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 第二课堂心得体会和收获(9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2:16:38 |
- ZTFB |
- 9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思想认识方面,1.重视程度不足,单方面认为乡村振兴是经济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环境建设,公安机关稳定治安是履行职责,公安机关没有充分发挥安全建设主力军和社会治安综合管理重要力量的作用,迅速融入,全力保护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扎实有效的工作帮助全区乡村振兴。2.政策把握不准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积极,习近平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识不深,不准确把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和实践,处理新问题面对新形势下政法公安工作如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难题,准备不足,应对方法不多。3.思想认识不深,缺乏对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学习不深,有浅味现象,精力多用于公安业务学习,对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不深刻理解,认识有脱节现象。
(2)宗旨意识方面,1.群众立场不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训练语精神认识不深,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不牢固,不能理解美丽的乡村建设、群众得到什么,在考虑问题、决策、工作方面,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没有为群众着想,更多的在职责范围内如果你在做的话。
案件处置和矛盾纠纷处置上,过于强调程序公正而忽视了结果运用,没有让当事人满意,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没有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2.政治格局不高,对“走在前列的主人翁”角色定位不准,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认识不到位,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深刻。在乡村治理中未跳出公安业务范畴,站位低、格局小。如没有协调好社区警队、警务助理与街道网格员这几支队伍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社区工作合力,没有打造出高新区的社区综合治理新格局。3.宗旨意识减弱,习惯于在办公室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直接面对群众少,“四不两直”式的检查督导少,尤其是到矛盾纠纷多的重点乡村去得不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能力作风方面,1.服务大局能力不足,工作具有局限性,日常多以公安工作为主,对党工委的其他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如何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想的少、做得少。如自己分管的、与乡村振兴战略休戚相关的基层综合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对政法综治部门的“全科大网格”建设督导不够,综治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助力、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不佳。2.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宽阔,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存在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问题。在工作中,习惯沿用老经验、老做法,默守陈规之意居多,求新求变不够。如“一村一警”工作,多是萧规曹随,跟着上级政策亦步亦趋,鲜有自我创新之举。3.深入基层频次不够,对工作安排部署多,督导检查少;对接上级多,走访一线少。特别是对担负乡村治安工作的派出所,关心关爱不够,加之警力紧张无法进一步为派出所增加警力,客观上导致一线民警出警多、压力大,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
(四)法治意识方面,1.依法履职能力不强,对基层一线民警的培训力度不够,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乡村社会治安领域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打防关系统筹不够,警务工作方式和警力部署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打轻防现象,社会动态控制力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驾驭和控制治安局面的整体实力仍待加强。3.改革工作瞻前顾后,特别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没有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没有积极融入“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局,没有让更多的公安服务上线运行。
(五)工作方法方面,1.工作方法简单,指导工作“大而化之”,不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把握不准,运用新理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如提出的社区警务考核、特警驻勤派出所等机制,具体实践中还存在指挥不畅、考核激励不完善的问题,服务群众的效果不够理想。2.习惯“按部就班”,讲究“稳步推进”,缺少勇挑重担的勇气、敢担发展之责的豪气和甘当维护发展“店小二”的“匠气”。如信访维稳工作,多是开会研究、做批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未能靠上帮助化解,导致工作进度缓慢、效果不佳。3.抓重点工作不到位,安排部署工作存在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遇到困难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点不突出、调整不灵活。如社区禁毒工作,由于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硬措施,致使考核成绩不佳,需要反思
(一)政治学习“不深入”。对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论述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思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充分发挥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日常学习多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同时,学习的广泛性也不够强,存在“功利性”,书到用时才拿起,导致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理论理解不透。
