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研单位调研报告范文(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6:42:00 |
- ZTFB |
- 10页
报告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报告应该有清晰的框架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参考和借鉴。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一
教科研工作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以“科研兴校”为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校领导的重视,校长亲自承担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由专职教科研中心主任负责全校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科研的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校名教师中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我校大部分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主动以科研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市县级获奖论文余篇,发表余篇。余篇被评为县市级教育教学成果。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施。
为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做到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教育科研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教育科研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专题、措施,确保科研优质高效。学校为教育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证,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科研的经费。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育科研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把教育科研纳入校长的办学目标管理,把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与评职晋级、评优、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
1、课题带动。
气氛。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
2、讲座培训。
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
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一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4、师徒互结对子。
我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在学校内部将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
5、观摩听课交流。
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制度化的观摩听课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进行案例学习和研究。
6、个人自主研修。
教育科研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课改的发展和需要,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提高。并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7、交流合作。
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通过与兄弟学校结成对子以来,通过轮流举办教师论坛、联合教研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专家指导。
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后,组织集中培训,请教研室和兄弟校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二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调研报告为更全面掌握学校学科*与科研工作情况,了解各学院对学科与科研平台、团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科研处、学科建设办于本学期的第2周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各学院(系)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目前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认识。
各学院对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不断提高,不少学院都强调,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们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重要保*,也是衡量一所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调研中,各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本院的师资队伍、科研情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详细地汇报,提出了学科建设、科研推进工作等方面的设想。总体上说,各学院对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重要*认识都比较到位,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人文学院表示要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争取1-2年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申报状况得到切实改变,每年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篇以上。数理学院表示下一个五年力争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4项以上,确保通过2018年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为申报硕士点授权打下坚实基础。计算机科学学院表示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科研渠道。启动“135”学科建设工程,打造1个重点实验室,主攻3个研究方向,设置5个本科*。大部分学院制定了本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五年计划和具体措施。
二、各学院(系)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相关动向。
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
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同时,由于学科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各层机构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谋划,既要重视政策、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等,又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科*观念,拿出具体措施,使学校真正在本科院校的轨道上运转。
2.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有所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层面科研量化考核和科研奖励等办法颁布后,不少学院都对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各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论文发表、项目获奖等也进行了配套,能主动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科研工作对学院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院也正努力结合本单位的特长、优势,主动寻求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增长点。
3.部分学院科研团队初步形成。
积极作用,促进了所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成果少、含金量低。
