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种植实施方案(通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1:55:56 |
- ZTFB |
- 14页
制定方案是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基本步骤之一。实施方案前,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和预期效果,以便更好地制定实施计划。方案的实施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阻碍,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案实施问题的经验总结。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一
为增强蔬菜基地生产能力,保障居民的蔬菜消费,提高蔬菜自给率,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蔬菜需求,保障“菜篮子”长期稳定供给,提升我市常年蔬菜生产水平和能力,根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农字〔20xx〕49号)和《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xx年乡村振兴及百镇千村补助资金的通知》(琼财农〔20xx〕116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围绕“保基地、保规模、保产能、保供给、保淡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作用,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合理,常年生产供应均衡、价格平稳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提高我市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稳定常年蔬菜种植收益和市场价格。
以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为目标,大力推进常年蔬菜基地设施大棚建设,提高冬春季保温防虫、夏秋季降温防风防雨防虫的功能,尤其是提高常年蔬菜基地的生产水平,起到平菜价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
(一)项目由市农业农村局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移交乡镇管理,由乡镇与项目所在基地签订使用协议。
(二)市农业农村局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及项目所在基地单位各自承担监管、正常蔬菜生产等相应责任。
项目资金共278万元,一是利用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xx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139万元(琼财农〔20xx〕1163号)和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xx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50万元(琼财农〔20xx〕420号),二是常年蔬菜基地业主自筹建安费的15%,剩余资金由市级资金配套完成。
符合建设的我市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面积约50亩。
一是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根据项目资金金额编制项目预算书和项目施工设计图。
二是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核。
三是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管。
四是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在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项目竣工,项目实施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需向市农业农村局申请竣工验收,并提交竣工报告等相关验收材料。
五是市农业农村局收到实施单位验收申请书后组织施工设计、监理、预算等单位进行验收。
六是竣工验收合格后,市农业农村局委托第三方进行验收结算评审。
常年蔬菜基地根据种植蔬菜实际需求,可选不同类型设施大棚,由设计方提供施工图和预算书,每亩预算造价不超5.8万元,每亩造价补贴标准由财政补贴的85%,常年蔬菜基地业主自筹15%。如超出,超出标准部分资金由常年蔬菜基地自筹,省、市级不予以补贴。项目合同签订后预拨30%的备料款,工程完成100%后按进度拨付至80%,剩余款待项目竣工验收评审后,根据项目结算评审审定资金拨付至95%,剩余5%的资金额在大棚使用一年后经核实无质量损坏问题后给予拨付。
(一)认真履行职责。市农业农村局、乡镇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严把项目审核过程监理、审计、验收等关键环节。
(二)强化项目监管。市农业农村局要强化项目管理,设立项目监理,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监管,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能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三)做好项目衔接工作。项目实施完成后,移交项目所在乡镇管理,由乡镇与项目所在基地业主签订使用合同。
(四)严格蔬菜大棚的管理和使用。大棚使用业主必须常年种植蔬菜,加强蔬菜大棚管理和维护、参加蔬菜大棚保险,新建大棚业主连续种植常年蔬菜8年或以上(除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不能种植外),否则将依法追回补贴资金。遇不可抗力因素(如强台风)造成损坏的,项目大棚使用业主要主动通知乡镇、市农业农村局并拍摄现场报乡镇、市农业农村局备案,严禁以各种理由擅自拆除大棚,投保的理赔资金专项用于大棚修复。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二
按照中央、省相关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见》的整体部署,结合《贵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和农业产值倍增的预期目标,提升我市种植业产品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全面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实施好2011年种植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农业发展和“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指导,按“一乡一品”大力推进,做强做优“果、药、茶”三大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饲料饲草业。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三园”(精品园、标准园、展示园)和“三个体系”(种繁体系、保障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依托特色种植产业实施一产带三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经济与生态并重,加强公路经济带、坡耕地与石漠化区域建设,提高种养配套和循环生态农业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水平,实现种植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发展,推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三个提高”(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特色产业规模与效益提高,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水平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到2011年底,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将粮经比由2010年的4.6:5.4调整到4:6。
——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33.2万亩、产量12.45万吨、产值58500万元。茶园种植面积达8.12万亩,产量0.2万吨,产值16000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种植3万亩,野生抚育11万亩),产量0.67万吨,产值10100万元。建饲料饲草基地12.5万亩(其中青贮玉米饲料基地4.5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15000万元。小杂粮基地2.5万亩,产量0.725万吨,产值3000万元。
——沿公路干线,建好12个精品园(标准园、展示园)。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贵阳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个以上,启动20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村寨)建设。
——强化良种繁育建设,建成果树、茶叶、中药材良种8个繁育基地,力争实现主要品种良种本市自给。
——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
——建强良种推广、土肥应用、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引进筛选5个以上良种推广应用,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项目主管部门、监管及实施单位、带动企业。
(一)主管部门:贵阳市农业委员会。
责任人:刘昌权。
(二)监管单位:贵阳市果树技术推广站。
贵阳市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
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阳市土肥站。
贵阳市植保植检站。
贵阳市种子站。
贵阳市蔬菜种子管理站。
责任人:冉隆勋、刘玲、龚静、蒋志毅、耿坤、龚一民、李明明。
(三)实施单位:各区(市、县)农业(水)局、农技中心、农林水利服务中心。
(四)带动企业:
中药材:恒霸药业、贵阳金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泰药业等20家;
小杂粮:贵州大吉祥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
四、建设内容。
(一)特色产业发展。
1.基地建设。
加大对公路沿线种植结构调整、荒山荒坡治理,实现“稳粮进经”的目标;结合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实现有机肥的有效供给和对环境的零排放、零污染,生产出优质、生态的农产品。
(1)果树基地。
新建无公害果树基地3.2万亩,其中市农委支持建设1.65万亩(详见附表1),其它项目建设1.55万亩。在基地布局上,一是按“一乡一品”推进,继续扩大永乐桃、下坝樱桃、南江枇杷、小寨坝葡萄、清镇葡萄等基地规模,新增花溪湖潮甜柿基地建设,共新增规模0.7万亩。二是在贵遵、贵黄、贵开路沿线,新建果树基地点3个,面积0.48万亩。三是结合旅游资源,在修文六广河、开阳构皮滩库区、南江大峡谷、乌当黔中五韵等具有休闲观光前景区域建设4个果树基地,面积0.28万亩。
(2)中药材基地。
引导扶持企业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特色品种,引导在石漠化区域种植金银花,在坡耕地种植木本药材,推进中药材种植业朝生态、特色、优质、规模方向发展。共实施中药材种植14万亩(详见附表2),其中:一是引导企业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2.5万亩,发展特色品种。二是引导和扶持企业和农户,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石漠化严重区域种植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和木本药材,实施0.5万亩,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三是通过建设苗圃补种方式,在全市各区县(市)实施野生抚育11万亩。
(3)茶园建设。
继续扩大茶园规模,2011年度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1万亩,其中春季完成0.7万亩(详见附表3)。在发展重点上,一是继续扩大现有茶园的规模,重点建设开阳富硒茶基地。二是发展特色茶基地,如花溪久安古茶基地、息烽虫茶基地等。三是在清镇等地继续建设湖滨茶带,经济发展与饮用水源保护并重。
(4)饲料饲草基地。
为确保草畜配套,调优种植结构,在我市主要奶件养殖区域,建设饲草饲料基地12.5万亩(详见表4)。其中建青贮玉米饲料基地4.5万亩,建设冬闲田饲草饲料基地8万亩。通过项目实施,依托养殖企业,引导和培训农民,稳定建立起适应我市养殖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饲料饲草基地。
(5)小杂粮基地。
等带动,建设高粱基地2万亩,亩产300公斤以上。
2.产业体系建设。
(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扶持引导种苗基地建设8个(见表6)。其中果树4个,中药材2个,茶叶2个。通过建设,力争到2012年后,我市特色产业主要种苗的供应实现市内自给,并逐渐辐射到全省。
(2)精品(标准)园建设。
按照“园区建设引领技术、促进观光、引导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果树标准园、精品药园和茶园建设,共建设精品(标准)园12个(详见表7),其创建标准果园4个,精品药园2个,精品茶园6个。
(3)市场建设。
全力办好2011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启动新茶叶市场建设(主要完成征建设用地、新建营业销售市场等)。完成贵阳市中药材物流园一期建设。
(4)其他建设。
扶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实施专业果农培训工程,培育示范户400户。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基地,统一制作安装技术标牌100块;做好统一品牌打造,提高果品知名度。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引导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工作。继续扶持贵州恒霸药业实施gap基地申报认证第二年工作。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加快城乡统筹建设进程。通过多部门整合资源,打造“贵阳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个以上,建设特色基地(村寨)20个以上,农家乐200家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白云)建设进度,2011年完成基础建设,2012年举办种业博览会;继续完善和提升花溪科技园、乌当国家级农业园区、开阳南江和乌当羊昌两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等农业园区建设,增强综合示范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三)粮油生产。
依托重点项目支持,大力推广高产种植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引导特用粮食种植,提高种植效益。
继续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工程。继续争取省农委支持,在花溪、乌当、清镇、息烽、修文、开阳实施粮食增产工程75万亩,其中水稻40万亩,玉米35万亩。实施省(部)万亩高产创建片3个,实施高产创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
积极发展特色种植,除做好小杂粮基地建设和饲料基地建设外,在花溪高坡试验种植红米50亩、菜用玉米500亩,在修文等地多点示范特色马铃薯种植。鼓励规模化生产,鼓励企业、协会、大户进行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对粮食加工企业、种粮大户进行扶持。
(四)保障体系建设。
1.良种推广与监管体系。
抓好良种引进与推广工作,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00个(其中玉米30个、水稻25个、蔬菜45个)试验,筛选出5—10个优良品种。在主要生产区域,建立30个“良种展示点”,种植展示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加速良种应用。启动种业建设工作,制定鼓励措施,对本地企业良种繁育工作进行补贴,特别加强对果树、茶叶、中药材等良种(苗)繁育的扶持引导。依法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依法做好种子备案工作,强化对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检查。
2.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实施科学监测与预警。扶持发展1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5万亩。推广应用重大防治技术与新技术185万亩次。着力防控稻水象甲等重大疫情。开展农药质量监测预警,使农民用上“放心农药”。通过项目建设,将主要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上市农药合格率85%以上,有效控制植物疫情与外来植物有害生物,持续增强防控能力,提高对植物有害生物的处置水平,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3.土壤肥料应用与管理体系。
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土肥技术的转化与推广。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次),开阳县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技术50万亩(次),指导农户施用配方肥面积5万亩(次)以上。二是继续开展特色作物果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同时启动艳红桃施肥专家系统构建工作。三是通过实施部省级有机质提升项目,辐射带动推广绿肥种植9.25万亩,推广秸秆还田15万亩。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争提高氮肥、磷肥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在土壤有机肥提升项目县,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实施力争减少化肥使用量5%左右。做好肥料市场监管,在全市全年4次抽检辖区内的复混肥料,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确保2011年肥料抽检质量合格率比2010年度提高10%。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补助环节。
(一)项目资金概算。
项目总投资75852.8万元,其中投入市级资金2695.92万元(果树投入1000万元,中药材投入250万元,茶叶投入686.8万元(其中价调基金500万元),小杂粮181万元,青贮玉米投入128.12万元,良种推广与监管体系投入50万元,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投入400万元,土壤肥料应用与管理体系投入38万元),其它资金73156.88万元。
(二)资金补助环节。
1.种子种苗:对果树、中药材、茶叶等新(扩)建基地建设所需的种子种苗进行补助及果园中套种矮秆作物进行部分补助。
2.基础设施:对基地建设所需的架材、大棚、机耕道、生产便道等进行补助。
3.农业机械设备:对种植业发展必需的检测、干燥、产品包装处理等设备进行一定补助费。
六、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时间。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二)进度安排。
2011年1月:项目启动,下发实施方案,各监管部门、实施部门拟定本单位实施方案。
2011年1月—3月:新建基地建设。
2011年3月—10月:基地管理、其它项目建设的开展。
2011年12月:项目总结验收。
七、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配合引进企业做好农户技术培训工作,按项目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农户落实好培训技术等相关工作。
(二)强化扶持引导、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根据《贵阳市种(养)产业项目扶持管理办法》,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运作方式,主要对各类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进行扶持,根据不同各类的项目对不同环节进行补助,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有效增加农业产值。