(二)理想信念“不牢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训词,也是我们公安民警安身立命的根本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不深,有时会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加之心理上存在“干好本职工作就行”的思想,使得认识上出现麻痹和松懈,在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方面,距离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三)群众立场“不坚定”。自己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群众立场不牢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识树得牢不牢,有没有染上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习气,这些都没有自觉、深入地去思考。民主生活会上,也以谈工作为主,很少剖析个人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开诚布公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学习、获取真知、汲取动力,不断凝神聚力、服务发展,着力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时”的问题。
(二)坚定党性,脚踏实地。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扎实、务实和踏实的作风,做到实事求是,将精力集中到解决当前影响乡村振兴的社会治安瓶颈性问题上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见底到位、落地见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根本标准,深入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包村联企创满意”等活动开展,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上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困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三)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切实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护航者和推动者,引导全体民警当好习总书记“四句话十六个字”训词精神的实践者,在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等重点工作上再用力,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上再探索,真正做到靠前一步,主动转变作风、破解难题,推动公安业务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落地见效。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既要用老办法,解决“三农”问题。更要有新思路。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根据条件依法、自愿、有偿进行适当的土地流转;要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采取新的思路改进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政府和各界纷纷对这个困挠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把脉开方,三农”问题可以说是国社会的一个顽症。以期能够有所突破,从而推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作为一个在农业大学就读的学生,也对这个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这里提出来,希望不要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一、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就地转化,上个世纪九十年有文件说我找到一条“让农民离土不离乡。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完全不同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就是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些简单,因为它违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首先,那种让支撑小城镇经济基础的乡镇企业和地方小工业遍地开花的设想与现代产业资源的聚集效应是背道而驰的可以看到曾经“盛极一时”乡镇企业在内地正日益萎缩或消失,而沿海一带制造业的规模却日趋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次,小城镇的规模小不利于综合利用城市的公共资源,也不利于发挥城市的综合效应,从而使得中国城市化的成本变得极其昂贵。如果小城镇在全国遍地开发,互相弧立,功能雷同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是目前我国力所能承受的
因政府集中征地搞开发,据新闻报道南京郊县一些地方。20多万农民陷入了无地、无业又无保障的三无”境地,导致民怨沸腾,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当前有一些地方领导人为了什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任内捞点“政绩”竟不顾现实,硬是让农民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乡村,集中住到沿公路建筑的一排排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钢筋水泥房子里,结果是既掏空了地方财政,榨干了农民仅剩的一点油水,还欠下了一屁股让其后任和百姓苦不堪言的债务,而最后农民因在城里”无生活来源,种地也不方便,又通通搬回了原来的住所,真是劳民又伤财。由此看来,城市化进程是要另谋良策了什么良策呢?其实还是应该遵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办事,顺其自然,做好服务和引导的工作,半点也取巧不得,任何人若想在这一进程中充当“高明”设计师和指挥家,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和现实无情的报复。从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是往大城市及其周边卫星城市以及制造业中心地带转移,而我政府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件事就够了
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一、做好送工入城的工作。这主要是征对农村基层政府而言的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要政府加强引导。尽量做好总量控制,避免盲目流动;其次就是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增加他就业机会和待遇。这方面,自从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做出指示后,各地正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其中浙江省衢洲市的培训券”制度我认为很有新意,做法是由需要进城务工的农民提出申请,政府免费发给“培训券”然后由社会办学力量凭券对农民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最后由政府买单。接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由财政反哺农民”
务必使他当中尽量多的精英份子能够站住脚,二、做好接受农民工的工作。城市管理者应该在政策、法律、工作条件、就业指导、创业环境以及城管、维权、人文关怀等方面为进城务工者提供方便和服务。融入城市,即便那些最终返乡的人,也要让他多一些兴喜少一些失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当然,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城市各
多一点包容,阶层要作为一个整体多一点同情心。胸怀更宽阔一点,微笑再多一点。时下,正在各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为农民工讨工钱的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三、农业发展要产业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不是会少余一些呢?