现有师资队伍很难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很难获得重大的科研项目,原因有三点,一是师资队伍科研基础、科研意识比较薄弱,不知科研怎么搞,想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又基础不够。二是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高水平科研型人才匮乏,大家都卯足了劲,但就是缺少真正的领*式高端人才带领大家在科研上有效突破。三是科研时间少,不少学院反映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专任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数都在11节以上,教学任务重,难以挤出更多时间搞科研。
2.科研软硬件设施差、图书资料少。
学校大部分软硬件设施处于原先高职院校的水平,缺少*的、高端的实验室,教师的科研成果无法通过精密设备测定、增加成果的可信度。缺少相关的*图书资料、代表科技前沿技术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学校没有外文数据库,制约了教师科研信息的查询、科研资料的查找、科研成果的质量。
3.科研积极*不高。
搞科研要靠中青年教师,最佳年龄在25-45岁,但部分学院的教师科研积极*不够高,搞科研一靠兴趣(随意),二靠利益(评职称)、三靠政策(指标奖励),没有把搞科研作为本职工作,而是为应付完成任务,这样的后果是所出的科研成果少,并且质量不高。
4.学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科研也就找不到突破口,也就出不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四是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有的学院兼职教师偏多,影响学院的科研工作。
5.学科科研经费不足。
有的学院反映学校投入经费不足,学院自筹经费能力又较弱,还要解决教师的福利问题,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学科科研建设,并因此导致科研保障不力、资源开发不足,许多教师只能闭门造车,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循环,也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源。
6.学科结构还没有到位。
有的学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结构,缺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数量也偏少,学科团队组建不到位,有的学科研究方向上人员寥寥无几,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
四、各学院希望学校给予的支持。
调研中,各学院充分肯定了学校层面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视,对自己所在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学校高层领导重视、专项资金到位、顶层规划科学、实施步骤具体等都影响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有效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各学校衷心希望学校能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或倾斜,能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指导、支持。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新鲜血液充实学科科研建设的前沿阵地,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
2.给教师留有足够的科研工作时间。
教师分成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各有侧重,让喜欢搞科研、能搞科研的教师安下心来搞好科研工作。
3.增加教师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
积极为教师创造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省及国家级课题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教师申报课题的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对学术会议论文给予重视。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业务学习和学历进修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接触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活力。
4.适度提高科研奖励力度。
在原有科研奖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奖励的力度、加大科研奖励的范围,充分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对作出重大科研贡献的教师进行荣誉上、物质上、时间上的多重奖励,让优秀人才搞科研时,心情上愉悦、生活上无忧、时间上充裕,在全校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科研气氛。
5.增加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希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与本科院校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及软件环境。比如机电学院希望学校组建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学院急需外文数据库和组建云计算机实验室;化工学院需要补充教学、科研仪器,需要一些检测数据有说服力的精密仪器用于科研及对外合作。
五、对学科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调研不拘形式,不走过场,各学院(系)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反映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一线情况,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不要贪多图快,集中精力建好几个重点学科、特*学科,一个学科建好了,可以带动多个学科建设。
2.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和校情实际,真正靠发展特*学科来确立我校的地位。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三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国xxx中央xxx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国xxx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提高到。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xxx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xxx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_____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xxx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四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加强、改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有效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为实现我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
基于学校的认识——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以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决不是为了装门面、当摆设、搞形式。要以“学校为本”,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科研活动,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
基于教师的认识——教师应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强调教师的科研主体地位,教师应自觉、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以此为课题,进行教育反思、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研究者自我发展”的观念,“为自己而研究”,教师把适合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课题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人点,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基于科研与教研的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倡“校本科研”。使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做到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建设。
