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 校外人员怎么进复旦(7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05:30:56 |
- ZTFB |
- 7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一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凡事可从技术上加以解决的事,不必先冠以道德的争论。中国古时,人们重道德叙事,而不从技术上加以解决,是很多悲剧的根源。
今日上海踩踏事件,同学们指责媒体,通篇皆为泛道德化指责,忽略操作而直奔操守,实在令人遗憾。
对一篇新闻报道,我们首先应明白,媒体可以报道什么。
网络时代人们对个人信息极为敏感,但往往忽略很多信息是由当事人主动公开的,并不具有隐私性质。如人人网、微博、qq空间,推特,只要当事人主动发布,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媒体的公开,而且是对每一个能联上网的人类的公开。在现今这个公开范围约为60亿,其非隐私性也不以当事人生死而变更,媒体引用无碍。
还有一部分个人信息并非当事人主动公开,但由于我们各自的社会活动必然产生信息交换,同样不具有隐私属性。比如我就读一个班级,这一信息必然为学校、班级和同学所获知,为信息交换的双方所共享,只要我的同学们愿意,也即受访者合意,媒体完全可以采用。而是否应该透露这些信息,选择权在受访者而非媒体。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相关报道,媒体引用信息无不来自当事人的公开信息,以及受访者的正式采访。记者即没有攻破死者的邮箱,也没有偷听死者亲友的电话,何错之有?
我们己讨论了媒体可以报道什么,有逻辑的同学这时已经想到了,媒体可以报道,并不代表应该报道,或者必须报道。诚然,操作之后,还是离不开操守。
然而谁来决定应不应该报道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说一个粗浅的结论:媒体报道应追求公共价值最大化,在不涉及公共价值时,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上海踩踏事件对死者的报道,公共价值何在,这个问题可以另在讨论。重点是,对这篇报道拥有最大意见权重的,是死者的亲人。
在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贴子劝告媒体不要采访家人,以及亲友不要接受采访,名为“二次伤害”。这里要告诉大家,请不要妖魔化采访,采访并不造成“二次伤害”,不正确的采访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你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故事,很多时候,是亲人主动向我们倾诉,他们希望遇难者被记住,而不仅仅是一场事故中的数字。
如果亲人愿意讲述,媒体理应报道,如果亲人拒绝,媒体理应不打扰。事实上,己有报道在与家人沟通后撤回了,并无技术和伦理上的暇疪。...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事件中关“复旦学生”什么事儿呢?“复旦学生”既没有证明记者操守有问题,也无权替死者亲人做决定,以此为主语发出的公开信,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你们可真是太矫情了。
xx年x月x日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二
前天拟录取通知出来了,看到系统里的“您已拟录取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才恍然今年秋高气爽的九月就要去复旦了。去年得到两位学姐特别大的帮助,曾誓言,考上,一定要分享一下过程,今天过来兑现承诺了。今年复旦社会学第一名429,第四名411,跟这些大神相比我实在不算突出,最终能录取也全仗上天恩赐。不敢说什么经验,只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两位学姐很多很多的帮助,自己备考也摸索出一些东西,希望也能帮助到后来人。我就以大家包括我在内,复习中最关心和最疑惑的问题为引来写吧。我是跨专业考的,所以一些建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哟。
1. 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选择社会统计学还是数三?
各有优缺点。数三:优点是能考高分特别是对大学学过高数的理工科学生根本不怕数学,缺点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于数学不好的同学或大学根本没学过数学的文科生,想考高分的难度很大。关于社会统计学,江湖上关于复旦社会学的一个传说就是其统计学考的如何如何难,因此也吓走了一大批理科稍弱的同学,其实没那么夸张。其优点:有两本参考书,花的时间不会有数三那么多。20xx年之前题目都挺难,近几年简单化,特别是去年和今年据说都特别简单,没有涉及多元统计的部分。缺点:想考高分不容易,150分里有大约70分的非计算题,易失分。不能确定老师在今年到底是难还是简单,往年都出现过偏题和怪题,所以需要全面的复习。
2.社会学概论如何复习?