(三)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和要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按照《贵阳市种(养)产业项目扶持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实行严格实行“申报、批复、备案、督查、验收”五项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的有序、高效、安全运行。
(四)各施其职,明确职责分工。
1.市级监管部门:一是制定项目实施意见和申报指南;二是根据各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把好“批复、督促、中期检查、验收、指导”五关。三是加强指导,及时指导解决县级业务部门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对不达要求的限期整改,对县级不能解决问题加以协调与协助。
2.区县农业部门:一是按项目批复内容,组织群众或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具体进行果树基地建设和基地管护。二是负责对基地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并组织农户按照技术要求管护,直至项目结题验收;三是认真做基地档案管理记录,记载项目阶段实施情况,及时反映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品质,增加单位土地收益,预计2011年年底实现总产值262400万元,新增总产值33135万元(果树9000万元,中药材4000万元,茶叶800万元,粮油900万元,青贮玉米15000万元),挽回病虫害损失3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种植业产值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9.2%。
(二)社会效益。
通过种植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我市果树、中药材、大宗农产品加工原料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种植业发展,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业、农家乐、餐饮业的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种植项目的实施,在增加农产品的品种种类,提高产品品质,丰富市民“菜篮子”、果盘子的同时,可为全面实现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打好基础。同时可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步伐,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三)生态效益。
通过种植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果(药、茶)林地覆盖率,可增加空气净化功能;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在增加畜禽粪便(有机肥)施肥量的同时,减少了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残留污染机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种、养项目捆绑实施,可促进农业循环生产进程,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积极促进生态平衡。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三
大力发展多熟制高效种植模式。对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升农业综合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多熟制高效种植,可以促进作物配置比例的进一步优化,解决种植小麦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不高的矛盾;解决作物结构单一,饲草料不足,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形成制约的矛盾;解决棉花产业比重过大,无法进行轮作倒茬、病虫害加重的矛盾。发展多熟制,变一季为多季,变常规栽培为立体栽培,既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形成一定的共生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发展立体高效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高收益,促进农民增收。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分解、落实。
地区下达目标任务分别为:一年二熟15万亩,一年三熟13万亩,结合我县实际各乡镇土壤情况及种植结构,将任务认分解到10个乡镇,一年二熟分解为:乌恰镇14000亩,伊西哈拉镇16000亩,玉其吾斯塘乡14000亩,阿拉哈格镇17000亩,比西巴格乡15000亩,齐满镇24000亩,哈尼哈塔木乡12000亩,墩阔坦镇1000亩,牙哈镇21000亩,乌尊镇8000亩,阿克斯塘乡8000亩;一年三熟分解为:乌恰镇12000亩,伊西哈拉镇10000亩,玉其吾斯塘乡12000亩,阿拉哈格镇17000亩,比西巴格乡8000亩,齐满镇24000亩,哈尼哈塔木乡12000亩,墩阔坦镇1000亩,牙哈镇18000亩,乌尊镇8000亩,阿克斯塘乡8000亩各乡镇再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将任务逐一分解到村、组、田块。
建立1个1万亩的示范基地(该示范区制定依托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
建设示范县、重点县项目基地建设),在示范基地中选0.1万亩作为核心示范区。
二、实施内容。
本项目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效益、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复种指数为核心,以创新种植模式为突破点,以良种良法配套为基础,以化调化控、除草技术、适宜密度、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立体栽培等多熟制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
(一)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熟制。
各地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耕作条件、农民意愿、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本地的种植模式。
一年两熟模式主要有小麦+复播玉米、小麦+复播西瓜、小麦+复播蔬菜、果树+套种棉花、果树+套种蔬菜、双膜瓜+复播蔬菜等6种。
一年三熟模式主要有果树套种小麦复播玉米、果树套种蔬菜复播蔬菜、果树套种双膜瓜复播蔬菜,果树套种小麦复播瓜菜等4种。
(二)加强宣传引导力度。
加强多熟制的宣传工作,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积极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汇报,争取更多支持;同时,借助媒体力量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广泛宣传多熟高效种植技术,引导农民开展多熟高效种植技术。
(三)狠抓关键技术到位率。
极性。
(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1、广泛搜集、整理当地好的多熟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核心示范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优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示范力度,不断集成、创新多熟种植模式。
3、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在齐满镇齐满1村3组开展红枣套种正播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参试品种分别为奇台白(ck)、大西洋、陇薯、克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栽培组,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各地落实方案,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濮生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艾合买提·吾甫阿拉哈格镇镇长。
木沙·热合曼齐满镇镇长。
副组长:热比艳·莫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站长。
艾斯卡·吐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任。
成员:热沙来提·买米提明农技中心栽培组组长。
张昀农技中心土肥组组长。
阿不都热依木·依不拉音农技中心植保组组长。
阿曼古力·艾合买提农技中心栽培组成员。
林荣姝农技中心栽培组成员。
吐尔洪·吐地农技中心栽培组成员。
吐尔洪·克然木农技中心栽培组成员。
阿不来提·玉山农技中心植保组成员。
方斌农技中心植保组成员。
阿曼古·热孜农技中心植保组成员。
艾来提·艾海提农技中心栽培组成员。
茹先古丽·吐尔地农技中心植保组成员。
各乡站站长。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高产示范田块要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二)加强工作督导。
库车县农技中心要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确保责任到人。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和小组成员通过互查、抽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乡镇开展定期、不定期督导。
(三)强化技术保障。
项目地州、县市农技中心要分别成立技术服务小组,技术服务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热沙来提·买米提明(农技中心栽培组组长,农艺师)副组长:艾斯卡·吐地(农技中心办公室主任,农艺师)。
张昀(农技中心土肥组组长,高级农艺师)。
阿不都热依木·依不拉音(农技中心植保组组长,高级农艺师)。
成员:阿曼古力·艾合买提(农技中心栽培组,助理农艺师)。
林荣姝(农技中心栽培组,助理农艺师)。
吐尔洪·吐地(农技中心栽培组,助理农艺师)。
吐尔洪·克然木(农技中心栽培组,助理农艺师)。
牙生·肉孜(齐满镇乡站站长,助理农艺师)。
努尔古·阿不拉(齐满镇乡站,助理农艺师)。
吾买尔·克比尔(阿拉哈格镇乡站站长,助理农艺师)。
牙库甫·黑力力(阿拉哈格镇乡站,助理农艺师)。
技术服务小组要以示范区为重点,开展多熟制种植技术组装集成和试验示范。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规程。
四、进度安排。
1、上年9月至次年2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做好作物冬播和越冬工作;
3、5月至6月抓好作物共生期的田间管理,组织1次项目督促检查和巡回指导;
6、11月至12月份完成年度总结报告,修改完善技术实施方案。
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1年。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关精神,加快推进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科技为先导,坚持科学规划、区域布局、规模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用工业化理念新视角,推动蔬菜种植技术的大改进和蔬菜种植模式的大普及,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标准化品牌,形成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农业发展园区建成海拉尔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和企业从中受益,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海拉尔区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促进蔬菜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项目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经济效益。
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示范200亩,亩增产8%,可有效地促进农民节本增收。
(二)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普遍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可以加快海拉尔区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蔬菜种植标准化、脱毒化、自给化、专用化,进一步抢占蔬菜市场,把奋斗镇建成全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三)生态效益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的大面积推广运用,使得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生态系统化学污染减轻,毒害性物质积累和残留减少。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土壤、空气、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植被覆盖,有利于海拉尔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四、工作重点。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广泛收集资料、综合考察分析、科学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从综合规范、良种推广、种植管理、害虫防治等方面入手,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标准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蔬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相关镇和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各种方法,大力宣传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尽快将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对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扩大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的知名度,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4、认真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蔬菜种植技术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质监总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逐项进行自查完善和巩固提高,保证示范任务全面完成,并按时上报项目验收申请报告,迎接上级对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全面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发改、科技、财政、水务、农业、质监等部门和奋斗镇及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奋斗镇,具体负责项目立项、规划审核、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验收等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做好蔬菜种植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一项以标准为技术支撑的科技示范项目,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形成职责分明、运转协调、反应迅速的组织保障体系。
3、强化技术保障,广泛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加大示范区内农户的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菜示范户和种菜大户。积极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调动农户科学种菜的积极性,使所有种植户掌握蔬菜种植标准化及综合配套技术。
4、严格督促检查。蔬菜种植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汇同相关部门,严格项目建设考核,并定期对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按时完成阶段和年度任务的单位和有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海拉尔区人民政府。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的高度,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意义,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协调发展。聚焦关键技术、补齐生产短板、强化技术支撑,在全省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示范区,筛选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程度高的集成技术模式,实现稳产高产,提质增效,提升大豆玉米供给水平。
(一)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坚持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总目标,科学设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尽量增加大豆产量,实现“一季双收,稳粮增收;一田多用,用养结合”,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
(二)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主体参与的实施模式,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承担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必要的补助,引导和带动农户自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三)因地制宜确定种植模式。各地根据省厅印发的《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当地主体意愿、适宜品种、农业机械、水肥条件等,科学确定种植模式,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机械作业和轻简化栽培水平,尽力降低投入成本。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即通过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专家研究成果,结合我省生产实际,确定我省采取的种植模式为大豆4-6行,玉米2-4行,推荐4:2、4:4、6:4三种模式。
对自愿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符合大豆4-6行,玉米2-4行种植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种植的耕地面积,中央和省级财政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操作方式上,可以补现金,可以补实物,也可以购买社会化服务,要重点用于种子、化肥、农药、机具及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具体补助方式由项目县统一确定。
(一)分解种植任务。按照“大面积示范、全方位带动”原则,省厅已将种植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地要根据下达的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充分进行政策宣传,深入调查掌握种植意愿,将任务落实到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到地块,并签订种植协议。种植协议要明确种植模式和面积,存档备查。