还没有设置独立的教育科研机构的单位,尤其是教育管理区及管理区内的一些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力度。要设置专职的教科处,把教育科研从教务工作中单独分离出来,安排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设备、经费和办公地点,使学校科研工作能走上正常轨道。
(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1、科研运行机制。
教育科研机构,要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努力构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处——教师”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局面。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等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科研激励机制。
将教育科研与职称评定、教师奖励挂钩,并且加大评定、奖惩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3、科研保障机制。
实现“三个保障”:一是制度保障,要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二是经费保障,要有专项教育科研经费投入,设立专门帐户,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购买资料、设备配置、教科研成果奖励等;三是时间保障,要有专门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固定每周或每月科研活动时间,不能借口“教学任务重”而被挤占。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建设有力的教育科研队伍。
1、培训形式——继承中不断创新。
一是专家讲学。主动与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联系,聘请教科研顾问和客座教授以及“本土”教育科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科研辅导。二是区本、校本培训。区科研主管单位每年每学期要对全区教育科研骨干、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等进行多层次专题培训,各中小学教科处要相应做好校级层面的二级培训工作。三是外出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回来再进行汇报交流。四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即将研究和培训整合在一起,组织相关参训人员实际体验或参与某项课题研究活动,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通过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总结评价达到培训提高的目的。
2、培训内容——全面具体且有针对性。
培训内容包括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特别是科研方法的应用;课题研究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与实施,要做到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3.培训范围——领导与教师并重。
教师是开展科研的主力军,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没。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特别是加大对科研骨干的培养,尤其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培训骨干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坚持群众性科研的道路,不断充实科研队伍。
除对教师进行培训外,还要对分管领导、特别是学校的科研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形成一支由研究教师、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行政领导要多支持、多重视,并身先士卒带头搞研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
(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研工作的指导和专业引领。
1、走下去给予帮扶。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学校,现场采访,与教师座谈,了解教师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指导,并做好后续的跟踪帮扶工作。
2、请上来实施培训。科研管理部门对在调研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中的关键环节,集中组织老师进行专题的培训指导,引领科研工作的方向。
3、活动中进行引领。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发现、挖掘基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组织召开课题研讨课、汇报课、经验交流会、工作报告会、成果交流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让先进的经验、做法与成果广泛传播并推广。
4、关键环节加强指导。(1)组织课题申报。在省市区级课题申报通知下达之后,及时召开课题申报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对如何选题、怎样设计论证以及申请书的填写做具体培训。对上报的课题还要进行预审与单独指导,之后择优上报。(2)抓好开题指导。开题是课题研究的开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从开题报告的撰写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指导。(3)加强过程管理。首先要求各个课题组要将研究方案落实到每年的工作计划之中,其次是要求每个课题组要将研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研讨活动之中,落实到课堂及日常的工作之中。第三是加强对立项课题的日常督促和指导。此外,还要加强专项检查,通过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查看研究资料、进行交流和反馈等方式进行,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指导意见,对研究中的困难之处共同商榷,进行帮扶。(4)实施年度审查。立项课题每年底要上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阶段性成果,科研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对各个课题在研究中遇到的某些难题提供建议,进行交流,力求以查促导。(5)做好结题指导。科研部门要对鉴定需要准备的材料、鉴定会议形式、鉴定程序、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法、格式等进行具体培训指导,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帮助学校各项课题能顺利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六)进一步搭建科研工作新平台,优化教育科研手段。
1、充分利用好《峰峰教育研究》,搭建科研宣传交流平台。
在《峰峰教育研究》中开辟科研专栏,介绍课题研究进展,交流课题研究心得,发表课题研究成果等,让静态的资料成为动态的应用材料,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教师实际操作提供借鉴与模仿的载体,使之成为教师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五
现有师资队伍很难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很难获得重大的科研项目,原因有三点,一是师资队伍科研基础、科研意识比较薄弱,不知科研怎么搞,想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又基础不够。二是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高水平科研型人才匮乏,大家都卯足了劲,但就是缺少真正的领军式高端人才带领大家在科研上有效突破。三是科研时间少,不少学院反映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专任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数都在11节以上,教学任务重,难以挤出更多时间搞科研。
2.科研软硬件设施差、图书资料少。
学校大部分软硬件设施处于原先高职院校的水平,缺少专业的、高端的实验室,教师的科研成果无法通过精密设备测定、增加成果的可信度。缺少相关的专业图书资料、代表科技前沿技术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学校没有外文数据库,制约了教师科研信息的查询、科研资料的查找、科研成果的质量。