第二、关于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也是振兴农业,发展农村,让农民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但我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化模式呢?不同的国家因国情不同其农业产业化的模式是很不一样的像美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走的一条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运作的产业化之路。而日本则因为地少人多,3/4国土为山地的事实,多采取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注重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环保理念,走绿色农业之路。国家与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形,不同的还没有市场化所必需的外部环境。认为,走小规模的家庭式经营之路将是大部分农民的选择,那种将土地私有化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经营的办法在符合条件的地方搞,诸如内蒙、东北等少数地广人稀的地方偿试,不适合在全国推广。上面说发展农业产业化,留住农村富余劳动力,以目前的现状来看。
马上想到就是办一个什么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领导一提起农业产业化。然后让农民与它签订合同,叫:公司+农户或者订单农业。但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何其之多,怎么可能只有这一种模式呢?这说明,很多领导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知识。目前急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所必需的外部环境,诸如建立顺畅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培育统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由国家投资,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信息网络,让我农民少一些因为信息不灵而盲目进行低水平重复性投资所造成的损失(对这个太有感性认识了同时,也可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一个贴近农民、服务及时、不断更新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总之,市场经济体体制下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服务性的政府,而不是直接去参与市场运作。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弹性商品,需要指出的由于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远大于其经济效益的行业。一旦全部产业化后,农业将很难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这种情形在国由于农业从业者太多,竞争激烈,将显得更为突出;现在加入了wto将逐步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无疑又严峻了国农业的生存环境。农业产业的上游可以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优化物流配置来压缩运营成本,同时也因为其属于服务业的性质,获利应该是没问题的下游问题大点,但也可以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注重环保,走绿色农业的路子上下功夫,利用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无非是少投点钱,多投点力,因为我中国的农民是最勤劳,最舍得花力气的最主要的政府要加大农业补贴,要直接补贴,要将农业补贴作为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经济杠杆来用。美国农场主财大气粗,政府尚要对其补贴,中国的农民穷得叮当响,政府还舍不得那几个钱吗?
第三、要加强基层政府部门在经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提高教育水平,要想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改革基层政治体制后,政府也要起到引导作用,主要是为农民提供相关的经济信息,组织工农群众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大力开展第二、三产业等多种经营,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劳务输出,也可以组建集体所有制或股份制的公司企业,但要加强民主监督,防止贪污腐败。这种发展工商业,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均收入,提高就业率的唯一途径。另外,政府还有义务有责任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其他方面的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如修筑公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治理沙漠等等.这里面我要清楚的一点是现在农产品及其再加工产品没有实现规模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而比较分散的民间资本对这方面的投资热情不高,这就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给与支持,并由基层政府扶持、引导相关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还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使人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这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重要,不能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至少要提供好的人文环境吧)如果家乡的这些经济建设有了成效,人们不会盲目涌向大城市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很多反对取消户籍管制的想法也就多余了。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在前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xx工作的重要批示要求的基础上,我认真开展学习研讨、谈心谈话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本次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准备。现紧扣主题,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对照党的性质宗旨,对照初心使命,结合个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深入查摆自身在思想认识、宗旨意识、能力作风、法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1.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认为乡村振兴就是经济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就是环境建设,公安机关只要稳住治安就是履行职责,没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平安建设主力军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力量的作用,迅速融入、全力护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大战略,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助力全区乡村振兴。2.政策把握不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够积极,对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识不深,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把握不准,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待和处理新问题时,常用老办法、老经验。面对新形势下政法公安工作如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课题,准备不足,应对方法不多。3.思想认识不深,缺乏对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学习不够深入,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精力更多的用在了公安业务的学习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理解不深,认识存在脱节现象。
