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 金融学党史心得体会(8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08:00:44 |
  • ZTFB |
  • 13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xx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20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20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xx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20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20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浙江省xxx小学座落于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翠苑四区内。学校创建于1992年9月,原名为杭州市翠苑第三小学,20xx年4月更名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并成为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42平方米,学校有“口”字型教学楼一幢,南面大楼为四层,北面大楼为三层,共有教室22个。学校教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设施齐全。1994年学校自建房屋400平方米,配有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教学楼南面有5000平方米的大操场,内有200米的标准环形塑胶跑道,标准塑胶篮球场,双杠、单杠、云梯、乒乓球台等各种体育器械设备;20xx年,宝洁公司又捐助了价值十万元的宝洁娱乐体育器材,为学生锻炼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仪器和电教设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于20xx年建成了校园网,大大推进学校现代化管理。今年暑假,学校又投入60余万元装修了教学楼,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又有较大的改善。

省教研室附小在1992年9月创建时只有1个班,学生26人,教师5人。如今学校已基本实现规模办学,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541名学生,3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6名,小学高级教师13名,占教师数30%,大专以上学历25名,占教师数67.6%。学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中有1人被授予省“春蚕奖”的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市优秀园丁、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9人获得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策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届毕业生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上一级学校的赞赏。20xx年起学校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并成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骨干学校。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并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校风、校纪、校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办学目标是:逐步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全面、团结向上、和谐文明、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学校。我们的校风是“勤奋、进取、和谐、向上”。学校曾被评为区行为规范达标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区优秀团支部,区档案先进集体,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区“绿色学校”,区满意单位,杭州市文明单位。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的浪潮,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纪”,作为培养未来“绿色世纪”主人的“绿色学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情和青睐。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没有底蕴,没有资本,如何发展?我们以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办学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开放化”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而主动地适应未来。”办学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并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在20xx年5月,我校被评定为西湖区“绿色学校”后,又积极投入到市“绿色学校”的创建中去,尽管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依然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与热情帮助,全校上下坚持以“以人为本”贯穿“创绿”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对于环境来说,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人对于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可创造优美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并使之日益恶化;说人是消费者,即人可以从优美环境中得我们所需要的动力,享受环境带来的快乐。基于此认识,学校党总支和行政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教育工作,把环保教育列为学校重要的议事内容。建立领导体制,确定运行机制,构筑保障体系,是抓好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保证环境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绿色学校要充分重视环境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搞好学校的环境教育,关键在于强化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教研室附小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不定期召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动员宣传会,小结会和环境教育工作的研讨会,总结得失,及时掌握校内外动态,调整工作思路和修订计划,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时协调各部门工作,体现环境教育管理网络化。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联系本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省教研室附小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计划》,同时每年度均有环境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根据计划各部门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教导处负责教学,落实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实践和研究;科研室负责教师培训,学习和提高;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和社会宣传;总务处负责环境规划,环境设备器材到位。内容细致到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教师、学生的具体工作或行为。学校利用教师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环境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学习,并邀请环保专家到校给师生上环境教育课,使教师受到环境教育的启发,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推动学校的“绿色”活动。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理解和巩固环境知识,培养、提高环境技能。

(1)建立会议制度;

(2)形成学习制度;

(3)设立奖励制度;

(4)制订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内容过程中要求做到四落实:即计划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总结落实。

小学环境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的基本常识,逐步培养环境道德及伦理观念,养成较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1、mi,学校教育理念识别。为了使环保教育深入人心,学校特提出十六字口号“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2、bi,学校行为识别。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行为。为此,学校启动“绿色”工程,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志愿者,学校每年对环保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给予表彰,发给“绿色证书”。

3、vi,学校视觉识别。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设计了具有我校特点的环保教育标志:标志的含义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葱郁的树木,丰茂的花草是美丽的外衣,生活在省小的学生是自由飞翔在天空的小鸟,他们将掬翠而起,结伴在蓝天碧水之间,为地球抹上亮丽的一笔。