3.科研积极性不高。
搞科研要靠中青年教师,最佳年龄在25-45岁,但部分学院的教师科研积极性不够高,搞科研一靠兴趣(随意),二靠利益(评职称)、三靠政策(指标奖励),没有把搞科研作为本职工作,而是为应付完成任务,这样的后果是所出的科研成果少,并且质量不高。
4.学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科研也就找不到突破口,也就出不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四是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有的学院兼职教师偏多,影响学院的科研工作。
5.学科科研经费不足。
有的学院反映学校投入经费不足,学院自筹经费能力又较弱,还要解决教师的福利问题,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学科科研建设,并因此导致科研保障不力、资源开发不足,许多教师只能闭门造车,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循环,也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源。
6.学科结构还没有到位。
有的学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结构,缺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数量也偏少,学科团队组建不到位,有的学科研究方向上人员寥寥无几,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六
2008年5月15日-16日,全省国税科研工作会议在泰州姜堰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税收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2007年全省国税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了一批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研究部署了2008年科研工作任务。
一、国税科研工作推进显著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007年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国税科研工作围绕“为税收中心工作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内容,创新形式,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载体构建,为江苏国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深化“科研强税”意识,税收科研职能发挥彰显成效。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全省国税工作会议部署的工作重点,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深化“科研强税”意识,充分发挥税收科研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精细化征管、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努力提升税收科研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税收的主动性、务实性与前瞻性。全系统在《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税收研究资料》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税收学术论文达2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税收科调研文章400多篇,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及时批示与落实的科调研文章与调研报告近30篇,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与关注。
三是大力推进“精品战略”,税收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省局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为精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省局从总局领受了“影响区域宏观税负高低的因素分析”课题,研究制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税收问题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税收政策研究”、“省级数据集中与税收管理方式转变问题研究”、“税务稽查在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中的作用”四个省局重点科研课题。5个课题组共组织18个单位7个专业处室的近40名干部参加研究,形成作品23篇。省局课题《江苏省国税税源状况及宏观税负分析》在国家xxx《研究报告》上全文刊载发表;第二课题组研讨文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初探》在《中国税务》上发表;第三课题组“中国企业‘走出去’税收问题研究”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国家xxx老领导卢仁法专程赶到江苏,听取了课题成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第四课题组研讨文章《省级数据集中与税收管理方式问题研究》在《税收研究资料》上发表。省局编印下发了《2007年税收课题研究文集》,评选出优秀课题文章15篇。
四是营造氛围,群众性、应用性科研活动深入开展。省局在工作指导上,大力倡导基层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导,积极动员各级各类岗位上的国税干部参与以应用型为主的税收科研活动,注重刊载基层在税收应用领域上发现的问题,合理地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做到基层税收科、调研活动一体化,在全系统形成了多层次宽口径多方式的税收研讨氛围。在科研成果的评比上,推出了《中国税务〈江苏专栏〉》,《江苏国税调研》优秀文章及组稿先进单位的评比,通过公平、透明、公正,大规模的评选活动广泛地调动全系统税务干部的科研积极性,形成奖励先进、鼓励科研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进了群众性、应用性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是实施人才的精细化管理,税收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初具规模。省局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96名具有较高税收理论、政策水平、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科调研能力的人员进入人才库,在知识结构上兼顾了税收科研工作多领域的需要,在层级分布上兼顾了省、市、县三级税务部门,覆盖了税收工作的多个层次,初步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数量较为充足的高层次、高素质税收科研人才队伍。各地紧密结合总局科研所的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全省税收科研骨干参加全国税务系统税收科学理论视频培训,并通过集中授课、集体调研、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实施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税收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明确2008年国税科研工作重心。
一是加强对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职能作用的研究。立足税收、置身经济、面向社会,积极探讨税收如何在加快江苏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扩大与优化经济税源质量;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节约资源、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为“绿色江苏”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支持意见和政策建议;认真研究税收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的重要作用,加强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弱势群体、提高社会保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贯彻执行周苏明局长对税收科调研工作的指示,积极开展对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农村“三大合作”、发展循环经济等重大经济问题以及总部经济、走出去企业等热点问题的调研;认真调查核实涉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税收优惠情况,切实执行对落后产业的各项限制措施;对影响贸易顺差的税收政策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积极的调整建议;加强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等支农惠农税收政策的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强化税收与经济发展关联研究。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经济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不断增加等情况,不断强化对税源国际流动与地区转移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税收与区域、税种、产业、经济类型、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关联度问题的研究;加强对重点行业与企业信息采集与数据更新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宏观调控与非政策因素传导效应对经济税源影响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预警与决策辅助功能,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应对预案,努力实现税收与经济均衡增长、稳定发展。
