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优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5 10:46:17 |
  • ZTFB |
  • 9页

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总结不仅关乎事实的陈述,更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名言,它们能够激励我们思考总结的重要性和方法。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一

1、立项情况。

(1)根据《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集美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实施办法的通知》(集府办[xxxx]24号),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逐步推进我区社会福利均等普惠。

(2)根据厦集民[xxxx]136号文和集府办[xxxx]74号文,对我区评估合格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运营补助。对我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水平进行审查,及时查找运营中的问题并整改,从而提高我区养老服务水平。

(2)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xxxx〕67号),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逐步推进我区社会福利均等普惠。

(3)根据厦集民[xxxx]34号,特殊节假日补助养老机构慰问金,用于改善老年人伙食。

各项目均贯彻落实项目活动要求,立项依据充分。

2、实施主体是厦门市集美区民政局和集美区社会福利中心。

3、项目资金情况及主要内容。

根据《厦门市集美区财政局关于批复厦门市集美区民政局xxxx年度部门预算的通知》(厦集财预批〔xxxx〕22号),xxxx年全年预算资金1339万元,年中追减346.07万元,最终预算992.93万元,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拨入。主要内容是缓解老龄化对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压力,推动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稳步发展;对我区评估合格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运营补助,提高我区养老服务水平;特殊节假日补助养老机构慰问金,用于改善老年人伙食;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逐步推进我区社会福利均等普惠。

(二)财政支出情况。

1.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投入情况。

xxxx年初本项目共预算资金1339万元,年中追减346.07万元,实际支出984.34万元,年底指标余8.59万元由区财政收回。我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财务核算制度,合理、有效、规范地使用资金,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做到账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财务报销手续较齐全,岗位责任明确,能够真实反映和记录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事项。

(一)项目效益分析。

产出情况。xxxx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1200人次,符合条件的社会救助对象覆盖率100%,社会救助发放准确率100%,及时并全额发放。xxxx年农村幸福院补助涉及35所,相关补助已及时发放。xxxx年重阳节慰问对象400人,慰问机构5所,慰问次数1次,慰问经费均及时全额发放;xxxx年对我区4家申请市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养老机构进行审计。

(二)支出效益分析。

六类补助对象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比例较上年增长,养老机构接收困难老人数量较上年增长;幸福院服务老年人数量较上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慰问机构与集中供养老人,既提高我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获得感,也提高了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的生活品质;我区4家机构审计结果与申请结果一致,未存在多申请情况。社会效益显著。

(三)社会满意度。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以缓解老龄化对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压力为目标,解决我区困难群众问题,推动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稳步发展;节日慰问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获得感,获得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养老服务设施补助有效减轻运营负担,获得镇街好评。

(四)评价分值和等级。

继续做好前期规划,合理预估资金的上涨区间,做好相关预算工作,及时发放到位。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二

为切实保障民生工程建设,提高民生工程惠民效益,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民政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皖民规财函〔2020〕303号)要求,对我市202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智慧化工作进行自评,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共有公办、公建民营和社会办各类养老机构50家,合计床位8554张。

经综合评分,该项目得分100分,评价绩效等级为“优”。

(一)投入(总分20分,自评20分)。

1.项目立项(总分14分,自评14分)。

(1)规划编制与审批(总分5分,自评5分)。

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按照省、市民生工程目标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将养老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了《淮北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和《淮北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批准。市、县编制的实施办法和年度实施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我省相关政策的要求。编制的实施方案满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

(2)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与执行(总分2分,自评2分)。

市、县建立健全了由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成立的联席会议制度。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淮北市养老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于今年6月正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成员单位共有28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研究、解决问题、部署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3)绩效目标合理性(总分3分,自评3分)。

《淮北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中设定了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目标符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办法》分解下达的目标要求;设定的绩效目标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客观实际的要求。

(4)绩效指标明确性(总分4分,自评4分)。

《淮北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设定了清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项目实施方案设定的绩效指标做到了细化、量化、可衡量,给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工作指明工作方向。

2.资金落实(6分)。

(1)资金到位率(总分3分,自评3分)。

截止2021年12月31日,通过各渠道筹集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补助资金实际到位资金和应补助资金总额一致,到位率为100%。

(2)补助资金到位及时率(总分3分,自评3分)。

截止2021年12月31日,高龄津贴按月及时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机构运营补贴、一次性建设补贴等及时拨付,补助资金到位及时率100%。

(二)过程(总分30分,自评30分)。

1.项目管理(总分20分,自评20分)。

(1)目标责任书(总分2分,自评2分)。

省、市、县三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全面落实管理责任。

(2)政策宣传(总分2分,自评2分)。

民政部门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宣传讲座,在街道、机构、电视平台进行宣传,对高龄津贴制度、防范非法集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进行宣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政策宣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政策宣传效果显著。

(3)公开公示制管理(总分2分,自评2分)。

市、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在市民政局官网、县区人民政府的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公示时间及时、地点、内容、格式均符合要求。

(4)实施管理合规性(总分3分,自评3分)。

完善高龄津贴人员及其他补助项目的档案,不定期进行抽查。经调查,补助对象、申报材料和补助标准符合程度为100%。

(5)信息平台管理(总分2分,自评2分)。

市、县建立并完善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搭建了机构基础数据库,依托市县两级平台进行统计,对社会力量新增床位的动态管理。

(6)档案管理规范性(总分3分,自评3分)。

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档案,项目档案资料完整且规范,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7)服务市场监管(总分3分,自评3分)。

市、县健全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所有政府补助的服务项目和补助对象都进行了服务质量和养老需求评估,项目实施质量符合要求。

(8)资料报送情况(总分3分,自评3分)。

每月及时、齐全、真实、准确的报送民生工程进展情况表,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评价工作。

(9)制度建设与执行(满分2分,自评2分)。

建立了《淮北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细则;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10)资金使用合规性(满分4分,自评4分)。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了专账核算,做到了专款专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应配套资金经费及时纳入了年初预算管理;对“高龄津贴”发放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或通过涉农资金平台直接打卡发放);项目资金支出手续齐全、原始凭证合规;项目资金使用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

(11)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满分2分,自评2分)。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资金支出严格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和手续符合规定。

(12)监督检查有效性(满分2分,自评2分)。

定期开展项目资金使用专项督查,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及时整改。

(三)产出(总分25分,自评25分)。

1.项目产出(总分25分,自评25分)。

(1)目标任务完成率(总分3分,自评3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民生工程的各项指标,完成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202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目标任务完成程度为100%。

(2)达标率(满分2分,自评2分)。

2021年,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50家(其中养老院28家、敬老院22家)。在增加养老床位总量的同时,重点支持服务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的护理型老年护理院建设,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8554张,全市护理型床位达到4529张,辖区内护理型床位达标率100%。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数21个,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的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数21个,医务室或护理站数量达标率100%。

(3)配建率(满分2分,自评2分)。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文件要求,“在城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应按照新建的住宅小区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由属地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调配使用。我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了100%。

(4)覆盖率(满分6分,自评6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覆盖面达到100%;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达到35%以上;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覆盖率达到100%;我市已经建成县(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个,覆盖率达100%;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2个,覆盖率达100%、已建成镇养老服务中心18个,覆盖率达100%;全市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2个,覆盖率达100%;村级养老服务站61个。完成2021年省政府目标考核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任务。

(5)试点完成情况(满分10分,自评10分)。

我市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采用“1+4+n模式”,打造淮北市市县(区)两级养老智慧平台及养老机构服务系统,推进多家养老机构开展智慧化建设。

2021年,在三区一县智慧养老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全市新增2个智慧养老机构,实行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智慧监管体系有效的规范养老机构管理,提高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实现了高龄津贴及运营补贴的及时准确发放。自评得分为100分。

(6)完成及时性(满分2分,自评2分)。

(四)效果(总分25分,自评25分)。

1.项目效益(总分25分,自评25分)。

(1)社会效益(总分8分,自评8分)。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计划,对特困供养人员进行走访慰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给特困老年人开展服务,改善贫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高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出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优良风气。

(2)资金放大效益(总分5分,自评5分)。

通过省级以上财政资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的投入496万,带动了社会资本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1亿,财政资金放大倍数大于20倍。

(3)可持续影响(总分6分,自评6分)。

民政部门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实施,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获得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作程序逐渐规范,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未出现过影响养老事业发展的不良事件,获得老年人一致好评。

(4)社会公众和受益对象的满意度(总分6分,自评6分)。

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现场走访等形式,对社会公众、受益老年人进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到95%以上,社会满意度较高。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三

随着20xx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我国改革拉开了帷幕。此轮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主要涉及科目改革和录取改革两个方面,而在录取改革中首次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1]。我国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十多年,其主要目标是高中因材施教,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高等学校选拔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而综合素质评价由于缺乏量化指标,往往成为改革的难点。目前,绝大多数高中只重教学,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高考科目;轻综合素质培养,麻木追求升学率。只有将综合素质评价真正纳入高校招生体系,成为高考录取的“第三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才能够真正成为中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笔者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设为“第三依据”,对其五个指标进行量化,作为重要参考纳入高考体系。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涵指谓。

学生综合素质包含范围较广,评价体系多样,最早可追溯到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该文件提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6个指标[2]。20xx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作为改革中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配套措施,主要体现在5个指标,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1]。目前各省市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主要有四种分类[3],详见表1。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首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注重过程,客观评价记录成长轨迹;三是鼓励个性发展,激发兴趣发掘潜能;四是兼顾地域、城乡差别,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规则。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业水平可体现在学生的高考或学考过程中,故笔者建议将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思想品德、公民素养、运动健康、艺术素养、科技创新与特殊才能”等五个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20分的分值,总分100分,将其作为重要参考量化纳入高考体系。

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解读。

(一)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学生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的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该部分主要评价学生在爱国爱校爱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责任义务、仁爱友善、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重要体现。

