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9:30:06 |
  • ZTFB |
  • 8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经验,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在写总结之前,应该明确总结的对象和目的,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关于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同的时代,众多教育研究者、工作者皆在不断探索着。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发展,教育的形态在发生深刻变化,它的内涵不断丰富,但总有一些亘古不变需教师坚守的真理,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是辨析反思的能力,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师,这份职业有其天然的独特性,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使命,它是一份培养人的事业;从微观出发,它切实影响着一个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更需要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是一场美好的修行,是一次美丽的相遇”。作为教师,长期与学生面对面,当你走近孩子,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如此不同,他们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如何做得更好,是老师在“修行”的旅途中要不断思索的。有人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合适学生的教育,合适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合适孩子发展的教育,它正是建立在老师对每个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当然,这亦极其考验老师的智慧。

书中有段话令我印象深刻,“面对教育和孩子,我们只能从容,不能步履匆匆,只能慢,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学会等待,不能揠苗助长,只能尊重个性”……当下,“急”似乎成为一种氛围,它无意识地显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浮躁在蔓延,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精神、心态的映射。面对学生,老师会有自己的教学期待想要实现,会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想要实践,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教育教学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因为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本质意义大抵如此。“急”起来的教育又如何能真正的抵达孩子的心灵深处呢?化“急”为“缓”则尤为必要,作为新教师,以和缓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慢”成长,在陪伴孩子前行的旅途中,静待花开!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汤勇老师在《教育是美好的修行》一书中结合自身经验,列举各类妙趣横生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大家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其中他将“教育阅读”单独作为一章进行了阐述,在阅读完本章之后,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我也想来谈一谈教师阅读。

读书历来是古今圣贤修养身心,提高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解、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那些名师大家无不是经过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才有所建树。可以说,读书是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者。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也很难培养出读书的学生。知识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时代热切呼唤创新型人才,这一切对教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作为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群体,成为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效果好坏。读书能够帮助教师拥有教育的智慧,在读书中,我们得以与名师名家相遇,体悟他们曾经的困顿与坚持;在读书中,我们得以与同道中人分享教育工作的苦乐;在读书中,我们得以不断领悟教育工作的真切和美好;在读书中,我们得以明了教师在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在读书中反思、成长、重建自己人生的坐标,焕发成长的内动力。

其次,教师要自己乐于阅读优秀的书、成为优秀的自己,引领更多人热爱阅读。只有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读书人,懂得享受阅读的乐趣,懂得什么是好书,才能把这种享受和愉悦传导给学生,才能为学生们推荐最优秀的图书。所以,教师不应该越俎代庖,包揽学生阅读的所有活动,也不能把自己的阅读趣味爱好强加给学生。但教师不仅要自己带头阅读,更要成为阅读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正在阅读的好书,讲述那些曾经影响过自己的好书,帮助学生建立各种各样的阅读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最后,从更加广阔的层面来说,教师作为传递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全民阅读中应勇于成为领航员、先行者、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全民阅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国民的生活品位。但是在当下国民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纽带理应做好榜样,引领大家积极阅读。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分量。”一个教师只有形成鲜明的、独特的思想,才能在教育的星空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所以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同伴互助的纽带!让阅读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吧!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教育其实很美》已经读完,刘校长在文中提到的那个不肯走进教室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女孩在刘校长回校交流时与我们提到过,在《小崔说事》访谈中关村四小节目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简单说,上学了,她却以哭闹的形式拒绝走进教室。

类似这样的孩子我在一年级也见到过,有女孩,也有男孩。往往在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或者教室门口,轻者抹眼泪,重者紧抓父母的衣襟怎么都不肯松手。但,父母离开学校后,孩子虽不情愿,通常也会随着老师的牵引走进教室了。而文中的小女孩却不是那么轻易就走进教室,其他孩子上课的时间,就是她哭闹或在校园玩耍,在教室外走廊与老师捉迷藏的时间。

此时的刘校长在得知情况之后,让小女孩走进了自己的会议室,让老师放心去给其他孩子上课。当有人质疑:这孩子不影响你的工作吗?刘校长回答说:“帮助她适应学校生活就是我的`工作啊!”