三是加强财税政策调整对江苏经济税收影响的调研分析。重点做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时反映新旧税法衔接、清理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各种过渡性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总分机构税收分配及地区间税源转移问题研究,提出完善的意见与建议,切实推进新税法的顺利实施;积极关注完善增值税、消费税等一系列改革方案,作好相关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继续做好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等重要税收政策调整对我省经济税源、投资环境、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及时向各级政府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根据我省外贸大省的特点,加强对地方政府在加工贸易发展方面的政策联动研究,对我省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建议。
四是加强对全省中心工作部署、落实与推进情况的调查研究。认真落实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税源联动管理问题的研究,完善税源联动管理机制、明确税源联动管理重点、抓好税源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加强完善征管运行体系的研究,持续改进优化征管流程、全面推广应用监控决策系统、加强数据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执法监督与优化税收服务相关问题的研究,切实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促进国税机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由执法管理型向服务效能型转变;加强对深化“人才兴税”战略、推进领导班子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培养高素质国税干部队伍。
五是加强对江苏国税创新性、特色性工作的科学探讨与经验推广。江苏国税的许多工作一直领先全国,增值税和所得税联动评估、跨国税源管控与反避税工作、“服务e站”品牌的建设、简化优化征管流程、参数化执法方式、绩效管理创新、风险管理探索、税务文化建设等都在全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各地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取得了一些首创性、特色性的工作。税收科研工作应全面加强对江苏国税创新性、特色性工作与品牌建设的科学探讨与经验推广,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科研活动促进江苏国税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发展优势,以科研成果加大江苏国税的形象宣传,打造江苏国税的整体品牌。
三、把握总体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提升税收科研水平。
会议提出了做好2008年国税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对税收科研领导。各级税务机关领导干部要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从“科研强税”的高度明确科研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廓清对科研工作职能与地位存在的某些模糊认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大力推广“重要税收科研选题,领导亲自部署;重要税收课题,领导亲自参与;重要科研活动,领导亲自督促”的先进经验,形成税收科研的明确导向。要切实将税收科研与指导税收实践结合起来,把调查研究与领导决策结合起来,将科研工作渗透到税收业务工作之中,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坚持长抓不懈。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做到科研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切实明确税收科研工作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培养、使用科研骨干,舍得把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放在税收科研活动岗位上,强化税收科研的人才保障。
二是健全制度,完善程序,促进税收科研管理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出台的《税收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研制度,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省以下科研工作由办公室扎口管理的责任机制,由各市、县局办公室切实承担起本级税收科研的各项管理任务,加强科收科研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好科研工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真正将税收科研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信息报送、备案、通报与反馈制度,主动加强与省局科研所的联系与协作,加强税收科研信息报送、科研成果统计,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畅通县、市、省与总局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促进税收科研管理规范化。积极探索科研联动机制的建设,加强省局与省辖市、县级局之间的纵向联动,加强科研工作主管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合,定期交流情况,研究问题,合理配置和利用相关的科研资源,切实做到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三是抓住重点,加大引导,稳步推出一批税收科研精品。科研所从总局领受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问题和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由王金城总会计师任组长。为紧密结合江苏税收工作实际,省局在充分开展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加强所得税管理问题研究”、“税收执法管理研究”、“绩效管理工作研究”、“县级国税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等省局重点研究课题。各地要以夯实基础与高层次建设为基点,切实加强对省局重点课题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与人才保障,保质保量地完成重点课题研究。切实做好重点课题的延伸深化工作,展开多层次、多领域、特色化的子课题分解工作,强化课题研究的的全面性与深入性。积极鼓励市县围绕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涉税问题与税收中心工作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课题的需求调查与分析论证,形成自身的特色性课题,更充分地发挥税收科研的各项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七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大包干”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大变革,是对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双辽市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重视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相应调研报告,供业务部门和上级科研部门作出决策参考。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技服务;农村经营体制;调研。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这是继“大包干”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大变革,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生产要素的又一次大活化,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双辽市参改面积38900万平方米,此次林改已确权37700万平方米,占97%,尚未确权面积1200万平方米。这样,承包到农民手中的林地资源为37700万平方米。市林业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科技需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林业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筛选,争取多种形式推广应用。同时,针对基层生产单位和林农最关心、最迫切、最关键的林业技术难题与上级科研部门展开专项研究,逐步开展科技服务林改活动,实现“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1专项调研逐步开展科技服务林改活动。