(二)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主要从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两方面进行考察。集体活动主要包括班级、社团、党团组织、学校的集体活动等。公益活动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等。地区主管教育部门可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区实际情况,城乡差别,设定每学期参与集体活动小时数和公益活动次数。鼓励学生在学业之余适度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有利于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增进与他人沟通交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运动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运动健康主要包括体能测试和体育技能。体能测试根据年龄和地域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期测试一次。体育技能,包括田径、赛艇、羽毛球等28个大项项目,鼓励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能够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锻炼身体,放松身心。根据年龄和地域实际情况参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设置评分规则。

(四)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主要包括唱歌、舞蹈、琴棋书画等艺术技能和演讲、戏曲等语言表达或地方特色技艺等。艺术素养可以通过读万卷书(理论修养美育)和曲不离口(艺术实践)两方面进行评价。理论修养美育,为艺术类选修课程,可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课程,有条件的可邀请艺术专家开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掌握基础技能要求即可得分。艺术实践,包括艺术类获奖,学生作品评定加分。

(五)科技创新与特殊才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鼓励青少年多修科创课程,激发科学兴趣,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立。该部分主要从科创课程和特殊才能两方面进行评价。科创课程,为科研、技能类选修课程,可根据行业热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课程,有条件的可邀请行业专家或高校老师开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获得相应分数。特殊才能,包括发明创造专利、学科竞赛获奖、科技创新获奖、公开发表文章等。

(一)综合素质评价机构设置。

综合素质评价若纳入高校招生体系,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必然提升,将成为高效的评价环节。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有利于保障各地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公平公正。为有效开展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教育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4]。教育部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申诉细则》、《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手册》等政策法规以及奖惩细则。省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负责指导、抽查和监督,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市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细则》对“发展分”进行评价认定和相关审核工作,组织成立市级申诉委员会。联合市级公益行政机构,筛选公益组织和单位,参考上海的实践经验,规范提供公益活动机会,做好记录和评价工作。校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基础分”的评价和审核,负责全程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事宜,详情见表2。

(二)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

传统纸质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工作效率、公平公开、整合有效信息、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有局限性。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期,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统一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必然选择。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可大幅提升数据采集、保存、分析效率,大数据统计便捷高效,评价更加公平公正,同时可设置不同权限便于各级管理部门远程实时监督[5]。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网络管理平台,建议可在“教育部高校阳光招生平台”下设专版。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信息公开、数据录入、公示申述、数据查询。信息公开,用于发布通知、公告规章制度等。数据录入,系统采用“谁评价谁录入谁负责”原则,录入人员需要对录入数据的纸质材料签字盖章存档备查,上一级或同级审核。公示申述,采用校内公示和平台公示相结合,原则上学校产生的数据,校内公示,其他数据平台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数据可按“谁公示谁解释”进行处理,对结果不满意按规定在平台进行申述,平台筛选有争议信息交市级申述委员会,在规定工作日予以处理,保障评价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数据查询,该模块提供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用不同权限账号查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三)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过程性描述,是对学生成长轨迹记录,涉及的评价细则复杂。总体评价原则,“基础分”相对易得,主要发生在学校或公益组织一线,由一线教师评价,学校审核。“发展分”体现区分度,由市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评价,同级邻市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审核。发展分纸质档材料由评定小组签字盖章,拍照上传至平台,纸质档材料存档备查。各指标详细解读如下:

1、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评价主要由学校组织实施,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共同评分,以学期作为评价单元(高一上下、高二上下、高三上共5学期),满分20分。设置每学期的基本分值16分,突出表现一次加1―2分,出现违规违纪等行为,每次减1―2分,可出现负分,班主任负责汇总评价,权限[10,18],校评价小组负责审核。低于10分或超过18分由校评价小组认定后评分,市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分数控制,根据学校整体情况设置突出表现加分分值,原则上,高于18分人数不高于30%。

2、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包含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两部分。集体活动由班干部、班长根据活动次数计分,以学期作为评价单元,参与集体活动一次记1分,班长负责汇总评价,权限[0,8]分,班主任审核。满足最高活动次数,担任组织者或活动表现优秀获奖,可得满分10分,由班主任评价,学校审核。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锻炼组织协作能力。该部分容易得满分,人数比例不作限制。公益活动由公益发起人评价,以学期作为评价单元,参加公益活动每单位小时记1分,最高8分,公益单位负责人审核。满足最高小时数且表现优秀获得公益部门好评可得满分10分,由公益单位负责人评价,市评价小组审核。分数控制,根据全市整体情况设置突出表现加分分值,原则上,本项高于8分人数不高于30%。

3、运动健康。

运动健康包含体能测试和体育技能两部分。体能测试标准根据年龄和地域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期测试一次,评分0―2分,5学期成绩加和,该部分最高分10分,由学校体育老师负责实施评价,校评价小组负责审核。该部分容易得满分,人数比例不作限制。体育技能,根据年龄和地域实际情况参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设置评分规则。第5学期末每个学生参加0―2项测试,由市评价小组进行评价鉴定,每项评定成绩0―5分,该部分满分10分,由邻市评价小组审核。体育特长有相应考级和评奖规则,故该部分人数不作限制。

4、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包含理论修养美育和艺术实践两部分。理论修养美育,为艺术类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每学期选修0―1门,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评定成绩0―3分,5学期成绩加和,该部分最高分10分,由校评价小组负责审核。该部分容易得满分,人数比例不作限制。艺术实践主要为艺术类获奖以及学生作品评定加分。第5学期末每个学生提交0―2类型艺术作品,由市评价小组进行评价鉴定,每种艺术类型评定成绩0―5分,该部分满分10分,由邻市评价小组审核。艺术特长有相应考级和评奖规则,故该部分人数不作限制。

5、科技创新与特殊才能。

科技创新与特殊才能包含科创课程和科技才能两个方面。科创课程,为科研、技能类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评定成绩0―3分,最多选修5门课程,该部分最高分10分,由校评价小组负责审核。该部分容易得满分,人数比例不作限制。科技才能,包括发明创造专利、学科竞赛获奖、科技创新获奖、公开发表文章等。第5学期末每个学生提交0―2件最具有代表性成果,由专家组进行评价鉴定,每项评定成绩0―5分,该部分满分10分。由邻市评价小组审核。该类成果有相应技术要求和评奖规则,故该部分人数不作限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评价内容、形式、标准、公平等系列问题。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合理规划人生;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高考录取评价方式改革,转变高考分数是录取唯一依据的现状。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尤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将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校亦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遴选到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从而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四

20年度以来,为了进一步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服务好“三农”。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全面开展以动物免疫、消毒和疫病监测为主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为适应新形式下的动物防疫工作,开创所挂联村动物防疫工作新局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在政府和站领导的领导下,立足主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保障了挂联村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完成了年初站上下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20年本人主抓动物防疫工作,做到责任的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安排到位;主抓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主抓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外疫不传入我村;主抓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监测,确保无大的疫情发生。各项防疫数量:

(1)疫苗注射。采取了“先免后补,免补结合”的形式,防疫员摸底调查后,我与村防疫人员逐村挨家挨户进行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和猪瘟等病的免疫。首先对新补栏和过免疫保护期的家禽进行全面的免疫,对未在家的农户,及时组织力量多次上门注射,直至全部防疫。秋季两个村养殖户数共87户,禽存栏2621羽免疫2621羽、猪存栏449头免疫449头,其中猪瘟防疫449头次(含仔猪双免),猪口蹄疫免疫449头,猪蓝耳病免疫449头()、牛存栏31头免疫31头、羊存栏371头免疫371头、鸡瘟防疫2621羽。免疫密度以及二维码耳标佩戴率均为100%。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全覆盖和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目标。并配备防疫物资:消毒药8瓶、过敏反应药物8盒、医用酒精5瓶,生理盐水50瓶,针头75支,登记本2本,免疫证500份。

(2)消毒畜禽圈舍及环境消毒:对农村畜禽圈舍开展统一消毒2次,使用消毒药物8瓶;督促规模场进行定期消毒;消毒面达到100%。消毒畜禽圈舍198间,共5490平方米,环境消毒面积3993平方米。

(3)防疫工作建档建卡。认真落实了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和以免疫为基础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组织防疫员上门服务,免费实行四季防疫、月月补针,坚持“五统一”(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佩戴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质量),做到“五不漏”(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拒绝免疫的农户坚持户主和防疫员签字认可,同时村委会加盖公章。确保“五到位”(物资到位、宣传到位、质量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严格按照规定保存使用疫苗,建立了免疫档案。做好养殖场和零散养殖户的免疫档案,做到“一村一本,一户一卡”,细化了防疫登记项目。详细登记防疫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分散,涉及面广,专业防疫员缺少;。

2、是村级防疫人员劳务报酬太低,防疫面积辽阔,出现无人。

做事的现象;。

5、狂犬疫苗注射工作滞后;。

6、防疫工作缺乏村、组干部的配合,增加了工作难度。三、今后工作重点。

1、加强与防疫员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提高防疫员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养殖户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确保我镇动物防疫工作更好的开展。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五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疫情防控方案积极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经费。向政府防请示控非洲猪瘟经费共计34.60万元。全力以赴做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确保我市不发生疫情。

2、认真抓好疫情监测。充分发挥好疫情测报网络的作用,发动村级防疫员,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对生猪养殖环节的巡查和消毒力度,特别是养殖密集区等地区要突出抓好引进生猪及其产品的疫情排查和消毒工作,出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的情况要及时上报进行排查,对疑似病例要迅速采样送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检测。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疫情核查制度,一旦发现异常,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3、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切实做好储备物资、应急队伍等应急准备工作。通过多渠道购买25万余元防控物资做为应急储备。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指挥系统有效运转,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疫情,能够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有效处置。