(二)核实种植面积。各项目县要组织乡、村两级,通过查验土地流转或托管合同、实地查验等方式,对新型经营主体承担任务的面积进行登记造册。采取四至信息采集、遥感监测、导航定位播种等方式,建立准确的面积核查机制。提倡在播种时选择带有导航定位或面积信息化监测的播种机械进行播种,实行信息化监测管理,并将信息化监测数据作为核实面积的主要手段。
(三)公示兑现补助。各地要建立种植主体台账,准确登记主体名称、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地块位置等信息。采取现金补助的项目县,要在播种后组织力量核实种植面积和种植模式,并在种植地块所在的乡或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无异议后,将资金兑付给实际承担种植任务的主体。采取实物补助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项目县,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统一采购,在严格进行面积核实确认的基础上,将实物或服务提供给承担任务的主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厅成立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粮食作物处,统筹推进复合种植工作。根据全国大豆油料扩种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项目县要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做好面积落实、种子供应、机具保障、技术培训、工作指导等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种植任务。
(二)细化实施方案。各地结合本地生产实际,进一步筛选适宜本地的种植模式,细化操作方式和操作程序,科学遴选实施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各项目县至少选择一个主体进行种植模式和关键技术的试验,试验不同的种植模式、品种、农机、除草剂等,全程真实记录试验数据,开展测产和效益分析,为下一步更大面积推广做好技术储备。各地实施方案于4月22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试验方案报省农技总站。
(三)加强技术指导。省厅成立了由河南农大、省农科院、厅属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指导组,聚焦适宜品种、播种、除草等关键环节,包市开展技术培训和全程指导服务。各地也要成立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制定细化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主推种植模式,实行技术人员包村包主体制度,开展全方位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等活动,手把手带着主体干,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人到田。
(四)做好机具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按照“造改结合”“长短结合”的原则,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种植模式、机械化技术现状,围绕满足复合种植的播种、植保、收获环节农机作业需要,抓好现有机具适配改造应用,加快复合种植专用机械推广,提前对接机具装备供给和作业服务供需,加强工作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为复合种植提供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五)强化工作指导。各地要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报送政策落实、任务落实、资金落实、机具落实、技术指导落实等情况。省厅将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建立定期工作通报制度,通报各地面积任务、种子、农机保障和技术服务等进展落实情况。各省辖市也要加强对项目县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面积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田。
(六)强化资金保障。省级将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购置补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保险等方面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给予重点支持。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补助政策,有条件的市县要配套一定资金,提高补助标准。要严格执行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会同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将补助资金兑付给实施主体。采取实物补助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项目县,要加强对采购的实物或服务的监管,确保物资和服务质量。
(七)做好宣传总结。各地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及会议、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形式,强化政策解读和技术宣传,积极宣传复合种植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要对政策落实情况、资金执行情况、技术服务开展情况、项目实施效果情况等进行认真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六
五印乡地处巍山县城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乡,乡内海拔在1155米—2897米之间,气候温和,光照充裕,空气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发展核桃产业已成为我乡最主要的解决群众脱贫致富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首选项目。随着州委、州人民政府发展1000万亩核桃和、县人民政府发展90万亩核桃的重大机遇,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充分调动和发挥林农及社会力量造林、管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实现我乡核桃产业的大突破。
一、发展目标及任务
坚持以科技兴林、生态优先、集中连片的原则,以政策扶持与林业项目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到2012年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6.52万亩以上,核桃产业成为我乡又一支柱产业。2017年在全乡8个村委会共种植泡核桃10000亩。其中:岩子脚村委会1500亩;鼠街村委会2000亩;白乃村委会1500亩;新民村委会500亩;白池村委会1500亩;蒙新村委会1500亩;龙街村委会1000亩;新街村委会500亩。
二、组织保障措施
乡党委政府成立林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并向各村委会派出林产业发展驻村工作组。各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五印乡林产业发展领导组
组长:茶崇辉乡党委书记
刘泽云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代理乡长
副组长:胡延俊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刘洪兵乡林业站站长
成员:左廷银乡党政办主任
高红莲乡财政所所长
张代兵五印林场场长
字孔诗乡农综站站长
杨利春乡水管站站长
吴成珍乡林业站副站长
左永新龙街村委会主任
茶润华蒙新村委会主任
罗增华新街村委会主任
字增强白池村委会主任
危祥鼠街村委会主任
字庆明白乃村委会主任
左文恒岩子脚村委会主任
张现明新民村委会主任
领导组在乡林业站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刘洪兵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吴成珍、杨利宇二同志担任,成员由周文堂、史斌、张有力、罗国祥、罗兴香、左廷明六同志组成。
2.驻村工作组名单
(1)龙街村委会
挂钩领导:字朝亮
组长:左明星
成员:雷荣亮、茶映新、杨朝红、胡明祥
杨光林
(2)蒙新村委会
挂钩领导:吴鹏飞
组长:张玉军
成员:沈忠凡、罗国祥
(3)白池村委会
挂钩领导:胡延俊
组长:左勋强
成员:左成功、张树贤、姜顺定、张志刚
张有立
(4)新街村委会
挂钩领导:字有新
组长:刘家新
成员:字正堂、张-林
(5)鼠街村委会
挂钩人员:左廷银
组长:吴兴礼
成员:张现福、沈中文、杨志明、吴成珍
(6)白乃村委会
挂钩领导:茶兴尧
组长:杨毅军
成员:毕家明、李凤军
(7)岩子脚村委会
挂钩领导:茶崇辉
组长:董现斌
成员:雷云富、左希建、周文堂
(8)新民村委会
挂钩领导:刘泽云
组长:吴正荣
成员:白永贵、史斌
三、造林技术设计
《核桃种植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七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我旗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全力打造北方重要的蔬菜集散地。
全旗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其中保护地生产15000亩,裸地蔬菜5000亩。新增日光温室4000亩,新增塑料大棚8000亩,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2.4亿斤,实现产值3.6亿元,纯收入达到2.4亿元。同时,启动建设沙日浩来果菜批发市场,组建蔬菜经营公司。
以国道111线、省道大阜线和县道大库线三条公路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以内为重点,按照区域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旗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全旗蔬菜产业发展。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明确目标,成立组织机构专项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各地要按照20xx-20xx年全旗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将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适宜耕地全部纳入规划范围。按照每个设施农业小区不少于100亩的标准,对小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逐步实现小区品种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和设施现代化。
(三)普及科技,强化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要大力引进、培育优良种苗,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广节水、节能等新技术。要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重点保证每个设施农业小区有一名技术人员。要引导农民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认真抓好农资购进、产品销售等服务,把服务贯穿于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
(四)制定政策,加大投入。以设施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区建设标准、补贴办法和验收方案,通过多种途径予以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支持为补充、政府投入和项目扶持为导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项目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设施农业发展倾斜。
二是政府投入。对未列入项目扶持的设施农业小区,旗政府予以适当补贴。同时解决好贫水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集中供水问题。
三是信贷支持。继续协调专项贷款,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简化贷款手续,保证农民资金需求。四是吸引社会资金。要引导民间资本向设施农业建设集中,通过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途径,引导涉农企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发展设施农业。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八
四、项目经济分析。
1、合同价2、成本控制额3、预计盈亏4、资金需求计划5、资金来源。
五、项目进度计划1、技术工艺准备2、采购。
3、制作4、安装5、验收。
六、项目安全控制要点。
七、项目质量控制要点。
八、项目风险评估1、资金2、安全3、质量4、工期5、施工环境。
九、其它说明。
政府应急管理宣传工作方案。
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我县决定于20*年10月27日—3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提高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落实,为构建和谐新*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洪军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文任副组长,政府办、应急办、农经、经贸、教育、公安、城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卫生、环保、广电、体育、安监、旅游、动监、地震、气象、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活动安排。
(一)组织形式。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配合,新闻媒体参加,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二)宣传内容。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别,分别开展领导论谈、预案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科普宣传、设立宣传板等活动,并在县政府网站设置专栏进行宣传。
1、领导论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接受县新闻媒体采访,结合部门和单位职能,介绍本部门、本单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下步工作安排。
2、预案解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对本系统、本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解读,并印成宣传单进行发放宣传。
3、案例剖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案例,深入剖析引发原因、处置办法等,并在宣传活动周期间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群众自救意识和本领。
4、经验交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形成工作经验材料,进行交流,促进工作。
5、专家讲座。邀请有关专家,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集中学习。
6、科普宣传。县新闻媒体要设立专题、专栏,播发、刊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有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
7、设立宣传板。10月27日,在兴隆三百门前设立集中展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分别制作宣传板,规格为长3米、高1.5米,要附带图片和文字说明,每个单位要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宣传单和接受群众咨询等。10月28日—31日,展板由各单位在本单位门前等合适位置摆放。县政府要在重点道路和显著位置悬挂标语横幅,各乡镇也要设立展板、悬挂标语横幅。
8、网站宣传。要在县政府网站上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以及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
四、活动要求。
各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制定好活动方案,高质量制作展板、宣传单等,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下,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县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宣传周活动进行检查。
文档为doc格式。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九
10。
万亩。
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酉阳营销服务部。
符合下列条件的种植户可作为油菜种植保险的保险对象:
1
.油菜种植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面积不低于。
20。
亩的种植大户;
2
.以村(组)为单位,组织本村(组)种植户集体投保。
符合下列条件的油菜种植可作为保险标的:
1
2
.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政区;
3
.生长正常。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油菜进行投保,也可选择性投保。
保险期间自保险油菜秧苗移栽成活起至成熟收获止。具体起止日以保险单载明为准。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直接造成保险油菜的损失,且损失率达到
25%。
(含)以上的,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规定的约定负责赔偿:(。
1
2
)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病毒病、蚜虫、菜青虫等病虫害造成的油菜损失。
2014。
〕
38。
号)文件精神,油菜种植保险的保险金额为。
300。
元
/
亩,保险费率为。
5%。
保险费每亩。
15。
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
40%。
每亩补助保险费。
6
元;市级财政补助。
25%。
每亩补助。
3.75。
元;县级财政补助。
10%。
每亩补助。
1.5。
元;种植业主承担。
25%。
自缴每亩保费。
3.75。
元)。
(一)保险油菜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赔偿金额。
=
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损失率。
=
单位面积植株损失数量(或平均损失产量)。
/
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数量(或平均正常产量)。
在发生损失后难以立即确定损失率的情况下,实行两次定损。第一次定损先将灾情和初步定损结果记录在案,经一定时间观察后二次定损,以确定确切损失程度。保险油菜如多次遇害,则每亩赔款累计不超过保险金额上限标准。
(二)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面积小于其可保面积时,可以区分保险面积与非保险面积的,保险人以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面积为赔偿计算标准;无法区分保险面积与非保险面积的,保险人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面积与可保面积的比例计算。
9
11。
月底完成农户资料的整理和核定,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出具保单。
各行政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承保土地面积为基准,结合农户实际油菜种植面积,将本村实际栽种油菜进行投保。
各村村干部(协保员)按照承保公司要求,协助收集本村农户资料(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种植面积、座落地点、联系方式、银行账号等情况),同时收取农户应缴部分保费。
