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宁德编写合作申请书通用(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1-17 19:05:43 |
- ZTFB |
- 11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宁德编写合作申请书通用一
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访察人民疾苦,“四下基层”倾听人民呼声、清退干部违规建房维护人民利益,积极融入少数民族群众,彰显了爱民、护民、为民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展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这就要求在机关工作的党员,高度重视增强党性,加强政治历练,始终铭记“为了谁”,明确“依靠谁”,认清“我是谁”,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融入本职工作,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对党和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践行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政治承诺。
感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风范
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时,面对当地干部群众对“大项目”“金娃娃”的殷切期盼,并没有盲目烧“三把火”,而是下基层、搞调研、做研究,着眼宁德的长远发展,鼓励大家“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先要扶志”。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号召大家“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感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风范,就要认识到,“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而是意在打基础、谋长远,是一种甘于奉献、牺牲的高贵品格。
我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已开发建设2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苏州工业园区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几年来,园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新思想领航、新理念指引,超前思考、超前谋划,以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生态论英雄,多年如一日,深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努力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不断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攀登。
感悟严于律己的意志品质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的生活非常朴素,用的办公室和公车都是前任书记留下的,平时吃食堂、住宿舍,就连夫人彭丽媛来看望他,都是自己买车票或搭便车,从不派公车接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古人云:“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假如廉洁自律不过关,得了“软骨病”,做人就没有了骨气。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严于律己的慎微自爱,最重要的是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不仅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更要注意提升党性修养,加强自我改造。作为在机关工作的党员,我深刻认识到严于律己是关系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更是每名机关党员的必修课,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应时时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等诸方面注意慎独、慎初、慎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掩卷深思之余,我深深领悟到,《习近平在宁德》等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是各级机关青年干部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教材,为机关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成长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指引。我们应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学一学,从中不断汲取砥砺前行的动力,增长工作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精选宁德编写合作申请书通用二
[摘要]今年时值《闽东日报》复刊30周年。1989年11月1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停刊10年的《闽东日报》正式复刊。30年来,闽东日报人始终围绕“为振兴闽东服务”的使命,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党报助力扶贫攻坚的“宁德实践”。
[关键词]《闽东日报》 精准扶贫 “宁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闽东日报》复刊30周年。30年前的1989年11月1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停刊10年的《闽东日报》正式复刊,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撰写复刊词,寄语《闽东日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信息,拓宽思路,增长才干,促进闽东经济的振兴,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30年来,闽东日报人始终围绕“振兴闽东”的使命,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党报助力扶贫攻坚的宁德模式。
弘扬闽东精神
宁德,俗称闽东。对于曾经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忆道:“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特别是闽东的贫困地区,不少人靠山吃山(打柴)、靠海吃海(打鱼),祖祖辈辈散居在‘茅草屋’或者‘连家船’中,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生活也非常贫困。在宁德、福州和后来到省里工作期间,我多次到这些群众的家中走访,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使这些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安居乐业。”
