业发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很多现代企业的发展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导致很多现代企业的管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必然导致很多企业注重自身的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的水平。只有通过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逐渐实现组织指挥和全面协调控制,在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从而确保企业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比较重要的控制环节,而且企业通过有效地合理管理,可以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有效地管理,才能够从质量、成本、时间三个方面,实现企业的核心运用和管理。对于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必须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确保在进行企业日常操作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忠实客户,提升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源的使用是具有决定性的,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对于任何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来说,都需要考虑劳动的成本,因此成本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整体上来说,现代企业的管理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能够影响整个企业发展前景。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1.一些企业存在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大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企业的建立者都没有较为突出的管理水平。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是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事事亲为,后来逐渐让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朋友等进行企业的基层管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其中的财务、人事、销售和宣传等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是具有亲属关系的一家人,所以导致整个企业成为了家庭企业。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时候,必须要以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为根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但是对于家庭企业来说,由于整个企业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所以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往往受到亲属关系的影响,导致整个企业的发展没有科学的目标。而且在进行企业人才任用的时候,所考虑首要的也不是人才自身的能力,导致很多家庭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使得整个家庭企业出现了发展的无力。
2.一些企业管理规划不明确,而且管理制度不完善。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规划情况来看,很多现代企业管理规划并不明确,而且管理方式和方法比较老旧,导致整个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每个现代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发展,都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而且这样的管理制度具有独立性。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一般都是进行随意的抄袭,导致企业自身很多管理制度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再加上一些企业不懂得做合理的长远规划,导致整个企业的发展十分被动。企业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而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经过长久的发展后,十分容易出现错误的高层决定,这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整个企业管理运行比较差。
3.企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管理人才。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任何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企业自身的高水平专业性管理人才,是确保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提出合理性管理建议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很多现代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在加上企业自身的薪酬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员无法获得相对应的薪酬,导致很多管理人才的流失。一些企业甚至肆意挖取其他公司的先进管理人才,导致人才的管理十分困难。另外很多国企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十分不重视,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较大的缺陷,有的甚至都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一般的国企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都是随意的借鉴其他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所以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本身就没有相应的归属感,导致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国企都逐渐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开始主动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1.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模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商品的销售,只有以顾客为中心,进行销售的全面改革,才能够实现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国传统的以产定销的销售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而且很多企业所销售的产品,无法达到顾客的要求,导致整个销售过程比较被动。通过转变销售模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销售模式的转变,才能够确保企业具有较多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自身对于产品的合理定位,提升厂家产品的综合销售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所面对顾客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让态度员工有服务于顾客的态度,所以很多员工可以有更加敏捷的思维,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果,思维赋予更高的创造力,所以能够获得较好的销售结果。对于企业来说,坚持以顾客为主的营销模式,还能够实现消费者思想的获取,提升消费者在消费中的作用,实现企业更好地销售。
2.企业需要注重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信息资源。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很多行业和企业都有较为便利的信息获取,并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实现了企业的全面发展调控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实现企业自身发展方向的确定。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这些技术和知识是确保企业自身良好发展的根本,是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发展速度的关键。企业注重知识和信息资源,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3.职业经理人逐渐替代原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所使用的人才都是经过提拔或者是亲属关系的人员,这样的管理方式具有片面性,而且管理起来十分被动,无法实现企业发展的最大经济要求。职业经理人员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企业管理人员,全面负责企业的综合经营和管理,并逐渐实现企业的经营权的控制。企业的发展需要领导者有正确的领导,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有较为成熟的思维模式和领导能力。所以职业经理人员的重要作用逐渐的凸显出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重要作用,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理,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确保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4.国际竞争化加剧,注重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的发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影响,所以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国际竞争的影响。我国的很多企业注意到市场发生的变化,开始通过提升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通过转变原有的经营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发展的契机,但是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确保企业自身拥有较高的企业竞争力,另外在不断的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水平,确保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实现相应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的转型,传统的粗放管理已经不在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要逐步改革和转变,最终达到细致管理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在不断的转变和改革中,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强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的水平。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来说,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实现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八
(一)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会计不仅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核算行为,其在本质上也是对企业管理者价值观念的一种挑战,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管理者长期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导致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会计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将管理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一个严格的企业内部监控部门,更有甚者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企业经济效益对立来看,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提供的方案、资料等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并且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缺少健康经济秩序、完善管理制度与法律做后盾,所以实际运行起来存在很多困难。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兴行业,我国企业对它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仍在简单介绍方面停滞不前,实践应用方面仍比较欠缺。为了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需要引进管理会计,但是企业组织形式在改变过程中也导致管理会计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上与企业应用实践存在脱节现象。简而言之,当前管理会计与我国经济体制存在较大偏差,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经济条件基础上,并不是照搬国外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便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三)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能满足管理会计要求。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作为实施者,只有通过会计人员才能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因此,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将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效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长期受到国内经济体制、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导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依旧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发展要求,存在一般会计人员偏多,但高端知识性人才不足的现象,同时由于会计研究人员存在缺少实践经验的弊端,而实际工作者由于精力有限,并且基础薄弱,不能深入研究,导致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速度,这也是限制我国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程度不足。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引进了管理会许,但是这一部分企业在实际上只是初步引用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方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还有很多对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方法没有得到应用,这也是限制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注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