难度:复旦社会学偏重统计,南大北大人大基本都考的是社会学理论,复旦是考社会学概论,要简单的多,而且非常重视古典社会学理论,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来来回回考了n遍了,几乎没有涉及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论,但是今年20xx年的考题中涉及一两道,但是是可以选做,12道里面选10个的那种,因为我没复习过现代和后现代理论,没选那道,以前从来没有过,不知道接下来出题风格会不会变化。
参考书:波普诺的《社会学》;刘豪兴的《社会学概论》;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因为我看了20xx年一个学长的帖子说,重点都在波普诺上面,所以我是重点复习了波普诺的书。事实证明也是,名词解释几乎全部是来自波普诺的那本参考书,基本是考的最多的。刘豪兴的书因为是复旦老师主编的,考的也很多,今年的一道论述题只有那本书上有,看真题就知道前几年考的特别多,近两年稍微少一点。郑杭生的那本书,有人说不重要,因为又多又难背考的不多,我个人觉得那本书上的理论比较成体系,讲的比较清楚,也要看。我今年复习的以波普诺、刘豪兴的书为主,上面的理论概念基本要全掌握,郑杭生老师的书做辅助,补充着看。
复习方法:仅做参考。第1步:第一遍通读波普诺的书,因为很有趣能够让我这个跨专业的快速了解和理解社会学时干什么的。第二遍开始做笔记,波普诺的书很厚,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但是重点一目了然,那些概念性的,比如什么是社会分层;还有一些理论,在书本上都很明显,直接把重点提出来做笔记,有利于最后阶段的背诵。当然后来我在百度文库里直接下载了波普诺的书的重点,非常省时间,自己再补充补充就行了,总之就是把厚书变成薄的笔记本。第2步,开始看刘豪兴老师的《社会学概论》,因为是复旦老师主编的,真的会出很多题,书是自考的书,非常好背,好掌握,先通读一遍再重点背诵就可以了。第3步,看郑杭生老师的书,这里要提一下,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郑杭生老师的书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基本是人大那边的观点,但是很明显刘豪兴老师的书里认为社会学就是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这应该是复旦这边学校的看法,所以我个人认为要跟着报考的学校老师的思路和主流观点走。所以建议复习郑杭生老师的那本书,可以前两本书为重点这本辅助着看,当然如果要考人大的话,你懂得。
上述三本参考书是基础,应该再补充看一下《社会学理论》的书,虽是考概论不考理论,但是简答题和论述题还是很多理论内容的,特别是韦伯和涂尔干两位大家的理论,应该全方位掌握,几乎每年必考的论述题呢。我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在图书馆找几本理论的书,把主要的理论,冲突论、功能论、还有韦伯涂尔干帕森斯等人的理论都系统化地整理好,对考试特别特别有用。然后就可以做真题了,先分析真题,把每一题考的是哪本书上的都标出来,就能把握住重点,也建议在前期就标出来,复习更有方向。真题,非常非常重要,20xx年考的题几乎全部来自于往年的真题,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下笔写,名词解释注意准确性,简答题和论述题注意逻辑性,多下笔写,考场上才能写得好。我是一个不会背书的人,很多时候都不能把概念和理论记得和书本完全一样,但是我非常注重理解,理解非常重要,理解了,才能把握住社会学的思维和社会学分析问题的思路角度。
3.社会统计学如何复习?
