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优秀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4:51:35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不仅是记录过去的经历,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益。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突出事情的核心和关键,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和琐碎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吧。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从大学毕业开始,职场生涯便已经开启。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参与过不少职场调查项目,有一定的心得和感悟,写这篇文章是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一起探讨如何做好职场调查。

职场调查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结果对企业定战略、制定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职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的态度、行为以及反馈信息都需要被科学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因此,职场调查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职场调查需经过多个步骤,首先是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定好调查方法和时间表;其次是收集数据和信息,实现数据的量化、标准化和准确性;然后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方案;最后是对调查结果的反馈与汇报,得出结论并指导各项工作的展开和实施。

第四段:职场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挑战。

在实际职场调查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应对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防范数据造假、误报等事件;充分考虑数据隐私和保密,保证受访对象的隐私权利不受侵犯。

第五段:结论。

无论对于企业、工作团队还是个人,职场调查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仅仅领会到调查目的和方法是不够的,加上细致入微的处理和妥善的数据分析,才能让调查结果真正发挥实用价值。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分享,对于职场调查有一定的体会和理解,做好职场调查,将在实际工作和企业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工作倦怠的危机。

工作倦怠(jobburnout)的研究始自于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等人,当时主要基于那些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人们的经历,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emotionalwork),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精力耗损,工作热诚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抱持负面态度的症候。随着职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不惊发现,诸多职场人士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为此,于3月进行“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总体为中国的所有企业,以网上100万会员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邮件、电话邀请等方式邀请调查对象参加调查。

调查目的:

2、通过对内在规律的深入挖掘,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持和方向引导。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设计从“情感衰竭状态”、“玩世不恭状态”、“个人成就感状态”三个维度展开,以便全面客观的统计分析现今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状况,共16道题目。

数据基本情况:

截止4月2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697份。调查对象覆盖全国主要行业和区域,基本能够反映目前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状况的基本情况。调查有效样本几乎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整体来看,以中东部样本企业居多,前五名地区分别是广东(29.4%);北京(12.6%);浙江(6%);福建(5.3%);上海(4.9%),上述地区所收集的有效样本占总体的63%。

从有效样本的教育程度来看,主要是以本科学历人群为主,占总样本的60.5%;其次是大专学历的人群,达20.4%;硕士以上学历的人群也占有较大的比例,有15.1%。

从有效样本的企业性质来看,主要是民营企业与三资企业提供了工作倦怠状况的信息,这两性质企业分别占总样本的48.8%、25.3%;国有企业也占了一定比例,占总样本的15%;涉及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和其它性质的企业较少。

从有效样本的企业规模来看,主要以中小型企业(101-500人)为主,占总样本的32.5%;小型企业(100人以下)的也占有较大比例,有20.6%,近五分之一之多。

从有效样本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是电子o通讯业、房地产o建筑业、教育o培训o咨询业、计算机(软件o硬件)业和其它行业为主,分别占总样本的27%;9.4%;8.9%;6.7%;5.9%。

第二部分: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中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倦怠程度堪忧。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情感衰竭、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我们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情感衰竭状态。

所谓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职场人士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有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深感筋疲力竭,表现出中度情绪衰竭;仅有12%的职场人士情感衰竭程度较低或没有。

2、玩世不恭状态。

所谓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休申请等。调查结果显示,28%的职场人士对待工作表现出严重的玩世不恭状态,48%的职场人士中度的玩世不恭。由此可见,近三份之二的职场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并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持有怀疑的态度,与刚入职场时热心程度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

3、个人成就感状态。

所谓个人成就感减低是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职场人士对自身评价较高,充分肯定自己对工作和公司的价值贡献,并且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仅有4%左右的人士对现有工作表示成就感不强。一个人在工作是否较高的成就感,直接决定工作效率和效果,在三项维度中,本项维度反应的效果最为理想。

4、总体情况。

为了对被调查者的工作倦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还分别以同时出现工作倦怠中的一项指标、二项指标和三项指标为标准来衡量工作倦怠的严重程度,对被调查者进行分析。

我们把“出现工作倦怠中一项指标”作为轻微工作倦怠的标准,把“出现工作倦怠中二项指标”作为中度工作倦怠的标准、“出现工作倦怠中三项指标”作为严重工作倦怠的标准。

调查数据表明,有74.6%的被调查者表现为轻度的工作倦怠;有近43.2%的被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倦怠;有10.8%的被调查者出现严重工作倦怠。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的10人当中将有1位人出现严重的工作倦怠现象,这一现象值得社会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注:在进行后续统计分析的时候,我们以平均分是否超过3分作为衡量工作倦怠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角度进行所有相关的分析。

二、男性的工作倦怠比例与程度要高于女性。

从调查数据表明,有22%的男性出现了工作倦怠,而只有17%的女性出现了工作倦怠。虽然女性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低于男性,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女性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项状态上表现出来的工作倦怠程度均比男性高。因此,出现工作倦怠情况的女性群体症状较出现工作倦怠的男性群体严重。这一点应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

三、本专科学历人群成为工作倦怠状态的主流群体。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学历的增高,出现工作倦怠的人群比例呈现倒u型分布。如,高中学历和硕士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轻,均不足10%.而具有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人群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则较高,分别为17%和16%.