(二)宗旨意识方面,1.群众立场不牢,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训词精神认识不深,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打得不牢,对“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得到什么”理解不透,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没有更多的在职责范围内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在行政案件处置和矛盾纠纷处置上,过于强调程序公正而忽视了结果运用,没有让当事人满意,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没有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2.政治格局不高,对“走在前列的主人翁”角色定位不准,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认识不到位,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深刻。在乡村治理中未跳出公安业务范畴,站位低、格局小。如没有协调好社区警队、警务助理与街道网格员这几支队伍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社区工作合力,没有打造出高新区的社区综合治理新格局。3.宗旨意识减弱,习惯于在办公室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直接面对群众少,“四不两直”式的检查督导少,尤其是到矛盾纠纷多的重点乡村去得不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能力作风方面,1.服务大局能力不足,工作具有局限性,日常多以公安工作为主,对党工委的其他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如何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想的少、做得少。如自己分管的、与乡村振兴战略休戚相关的基层综合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对政法综治部门的“全科大网格”建设督导不够,综治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助力、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不佳。2.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宽阔,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存在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问题。在工作中,习惯沿用老经验、老做法,默守陈规之意居多,求新求变不够。如“一村一警”工作,多是萧规曹随,跟着上级政策亦步亦趋,鲜有自我创新之举。3.深入基层频次不够,对工作安排部署多,督导检查少;对接上级多,走访一线少。特别是对担负乡村治安工作的派出所,关心关爱不够,加之警力紧张无法进一步为派出所增加警力,客观上导致一线民警出警多、压力大,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
(四)法治意识方面,1.依法履职能力不强,对基层一线民警的培训力度不够,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乡村社会治安领域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打防关系统筹不够,警务工作方式和警力部署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打轻防现象,社会动态控制力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驾驭和控制治安局面的整体实力仍待加强。3.改革工作瞻前顾后,特别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没有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没有积极融入“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局,没有让更多的公安服务上线运行。
(五)工作方法方面,1.工作方法简单,指导工作“大而化之”,不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把握不准,运用新理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如提出的社区警务考核、特警驻勤派出所等机制,具体实践中还存在指挥不畅、考核激励不完善的问题,服务群众的效果不够理想。2.习惯“按部就班”,讲究“稳步推进”,缺少勇挑重担的勇气、敢担发展之责的豪气和甘当维护发展“店小二”的“匠气”。如信访维稳工作,多是开会研究、做批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未能靠上帮助化解,导致工作进度缓慢、效果不佳。3.抓重点工作不到位,安排部署工作存在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遇到困难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点不突出、调整不灵活。如社区禁毒工作,由于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硬措施,致使考核成绩不佳,需要反思
(一)政治学习“不深入”。对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论述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思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充分发挥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日常学习多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同时,学习的广泛性也不够强,存在“功利性”,书到用时才拿起,导致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理论理解不透。
(二)理想信念“不牢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训词,也是我们公安民警安身立命的根本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不深,有时会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加之心理上存在“干好本职工作就行”的思想,使得认识上出现麻痹和松懈,在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方面,距离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三)群众立场“不坚定”。自己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群众立场不牢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识树得牢不牢,有没有染上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习气,这些都没有自觉、深入地去思考。民主生活会上,也以谈工作为主,很少剖析个人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开诚布公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学习、获取真知、汲取动力,不断凝神聚力、服务发展,着力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时”的问题。
(二)坚定党性,脚踏实地。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扎实、务实和踏实的作风,做到实事求是,将精力集中到解决当前影响乡村振兴的社会治安瓶颈性问题上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见底到位、落地见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根本标准,深入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包村联企创满意”等活动开展,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上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困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三)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切实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护航者和推动者,引导全体民警当好习总书记“四句话十六个字”训词精神的实践者,在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等重点工作上再用力,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上再探索,真正做到靠前一步,主动转变作风、破解难题,推动公安业务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落地见效。