随后数月,刘校长在与小女孩的相处中一步步让孩子自觉地回归了课堂。起初,我惊讶于刘校长的耐心,也庆幸自己没有碰到这样的孩子。但仔细琢磨,我们班虽没有这样的特例学生,可是55个孩子,每个孩子本身都是独特的啊!

陶x,一个乖巧文气的女孩,怎么小名会叫淘淘呢?父母说:“孩子出生时只有二斤六两,我们叫她陶陶是陶瓷的陶。”

z,七个月时早产,单独与人沟通时目光飘忽不定,集体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偶尔在课堂发出怪叫声。

d,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但认字较少,集体学习中存在困难,课堂上时常做小动作以派遣自己的无聊。

w,幼儿教育阶段父母参与少,孩子时常自己玩耍,集体学习中没有兴趣,但一张纸片可以让他整节课摆弄不停。

面对集体教学,我们总期望整齐划一,这样,我们繁琐的工作才能简单一点。家长们也是如此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我家的孩子怎么却是这样呢?其实,您一定没有意识到,教育是极复杂的工作,是对一个生命的感染、浸润和唤醒,是为了这个生命的幸福人生,是一件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会更优秀,却只能一天一天慢慢来的事情......

教育其实很美,美就美在孩子的独特,美要美在教师的用心。尊重孩子的差异,最美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今年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汤勇的《教育是最美好的修行》这本书。汤勇是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倡导者与践行者,在从事教育管理的,十多年,执着于对教育的一往情深,致力于教育的探索、行走与改变,潜心于教育的思考、研究与写作。这本书中不仅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更有现实中生动的教育事例,联系我自己的经历我受到以下启示。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心血来潮,热情似火,激动不己。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听到孩子对老师一声声甜甜的问候,我倍感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开始慢慢对职业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忘记了原来崇高的教育理想。究竟什么是教育理想?或者教育理想是什么?百度上说教育理想是指对未来教育图景和目标的设想和期望。根据一定事实发展的趋势、思想倾向或理论,通过推论得出的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教育预见。公元前3世纪,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其教育理想,并认为理想的教育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在未来是可以实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通俗地说,教育理想就是一种对教育的美好追求,一种不变的信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印度人看到一只蝎子掉进水里,便急忙伸手,想把蝎子救上来,他的手刚碰到蝎子的时候,不料被蝎子蛰了一下。那个印度人尽管被蛰,还是想救蝎子,于是再次把手伸进水中,蝎子再次蛰了他。这时有人问他:“蝎子这样蛰你,你还救它干嘛?”印度人说:“蝎子蜇人是它的理想,想救它是我的理想。”我们要做那个“印度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

汤勇老师告诉我们有了教育理想,教师就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就有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孜孜以求,就有了对自我的挑战和不断超越,就有了对良知的捍卫和坚守。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我们要有教育理想,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

余x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而且想想人活着最有意义的是只能活一次,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用快乐的情绪乐观生活、愉悦地工作呢?教育工作不仅要劳力,还要劳心,不仅要面对质量、安全管理、学生成长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评价。不仅要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还要调整心态努力去适应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没有一个乐观情绪,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显得疲乏,生活就会显得沉闷,我们就享受不到职业的乐趣,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作为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家长的重托,承担着孩子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始终充满活力,保持激情。对教育多一份热爱与感恩,对学生至一份关怀与理解,用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刘可钦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刘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刘老师的教育追求。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教育其实很美,美就美在孩子的独特,美要美在教师的用心。尊重孩子的差异,最美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第一,从倾听到表达,杜绝“我不知道”的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的作者对教师提出的“两个希望”“一个变化”让我印象深刻。“两个希望”是希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出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把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希望教师要求学生有问题时才举手,而不是想回答问题时才举手。“一个变化”指教师不能只让举手的人回答问题,而是随即抽取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杜绝退出”是我在课堂上不够重视的教学技巧。“杜绝退出”的目标就是要把“我不知道”这句话驱逐出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无法逃不提问。《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中“学会倾听”部分的案例值得我贯彻: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知道对方满意为止。这样就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若将以上四个策略连接起来使用,让学生从倾听到表达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树立“阅读是为了活着”意识。

土耳其小说家欧汉·帕姆克在其作品《白色城堡》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犹如单趟车旅,一旦结束,你就不能重来一次了。但是假如你有一卷在握,不管那本书是多么复杂和艰涩,假如你愿意的话,当你读完它时,你可以回到开头处,再读一遍,如此一来就可以对艰涩之处有进一步了解,也会对生命有进一步感悟。”