注重实效,促进林业增产增收。
以服务林业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科技服务林改”活动。选定以郑家屯苗圃为主的“杨树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名优花卉种苗示范基地”两个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优质苗木,满足林农的需求,促进林农增收。选定以国有林场为主的“板蓝根林*间作”、“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森林培育与高效利用”、“食用菌林下栽培基地”等基地建设,起到试验示范作用,以实现兴林富农,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科普,提高林农科技素养。
制定林业科普行动计划。结合双辽市林业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几个项目:建立以郑家屯苗圃为主体的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及容器育苗基地,以玻璃山林场为主体的林草间作基地,实验林场为主体的品种杨栽培基地。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八
**年4月24日,全省国税科研工作议召开。
一、会议肯定了**年全省国税系统税收科研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自2005年9月省局科研所正式组建成立以来,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为税收中心工作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围绕国税中心工作,大力组织开展税收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系统税收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紧密结合江苏国税工作的实际,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了“增值税宏观税负问题的研究”等重点课题,协调全省科研力量合理分工、联合调研、集体攻关、分片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18篇论文分获**年度课题研究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同时,省局科研所从各市初评推荐的优秀税收科研成果中择优选出《增值税检查技术与方法》、《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全球化: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两大时代依据》三项成果上报总局,参加2005-**年度全国优秀税收科研成果评选,《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二等奖。
三是大力抓好总局部署的相关税收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年从总局受领了“税收精细化管理综合研究——税收信息化建设与征管流程的管理问题”和“税源分析与税收预测——我国微观税源与税负评价方法研究”两个全国税收科研重点课题,并组织省局、税校及基层的同志组成课题组,深入调研,精心撰稿,形成了《税收信息化建设与征管流程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和《引入增值率因素测算和评估增值税行业税负的方法研究》两个课题报告,在总局组织召开的课题研究会上得到充分肯定,《税收信息化建设与征管流程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课题组的一等奖。
二、会议明确了**年全省国税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
(一)加强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注重研究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税收与经济的宏观依存关系,把税收科研的内容拓展到经济领域,促进经济税源协调发展,注重从区域、税种、产业、经济类型、宏观税负、微观税负等方面全面分析我省各地国税经济税源发展变化现状,剖析经济税收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深层次地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完善经济税源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二)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税收征管的研究。加强对税源管理、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规律及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加强如何将建立税源管理联动机制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推进税源管理工作机制的规范化、长效化,提升税源、税基管理水平的研究。要加强各个税种管理规律的研究,提高征管效能。要加强研究税收管理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情况,切实提升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围绕税收管理,探索如何提高税收征收率,降低税收成本,提升税收社会遵从度,切实改进征管与服务措施。
(三)加强对“两法合并”过渡期与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的征管研究。加强“两法合并”对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问题的调研;加强“两法合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问题的研究;关注实施行业优惠为主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注各地区引进外资的新情况;加强对引进外资的资本结构与税收贡献率的分析;加强对合并纳税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探讨。
(四)加强反避税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由过去的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一边倒”,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当研究如何继续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引资的规模,鼓励外商引进技术和人才,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收管理,探讨完善加工贸易税收管理的举措。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国外税收制度及其发展动向,国家的出口税收政策,以及合理利用税收协定保护我国走出去企业正当权益的有关问题。
(五)强化税收宏观调控问题的研究。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税收科研应当深入研究我省如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促进节约资源、促进能源和环境保护、促进就业再就业,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各个方面的举措,并就存在的问题形成研究报告,呈报地方政府与国家总局,推动相关税收政策的改革。
(六)强化行政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两基”建设、队伍建设、“两权”监督制约、政务公开等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我省国税机关的执政水平与行政执行力。
三、会议部署了**年全省国税科研工作任务。