经过多年大学扩招,本专科学历已成为用人单位基本入职要求,加之,如今大学缺乏职场教育,导致了本专科学历人群成为工作倦怠状态的主流群体。

四、三资企业的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三资企业的在职人士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为18.5%;其次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为16.6%;国有企业为16.2%;而民营企业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低,仅为15.8%.纵观不同性质的企业,工作倦怠状态均高于15%,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非常高,这一点应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

五、企业中市场部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最严重。

我们对企业内容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市场部人员中有28.5%的人工作倦怠较高,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研发人员(25%);客服人员(22.2%);采购人员(20%);人力资源人员(15.5%);财务人员(14.2%);而行政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最轻,为12.5%。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工作倦怠高发的问题。而市场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他人沟通交流最为频繁。

六、高级专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位居前茅。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级专业人员的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21%,接下来依次是高层管理人员(20.05%)、一般工作人员(17.29%)、中级专业人员(15.38%)、中层管理人员相对较低,为13%.一般而言,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与员工是否充分发挥能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高级专业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其职业发展空间已进入“瓶颈”,相对较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七、25岁以下的年轻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25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现工作倦怠,达24.26%,其次是25到35岁人群为21.94%;35岁至45岁是13.1%,在收集的所有数据中反映出,45岁以上的人群中没有表现出明显工作倦怠现象。随着80后逐渐成为当今职场的主流群体,其特有的群体性格特征,导致35以下的人群的工作倦怠程度高达20%以上。

八、安徽职场人士工作最倦怠。

数据显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是的安徽(36%),其次依次为福建(30.7%),湖南(29.4%),内蒙古(25.5%)上海(23.3%),河南(23%),北京(22.5%),山东(20.8%),湖北(18%),重庆(16.6%),广东(15.9%),倦怠程度最低的是浙江,仅为(11.1%)。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安徽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动率较低,企业中的员工不能像在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里经常接受不同的工作挑战,工作倦怠状况较易产生。

九、印刷、石化、计算机三个行业工作倦怠最严重。

数据显示,“印刷、包装”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45%.

各行业工作倦怠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印刷。包装(45%),石油。化工(30%),计算机(硬件。软件)(27.5%),生物制药(27.2%),物流。运输(26.6%),贸易。进出口(25%),旅游餐饮(25%),互联网。电子商务(23.8%),电子。通讯(22.7%),汽车。摩托车(20.6%),纺织品业(18.7%),教育。咨询。培训(18.1%),家电业(15.7%),金融。证券。投资(15.3%),房地产。建筑(15.2%),传媒。广告与医疗。保健。卫生服务(10%)。

据了解,在繁重的工作强度下,员工极易产生工作倦怠。而通过对接受调查人群的后期采访,发现印刷、石化、计算机行业员工工作强大最大,并且加班现象尤为突出。

“工作倦怠现状”调查采用网上自愿匿名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群,对于上网比例较少的人群不具备代表性。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过滤不合理数据,但是仍然有可能包含了某些精心制作的假造数据。调查采集样本的分布并非十分均匀(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和发达省份),对某些参加者较少的地区或者行业,本调查数据可能不具有代表意义。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通过对幼儿教师职场状态的调查,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状态,引起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关注,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

幼儿教师、 职场状态、专业性

教师的职场状态,主要指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期间的教育、教学、教研、学习、培训及家园联系的状貌特征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态。20xx年12月,我们对四平市6个县区11所幼儿园,包括公办园、民办园、处于改制中(由企业幼儿园改制为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的师资状况、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培训进修、家园联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占75。7%。

(一)师资状况

调查显示:在编教师198人,持证上岗的144人,保育员2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81人(幼师专业53人),高中学历的51人,初中学历的8人,大专以上学历181人〔其中幼师专业53人);教龄在五年以下的29人,6—15年的74人,16—20年的50人,20年以上的77人;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108人,小教一级的教师92人,小教二级的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县、区级骨干教师20人,园级骨干教师17人。由此可见:

(1)持证上岗的教师占在编教师的.72。7%;

(3)教师以中青年骨干居多。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0道题,这些题目是对教师职场状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1、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1)热爱幼教事业、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是绝大多数幼儿教师从业的坚定信念。幼儿教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并且对工作本身充满乐趣和信心,这表明幼儿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的热爱。“幼教工作是一项比妈妈疼爱孩子更细心、更耐心的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这是幼儿教师们对幼儿教育最基本的看法。有了对幼儿教育事业这样崇高的认识以及整个社会教师地位的总体提升,他们才能希望终身从事幼教工作。由此也反映出,幼儿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可敬的奉献精神。