4、ai,学校听觉识别。由我校音乐教师高华老师填词创作的《同唱一首歌》,在全体师生中广为传唱。它唱出了全体师生共同的心声,唱出了大家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唱出了现代文明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绿色还被定为我校的标准色。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内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师生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和自身环境意识,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规的学习、考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还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编列了环境教育在各学科渗透的知识要点。做到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科书,尽量发掘,找出那些与环境教育有联系的课文,采取融合、引伸、扩展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进去,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与环境保护有联系的。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秋天》、《森林老爷爷》、《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自然教材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保护大自然》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可以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课文可采用感官启发式教学法。在把握好教材中心内容的同时,注意找好渗透结合点,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学习形式,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如科学课研究《操场的昆虫》,教师带着孩子来到有生机勃勃的竹林,有着各种果树的芳草园,让学生观察昆虫,了解生命的意义;语文课根据《庐山的云雾》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研究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美丽的树叶》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观察各种树叶,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他们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感情表述得淋漓尽致,更有一番改造地球的雄心壮志。学生在作文《我给地球披衣裳》中写到:我为地球妈妈设计的这件衣裳是一个人造“臭氧层”,人们就再也不用为空气污染而忧心忡忡了。通过该活动不仅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还启发学生改善环境的信念。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的新颖性,多学科性和边缘性、综合性,单一依靠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还根据自身场地优势,在操场南面专门开辟了900平方的“芳草园”,供学生观察、研究和种植实践,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加深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此外,我校特将金家浜居民区和金家浜干休所,翠苑第四社区、城西花鸟市场、省立同德医院、省自然博物馆、杭州四堡污水厂、杭州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定为环保基地,为学校环境教育开辟了一块新场所,以便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学校与社区有机结合,密切协同的关系和机制。这样一来,使得学校的环境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有系统地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

当前小学教学中尚缺少较适宜的环境教育课本,多是参考性的宣传材料;有关学科中虽也有所渗透但不失“零碎”。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综上原因,我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环境教育内容。

在环保课外活动当中,把活动内容变成计划,每隔2周到3周就进行一次参观或实验;组织学生参观花圃、文明街区等。并结合这些参观和实验请环境专家进行具体的环境保护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环保小论文评比、手抄报评比,使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步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就“一次性用品好吗?”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图方便,热衷于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杯子、筷子,一次性洗发精,对此学生发起倡议“少用一次性物品,从我做起”。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科学环保调查统计活动,通过对临近水域或资源;学校、家庭居住周围垃圾的调查;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向家长、周围居民致信发出倡议——创造美好环境,共同护绿家园。大队部致西湖区全体少先队员《争做文明小市民倡议书》,动员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创杭城美好的未来;《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请家长共同承担起创设良好环境的任务;《致邻居朋友的公开信》,让周围居住户携起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洁、美好、高尚的学习氛围。

在环境教育中,注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蕴藏等情况,使他们为我国的物产丰富而感到自豪,对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限向往,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晨会讲话上,团员老师以《地球我们的家园》、《海洋生命摇篮》、《杭州我们可爱的家园》等为主题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和介绍。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数量少,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锐减,野生动物灭绝等等令人担忧的状况,大队部组织学校各年级各班,召开多场环保主题班会并出版一系列的班级教育专刊,如《保洁大家谈》、《地球上的生物》、《节约用水》、《保护母亲河》、《幸福的儿童重环保》……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为祖国的前景担忧,产生忧患意识,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的各项环保活动。学校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者小组,并配备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环保活动。通过开展“绿色志愿者在行动”的活动,引发了全校学生爱绿护绿的热情,涌现出多位绿色之星、环保小天使。每逢节假日来临或有重大校园活动,都组织全校同学共同开展校园大清洁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每周大扫除时,有专门的废纸收集员上门收取垃圾,既节约用纸又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1998年12月26日,我国通过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使我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学校在第二课堂或“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把《环保法》教育编入计划,并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使学生逐步地了解到《环境保护法》等内容,了解到我国“以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策略,增强学生的环保法制观念。同时还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污染法》等。

