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案范文(汇总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4:00:47 |
- ZTFB |
- 8页
教案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合适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教案中可以设计相关的合作活动。
核心素养教案篇一
一.积极参加校外、校本培训活动。
经常参加一些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从这些校外听课、评课活动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内优秀教师的报告会、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说课、评课、集体备课我都一一参加,与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久而久之,自己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
二。阅读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书刊。
对于知识、观念更新读物,向我展示的是新的理论视野、新的教育学习内容,我从中获得的是教育教学的新的视角,综合性报刊,如《人民教育》、《新教育》,教学解疑难书,如《教材全解》、《点拔》这些报刊和书大多有利于我教学,帮助我解决了课堂教学的疑难点,且各有所长,我从中吸取了它们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作为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发展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写好备课笔记,务必做到提前备课。教材是每个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食粮”,教师只有自己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把其中的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更加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不但有听讲,还应该有探索、实践;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不但有练习,还应该有体验、合作。
四。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进修和专业知识,汲取最新的“养料”。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英语教师当然不可能通晓各门科学,但是读一点科普读物,关心与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读一点科技发展史,对某一门或某几门科学知识了解稍多一些,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五.课后积极写教学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评价,找出得失,明确方向,从而确定新的行为方向。只有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旦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会感到不适,所以就写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好、更突出。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是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专业发展也应该是每一个英语教师不断追求,为之而学习奋斗的。自己也深知提高专业知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更加确信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英语老师。只要肯努力,不断在学习中完善,最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的。
核心素养教案篇二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中给出了核心素养的定义,即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能够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象且用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在教育部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的迫切任务。本文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
综合有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我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1.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区域是地理学的显著特征,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某一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存在明显差异。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如我们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时候,就要把干旱这一自然地理特征落实到西北地区所处的特殊区域,联系我国西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小,同时还要考虑地形这一因素,受高原和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我们之所以将综合思维这一思维方法选定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在一定程度契合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综合性的确很具地理特色。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每一门学科都在培养的,地理学科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主要是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要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去思考和分析。如我们在分析影响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的时候,既要分析影响他们的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只有把两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做到工农业布局合理。
3.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人地关系是指地球表层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人地协调不是我们口头上的说说就能达到的目标,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给自然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惩罚了我们。又比如近期保护国际基金会发起了一个系列公益影片项目《大自然在说话》,其核心宣传语就是‚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将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如果未来的建设者都不具有人地协调的观念,那么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情何以堪?由此可见人地协调观理应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什么力?是不是直接的说法就是地理实践能力?本人觉得它更应该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素养。地理实践能力的确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更像是实践的先行者,观测技术,野外调查是地理学常用的技术和方法,所以学习地理就有很多‚行万里路‛‚融进大自然‛的机会。达•芬奇说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地理实践力已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永远不是我们想要的。
二、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
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地理实践力方面关注不足。往注重强调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干巴巴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施教。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则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消化、理解。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导致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现代教学观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消化,理解知识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贴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出现乐教乐学的喜人局面。
2.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1)强调区域认知,发展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知识面很广,综合性和趣味性较强,不论广阔的田野、丰富的矿藏,还是那神秘的宇宙、灿烂的星辰、美丽的山河大川,都是地理学内容所及。为培养发展学生思维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地理知识往往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区域,如何对区域做出正确认知,首先必须建立起空间概念,但许多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相当模糊,有些学生甚至连主要国家、城市都不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发展空间建模。有两种途径可以做到:一是通过识别经纬地图和地球仪。找出主要经纬线所在区域。主要经纬线包括回归线、赤道、极圈和零度经线等。对主要地理事物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空间位置。比如:赤道线上的国家有委内瑞拉、巴西等,零度经线的国家有英国,海洋有地中海等,使学生对地球上东西、南北方向有了大致的概念,对这些特殊线位上的国家及相关知识、有了了解和对比。二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的填充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各种板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识别区域图的基础上能自绘区域空白图,再将主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区域意识。而且学会了用图说话,用图思考,建立了稳固的空间概念。其次,对区域的认知要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我们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地理分区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地理特征进行阐述,甚至把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之间存在联系的方面进行综合。如我们在介绍南亚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和工业布局的教学中,就要综合分析印度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2)挖掘教材,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的以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实践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有条件组织模拟教学,借助于教学仪器模拟一些日常地理现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影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组织一些简单的地理调查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就近的博物馆理解当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变迁,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当地城市环境污染以及繁华商业网点进行调查,对于学生发现其中的地理知识,有效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激情具有良好的效果。再者,配合地理课堂教学和满足课堂实验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简单仪器、课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动。例如地貌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校园地图和立体模型、自流井盆地模型等。