(2)认为工作很辛苦,精神压力大。其中24。5%的教师感觉异常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很多教师工作时间长,每天工作8到10小时;二是工作量大;三是25岁至39岁之间的教师多数都是各个幼儿园的“顶梁柱”,他们经常上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工作任务比较多;四是幼儿教师的地位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幼儿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有加,但幼儿教师是教师中弱群体这一事实,一时还难以改变。他们没有自己专门的职称系列,走的是小教系列,这不免使人感觉有些不专业;而且幼儿教师工作劳累、工资低。这很容易导致一些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另眼相看,认为幼儿教师是一个非常容易从事的职业。

从上述分析看,幼儿教师对幼教职业是满意的,但是希望幼儿教师的地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对教材把握程度

我们以省编幼儿教材为蓝本,在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的教材里各选一课,共四题,教师任选一题,只要能表述出该课的具体内容即可。这对任何一位任课老师来说,都不应该是困难的事情。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此题,调查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能完整表述的教师占22%,能简单表述的教师占19%,只能表述纲目的教师占22%,完全表述错误的教师占32%,没有答题的教师占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能完整表述课文者并不多,后两项的人数超过了前两项的人数。如果说初步表述课文还可以完成教学,那么表中的后两项就很难胜任教学,而有误人子弟之嫌了。

对教材生疏的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

(1)有的幼儿园并没有完全使用省编教材。课程改革中,幼儿教师能够直接投人进去的莫过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课改使用的统编教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针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科学地融进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广大幼儿教师的欢迎。但是,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需要的教具,有的没有及时配套。幼儿课程很多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的,寓教于乐,玩中学,乐中学,没有教具万万不能的。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只好根据提示,自制教具。条件好的幼儿园,寻求使用其它更方便的配套教材,统编教材不能不用,配套教材又舍不得放手;而条件不好的幼儿园,只好尽力而为,使用统编教材,又不能完全体现其新理念。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个别幼儿园采用了小学一年级教材。这样的情况尤其以民办园居多,他们迎合家长的要求,把小学课程搬进了幼儿园,至使省统编教材无法使用。调查中,有45%的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3、家园联系谈论的话题

调查结果依次是:学习一日常表现一能力表现一思想品德一兴趣爱好一心理健康一家园差异一卫生条件。从调查结果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是家长普遍非常关心的事情;其次才是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又次之;品德排在第四位;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家园差异,几乎被忽视了;卫生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因为在孩子如何学习这个间题上,教师与家长在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1)关于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每日在幼儿园中学到什么知识。教师则认为,知识确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家长过于注重幼儿学前教育中拼音和计算方面的能力,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等,对孩子的成长实际是不利的。儿童幼年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是接受某种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最佳时期,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节律性和阶段性特征违背规律,该学不学或者堰苗助长都是不可取的。

(2)关于教学。很多家长会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甚至干扰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按照家长的意图施教,家长就不能理解,对教师失去信任,甚至提出转园。令人惊叹的是,教师已经意识到家长的一些要求是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也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因素、“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阎和让幼儿从1背到100完全是两回事,但是还是违心的去迎合家长,甚至很少同家长谈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幼儿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并不想因此失去生源,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虽然,每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有时还是不能说“不!”于是,有的教师感叹“做一名幼儿教师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难!”因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界环境的配合。

家园异步,容易导致教师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调查显示,有两种情况是教师对幼教工作厌倦的主要因素:一是家长不配合,二是与自己理想相悖。其中前者占整个有效问卷的73%。

4,学习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学习,而且幼儿园给予的学习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幼儿园不仅能安排时间让将近一半的教师外出学习,而且一部分教师的学习费用还能报销,这一点甚至超乎了我们的想象。除此之外,教师们能经常自学,调查统计,幼儿教师常看的杂志有《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还有《幼儿简笔石酷、《幼儿主题活动课程》、心营养科兰黔、份儿成长故事》,个别教师读过檬特梭利教育》和拗儿教育心理黔等书籍。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表示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尽如人意。从前面教师把握教材的程度可以看出,结果并不乐观。为什么这样的学习仍不能使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除了前面的分析之外,至少还应该有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就是说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与工作的关联不够紧密或者帮助不大。

(2)教师参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应付的过程。教师没有认真学习,没有真正把应该掌握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等学到手,敷衍了事,或者半途而废。

1、依法治教,科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佚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锄,依据傲师资格条锄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人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淤,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幼儿教育的投人,在业务上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支持,为幼儿教师的工作、进修创造更好的条件。要使幼儿教师职业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待遇上得到实惠,得到全社会的尊重,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幼儿园(fir)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本园的骨干教师,使那些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成为本园(所)的学科带头人,以促进幼儿园(flr)的健康发展。

2、深化教改,明确目标。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使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目前,我国正在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共同制定一个中国仁岁一6岁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指南,将作为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基础。参照这个标准,将会明确3岁一6岁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应该能做到什么”,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家庭、社会理解关于儿童发展应实现的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大统编教材力度,尽快配套完,贴近本地实际,方便教师使用。