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 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初中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4 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5 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 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初中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4 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5 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 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初中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4 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5 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来,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 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初中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4 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5 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古有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雅致,今有农家田园摘甜梨的闲情。时代给农耕赋予了特别的韵味,似悠似闲,却少了些忙碌。
插秧
清明时节,斜风细雨,太阳刚刚露出自己红扑扑的脸蛋,照得田里的水泛起微光的时候一群人便下至天田中忙活起来了。那误被水泵请至田中的小鱼小虾不知藏到了那里。大腹便便的蚂蟥一家也不见了踪影。带补丁的高筒雨靴深深陷入泥土中,飞溅而起的烂泥污染了高高卷起的灰色长裤,露在风中粗壮的小腿沾满了水渍。抓起秧苗,猫着腰,用力将秧苗插进水中,再用手使劲地向下摁几下,引得那秧苗站立的地方泛起一片污浊。偶尔引起水中居民的不满,河虾挥舞着大剪刀出来示威了。
这插秧苗的技术,我真的挺佩服。想自己平时走路,稍不注意就亲吻了大树,他们竟能将秧苗插得如此整齐,简直比国庆阅兵那绿色的陆军方正还有气势。田埂上堆积的秧苗眨眼间消失了大半,大地似乎被这一小小的植物攻占了。但人们似乎还不满足,绿色伴随着“伸与缩”不断向远处延伸。
割稻
秋是收获的季节。八九月份之交,成片的田野黄了粒粒的稻。风吹过便是满腔成熟的气息。刚歇脚的农人又挥起了农具。家家户户都倾巢出动。为了那雨季之前能装进谷仓的袋袋大米。一大家子,男男女女都提起镰刀,带了草帽,搭在肩头一条湿毛巾,边走边笑。走向那充满欢欣得田间地头,便挥起了弯弯的镰刀。
我一直以为割稻是件累心的活。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知道哪个聪明人就发明了镰刀。再者,割稻,位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刀落处泥土上方约十厘米。其次,力道的掌握也是较重要的。否则,力道太小,割不断理还乱;力道太大,没准一不小心就见血光了。因此,缺少经验的人就很少抓练到这玩意儿。不过,即使无需什么智慧,大概也少有人乐得去割稻吧,毕竟,无论怎样这还是一件体力活。
炎炎的烈日烘烤着大地,无多时,田地又恢复了最初的面貌,脱去了哪一层华丽的外衣。一堆堆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脸上流着汗水的人儿,此时摘了草帽子,用手抱起一捆金黄,走进了炊烟袅袅的村庄。没了阳伞的土地被太阳晒得龟裂,留在田间无辜的守望着,好像被抛弃了的孩子。梳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一脚踩塌一株草,从这一角跳到那一边去了。短短的头发上沾满了枯黄的草屑。
稍过几日,天便下起雨来。嘿,看来,这割稻真得赶巧。
摘棉花
冬日躺在温暖的羽绒被上,突然有点怀念那棉被似乎带有汗水的味道。从春日播种到秋日收获,花开花落之间,棉花便长成了。棉花外观与质量高低都影响到了它是否能卖个好价钱。因此摘棉花的要求就自然高于一般了。
到了踩棉花的季节,原本在周边做活的人都闲置了手头的工作,抓几个麻袋便钻入了半人多高的棉花丛中。棉花的果实很是奇特,有点像一种食人花,圆圆的身子,尖尖的嘴。
若棉花果没有脱去青绿色,那生出的棉花就像一瓣瓣橘子,只不过这橘子纯洁的能挤出牛奶来。成熟的棉花外壳就像烧焦的老树皮,似乎只消稍稍用劲便会化为灰烬。白色的棉绒露出小脑袋,好像一只掉入泥塘中胀破了肚皮的青蛙。
摘棉花的那手可得巧呢。轻轻捏住露在外面的丝绵,快速的抽动,便能的好雪白的棉花了。可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实施起来就不简单了。有经验的师傅在棉花丛中穿梭,眨眼功夫解决了几麻袋。很少会有枯树枝在上面纠缠不清。要是你棉花上沾上点东西,可以说这长时间全白忙活了。要是你在哪个收购摊点上看到了那乱糟糟的棉花,可能是哪家刚娶的小媳妇呢,不会动手呵。
敲板栗
糖炒板栗可是我的最爱。冬天里一边啃着板栗,一边看喜剧片没形象的大笑,那滋味别提多惬意了。板栗大概是十月份成熟的。看着树上一个阁个笑得合不拢嘴的板栗,有些人开始手痒痒了。这本是敲板栗的日子。
板栗是一种全身带刺的果实,想要用手去摘似乎不太容易。不过俗话说的好:应对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手脚利索的,三两步蹬到了树上。稍有些不便的便用那个竹竿捅树上灯笼似的板栗,一下,两下,板栗掉到地上,一溜烟滚远了。慢慢的地上到处是板栗,有些人的竹篓也装满了。
都说人间辛苦是三农,这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累下也值得。如果是我大概只会老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吧。
2022三农课堂第二季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在前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xx工作的重要批示要求的基础上,我认真开展学习研讨、谈心谈话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本次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准备。现紧扣主题,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对照党的性质宗旨,对照初心使命,结合个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深入查摆自身在思想认识、宗旨意识、能力作风、法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1.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认为乡村振兴就是经济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就是环境建设,公安机关只要稳住治安就是履行职责,没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平安建设主力军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力量的作用,迅速融入、全力护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大战略,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助力全区乡村振兴。2.政策把握不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够积极,对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识不深,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把握不准,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待和处理新问题时,常用老办法、老经验。面对新形势下政法公安工作如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课题,准备不足,应对方法不多。3.思想认识不深,缺乏对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学习不够深入,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精力更多的用在了公安业务的学习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理解不深,认识存在脱节现象。