4、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严禁养猪场(户)从高风险区调入生猪。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治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员和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早期报告和规范应对能力。印发非洲猪瘟科普宣传单、挂图1000余份,加大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指导养猪场(户)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生猪养殖、经营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自主防范意识,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5、加强防治排查力度。按照《非洲猪瘟紧急排查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内所有养猪场(户)、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非洲猪瘟紧急排查。养殖环节发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屠宰环节发现脾脏肿大等情况的,及时报告并做好样品采集和应急处置工作。

6、启动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日报告制度。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9:00时前,汇总全市非洲猪瘟排查情况并上报市,目前,我市累计共排查生猪426480头,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六

1、立项情况。

(1)根据《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集美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实施办法的通知》(集府办[2015]24号),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逐步推进我区社会福利均等普惠。

(2)根据厦集民[2018]136号文和集府办[2017]74号文,对我区评估合格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运营补助。对我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水平进行审查,及时查找运营中的问题并整改,从而提高我区养老服务水平。

(2)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7〕67号),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逐步推进我区社会福利均等普惠。

(3)根据厦集民[2017]34号,特殊节假日补助养老机构慰问金,用于改善老年人伙食。

各项目均贯彻落实项目活动要求,立项依据充分。

2、实施主体是厦门市集美区民政局和集美区社会福利中心。

3、项目资金情况及主要内容。

根据《厦门市集美区财政局关于批复厦门市集美区民政局2020年度部门预算的通知》(厦集财预批〔2020〕22号),2020年全年预算资金1339万元,年中追减346.07万元,最终预算992.93万元,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拨入。主要内容是缓解老龄化对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压力,推动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稳步发展;对我区评估合格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运营补助,提高我区养老服务水平;特殊节假日补助养老机构慰问金,用于改善老年人伙食;为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逐步推进我区社会福利均等普惠。

(二)财政支出情况。

1.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投入情况。

2020年初本项目共预算资金1339万元,年中追减346.07万元,实际支出984.34万元,年底指标余8.59万元由区财政收回。我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财务核算制度,合理、有效、规范地使用资金,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做到账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财务报销手续较齐全,岗位责任明确,能够真实反映和记录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事项。

(一)项目效益分析。

产出情况。2020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1200人次,符合条件的社会救助对象覆盖率100%,社会救助发放准确率100%,及时并全额发放。2020年农村幸福院补助涉及35所,相关补助已及时发放。2020年重阳节慰问对象400人,慰问机构5所,慰问次数1次,慰问经费均及时全额发放;2020年对我区4家申请市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养老机构进行审计。

(二)支出效益分析。

六类补助对象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比例较上年增长,养老机构接收困难老人数量较上年增长;幸福院服务老年人数量较上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慰问机构与集中供养老人,既提高我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获得感,也提高了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的生活品质;我区4家机构审计结果与申请结果一致,未存在多申请情况。社会效益显著。

(三)社会满意度。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以缓解老龄化对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压力为目标,解决我区困难群众问题,推动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稳步发展;节日慰问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获得感,获得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养老服务设施补助有效减轻运营负担,获得镇街好评。

(四)评价分值和等级。

继续做好前期规划,合理预估资金的上涨区间,做好相关预算工作,及时发放到位。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七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号文件精神,深化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强和改进动植物防疫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九府字15)文件中精神,现就我县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特拟订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出发,逐步建立符合我县乡镇工作实际、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要求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服务分离的原则,实行公益性职能由公益性机构承担,经营性服务逐步推向市场;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界定职能,合理设置机构、重新核定编制;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人员结构;坚持社会稳定原则,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又要立足县情,结合实际,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一)科学界定职能,事企各行其职。

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动植物疫病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在乡镇建立乡镇农技站及动物防疫检疫站,政府给予经费保障。将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产前、产中物技结合的推广活动以及产后的加工、运销服务、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性服务职能剥离出来,建立农业科技型或中介服务型企业(或称农业企业),全面放开搞活经营性服务(建立的农业企业需到工商部门注册)。

(二)合理推行三定,严格管理考核。

1、定机构。

(2)动物防疫检疫:全县共设置37个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其中,36个乡(镇)设立35个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程坊乡并入马坳动物防疫检疫站),畜牧局直属设置县城检疫防疫站和大桥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2、定编定岗。

(1)农技:以各乡镇原农业税计税面积为依据,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人定责”的原则,确定该乡镇人员编制和岗位数。1万亩耕地以下的乡镇定编2人(其中农技推广员1人,植保员1人),1万亩以上的乡镇定编3人(其中农技推广员2人,植保员1人),另外每个乡镇确定农资经营岗位一个。35个乡镇农技站共计定编124人,其中农技推广员53人,植保员35人,农资经营人员36人。(见附表一)。

(2)动防:以该乡镇的人口数量为设置依据,确定公益性人员编制。2万人口以下的设2个,2万人口以上3个,另外大桥边境检查站定8个,县城检疫站定8个。全县共确定防疫检疫员编制99个(见附表二)。

3、定待遇。

一是解决工资待遇。从事公益职能的农技员、植保员及动物防疫检疫员的工资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从事农资服务人员保留原财政拨款的工资标准不变。并将工资统一划拨到县农业局,由县局分别拨给畜牧局和各农技站,这样既有利于农技人员的管理,又能确保工资按月兑现,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保障工作经费。为了保障用于印发病虫情报、疫情报告的通信费、印刷费、购置必需的简易设备和其它正常的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工作开支,财政每年安排每站1—1.5万元元公益事业经费。

4、实行竞聘上岗,严格管理考核。

(1)理顺管理体制。

采取乡监管县直管的方式,行政上归所在地乡镇领导,人财物及业务归县农业局管理。

(2)实行竟聘上岗。

采取分乡设站、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流动管理方法,实行全员竟聘上岗,一年一聘。乡镇站负责人由该站人员民主推荐、个人申报,县农业局审查资格,民主测评,局务会评定,张榜公示后,由县局确定任命;乡镇站公益性人员采取本人申请与本站负责人推荐的双向选择办法,防检人员由县畜牧局审查资格,农技、植保员由县农技中心审查资格,县局务会审定,张榜公示后聘任;由农业局任命乡镇农技、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人;未聘的农技、畜牧人员,从事农资、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性服务,并呈报县局备案。

(3)强化工作考核。

公益性人员全面实行聘用制,并与县局签订聘用。

合同。

明确单位和被聘者的责、权、利等方面的内容由县农业局的农技中心、畜牧兽医局对被聘人员制定严格的考评考核制度在年初将工作详细分解到每个乡镇农技站和动物防疫检疫站。连续两年度年度考核不称职者由县农业局实行解聘;出现严重工作失职致使重大动植物疫情蔓延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可当年提前解聘。

1、成立领导小组。

2、加强分类指导。

加强和改进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我县农业工作的重要措施和紧迫任务。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协调一致,全面推进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

县农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职能界定、制定。

岗位职责。

等工作;县编委办公室负责农技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列编、事业法人登记、日常编制管理等工作;县人事局负责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核定、职称、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制定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竞聘上岗人员、退休人员、提前离岗退养人员经费和分流人员退职金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等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和发放工作。

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全过程监督,对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的人和事,要视其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1)搞好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

各乡镇农技站、畜牧站要认真组织学习省、市有关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要求及时召开会议布置,积极组织竞聘人员参加全县统一竞聘。

(2)严肃工作纪律,确保社会稳定。

加强和改进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必须坚持阳光操作,规范实施。必须严肃各项工作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转岗人员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确保稳定。如因组织领导、执行政策、思想工作等不到位,引发社会不稳定,要逐级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八

1.《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社〔2019〕1406号),提前下达我市老年人福利类资金220.7万元。

2.《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社〔2020〕869号),正式下达我市老年人福利类资金115.9万元(从提前下达资金中收回104.8万元)。

中央共计下达资金115.9万元。

(二)省级专项资金下达情况。

1.《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省级民政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通知》(皖财社〔2019〕1407号),提前下达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19.4万元。

2.《关于下达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通知》(皖财社〔2020〕248号),下达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56.16万元(含提前下达部分)。

3.《关于下达2020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经费的通知》(皖财社〔2020〕1415号),下达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奖补资金129.7万元。

省级共计下达资金985.86万元。

中央和省级补助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方面共1101.76万元,按照专款专用原则,除129.7万元奖补资金因于2020年12月下达,结转到次年使用,其他资金已全部按照规定用途已执行完毕。

(三)市级专项资金支出情况。

市级财政一般预算资金安排1060万元,市级福彩公益金中分配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共942.5万元,均已执行完毕。

(一)项目决策方面(分值15分,自评得分15分)。

1.规划编制与审批。我市已将养老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养老体系建设,2018年,市政府出台了《滁州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贯彻落实文件。依据省2020年此项民生工程实施办法,我市及时印发了《滁州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同时,民政、财政等部门针对2020年三级中心建设、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规范高龄津贴审批发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智慧化建设等工作专门制定工作方案;制定的相关文件均报市政府、省民政厅批准备案;相关文件均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自评得分3分。

2.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与执行。为进一步推动民生工程的实施效果,我市专门建立了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建立完善了民政民生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民生工程协调推进会议,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召开工作调度推进会,协调解决和部署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自评得分2分。

3.绩效目标合理性。依据省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和市民生工程考核办法,我市及时出台了《滁州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设定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年度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设定贴近实际,符合相关要求。自评得分3分。

4.绩效目标明确性。设定的绩效目标设定了清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并做到了细化、量化、可衡量。自评得分2分。

5.预算编制科学性。项目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有明确标准;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相适应。自评得分3分。

6.资金分配合理性。预算资金分配依据充分,资金分配额度合理,与项目单位实际相适应。自评得分2分。

(二)项目投入方面(分值25分,自评得分25分)。

7.资金到位率。对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方面省以上补助资金、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市级福彩公益金均能及时拨付给各县(市、区)和市级养老福利机构,到位率100%。自评得分3分。