3、加强培训,科学引领。要为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可以组织专家讲学,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开阔教师眼界。培训幼儿教师要有系列科学的教程,应该结合教育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要形成常态,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不要把学习培训看成是一时的活动,而要作为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

4、不断学习,贵在坚持。幼儿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或者中途转行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习。现在,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已经很完备,其开设的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还有幼儿活动、幼儿卫生、儿歌、儿童文学、手工等等。音乐、美术课程,细化得更是照顾到幼儿的学习能力,完全能够满足从业的需要。既然决定从事这一职业,就应该及时充电。此外,还要深人学习(纲要),深人领会和进一步解读(纲要)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加强教学研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平时还应该多读一些国内外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的论著,这对提升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大有裨益。幼儿教育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做得好不容易。

5、科学普及,提高素质。要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科学化的普及活动。科普的对象应该是面对幼儿家长,包括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我们承认,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对知识重要性认识的普通提高,许多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是具有很高学历和文化水准的知识分子,他们对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具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也不能否认,在幼儿教育科学化方面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仅仅有美好的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而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乡镇和农村的家长,就更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国内权威职介平台今天发布“90、95后职场私密调查报告”,直言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职场“新鲜人”,其实已经成为职场的生力军,他们的所思所想代表着当下白领的最新动向。

本次调查针对百度贴吧100个重点高校、职场吧近100万毕业生及职场新人。从职场态度、福利待遇、企业文化、职业选择多个角度切入,试图全面剖析这一人群的特点。

90、95后们眼高手不低,期待承担公司核心业务智联招聘与贴吧调研数据表明,大部分90后职场新人自信能直接参与公司“核心业务”,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接受上司安排的“打杂”“跑腿”指派。在回答“你认为初入职场可以担当什么样的工作”时,48%的90后表示希望承担“公司核心业务”,33%的人表示接受“正常的工作安排”,19%的人希望接受“简单易完成的工作”。在回答“你是否可以接受除工作之外的‘打杂’”时,52%的人表示“愿意接受”,38%的人表示“看具体情况而定”,另有10%的人则予以拒绝。

厌恶“马屁精”,不惧“心机婊”90后虽然厌恶“马屁精”,但自信足够机灵能接受任何“人际挑战”。在回答“你最无法接受什么类型的同事”时,48%的人回答“讨好上级型”,30%的人回答“倚老卖老型”,13%的人反感“死板僵化型”。而在面对办公室复杂的人际挑战时,64%的人表示会“跃跃欲试,渴望在人际沟通中历练自己”,28%的人表示“不主动参与,但若涉及到自己,也不会退缩”,8%的人表示“排斥办公室争斗,尽可能减少沟通交流”。

软福利硬福利调研显示,相比五险一金等“硬性福利”,90后更重视弹性工作制、年假、班车等“软性福利”。32%的人在择业过程中最看重五险一金,35%的人表示最看重弹性工作制,23%的人最看重年薪。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创”在回答“未来你是否有独自创业的计划”时,58%的人表示“是”,25%的人表示“不是”,17%的人表示“没想过”。在回答“你对创业有什么准备或规划”时,63%的人表示“到大公司镀金并积累创业经验和人脉”,28%的人表示“启动资金到位就创业,边干边积累”,9%的人表示“没有准备和规划,听天由命”。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有了宝宝后,年纪越来越大的职场女性开始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太太。

近日,河南商报联合某网站做出调查,截至昨晚9点,146人参与投票。其中四成职场女性当妈妈后,自愿弃业回家。

六成已婚职场女性承受着来自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如果经济允许,她们中的多数人也愿意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

当然,做全职太太也是有条件的,按照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理财专家推算出,在郑州,如果要供房养车,老公月入7000元才能基本保证太太全职在家。

大学毕业后,陈玉洁在一家银行上班,前程不错,待遇也不错,但有宝宝后,她自愿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太太。

昨天,河南商报联合某网站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调查,调查显示,在有了宝宝之后,像陈玉洁一样,四成多的职场女性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太太。

但多数全职太太是出于被动的选择,为抚育年幼子女而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太太回家的最大契机;另外,丈夫在事业爬坡的关键阶段,需要女性回家起到稳定剂的作用,这是做全职太太的第二个重要理由;真正主动选择不就业的全职太太只占极小比例。

在没有辞职之前,由于工作繁忙,家庭工作两头顾,压力重重,下班回到家,陈玉洁经常对着家人,尤其是哭闹的孩子发脾气,“造成孩子一看到我回家就非常害怕,节假日也难得有空带孩子出去玩,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成了问题”。

如今,辞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的陈玉洁,每天都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说,从一个孩子妈妈的角度来看,放弃工作,自己带孩子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可以避免老人带孩子的溺爱问题,避免保姆阿姨只重喂养,不重养育的情况,还可以适时适度地根据孩子的特点实行早教,更好着手引导孩子有个更好的性格。

