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捐赠事迹材料范文(实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22:37:46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总结应该客观完整地反映所总结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一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张孟军,伟大的人民教师。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张孟军上有父母,下有孩子,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认识他的人都交口称赞他是位好儿子、好女婿。

床到能做起、从要人搀扶到能独自行走,他尽自己最大的耐心和爱心陪老人做复健,这样一晃就是好多年。老年基本康复之后,他还是花很多时间来照顾老人,隔段时间就带老人去泡温泉,出差就给老人带新衣服,买来碟片鼓励老人多多打太极、多活动筋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健康开心快乐的度过晚年。

张孟军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女儿,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女儿才会孝敬我。”张孟军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做点杂工挣零花钱。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的一生,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孩子、爱丈夫。他近多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用他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象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的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特殊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二

去年,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可爱的小侄子一起去了深圳,和哥哥嫂嫂一起过年。刚下飞机,我就被那里的景象给迷住了,正所谓是灯火阑珊,繁花似锦呀!

回到哥哥住的地方,已经很晚了,我们早早的休息了,为明天的“游戏”充分准备。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了,打算去这的公园锻炼身体,换上一身运动装,就出门了。外面的风呼呼的刮着,让我不禁感到一丝寒意。就在这个小区的拐角处,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箱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想:那么早,这老人不在家睡觉,背着箱子瞎跑什么,我慢慢的停了下来,尾随其后看看老人究竟去干吗。

这老人着装很朴素,根本就不像个城市老太太。当她走到小区另一头时停了下来,放下箱子,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摆了出来,而且还有一个小板凳。哦!我顿时明白了过来,这老太太是补皮鞋的,可这也太荒唐了吧,那么大的城市也有干这行的,我的好奇心完完全全被她引走了,干脆坐在她对面看了起来。

一会儿,就有好几个顾客上门了,这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就在这时,爸爸来了,问我在干嘛?我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爸爸,并且索性把爸爸推到老太太摊上补皮鞋。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三

我叫小羊,来自xx省白xx村委会xx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和我,还有三个活泼懂事的子女。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子女热情上进,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我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六百多株橡胶和几亩水田。每逢割胶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虽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我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我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我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我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在20xx年,村里办了一个竹编企业,我很幸运地成为了竹编厂的技术骨干,并且有幸接待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我的经历也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努力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追求。

我的丈夫是村委会书记,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连续三届当选村委会书记以来,团结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用心做实服务,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联合当地群众办起了一个集养猪、养鱼为一体的养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万元,带领着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我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我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我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丈夫能够有机会为村民服务而感到荣幸,希望我的支持能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希望我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会的工作做得更优秀、实在。虽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我,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我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我育有一子二女,说起儿女,是我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子女们非常地听话懂事,平时他们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不用我操劳,若是碰上割胶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主动地去帮我收胶水,大儿子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一起去割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儿子20xx年考上了政法学院,大女儿幼师毕业后边工作边自学函大,小女儿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冲刺。虽然儿女们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他们总是常打电话回来提醒我和丈夫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我们。看到孩子们都如此孝顺和有出息,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我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其实我也没什么诀窍,但我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我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我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四

××,1956年8月生于全椒,中共党员。1982年10月至1994年3月在全椒县税务局陈浅乡所工作,先后担任过陈浅乡所副所长和城东税所副所长,4月至今任石沛分局科员。10月16日,××同志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离世,此时距离他退休还有一年时间。他留给人们最后的遗言是:“我是一名老党员,身体烧了就没了,把器官捐献出去,可以救助病人、用作医学研究,能为社会最后做些贡献。”

扎根岗位的“螺丝钉”

由于××生性低调,在他去世后一个礼拜,同事们才知道他捐赠眼角膜的事,不过这并没有引起意外。“他平时就是个十分豁达的人,个性开朗,作风朴实,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