各村村干部(协保员)将收集的农户资料进行汇总审定并公示。经公示后,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上交各村投保资料及收取农户负担的保费,乡镇汇总审核后报县农委、财政局和保险经办机构。
保险经办机构收到承保资料后进行审核,并现场勘验投保地块油菜的生长情况。确认后,收取保费,出具保险单,并交付至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保险责任生效时间以保险公司正式出具的保险单起保时间为准。
油菜种植保险的试点工作费用由承保公司按市金融办、市农委、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关于规范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管理的通知》(渝金发〔
2010。
〕
4
号)文件的规定,根据各试点乡镇油菜保险承保面积,按每亩。
0.45。
元承担乡镇工作费用。待各试点乡镇油菜保险农户自缴保险收齐,承保公司出具保险单后支付。
保险油菜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损失时,以乡镇为单位,汇总农户的报案记录,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统一向保险公司报案,报案电话:
4000500000。
gis。
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现场查勘、定损,确定损失面积和损失程度,做好记录,并及时取得被保险人代表认可。保险油菜发生大面积灾害或重大疑难案件时,应由县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保险公司会同农业技术等相关部门共同查勘定损。各受灾地相关人员积极宣传和帮助种植户采取各种方式的生产自救,边自救边统计受灾数据,使受灾数据更精确。
被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向保险人提供保险单正本、保费收据、索赔申请书、损失清单、县以上气象部门出具的真实合法的实测气象证明以及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查勘定损后,县农委会同承保公司依照保险条款和责任范围将查勘定损结果记录在案。保险案件处理后进行赔款清算,同时组织出险地乡、镇或村将理赔明细公示一周。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由保险公司将赔款划到被保险人帐户上,确保理赔公开、赔款到户。严禁恶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损害农户合法权益的行为,严禁篡改出险时间、开具虚假证明、扩大损失程度、标的串户理赔等弄虚作假的违规违法行为。
成立以县农委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县财政局、县气象局、县农技总站、承保公司业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理赔定损工作小组,具体指导理赔定损工作。
种植业保险试点的财政补贴资金,承保机构实行专项管理、单独核算。承保期结束后,由县农委、县财政局共同核实承保实际面积、农户缴纳保费金额以及承保公司保单签订情况,县财政根据审核结果,按政策比例筹措中、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并按国库集中支付要求一次性将资金划转承保公司,年终承保公司应向政府及保险监管部门报告保费收支执行情况。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标语、横幅、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种植业保险试点的有关政策、保险条款、承保理赔流程等内容。按保险流程要求对村干部(协保员)进行业务培训。
承保机构深入村组全程参与指导油菜保险试点的资料整理工作,村组干部(协保员)入户登记、核实种植面积和投保面积,记录被保险人相关信息。
县农委、县财政局和承保机构共同对种植业主的承保面积、承保地址和承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定后,承保机构与种植业主签订保险单。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
根据天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原则,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引领,以“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态”为目标,按照确保“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有效落实,绿色生态和效益提升并重的思路,突出“绿色、精品、高效”的发展导向,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一)保障供给与调优结构同步。在确保市场供应基础上,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次和品种,不断丰富市场供给。逐步调减传统、零散的低端设施,增加优势产品、绿色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能力,既满足消费者需求,防止因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供应短缺,又保障农民利益,防止因短期个别品种生产过剩,导致“价低伤农”,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突出政府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金融、保险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切实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产业发展与主体增收共进。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中既要注重扶持新园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点带面,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发挥多重效益;又要兼顾传统农户生产条件的改善,鼓励小农户升级为家庭农场,做实做强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业,切实增加农户直接种植收益,让广大基层农户享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效益。
(四)扩大面积与提高质量并重。既要着力扩大新建设施农业面积提升产能,又要做好现有设施的提升改造,进一步稳定现有各类设施农业面积,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覆盖率,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五)创新发展与专业服务协同。既要注重产业科技创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套技术引进推广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又要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储藏保鲜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的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全市整体产业水平。
(六)耕地保护与设施建设兼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相关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合理使用一般耕地发展设施农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农业设施。
根据全市蔬菜产业的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生态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主体自愿、实事求是的工作基调,以转方式、调结构、带基地、增效益为重点,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设施生产基地。计划20xx年全市新建20万亩设施农业以设施种植为主,并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设施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助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建设设施农业应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址,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破坏耕地耕作层的设施农业用地应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换,禁止闲置、撂荒,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有关要求,引导设施农业按照规划进行布局建设,防止无序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实施备案和监管,严禁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
在统筹考虑各涉农区基本保障型菜田面积、产业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20xx年全市20万亩以种植业为主的新建设施农业任务分解如下:蓟州区3万亩,宝坻区3.5万亩,武清区5.5万亩,宁河区3万亩,静海区2万亩,东丽区0.5万亩;津南区0.5万亩,西青区1万亩,北辰区0.5万亩,滨海新区0.5万亩。
20xx年我市设施农业(种植业)的主推棚室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智能连栋温室。指用于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配备有加温、遮阳、通风降温、湿帘风机降温或喷雾降温、微灌或滴灌等系统,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适合于规模化的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此类棚室投资大,管理要求高,主要用于展示和示范,由各涉农区结合实际,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二)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一般由镀锌钢结构骨架,特质保温材质墙体及保温棉被等主要结构材料构成,以拼接方式安装,具有安装与拆卸方便快捷,可重复安装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的,可进行作物越冬生产的日光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三)节能日光温室。指三面有墙体(砖混或土墙结构),具有采光、保温和蓄热结构的农业生产设施,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能进行越冬生产的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四)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指四面无墙体,采用加固钢骨架结构(南北向),棚室中间建有支撑立柱,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的新型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更适合于机械化作业。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五)钢骨架大棚。指采用钢骨架结构,四周无墙体,只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一)完善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原则,设施农业建设将以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各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为支持我市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将采取多方发力共同筹措资金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一是财政资金投入,市财政按照亩均5000元标准予以引导,并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对区级实施方案的审核结果,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下达各涉农区统筹使用。二是担保机制介入,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涉农融资担保机制优势,在规定额度内向设施农业借款主体提供担保服务。三是金融元素注入,拓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财政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创新金融模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四是社会力量引入,引导融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企业与各涉农区深度合作,并积极整合现有支农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同时,各涉农区作为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自主权,在精准选择市级扶持政策,用好市级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强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因地制宜创新扶持模式、扶持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做好用地保障。按照《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指导各涉农区做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明确各涉农区在确保完成粮食安全考核任务前提下,新建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保暖式钢骨架大棚和钢骨架大棚等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要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补划同等数量、质量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后,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同时,为解决控沉区水源转换等设施用地需求,将其辅助设施比例由不超过10%调整为不超过12%,有效满足集雨储水、水处理及节水灌溉等辅助设施用地需求。
(三)强化用水保障。针对各涉农区不同情况和设施农业用水需求,市农业农村委与市水务局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各涉农区坚持立足当地,节水优先,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做到四水齐抓(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做好设施农业用水保障。一是对蓟州区全境和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北部等非超采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保障用水需求。二是对超采区具有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武清区大碱厂、泗村店、黄花淀、汊沽港等镇;北辰区双街、双口和青光等镇;西青区辛口、张家窝等镇;静海区台头、王口、子牙、独流、梁头等镇,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等水源,解决用水需求。三是抓好超采区不具备浅层地下水源区域的水源转换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由市水务局指导各涉农区做好南水北调、水库增容、主干河道、沟渠提升改造(斗口以上)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全市范围的水系贯通。由市农业农村委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各涉农区抓好田间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斗口以下),配套建设田间水源转换设施,切实抓好农艺节水,加大集雨水窖、储水罐(池)推广力度,有效保障用水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充分整合我市土地、水利、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交通、电力、物流、教育、人才等各类扶持政策措施,共同推动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农业农村委作为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审核、绩效管理、考核验收以及债券利用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市本级设施农业建设引导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以及指导债券发行工作。各涉农区统筹市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本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区农业农村委负责项目组织申报、审查核实、验收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区财政局重点负责审核项目安排的重复性。
(二)强化项目统筹。各涉农区要根据年度建设任务,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制定本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设施农业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并于本方案印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将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的区级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委审核。各涉农区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以保证设施农业相关政策宣传、检查验收、资金审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指导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提高蔬菜栽培管理水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做好市场价格、供需形势、销售渠道等相关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四)强化监督考核。市农业农村委将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对各涉农区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全市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并会同市级各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组织各涉农区开展互查互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本着“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原则,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提请审计部门将其作为审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内容之一,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一