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关心,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也得以体现。1989年5月,在宁德全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宣传“滴水穿石”精神,提振闽东人民的信心。30年来,《闽东日报》始终履行“鼓舞士气、成风化人”的职责使命,弘扬和传承“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使其深入人心,成为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东日报》通过系列策划,从宁德30年沧桑巨变中挖掘“滴水穿石”精神的新时代意义。2014年6月至8月,《闽东日报》连续推出《回荡在民心的动人乐章--习近平同志关心寿宁县下党乡发展建设今昔纪实》《让心和群众贴得更紧--“四下基层”在霞浦的传承》《铭刻在山水间的记忆--来自福安市范坑乡脱贫致富的报告》《心系群众福祉--蕉城区洪口乡脱贫致富纪事》等特稿,从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开阔面重新学习领会“滴水穿石”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思考。2015年3月2日,《闽东日报》头版整版推出专栏文章《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兴闽东》及评论员文章《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这种量变积累也体现在《闽东日报》的宣传工作上,舆论宣传如春风化雨,滴水汇聚成的江河湖海,迸发出强大的奔腾力量,推动闽东人民勇跨“贫困线”。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通过视频与福建宁德赤溪村村民和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在线交流,总书记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
讲好脱贫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近年来,《闽东日报》始终坚持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主政时倡导的“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群众鼓与呼。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脱贫”等成为媒体的高频词。据不完全统计,以“闽东日报精准扶贫”关键字搜索,2013年至2018年信息超过2500条。报社采编力量深入一线,采写了许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及时报道在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典型、新经验。
《心有阳光、不再彷徨》讲述了20岁残疾女孩薛巧芳在政府帮扶下开小卖部脱贫的励志故事;《柘荣英山构建“共融共生”扶贫新模式》报道了太子参农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脱贫新经验;《畲村脱贫的“金玉”石》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85后”村官雷金玉帮助乡亲脱贫的先进典型;《“近邻”助我再起航》记录了边防官兵助力渔民脱贫的军民鱼水情深……一篇篇报道不仅让当事人看着暖心,更是让所在地干部增添了更多自信。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写的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读者来信,反映了宁德福鼎市赤溪村的贫困状况,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由此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旷日持久的扶贫攻坚战。
2014年是这封读者来信刊发30周年,闽东日报精心组织策划,在5月6日整版推出长篇扶贫调查报道《“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幸福嬗变》,系统梳理了赤溪以及宁德扶贫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并迅速成为全国舆论焦点。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中宣部两次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社、央广央视等中央媒体采访报道,持续宣传赤溪扶贫工作经验。大规模的宣传报道,让闽东人民摆脱了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坚定了彻底脱贫的信心。
参与扶贫事业
新闻事业的全部功能都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实现。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党报人不仅要做好舆论宣传报道,更要发挥“社会活动家”的作用,参与到“脱贫”事业中。
30年来,由王绍据开启的一段党报和扶贫村的缘分一直在延续,闽东日报社从领导到采编力量都始终奋战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2015年2月27日,《闽东日报》头版刊发了《三十年不了情--闽东日报与福鼎赤溪村不得不说的故事》,深情回顾了30多年来闽东日报社和赤溪村的点点滴滴,党报助力扶贫攻坚的情怀和努力可见一斑。
2017年,王绍据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这不仅是表彰他在扶贫报道中的贡献,更是嘉奖作为报人在扶贫实践中的努力。好传统在闽东日报社代代传承,一些80后、90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贫困户解决具体困难。在采访福安市甘棠镇过洋村六旬畲嫂雷奶妹十几年照顾公婆和小叔子的事迹中,记者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第一时间联系了甘棠镇政府、宁德市妇联等部门机构,为雷奶妹争取各方扶持,让这个家庭顺利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诚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扶贫济困、深入基层这一优良传统,在闽东日报社以制度的形式得以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闽东日报社以“采编下基层”活动为抓手,在全市选择100个有代表性的乡、村、企业等基层单位为联系点,记者走村入户调查研究,生动报道闽东人民如何发挥“滴水穿石”精神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5年,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在宁德召开,闽东日报社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推出了30多个专题报道,大规模宣传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让宁德扶贫工作再次得到全国关注。2016年5月4日,报社党组组织开展“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忆传统、走基层、促发展’”主题活动,在赤溪村设立“闽东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永久实践地”,对新闻扶贫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完善。
“在讲贫困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讲动力”。为更好地传播闽东故事,《闽东日报》开设了“闽东之光”“幸福福鼎”“文化柘荣”等专栏,每周安排一个版面,挖掘闽东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聚集脱贫力量。
时光流转,初心不变。2018年6月,闽东日报社组织党员前往福鼎市柏洋村、方家山村等地开展“为振兴闽东服务”党日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迈入新时代,闽东日报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将《闽东日报》办成具有“闽东特色的地方报纸”。
精选宁德编写合作申请书通用三
这是光明日报特别报道组第二次探访福建宁德。
宁德被称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策源地之一。2018年春,我们第一次探访宁德,为的是溯源“滴水穿石”精神。彼时,中国刚刚迎来党的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三大攻坚战打响。2020年12月,我们第二次探访宁德,为的是聆听新篇章里的闽东故事。此时,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摘帽。
8年的持续奋斗、一个亿的脱贫人口,关于脱贫,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传奇:有城镇从无到有,有新村破土而生;全球最高桥梁从黔滇交界拔地而起、世界最大高速公路网络贯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人的毡房里有了水,孩子们上学路上有了光,网友发帖感慨,“在中国,你将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的村庄。”无数中国故事等待讲述,为什么要不断回望宁德,宁德回答了什么?