××一生与基层税收工作结缘,从1982年起就一直在乡镇所工作。在去年调入石沛镇分局之前,他已经58岁,按照单位的工作惯例,这样的年纪很快就可以退休,××是不需要再下乡进村工作的。全椒县局领导考虑到他家在县城,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就把他安排在县城分局上班,可是××却婉拒了这个很多人羡慕争取的好机会。“××同志是主动要求调到我们乡镇分局来的,他总说自己年纪大了,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真是让人想不到。”石沛镇地税分局的负责人经涛说。

面对基层相对较差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既不言苦也不喊累,也从不摆“老同志”资格。石沛镇所的专职司机已经退休,下乡征税无人开车,××就身兼两职,主动承担起为大家开车的任务。同事们都爱跟他相处,“老巨为人随和,每次用完都把车洗得干干净净,平时还常常在单位打扫卫生。”

30多年工作在税收一线,××在日复一日的勤奋中锤炼出脚踏实地的作风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在税务系统记录上,××年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自学参加完成了各项考试,县局考核中都是优异,是税收征管队伍中实实在在的“业务能手”。

在确诊为肺癌晚期后,××在化疗初期仍然心系工作,不愿让别人分担责任。经涛说,那时候××总是很乐观,“我认为我还能活两年,局里还有那么多事,等化疗完了我就去上班。”在这期间,××时常给他征管的企业负责人打电话,不忘讲解土地纳税政策,叮嘱他们以后要按时缴纳税款。在多年的交道中,××和这些企业主已经成了熟人,他为人忠厚、态度温和,从没和征管对象发生过矛盾。在得知××去世的消息后,这些“老朋友”都禁不住惊愕叹惜。

亲友眼中的“好人”

××是出了名的孝子。由于父亲去世得早,××把含辛茹苦的母亲时刻挂在心上。88岁的老母亲腰椎间盘突出,生活起居不便,住在离城很远的郊区。为了照顾老人,××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先到母亲那做好饭,然后坐车赶往工作地,下班回来后再赶往母亲家打扫家务。

亲戚们谈起××对家人的责任感无不称赞,“买的好菜和零食都首先送到母亲家,早些年自己家里还没装空调的时候,就给母亲先装上了。”××的儿子在广州打拼,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小孙子一直在××夫妇身边。尽管上有老下有小,××却都能照顾周全。

今年年初,××罹患肺癌的消息对家人来说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但乐观豁达的××却并没有难过太久。他开始考虑所有身后事,反过来安慰家人。对妻子李伟,他笑着嘱托,“我走了以后你要再找个好人家嫁了,给我做个单穴墓就行了。”

儿子巨涛得知父亲的病情后,第一时间就要赶回来,可是严厉的父亲却不允许。××对儿子说,“你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我化疗效果很好,这边也有你母亲照顾,你安心工作,不用担心。”10月12日,××病情急剧恶化,才让家人通知儿子巨涛回趟家,见了儿子最后一面。这时离他去世仅剩下4天。

留存永续的爱心。

人生有限,爱心却能永存。面对像沙漏般不停流逝的生命,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捐献遗体(角膜)器官、回报社会的决定。他向家人表达了心愿,又立下遗嘱。想到高龄的母亲无法接受,他瞒下母亲,只做通了妻子和儿子的思想工作。

10月14日,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的专家接到了××家人打来的电话。10月16日下午,全椒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病床前为他办理了眼角膜捐献登记手续。××忍着病痛,在一份捐献协议上歪歪斜斜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完成手续的一个小时之后,××溘然长逝。当天晚上21时许,专家在全椒县同仁医院成功完成捐献者眼角膜的摘取和储存。省红十字眼角膜库的专家介绍说,虽然捐献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但是这两片眼角膜质量却很好,至少可以让两名失明者重见光明。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五

xxx,男,1973年5月出生,群众,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民个协店口分会副会长,浙江洁利达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授予“省诚信民营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绍兴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十年的创业之路上,他恪守诚心、真心、实心、爱心的“四心”精神,不断拓展诚信的外延和内涵,在创建服务、质量诚信、保障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他说,“诚信,是我创业之中不变的承诺”。

