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3:39:50 |
  • ZTFB |
  • 14页

这个分类涉及一些不太常见但同样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问题。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路。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担任张xx老师这节课的主评老师之一,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课后,感受很多,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以“猜一猜”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张老师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先猜一猜第一组有规律的圆形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再让学生先猜一猜第二组没有规律的圆形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一组都能猜对而第二组都猜错了?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第一组是有顺序、有规律的。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知识。

二、张老师精心设计练习,使数学知识与语文词语教学相结合。在练习中设计了有规律的词语,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让学生接着说下一个词语是什么。

三、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如在新授环节先学习两个为一组的简单排列,再学习三个为一组四个为一组的排列规律。由易到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注重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语言把规律说完整。如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的第二个练习中一个学生用了因为所以回答问题问题,张老师鼓励他说“你特别会回答问题,他会说因为什么所以怎么样”。第三个练习题白天黑夜白天黑夜,学生说出了白天黑夜为一组后,张老师让他继续说,学生想了一下接着说出了重复出现,这样孩子就把这一组的规律说完整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张老师这节课尽管呈现了很多亮点,但是我认为还有很多的不足:

1、新授过程缺乏趣味性。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张老师的这节课把教材中节日里用彩灯、彩旗等装饰教室这一情境完全抛开了,设计了狮子大象、蛋糕汉堡冰激凌和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的有规律的排律。虽然学生掌握了规律的含义、学会了找规律,但是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了趣味,教学方法显得过于单一。

2、练习的设计过难。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在新授环节我们学习了两个为一组、三个为一组和四个为一组的事物的排列。在练习中也应以两个为一组、三个为一组和四个为一组的事物的排列为主。而张老师的练习中第一个就是以5个为一组的图形的排列,第2个练习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接着摆下去第6个是红色吗?中的第三个小题是四个为一组让学生猜,这两个练习都有点太难了。

3、除了颜色、图形、位置有规律外,是否应进行拓展,如声音的规律、动作、大小的规律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材料中,充分体验规律的意义和美。

4、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还是有所不足,并且学生始终没有动手去做一做。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二

《找规律》这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潘老师的《找规律》一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在导入阶段,潘老师通过谈话,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十分亲切自然,使学生对新学习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逐一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发现规律,板书: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猜测中发现规律。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整合教材,精心设计。

学生对规律并不陌生,教师先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旗帜、彩花、灯笼是怎样摆放的。在呈现学生围成一圈的情景时,许多学生说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这两种都是可以的,但由于是围成一圈,不便观察。课件呈现学生圈一圈的画面,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呈现的图形都是两个为一组的,有安排三个为一组。通过圈一圈的画面是学生更直接形象对规律知识的了解。,教师适时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猜一猜、水果这组图形后面的几个是什么,让学生探索水果排列的规律,对于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但教材中的主题图涉及的规律比较单一,如彩旗、、男女从的排列都呈现了两个为一组的颜色变化规律,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多样性?练习猜一猜,后面的图形是什么?潘老师设计体现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练习的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紧扣。

潘老师的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最后在生活中找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如在创造规律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状设计出有规律的图形,在创造规律的时候,体现了创造的开放性,就是让每个学生用一两种彩色笔,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形。除了让学生用颜色来创造,还鼓励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来创造规律,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让学生创造规律,设计规律,感受规律的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在巩固知识的活动中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选材不同,方式不同,丰富多彩。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项学习活动当中人身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实实在在的在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三

《找规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毛老师从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巩固规律到欣赏规律,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听了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1、毛老师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本节课毛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的现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的美,有效地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2、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我们知道“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孩子只有自己动手了,才会有深刻体验,对规律才会有深刻认知。本节课中,林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同时让学生利用材料创造规律充分体现了动手和动脑的有效结合。

3、毛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好,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符合低段孩子有玩的性格特点,每个教学环节以闯关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毛老师的教学板书简单明了,还特别美观,教师的语言富有童趣。

5、毛老师通过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引入,直奔主题,不拖拉,目的性强。在新授课部分节奏有些快,在如何分组以及每组重复出现的次数要多强调,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由于这里强调的比较少,以至于老师在后面提出“什么是规律”时,学生答不上来。