全体师生员工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主力军,各班分有卫生文明管理区,他们既要负责此区域内卫生,又要负责环境保持和管理。每遇植树节、爱鸟周等特殊日子,还开展专题活动,提高环保意识。校园内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学校在校内全面实施袋装垃圾行动,取消垃圾堆,垃圾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同时组织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开展“你的学习、生活环境好吗?”,“为环境出点力”等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并对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从我做起,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等道理,并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感性认识和自身活动中,主动乐意、轻松自然地接受变为自觉行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小小生物角”、“环保知识窗”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记环保日记”,写“调查环境研究报告”等活动;更有班级环境布置体现环保意识,使用工具体现环保意识,行为语言体现环保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日常生活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机会也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求学生平时轻声走路,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注意观察,随时加以引导,并把学生的认知接受与行为纠正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利用环境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外,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校园规化整治”专题活动,通过辩论会、演讲会的热烈讨论,通过劳动技能课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环境整治如设计林荫小路,垃圾箱造型及摆放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开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美化自己,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规定每周必须有一天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广播,定期出好墙报。在进行升旗仪式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使环境教育的开展有一个坚实的宣传阵地。在此同时,学校的《星星河》、《信息报》也为环境教育开辟了天地,不时登载一些环保知识和环保活动掠影。今年我们又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校园天地”栏目,分设“绿色家园”、“组织管理”、“环保教育网”、“环保资料库”、“绿色行动”、“班级绿网”、“环保留言板”7个小版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绿色规划、有自己的绿色之星。“绿色天地”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学习环保政策、法规;为教师开展学科渗透,查询、了解环保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方便,也为孩子提供了一片绿色的精神家园。

歌德说过:“演奏笛子单靠吹气是不行的,还必须使用手指头。”单纯的课堂教说,如不结合实际,没有的活动载体,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课学教育和课外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学校专门设立环保兴趣小组,并特派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一周一次)。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利用每年的环境日和每个学期市、区组织的环境活动,以校环境课外活动小组为中心,广泛地发动学生参与这些环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中队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队会;校大队部和城建学校团委共同在学生中举行“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学生纷纷把家中和亲戚朋友家中的废旧电池拿到学校,学校统一收齐和城建学校团委学生一起送有关单位统一处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现代人应有的良好的素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童言来提醒,护绿我家园”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悉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周边环境,并对所见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这不,一句句稚嫩的童言中,无不闪现着小小环保卫士的身影:“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让我们呼唤蓝天,把握生命的脉搏”、“今天浪费的一滴水,将是地球明天的眼泪”、“保护动植物=保护自己=保护未来”、“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多种一棵树,让大自然多一份洁净”、“要绿化,靠大家,齐动手,花草笑”。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把这些标语牌安插到了校园里,居民区内,同时,大家穿梭于居民区的绿化带,清除着白色垃圾,用自己的行动唤起市民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认养校内和各居民区小树”的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春、秋游活动开展“绿色自愿者在行动”和向游客赠送环保卡等活动,绿色志愿者们拿着在艺术节中获奖的环保作品,来到物美超市进行画展,起到了很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最近学校秋游组织了主题为“小手动一动,扮靓新西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夏令营开展《寻访自然——千岛湖夏之旅》活动。此外,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翠苑街道组织的环保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世界环境日,科普周组织学生对市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义务擦岗亭,为居民区绿化带、金家浜干休所搞卫生,成立绿化小卫士等,与教育基地“城西花鸟市场”共同开展了以环保、自然、生命为主体的绘画比赛,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为学校环境教育注入无限活力。

创办“绿色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要认识到学校是师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及整体素质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绿色教育”的实施。因此,学校把“建设洁净、文明、规范的校园”作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校园内专门设有宣传环境保护的橱窗,有“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等有关环保的宣传画、大幅标语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墙报。通过植树栽草,使校园内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所有花草树木均挂牌保护。公共区从教职工的各科室到学生各班级实行分片包干,校园内明令禁止吸烟。学校还添置常用的、初级的单项监测设备,用以环境监测,购买资料用于环境教育活动。我校提出校园环境力求做到三化一控制: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一控制是控制污染。

校园绿化美化即指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逐步实现立体化和平面绿化。20xx年学校投入近60余万元资金,建造了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操场里面、周围种植了草坪,还在操场四周种了各种树木,既增加了学校的绿地面积,又美化了校园环境。校园美化注重儿童化、教育化的效果。学校在20xx年12月正式建造“芳草地”公园,该园地占地900多平方米,开辟了“果树园”、“蔬菜地”、“花卉苑”等场所,学生可以自由获取知识。学校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给校内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供水能力,学校电网连接了双电源,20xx年学校又投入近60余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装修。

校园净化即指学校按照《小学卫生工作条例》进行卫生管理,经常保持校园及课堂的干净、整洁。学校食堂符合卫生标准。今年学校又对所有的厕所进行全面装修,并加强厕所、垃圾桶管理,每处都贴环保标语,做到厕所少臭味,垃圾无落地,水电资源无浪费。学校努力控制污染物。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环保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不仅教师要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小公民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树立保护绿色地球的信念!