对客户充满诚心,他说,“说到就要做到”

叶先生是大连一商贸公司的老总,他与洁利达的当家人xxx曾经有过口头约定,将把洁利达产品推广到大连的某个项目工地上,若推销成功,洁利达将该项目的利润如数奖励给叶先生。不过,事后叶先生因事务繁多并没有及时跟进,该项目也被一家沈阳的供应商捷足先登了。货虽然没有通过叶先生的公司销出去,但毕竟是销出去了,于是,在是否该奖励叶先生公司的议题上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无功不受禄,叶先生自己都没有提出这个主张,公司也无须凭空奖励他。对此,xxx解释说,“说到就要做到,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心。”他二话不说,批了这个笔奖励款。

而这样的事例在洁利达却并不是个例,远在西安的张总对此就身有感受,前年的一个上午,张总要拿一个地暖产品去工程放样,可手头却没有样品,情急之下,他向远在浙江的洁利达公司求助,希望下午就能要到货。这可给洁利达公司出了个难题,怎么办?有人建议放弃,xxx不同意,他说,既然客户有急需我们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他想到了飞机空运,于是,把样品打包,驱车送往百里之外的杭州机场。下午一点,当张先生在西安顺利取到了空运的样品时不竟心头一震,他被洁利达人客户至上的诚心打动了,以后他逢人便说洁利达好,还说,跟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

对员工充满真心,他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

在洁利达员工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这话一点不假,xxx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真心,这真心,体现在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员工点点滴滴的尊重和关爱之中。

创业之初,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有人出了个歪点子,说可以在100多号员工身上做做文章,一来把员工的报酬压低一些,二来把当月发放的工资顺延两月发放,这样,流动资金就盘活了。xxx一听就火了,他说,这种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我们不干,企业再困难,员工的工资一分不能少,不能拖。

企业走上正规后,员工人数达到了200多,洁利达健全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和晋升空间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度保证,公司还建立了爱心基金会,定期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每年的年会上,公司还会组织员工表演节目,自娱自乐。有一件事在优秀员工中记忆犹新,那年年中,一位副总向员工承诺,年底将带优秀员工去海南旅游,可时近年关,公司却迟迟没有兑现行动。为此,有人在私底下发起了牢骚,xxx获悉后,很快查明了原委,原来是那位副总把此事忘到了脑后,xxx根本不知情。为此,李总亲自拍板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他指示公司财务部门马上安排,组织优秀员工赴三亚旅游。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六

本学期以来,影视协会在文学院团总支指导老师的殷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深刻牢记着影视协会的宗旨:

大学生影视协会一直都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大学生才艺、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大学生魅力、服务学校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为宗旨,把广大爱好影视的学生组织起来,并利用协会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影视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充分彰显大学生的个人魅力。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把影视协会更好的发展下去。

本年度对我们协会来说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历经五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影视协会迎来了她五周岁的生日。因此我们协会本学期的工作不仅继承了前几届的传统和精华,而且也有所创新和发展。下面我将我们影视协会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影协内部制度的建设。

在本学期里,我们不仅继承了以往优良的制度建设,并在大家集思广益下,秉着“以会员为主”理念,增设了“分会管理制度”——即每个部长负责联系沟通部分会员,成为一个会员小组,定期交流,经过实践的证明,整个影协的气氛更加融洽,较以前有了更加密切的进步。同时我们还形成了“干部问责制度”,即会员定期反映上级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此我们部门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及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改观。对于社团联组织的各种会议,我们按时签到,并定期开展例会,及时上交活动申请、策划和总结,财务总结,严格根据社团规章行事。