必备资料:参考书两本(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和李培良的《社会统计的研究运用》),一本习题集(卡茨米尔的《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南与习题集》),一份真题(尽量搜集到每一年的)。
复习方法:社会统计学的150分,试卷上一般8道题左右。其中非计算题65分左右,一般3道;计算题85分左右,一般5道题。计算题如果只考初级统计的内容就很简单类似课后练习题,以前有几年涉及到李培良书的最后多元统计部分,就会有点难。非计算题,多是和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有关的,有时候考的两本参考书上没有,所以要多看一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书。
我复习时,前期把重点放在了计算题的复习上,因为公式很多的,如果以前没学过,纯粹自学是要花时间和心思的,公式不能死记,要理解为什么,活用,有时候题目稍微灵活了,不能变通就会做不出,往年的真题有这种灵活的题。第1步先把卢淑华老师的书认真的看一遍,例子都自己认真做一遍,公式都理解了,每一章的逻辑关系也把握住。第一遍看书完成后,先自己按照画一下整本书的体系图,把公式默写一遍。然后把课后习题,认真当做考试做一遍,做完后对答案改正。第2步开始看李培良的书,一样的,注意理解公式理解统计学的原理,前面和卢淑华的书没什么差别。到多元统计,非常难,但是硬着头皮也要掌握了。多元统计部分应该是从详细模式到因径分析那一章的都要认真掌握,特别是多元回归与相关那一章(ps我书找不到了,所以具体章节都忘了),后面的几节理解概念就成。多元统计部分必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比较难,而且还不一定考,比如20xx年就压根没考而我花了大量时间,但是多元统计一旦考了就是至少30分,如果没掌握,就可惜了。所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书看完后,开始做课后习题。第3步,做卡茨米尔上的练习题,从头到尾每一题认真做完,花不了多久时间的,做完后,基本上统计学计算题没太大问题了。第4步,做真题,要求每一题都要做好,想尽各种办法也要把每道题都弄明白,因为太容易考往年考过的了。非计算题的复习方法就是先掌握所有真题上出现的论述简答题,然后你就能明白非计算题都是怎么出的重点在哪,再认真复习两本参考书,看看哪些可能考得到。另外,可以再补充一本基础的统计学的书,图书馆一般都有,能有助于把握统计学基本的东西。
最后作为参考,我两本书的课后习题都做了两遍,真题做了三遍,练习册上习题一遍。这样上了考场,会发现,题目可能比课后练习题都要简单,但是在没上考场之前,必须做足一切的准备。
关于复试,写复试经验的很少,复旦往年的复试据说比较随意,老师会和你聊聊你喜欢的书,感兴趣的社会学理论,还有统计的一些问题。但是今年20xx年,复试就变了,当然也是先笔试社会学研究方法,面试直接抽四道专业课的题,连自我介绍都省了,两道社会学理论两道研究方法的题,很专业,社会学理论的题很类似于初试的论述题,很不幸,今年我抽到的涂尔干的一个理论和韦伯的一个理论都不太会,回答的也不好。所以,初试后,准备复试也不能大意,多看些书,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等古典社会学理论是一定务必要掌握好啊,社会研究方法也要认真复习,有笔试有面试,对于跨专业的没学过的更要好好复习啊。英语面试就是老师随意问你个问题,很简单。总之,复试还是很考察综合能力的,初试结束后,放松之余还是要多看一些社会学的书。
我写的都是自己备考的过程,不一定适用所有人,但是可以作为参考,这些都是基础,想考出好成绩,需要做的更好。本科学校不好的不要怕,感觉自己数学不好的也不要怕,你如果确定了报考复旦社会学,就用心静心好好复习,多努力一分希望就会多一点。记得去年一个学长的一句话“考研就是闭着眼往前跑,你永远不知道竞争对手有多快,你也不知道竞争对手在你前面、后面还是旁边,你能做的只能拼尽全力往前跑,能超过一个是一个,终点之前别盲目自信更别盲目不自信,不到终点绝不自弃决不放弃”。在备考的过程中,因为暑假准备了另一场考试,后面又耽误了一些时间,到了12月份复习时间很紧张很绝望,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考上了,但是每天都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再努力努力,万一考上了呢?坚持到最后,真的侥幸进了复试,侥幸被录取了。
我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写上了,可能很多问题还没涉及到,接下来到6月30号,如果有什么问题想问,都可以在后面留言,我会过来尽我所能的解答。但是很多回答,也只是个人经验哦,可作参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吸收。我这里有真题、课件等电子版资料,可以发给有需要的,或者我会上传到云盘,有需要的自己去下载。如果,想考社会学,复旦大学社会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它统招的人越来越少。加油,复旦大学值得努力,值得拼搏,值得坚持到最后。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三
:
同为复旦的学子,令我们痛心的不仅仅是一个如花一般的生命的逝去,更是一种对于紧紧揪着她不放的媒体的心寒。在这一篇报道中,媒体大篇幅的引用了杜同学的私人资料:年龄、生源地、专业、生平喜好,甚至是生前的男友的话语,那么我想问一句,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要哀痛一个生命的逝去,还是仅仅为了博得关注度的手段?