(二)宗旨意识方面,1.群众立场不牢,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训词精神认识不深,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打得不牢,对“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得到什么”理解不透,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没有更多的在职责范围内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在行政案件处置和矛盾纠纷处置上,过于强调程序公正而忽视了结果运用,没有让当事人满意,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没有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2.政治格局不高,对“走在前列的主人翁”角色定位不准,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认识不到位,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深刻。在乡村治理中未跳出公安业务范畴,站位低、格局小。如没有协调好社区警队、警务助理与街道网格员这几支队伍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社区工作合力,没有打造出高新区的社区综合治理新格局。3.宗旨意识减弱,习惯于在办公室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直接面对群众少,“四不两直”式的检查督导少,尤其是到矛盾纠纷多的重点乡村去得不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能力作风方面,1.服务大局能力不足,工作具有局限性,日常多以公安工作为主,对党工委的其他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如何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想的少、做得少。如自己分管的、与乡村振兴战略休戚相关的基层综合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对政法综治部门的“全科大网格”建设督导不够,综治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助力、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不佳。2.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宽阔,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存在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问题。在工作中,习惯沿用老经验、老做法,默守陈规之意居多,求新求变不够。如“一村一警”工作,多是萧规曹随,跟着上级政策亦步亦趋,鲜有自我创新之举。3.深入基层频次不够,对工作安排部署多,督导检查少;对接上级多,走访一线少。特别是对担负乡村治安工作的派出所,关心关爱不够,加之警力紧张无法进一步为派出所增加警力,客观上导致一线民警出警多、压力大,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
(四)法治意识方面,1.依法履职能力不强,对基层一线民警的培训力度不够,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乡村社会治安领域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打防关系统筹不够,警务工作方式和警力部署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打轻防现象,社会动态控制力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驾驭和控制治安局面的整体实力仍待加强。3.改革工作瞻前顾后,特别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没有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没有积极融入“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局,没有让更多的公安服务上线运行。
(五)工作方法方面,1.工作方法简单,指导工作“大而化之”,不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把握不准,运用新理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如提出的社区警务考核、特警驻勤派出所等机制,具体实践中还存在指挥不畅、考核激励不完善的问题,服务群众的效果不够理想。2.习惯“按部就班”,讲究“稳步推进”,缺少勇挑重担的勇气、敢担发展之责的豪气和甘当维护发展“店小二”的“匠气”。如信访维稳工作,多是开会研究、做批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未能靠上帮助化解,导致工作进度缓慢、效果不佳。3.抓重点工作不到位,安排部署工作存在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遇到困难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点不突出、调整不灵活。如社区禁毒工作,由于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硬措施,致使考核成绩不佳,需要反思
(一)政治学习“不深入”。对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论述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思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充分发挥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日常学习多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同时,学习的广泛性也不够强,存在“功利性”,书到用时才拿起,导致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理论理解不透。
(二)理想信念“不牢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训词,也是我们公安民警安身立命的根本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不深,有时会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加之心理上存在“干好本职工作就行”的思想,使得认识上出现麻痹和松懈,在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方面,距离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三)群众立场“不坚定”。自己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群众立场不牢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识树得牢不牢,有没有染上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习气,这些都没有自觉、深入地去思考。民主生活会上,也以谈工作为主,很少剖析个人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开诚布公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学习、获取真知、汲取动力,不断凝神聚力、服务发展,着力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时”的问题。
(二)坚定党性,脚踏实地。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扎实、务实和踏实的作风,做到实事求是,将精力集中到解决当前影响乡村振兴的社会治安瓶颈性问题上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见底到位、落地见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根本标准,深入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包村联企创满意”等活动开展,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上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困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三)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切实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护航者和推动者,引导全体民警当好习总书记“四句话十六个字”训词精神的实践者,在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等重点工作上再用力,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上再探索,真正做到靠前一步,主动转变作风、破解难题,推动公安业务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落地见效。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议题心得体会电力行业 第一议题 心得体会(4篇)
- 农民工讨薪新法规心得体会和感想 农民工讨薪新法规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六篇)
- 毕业生背水一战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3篇)
- 两年义务兵心得体会和感想 义务兵两年收获发言(九篇)
- 医生四新四化学习心得体会实用 对四新四化的心得体会(9篇)
- 学习中国人民保险心得体会实用 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心得(六篇)
- 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4篇)
- 公安机关四新四化心得体会总结 公安人员四聚焦四提升心得体会(七篇)
- 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心得体会和方法 台州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5篇)
- 2023年种植小白菜心得体会精选(汇总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