被调查的职场女性中,67%的已婚女性“整天在工作与家庭间忙碌,心力交瘁”,如果经济情况允许,她们中多数人表示,也愿意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

即使是两头忙,还是有不少女性,需要工作来充实或证明自己。

有了宝宝后的刘女士说,以前觉得放弃工作没什么大不了,但事到临头却发现其实非常难以割舍,毕竟是打拼了多年才做到的职位,就这么放弃真的不甘心。

其实,她不愿意做“全职太太”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愿做一个完全没收入,要靠老公养活的女人,她骨子里认定女人经济上不独立,就会影响家庭地位。更担心做了两年家庭妇女后,会跟这个社会脱节,再难融入。

调查显示,近六成全职太太对目前生活很满意,四成全职太太觉得没了工作“不充实,没有成就感”、“与社会脱节,很不自信”。

昨天,在被调查的已婚男性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有八成人赞成女性成为全职太太。

他们认为,全职太太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可以全身心地照顾家庭孩子,并可以分担老公的压力,支持老公全身心投入工作。

持反对意见的男性觉得:目前社会状况下,全职太太未必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经济上依赖男人的女人将长时间地生活在不安或不确定中。最好有自己的一份工作,未必用得着全身心投入,但是得有所作为。

要做“全职太太”需要一个十分关键的前提:那就是老公能独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昨天,郑州一位理财专家算了一笔家庭开支账,想让老婆安心在家做全职太太,老公的工资就得能支付以下开支。

小轿车油费、保险费、停车费、保险、违章罚款平均每月1500元左右;

子女花销1200元(包括学杂费、饮食、营养等);

全家饮食花销1200元;

物业管理、水、电、气、电话、手机、上网费用650元;

其他开支(包括日杂品、医疗、交际、旅游等)1000元。

也就是说,吕先生月收入至少7100元才能保证家庭收支平衡,基本保证太太全职在家。

假如家庭无房贷、无私人汽车,月收入扣除房贷、小轿车费用,另增加交通费用200元,至少需要4250元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以上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估算。如果你希望生活得更有安全感,那么每月至少保证有1/3的收入用于存款。

当然,如果想让生活质量更好一点,全职太太还可以参与投资。

郑州惠尔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袁晓黎说,除了每天生活重点是围着老公和孩子转外,全职太太也要有自己的交际圈,不要和社会发展脱节。

比如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做网店、派送促销、销售、电话访问、社会调查、家教等。

比如开网店,袁晓黎说,多数女性回归家庭后,将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吃的、用的都淘最实惠、最实用的,很多妈妈们便将自己喜欢的推介给他人。

因为她们对孩子的爱超过任何人,并投入其中,而网店的自由性很强,有的妈妈们便在网上开起宝宝服装店、宝宝用品店。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每个人都希望在职场获得成功,但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个新人,我在职场的前期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挫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进行了一次职场调查,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和启示。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正在进入职场的新人有所帮助。

在职场调查之前,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职场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我既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又想更好地融入团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的顺利。因此,我开始了这次职场调查,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团队成员和领导的工作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职场调查,我采用了多种方法。首先,我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位进行了采访,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其次,我结合了日常工作的场景,平常的交流、观察和观察,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群在工作时的状态和心理情况。最后,我还对不同的职场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绘制了职场分析报告。

通过这次职场调查,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1.加深了对职场的理解。我透过别人的工作现状和心理状态,更好地了解了企业和团队的文化,也明白了自己在职场中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2.拓展了自己的人脉。通过采访和交流,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并且增加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后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

3.增强了学习能力。在职场调查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这对我的职业发展非常的有帮助。

五、结论。

总体而言,这次职场调查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职场,也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相信,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这次职场调查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将会有很大的作用,让我更好地适应职场,同时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上一个新台阶。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一年一度的3。15来临,在职场中,求职被骗现象屡见不鲜。在人才网的“3。15职场骗局大调查”中,76%的职场人遭遇过求职骗局。其中4成人是在走出校园以后求职时被骗,还有3成是在第二次求职时被骗。56%的人认为求职心切加上粗心大意是求职被骗的主要原因。

接受本次调查的人中,男性占总人数的66%,女性占34%。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人为53%,三年以上的为47%。学历方面,大专学历的为42%,本科的为39%,研究生及以上的为19%。

在“你遭遇过求职骗局吗?”这一题中,有76%的人表示曾经遭遇过求职骗局,有16%的人表示没有遭遇过此类事件,另有8%的人表示不清楚有没有遇到过。

很多受访者表示,正是自己的侥幸心理,觉得求职骗局不会刚好就落到自己头上,一时的疏忽大意才会上当受骗。

人才网职场专家指出,春季是一年中求职招聘的第一个高峰期,心情急切的求职者们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面对骗子花样百出的行骗手段,如果不提高防范意识,很容易被骗。