根据《准则》要求,我国新闻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忠于职守,勤奋敬业;正确导向,注重效果;报道真实,客观公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尊重群众,尊重同行;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1、首先,媒体的及时报道,给了公众最为前沿的消息,将第一手资料及时整理给大家,是完全符合工作者的准则的。但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不仅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还要确保真实性和正面性。一则新闻的正确导向,应该是将读者真真正正的代入事发现场,或者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示后人。而不是具有偏向性的,个性化的报道。
2、在媒体的报道中,外滩的踩踏事故总共造成35人(又有一说是36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并且学生青年人所占的比例非常的高。那么面对这么多失去的生命,媒体却独独抓住了复旦这一名学子,花了大篇幅的来报道。有一些网友称,逝去的生命不分高低贵贱,那么为何独独具体报道复旦女孩这一名学生?新闻报道的工作者们,面对众多失去的宝贵生命,你们是不是已经为了新闻的噱头而分出了高低?
3、在媒体的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当中,有一项是:尊重群众。将心比心,一个可爱的生命已逝去,为什么还要用再一次的伤害来刺痛她亲人的心?虽然媒体的新闻报道有部分程度在于还原事件真实性,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但是那要建立在一个度的上面。把一个女孩子的微信、qq、照片公布在网上的行为,不仅仅碾压了作为逝者的尊严和隐私权,更是将她亲人的伤疤血淋淋的揭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供大家评论,指点。换一个角度思考,想想女孩的父母,如果你是那位女孩子的父母,你还会毫不犹豫将你女儿的生平事迹和照片公布在网上以供大家评头论足吗?
4、作为复旦学子的我们,在为逝者默哀的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受害者被随意挖掘和评价。同时与受害者有关的人,也是需要保护和安慰的对象。我们拒接泄露私人信息来博取更多人的关注和同情,我们不希望她们的亲友在因此而受到第二次的打击。我们愿意用最沉重的心灵,和默默地行动来抚慰被噩耗所打击的心灵。
美丽的生命虽然失去,但是他们会活在重要的人的心理。当伤痛已经来袭,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力抚平伤口,而不是剖开他、放大他,以供别人检阅评价。
今天,一座城市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今夜,还有许多人在尽最大的努力救治伤者。今日无乐,从未这样度过一个悲伤的元旦,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故事、一场娱乐。今夜无眠,是需要温暖和安慰的,谨愿媒体的朋友们回归善意的初心,尊重一个生命最后的权利和这些家庭最痛的时刻,谢谢。
xx年x月x日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四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五
: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凡事可从技术上加以解决的事,不必先冠以道德的争论。中国古时,人们重道德叙事,而不从技术上加以解决,是很多悲剧的根源。
今日上海踩踏事件,同学们指责媒体,通篇皆为泛道德化指责,忽略操作而直奔操守,实在令人遗憾。
对一篇新闻报道,我们首先应明白,媒体可以报道什么。
网络时代人们对个人信息极为敏感,但往往忽略很多信息是由当事人主动公开的,并不具有隐私性质。如人人网、微博、qq空间,推特,只要当事人主动发布,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媒体的公开,而且是对每一个能联上网的人类的公开。在现今这个公开范围约为60亿,其非隐私性也不以当事人生死而变更,媒体引用无碍。
还有一部分个人信息并非当事人主动公开,但由于我们各自的社会活动必然产生信息交换,同样不具有隐私属性。比如我就读一个班级,这一信息必然为学校、班级和同学所获知,为信息交换的双方所共享,只要我的同学们愿意,也即受访者合意,媒体完全可以采用。而是否应该透露这些信息,选择权在受访者而非媒体。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相关报道,媒体引用信息无不来自当事人的公开信息,以及受访者的正式采访。记者即没有攻破死者的邮箱,也没有偷听死者亲友的电话,何错之有?