8.预算执行率。能按照相关资金时限要求,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相关经费及时拨付至各地和相关项目单位。自评得分3分。

9.资金使用合规性。我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项目资金已实行了专账核算,并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纳入年初预算管理;高龄津贴资金发放全部采取“一卡通”形式,按月打卡发放;项目资金支出手续齐全、原始凭证合规,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自评得分4分。

10.管理制度健全性。我市已制定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自评得分3分。

11.信息平台管理。我市建立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基础数据库(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市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智慧化服务平台、全市养老机构台帐三种形式);对社会力量新增床位基本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动态管理。自评得分2分。

12.政府购买服务。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精神慰籍等实体援助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作用。自评得分2分。

13.公开公示管理情况。我市能及时对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项目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通过政府的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评得分2分。

14.资料报送情况。我市能按照省民政厅和市民生办相关工作要求,能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自评得分2分。

15.问题整改情况。对上年度省绩效评价反馈问题和省民生工程办公室社情民意调查反馈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改,得到有效落实。自评得分4分。

(三)项目产出方面(分值30分,自评得分29分)。

16.三级中心覆盖率。全市共建成8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4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县级、街道(乡镇)、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100%。自评得分3分。

17.老年人补贴覆盖率。2020年,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7512.89万元、惠及120739名高龄老人,实现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达到100%覆盖的目标要求。全市共发放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655.19万元,惠及70817人,覆盖率86.3%,超过50%的目标要求。自评得分4分。

18.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发放率。我市对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购买服务补贴、智慧养老服务奖补等补助政策,并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实现应补尽补。自评得分3分。

19.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参保率。全市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均购买了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自评得分4分。

20.智慧养老示范试点完成率。积极开展智慧养老试点建设工作,我市成功申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4个街道获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6个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2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自评得分4分。

21.质量达标率。三级中心建设符合《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相关要求;8个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通过验收;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张床位在省补1000元的基础上提标至2000-10000元,日常运营补贴根据收住对象的失能失智程度分为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分别按照每人每月200、300、400、600元标准发放;贷款贴息补助按照不低于同期三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给予贷款贴息补助。自评得分6分。

22.完成及时性。高龄津贴、低收入老年人补贴发放按月发放;

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发放及时;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补助发放及时;养老智慧化建设任务完成及时、补贴发放及时。自评得分5分。

(四)项目绩效方面(分值30分,自评得分29分)。

23.养老机构入住率。全市共有养老机构床位22817张,入住老年人11500人,平均入住率50.4%。自评得分3分。

24.三级中心使用率。县级、街道级、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60%以上能够正常运转,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自评得分4分。

25.其他效益。我市通过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民生工程,明显改善了贫困老年人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及相关民政民生工程宣传活动,有效弘扬了敬老、养老、助老优良传统。自评得分6分。

26.资金放大效应。2020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省补资金985.86万元,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资本实际到位资金2.12亿元,资金放大倍数21.5倍。自评得分4分。

27.可持续影响。我市将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配套资金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周密筹划,精心组织,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群的普遍认可和赞同,且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积极性高,工作零失误,服务对象普遍反映良好;年度内未出现过影响养老事业发展的不良事件。自评得分6分。

4.社会公众和受益对象的满意度。根据省社情民意调查情况通报,我市社会公众、受益对象满意度达91.46%。自评得分6分。

(五)绩效评价结论。

1.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任务落实。

2.获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琅琊区丰山、清流、琅琊3个街道获批示范街道(共4个街道);获批省智慧养老产品用品产学研基地,8个养老服务机构成功创建省智慧养老示范工程项目。

3.推进高龄津贴提标,在继滁州城区(琅琊区、南谯区)、定远县、凤阳县4地高龄津贴提标后,今年,全椒县、天长市、来安县、明光市也先后完成高龄津贴提标,全市80-89周岁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90-99周岁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以上300-1200元(其中: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为1200元,来安县为500元,其他为300元)。

4.不断扩大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8个县(市、区)均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全市共将80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购买服务范围,同时,对暂时未享受购买服务的低收入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贴对象从年初的5.6万人增至7.1万人,覆盖面达86.3%(低保老年人5.22万,贫困户老年人6.46万,其中,五保、低保贫困户老年人3.48万,小计8.2万)。

5.4月份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对散居特困、建档立卡范围内的高龄、失能、失智、重残等6类老年人家庭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来安县按照每户1万元)实施适老化改造,2021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0户的改造任务,市级整合160万元经费为8个县(市、区)改造320户,引导各地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经持续推进,2020年全市共投入260余万元完成4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

6.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市场,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9家,总床位22817张,其中,社会力量运营133家,床位数19351张,社会力量运营床位占比达84.8%。华侨城滁州明湖康养生态小镇、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项目(全椒)、江海·颐乐东方康养小镇(全椒)、来安兴茂康养项目等大型康养项目陆续启动;2020年,全市新增养老机构7家(均为医养结合型),床位720张;积极推进公建民营,目前全市116家敬老院,有100家由社会力量运营。

7.经我局积极争取,市政府2020年出台的《滁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中将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纳入政策范围,所需资金由市服务业资金统筹保障。同时新增2项支持政策:一是对获得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省智慧养老模式建设示范工程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二是对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的智慧养老机构床位,经验收合格后,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分别上浮30%和10%,以上二项新政策所需资金也由市服务业资金统筹保障。

8.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完善滁城12个街道、6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列入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经持续推进,全年共投入3000余万元,滁州主城区(琅琊区、南谯区)所有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均符合省建设指导规范要求,并将3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9.联合市自然资源的规划局、市住建局印发《滁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民政部门在“四同步”中的职责,并将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标准调整为“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且单处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文件印发后,市民政局共接收社区养老服务用房8处,面积3000余平方米。

10.1月份印发通知,谋划全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工作,3月份印发全市2020年三级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10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共建成8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4个乡镇养老服务和30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县级、街道(乡镇)、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100%,平均每个乡镇建成3.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均达到规定目标要求。同时,9月份,我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滁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暂行办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管理,为下一步实施分档运营补助提供政策依据。

11.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市民政局专门整合50万元资金对琅琊区、南谯区所有农村留守(独居、空巢)老年人以及散居特困供养老年人开展定期探视走访服务。

12.结合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每个县(市、区)选取一个村开展农村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建设,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建设和服务的通知》,明确场所功能、服务要求和完成时限等,从中央补助资金中对每个示范点给予30万元的补助。

13.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所有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均已建立医务室(护理站)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积极申报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项目,4个养老机构成功获批省第三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

14.探索建立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制度,有效破解特困供养对象住院期间照料护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全市特困供养保障水平。

15.完善市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完成养老服务机构、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开发全市高龄津贴信息管理系统,召开信息平台培训,全面推广信息平台使用管理;进一步扩大市级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试点范围;积极申报国家、省相关智慧养老示范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示范基地、4个国家示范街道、8个省级示范工程项目等。

16.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滁州市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21年启动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主要是给予建设补贴(每张床位3000元)、运营补贴(参照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和信息平台补助(20万元)。

17.7月份,联合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开展市级养老服务培训基地遴选工作,9月份认定“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市级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并积极申报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

18.市级组织养老护理员岗位核心能力培训、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并联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组织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对优胜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资金,对第1名授予“滁州市技术能手”称号等。

19.联合市人社局共评选出1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并在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树立行业典型模范,增强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广泛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社会氛围,推动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扎实做好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在18年实现养老机构消防许可、食品经营许可“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等活动,联合消防、住建、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未备案养老机构的摸底排查,开展政策宣传,协助解决制约备案的前置条件。

一是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还不高。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护理补贴等福利补助政策,受地方财政因素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保障水平还不高,比如:部分县(市、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才10元。

二是机构养老还存在供需矛盾。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没有长期护理保险支持,普通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不足,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50%,养老床位利用率不高。

上年度省绩效评价反馈我市还存在乡镇敬老院入住率较低、三级中心使用效益不高、老年人福利保障标准还不高等问题;省民生工程社情民意调查反馈我市调查对象希望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更高的期盼。现将相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三级中心建设与运营。2020年,我市将“建设完善滁城12个街道、6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全市已高标准完成三级中心建设,同时,各地将三级中心无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并出台运营支持政策,推进三级中心运营效益,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养老服务。

二是推进高龄津贴提标。继琅琊区、南谯区、定远县、凤阳县4地完成高龄津贴提标后,2020年,我局重点推进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四地对高龄津贴进行提标,将提标任务列入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经4地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均于2020年底前完成提标。

三是加强特困供养机构建设。2020年,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投入,提升基础硬件设施条件,全面消除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开展三年改造提升行动,提升敬老院护理能力,随着敬老院服务能力的提升,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上一年度有一定提高。

一是建议省级尽快部署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并研究制定与养老机构等级挂钩的奖补指导意见,促进养老机构主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等级。

二是建议省级加大对各地的财政支持。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大幅缩水,发展养老事业必须要有坚强的资金保障。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九

县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会后,荆紫关镇按照会议精神安排,坚持“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群防群控”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防疫为重点,兼顾做好其他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强化免疫、监测、消毒,狠抓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圆满完成了我镇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大力宣传,及时开展动员部署行动。

针对本次防疫工作涉及畜禽种类、防疫病种多的特点,我镇积极动员部署。

一是镇专门召开副职以上干部会议,调整了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牧的副职担任,成员由畜牧防疫站站长和37个村的包村领导组成,另外各村还派驻一名包村干部协助村搞好防疫工作。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二是结合县春季动物防疫实施方案,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乡动物防疫实施方案,将防疫工作目标、行动计划、保障措施作了详细谋划,既通俗易懂,又便于操作。

三是召开了由村支部书记、村文书、防疫员、包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会议由镇主管副职主持,镇长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责,要求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限时完成。