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xx〕11号)文件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xx年江西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稻米区域品牌)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农规计字[20xx]10号)文件要求,为推进我县设施蔬菜发展,制定本方案。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政府、市政府发展蔬菜产业为契机,以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强力推进“菜篮子”建设。通过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扩大蔬菜产业规模、调优蔬菜品种结构、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加快蔬菜品牌创建,完善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实现蔬菜产业向“生产发展稳定、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迈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2.发展目标。自20xx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500亩的目标任务,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10000亩以上。其中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
(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1.制定发展规划。建设以芙蓉墩镇、芙蓉农场、太泊湖综合开发区、黄花镇、棉船镇的露地和设施蔬菜为主,龙城镇、杨梓镇、定山镇、东升镇、马当镇、太平关乡等乡镇设施蔬菜为补充的蔬菜生产基地,上述11个乡(场、区)镇要制定本地蔬菜基地建设的详规性实施计划,其它各乡(场、区)镇也要做好本地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保障本集镇常规蔬菜的市场供应。
2.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打造芙蓉墩镇、芙蓉农场、太泊湖综合开发区、棉船镇蔬菜生产规模化基地,抓好大棚早春蔬菜、秋季露地蔬菜、冬闲地轮作蔬菜生产。到20xx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7万亩,产量达16万吨,综合产值超8亿元。
3.培育新型主体。以土地流转为工作抓手促进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一是加快培育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上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供、肥料统配、病虫统防、产品统销等系列社会化服务,提高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三是通过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来我县兴建蔬菜基地,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设施化蔬菜基地建设。
(二)健全蔬菜流通体系。
1.加强产销衔接直销点建设。在加快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鼓励蔬菜基地与县内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场地挂钩”,支持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培育流通组织、经纪人,实现蔬菜生产与市场流通的“产销结合”,大力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进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办点直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要在农贸市场内预留部分摊位,让城郊菜农进行蔬菜鲜销。农业农村局指导蔬菜基地种植适宜本地产销的新产品,推广新技术,促使早上市。引导和开展蔬菜产品进超市、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食堂,解决蔬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的“菜霸”和搞价格同盟的垄断经营行为,建立蔬菜生产、销售网站,链接各大蔬菜基地和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及销售,及时向市场发布信息。
2.加强批发零售市场建设。建设、规划部门做好蔬菜批发零售市场的规划安排,大力发展蔬菜贮运加工营销一体化。各乡(场、区)镇负责辖区内的批发零售市场建设,构筑以产地交易市场、城区农贸市场、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主,直销点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畅通蔬菜从田间到市场、从农产品到商品的渠道。
(三)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
1.调优蔬菜品种结构。引导蔬菜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水生蔬菜莲藕、茭白、荸荠和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叶类蔬菜。
2.提高蔬菜产品质量。鼓励蔬菜生产企业或蔬菜种植合作社进行绿色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有机肥和绿色防控,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运用和种植技术培训,加大蔬菜产品抽检力度,全面提升我县蔬菜优质化、绿色化水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力争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3.提升蔬菜加工能力。大力引进蔬菜加工型企业办厂、建仓储和开展物流业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蔬菜加工项目,开展产品分级整理、蔬菜保鲜冷藏和深加工,推动一批鲜菜加工、腌菜加工、酱菜加工企业的发展,扶持芦笋、黑木耳等特色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4.加快蔬菜品牌创建。做好绿色蔬菜基地申报工作,优选一批蔬菜品种创建绿色、有机产品和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蔬菜绿色安全,提升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组建专门工作机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把推进设施蔬菜建设,保障蔬菜产品稳定供应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
2.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设施蔬菜建设,县政府将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对设施蔬菜发展予以奖补。
3.严格考核体系。“菜篮子”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保障民生的重点,是政府为民意识、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对照设施蔬菜建设任务表(见附件)及时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实施主体,确保不折不扣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县农业农村局将设施蔬菜发展建设列为对乡镇三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对各乡镇进行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和通报。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二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根据天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原则,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引领,以“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态”为目标,按照确保“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有效落实,绿色生态和效益提升并重的思路,突出“绿色、精品、高效”的发展导向,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一)保障供给与调优结构同步。在确保市场供应基础上,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次和品种,不断丰富市场供给。逐步调减传统、零散的低端设施,增加优势产品、绿色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能力,既满足消费者需求,防止因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供应短缺,又保障农民利益,防止因短期个别品种生产过剩,导致“价低伤农”,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突出政府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金融、保险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切实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产业发展与主体增收共进。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中既要注重扶持新园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点带面,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发挥多重效益;又要兼顾传统农户生产条件的改善,鼓励小农户升级为家庭农场,做实做强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业,切实增加农户直接种植收益,让广大基层农户享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效益。
(四)扩大面积与提高质量并重。既要着力扩大新建设施农业面积提升产能,又要做好现有设施的提升改造,进一步稳定现有各类设施农业面积,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覆盖率,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五)创新发展与专业服务协同。既要注重产业科技创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套技术引进推广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又要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储藏保鲜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的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全市整体产业水平。
(六)耕地保护与设施建设兼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相关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合理使用一般耕地发展设施农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农业设施。
根据全市蔬菜产业的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生态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主体自愿、实事求是的工作基调,以转方式、调结构、带基地、增效益为重点,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设施生产基地。计划20xx年全市新建20万亩设施农业以设施种植为主,并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设施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助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建设设施农业应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址,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破坏耕地耕作层的设施农业用地应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换,禁止闲置、撂荒,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有关要求,引导设施农业按照规划进行布局建设,防止无序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实施备案和监管,严禁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
在统筹考虑各涉农区基本保障型菜田面积、产业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20xx年全市20万亩以种植业为主的新建设施农业任务分解如下:蓟州区3万亩,宝坻区3.5万亩,武清区5.5万亩,宁河区3万亩,静海区2万亩,东丽区0.5万亩;津南区0.5万亩,西青区1万亩,北辰区0.5万亩,滨海新区0.5万亩。
20xx年我市设施农业(种植业)的主推棚室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智能连栋温室。指用于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配备有加温、遮阳、通风降温、湿帘风机降温或喷雾降温、微灌或滴灌等系统,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适合于规模化的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此类棚室投资大,管理要求高,主要用于展示和示范,由各涉农区结合实际,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二)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一般由镀锌钢结构骨架,特质保温材质墙体及保温棉被等主要结构材料构成,以拼接方式安装,具有安装与拆卸方便快捷,可重复安装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的,可进行作物越冬生产的日光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三)节能日光温室。指三面有墙体(砖混或土墙结构),具有采光、保温和蓄热结构的农业生产设施,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能进行越冬生产的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看护房/耳房)。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
(四)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指四面无墙体,采用加固钢骨架结构(南北向),棚室中间建有支撑立柱,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的新型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更适合于机械化作业。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五)钢骨架大棚。指采用钢骨架结构,四周无墙体,只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
(一)完善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原则,设施农业建设将以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各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为支持我市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将采取多方发力共同筹措资金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一是财政资金投入,市财政按照亩均5000元标准予以引导,并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对区级实施方案的审核结果,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下达各涉农区统筹使用。二是担保机制介入,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涉农融资担保机制优势,在规定额度内向设施农业借款主体提供担保服务。三是金融元素注入,拓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财政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创新金融模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四是社会力量引入,引导融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企业与各涉农区深度合作,并积极整合现有支农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同时,各涉农区作为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自主权,在精准选择市级扶持政策,用好市级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强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因地制宜创新扶持模式、扶持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做好用地保障。按照《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指导各涉农区做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明确各涉农区在确保完成粮食安全考核任务前提下,新建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保暖式钢骨架大棚和钢骨架大棚等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要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补划同等数量、质量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后,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同时,为解决控沉区水源转换等设施用地需求,将其辅助设施比例由不超过10%调整为不超过12%,有效满足集雨储水、水处理及节水灌溉等辅助设施用地需求。
(三)强化用水保障。针对各涉农区不同情况和设施农业用水需求,市农业农村委与市水务局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各涉农区坚持立足当地,节水优先,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做到四水齐抓(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做好设施农业用水保障。一是对蓟州区全境和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北部等非超采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保障用水需求。二是对超采区具有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武清区大碱厂、泗村店、黄花淀、汊沽港等镇;北辰区双街、双口和青光等镇;西青区辛口、张家窝等镇;静海区台头、王口、子牙、独流、梁头等镇,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等水源,解决用水需求。三是抓好超采区不具备浅层地下水源区域的水源转换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由市水务局指导各涉农区做好南水北调、水库增容、主干河道、沟渠提升改造(斗口以上)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全市范围的水系贯通。由市农业农村委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各涉农区抓好田间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斗口以下),配套建设田间水源转换设施,切实抓好农艺节水,加大集雨水窖、储水罐(池)推广力度,有效保障用水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充分整合我市土地、水利、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交通、电力、物流、教育、人才等各类扶持政策措施,共同推动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农业农村委作为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审核、绩效管理、考核验收以及债券利用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市本级设施农业建设引导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以及指导债券发行工作。各涉农区统筹市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本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区农业农村委负责项目组织申报、审查核实、验收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区财政局重点负责审核项目安排的重复性。