我们己讨论了媒体可以报道什么,有逻辑的同学这时已经想到了,媒体可以报道,并不代表应该报道,或者必须报道。诚然,操作之后,还是离不开操守。
然而谁来决定应不应该报道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说一个粗浅的结论:媒体报道应追求公共价值最大化,在不涉及公共价值时,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上海踩踏事件对死者的报道,公共价值何在,这个问题可以另在讨论。重点是,对这篇报道拥有最大意见权重的,是死者的亲人。
在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贴子劝告媒体不要采访家人,以及亲友不要接受采访,名为“二次伤害”。这里要告诉大家,请不要妖魔化采访,采访并不造成“二次伤害”,不正确的采访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你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故事,很多时候,是亲人主动向我们倾诉,他们希望遇难者被记住,而不仅仅是一场事故中的数字。
如果亲人愿意讲述,媒体理应报道,如果亲人拒绝,媒体理应不打扰。事实上,己有报道在与家人沟通后撤回了,并无技术和伦理上的暇疪。...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事件中关“复旦学生”什么事儿呢?“复旦学生”既没有证明记者操守有问题,也无权替死者亲人做决定,以此为主语发出的公开信,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你们可真是太矫情了。
xx年x月x日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六
李敖:刘长乐先生感谢你,没有你我今天不会站在这儿。姜院长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可以开一句玩笑,他为了把我今天讲话故意的学术化,所以变成了这类样子,和他坐在一起。实在我跟大家说,他讲得太长了,并且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够好。学问一级棒,语言不好。我跟大家说,我最怕这类讲堂,缘由讲过,作为一个演讲的人,他要很礼貌地照顾每位,可是当讲堂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我就觉得我自己是一台电风扇。
今天我在这里很倚老卖老地说,我看过的上海你们都没有看过。远在 56 年之前,当我离开上海的时候,我看到一幅景象就是在这个外滩,在银行的眼前,上海的人人民警察察骑着大马手里拿着皮鞭打群众,群众怎样来的?清早 5 点钟戒严的时间一解开,四面八方涌向上海的银行,干甚么呢?往挤兑黄金。这些黄金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搜刮了人们的财产,用金圆券搜刮人民财产,就是说你家里有黄金,除你手指上的金戒指之外,全部向政府来兑换金圆券。假如不兑换的话,黄金没收,人法办。这些黄金被国民党政府搜刮走了以后,忽然一夜之间要卖出来了,就是你买到一两以后,到外面卖可以卖 2 两的价钱,所以上海人疯了,就拼命挤兑黄金。当时上海有一组人人民警察察叫做「空中堡垒」,就是骑着大马拿着皮鞭打,打都打不散,我亲眼看到一个灭亡的政府,一个亡掉的中华在最后兵败山倒的时候是甚么样子。
我和他们一起逃到中国台湾,当时我没有选择权,由于我只有 13 岁。当我现在又回到了上海, 56 年以后我回到上海,大家知道我的感觉吗?就是我看过那末凄惨的画面,你们都没有看到,你们也不会感觉有甚么不同,可是对我而言,我才知道国家的富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在上海我看到了,请鼓掌。
在复旦讲「尼姑思凡」
我这一次回到祖国的报告是分三场,刚才姜院长给我定的题目都是假的,我真的题目是三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是我在北京大学要讲金刚怒目,我在清华大学要讲菩萨低眉,我在复旦讲甚么,要讲尼姑思凡。为甚么要讲尼姑思凡?讲到我们理想及现实一面。
在元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讥讽尼姑的话,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往了头发,她看到一些男青年以后,她把眼看着眨,眨巴眼看他,眉来眼往,叫思凡,就是比较务实的一面。