四是利用电视台进行早晚宣传,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作到家喻户晓,尤其取得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另外为充分保障本次防疫工作圆满完成,镇政府投入资金2500余元,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对所有免疫对象进行免费服务。

二、加大力度,掌握实情,全面实行强制免疫。

为使防疫工作扎实深入,实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目标。

一是开展大规模的摸底行动。以村为单位,充分利用村级动物防疫员,把辖区内的畜禽以村为单位,分品种,逐户、逐头、逐只摸底登记。通过摸底,全乡鸡存栏24918只,其中散养户918只,9个规模养殖户24000只,猪存栏770头,牛存栏79头,羊存栏393只,给防疫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是对散养户采取集中防疫。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合下,集中15天时间对散养户4种动物4种病种进行全面防疫。为使动物及早得到防疫,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防疫站技术人员对牛羊猪防疫的基础上,又聘请一位技术人员专门对鸡进行防疫,达到了集中免疫,互不耽误的效果。在本次防疫中,乡防疫员吕彩军克服家庭困难,加班加点工作,使防疫工作在4月中旬按时完成任务。8个村有3个村防疫员独立对鸡防疫,工作较前有了很大进步。

三是对规模养殖户进行督导防疫。针对规模养殖户自己较重视的特点,我们及时督导其统一领取疫苗,集中防疫。在乡村两级防疫员和乡村干部的配合下,猪应防770头,实防770头,羊应防393只,实防392只,牛应防79头,实防78头,鸡应防24918只,实防24918只,防疫密度均达到了100%。

四是开展消毒灭源行动。集中开展了一次消毒灭源行动,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指导动物养殖户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利用喷洒石灰和消毒液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对畜禽粪便、污水、污物进行无害花处理。

三、规范防疫程序,健全防疫档案。

为使防疫工作能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一是建立防疫档案。在防疫工作中按程序按要求进行,边防疫,边建立防疫档案,边填写防疫证,做到了户户个个防疫对象有登记。二是抓好免疫标识实施。凡是免疫牲畜一律实行佩带免疫标识制度,且新免疫牲畜一律佩带二微码免疫标识,对免疫后的动物佩带免疫耳标率达到了近100%。三是严格疫情报告与处理制度。发现疫情或死情,按照群众向村委、村委向乡政府、乡政府向县重大疫情指挥部逐级上报的原则,杜绝越级上报,杜绝报告新闻媒体,对病死动物尸体一定要深埋,切不可随意乱扔。

总之,春季动物防疫在兼顾春播春种的基础上,乡村两级干部在防疫员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防疫工作,由于目前村级防疫员技术不过关,致使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防疫大量工作还由乡级防疫员来完成。建议对村级防疫员多培训实用技术,使他们能早日独立工作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

1.《关于提前下达xxxx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社〔xxxx〕1406号),提前下达我市老年人福利类资金220.7万元。

2.《关于下达xxxx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社〔xxxx〕869号),正式下达我市老年人福利类资金115.9万元(从提前下达资金中收回104.8万元)。

中央共计下达资金115.9万元。

(二)省级专项资金下达情况。

1.《关于提前下达xxxx年省级民政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通知》(皖财社〔xxxx〕1407号),提前下达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19.4万元。

2.《关于下达xxxx年民政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通知》(皖财社〔xxxx〕248号),下达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56.16万元(含提前下达部分)。

3.《关于下达xx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经费的通知》(皖财社〔xxxx〕1415号),下达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奖补资金129.7万元。

省级共计下达资金985.86万元。

中央和省级补助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方面共1101.76万元,按照专款专用原则,除129.7万元奖补资金因于xxxx年12月下达,结转到次年使用,其他资金已全部按照规定用途已执行完毕。

(三)市级专项资金支出情况。

市级财政一般预算资金安排1060万元,市级福彩公益金中分配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共942.5万元,均已执行完毕。

(一)项目决策方面(分值15分,自评得分15分)。

1.规划编制与审批。我市已将养老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养老体系建设,xxxx年,市政府出台了《滁州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xxxx-xxxx年)行动计划》、《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贯彻落实文件。依据省xxxx年此项民生工程实施办法,我市及时印发了《滁州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同时,民政、财政等部门针对xxxx年三级中心建设、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规范高龄津贴审批发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智慧化建设等工作专门制定工作方案;制定的相关文件均报市政府、省民政厅批准备案;相关文件均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自评得分3分。

2.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与执行。为进一步推动民生工程的实施效果,我市专门建立了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建立完善了民政民生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民生工程协调推进会议,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召开工作调度推进会,协调解决和部署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自评得分2分。

3.绩效目标合理性。依据省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和市民生工程考核办法,我市及时出台了《滁州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设定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年度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设定贴近实际,符合相关要求。自评得分3分。

4.绩效目标明确性。设定的绩效目标设定了清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并做到了细化、量化、可衡量。自评得分2分。

5.预算编制科学性。项目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有明确标准;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相适应。自评得分3分。

6.资金分配合理性。预算资金分配依据充分,资金分配额度合理,与项目单位实际相适应。自评得分2分。

(二)项目投入方面(分值25分,自评得分25分)。

7.资金到位率。对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方面省以上补助资金、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市级福彩公益金均能及时拨付给各县(市、区)和市级养老福利机构,到位率100%。自评得分3分。

8.预算执行率。能按照相关资金时限要求,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相关经费及时拨付至各地和相关项目单位。自评得分3分。

9.资金使用合规性。我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项目资金已实行了专账核算,并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纳入年初预算管理;高龄津贴资金发放全部采取“一卡通”形式,按月打卡发放;项目资金支出手续齐全、原始凭证合规,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自评得分4分。

10.管理制度健全性。我市已制定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自评得分3分。

11.信息平台管理。我市建立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基础数据库(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市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智慧化服务平台、全市养老机构台帐三种形式);对社会力量新增床位基本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动态管理。自评得分2分。

12.政府购买服务。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精神慰籍等实体援助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作用。自评得分2分。

13.公开公示管理情况。我市能及时对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项目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通过政府的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评得分2分。

14.资料报送情况。我市能按照省民政厅和市民生办相关工作要求,能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自评得分2分。

15.问题整改情况。对上年度省绩效评价反馈问题和省民生工程办公室社情民意调查反馈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改,得到有效落实。自评得分4分。

(三)项目产出方面(分值30分,自评得分29分)。

16.三级中心覆盖率。全市共建成8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4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县级、街道(乡镇)、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100%。自评得分3分。

17.老年人补贴覆盖率。xxxx年,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7512.89万元、惠及120739名高龄老人,实现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达到100%覆盖的目标要求。全市共发放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655.19万元,惠及70817人,覆盖率86.3%,超过50%的目标要求。自评得分4分。

18.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发放率。我市对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购买服务补贴、智慧养老服务奖补等补助政策,并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实现应补尽补。自评得分3分。

19.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参保率。全市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均购买了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自评得分4分。

20.智慧养老示范试点完成率。积极开展智慧养老试点建设工作,我市成功申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4个街道获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6个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2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自评得分4分。

21.质量达标率。三级中心建设符合《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相关要求;8个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通过验收;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张床位在省补1000元的基础上提标至2000-10000元,日常运营补贴根据收住对象的失能失智程度分为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分别按照每人每月200、300、400、600元标准发放;贷款贴息补助按照不低于同期三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给予贷款贴息补助。自评得分6分。

22.完成及时性。高龄津贴、低收入老年人补贴发放按月发放;

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发放及时;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补助发放及时;养老智慧化建设任务完成及时、补贴发放及时。自评得分5分。

(四)项目绩效方面(分值30分,自评得分29分)。

23.养老机构入住率。全市共有养老机构床位22817张,入住老年人11500人,平均入住率50.4%。自评得分3分。

24.三级中心使用率。县级、街道级、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60%以上能够正常运转,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自评得分4分。

25.其他效益。我市通过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民生工程,明显改善了贫困老年人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及相关民政民生工程宣传活动,有效弘扬了敬老、养老、助老优良传统。自评得分6分。

26.资金放大效应。xx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省补资金985.86万元,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资本实际到位资金2.12亿元,资金放大倍数21.5倍。自评得分4分。

27.可持续影响。我市将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配套资金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周密筹划,精心组织,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群的普遍认可和赞同,且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积极性高,工作零失误,服务对象普遍反映良好;年度内未出现过影响养老事业发展的不良事件。自评得分6分。

4.社会公众和受益对象的'满意度。根据省社情民意调查情况通报,我市社会公众、受益对象满意度达91.46%。自评得分6分。

(五)绩效评价结论。

1.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任务落实。

2.获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琅琊区丰山、清流、琅琊3个街道获批示范街道(共4个街道);获批省智慧养老产品用品产学研基地,8个养老服务机构成功创建省智慧养老示范工程项目。

3.推进高龄津贴提标,在继滁州城区(琅琊区、南谯区)、定远县、凤阳县4地高龄津贴提标后,今年,全椒县、天长市、来安县、明光市也先后完成高龄津贴提标,全市80-89周岁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90-99周岁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以上300-1200元(其中: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为1200元,来安县为500元,其他为300元)。

4.不断扩大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8个县(市、区)均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全市共将80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购买服务范围,同时,对暂时未享受购买服务的低收入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贴对象从年初的5.6万人增至7.1万人,覆盖面达86.3%(低保老年人5.22万,贫困户老年人6.46万,其中,五保、低保贫困户老年人3.48万,小计8.2万)。

5.4月份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对散居特困、建档立卡范围内的高龄、失能、失智、重残等6类老年人家庭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来安县按照每户1万元)实施适老化改造,xxxx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0户的改造任务,市级整合160万元经费为8个县(市、区)改造320户,引导各地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经持续推进,xxxx年全市共投入260余万元完成4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