(二)强化项目统筹。各涉农区要根据年度建设任务,在确保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制定本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设施农业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并于本方案印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将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的区级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委审核。各涉农区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以保证设施农业相关政策宣传、检查验收、资金审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指导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提高蔬菜栽培管理水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做好市场价格、供需形势、销售渠道等相关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四)强化监督考核。市农业农村委将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对各涉农区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全市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并会同市级各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组织各涉农区开展互查互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本着“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原则,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提请审计部门将其作为审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内容之一,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三
二、我县开发种植工业用大麻的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双柏县地处滇中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立体农业”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在冷、温等气候带都有工业用大麻生产适宜区,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对大麻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已经列为国家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开发体系。
3、综合效益明显。
4、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欧洲大麻纤维在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如特种纸(卷烟纸和技术滤纸)、隔音绝缘材料、复合纤维添加材料、保护膜材料,特别是作为麻塑复合材料的市场发展较快,已成为国家产业发展重点。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用麻籽生产的高档食用油和系列功能性食品和工业大麻的生产和市场呈上升势头。因此。
三、项目建设地点、内容。
在妥甸、法裱、大麦地、鄂嘉等乡镇开发种植20000亩工业用大麻。
四、项目进度安排。
出双柏山区广泛种植的适应性品种;二是通过试验集成组装适合双柏山区种植工业大麻生产栽培技术;20xx年发展5000亩,力争在20xx年发展到20000亩。
五、项目建设技术措施。
1、品种选择。
选择云麻1号、云麻2号、云麻3号、云麻4号、云麻5号等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纤维薄而柔软,易脱胶,种子含油量32%,四氢大麻酚含量约0.15%。云麻2号是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麻籽单产约每亩120公斤,籽粒含油量高达33.1%,四氢大麻酚含量约0.059%。云麻3号和云麻4号均为籽、纤维兼用型工业大麻杂交种品种,籽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分别超过30%和20%,干茎出麻率均高于15%,四氢大麻酚含量分别约为0.13%、0.16%。
2、土壤选择。
大麻是主根系作物,大部分支根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因此,耕作层要求深耕、疏松,以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满足根系发育的需要。大麻种植地土壤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最适宜,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ph6~)最适宜。
3、田间管理。
一是精细整地,使耕作层疏松,有利于出苗整齐,大麻根系伸长和吸收养料水分,达到苗齐、苗壮,生长均匀一致;二是设置排水沟和开畦种植,以利排水,避免出现缺株断垄、弱苗;三是合理施肥,每亩施农家肥20xx公斤以上,播种时在播种沟底撒施三元复合肥每亩约30公斤,苗高10—15厘米时,追肥速效氮肥为主,可兑水浇施或雨后根际撒施。
4、适时播种。
一是播期选择。大麻适时播种,要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类别,栽培制度,栽培目的等不同因素来决定。楚雄,大姚及大理麻区于雨水至清明节令播种,水利条件好的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4—5月播种。可采取在雨水来临前5—10天进行“三干”播种。
二是播种方法。纤维用栽培一般采用条播,条播深度一致,盖土均匀,出苗整齐,通风透光,便于管理,成熟一致,小麻少,省劳力和节约种子。纤维用栽培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3—5厘米。
播种深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三是播种量和播种密度。以收获小麻为主的每亩播种—公斤,有效株8—10万株/亩为宜;以鲜秆直接进行皮秆分离进行加工的,每亩播种—公斤,有效株3—5万株为宜。
利用纤维型,最佳种植密度为15×30cm,最佳肥料为底肥每亩30—40公斤普钙,800公斤农家肥。
5、轮作。
大麻在长期连作下,会引起严重的虫害,麻地的土壤肥力因消耗同一养分过多也会逐年减退。
6、适时收获。
云南工业大麻纤维收割的时期一般在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雄株大多数开花完毕(盛花末期)而雌株开始结实时即一次全部收获;生产上田间收获适期的特征是,雄花盛开末期,轻轻摇动,花粉纷纷飞散,麻杆基部稍变黄色,下部叶片已脱落,上部叶片黄绿色,麻田透亮,雌花开始孕蕾,此时可把大麻割下,去除稍部枝叶,平铺或立于在田间,翻晒干燥后,打捆运回加工沤制后剥皮。
六、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投资概算。
2、资金来源。
20xx—20xx年种植工业大麻总投资万元,其中大麻加工剥皮机械设备万元由西双版纳工业大麻种植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种植户使用,种植工业大麻所需的种子也由该公司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所需化肥款由该公司垫付,其中,20xx年该公司需垫付万元,20xx年需垫付万元,20xx年需垫付万元,20xx年以后每年需垫付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在西双版纳、红河等地的种植结果,繁种,平均产籽公斤,平均产杆518公斤(晒干),按照亩产麻皮100-130公斤(收购价8500元/吨),杆芯500公斤(收购价600元/吨),每亩大麻农业产值1100-1355元,扣除每亩肥料等成本250元,每亩纯收益850—1150元。种植籽杆兼用型大麻可亩产麻皮50公斤(收购价6000元/吨),杆芯600公斤(收购价600元/吨)、麻籽80公斤(收购价6000元/吨),每亩大麻纯收益955元。
2、社会效益。
我县工业大麻种植的发展重点放在冷凉贫困山区,根据企业的需要,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向冷凉山区群众推广种植,促进山区群众增收。
3、生态效益分析。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推进组织。成立双柏县工业大麻生产基地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组,由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负总则,确定相关单位给予配合,明确专项推进的`重点镇办事处,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列出时间表有步骤推进。县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工作。
(二)加大考核力度。工业大麻产业领导组与乡镇,乡镇与村社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把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纳入年度考核、任期综合目标考核,实行目标量化管理、过程管理、年底考核、奖惩兑现,确保落实。各乡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利措施,通过“一业一策”加以推进,调配力量,定人、定岗、定责。
(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项目涉及乡镇要把发展工业大麻产业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富民强镇的一项支柱产业抓紧抓好,积极组建工业大麻产业办公室,加强对工业大麻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用大麻生产组织化程度,对前来投资工业大麻种植开发的商家给予重点扶持;因地制宜,组织搞好耕地合理流转,大力提倡工业大麻种植大户奖励。
(五)落实措施,真抓实干。
工业大麻产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包联系乡镇,乡镇主要负责人联系村,乡镇机关干部包联系社、户的帮扶目标责任制。
(六)落实扶持政策。
1、水利配套扶持。按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设计,配套水利设施,政府补贴水利设施所需资金的50%。受益者承担50%。
2、制定扶持大麻产业化发展的鼓励政策。重点扶持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和加快大麻产业化发展。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四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促进设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政农发[20xx]157号)、《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试行)》(京政农函[20xx]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我区蔬菜生产面积,切实推动通州区设施蔬菜增产能、优结构、促质量。结合本区实际,以绿色发展、优质安全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宜机化、智能化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建设工作,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设施结构更加优化,技术装备更加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应急保障更加有力,涌现一批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大程度实现设施提档换代、结构优化,全面提升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稳步提升蔬菜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提振从业者的发展信心,让设施农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菜篮子”保供稳价的重要保障。
(一)主体自建、先建后补的原则。项目申报主体具有自愿投入建设的积极性,设施建设必须符合本方案所规定的建设标准,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同步推进、分类定补的原则。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同步纳入补贴范围,按不同设施类型实行差异化补贴。
(三)定型设标、先批后建的原则。按照相关棚室类型的建设标准,结合申报主体实际条件,建设经济、实用的设施类型,先申报确认,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建设。
(四)主体申报、镇级审核、区级验收的原则。按照主体申请、乡镇初审、区级联审统一验收的程序进行。
根据设施农业用地要求和设施建设标准,结合各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坚持科学实用、结构合理、材料设备质量可靠的原则。全面优化温室结构和环境调控性能,适应机械化、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作业需求。开展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建设工作,确保蔬菜实现周年化生产。主要建设要求如下:高效柔性日光温室建设指标要求:一是温室长度不低于70米,后墙高不低于4.3米,脊高不低于6.1米,温室跨度不低于12米;二是温室缓冲间面积控制在15平方米以内;三是后墙及山墙建议采用内外两层编织膜抗老化面料,中间填充两层喷胶棉保温层;四是棚膜建议采用0.15mm无滴、消雾po膜,透光率90%以上;五是温室建设使用材料为国标以上,主体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连栋塑料大棚建设指标要求:一是跨度8米,建议不低于9跨;开间5米,建议不大于10开间,具体跨数及开间数根据地块实情可适当调整,肩高建议不低于4.6米,顶高6.6米,门高应大于2.5米,全钢架结构,单栋建设面积不低于5亩;二是大棚顶部及四周均采用厚度0.15mm以上农业专用薄膜覆盖,薄膜应具有质轻、韧性好、透光率不小于90%(新膜单层)的要求;三是棚室建设使用材料为国标以上,主体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单栋塑料大棚建设要求:一是长度不低于70米,脊高不低于4米,肩高1.8米,跨度不低于10米,全钢架结构;二是大棚两侧留有自然通风口,采用电动卷膜方式;三是采用0.13mm厚以上无滴薄膜,透光率90%。具体建设内容、设计要求、建材标准等详见《通州区蔬菜生产设施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附件4)。
(一)建设申请。
1.申请主体。
申请主体具有承担自筹资金的能力,有建设积极性,可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个人种植户(优先支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内的申报主体),并承诺项目建成后用于蔬菜生产。
申请主体要求:申请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且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经营达三年以上(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范围明确标注蔬菜生产,农作物种植等相关内容);设施建设政策出台后,申报主体为新注册农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且企业法人为通州区户籍;个人种植户需为通州区户籍。
2.申请条件。
(2)新建设施项目地块需为耕地;
(3)农业设施因损毁等原因已不具备生产条件需进行翻建的项目,地块按原地类管理;
(4)申报主体为个人种植户,土地承包面积需集中连片达3亩以上,设施建设面积达1亩以上的可进行项目申请;申报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合同面积需集中连片达50亩以上,设施建设面积达10亩以上的可进行项目申请;(低收入村、经济薄弱村根据实际情况一事一议。)。
(6)三年内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申请程序。
(1)填写申报书(附件1)并附园区平面图、设施建设布局图、法人证明材料、土地承包合同、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加盖公章(或摁手印),一式三份上报至乡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
(2)乡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内容、建设地点、是否符合乡镇农业发展规划、土地承包合同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主管镇长签字并加盖政府公章,一式三份报区农业农村局进行核查、审定、备案。
(3)区级聘请第三方测绘服务公司对乡镇上报的项目地块进行测绘,包括项目用地平面图(含生产设施建设用地范围)、用地测绘钉桩结果(含矢量坐标,生产设施用地范围)和土地性质。区农业主管部门将测绘结果提交至区级联审会进行数据审核。
4.区级联审。
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财政局、区规自分局及各相关部门对上报项目进行联合审核。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核实项目建设内容、技术的可行性、布局的合理性,审核是否符合农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用地规定;区规自分局负责核查用地范围及土地性质、占用耕地情况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情况,核实项目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情况,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出具审核意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区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联审合格的项目,需在乡镇完成备案后,方可启动建设。
5.材料存档。
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申报书、建设方案、测绘结果及区级审核意见等材料的存档工作,并报备区农业农村局与区规自分局。
(二)验收与监管。
1.申请验收。
项目申报主体建设工程按期完工并已开展蔬菜生产后,向乡镇农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验收申请(附件2),经乡镇农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区农业农村局。
2.组织验收。
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财政局、区规自分局、项目申报主体所在乡镇农业主管部门、监理公司等进行联合验收。
3.验收标准。
按照蔬菜生产设施文件要求及建设指南中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凡建设材料、技术参数未达标的,视为验收不合格;超过验收时间未完成全部建设工作的,不予验收。对不符合竣工验收要求、建设方案要求、擅自变更建设范围的,由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申请竣工验收。拒不整改的项目取消相关区级政策支持,并追究违法经营者的责任。
4.验收审核。