任何事物合理发展都需要优良的环境氛围做基础,管理会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为其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其在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理论内容。企业要找出管理会计发展中的自身规律,以便于管理会计可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快速转变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现代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也对实现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会计行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尽量做到与同际趋同,这也为我国的会计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应加强与外国企业或权威组织、机构的交流,不断将管理会计的最新理念引入国内。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养。
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所以储备人才是必须的,通过各种培训或竞赛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同时,对于优秀人才给予重视,都有益于为会计事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必须要建立髙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将提高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的技能作为主要培养内容。现代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要注重强化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会计人员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这是让会计人员意识到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主要途经。
(三)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企此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管理中只要全面推行预算制度则便可以使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显著作用,同时也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作为编制预算的出发点,预箅的基础是对其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实力等相关信息的预测,预测内容的编制主要包括企业资本预算、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等,编制预箅的活动需要每一个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将预定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帮助现代企业管理有效达成预箅的控制目标。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急需企业要将其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可以满足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要求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样才能高度适应我国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中的各项要求,从而使管理会计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在发展中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篇十九
摘要: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积极采用集成版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打通现代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调障碍、提升协作效果,将能够让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对接变得更加顺利,并帮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巨大提升。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在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针对国内信息系统集成发展的现状入手,对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系统;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信息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促进与帮助下,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一时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实现了原有办公模式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升等,为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血液与不竭的动力。并且,随着当代企业对于各项业务及职能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化对接与交流的通畅与稳定变得更加重要,从而让信息系统集成化成为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更为全面在各个业务流程及模块中的覆盖范围,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等优质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更为高质量和快捷的传递、流通和应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几点当前的实践应用入手开展研究,以期为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平添助力。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案例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当前的xx公司卷烟厂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开展研究。该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的时间已经较长,适合用于开展实践化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研究。当前在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信息化系统为erp系统、中层信息化系统为mes系统、下层信息化系统为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内拥有了较全面的覆盖,并实现了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每层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拥有着明确的划分,针对上层系统主要面向财务管理、经理分析,针对中层系统主要面对信息管理者,针对下层信息主要针对一线生产作业与运营管理人员。该系统通过集成化运作共实现了下属几个关键应用功能:
(1)erp系统从数据层面集合了生产业务领域各项数据及中层分析报告数据,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财务管理,为决策层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可视化的实践数据及其指标分析。该集成化系统设计作为整个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及上层,其主要扮演着流程化与分析者的角色。通过构建erp系统,充分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对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工作的数据化、自动化及精确化统计,帮助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到优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现有工作效率。(2)mes系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管理。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该企业的现代管理内部流程当中,从而为保障中层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信息系统处于erp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将上层erp系统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中层,再由中间层信息系统传递到下层,将可以实现对上下层信息的充分沟通与共享,帮助不同管理层级人均可以了解到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信息。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中层管理者更加快捷与高质获取信息。
(3)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着基层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其通常具有着表单录入、表单储存、表单收发等功能,从而为基层一线生产运营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巨大便利,并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精确化。通过在自动化系统中设计较为规范的格式性条款和录入规范,一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一线信息源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该系统作为下层信息系统,其也能够实现对中层信息的传递与分解,从而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可从成本控制、作业管理等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2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系统集成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型行业及生产制造型行业当中,从而为解决管理效率与质量不高问题带来了巨大帮助。为不断推行这一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作者提出如下两点对策与建议:
2.1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化设计。
信息系统的非集成化设计及应用将会造成企业信息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逐渐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化系统,将能够在提升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增加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与管理精确的管控,从而为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巨大帮助。
2.2提升信息化团队建设。
信息化团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信息化认知,从而使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增加娴熟,并会极具富有创新。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需要人为加以流程设计、产品设计,通过信息化团队建设,将会为这些模块功能性作用的发挥与建设带来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便于企业减少信息化模块的维护成本,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但能够实现多信息系统之间的侨联与沟通,从而打通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以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监管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综合监管,从而帮助信息源得到保护。为此,逐步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研究,从企业管理出发调试信息系统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将能够对现代信息系统的利用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在经过对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实践应用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了完善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应用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金城,王顺义,厉彦柏.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法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xx(02).
[2]徐霞.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05).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舆情信息工作制度(汇总17篇)
-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如何写 制定种植方案(三篇)
- 2023年完善规章制度怎么写(通用11篇)
- 周国平经典散文通用(精选17篇)
- 2023年精选学习态度(优质18篇)
- 2023年经典希腊神话故事(模板14篇)
-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精选13篇)
- 校风学风教风发言稿范本(优质17篇)
- 2023年在学校抽烟的检讨书(通用20篇)
- 最新党员事迹简介(优秀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