在“你受骗的原因是?”这一题中,“求职心切,粗心大意”是被选最多次的选项,有56%的人选择了这项;其次是“骗子手段高明”,有26%的人选择了这项;选择“从不靠谱的求职渠道获取信息”和“轻信陌生人,被骗上当”这两项的人,分别有18%和15%;还有8%的人选择的是“轻信熟人/朋友,侥幸心理”。

人才网职场专家强调,对于先让交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置装费的招工单位,求职者要提高警惕,先核实招聘单位信息,防止被骗。同时,要正确选择求职渠道,要到正规的招聘网站注册投递简历,或者到有规模的招聘会现场求职。不要轻易相信手机短信、微博、社区网站的招聘信息,一定核实清楚再去求职。除此之外,求职者不要被诱人的薪资待遇所迷惑,远高于行业平均薪资水平的招聘本身就存在陷阱。

对于被骗时间的调查显示,18%的人表示在自己还在校期间就曾经遭遇过求职骗局;还有45%是在刚毕业找工作时,由于经验的缺乏所以上当受骗;另有37%的人表示在第二次求职时由于粗心大意遭遇了求职骗局。

在“遭遇求职骗局以后,你会为维权吗”这一项调查中,有44%的人选择维权。在去年的人才网3。15求职调查中,还只有20%的求职者会选择维权,仅仅一年以后,选择维权的人数就翻了一翻,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而在“你会采取哪些维权措施”一题中,“上网吐槽,总结经验,警示后人”仍然是选择最多的,有4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另有32%的人选择向劳动部门举报,选择这一项的人数也较去年有上涨;另有20%的人选择到派出所报案。

人才网职场专家表示,在职场中,普通的求职者、劳动者属于弱势群体,因此更应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现在求职陷阱很多,求职者屡屡被骗,这通常是因为求职者找工作心切、一心希望被录用而忽略安全因素造成的。在面对着众多求职信息时,求职者一定要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以甄别。

在“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遭遇骗局?”这一多选题中,有71%的人选择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一选项也是被选率最高的,看来大家认为求人不如求己,还是加强自身的防骗意识比较靠谱;“多方了解招聘企业信息”、“选择正规求职渠道”也是被选率较高的选项,分别有50%和49%的人选择这两项;另有39%和18%的人分别选择了“劳动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和“媒体加大相关报道”。

人才网的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收取保证金、提供虚假职位信息、假借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以招聘为名推销产品……求职陷阱无处不在,招数也层出不穷。求职者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从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多放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不被表面诱人的高新所吸引,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远离求职骗局。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临近“妇女节”,职场女性群体的就业情况再度受关注。显示,22%的女性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25%认为在晋升中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状。这项调查全国样本为128576。

调查发现,61%的女性倾向于在自身与岗位匹配度达70%以上时进行求职申请,行动更保守。而男性这一比例仅为56%,他们更愿意冒险在匹配度低于70%时尝试机会。32%的女性无法判断自己下次升职所需的时间,男性仅为26%。男性对升职的预期更明确。21%的女性在职场上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同样的感受仅在13%的男性群体中出现。

在对个体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晋升使用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有59%的男性在两年内完成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次晋升,女性的这一比例则为49%,低于男性10个百分点。此外,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从未获得过升职,而面对这一状况的男性比例仅为31%,比女性低出了1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在获得晋升的时间成本上,女性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然而获得晋升机会的比例却更小。

在晋升障碍的归因中,女性更倾向于做出“个人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选择,相比男性,她们也会更倾向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尽管这样的表现使得女性看起来不够“自信”,但是也因此让女性在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时更审慎、更注重“修炼内功,稳中求进”。在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时,女性选择“不断提升,获得个人价值增值”的比例高于男性8个百分点。

此外,她们也更希望可以独当一面,接受更多工作挑战,对获得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诉求也更强烈。男性则意在拓展职场人脉,积累资源、通过升职进阶领导层。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人对领导和同事信任感一般。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职场谎言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八成白领曾说过职场谎言,更有两成受访者认为职场上难找到可靠的人。

据悉,该调查为期两周,共有6000多名京、沪、穗、深等城市的职场白领参与。

虽然有一半受访者不赞成职场谎言,但仍有八成人承认自己曾迫于职场规则说谎。

“公司要表彰先进,我也跟风投票,其实对候选人根本不了解。”在广州某房产公司任职的黄先生说,职场谎言是一把保护伞,利己不损人,说也无妨。“你不投票,或提出否决候选人?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调查中,有四成受访者赞同黄先生观点,认为职场身不由己,有不得不说的谎言。

数据显示,仅三成白领在职场中“更愿意听真话”,而近五成人表示要不要讲“真话”,要“视情况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有近六成职场人对现在的领导和同事信任感一般,近两成人对领导和同事信任感较差,认为职场难找“贴心人”,断定职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尽管如此,仍有三成受访者渴望获得职场友情。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任仕达日前发布的中国人才市场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93%的企业表示将要面对关键岗位员工流失的问题,35%的企业认为这将对其正常运营造成极大挑战。据悉,很多公司在20xx年整年都有招聘需求,一方面是因为迫切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司人员流失严重,而进入20xx年,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了解,即使很多公司的福利待遇都还算不错,可还是留不住人。刚离职的小李表示:“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很难有升职的机会;且公司人事斗争十分复杂,自己对这一切都产生了厌倦。”