宁德回答了何谓人民情怀。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留下了“滴水穿石”精神,开启了宁德30年“摆脱贫困”的历程。论贫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有无数个闽东,脱贫不是硬任务;要成绩,闽东有无数种出政绩的可能,脱贫反而是最需要久久为功的选择。但正是这个选择,关乎每一个“闽东父老”的生存,改变每一个闽东孩子的命运。写于宁德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引用了西汉刘向的一句话,“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笔墨之中意味深沉。党的十八大后,面对数量超过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人口的贫困人口,党中央坚持全党促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坚持用8年时间啃下最硬的骨头,务必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持守的是同样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人民谋幸福”,是责任也是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使命更是本分。
宁德回答了何谓战略定力。
闽东发展中的几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主政宁德,习近平坚持不搞大项目、不烧三把火;90年代初离开宁德,他叮嘱“面对闽东的实际,消除一切超现实的幻想”;直到2010年赴宁德调研,他终于指示:“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9年给宁德父老回信,他充满鼓励:“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是依靠这种战略判断、继承这种历史耐力,宁德不但率先脱贫,而且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地基,培养了长滋久养的文化精神,历练出坚韧务实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接地气、谋长远的决策习惯。只有时间长久、越是时间长久,才越能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历史逻辑、摆脱贫困的长久回馈。可以宁德视角观察一下十八大之后党中央的战略安排:先有精准脱贫,才有高质量发展;有了“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扎实地基,才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底气,从生存到发展、从兜底到共富,有序衔接。以战略思维谋事、以战略定力成事,正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质。
宁德回答了何谓系统观念。
20世纪80年代末的闽东百业待兴,哪个才是先手棋,什么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是摆脱贫困。脱贫对干部队伍产生了诉求,才能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脱贫对发展目标形成了倒逼,才能激发“弱鸟先飞”的改革意识。因此,30多年后的宁德,不仅仅是脱贫的宁德,也是创新的宁德、产业的宁德,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呈现出了系统性的成果。同一个角度看全国:紧密伴随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脱贫攻坚历程的,是新发展理念的推出、是“反四风”的贯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推进。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因为有这种系统观念指导下的实践,全面小康的“全面”才能真正落地,精准脱贫的效应才远远超出脱贫。
我们总是回望宁德,因为“滴水穿石三十年”是历史事实更是历史眼光,使我们更能读懂新时代的实践与思想。“从根本、全局、长远来考虑问题”,是逻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情怀,有这样的逻辑,必有这样的情怀,反过来也一样。先夯基垒土、再积厚成势力、最终实现协同高效,是实践的规律;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形成“一块整钢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有这样的实践必有这样的理论,反过来也一样。如何读深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理解脱贫治理背后的思想、脱贫攻坚贯穿的精神——宁德,提供了极其具体的例子和独一无二的视角。
《摆脱贫困》成书三十多年,中国摆脱绝对贫困。把起点和结果放在一起看,就是一节最好的历史课。读宁德而知中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该有更深沉的自信和更笃定的信念。
精选宁德编写合作申请书通用四
这是光明日报特别报道组第二次探访福建宁德。
宁德被称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策源地之一。2018年春,我们第一次探访宁德,为的是溯源“滴水穿石”精神。彼时,中国刚刚迎来党的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三大攻坚战打响。2020年12月,我们第二次探访宁德,为的是聆听新篇章里的闽东故事。此时,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摘帽。
8年的持续奋斗、一个亿的脱贫人口,关于脱贫,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传奇:有城镇从无到有,有新村破土而生;全球最高桥梁从黔滇交界拔地而起、世界最大高速公路网络贯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人的毡房里有了水,孩子们上学路上有了光,网友发帖感慨,“在中国,你将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的村庄。”无数中国故事等待讲述,为什么要不断回望宁德,宁德回答了什么?