所以,我要让自己阅读的习惯感染给学生,随时随地的分享阅读的快乐。

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开展一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一个行动就是打造班级读书角,第二个就是每天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第三就是开展“书香月”活动,第四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选平台。

第三,以身示范,师生共写。

我一向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但却在坚持让学生每天写随笔以外就很少有比较系统的写作指导。苏明进老师的《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一书中的“联络簿的作用”激发我改进了我们随笔随意些的旧模式。苏老师学生的联络簿除了让学生记作业之外,还要求学生每天写两篇短文。第一篇是“每日创意短文写作”。周一记录当天或者上周最快乐的一件事;周二用三个以上的成语创作一个故事;周三是“写信给老苏”;周四是“创意急转弯”,用几个天马行空的词语创作精彩的故事;周五是“新闻新知”,剪一篇报纸新闻并做评论。第二篇是“每日行善日记”。或观察身边的人对自己做了什么好事,用感恩的心情将其描述出来;或写下自己每天帮助别人做了什么好事;或反省自己每天要修正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仿照苏老师的.写作训练外,我会增加我与学生一起写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到老师(班主任)和我一起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无形中就增进了师生、同学间的感情,影响整个班风。

第四,班级不是班主任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一书中陶行知说:“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的活力丰富不丰富。”这一百年前的教育之声,在今天依然是那样的振聋发聩。我在反思自己身为班主任,何尝不是讲教室把控的严严实实。

因此,我要借鉴书中的管理班级的策略,设置“三权分立”,成立立法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和行政委员会。明确各委员会的职责,彼此监督,自己管理。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一书,为我开眼看见区别于自己熟识的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则为我的教师信念增加一份力量。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利用暑假读完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和王定华先生的《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两本书。综合二书与自身经验,也想聊聊自己对完美教育的想象,再一并将自己所产生的策略做一个记录。

在我粗浅的理解里,教育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人物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以此建立的人物关系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亲子关系;涉及的场所包括教室、校园、家庭、社会;涉及的具体事件则是教、学和实践的形式。至于教育的目的,我十分认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下面我具体谈谈教育过程的各个要素。

一直以来,在教育环节中到底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各学派各有各的理论和事实支撑。从当下的教改形势来看,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一直以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却一直未变。那么,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的位置。

在我看来,教师不该是简单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者,教师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探究欲望的“催化剂”。打一个比方来说,就好像春节时一个孩子拿到了鞭炮就想办法找火器燃放一样,教师就是点燃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体验的引导者和激发者。所以,教师不该将自己的学识复制粘贴给学生(满堂灌),而是想办法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欢快的翱翔。再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教师就如一位厨师,其作用就是拿出更多更丰富的菜目给学生,让学生享受饕餮盛宴。

无论是如送鞭炮的激发者还是提供大餐的服务者,教师自身的学识与素养、能力与眼界都必须达到一定高度。美国教师弗兰克·迈考特所著《教书匠》里描述的那个为人诚实、勇于创新、崇山自由的迈考特老师是我所推崇的教师模样。

学生的位置。

学生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自然是教育环节中最受“保护”的一方,继往开来就是他们的使命。学生对于接受教育这件事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其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学生要明确接受教育是生存需要,也是进化需要。

家长的位置。

无论是基于对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认识,还是功利主义的追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那样简单,而是应该承担起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不断的优化自身,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家长依然要主动接受终生教育。

当教师、学生、家长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处理就会变得更为和谐。

教育的发生必然有一定的情境和场地,自基础教育创立以来,学校就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组成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而以班级为组织结构的学校,教室又成为教学最主要的场所。此外,家庭和社会则构成教育的辅助场所。

美国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人意识到教室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室文化的打造。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布置如张贴标语、图片均是统一样式,有的学校为追求一致性,不允许班级有特殊的装饰与改造。可以说学生从读书到毕业,教室永远都是一个模样。当然,如果说外在的装饰不能代表教室文化,那么又有多少学校真正重视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呢?没有一个稳定的、鲜活的、可持续的教室文化支撑教室这一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学生不免会因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激发不了学习的欲望。