(一)抓好税收科研课题研究,以课题为导向开展科研活动。刚刚结束的全国税收科研工作会议布置了今年的全国重点课题,江苏国税领受的课题是“影响区域宏观税负高低的因素分析”。同时还研究制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税收问题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税收政策研究”、“省级数据集中与税收管理方式转变问题研究”这三个省局重点科研课题。这几个重点科研课题,既紧密结合总局布置的相关课题,又兼顾了我省国税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保证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省局科研所专门制定了重点科研课题研究计划,将各单位进行了分组,以有利于发挥大家各自的工作长处和研究优势。各单位要按照研究计划和分组,多出主意、多想办法,积极开展研究。各课题组的组长单位要主动负起责任,争取尽早拿出好的成果,形成高质量的课题报告。这些课题专业性相当强,各地应积极争取本地税收业务处室的支持,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共同开展好课题研究。
(二)继续办好《中国税务〈江苏地方专栏〉》和《江苏国税调研》,巩固税收科研阵地。要进一步改进办刊方式,提高采访、组稿、约稿的比例,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刊物的工作指导性和针对性,促进两本刊物的质量稳步提高。将根据基层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江苏国税调研》的功能定位与编发模式,使之能够充分发挥科研导向作用,及时反映税收科调研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将结合各阶段的国税中心工作和税收科研计划,适时选题要点,跟进重点课题研究,定期刊发税收科研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各地踊跃给刊物投稿,多提供高质量、有深度的稿件,积极配合我们采访、组稿、约稿,共同办好两本杂志,以充分发挥杂志的阵地作用。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九
调研中,各学院充分肯定了学校层面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视,对自己所在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学校高层领导重视、专项资金到位、顶层规划科学、实施步骤具体等都影响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有效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各学校衷心希望学校能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或倾斜,能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指导、支持。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新鲜血液充实学科科研建设的前沿阵地,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
2.给教师留有足够的科研工作时间。
要防止教师课务过重导致教学、科研两头都要忙,两头都不扎实,互相牵制,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做好科研工作。建议学校结合定岗定编工作将教师分成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各有侧重,让喜欢搞科研、能搞科研的教师安下心来搞好科研工作。
3.增加教师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
积极为教师创造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省及国家级课题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教师申报课题的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对学术会议论文给予重视。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业务学习和学历进修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接触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活力。
4.适度提高科研奖励力度。
在原有科研奖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奖励的力度、加大科研奖励的范围,充分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对作出重大科研贡献的教师进行荣誉上、物质上、时间上的多重奖励,让优秀人才搞科研时,心情上愉悦、生活上无忧、时间上充裕,在全校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科研气氛。
5.增加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希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与本科院校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及软件环境。比如机电学院希望学校组建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学院急需外文数据库和组建云计算机实验室;化工学院需要补充教学、科研仪器,需要一些检测数据有说服力的精密仪器用于科研及对外合作。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十
多大影响等。这些误区在肯定是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乏研究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太少,缺乏研究经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不熟悉,迫切想学校能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1、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进修。
一方面,学校科研工作人员自身要不停加强理论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讲相关知识,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请科研专家到校考察、指导、开设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科研交流和进修。
2、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宣传力度。
3、利用讲座等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4、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科研单位调研报告篇十一
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
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同时,由于学科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各层机构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谋划,既要重视政策、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等,又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科专业观念,拿出具体措施,使学校真正在本科院校的轨道上运转。
2.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层面科研量化考核和科研奖励等办法颁布后,不少学院都对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各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论文发表、项目获奖等也进行了配套,能主动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科研工作对学院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院也正努力结合本单位的特长、优势,主动寻求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增长点。
3.部分学院科研团队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员工述职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实用11篇)
- 2023年个人思想发展swot范文(大全14篇)
- 尸体解剖协议书 家属不同意解剖申请书(4篇)
- 最新车位暂停协议书(优秀8篇)
- 2023年学校简报范文(优质13篇)
- 2023年学生怀孕免责协议书(实用13篇)
- 最新认购房屋协议书通用(优质18篇)
- 最新家庭家庭调解协议书如何写(汇总9篇)
- 最新招标转正申请书怎么写(精选10篇)
- 基建项目财务评价案例范文范本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案例(四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