二、影协的例会召开。

在每周的周一晚上9:30我们主席团与部长定时召开例会,传达一些社团会议的内容,商议影协活动的方案,协会各部报告各自在本周的活动总结。这样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各种消息,让协会各个骨干成员都能时刻掌握关于协会的各种信息,为协会的发展而献计献策。并借助开例会的时间增加主席团成员与各部长之间沟通和联系,更好的为社团的发展而服务。

三、活动举办。

本学期我们所举办的活动有大型活动、常规活动、特色活动。

大型活动:10月28日晚七点,我们协会在小礼堂举办了“爱的呼唤”——大型公益募捐晚会,为帮助谢婉茹学姐而尽我们的一些绵薄之力。

此次晚会由安徽电视台“帮女郎”栏目主持人主持,并由安徽电视台、阜阳电视台、淮南电视台、阜阳新闻网报道,本次晚会共募得款项一万两千多元。这次晚会真的令我们很感动,看到许许多多善良的人的帮助,他们的祝福,他们的笑脸,一一的都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心的温暖。

常规活动:我们协会分别于11月24日和12月21日举办了“影视评论”活动,让会员们观看电影,然后写影评交上来。此活动为本学期新增活动,它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心胸、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文化鉴赏能力。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将会更好的把它发展下去。

特色活动:12月9日晚七点我们在小礼堂举办了“相亲相爱,共创未来”——大型文艺晚会暨影视协会五周年庆典。此活动为我们影视协会一年一度的特色活动,它充分展示了我们协会的特色与魅力。而且今年恰逢影视协会成立五周年,因此本活动在本学期意义重大。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此活动更好传承发展下去。

以上就是我们影视协会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在这些工作当中我们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成功的地方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们将汲取经验,弥补不足,加强与其他兄弟社团的交流和合作,向他们借鉴学习。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影视协会将发展的更好。

人生需要不同的的风景,影协就是我们大学时光中最美好的回忆,这一学期的它发展了,也成长了,就像有句话所说的那样,在成长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我们的影协就像是我们的孩子一样,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我们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让他更加阳光灿烂。最后衷心祝愿影协能够越来越好,也感谢那些关心和支持影协的朋友们。

文李赛赛。

xx年元月1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七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小杨,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小杨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小杨父亲家,小杨总是把奶奶照顾的特别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小杨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小杨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小杨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母亲在住院期间,小杨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小杨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小杨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小杨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小杨总是尽量满足,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开心心。

小杨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小杨,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八

xx,女,46岁,xx县xx镇xxxx组村民。

xx,文化不高,是一个普通的妇女。自1993年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真诚待人、和睦邻里,也正是透过生活工作中的平凡点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尊重和敬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xx婆婆患有心脏病,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精心照顾常年患病的婆婆,体贴入微,毫无怨言,对家中长辈的一片孝心在xx村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体弱多病的婆婆感到身体比往日更差,拗不过xx,去医院检查后结果显示是脑中风瘫痪。这对这个当年因创业面临巨大亏损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婆婆不想拖累儿子和儿媳,想放弃治疗。但xx不放弃,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尽全力四处凑钱给婆婆治病。在治疗期间,她每天陪伴在婆婆身边,为她擦洗身体、揉背、剪指甲、喂饭等,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康复出院了。然而婆婆因病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对此出院至今xx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的起居饮食,穿衣、梳头、洗漱、喂饭是必修课,一年360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xx却是久病床前出孝媳。为她的孝心所感动,老人逢人便夸儿媳,邻里乡亲也都看在眼里,直夸xx是村里有名的好儿媳。而xx对此则常说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常言道:顺者为孝,我们谁都会老,谁老了都需要下一代人的照顾,现在的他们就是我们将来的写照。

xx就这样用长期朴实的行动实践着她的.话语,一直细心照顾婆婆,直到婆婆86岁高寿去世。

态度对待对方,结婚十几年来,xx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xx家庭被评为2013年韶关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户。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九