项目验收合格后,申报主体、乡镇主管部门、监理公司填写验收表(附件3),一式三份,签字盖章后,报送区农业农村局。
5.建设监管。
(1)区级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并提供建设前后影像资料、监理日志、监理竣工报告等相关材料。经营者须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并接受监理公司的监管,监理公司现场核查是否符合建设方案确定的内容。
(2)未经乡镇政府备案的项目不得动工建设。擅自动工建设的,由乡镇政府责令停工停建,限期拆除整改,并追究违法经营者的责任。
(3)发现违法违规的项目,区规自分局、区农业农村部门将通报项目主体及责任人,纳入违法建设和违法经营黑名单,同时纳入全市失信人员名单和负面清单,并由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整改。
(三)建设要求。
1.质量标准。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申报类型棚室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建设,确保棚室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顺利开展。区农业农村局委托专业监理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棚室建设的质量安全。
2.安全保证。
在棚室建设过程中做好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棚室牢固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一)补贴程序。
建设补贴以项目形式进行管理。项目验收通过后,由区7农业农村局向区财政局申请拨付资金至项目申报主体所属乡镇,由乡镇拨付至项目实施主体。补贴资金分两年拨付,第一年验收合格的项目拨付补贴资金总额的60%,第二年项目实施主体建设的设施必须正常生产蔬菜且验收合格后,拨付补贴资金总额的40%。
(二)补贴标准。
申报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人种植户的补贴标准为:高效柔性日光温室200元/平米,连栋塑料大棚150元/平米,单栋塑料大棚33元/平米;申报主体为村集体、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的补贴标准为:高效柔性日光温室260元/平米,连栋塑料大棚200元/平米,单栋塑料大棚46元/平米。
(三)相关补贴政策。
项目建设主体,可享受农业领域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政策,给予贷款利息补贴及担保费补贴的政策。项目中生产设施的配套装备可享受水肥一体化、农机补贴及相关政策。
(四)补贴资金要求。
补贴资金拨付到乡镇后,严格按照补贴标准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拨付工作;农户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或“一折通”,企业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镇级土地联营社(公司)、镇级农场补贴资金通过银行转账发放,禁止发放现金;乡镇政府不得挤占、截留补贴资金,禁止用于抵扣其他费用,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一)申报时间。
20xx年7月,乡镇将审核通过的本辖区申请表、汇总表等申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报送至区农业农村局。
(二)核查时间。
20xx年8月,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单位对乡镇报送的申报主体材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核查。如发现提供不实信息、弄虚作假等情况,将取消申报主体的申请资格。
(三)验收时间。
20xx年11月,按项目工程进度随完工随验收。
(一)加强宣传,积极推进。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布署,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组织村级干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召开培训会,确保设施补贴政策宣传到位,补贴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乡镇主管部门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完成申报、验收工作。
(二)全程督导,严控质量。
加强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确保棚室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棚室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建好的设施牢固、经济、实用。同时棚室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人员安全防护,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各乡镇抓好项目建设进度安排,严格按方案中建设时间进行组织验收。
(三)加强监管,科学利用。
享受补贴政策的新建宜机型高效柔性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和单栋塑料大棚,要做到常年生产,种满种严,提高生产效率,不得出现撂荒、闲置现象。各乡镇对验收合格的新建、翻建设施,纳入设施农业管理台账进行监管,并做好“一棚一码”关联工作。各乡镇要加强属地日常监管,区农业农村局定期不定期进行实地查验,确保“棚棚”有人管、“地地”有人种。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科技为先导,坚持科学规划、区域布局、规模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用工业化理念新视角,推动蔬菜种植技术的大改进和蔬菜种植模式的大普及,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标准化品牌,形成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农业发展园区建成海拉尔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和企业从中受益,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海拉尔区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促进蔬菜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项目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经济效益。
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示范200亩,亩增产8%,可有效地促进农民节本增收。
(二)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普遍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可以加快海拉尔区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蔬菜种植标准化、脱毒化、自给化、专用化,进一步抢占蔬菜市场,把奋斗镇建成全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三)生态效益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的大面积推广运用,使得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生态系统化学污染减轻,毒害性物质积累和残留减少。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土壤、空气、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植被覆盖,有利于海拉尔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广泛收集资料、综合考察分析、科学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从综合规范、良种推广、种植管理、害虫防治等方面入手,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标准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蔬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相关镇和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各种方法,大力宣传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尽快将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对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扩大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的知名度,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4、认真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蔬菜种植技术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质监总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逐项进行自查完善和巩固提高,保证示范任务全面完成,并按时上报项目验收申请报告,迎接上级对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全面考核验收。
1、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发改、科技、财政、水务、农业、质监等部门和奋斗镇及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奋斗镇,具体负责项目立项、规划审核、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验收等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做好蔬菜种植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一项以标准为技术支撑的科技示范项目,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形成职责分明、运转协调、反应迅速的组织保障体系。
3、强化技术保障,广泛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加大示范区内农户的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菜示范户和种菜大户。积极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调动农户科学种菜的积极性,使所有种植户掌握蔬菜种植标准化及综合配套技术。
4、严格督促检查。蔬菜种植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汇同相关部门,严格项目建设考核,并定期对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按时完成阶段和年度任务的单位和有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六
15.5。
万亩。
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酉阳营销服务部。
各乡镇符合下列条件的种植户可作为玉米保险的保险对象:
1.
玉米种植的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面积不低于。
30。
亩的种植大户;
2.
以村组为单位,组织本村组种植户集体投保。
符合下列种植条件的玉米(不含种植在屋前屋后、零星土地的玉米),可作为玉米保险的保险标的:
1.
经过政府部门审定的合格品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
2.
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3.
生长正常;
4.
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玉米进行投保,也可选择性的投保。(间种或套种的其他作物,不属于保险标的。)。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直接造成保险玉米的损失,且损失率达到。
25%。
(含)以上的,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1.
2.
玉米螟、大螟、大小斑病、纹枯病、蚜虫、鼠害、野猪等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玉米保险责任期限玉米保险定苗时(每年。
3
4
月初)起,至成熟(每年。
7
8
月)开始收获时止,但不得超出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期间范围。
按照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开展。
2014。
年水稻、玉米、马铃薯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渝农发〔。
2014。
〕
45。
号)文件精神,玉米种植保险的保险金额为。
300。
元
/
亩,保险费率为。
6%。
保险费为每亩。
18。
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
40%。
每亩补助保险费。
7.2。
元;市财政补助。
25%。
每亩补助保险费。
4.5。
元,县财政补助。
10%。
每亩补助保险费。
1.8。
元,农户自缴每亩保费为。
4.5。
元)。
1.
保险玉米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赔偿金额。
=
不同生长期的赔偿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
损失率。
=
单位面积植株损失数量(或平均损失产量)。
/
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数量(或平均正常产量)。
在发生损失后难以立即确定损失率的情况下,实行两次定损。第一次定损先将灾情和初步定损结果记录在案,经一定时间观察期后二次定损,以确定确切损失程度。
2.
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面积小于其可保面积时,若无法区分保险标的与非保险标的的,保险人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面积与可保面积的比例计算赔偿。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面积大于其可保面积时,保险人以可保面积为赔偿计算标准。
1
5
月底完成农户资料的整理和核定,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出具保单。
各行政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承保土地面积为基准,结合农户实际种植玉米面积,将本村实际栽种玉米进行投保。
单个被保险人投保数量在
50。
亩(含)以上的以个体方式投保;投保数量在。
50。
100。
亩(含)以上。
1%。
抽查,单张保单至少抽查。
1
户不超过。
5
户,现场核实投保数量。一是填写《种植业。
/
森林保险投保数量现场核实调查表》(附件。
2
/
森林保险投保数量现场核实调查表》作为承保要件上传影像系统核保。同时收取农户应缴部分保费。
各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协保员)将收集的农户资料进行汇总审定并公示。经公示后,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上交各村投保资料及收取农户负担的保费,乡镇汇总审核后报县农委、财政局和保险经办机构。
保险经办机构收到承保资料后进行审核,并现场勘验投保地块玉米生长情况。确认后,收取保费,出具保险单,并交付至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保险责任生效时间以保险公司正式出具的保险单起保时间为准。
玉米种植保险的试点工作费用由承保公司按市金融办、市农委、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关于规范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管理的通知》渝金发〔
2010。
〕
4
号文件的规定,根据各试点乡镇玉米保险承保面积,按每亩。
0.45。
元承担乡镇工作费用。待各试点乡镇玉米保险农户自缴保险收齐,承保公司出具保险单后支付。
1.
gis。
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现场查勘、定损,确定损失面积和损失程度,做好记录,并及时取得被保险人代表认可。保险玉米发生大面积灾害或重大疑难案件时,应由县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保险公司会同农业技术等相关部门共同查勘定损。各受灾地相关人员积极宣传和帮助种植户采取各种方式的生产自救,边自救边统计受灾数据,使受灾数据更精确。
2.
申请赔付。被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向保险人提供保险单正本、保费收据、索赔申请书、损失清单、县以上气象部门出具的真实合法的实测气象证明以及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3.
理赔公示。查勘定损后,县农委会同承保公司将查勘定损结果记录在案。保险案件处理后进行赔款清算,同时组织出险地乡、镇或村将理赔明细公示一周。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由保险公司将赔款划到被保险人帐户上,确保理赔公开、赔款到户。严禁恶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损害农户合法权益的行为,严禁篡改出险时间、开具虚假证明、扩大损失程度、标的串户理赔等弄虚作假的违规违法行为。
4.
理赔保障。成立以农委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县财政局、县气象局、县农技总站、承保公司业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理赔定损工作小组,具体指导理赔定损工作。
5
.资金管理与拨付。玉米种植保险试点的财政补贴资金,承保机构实行专项管理、单独核算。承保期结束后,由县农委、县财政局共同核实承保实际面积、农户缴纳保费金额以及承保公司保单签订情况,县财政根据审核结果,按政策比例筹措中、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并按国库集中支付要求一次性将资金划转承保公司,年终承保公司应向政府及保险监管部门报告保费收支执行情况。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标语、横幅、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玉米种植保险试点的有关政策、保险条款、承保理赔流程等内容。按保险流程要求对村干部(协保员)进行业务培训。
承保机构深入村组全程参与指导玉米种植保险试点的资料整理工作,村组干部(协保员)入户登记、核实种植面积和投保面积,记录被保险人相关信息。
县农委、县财政局和承保机构共同对种植业主的承保面积、承保地址和承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定后,承保机构与种植业主签订保险单。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七
1、从理论上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2、从学校的资源来分析:
二、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过程与方法:
三、活动时间:
3月至12月四、活动人员一至八年级全学生。
五、活动设计与指导者全体教师。
六、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三月份)。
2.查阅有关种植研究方面的资料,了解各地对此相关的研究。
第二阶段:种植实践(四月份-十一月份)。
1.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3)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向家长、技术人员、农民采访、调查一些种植蔬菜、花卉的有关知识。
(4)各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想在红领巾种植园种植的植物;
收集种子、幼苗或可以扦插的枝条。
2.当一回校园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3.展示、评价。
1.各个小组能够根据自己所选的子课题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
参考案例、活动实施过程:
活动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子题阶段(3课时)。
1、确定子题。
调查表班级姓名。
种植园都有哪些植物?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植物?