“职业忠诚感减弱、人际关系淡漠、代际冲突明显”成为当下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遇到的难题。据调查,中国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相较5年前调查时大幅减弱,离职率翻倍增长。不少员工对工作充满了抱怨和不满情绪。

据了解,即使公司业绩上升、利润翻倍、企业扩张,但部分员工还是做好了抬脚走人的准备。据调查,超过三分之一员工正开始认真考虑离职,24~29岁的人中间有70%曾考虑离职;业绩最好的优秀人才已经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新职位,随着经济和就业环境的继续改善,企业面临着随时失去最有价值人才的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职场现象呢?

职业生涯的提升和基本薪酬是最受员工重视的要素。但是在绝大部分公司里,员工认为恰恰是这两方面缺乏公平和公正。

中国人才市场报告显示,有44%的员工认为所在企业不能合理地应对人才问题,48%的员工评价公司对人力资本的挑战能力一般或较差,45%的员工对其直属主管的评价是一般或较差。近五分之一的员工坦言公司从未采取任何措施来体察他们的心情和满意度。

职场中层管理者对下属关心不够,尤其是中层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的代际冲突,成为员工忠诚度不够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有这种离职意向的雇员大部分集中在16岁到24岁的年龄层,比例达到了39%。

有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无论是金融、酒店、服务等等各个行业都出现了中层管理者稀缺的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敢想敢做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不少在中层人才选拔上依然沿用了这一标准。经历过艰苦奋斗和默默承受、一心拼业绩的企业管理者对下属的要求依然保持了过去的创业风格,要求员工在恶劣的职场环境下拼搏和隐忍。

更年轻一代的员工并不认同这一价值观。代际冲突出现在职场。

今年,90后开始正式步入职场,相较70后、80后,他们有更多的自我主张。对于公司,他们要求更多,耐心更少。更加注重晋升和发展的机会。会迅速退出以谋求下一个更好的机会。

“现在的工人太现实了,旁边新开一个厂,工资比我们每月高100元。一下四十几个工人就全过去了。我这边再长200元薪水,工人又全回来了。”

这是在南方不难见到的场景。低龄化的工人,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吸引度不够的环境,甚至一百块钱都成为工人离开的理由。

但是薪水,却并非留住员工唯一的办法。

调查显示,能够不断激发员工兴趣、提供及时认可和制定与外部竞争市场协调一致的激励方案,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职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然而,职场的风险也同样巨大。了解职场的现状和风险,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我特意进行了一次职场调查,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职场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现代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本相对较为稳定的职位已经不再那么“稳定”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倾向于雇佣合同工、兼职工或临时工。同时,技术创新使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了一些简单、重复性高的工作。这些趋势让职场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多变。

第三段:职场风险分析。

除了激烈的竞争环境外,职场还存在着许多风险。例如,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职场机会和获得公正待遇的机会。此外,职场中的流言蜚语、政治斗争、内部竞争和掠夺行为也是职场中常见的问题。这些现象对员工的个人形象和职业前途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段:职场应对策略。

了解职场现状和风险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职场问题。正确的职场应对策略是改进自身和职业技能,拓宽自己的人脉圈子,建立积极的职场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在工作中要以诚信、专业和团队意识为核心,力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职场中应避免任何过激行为和过度的团队斗争,保持冷静和理性,化解矛盾和冲突。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职场调查,我更加深刻认识到现代职场的现状和风险。在职场中,要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原则,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通过积极的反馈和不断总结,规避职场风险和提升自身职业价值。职场的机会和挑战并存,只有不断努力和探索才能在职场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职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临近三八妇女节,职场女性的就业话题再度受到关注。智联招聘6日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超两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性别歧视严重。此外,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的受访者表示领导为女性。

智联招聘6日发布的这份报告主题为“20xx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一些女性在职场中的就业、升职等问题展开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128576份,其中,调查对象中57%为男性,43%为女性。

根据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歧视,其中,22%的女性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59%的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性别歧视。仅有2%的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完全不存在性别歧视。

相较而言,男性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没有女性严重。调查显示,超七成男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此外,只有5%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不存在性别歧视。

在就业过程中,高学历女性会被歧视么?上述调查指出,从学历角度看,女性学历越高,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越明显。

调查显示,在拥有高中或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2%、18%、28%,但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有高达43%的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超九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甚至严重的性别歧视。

此外,调查也显示,拥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的男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4%、13%、14%、18%。

有观点认为,在职场发展中,女性遭受到的性别歧视也让人担忧,特别是女性在面临晋升领导岗位的问题上,性别歧视的问题尤为凸显。

升职会受性别因素影响么?根据调查显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有25%的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此外,仅有3%的女性认为在晋升中不存在性别歧视。