他坐在那里很久了。

他是看着对面那座高楼平地而起的,他看那高楼一层层爬起,看那一层一层的高楼渐渐遮住他最爱的太阳,只留下阴影。他还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与他的稳若泰山的坐姿相反,他的手却很勤劳,总是停不下来。他会很利索的将针插入鞋底,再反手一捻,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坏掉的鞋底修好。没事儿的时候,他就拿出我也不知名的鞋料,从那儿敲敲打打,缝制一双鞋子。他总是很小心认真的对待每一双鞋子,那种神情,不亚于一个雕塑家对待自己作品的认真与陶醉,不亚于文学家对自己文字的肯定与赞美,不亚于收藏家对自己珍宝的喜爱与珍视。

我还没有说,他是位鞋匠。他长得并不算高,甚至是有些矮瘦,一双眼睛深深凹进去,看上去并不精神。一双笨重的大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个茧子。老人脸很黑,很清楚可以看到老年斑。如果搭眼望去,只觉得他像极了一塑雕像,一塑旧时代的标志性雕塑。

可是,当他的手开始动起来时,那就不一样了的,他那看似无神的眼睛闪着耀眼的光,他那看似笨重的双手勤快的劳作。不再像一位老人,而像一位学者,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

我见过他的那个箱子,破旧的都说不出年代。可那箱子里的东西确实整齐。他那把剪刀,虽然看似破旧,可是却异常锋利。

她们都说这老人性格着实古怪。就有那么一次,我去修鞋,正好看到老人在那里做鞋,我轻轻的喊了声“爷爷”,他也不理我,只是在那里有条不紊的缝线。当那最后一线终于收尾,他才淡淡的说了声“什么事儿”,然后接过我的鞋子,认真端详,然后像医生下刀一样精准利索的缝制起来,我不禁被他的手法惊呆了。

后来,我和他逐渐起来,才知道他是五十年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怎样目睹他的亲人去参加抗美战争;我不知道他怎样在饥一餐饱一餐的情况下生长;我不知道他是跟谁拜师,跟谁学艺,我不知道他何时爱上了这个工作,并以此为生。但我知道他对于这个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可以代表出五零后的特点,他们执着,顽强,逆风生长!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十

“我的生命也许将不久于人世了,我是多想好好生活呀!可是,这样的病现在还没办法治愈,但我希望其他的生命能活得更好,我愿意捐出我的眼角膜、肾脏等所有对其他生命有用的器官。”

这是18岁少年孔振宇在器官捐献申请中写下的一段话。

孔振宇出生在山西交口县韩家庄村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家人就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走路老是不稳,还经常摔跤。随着年龄渐长,振宇的身体越来越没有力气,到12岁时就只能躺在床上,靠父母照料。

为了治病,一家人借了钱四处求医,却始终看不到希望。医生说,振宇患的是一种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先天疾病,国际上也治不了,患者一般活不过20岁。

面对残酷的命运,少年孔振宇依然感恩生命。他说曾经因为自己的不健康怨过父母,但如今最想对父母说一句谢谢—“谢谢你们给我生命。”

得知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孔振宇提出了捐献器官的想法,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帮助更多的人。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在观念保守的交口县,从未有过器官捐献的先例。父母心疼振宇“活着受病痛折磨,连走也走得不完整”,奶奶更是无法接受,觉得这样的事“太残忍”。

为了说服父母,振宇软磨硬泡,甚至闹起绝食,父母拗不过他,终于同意。“孩子就这么一个心愿,他高兴就好。”母亲说。

签志愿书那天,双手已经使不上劲的孔振宇在父母的帮助下,歪歪斜斜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接着开心地笑了。一旁的母亲转过头,偷偷擦着泪。当天中午,已经四五天没吃东西的振宇一口气吃下了大半碗面条。

在孔振宇看来,生命这么珍贵,与其让它毫无意义的逝去,还不如用来帮助别人。“弟弟跟我的病一样,我也希望自己的身体用做医学研究,早日治好弟弟的病。”