除了教室外,家庭和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场所和辅助场所。当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价值观与家庭和社会想违背,那么学生会疑惑、会迷茫,甚至会放弃学业。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场所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达成一致。

关于这一层次的分析,有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过清晰的阐释,笔者囿于能力限制,暂时提不出更为进步的理念。在此,就援引《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一书中关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美国教育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在教、学、实践三个环节中,环环相扣,理论跟得上实践,实践服务着发展,发展定位于国际。例如“在家上学”这一领域,由起初既不扶持也不反对,到后来社区出面协同发展,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在家上学的孩子一样去社区学校参与公共事务,给予在家上学的孩子实践的机会,且由当地教育部门出面对在家上学的孩子进行阶段性考核。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人艳羡!而反观我们国家,目前在家上学的现象并不是不存在,但是在家上学并没有被先关部门所承认或协助。

在阅读王定华和常生龙两位专家的著作后,我结合所在学校、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的反思,记录和制定出以下几种教学与管理策略。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今年有幸在图书馆借到了汤勇的《教育是最美好的修行》这本书。汤勇是朴素而幸福的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在__从事区域教育管理十多年,执着于对教育的一往情深,致力于教育的探索、行走与改变,潜心于教育的思考、研究与写作。这本书中不仅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更有现实中生动的教育事例,作者用真挚热烈的语言写出了他对教育的虔诚信仰。诚如书名一样,作者在书中高屋建瓴,智人睿语,给了我们拨云见日般的启示与点拨。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心血来潮,热情似火,激动不已。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把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听到孩子们对老师一声声甜甜的问候,我们倍感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我们开始慢慢对职业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忘记了原来崇高的教育理想。究竟什么是教育理想?或者教育理想是什么?这个两个不同的定义。

百度上说教育理想是指对未来教育图景和目标的设想和期望。根据一定事实发展的趋势、思想倾向或理论,通过推论得出的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教育预见。公元前3世纪,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其教育理想,并认为理想的教育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在未来是可以实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通俗地说,教育理想就是一种对教育的美好追求,一种不变的信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印度人看到一只蝎子掉进水里,便急忙伸手,想把蝎子救上来,他的手刚碰到蝎子的时候,不料被蝎子蛰了一下。那个印度人尽管被蛰,还是想救蝎子,于是再次把手伸进水中,蝎子再次蛰了他。这时有人问他:“蝎子这样蛰你,你还救它干嘛?”印度人说:“蝎子蜇人是它的理想,爱是我的理想。”我们要做那个“印度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

汤勇老师告诉我们有了教育理想,教师就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就有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孜孜以求,就有了对自我的挑战和不断超越,就有了对良知的捍卫和对寂寞的坚守。

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我们要有教育理想,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学校也是专业密集的地方,教师更是专业水准要求高的群体。教师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养,扎实的专业功底。既是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也是努力向上,征服学生的力量。

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生命的状态,在忙也要给自己留下读书的时间。

优秀的教师要把敬业当成习惯,把精业进行到底,让自己拥有不折不扣的职业精神。用心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把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只有我们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自己的生命去演绎,用整个心灵去诠释,我们才能感觉到做老师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样才能收获并延续真正的职业幸福。

教学相长,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一桶水,还不能是死水,还要使其成为取之不竭,源源不断的活水。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能使自己得到很多学习机会的职业。

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学无止境,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必需,作为生存的前提,作为生命的状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学习中内外兼修,在学习中浸润心灵,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在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教育境界。

教育工作不仅要劳力,还要劳心,不仅要面对质量、安全管理、学生成长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评价。不仅要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还要调整心态努力去适应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没有一个乐观情绪,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显得疲乏,生活就会显得沉闷,我们就会享受不到职业的乐趣,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

作为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家长的重托,承担着孩子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始终充满活力,保持激情。对教育多一份热爱与感恩,对学生多一份关怀与理解。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就像种田,需要时令与季节的酝酿,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加持,需要润物无声与细水长流的滴灌;教育如煲汤,需要“小火慢炖”的火候,需要舒缓连绵的节奏,需要静待花开的功夫。因此,教育需要倾听,需要等待,需要放慢脚步,需要“牵着一头蜗牛去散步”。我们作为教师,一起慢慢倾听孩子们拔节生长的美妙知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