6.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市场,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9家,总床位22817张,其中,社会力量运营133家,床位数19351张,社会力量运营床位占比达84.8%。华侨城滁州明湖康养生态小镇、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项目(全椒)、江海·颐乐东方康养小镇(全椒)、来安兴茂康养项目等大型康养项目陆续启动;xxxx年,全市新增养老机构7家(均为医养结合型),床位720张;积极推进公建民营,目前全市116家敬老院,有100家由社会力量运营。

7.经我局积极争取,市政府xxxx年出台的《滁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中将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纳入政策范围,所需资金由市服务业资金统筹保障。同时新增2项支持政策:一是对获得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省智慧养老模式建设示范工程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二是对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的智慧养老机构床位,经验收合格后,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分别上浮30%和10%,以上二项新政策所需资金也由市服务业资金统筹保障。

8.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完善滁城12个街道、6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列入xx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经持续推进,全年共投入3000余万元,滁州主城区(琅琊区、南谯区)所有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均符合省建设指导规范要求,并将3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9.联合市自然资源的规划局、市住建局印发《滁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民政部门在“四同步”中的职责,并将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标准调整为“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且单处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文件印发后,市民政局共接收社区养老服务用房8处,面积3000余平方米。

10.1月份印发通知,谋划全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工作,3月份印发全市xxxx年三级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10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共建成8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4个乡镇养老服务和30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县级、街道(乡镇)、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100%,平均每个乡镇建成3.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均达到规定目标要求。同时,9月份,我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滁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暂行办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管理,为下一步实施分档运营补助提供政策依据。

11.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市民政局专门整合50万元资金对琅琊区、南谯区所有农村留守(独居、空巢)老年人以及散居特困供养老年人开展定期探视走访服务。

12.结合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每个县(市、区)选取一个村开展农村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建设,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建设和服务的通知》,明确场所功能、服务要求和完成时限等,从中央补助资金中对每个示范点给予30万元的补助。

13.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所有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均已建立医务室(护理站)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积极申报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项目,4个养老机构成功获批省第三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

14.探索建立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制度,有效破解特困供养对象住院期间照料护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全市特困供养保障水平。

15.完善市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完成养老服务机构、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开发全市高龄津贴信息管理系统,召开信息平台培训,全面推广信息平台使用管理;进一步扩大市级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试点范围;积极申报国家、省相关智慧养老示范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示范基地、4个国家示范街道、8个省级示范工程项目等。

16.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滁州市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21年启动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主要是给予建设补贴(每张床位3000元)、运营补贴(参照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和信息平台补助(20万元)。

17.7月份,联合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开展市级养老服务培训基地遴选工作,9月份认定“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市级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并积极申报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

18.市级组织养老护理员岗位核心能力培训、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并联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组织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对优胜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资金,对第1名授予“滁州市技术能手”称号等。

19.联合市人社局共评选出1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并在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树立行业典型模范,增强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广泛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社会氛围,推动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扎实做好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在18年实现养老机构消防许可、食品经营许可“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等活动,联合消防、住建、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未备案养老机构的摸底排查,开展政策宣传,协助解决制约备案的前置条件。

一是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还不高。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护理补贴等福利补助政策,受地方财政因素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保障水平还不高,比如:部分县(市、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才10元。

二是机构养老还存在供需矛盾。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没有长期护理保险支持,普通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不足,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50%,养老床位利用率不高。

上年度省绩效评价反馈我市还存在乡镇敬老院入住率较低、三级中心使用效益不高、老年人福利保障标准还不高等问题;省民生工程社情民意调查反馈我市调查对象希望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更高的期盼。现将相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三级中心建设与运营。xxxx年,我市将“建设完善滁城12个街道、6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全市已高标准完成三级中心建设,同时,各地将三级中心无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并出台运营支持政策,推进三级中心运营效益,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养老服务。

二是推进高龄津贴提标。继琅琊区、南谯区、定远县、凤阳县4地完成高龄津贴提标后,xxxx年,我局重点推进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四地对高龄津贴进行提标,将提标任务列入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经4地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均于xxxx年底前完成提标。

三是加强特困供养机构建设。xxxx年,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投入,提升基础硬件设施条件,全面消除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开展三年改造提升行动,提升敬老院护理能力,随着敬老院服务能力的提升,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上一年度有一定提高。

一是建议省级尽快部署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并研究制定与养老机构等级挂钩的奖补指导意见,促进养老机构主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等级。

二是建议省级加大对各地的财政支持。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大幅缩水,发展养老事业必须要有坚强的资金保障。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一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对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进行改进所形成的一种发展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的现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并且从对可持续发展方面、国内目前的可持续发展后评价体系以及指标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对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议。

在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的缓解人们对于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是既满足现实需求由可以适应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电力方面的不断改革创新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在电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也正在建设并且逐步完善电网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的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研究。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界定,在1987年联合国的相关部门提出并且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既要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同时也要保证不危及后代的发展和需求,在满足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到不损坏地球的生命力[1]。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寻求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我国目前对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以及系统学四个方向进行研究。二是对于电网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定义,其主要的内容是指电力企业通过与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可以保证满足当前对于电力的需求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保证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进而保证社会、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电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我国的电网建设应该积极主动的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并且提高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提高对于资源的利用,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目前的可持续发展后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中蕴含的基本单位,主要由指标名称以及指标数值这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指标名称主要是指评价中的现象数值等部分的概念,对于指标名称中反应出的社会经济内容通过计算统计所形成的数据就是指标数值,所以评价指标是质和量的结合。通过评价指标可以充分的反应出评价对象的特性以及现实情况,并且可以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多方面的体现出评价对象的特征以及规律,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一个复杂的概念,就需要多个评价指标共同合作,从而形成一个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指标之间相互连结。

(二)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在电网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的设计可以注意满足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为了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的符合现实情况,得到良好的运用,所以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从而清晰直观的反映出电网建设项目中的结构以及功能的现状;二是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电网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测定,所以各个指标的制定需要紧密的围绕之一目标,各指标之间需要内在的联系,但是要避免出现评价内容重复的现象,所以对于指标的设计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系统;三是功能性原则,指标的描述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首先是描述功能,主要是指指标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描述对象所处的实际状态,其次是解释功能,主要是体现想象的发生原因,第三是评价功能,主要是说明主体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进行比较,第四是监测功能,该功能主要是对评价过程中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最后是预警功能,即对评价对象中存在的不可持续现象尽行预警,从而对问题进行处理[2]。

(一)对于指标的预处理。

电力企业开展的可持续发展中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需要进行计算统计从而得到准确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指数评价方法从而进行评价,例如人均电网的建设的投资金额、电力企业的收益以及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率等;二是通过使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但是结果不能得到准确反应时,可以通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价,例如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考核指标等[3]。

(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主要是指根据序列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的程度从而对其联系的紧密性进行判断,并且进一步分析出灰色系统的主行为因子与相关行为因子之间的紧密程度。该方法可以弥补数据统计方法的缺点,并且对于样本量要求较低,计算量较小而且计算方便。

(三)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将一些量化困难的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化,并且可以将定量以及定性困难的综合性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可以用于对可持续发展中涉及到的复杂系统进行评价,同时可以作用于多维度的问题决策。

四、结论。

电网建设对于该建设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有机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该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只有充分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国对于电网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并且带动电力下各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水平。

作者:张杰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宽城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国威.电网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1.

[2]柴中华.电力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10.

[3]韩祝华.湘潭电厂二期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二

按照上级要求,对照xxxx年度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对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事求是的开展了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100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投入情况。

1、规划编制合理,审批到位。一是把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绩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县政府出台了《绩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绩政〔xxxx〕59号)文件及《绩溪县“十三五”养老服务业产业规划(xxxx-xxxx)》等文件;二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落实到位,经县政府批准,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绩溪县xx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民办〔xxxx〕37号)文件;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宣城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等三个文件的通知》,通过县长办公会研究,联合县财政局出台了《绩溪县居家养老“三级中心”建设xxxx年实施方案》、《绩溪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绩溪县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xxxx年实施方案》(民福〔xxxx〕295号)等文件;四是贯彻落实《宣城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xxxx年专项行动方案》,联合县卫健委、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市监局出台了《绩溪县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xxxx年专项行动方案》(民福〔xxxx〕62号)。

2、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及时、执行到位。统筹推进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县政府出台了《绩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绩溪县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绩政办秘〔xxxx〕43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xxxx年以来,共召开2次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在协调研究、问题解决、部署任务和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工作计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养老服务体系绩效目标合理、指标明确。严格按照《安徽省xxxx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分解养老服务体系的绩效目标,制定了《绩溪县xx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将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并设定了清晰的产出和效果指标,指标细化、量化、可衡量,xxxx年已全部完成绩效目标任务。

4、资金落实到位,资金到位率100%。xxxx年度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投入约计612万元(xxxx年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补贴21万元、5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贴41万、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106.5万元、xxxx年5个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补助10.3万、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13.9万元、低收入老年养老补贴约108.4万元、高龄津贴311.2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5、补助资金到位及时。补助资金到位及时率100%,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综合责任保险等根据申报验收达标后,经审核按相应的拨付手续及时拨付资金。

(二)开展过程情况。

1、省、市、县三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中的目标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2、政策宣传到位。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印发“民政民生宣传册页”、“一次性告知清单”和“民政宣传展板”、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通过宣传单、宣传手册、村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等方式大力宣传和解读"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提高社会公众和老年人对项目政策的知晓度。

3、公示制透明管理。通过“绩溪县人民政府”网及时向社会公示公开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

4、实施管理合规,程序到位。严格按照《绩溪县xx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申报审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对象,做到程序到位、档案齐全。

5、信息平台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按要求、按时限完成全国养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养老院服务质量检查核查表上报工作,符合“一地一案、一院一策”的要求。

6、补助对象档案管理规范。补助对象档案规范、完整,档案资料齐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档案。