一个匈牙利的作家当年是共产党,后来脱离了共产党,叫卡斯利,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下午的黑暗》。这本书里面讲到老共产党被整的时候,要枪毙他的时候,他最后和整他的年轻的共产党说,儿子,你们休想硬把天堂造出来。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真的努力往硬造天堂,照着说法,他在 45 岁之前花了 20 年往打仗,可是在 49 年以后,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很努力的往造出一个天堂。
可是说其中有 20 年的时间浪费了,为甚么浪费了?大跃进、都浪费了这些时间,甚么缘由?我们想到汉朝的一个故事,汉朝有一个天子,你们都叫他汉高祖是错的,应当叫汉高帝。汉朝的天子是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献帝就三国了,大家知道我的记忆力是多少的好吗?汉高帝刘邦痛恨知识份子,痛恨复旦大学的学生(笑),知识份子来的时候是戴着帽子,一把把帽子抓下来放在下面撒尿,就是看不起这些人。有一个人叫陆贾,就和他讲,说怎样样治国。刘邦说,马上得天下,老子是骑着马得到天下的,谁要听知识份子讲课啊?陆贾讲了一句话,你马上得天下,你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需要专业人才。这个专业人才我在北京的时候是说出自北京大学清华,当我到上海的时候,就说是出自复旦。(笑)
由于没有专业人才,用爱国的热情拼命想把天堂造出来,所以我们付了代价。可是我们又回头想,我们有无机会建造一个天堂?当方法对的时候,当时来运转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一个机会可以造出天堂。
今天是中国的大好机会
大家想想看,有一句外国话:中国人的机会,这句话是讽刺的,是看不起的,是美国过往在西部淘金时代讲的一句话,中国人的机会,就是中国人的机会是很渺茫的机会,只要你变成中国人,就没有机会。可是现在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机会,不但中国人有机会,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字都有机会。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看,过往我们的呆板印象里,中文是很难学的,中文是很难认的,不是吗?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曾努力要消灭这个中文,共产党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只造成了简体字成功了,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简体字面对现代的时候,它有题目了。
题目在哪里?当中文你不往写它的时候,中文很轻易学,我告知大家,中文是全球最简单的文化,从文法而言,是非常简单的文法,东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可以是形容词当动词,我们中文有这么优秀的转变的能力,大家知道吗?这类东西大家过往说中文不利于发展,要消灭它,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今天要消灭它,发现忽然中文咸鱼翻身,就是由于了现在的科技,当打字的时候发现一个字一个音是最好的一个输进方法。
当我们知道中文里面有很多同音字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困难,可是我们把它解决。我李敖穿的衣服的「衣」字有 156 个字的同音字,比如我李的「李」字,有的是有音没有词,怎样解决这个题目?有待于复旦大学来面对。我们中文把它发扬光大,为甚么消灭不了?它有那末厚的文化基础,为甚么?它有十万字的古书在我们的背后,它不是埃及文字,也不是巴比伦文字,中文是一个活的语言。
我们现在讲英文,英文在 14 世纪的时候是一个地方语言,它是德国式的一个土语。英国那个时候国会开会文,大学讲课文,吵架文。可是当英国人出了莎士比亚,出了约翰生,出了这些人以后使英文变得越来越强势。到今天,英文直接要挟到全球各国语言,包括法文和中文。可是当现在电脑科技出现的时候,英文要挟不到我们,我们发现有这么好的基础来发展我们的中文,并且发展我们中文的思路。所谓中文的思路就是过往由于中文的智库组经常常使用 4 个字的成语来表达思想,大家知道这个思想,可是当我们仔细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个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文字。假如这个屋子着火了,大家夺门而出,请留意这个夺,这个夺字很重要。我李敖讲的好,他们眼泪夺眶而出,我讲得太好了,眼泪都快出来了。打败国民党,国民党闻风丧胆,大家留意这个看字,中文有一些极好的特点。