6、毛老师一边课件播放拍手歌,一边让学生跟着做动作,这一环节学生的兴趣特别高,但后来让学生找规律时,就会发现好多学生根本找不出来,因为动作比较多,歌曲也稍长了点,学生有点乱,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设计拍拍手游戏,这样比较容易找出规律。

7:毛老师在学生说出老师有戴眼镜的和无戴眼镜的时候,应该要及时指出错误,并强调怎么排列我们才能说这是有规律的排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表达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学生对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他们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他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角度。课堂上老师想办法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重点。

一、激趣引入,感悟规律。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通过记忆数字的活动,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悟到规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新课。然后以小聪聪为导引,引出学生喜闻乐见,喜欢的六一节日的装扮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引入亲切自然,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置身情景,探究规律。

(一)先探究小旗的排列规律,从而揭示意义,总结方法。在这里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小旗,然后把小旗的排列粘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读小旗的排列、找出重复的第一组、圈出重复的每一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认真什么是“一组”、什么是“重复出现”,最后归纳出小旗的排列规律:一组重复出现,再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到小旗规律的呢?进而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读、找、圈。老师把这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用这种方法继续研究花朵和灯笼的排列规律。这里的教学,学生用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是难点,老师不做过高要求,但在理解规律意义时,老师的引导细致到位。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方法的提炼、总结,为学生后面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方法基础。

(二)然后小组合作,利用找规律的方法,研究花朵和灯笼的规律。在布置任务小组分工时,老师安排到位,每人做什么一清二楚,从而让小组合作能高效进行。学生合作、汇报时,老师有详细耐心的方法指导和及时的夸赞,学生从中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并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成就感!最后老师总结:你们小组合作,通过读、找、圈,发现了花朵和灯笼的排列规律。然后结合课件回顾刚才小组合作研究的成果,花朵的排列规律是:红花紫花为一组重复出现,后面继续摆,该摆什么?对,一直是红花紫花(课件展示)。灯笼的排列规律是:红灯笼蓝灯笼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后面继续摆呢?对,一直是红灯笼蓝灯笼蓝灯笼。(课件展示)这样教学,引领学生在止步时,又延伸了思考的脚步,从而感悟到: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就是会一直往后这样重复出现。

(三)研究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小朋友的规律有所变化,但运用的方法是不变的。因为有前面方法的提炼、总结,有小组合作对方法的运用,所以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独立运用方法研究小朋友的规律,从而发现:观察的起点不同,发现的规律也不同。

(四)新课总结,寻找规律。在此阶段,既有知识的总结,也有方法的总结,还有对意义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有联系生活的举例。

三、活动筋骨,领悟规律。(课中操)。

在课中操的活动中,师生一起动起来,有跑步,有原地踏步,有打音乐节奏。让学生听节奏,做动作。让学生体悟到:体育中有规律,音乐中也有规律,规律真是无处不在!

四、闯关激趣,运用规律。

教学时,让小精灵明明带来了几个可爱的朋友(动画片中的几个主角:大头儿子等),请学生猜他们是谁,并马上出示,学生兴奋的喊出它们的名字,老师趁机说:他们每人都带着一道趣题。你想选谁的题?此环节设计巧妙,因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为引子,唤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带着积极兴奋的心态去研究每一道题。

本环节设计了三关,这三关紧紧围绕规律的意义和找规律的方法。按照难易程度,梯度设计。

第一关:说一说。教师呈现了不同的排列规律:有实物、图形、数字,旨在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不管什么,只要是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就有规律,本题的目的是巩固规律的意义和方法。在完成题目要求后,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第几行和第几行规律相同?为什么?教师结语:“它们外在形式不同,但背后体现的规律是同一个,对吗?找规律还能从不同中找到相同,真会学习!”此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藏着的“不变”。

第二关:猜一猜。猜猜动物后面藏着谁,教师评语:你发现是两个圆形两个三角形为一组,(圈出第一组)在重复出现而猜出来的。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真厉害!此题的设计目的让学生先发现规律,再运用规律,发现动物后面藏着的图形。