7、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到位。结合实际,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绩政〔xxxx〕143号)文件,保障了我县养老服务市场,健全了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定期不定期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进行督查,保障老人人身财产权益,xxxx年以来,未发生一起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8、民生报表和各类资料报送及时。及时报送资料和每月报送民生报表,保证了报送材料和报表的齐全、真实、准确。

10、制度建设与执行到位。县政府出台了《绩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绩政〔xxxx〕59号)和《关于印发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绩政〔xxxx〕143号)文件,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绩溪县xx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绩溪县养老服务业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健全了我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或相关内控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11、资金使用合规专款专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了专账核算,并做到专款专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应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是及时纳入了年初预算管理。“高龄津贴”发放全部通过涉农资金平台直接打卡发放。各类资金支出手续齐全、原始凭证合规,各类项目资金使用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

12、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范到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和手续符合规定。

13、监督检查合理有效。县民政局成立督查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专项督查,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督查效果显著有效。

(三)项目产出情况。

1、目标任务完成率100%。xxxx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目标任务完成率100%,xxxx年截止11月,全县享受高龄津贴6265人,享受养老补贴1147人。

2、养老服务体系各项指标达标率100%。养老机构床位数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545张,比例为32%(全县养老院总的床位数为1726张);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3家100%设立了医务室,其他养老院和当地的乡镇卫生院100%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其中有两家入住供养老人50名以上的敬老院正在申请医疗许可备案)。

3、城区养老服务设施配件率达标。城区养老用房面积达4215平方米(城市社区住户18000户,应建面积2700平方米),城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56%;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达到64家(农村社区共计75家),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配备覆盖率达85.3%;xxxx年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共建设5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2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100%,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2.7%(建设8家县、乡镇“三级中心”,我县共计11个乡镇),城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83.3%(建设了1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6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我县共计11个乡镇、6个城市社区);城乡“三级中心”经验收达标率100%。

4、养老服务覆盖率达标。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覆盖率100%,xxxx年全县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6265人,共发放高龄津贴311.2万元;落实养老补贴制度并及时拨付养老补贴资金,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147人(其中979人发放养老补贴、168人开展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覆盖面达60.5%(全县6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1991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覆盖率达57.6%;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落实到位,全县公办养老床位750张床位进行了投保,投保金额3万元,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覆盖率达100%;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覆盖率达33%。

5、养老机构入住率达标。xxxx年特困人员失能对象26人、半失能对象132人,共计158人,其中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105人,我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6.5%。

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及时。xxxx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及时率100%,已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项目效果情况。

1、社会效益影响较好。高龄津贴和养老补贴的发放提高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了我县养老事业的发展,全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设施建设,便于老年人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保障了老年人的人身权益,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2、资金放大效应较高。xxxx年省级以上财政资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投入71.2万元,社会资本对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20xx万元(绩溪县长安静园养老),项目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放大倍数为28倍。

3、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性影响显著。xxxx年以来,我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群的普遍认可和赞同,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积极性高,工作零失误,服务对象普遍反映良好。

1、健全“县、乡(镇)、村(居)”三级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在县和乡镇均成立了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养老服务工作;在村(社区)建立了以村(居)委会干部、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骨干的'养老服务工作队伍。xxxx年开始,建立一个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绩溪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全县居家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和敬老院转型等行业的管理及指导;在各乡镇成立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承担本辖区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村级配建了养老服务站,具体开展各项养老服务工作。

2、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扶持政策。各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区域、政策扶持等,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方向发展。县财政设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服务补贴、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

3、推动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覆盖。为了给农村中的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空巢家庭老人、残疾老人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服务,我县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至xxxx年11月,己建成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0家,覆盖面达到86.4%。服务中心中设医疗服务室、营养配送中心、老年人书画中心、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和健身房等多个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老年人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娱乐方式。

4、推行社会化服务的运营方式转型。参考发达地区的经验,我县积极推动以政府为服务主体的运营模式向政府主导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转型,一是以“公建民营”的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敬老院的转型升级工作,加强了农村敬老院的有效运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的;二是引进或培育专业运营主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如今年我县和禾康公司合作开展居家养老政府服务试点工作,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新平台,针对老年人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适应老人需求的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

5、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5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的通知》(民福〔xxxx〕42号),以促进农村留守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为落脚点,着力完善关爱服务网络,提升关爱服务能力,推动部门沟通与协作,细化职责任务分工,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建立并完善了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制度和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制度;全市率先完成留守老人系统录入工作。

1、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服务组织数量较少。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主要以社区(村)居(村)委会、志愿者组织为主,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少。二是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低。为老服务人员数量少,素质较低,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只能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高层次服务。

2、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不够高。有关政策落实缺乏刚性措施,有的养老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少数乡镇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农村社区养老项目推进迟缓,效果不佳。

1、建议加大对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补助力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全部由县级财政承担,按目前我县财政状况,县乡两级筹集建设资金压力大,希望上级政府加大对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补助力度。

2、建议出台并细化建立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目前全县78处养老服务用房建立后,从管理模式、管理人员选聘、经费等存在不足,致使管理运营时而出现“肠梗阻”。建议出台城乡养老服务机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切实落实人员、经费等,从而有效解决制约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管理长效运营问题。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三

按照上级要求,对照2019年度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对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事求是的开展了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100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投入情况。

1、规划编制合理,审批到位。一是把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绩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县政府出台了《绩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绩政〔2015〕59号)文件及《绩溪县“十三五”养老服务业产业规划(2016-2020)》等文件;二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落实到位,经县政府批准,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绩溪县2019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民办〔2019〕37号)文件;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宣城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等三个文件的通知》,通过县长办公会研究,联合县财政局出台了《绩溪县居家养老“三级中心”建设2018年实施方案》、《绩溪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绩溪县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018年实施方案》(民福〔2018〕295号)等文件;四是贯彻落实《宣城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2019年专项行动方案》,联合县卫健委、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市监局出台了《绩溪县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2019年专项行动方案》(民福〔2019〕62号)。

2、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及时、执行到位。统筹推进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县政府出台了《绩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绩溪县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绩政办秘〔2017〕43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19年以来,共召开2次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在协调研究、问题解决、部署任务和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工作计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养老服务体系绩效目标合理、指标明确。严格按照《安徽省2019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分解养老服务体系的绩效目标,制定了《绩溪县2019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将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并设定了清晰的产出和效果指标,指标细化、量化、可衡量,2019年已全部完成绩效目标任务。

4、资金落实到位,资金到位率100%。2019年度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投入约计612万元(2019年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补贴21万元、5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贴41万、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106.5万元、2018年5个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补助10.3万、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13.9万元、低收入老年养老补贴约108.4万元、高龄津贴311.2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5、补助资金到位及时。补助资金到位及时率100%,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综合责任保险等根据申报验收达标后,经审核按相应的拨付手续及时拨付资金。

(二)开展过程情况。

1、省、市、县三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中的目标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2、政策宣传到位。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印发“民政民生宣传册页”、“一次性告知清单”和“民政宣传展板”、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通过宣传单、宣传手册、村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等方式大力宣传和解读"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提高社会公众和老年人对项目政策的知晓度。

3、公示制透明管理。通过“绩溪县人民政府”网及时向社会公示公开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

4、实施管理合规,程序到位。严格按照《绩溪县2019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申报审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对象,做到程序到位、档案齐全。

5、信息平台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按要求、按时限完成全国养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养老院服务质量检查核查表上报工作,符合“一地一案、一院一策”的要求。

6、补助对象档案管理规范。补助对象档案规范、完整,档案资料齐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档案。

7、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到位。结合实际,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绩政〔2017〕143号)文件,保障了我县养老服务市场,健全了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定期不定期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进行督查,保障老人人身财产权益,2019年以来,未发生一起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8、民生报表和各类资料报送及时。及时报送资料和每月报送民生报表,保证了报送材料和报表的齐全、真实、准确。

10、制度建设与执行到位。县政府出台了《绩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绩政〔2015〕59号)和《关于印发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绩政〔2017〕143号)文件,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绩溪县2019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绩溪县养老服务业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健全了我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或相关内控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11、资金使用合规专款专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了专账核算,并做到专款专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应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是及时纳入了年初预算管理。“高龄津贴”发放全部通过涉农资金平台直接打卡发放。各类资金支出手续齐全、原始凭证合规,各类项目资金使用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

12、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范到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和手续符合规定。

13、监督检查合理有效。县民政局成立督查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专项督查,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督查效果显著有效。

(三)项目产出情况。

1、目标任务完成率100%。2019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目标任务完成率100%,2019年截止11月,全县享受高龄津贴6265人,享受养老补贴1147人。

2、养老服务体系各项指标达标率100%。养老机构床位数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545张,比例为32%(全县养老院总的床位数为1726张);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3家100%设立了医务室,其他养老院和当地的乡镇卫生院100%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其中有两家入住供养老人50名以上的敬老院正在申请医疗许可备案)。

3、城区养老服务设施配件率达标。城区养老用房面积达4215平方米(城市社区住户18000户,应建面积2700平方米),城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56%;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达到64家(农村社区共计75家),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配备覆盖率达85.3%;2019年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共建设5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2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100%,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2.7%(建设8家县、乡镇“三级中心”,我县共计11个乡镇),城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83.3%(建设了1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6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我县共计11个乡镇、6个城市社区);城乡“三级中心”经验收达标率100%。

4、养老服务覆盖率达标。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覆盖率100%,2019年全县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6265人,共发放高龄津贴311.2万元;落实养老补贴制度并及时拨付养老补贴资金,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147人(其中979人发放养老补贴、168人开展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覆盖面达60.5%(全县6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1991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覆盖率达57.6%;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落实到位,全县公办养老床位750张床位进行了投保,投保金额3万元,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覆盖率达100%;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覆盖率达33%。

5、养老机构入住率达标。2019年特困人员失能对象26人、半失能对象132人,共计158人,其中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105人,我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6.5%。