调查也显示,有74%的男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18%的男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认为在晋升中不存在歧视的男性比例仅为5%。

该报告还对个体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晋升使用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男性在两年内完成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次晋升,女性这一比例则为49%,低于男性1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从未获得过升职,而面对这一状况的男性比例仅为31%,比女性低出了13个百分点。

调查据此分析,在获得晋升的时间成本上,女性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然而获得晋升机会的比例却更小。

当前,在职场中,女性领导越来越多,不过,相比众多男性领导,她们还只是少数。上述调查也发现,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表示领导为女性。

对此,调查指出,这表明,目前领导层中性别分布严重失衡,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那么,男性领导为何多于女性领导呢?对此,调查分析,基于同男性天然的生理差别和受深厚的男权社会意识的影响,女性在迈向领导岗位的路途上,总是会面临比男性更多的障碍和困境。

调查还指出,人们总是对女性能否担负起领导的责任而持怀疑态度,而相对而言,女性本身在这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自信,即使是已经身处高位的女性,她们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更多,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更多。

15。

通过最近几年的数据统计,中国职场人总体薪资水平为:70%的职场人月薪在5000元以下,5000元成为白领和蓝领的分界线,而月薪8000是半数职场人心中的期望值。有19.7%的人从没涨过薪资。

受益于国家产业大环境,餐饮业、it互联网业、传播与文化业、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是涨薪超快的行业。

57.2%的蓝领有辞职打算,55.7%的蓝领辞职是因为不满当下的工作,想寻找新的机会,对于广大蓝领而言,这是一个无比严峻的现状。辞职容易,但寻找新的机会不易,获取职位信息很关键。互联网+o2o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蓝领职位需求也大大增加。20xx年蓝领职位需求现状较乐观,司机/交通服务需求最多,增长比例达602.4%,其次是洗车工、发型师和美体师,需求增长比例均在300%以上。发型师、月嫂、美容师缺口比例最大,均在50%以上,其中发型师缺口达63.1%。

随着一二线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职场人买房显得愈加艰难,一线城市中,近6成职场人选择租房住,职场人的房租支出,按城市线级形成了三个梯队:三线城市每月平均房租693.33元,5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二线城市平均房租905.86元,500-1000元比例最高;一线城市平均房租1280.37元,1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特别是在20xx元以上,一线城市比例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除了租房,买房后的房贷也是职场人面临的一大居住成本压力:一线城市职场人每月的房贷远远高于二三线。每月房贷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0%,遥遥领先,可谓“一枝独秀”。

高压之下,超过70%的职场人平时的娱乐方式为玩手机,远远领先于看电影的比例,而在男性玩游戏的比例最高,女性逛街的比例最高。

52%的人在餐饮支出是其最大,其次是房租/房贷和服装。10个人中,有4个月光族。超六成职场人储蓄比例不足年收入的30%。与此同时,大城市虽然压力最大,却是存款比例最高的地方。

通过调查数据统计,职场人单身一族的比例达33.0%。从性别看,男性的单身比例达34.3%,比女性高3.7%,而26-30岁“大龄单身”人群达27.9%,一线城市的单身比例达到40.0%,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单身比例最低。

其中广州的单身一族尤其多,其次是福州、深圳和上海。然而北京的单身一族比例并不高,34.9%,在top10城市位居第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新”职场人趋向“晚育”。准备在30岁以上生育的比例为39.9%,23岁以下的比例仅占5.3%。男性相对准备“晚育”的更多,30岁以后占比47.7%,女性大多准备在26-29岁生育,占比55.0%。而在生二胎问题上,男性要比女性更加想要,超过10%。

城市对于人的归属意味越来越重,“择一城终老”的美好大概是每一个人都心之所向的。当人们选择一座城时他们在选择什么?较高的收入、更多的机会、开放的环境、美丽的风景……每一个都足以成为理由,然而,这些都败给了一个若有若无又根深蒂固的东西:习惯。48.1%因为习惯了这个城市而选择在此工作、生活。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北上广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会福利,更交通的便利。但离开的首要原因并不是因为雾霾,交通,而是房价太高,其次是落户难,这些是每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过的人最大的痛点,想在一线城市拼得一番事业,挣得一个安定的家实在太难。

22.3%的人选择了迷茫,迅速发展的经济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普通大众如何迅速适应并找准自己的方向实属不易。位列第二梯队的关键词是成长、平淡和奋斗。忙碌和苦逼也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写照。

90后是当下最鲜活的一股生命力,最能代表他们的词是“成长”,然而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迷茫,他们觉得孤独,但也寻求改变。80后正处于人生的“立”之年,他们忙着打拼事业、组建家庭,他们的词典里只有一个词“奋斗”。70后已步入人生的稳定阶段,他们是最“忙碌”的一群人,勇敢地扛起“责任”的大旗,同时在他们眼里人生平淡,但也难免焦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