第三关:判一判。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先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其实是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请学生说说没有规律的理由。再请学生思考:想让这一行有规律,怎么办?问题解决后,接着问:重复的一组是哪几个图形?从而强调:准确找出重复的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

五、发挥想象,创造规律。

小组合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创造规律。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黑板和一些磁力贴。提供合作细则、要求,在音乐声中学生合作,师巡视查看,同时指导鼓励合作,最后欣赏几个小组的作品。此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组摆出了不同的规律。

六、概括升华,欣赏规律。

此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再让学生欣赏老师收集的生活中的规律:有白天黑夜的重复出现,有春夏秋冬的重复出现;指示灯红绿黄的重复出现,有黑白地砖的重复出现。然后老师话锋一转:“其实,一组重复出现只是规律中的一种,规律多种多样。孩子们,让我们到数学王国中继续探索规律吧,下课!”课虽结束,但意犹未尽!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五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通河县实验小学孙亚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河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孙亚南。听了董宇玉老师做的《找规律》一课之后,颇有感想,我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少了一点浮躁,少了一点花哨,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应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学校常规模式下的教学。董老师做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这一理念,并且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学习,在活动中乐于思考,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合理选择学习的方式。董老师本节课为学生选取了“感知规律―认识规律―探究规律―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定位非常准确,可见董老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很到位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董老师在课堂伊始时设计了互动游戏――猜一猜老师从百宝箱中抽出的花朵的颜色。这就是需要学生探索的规律。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开始的随意猜测转变为遵循花朵颜色的规律进行推断。这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非常利于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董老师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与她合理的选择学习方式是分不开的。

当然,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排除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上来看,有的教学内容不适于自主探究。实际上,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这节课,董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是比较到位的。当学生心里明白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时,董老师把握住讲的时机,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和“一组”,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较为流畅、较为清晰的状态,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友”四种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描述图上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学生从同桌互说到全班交流、汇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共同交流中分享学习成果。巩固练习环节中的练一练,设计了5组图形的排列,让学生从简入繁地找出它们的规律,及时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可见董老师十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董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比较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的流程,既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能不失时机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的情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较好的实现。

三是董老师的这节课比较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规律的探讨,董老师采用感知规律―认识规律―探究规律―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我们看到,董老师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概括、描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这一过程,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学习经验的丰富,学习能力的提升。众所周知,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可能逐个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更不可能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董老师选择让学生互说自己用学具摆出来的规律、互检对方用彩笔涂出来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与人的合作,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数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董老师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一堂课上下来常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发现董老师只让学生推断有规律事物的后边的一个图形、颜色等,我认为在这里可以扩展到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在这些事物的前面加一个该是什么图形或颜色,能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有多个角度和方向。其次我认为“倾听”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之一,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可以洞悉学生的内心感受。董老师在本节课中有几次听得不够认真,没能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希望她今后不断提高自己倾听的能力。其他内容不再多说。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刚才所说的可能有不当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今天参加了区共同体《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活动,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两位教师作课内容是一年级《找规律》一课,听后很受启发,有许多亮点。

一、对教材的研读比较深,把握比较准,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游戏中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造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几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游戏―猜一猜――涂一涂等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究。使学生体现和经历着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参与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着学习,在操作中感受着数学带来的快乐。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把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看到老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对比、概括。有学生独立思考,有小组的合作交流。这些过程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学习经验的丰富,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课件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具体的呈现,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的突破,扩大了知识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同一问题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风格。在导入环节中都采用了游戏,但呈现的形式不同。在规律的发现上侧重不同,尤老师注重了意会,通过练习加深巩固。吴老师注重不仅意会还要言传,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完整的表述思考过程。

两节课,教师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改进。一是在例1教学中四道题教学中方法一样,缺乏层次。二是课上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纠正学生的口误和错误,提高教学机智。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把恰当的评价作为对学生激励和增强信心的有效策略。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六

《找次品》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的内容,是一块特别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邱珠弟老师第二次试教比第一次有非常大的进步,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邱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邱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邱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课堂上,邱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最后还有一点想法,本课的学习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学会找次品,由于本节课规律的难度,肯定会有部分孩子学习后对高一层次的规律不能正确运用。我认为本节课要让孩子在操作、思考、讨论中学会找次品的一般方法,体会方法的优化,使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一定的进步,因此教师不能把方法和规律灌输给孩子,不一定把自己预设到的每一个规律都交给学生,而是要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定的引导,一定要是孩子主动地思考、操作。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七