实验一:地转偏向力的观测。
为了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这么一些材料:一个无盖的纸箱、一支蜡烛、火柴、香。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纸箱开口对着自己的一侧,蜡烛放置在纸箱一侧。第二步:点燃蜡烛和香,大约1-2分钟后,将点燃的香平放在蜡烛的上方。
第三步:仔细观察香烟在纸箱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实验结论: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在摆有蜡烛一侧香烟在垂直方向上上升,水平方向上:由蜡烛的上方流向纸箱的另一侧,下方由另一侧流向蜡烛一侧,这就是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3)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树立起人地协调观。
《管子.乘马篇》中所列国都的原则体现了顺应、节约和变通的主动顺应的思想:‚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关于这部分的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中要求:‚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要求:‚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达到以上的要求,必须先清楚地知道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和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产生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在很多章节中都有体现:
(1)如必修二的人口和城市中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标准可通过活动来实施,比如让学生联系洞口县城城市化,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让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渗透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另外,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个知识模块中‚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这一知识模块的内容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进行集中的教育,为了使这种教育深入人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达成这些目标,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写一篇图文并茂的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同时结合实际在校园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让人地协调观点深入他们的心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2)必修三的知识模块‚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中要求‚距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这部分的课标要求结合案例,通过了解案例中的人地关系,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利用已有的人地协调观点来解决其中的人地矛盾。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在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都要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改变培养学生的模式,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教案篇三
5月15日下午,闵行区南片初中物理教师齐聚浦江三中参加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陈焕勤老师主持,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浦江三中陈利萍老师的《比热容》这节课,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在问题设计及实验设计上下功夫,以“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一系列思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使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推进流畅,目标达成度较高。颛桥中学肖俊老师的《电学实验专题复习》,通过呈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前概念,采用同伴互助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创设情镜,让学生自编问题、实战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的研讨采用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方式。教师们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真诚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分享。
文绮中学的陈嘉月老师肯定了两节课在实验探究和分层次思维培养方面的努力,对于如何让实验探究更深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浦江三中的沈磊老师认为两节课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上的精心设计,都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能有效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性。
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学员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强调要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对课堂的核心问题要。
总结。
升华,以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攻关基地主持人郑老师结合两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如何让实验探究更精细、让实验复习更有效提出了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的建议。
本次物理教学研讨活动,集两所学校之合力协作,集南片物理教师团队之智慧碰撞,集两区物理教师之互通有无。多维度学科育人理念的交织,营造出热烈的研讨氛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我们始终在路上。
核心素养教案篇四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定义,我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它被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又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要素。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我就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引领者。
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领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情、情感以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平时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跟着教师的启示回答出问题。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特点不是很了解,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西方国家的文化,例如,我们学习的高中外研版第4册第三模块“bodylanguageandnon-verbialcommunication",介绍的是西方的社交文化,其中涉及打招呼、问候他人、与人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老师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从中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位学生了解西方社交文化?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将平时学习中或者是生活中了解的西方社交礼仪文化进行汇总,然后回答。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西方社交礼仪了解甚少,因此,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补充要全面具体,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对西方社交礼仪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其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西方的社交礼仪较为复杂,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者课后,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资料,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通过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西方国家社交礼仪的资料,供学生学习之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地学习西方国家的交际礼仪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核心素养也会得到不断培养与提高。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情感素材进行培养。所谓的情感素材培养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例如,我们学习的高中外研版第2册第六模块“filmsandtvprogrammes",介绍的是东西方的影视文化,教师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的东方元素,有真挚的爱情,有在危难时不离不弃的亲情,也有危难时被抛弃、被人背叛的感觉。由于电影是全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人物所说的英语台词进行记忆。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了解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人物关系。教师在提出要求之后,开始与学生共同观看电影。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需要结合教师的要求将重点内容记录在本子上。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电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电影进行点评,学生在对电影诸多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既获得了文化知识,理解了文化内涵,对比东西文化差异,从中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而,也就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由于英语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有多高,学生依然学习的是中国式的英语,对学生核心英语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针对此种情况,为了使学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充分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座谈会,邀请外国好友参加。学生可以向外国友人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而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最好采用全英语,而当外国友人发现学生发音不规范的时候,也可以及时地进行纠正。