我必须和大家说,固然你们的国文很好,的确赶不上我,为甚么赶不上我?由于你们缺少一个窍门,甚么窍门?就是我有一个本领,把任何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除弄数学之外,弄文学,弄语文,要把它量化。比如说我站在这里,我们描写老中青三代,我告知你我们怎样描写,我会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关心的是大小,当中年以后我关心的是是非,当我老年的时候我关心的是硬软。人生既然是这样分的,刚才我往 1 号,当我 60 岁的时候往了 1 号出来,大家知道我们男生的裤子前面有一个拉链,拉链前面有一个布盖盖住这个拉链,那块布英文叫做 fly ,当我 60 岁的时候经常小便出来,拉链经常没有不拉起来,当我 70 岁的经常拉链不拉就小便,用具体的方法描写我 60 ,描写我 70 ,这是多少的重要。当我们说这是女孩子,这是老头子,这不是最好的中文,当我们说这是红颜,这是白发,这才是最好的中文。
用四个字的语言说,现在我在倚老卖老,大家想想看,倚老卖老这四个字多么有趣,倚是靠着老,可是也是大模大样的,似乎坐在椅子上,这就是我所说的中文有它的好的语言,有它好的表现法,有它好的意境。并且当中文电脑化以后,我们才发现简体字不好认,繁体字好认。根据原结构出来它好认,当我们不写它的时候,它就好认。所以我们想想看,我们要不要把中文的优点用现代的科技把它开发下往,我们有很多意境是洋人所没有的。比如英文有一个 ajar ,就是门是半开的,中文没有这个字,我们可以用中文的意境,所以我们写书,写西厢记,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就是中文的意境。比如说,宋朝的黄山谷,他忽然说香来了,一听说香来了,每个人都这样子嗅,他说不对,他说香气这样闻就不是香气,香气是你坐在这儿,忽然一股香气到你的鼻子里了,香气是主动你是被动,这样感觉出来的香气才是香气。这么细腻的感觉在我们中国文学里面可以看到。一样的黄山谷也说,当他做官被贬官,有一次到城门楼里把他关在里面不让他动,外面在下雨,人出不往,他把脚从窗户伸出往,由于雨水淋到他的脚,他说我生平没有感觉这么快乐,大家想到这个意境吗?这是了不起的意境。所以我们在中国的语言和文字里面,中国的思想里面可以保存这么多的意境,用现在的科技我们把它发扬光大。
我讲这些事情就是告知大家,当有一个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个机会。美国有一个文学家马克吐温,这个孙子一生赚了很多钱,可是都糟践掉了,由于他喜欢投资发财,可是每次投资都失败。最后来了一个人说我有一个玩艺,你这么和它讲话,隔壁就听到了,就是电话。可是马克吐温说这是甚么玩艺,我不要投资,所以他就失往了这个机会,一生要投资,最后碰到一个最可以投资的他遗漏了,这就是机会的题目。我以为今天我们遭遭到一个好的机会,中国人应当面对一个机会。我经常说过往历来没有碰到这么好的机会,今天我们碰到了,我 (此 资 料 转 贴 于们要珍惜这一次机会。
有人打我李敖的主张,说你到了北京你要骂共产党才过瘾,有的人也打我李敖主张,你到了北京你要捧共产党才过瘾,我李敖是给你们玩的啊!?(笑)
我刚才在车里和刘长乐老板说,天行有常,立身有本。我们这类人该说的就要说,该说对的就要说对的,该说错的就要说错的。可是,我们知道讲话要有技能,硬梆梆的讲话是不好的。所以我给大家演讲,第一次报告是金刚怒目,第二次报告是菩萨低眉,第三次是尼姑思凡,为甚么叫做思凡?就是女的下辈子要变男的,男的下辈子要变成佛,这是佛教的整个精神。女的下辈子成男的,这是尼姑的理想,可是现实上面她觉得十丈软红,灯红酒绿,觉得很遗憾,这是现实题目。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不要再谈理想题目,可以谈一点现实题目。
2023年复旦校外人员入校申请书(推荐)七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选与同事聚餐通知范文(实用20篇)
- 2023年售后保障协议书简短(优质12篇)
- 2023年再婚养老协议书通用(精选8篇)
- 2023年高中在校表现证明范文通用(通用14篇)
- 节能环保协议书 节能环保协议书模板(三篇)
- 2023年装修塔吊协议书怎么写(优质20篇)
- 最新扶持农户协议书怎么写(大全18篇)
- 听力考试免考申请书 听力免考条件(4篇)
- 最新发展对象申请书五百字通用(精选8篇)
- 最新员工宿舍离宿申请书通用(汇总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