孔振宇一家的情况也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目前,振宇兄弟俩在医院的一切花销都已免去,一家人还住进了县城的廉租房,省去了来回看病的长途奔波。众多爱心人士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帮助。

振宇的事在网上传开以后,感动了很多人。网友纷纷为他的善良、坚毅点赞,称他是“中国好少年”,更多人为他送上祝福,希望好人平安,还有热心的网友尝试为他的疾病提供帮助。

“我的心里充满感恩。”孔振宇说,“我想,对父母和那些关心我的人最大的回报,就是珍惜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十一

张富清,1924年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曾立下赫赫战功,获得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后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自己的一生,期间他尘封功绩,连子女都不告诉。20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同志事迹被发现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6月17日晚9点,“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在中央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首播,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中宣部正式授予张富清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在1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前,就早已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各大新闻网站、主流媒体,甚至是我们手机里装的抖音app,都在头条向我们宣讲着他的事迹。每次看到张老英雄的事迹,都无比的感动。昨天,当我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国家给张老英雄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证书的时候,甚至忍不住热泪盈眶,卿以生许国,国终不负卿!在革命年代,张富清同志出生入死,英勇无匹,立下赫赫战功;在建设时期,他本有机会选择安逸,却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到艰苦的来凤县建功立业;到了晚年,他更是甘愿平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认为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张富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战斗英勇、服从组织安排,时时刻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从不给国家添负担、从不为组织添麻烦。在他的心里,党和国家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为此,他不怕牺牲、甘于寂寞、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他从来都是做的多说的少,从来都是为党为国为人民为战友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这样的老英雄无愧于时代楷模称号,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仰与学习!

作为一名年轻的乡镇基层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宣传战线干部,在了解和观看了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后,我感触颇深。

一是要以张老英雄先进事迹为榜样,千锤百炼筑牢自己的思想。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安排,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树立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无私无我。特别是从事宣传思想意识形态战线工作的干部,更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张老英雄一样,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精力献给伟大事业,做一名思想坚定的基层宣传战线干部,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是要学习张老英雄的战斗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吃苦耐劳。乡镇干部应当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干事的干部,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要不断增强“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乡镇宣传战线干部,离总书记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有时候会有贪图安逸的想法、有怕吃苦不敢担责的想法,看了张老英雄的事迹后,我觉得我们必须对标看齐!张老英雄战争年代不畏牺牲枪林弹雨英勇冲锋,最终建功立业,我们乡镇干部也要像张老英雄一样勇于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别人能做的我们要做,别人不愿做的难点工作我们更要做,敢吃苦、能攻坚,不怕累不怕难,把握住新时代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到基层宣传等各领域战线工作中去。

三是要学习张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名朴实纯粹的干部。非淡泊无以明志,新时代的干部既要有远大的志向,更要有淡泊的精神。公务员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职业,掌握着自己工作领域许多的权力,在“放管服”改革、权力下放的大背景下乡镇干部更是如此,年轻的乡镇干部尤其要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有公无私、公私分明。张富清同志为党和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功勋卓著,但是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从来不炫耀甚至是说起自己的功绩,只知道奉献从不求索取。我们作为同样在基层乡镇工作的干部也应像他那样做到淡泊明志。搞了一点事就要求回报,有一点权力就借机索取,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国家干部。公职人员应当保持朴实纯粹的作风,戒骄戒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想法设法把工作做好,想法设法为群众服务、想方设法为我市经济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做一个真抓实干、默默奉献、淡泊明志、清正廉洁的人,这应当是我们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应有之义。夜郎自大、贪得无厌、骄奢淫逸、以权谋私最终只会是自毁前程。