此外,学生可以与外国友人交流家乡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例如,洛川苹果文化、洛川民俗文化、洛川国家黄土层地质遗址等。当然,学生在了解外国友人家乡的风俗文化的同时,会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而这也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与外国友人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与学生一同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就是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地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更大进步。从某个角度来讲,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也是一种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式,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了解西方文化,不断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促使学生热爱西方文化,主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索,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总之,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要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把社会文化、思维认知、和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告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了解自身在英语核心素养方面的缺陷,并且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以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进而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
核心素养教案篇五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二、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生活艺术,它是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也是承载着历代文化的精华。《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中的音乐都是很具有几纪念意义的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轻缓的音乐让整个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团结在一起,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组的儿女,是一种无形力量,吸引着人们的心田。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舒展我们的身心,感受那豪迈的温柔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
四、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设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作为新兴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传播功能。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的各个感官都非常的敏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能力。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小学的音乐教育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核心素养教案篇六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包含了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关键能力,一个是必备品格,而我们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从四个方面落实: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思维品质是指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证券各种思想观点,更改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多元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是我们思考的质量,如我们思考是否全面、清晰、快捷、具有批判性等等,思维品质内容丰富,各种思维方式有着各自的思维品质,基础性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每个人都有思维,但思维品质各不相同,由此导致我们的思维成果不同、看到的问题不同、对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人与人的思维不在思维什么,而在思维品质。有质量的思维是我们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unit6中的magicmusic讲述了哈梅林镇的镇民们为解决鼠疫聘请了魔笛手,但事成之后却背信弃义,最终遭到魔笛手惩罚的故事。我和孩子们一同观看了视频,在十个问题的慢慢引导中,孩子们思考、分析、判断,并总结出“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的观点,而在后续的创编活动中,我们一起生成和创造了美,同时也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驿优秀文化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英语课程应促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的价值观和自信、自尊、自强的品格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判断能力,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具有国家意识和全球视野。
同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能自我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4bunit5sport中涉及到了不同的运动,对于孩子们所熟悉的football,他们区分了soccer,5bunit4中groundfloor和firstfloor在culturalcorner做了简单的介绍,孩子们通过图片发现了其中的不同,于我们学校的楼层做了对比,孩子们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形成了健康的人格。
总之,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身体挖掘、文化挖掘、大脑挖掘、心灵挖掘等培养出sunny(阳光),happy(快乐),independent(独立),naive(天真)和excellent(优秀)的学生,做到“教书”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和其身边人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受用终生。
核心素养教案篇七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核心素养教案篇八
职务:初中地理教师职称:无。
单位:新疆兵团第四师七十九团中学。
手机:
地址:新疆伊犁尼勒克县79团。
邮编:835705。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教育在新的时期提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地理教育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学生地理素质教育只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自由发展与适应社会以及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那么,21世纪初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就适应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地理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字:核心素养课堂作业实践地理核心素养。
作业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一大法宝,是对课堂的检测。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地理作业的安排也应该有新的要求。传统的地理作业的安排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的目的在于应对考试,而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在未来我们的地理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实施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施的。未来社会,学历普及化已经势不可挡了,学历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号,人人都有。人与人的区别就是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以及品格。我们为社会培养的应该是“人才型人才,不是学历型人才”。所以作业的安排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基础知识的安排不可少,但更多的应该是安排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实践于身边的乡土地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对于作业的检查也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书本检查,另一方面为实践检查。作业多少的安排也是一门艺术,要合理分配学科作业的时间,当书面作业与实际作业时间安排上过多时,应适当减少书面作业时间,保证实践作业的时间。
能迅速的定位当地的地理生活。关于地理实践应做到以下几点:1.实践准备。
实践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既有集体共同参与的,也有个人自主完成的。3.实践的任务。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关注点在于成绩是否高,成绩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但是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分数的高低,更多的应该全方位评价与定位学生。那么我认为评价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地理的德智体美来对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评价,德主要指学生的地理品德,包括平时地理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智主要指学生的地理智慧,包含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问题的创新性的观点,体主要指学生对地理实践身体力行的能力,是否认真积极参与了每次地理实践,美主要指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包含了地图的绘画,实体地图的绘画。当然,书面成绩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检测,在评价中也应占一定的比例。
2.实践评价。
核心素养教案篇九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
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这9大素养你咋看?重磅!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附后)!“京城教育圈(id:bjeduvision)”从部分中小学校长及专家处获悉,最近这份征求意见稿已开始在教育界内部征求意见和建议。
可以说,“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9.尊重差异。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父母分田地协议书(汇总15篇)
- 最新年终股权激励协议书(汇总9篇)
- 电话停止申请书简短(精选10篇)
- 最新房产换证申请书(模板9篇)
- 最新就职签证申请书通用(精选9篇)
- 2023年政府拆迁申请书(大全10篇)
- 老人遗体捐献协议书简短 遗体捐献申请书(9篇)
- 2023年大型美术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简短(汇总8篇)
- 2023年委托照顾老人协议书(精选8篇)
- 蔬菜种植基地文案范文简短 蔬菜的宣传文案(六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