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及时。2019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及时率100%,已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项目效果情况。

1、社会效益影响较好。高龄津贴和养老补贴的发放提高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了我县养老事业的发展,全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设施建设,便于老年人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保障了老年人的人身权益,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2、资金放大效应较高。2019年省级以上财政资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投入71.2万元,社会资本对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2000万元(绩溪县长安静园养老),项目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放大倍数为28倍。

3、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性影响显著。2019年以来,我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群的普遍认可和赞同,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积极性高,工作零失误,服务对象普遍反映良好。

1、健全“县、乡(镇)、村(居)”三级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在县和乡镇均成立了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养老服务工作;在村(社区)建立了以村(居)委会干部、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骨干的养老服务工作队伍。2019年开始,建立一个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绩溪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全县居家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和敬老院转型等行业的管理及指导;在各乡镇成立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承担本辖区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村级配建了养老服务站,具体开展各项养老服务工作。

2、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扶持政策。各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区域、政策扶持等,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方向发展。县财政设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服务补贴、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

3、推动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覆盖。为了给农村中的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空巢家庭老人、残疾老人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服务,我县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至2019年11月,己建成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0家,覆盖面达到86.4%。服务中心中设医疗服务室、营养配送中心、老年人书画中心、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和健身房等多个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老年人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娱乐方式。

4、推行社会化服务的运营方式转型。参考发达地区的经验,我县积极推动以政府为服务主体的运营模式向政府主导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转型,一是以“公建民营”的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敬老院的转型升级工作,加强了农村敬老院的有效运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的;二是引进或培育专业运营主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如今年我县和禾康公司合作开展居家养老政府服务试点工作,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新平台,针对老年人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适应老人需求的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

5、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5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的通知》(民福〔2019〕42号),以促进农村留守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为落脚点,着力完善关爱服务网络,提升关爱服务能力,推动部门沟通与协作,细化职责任务分工,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建立并完善了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制度和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制度;全市率先完成留守老人系统录入工作。

1、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服务组织数量较少。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主要以社区(村)居(村)委会、志愿者组织为主,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少。二是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低。为老服务人员数量少,素质较低,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只能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高层次服务。

2、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不够高。有关政策落实缺乏刚性措施,有的养老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少数乡镇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农村社区养老项目推进迟缓,效果不佳。

1、建议加大对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补助力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全部由县级财政承担,按目前我县财政状况,县乡两级筹集建设资金压力大,希望上级政府加大对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补助力度。

2、建议出台并细化建立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目前全县78处养老服务用房建立后,从管理模式、管理人员选聘、经费等存在不足,致使管理运营时而出现“肠梗阻”。建议出台城乡养老服务机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切实落实人员、经费等,从而有效解决制约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管理长效运营问题。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四

随着新疆地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公路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阐述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概括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原则和内容,分析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总结评价流程,并结合新疆地区的特点建立的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有效性经实例得以验证.

作者:马晓松艾力・斯木吐拉周家甄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刊名:交通标准化英文刊名:transportstandardization年,卷(期):“”(7)分类号:u491.2关键词:项目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五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养殖业几乎占据全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3.4%。全县现有农业人口40.2万人,养殖农户6.3万户(其中规模养殖为507户,牲猪规模养殖占存栏总数的33%以上),现存栏生猪13.42万头,存栏牛0.257万头,存栏羊0.726万只,存栏家禽156.4万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20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考核要求,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确保全年清静无疫为工作目标。全县动员,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全县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现将情况汇报综合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领导。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在县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副书记)为组长、动物防疫站等有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委、县政府将动物防疫工作列入对各乡镇政府年度“农村工作”考核范畴。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畜牧水产局与和乡镇动物防疫站、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所辖村及居委会都层层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县防指在年初和春秋两季及年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二是问题还不少;

三是力度要加大;

四是保障要强化。

一、工作有成效。

刚才x个建设项目的牵头承建单位,就自己的任务进行了汇报,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

(一)加强组织发动,向科学发展求力量。一是党政领导重视,在建设推进中给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建”工作,尤其是x市长多次过问、多次指示工作的开展。在坐的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也很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x个重点项目建设,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突出了工作重点。有的牵头单位,组织各相关的部门召开协调会,务求扎实有效的做好工作。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二是加强宣传发动,在建设氛围上造势。宣传方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在报纸、电视台、尤其是在政府网站上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营造了较好的工作氛围。三是突出工作保障,在推进工作中护航。成立“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成立“两建”办,并保障人员到位。尤其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办公室,人员到位,办公条件、经费保障落实。

(二)加强项目带动,向科学发展求质量。一是突出规划先行,在具体方案设计上加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方案做得比较好,突出了体现了体制设计的要求,值得肯定。二是突出示范引路,在方法上给力。今年x个重点项目都是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如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问题,农业部门对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质监局开展的建材市场的监管,旅游局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知识产权局对知识产权的监管,编办对食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民政部门对行业协会的管理、交通部门对出租车的管理、行政服务中心对x平台的整合及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经信局对信息平台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跟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要以此试水开路,确保工作出亮点、出经验、出成效。三是突出集思广益,在质量上着力。注重x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质量,让市民深切感受“两建”带来的好处,让群众满意。

(三)加强机制建设,向科学发展求效益。从x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情况介绍来看,目前,在规章、制度、标准、督导方面都形成了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把问题上升到一个标准,上升到一个规范,这就是工作效益的提高。

二、问题还不少。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部门的认识还不够,不能将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还有的单位存在观望的思想,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整体工作进展不太理想,成效不明显。

二是建设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两建”工作没有“三打”工作那么热,“三打”的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好,“两建”工作要借鉴“三打”的经验,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督导、有考核,尤其是宣传方面要加温加力,要发动广大的群众来参与。不能关起门来搞“两建”,要敞开大门,深入到群众中去搞“两建”。

三是协调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普遍存在牵头单位与具体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还不顺畅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有些成员单位认为建设任务是牵头单位的事,协建的单位重视不够。

四是工作力度有待加大。有些单位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不主动、力度不大。

五是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从刚才大家对工作的汇报,以及从“两建”工作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们抓“两建”的能力水平还需要提升。现在问题找准了,有目标了,有重点了,下一步该怎么样建,能力与具体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接下来,工作人员的培训问题,借助外力的问题、寻求智力支持的问题,都要深入研究。工作不能走走过场,有的单位做出来的方案粗制滥造,规章制度粗制滥造,起不到指导工作实践、指导“两建”的作用。

三、力度要加大。

要抓重点、破难点、建亮点。“两建”工作不能泛泛而抓,尤其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面广线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成的,具体要从五个方面来抓:

一是深入发动抓建设。要集中力量,找准主攻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深耕细作,狠抓落实。

二是科学谋划抓建设。要走出去学习人家好的经验,促进市场规范管理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办法方面,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总结方法经验,采取一些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形成规范性的工作标准,制定出一批政策性强的法律制度,为市场监管建设提供借鉴。

三是突出重点抓建设。x个项目就是重点,每个重点里面要怎么样抓具体的重点,这里就要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如食品的监管,省里即将要把牵涉到食品监管的几个部门,从生产到消费环节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整合,从田头到餐桌,形成一个链条,实现一个部门管理,促进监管到位。

四是质量至上抓建设。质量是市场监管最终体现,质量是建设工作的生命,不抓好建设质量,建设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无论是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具体项目的建设,都有一个逐步深入、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反复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反复抓质量。

五是引入评估抓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边谋划、边建设、边完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是运动员,还要有裁判员才行。为保证建设质量,要引入第三方力量,由专家学者、民间智库组成第三方评估团,围绕x个重点项目问题开展研究,对各单位建设项目制定评估标准,建立纠偏工作机制,通过进行事前论证、事中管理、事后评估三个环节,对x个重点项目建设,在质量上要严格把关。

四、保障要强化。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各牵头单位的领导要亲力亲为,尤其是x个重点的牵头部门,要真正负起牵头的责任,主动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建出亮点来。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今年上半年,市政府给“两建”安排了x万元经费,钱要用好,经费要专款专用,要用在刀刃上。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两建”办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各专责小组进行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x个重点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的地方和部门要进行表扬和宣传,对做得不好的地方和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

四要抓好考核。我市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要认真制定工作考核标准,细化考核项目,明确考核要求,要按年度组织对各地工作的考核,要纳入市政府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对考核不过关的,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同志们,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还任重道远,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建出亮点,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规定动作要做够,自选动作要做活,这样,我们才能让上级满意,让群众满意。

项目体系建设范文范本篇十七

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对特定老人群体的购买服务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实现政府对特定老人居家养老的补充,进一步提升了居家养老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现就2021年我区养老服务发展定向财力补助中55.98万元的福彩资金使用情况自评如下。

2021年我区经公开招投标确定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实施单位,经项目实施,全年共服务对象2.1万符合条件的老人,省级下达的55.98万元福彩资金全部用于该项目的实施。

居家养老服务。

2021年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项目实施单位,此次自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服务对象确定、服务标准的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的完整性、项目资金拨付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

(一)评价结论。

2021年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实施完整、服务对象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服务质量高、项目资金拨付符合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服务对象满意度高。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60周岁以上散居特困人员,60周岁以上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残疾老人、独居老人,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补充了政府对居家养老人群的关爱服务工作,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

2.项目实施。

2021年共到位省级养老服务发展补助福彩资金55.98万元,该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项目严格按照居家养老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3.项目绩效。

居家养老上级预算55.98万元,预算执行到位,项目严格按照服务内容执行,项目共服务对象2.1万人,服务效果明显,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资金使用效率及时有效,受益对象满意度高。

项目的实施对部分群众起到一定的效益,还有部分不是低保家庭或低收入家庭60周岁的重度残疾人没有纳入服务范围,如低保边缘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人群。

建议加大项目实施范围,将部分低保边缘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实施范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