四是我们要像张老英雄一样,扎根基层,无悔芳华。张老英雄转业没有去大城市好单位而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山区基层工作,并且扎根在了那里。几十年来,张老英雄从没有过抱怨,能为山区人民服务做事就是他最大的愿望。我们乡镇基层干部也应像他一样,敢于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现在有些干部吃不了基层的苦,想法设法的想从基层调离,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地方去,这是一直以来,我们党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号召。在基层锻炼,为基层群众服务,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作为一名基层宣传战线干部,更应如此,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要多下村了解情况,到村里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脚力、笔力、眼力、脑力,村里去的多了,才能知道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知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才能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文章。不了解基层不在基层工作锻炼,干部的成长、工作的开展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张老英雄的精神,就应当扎根基层、挥洒热血、无悔芳华。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十二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我中华各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起码的品质和风格。尖扎县坎布拉真直岗拉卡村的村民小英,属80后的青年,她就是我村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岁的高龄,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老奶奶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发行整洁一丝不乱。步伐犹如中年人,外人相见误认为是60岁的人,说已经是八十岁的人,谁也不敢相信。

说到这就会联想到孙女小英致孝的功劳,小英是祖母抚养长大的,当奶奶进入老龄以后,长期以来小英就以惊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衣服。老人去寺院活动回来,小英就给奶奶准备爱吃的早餐,晚上陪在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小英就搀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小英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小英对祖母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因此,奶奶80岁却像中年人一样。

小英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后也不离开家,常住于娘家,因此,小英这种孝顺的精神,在村内很有影响力,村民们普遍认为像小英这样孝顺的女孩,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顺事迹是村内年轻人的榜样,更是80后青年的楷模,虽说小英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顺这点确实一般人长年累月为老人尽孝很难做到,为此,我们村认为她当孝敬老人先进者是无愧的,是应该的,是实事求是的。因此,我们很简短地写此材料,因文化水平问题,写的很不详细,只是她的楷模事迹的点滴而已。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十三

xx,女,46岁,xx县xx镇xxxx组村民。

xx,文化不高,是一个普通的妇女。自1993年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真诚待人、和睦邻里,也正是透过生活工作中的平凡点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尊重和敬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xx婆婆患有心脏病,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精心照顾常年患病的婆婆,体贴入微,毫无怨言,对家中长辈的一片孝心在xx村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体弱多病的婆婆感到身体比往日更差,拗不过xx,去医院检查后结果显示是脑中风瘫痪。这对这个当年因创业面临巨大亏损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婆婆不想拖累儿子和儿媳,想放弃治疗。但xx不放弃,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尽全力四处凑钱给婆婆治病。在治疗期间,她每天陪伴在婆婆身边,为她擦洗身体、揉背、剪指甲、喂饭等,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康复出院了。然而婆婆因病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对此出院至今xx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的起居饮食,穿衣、梳头、洗漱、喂饭是必修课,一年360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xx却是久病床前出孝媳。为她的孝心所感动,老人逢人便夸儿媳,邻里乡亲也都看在眼里,直夸xx是村里有名的`好儿媳。而xx对此则常说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常言道:顺者为孝,我们谁都会老,谁老了都需要下一代人的照顾,现在的他们就是我们将来的写照。

xx就这样用长期朴实的行动实践着她的话语,一直细心照顾婆婆,直到婆婆86岁高寿去世。

态度对待对方,结婚十几年来,xx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xx家庭被评为20xx年韶关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户。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十四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女性,年仅30岁,在她人生最后的关头,她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在去世后,她捐献了1个肝脏,2个肾脏,可以让3人重获新生。她叫崔恩丽,也是日照市第二个人体器官捐献者。

我国目前一年有移植手术需求的患者约有30万人,但最终进行移植手术的不足1万人,供需差距大。,器官捐献在山东省试点,继日照五莲冯女士无偿捐献器官后,崔恩丽成为日照市第二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30岁的美好年纪突患脑瘤。

崔恩丽,是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的一名村民,年仅30岁,有一个6岁的儿子。本该是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开始,谁料到,崔恩丽突然查出身患脑瘤。

查出身患重病后,崔恩丽在医院接受治疗,因为病情比较严重,做手术风险太大,所以她只能选择保守治疗。辗转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一直坚信着生的希望。“我们一直都觉得她会慢慢好起来的。”崔恩丽的父亲告诉记者。