宁德回答了何谓人民情怀。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留下了“滴水穿石”精神,开启了宁德30年“摆脱贫困”的历程。论贫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有无数个闽东,脱贫不是硬任务;要成绩,闽东有无数种出政绩的可能,脱贫反而是最需要久久为功的选择。但正是这个选择,关乎每一个“闽东父老”的生存,改变每一个闽东孩子的命运。写于宁德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引用了西汉刘向的一句话,“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笔墨之中意味深沉。党的十八大后,面对数量超过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人口的贫困人口,党中央坚持全党促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坚持用8年时间啃下最硬的骨头,务必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持守的是同样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人民谋幸福”,是责任也是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使命更是本分。
宁德回答了何谓战略定力。
闽东发展中的几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主政宁德,习近平坚持不搞大项目、不烧三把火;90年代初离开宁德,他叮嘱“面对闽东的实际,消除一切超现实的幻想”;直到2010年赴宁德调研,他终于指示:“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9年给宁德父老回信,他充满鼓励:“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是依靠这种战略判断、继承这种历史耐力,宁德不但率先脱贫,而且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地基,培养了长滋久养的文化精神,历练出坚韧务实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接地气、谋长远的决策习惯。只有时间长久、越是时间长久,才越能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历史逻辑、摆脱贫困的长久回馈。可以宁德视角观察一下十八大之后党中央的战略安排:先有精准脱贫,才有高质量发展;有了“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扎实地基,才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底气,从生存到发展、从兜底到共富,有序衔接。以战略思维谋事、以战略定力成事,正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质。
宁德回答了何谓系统观念。
20世纪80年代末的闽东百业待兴,哪个才是先手棋,什么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是摆脱贫困。脱贫对干部队伍产生了诉求,才能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脱贫对发展目标形成了倒逼,才能激发“弱鸟先飞”的改革意识。因此,30多年后的宁德,不仅仅是脱贫的宁德,也是创新的宁德、产业的宁德,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呈现出了系统性的成果。同一个角度看全国:紧密伴随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脱贫攻坚历程的,是新发展理念的推出、是“反四风”的贯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推进。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因为有这种系统观念指导下的实践,全面小康的“全面”才能真正落地,精准脱贫的效应才远远超出脱贫。
我们总是回望宁德,因为“滴水穿石三十年”是历史事实更是历史眼光,使我们更能读懂新时代的实践与思想。“从根本、全局、长远来考虑问题”,是逻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情怀,有这样的逻辑,必有这样的情怀,反过来也一样。先夯基垒土、再积厚成势力、最终实现协同高效,是实践的规律;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形成“一块整钢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有这样的实践必有这样的理论,反过来也一样。如何读深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理解脱贫治理背后的思想、脱贫攻坚贯穿的精神——宁德,提供了极其具体的例子和独一无二的视角。
《摆脱贫困》成书三十多年,中国摆脱绝对贫困。把起点和结果放在一起看,就是一节最好的历史课。读宁德而知中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该有更深沉的自信和更笃定的信念。
精选宁德编写合作申请书通用五
[摘要]今年时值《闽东日报》复刊30周年。1989年11月1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停刊10年的《闽东日报》正式复刊。30年来,闽东日报人始终围绕“为振兴闽东服务”的使命,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党报助力扶贫攻坚的“宁德实践”。
[关键词]《闽东日报》 精准扶贫 “宁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闽东日报》复刊30周年。30年前的1989年11月1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停刊10年的《闽东日报》正式复刊,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撰写复刊词,寄语《闽东日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信息,拓宽思路,增长才干,促进闽东经济的振兴,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30年来,闽东日报人始终围绕“振兴闽东”的使命,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党报助力扶贫攻坚的宁德模式。
弘扬闽东精神
宁德,俗称闽东。对于曾经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忆道:“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特别是闽东的贫困地区,不少人靠山吃山(打柴)、靠海吃海(打鱼),祖祖辈辈散居在‘茅草屋’或者‘连家船’中,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生活也非常贫困。在宁德、福州和后来到省里工作期间,我多次到这些群众的家中走访,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使这些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安居乐业。”