你知道要种植这种植物,需要哪些环节吗?你对其中的'哪个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2、指导分组。
“播种快乐,收获幸福”活动分组一览表。
第一小组调研小组。
第二小组物资小组第三小组种管小组第四小组采摘小组。
第五小组摄影小组。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阶段(3课时)。
种管小组的任务:
1、种植。
2、管理种植园(比如:浇水、施肥)采摘小组的任务:
1、采摘成果。
2、保管。
摄影小组的任务:
1、整个过程的摄影。
2、配文字说明。
1、这一阶段主要是先由调研小组按照本小组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去实施。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向家长、技术人员、农民采访、调查一些有关种植的知识。如:针对学校种植园区的位置、日照时间、土质等特点,调查适宜种植哪些植物等。
2、根据调研小组的调查结果,确定要种植的植物名称。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周)。
在多媒体教室组织了各小组活动的展示与交流。
(1)采摘小组进行采摘、保管并展示种植的植物。
(2)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活动中各组的收获与成果。
(3)交流、评价。
第五阶段:总结整理阶段(1周)。
附评价表:
班级组员姓名。
备注:
1、各个小组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八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增夏粮、扩油菜、提质量、升效益”的总体要求,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路沿线、高产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推进马铃薯、小麦、杂粮种植和油菜扩面增效,打造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全面提高秋冬种生产效益,推动全县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稳步发展。
20xx年,力争完成秋冬种播种面积27.01万亩,其中:夏粮面积8.3万亩、油菜面积5.71万亩、蔬菜面积13万亩。
(一)科学抓好种植规划。科学规划秋冬及明春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小麦、马铃薯、杂粮杂豆种等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立足坝区,分侧重、分层次加快坝区建设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针对发展较为成熟的坝区和产业,继续扩面培育,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针对种植规模散、杂、面积较小的坝区和产业,加快土地流转,选准产业,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重点加强“一线三区”(高铁、高速、国道、省道、县道及城市干道等主要交通沿线和坝区、农业园区、风景名胜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定不移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杜绝耕地撂荒,建好粮油生产基地、销售渠道和利益联结机制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狠抓秋冬季粮食生产。突出重点作物,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在马铃薯、小麦和杂粮种植上下功夫,做好区域布局,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一是在马铃薯种植上,根据耕作制度和产品用途择优选择品种,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稻油”水旱轮作、旱地分带间套作等种植绿色高效耕作制,提高产量水平。把好种薯质量关,引导农户选择生育期适宜、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做好种薯调运、脱毒种薯推广等工作,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确保夏收马铃薯安全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在小麦种植上,充分利用“马场水磨面”的品牌有优势,抓住秋冬种有利时机,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多种优质专用小麦,重点推广抗白粉病、锈病、耐瘠抗倒、丰产性好的品种,同时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种植适合加工、酿酒等专用小麦品种。三是在杂粮种植上,充分利用气候和环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大麦、荞麦、燕麦等杂粮,生产绿色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油菜扩面增效。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种植技术与指导力度,推广油菜机械化、轻简化、高效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打造油菜种植示范样板点,挂牌试点油菜种植保底订单模式,积极推广“稻油”轮作“菜油两用”“一菜多用”等种植模式,重点发展低芥酸、低硫酸“双低”品种,以及高产、高油、高油酸“三高”新品种,大力推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积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肥用和饲用等“一菜多用”的用途,因地制宜拓展油菜多种功能,促进油菜保质保量、提质增效。
(四)做好秋冬季综合开发利用。立足大农业、大生态发展理念,加大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统筹安排粮油生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加大冬闲田土综合利用,防止土地撂荒,大力发展豌豆、胡豆等种植,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把加绿肥种植同耕地保护、化肥减量化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相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绿肥等豆类种植作为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落到实处。合理安排,专用、兼用绿肥并举,积极扩大种植范围向果、茶园拓展,推广田间套种紫云英、光叶紫花苕、决明子、箭豌豆、肥田萝卜和绿肥专用油菜等绿肥品种,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在牧草种植上,充分利用冬闲田土,搞好秋冬季农田种草,大力发展黑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提高优质饲草供给率。在蔬菜种植上,与产业发展目标相衔接,按照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区域布局,提高种植水平,建好“菜篮子”基地,确保今冬明春市场供应。
(五)抓好各类要素保障。提前谋划种苗和农资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县乡供销社和农资供销商的作用,采取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等方式科学调度农用物资储备。继续抓好农资打假工作,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结合秋冬种工作和全省持续开展“冬季充电”的有利契机,分批开展基层业务骨干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切实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前开展技术指导。抢抓全省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机遇,根据区域内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制定基础设施配套区域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六)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快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大力推广“林地经济”“立体种养”等农业优良组合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一年多季”“一地多收”。加强普定县农产品品牌培育,抓好农产品品牌营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优质区域公共品牌,提高主导产业、主打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持续强化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农业设施“三个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帮扶、东西部帮扶资金、现代化发展基金等政策支持。坚决落实高标准农田刚性建设任务,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增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挥农机行业协会和农机合作社作用,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秋冬种进度和质量。积极鼓励农业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合作,加快精深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不断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七)抓好产销有效衔接。提前谋划好明年的产销对接工作,多推介、多交流,争取更多销售渠道,争取更多订单。积极拓展省内省外市场,发挥好流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商销售三大主力军。有效利用扶贫产品销售专区、花都对口帮扶协作,持续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青岛等省外市场。利用招商引资、农产品推介、旅游宣传等营销渠道和平台,多形式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切实提高普定农产品知名度。继续推动农产品“七进”,扩大本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解决种与销的难题,确保种得出、卖得好,保障农民的利益。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秋冬种工作的重要性,把秋冬季作为统筹推进明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把秋冬种生产作为全年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谋划秋冬种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推进农业精细化管理,确保全县粮油保障安全。各乡(镇、街道)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以上率下,层层抓好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完成今年秋冬种工作任务。
(二)强化目标落实。各乡(镇、街道)要早安排、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将各自的秋冬种目标任务,特别是夏粮任务分解到村,村落实到户,夏粮生产实行台账和图斑化管理。
(三)强化工作措施。各乡(镇、街道)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抓好每一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农技培训,搞好防灾减灾,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秋冬种农业生产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等项目,保障秋冬种的资金和物资需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秋冬种生产第一线,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要深入村、组、农户,采取召开群众会、小组会、院落会和上门动员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大秋冬种粮油种植的宣传力度,做深做细农户思想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农户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秋冬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强化工作调度。县农业农村局要对各乡(镇、街道)秋冬种工作进度、任务完成情况、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土地撂荒等进行调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专人负责,认真摸排和掌握秋冬种农业生产情况,搞好工作调度,总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及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参考意见。
农业种植实施方案篇十九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我市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本市蔬菜绿色发展水平,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上海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沪乡村振兴办〔20xx〕3号)和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关于加强20xx年市对区“三农”和“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沪农委〔20xx〕59号)要求,结合上海蔬菜生产实际,现制定20xx年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如下。
通过项目实施,本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两减两提”目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质和土壤质量)。“两减”:20xx年,化学农药较上年减少5%、化学肥料用量较上年减少5%。“二提”:一是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蔬菜绿色食品认证率不断提高;二是土壤质量不断提升,保护地设施菜田土壤退化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不断提高菜田土壤质量和生态安全,不断提高蔬菜质量,不断提高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0万亩。推广光诱、食诱、性诱以及防虫网“四诱一网”等物理、生物防治集成技术,减少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基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
(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万亩次。组织开展设施菜田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设备、新产品试验示范,集成示范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水溶肥等高效缓释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
(三)推广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2万亩次。通过增施生物炭,不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促进蔬菜正常生长和改善蔬菜品质。
(四)打造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5万亩。按照产地环境良好、经营主体诚信、品种面积保证、栽培模式生态、档案记录齐全、产品质量安全、长效对接顺畅的要求,推进绿叶菜种植基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应用绿色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确保地产绿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5%左右。
(五)启动5个蔬菜保护镇建设。开展保护镇农业专项规划编制,促进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聚焦蔬菜生产保护区,尤其是蔬菜保护镇,实施基地一般是已纳入上海市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监管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绿叶菜生产基地。
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采用财政补贴方式,由各区根据实际安排资金,主要用于绿色防控技术、生物炭和水溶性肥料等推广补贴以及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建设、蔬菜保护镇建设补助。其中:
(一)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杀虫灯技术、性诱剂技术、食诱剂技术、防虫网技术、地布覆盖技术等。相关技术按市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的有关规范实施,每亩补贴建议不超过300元。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在菜田中推广使用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模式、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模式、比例注肥泵喷灌模式等技术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专用设备,选用适合不同蔬菜品种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种类进行追肥。水溶肥种类及使用方法按市级农业技术部门推荐使用,每亩次补贴建议不超过240元。
(三)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是指在菜田里施用生物炭,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每亩次补贴建议不超过500元。
(四)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是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生态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确保实现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每基地补助建议不超过1000元/亩。
(五)蔬菜保护镇建设是指根据《关于推进本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保护镇编制农业专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大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强化蔬菜产销顺畅对接。每镇补助资金建议不少于300万元。
各区和光明食品集团具体任务清单见附件。
实施主体:各区农业农村委和光明食品集团。
实施期限: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一)抓紧编制方案。该项工作采用专项加任务清单的方式,由各实施区和实施单位根据任务清单和项目要求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并择优遴选实施基地,工作方案在20xx年4月10日前向市农业农村委报备。
(二)积极落实资金。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相关扶持资金可在市对区均衡性转移支付中列支。各区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和统筹整合相关资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资金保障。
(三)加强技术指导。建立技术指导员联系制度,对接实施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落实好绿色标准化生产各项关键技术,帮助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确保技术措施到位。
(四)强化监督考核。要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财政纪律,确保专款专用。相关工作信息要及时上传上海市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财政局不定期对各区和相关单位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五)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开展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宣传活动,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系列报道,树立一批示范典型,促进全市蔬菜绿色生产、土壤质量提升。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百姓春晚活动策划方案 少儿春晚活动策划方案主题(六篇)
- 2023年周末日记(模板12篇)
- 最新学校防踩踏事故应急预案范本(通用10篇)
- 我不再害羞 我不再害羞作文400字(7篇)
- 2023年大学教师岗位职责(模板11篇)
- 零售管理工作总结汇总(汇总10篇)
- 家校协同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5篇)
- 遵守校纪校规讲话稿(通用13篇)
- 2023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的论文如何写(精选17篇)
- 最新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优秀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