听了《找次品》这节课,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

在教学的设计上,老师通过3个,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大胆地选择了2187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2187个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

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可以了。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这过程中,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

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八

张老师是一个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的老师。课堂呈现的是一种师生欢乐的状态,孩子们在老师各种不同形式的激励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分享了识字的乐趣。

一、激励充盈课堂。孩子们的每一次展示,都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评价和激励。在“说一说学过的成语”环节,老师采用“把掌声送给他们,把掌声送给自己”来肯定孩子们新旧知识的衔接。在“轮流检查生字”环节,老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及时评价“第一大组表现最好”。在识字展示环节真心的说“你的识字方法很不错”!纵观以上几个环节,可以看出,老师的评价激励做到了及时性、针对性、全面性,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和持久性,课堂氛围停留在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在生字新词的巩固环节,张老师注重引领学生参与评价,在“谁来评一评”的启发下,学生都能尝试着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从音量、整齐度、音准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评价意识。

二、情境引领课堂。在识字巩固环节,张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通过用语言和图片,创设了一种神秘、快乐、急切地情境,让孩子们快快参与进来。“神奇王国里有很多可爱的天使,她们都有自己可爱的名字。看,她们飞上来了,快点叫出她们的名字!”多着急呀,小天使挥动着美丽的翅膀,别让她飞走了。此时的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老师给自己一个机会。人人参与的游戏练习环节收到了效果。

三、创新绽放课堂。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快速的记住生字是我们最关注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孩子们讨论的话题。张老师在这一环节安排的.是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在全班展示中,张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复习梳理了很多识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但是,张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用猜谜语的方法,提升趣味性和形象性,让生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当一个孩子回答“一只羊长得丑(羞)”时,老师大加赞赏,并让孩子们都来编一编。顿时,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兴趣激发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虫的头上长触角(触)、身旁藏着一朵花(躲)。在这里,张老师创设了机会,给足了时间,让孩子们充分调动的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创新出来的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成就感。

如果说建议的话,也只能在鸡蛋里挑骨头。一是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与导学案的一致性。二是学生齐读要不免拖腔拖调。三是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全员参与。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九

回想起来,思修课我们已经上了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回想起来真的是有着很多的收获,也有着很深的感悟。

老师的讲课很有深度,同时不失乐趣。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不仅仅实在对着ppt念给我们听,而是结合一些经典的案例,让我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迹去感受去领悟。

我很喜欢老师讲课的一个部分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都是一些教育意义很深的新闻或者是视频,老师愿意花这部分时间给我们,让我们更深动的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这个不仅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视野。因为我们在下学之后是不太可能去看这些的,所以上课的时候就很好的弥补了这部分的知识。

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快乐学习的小组学习法,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小组很少汇聚在一起开会,对于用什么方式什么内容都没有具体的计划,这样对于我来说就很难提起热情了,也就失去的动力。

但是后来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还是以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等到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小组内的每个人的角色很难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后来我就想到,能不能以小场景的方式,每个人的倡导,最后一起合唱,点题收尾。我当时就把我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当时都一致同意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这段时间的思修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我们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在想办法,我觉得这是超越了这个任务本身之外的,在我们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的任务的时候,大家都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我们的肯定,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是我觉得这次学习中最珍贵的。

最后,当然要感谢我们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去学习怎么去投入,怎么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只要努力了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思品评课稿范文范本篇十

今天听了周**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她分猜谜导入,引出规律、创设情境,探索规律、动手操作,感受规律、联系实际,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延伸规律这六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猜谜导入,引出规律。

让学生从简单的猜谜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通过先出示熊猫、小狗,让学生猜后面的动物,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创设了红花和蓝花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并通过让学生从前往后看和从后往前看,感知不同的规律。

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通过欣赏与广泛寻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布置开放性作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晚会时用的礼帽,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装扮生活,美化生活的愉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