然而,在209月份,崔恩丽病情突然加重,送到医院治疗后不久崔恩丽就不幸去世。因为刚去世并没有多久,提起自己的女儿,崔恩丽的父母还是会止不住的流泪。

三次劝说终打动父亲同意她捐献。

据崔恩里的父亲崔成久介绍说,9月份崔恩丽病情加。

重再次入院,住院后,崔恩丽就提出捐献器官第一次崔恩丽提出捐献器官的时候,他并不同意,因为按照农村的传统,把器官捐献出去整个人就不完整了,他心里接受不了,而且他心里还一直坚信着女儿的病能慢慢的好转。

后来,病情已经无法控制,女儿第二次劝说父亲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崔成久说:“他第二次劝我的时候,我就有些动摇了,因为女儿一直说这样可以服务社会,可以让更多人的重获新生。”

第三次,崔恩里已经病重的说不太出话来,但仍然坚持着捐献器官,崔成久无奈之下和自己的家人商量捐献器官的事情。随后,崔成久到日照市红十字会进行器官捐献的咨询,并填了表格,确认捐献。崔恩里转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并于11月28日完成器官捐献。

老人捐赠事迹材料篇十五

xx,女,26岁,xx县司法局科员。

自2009年父亲去世后,xx与母亲、智力残障的长弟和正读大学的次弟相依相伴,经历重重艰难困苦后却依旧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她大二那年暑假,父亲突然高烧不断,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父亲已不幸患上晚期肝癌。这一年的暑假,她陪着父亲跑遍韶关各大医院甚至到江西去求医,也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她安慰父亲只是得了肝硬化,在医院治疗会慢慢好起来的。白天照顾父亲时讲趣事逗他开心,晚上却忍不住偷偷在被窝里哭泣。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病魔就吞噬了父亲的生命,从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

2012年1月,xx正读大四,长弟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差点丧命。在医院治疗的5个多月里,也几度陷入病危状态,每次病危做手术都必须24小时打点滴。为了让母亲能多休息,xx每天往返于在市区的学校和在县里的医院之间,白天由母亲照顾弟弟,到了晚上则由她照看。此时,也正值毕业找工作期,次弟也刚高中毕业,想到长弟的伤势,母亲的辛苦以及次弟即将步入大学的开销,已经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的她毅然决定不去大城市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这样才能照顾到家庭。工作以来,她勤俭节约,用积攒的工资慢慢偿还了长弟住院时所借外债,并负担次弟上大学的所有费用及家里的日常开支。

然而不幸却再次降临于这个家庭。2014年1月,母亲在外出做工时突然摔伤,胸椎骨折致使母亲只能卧床治疗,甚至都不能半躺,xx只能在医院照顾着母亲,为她喂饭、洗漱、端屎盆子,每隔两小时还要翻身。因其伤势不适合手术,医生建议进行保守治疗,母亲出院后依然只能继续卧床。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和长弟,她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让母亲和长弟一起住到县城,每天下班后便立刻回家买菜做饭,照顾母亲弟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经历长达半年时间的卧床休养后,终于能够走动了。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她还很孝敬老人,平日里,经常抽出时间去看望祖辈。去年冬,奶奶腰骨折了,她便包揽了照顾奶奶的全部琐事,替去世的爸爸尽一份孝心。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长辈,更何况是自己的亲人。

xx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人们都说八零后、九零后是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一代,可接近九零后的她生活却截然相反,自2009年父亲去世以后,残酷的现实让xx从年纪轻轻的女孩硬是练成了女汉子,坚强的撑起整个家。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她本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她觉得现在虽然生活艰苦些,但看到家人日渐健康,已感到知足、幸运,并且相信快乐的精神能带领她们这一家人脱离这沉重的枷锁,相信艰难困苦过后,生活会逐渐改善、日渐美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