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关心,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也得以体现。1989年5月,在宁德全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宣传“滴水穿石”精神,提振闽东人民的信心。30年来,《闽东日报》始终履行“鼓舞士气、成风化人”的职责使命,弘扬和传承“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使其深入人心,成为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东日报》通过系列策划,从宁德30年沧桑巨变中挖掘“滴水穿石”精神的新时代意义。2014年6月至8月,《闽东日报》连续推出《回荡在民心的动人乐章--习近平同志关心寿宁县下党乡发展建设今昔纪实》《让心和群众贴得更紧--“四下基层”在霞浦的传承》《铭刻在山水间的记忆--来自福安市范坑乡脱贫致富的报告》《心系群众福祉--蕉城区洪口乡脱贫致富纪事》等特稿,从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开阔面重新学习领会“滴水穿石”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思考。2015年3月2日,《闽东日报》头版整版推出专栏文章《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兴闽东》及评论员文章《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这种量变积累也体现在《闽东日报》的宣传工作上,舆论宣传如春风化雨,滴水汇聚成的江河湖海,迸发出强大的奔腾力量,推动闽东人民勇跨“贫困线”。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通过视频与福建宁德赤溪村村民和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在线交流,总书记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
讲好脱贫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近年来,《闽东日报》始终坚持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主政时倡导的“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群众鼓与呼。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脱贫”等成为媒体的高频词。据不完全统计,以“闽东日报精准扶贫”关键字搜索,2013年至2018年信息超过2500条。报社采编力量深入一线,采写了许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及时报道在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典型、新经验。
《心有阳光、不再彷徨》讲述了20岁残疾女孩薛巧芳在政府帮扶下开小卖部脱贫的励志故事;《柘荣英山构建“共融共生”扶贫新模式》报道了太子参农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脱贫新经验;《畲村脱贫的“金玉”石》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85后”村官雷金玉帮助乡亲脱贫的先进典型;《“近邻”助我再起航》记录了边防官兵助力渔民脱贫的军民鱼水情深……一篇篇报道不仅让当事人看着暖心,更是让所在地干部增添了更多自信。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写的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读者来信,反映了宁德福鼎市赤溪村的贫困状况,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由此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旷日持久的扶贫攻坚战。
2014年是这封读者来信刊发30周年,闽东日报精心组织策划,在5月6日整版推出长篇扶贫调查报道《“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幸福嬗变》,系统梳理了赤溪以及宁德扶贫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并迅速成为全国舆论焦点。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中宣部两次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社、央广央视等中央媒体采访报道,持续宣传赤溪扶贫工作经验。大规模的宣传报道,让闽东人民摆脱了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坚定了彻底脱贫的信心。
参与扶贫事业
新闻事业的全部功能都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实现。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党报人不仅要做好舆论宣传报道,更要发挥“社会活动家”的作用,参与到“脱贫”事业中。
30年来,由王绍据开启的一段党报和扶贫村的缘分一直在延续,闽东日报社从领导到采编力量都始终奋战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2015年2月27日,《闽东日报》头版刊发了《三十年不了情--闽东日报与福鼎赤溪村不得不说的故事》,深情回顾了30多年来闽东日报社和赤溪村的点点滴滴,党报助力扶贫攻坚的情怀和努力可见一斑。
2017年,王绍据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这不仅是表彰他在扶贫报道中的贡献,更是嘉奖作为报人在扶贫实践中的努力。好传统在闽东日报社代代传承,一些80后、90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贫困户解决具体困难。在采访福安市甘棠镇过洋村六旬畲嫂雷奶妹十几年照顾公婆和小叔子的事迹中,记者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第一时间联系了甘棠镇政府、宁德市妇联等部门机构,为雷奶妹争取各方扶持,让这个家庭顺利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诚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扶贫济困、深入基层这一优良传统,在闽东日报社以制度的形式得以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闽东日报社以“采编下基层”活动为抓手,在全市选择100个有代表性的乡、村、企业等基层单位为联系点,记者走村入户调查研究,生动报道闽东人民如何发挥“滴水穿石”精神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5年,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在宁德召开,闽东日报社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推出了30多个专题报道,大规模宣传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让宁德扶贫工作再次得到全国关注。2016年5月4日,报社党组组织开展“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忆传统、走基层、促发展’”主题活动,在赤溪村设立“闽东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永久实践地”,对新闻扶贫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完善。
“在讲贫困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讲动力”。为更好地传播闽东故事,《闽东日报》开设了“闽东之光”“幸福福鼎”“文化柘荣”等专栏,每周安排一个版面,挖掘闽东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聚集脱贫力量。
时光流转,初心不变。2018年6月,闽东日报社组织党员前往福鼎市柏洋村、方家山村等地开展“为振兴闽东服务”党日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迈入新时代,闽东日报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将《闽东日报》办成具有“闽东特色的地方报纸”。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农村建围墙申请书(模板10篇)
- 转为通学生申请书通用(实用15篇)
- 工龄工资补贴申请书(精选18篇)
- 学校合并申请书范文(模板15篇)
- 2023年大学降级怎么申请书汇总(通用18篇)
- 韩语高级范文范本 韩语高级文章(4篇)
- 最新韩语topik范文范本(通用19篇)
- 毕业赴边申请书通用(精选13篇)
- 寝室停电来电申请书 暂时停电申请书(6篇)
- 最新离职申请书没写原因汇总(优秀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