为了更好地把学校环境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我们希望在今后建立起环保实验室,配备适合学生操作实验的食品及常用的实验设备,与国外或国内有关学校建立正常的环境教育信息交流……

营造“花园式”校园,争创“绿色学校”,是全体附小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护绿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积极领导和热情关心下,在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省教研室附小在争创“绿色学校”的征途中定能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绿色,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美丽的绿色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xx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20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20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xx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20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20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我校20xx年6月,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国家环保总局《绿色学校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将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纳入了学校工作目标,启动了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三年多来,学校在市环保局、教育局具体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方案。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江苏省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得分为97分。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设定

1、指导思想

我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主动参与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学校工作大局,以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努力打造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扩张学校品牌优势、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教育,开发隐蔽课程,浓郁育人氛围,增强教育效果”为主题,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基础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的典范。

2、工作目标

(1)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

以绿色教育为抓手,全面实施人文管理,实现和谐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文化高雅、质量优秀、素质全面的省级实验小学,高标准地通过省级绿色学校评估验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校创建工作的分期目标

到20xx年6月,编制完成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意见,分解学校创建工作职责。

到20xx年底,完成校园环境和文化整改,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20xx年8月,完成学校厕所改造。

到20xx年8月,完成学校食堂改造工程。

作好省级评估验收的所有准备工作,力争高标准通过省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创建工作思路与行动规划

1、基本思路

创建绿色学校的总体思路是:负重自强,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创新体制,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做精做强,持续发展。

2、行动规划

(1)统一全校认识,形成集体意志

通过全校大会、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学习、讨论,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创建绿色学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明智选择;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以改革、创新和发展为动力,促成学校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反思办学实践,总结经验的有效途径;绿色的灵魂是持续发展,绿色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的标志是人文化。要将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作为近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入人心,成为集体的意志和行动的共同准则。

(2)落实德育首位,改善人际关系

以德育系统科研为先导,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成才途径,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校全员育人制度和运行机制,统合学校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加强和学生家庭及社区的联系,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分解学校德育目标,构建德育目标体系;提高“三自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凸现德育工作特色;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物投入,着力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3)夯实特色基础,增强学校个性

围绕“一主两翼”的办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校园,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全员提高师生员工的信息素养;总结科技教育的成功经验,创造科技教育教育的新业绩。进一步开发科技教育和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推进学校课程改革。

(4)推进课程建设,提升办学档次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新课程推进的一把手责任制;进一步充实学校课程改革研究力量,加强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走校本培训之路,开展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按照部颁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主动参与地方课程建设,发挥学校各种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完成“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教育---做中学”课题研究,构建绿色教育研究体系,将人文教育和环境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凸现。

(5)挖掘社区资源,建设人文校园

我校低处国家优质种子基地、风景秀丽的省属练户农场,独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环境资源、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我校开展环境教育,构建校园绿色文化,提供宝贵资源。学校积极参与农场绿色生态建设,以“爱我农场、美化家乡”为主题,参加农场生态林、观光林、经济林建设,并实施保护。通过参观生态农业基地,初步感受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和稻鸭共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人文校园建设,学校既重视制度建设,更侧重人文关怀,既追求教育质量,更注重精神文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陶冶心情的花园、增长知识的乐园、事业发展的家园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一)自查得分和结论

根据《江苏省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比照我校创建工作实际,自评最后得分为97分。

自评结论为基本达到了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标准。

(二)自评要点

1、学校加强对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

难忘运动场上同学们矫健的身影;难忘“六一”节中,同学们嘹亮的歌声;难忘献爱心时,同学们奉献的零花钱……六年前,学校制定并严格实施了《练湖中心小学绿色教育工作意见》,配套制定和实施了环境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加强对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绿色教育的专题培训,他们先后参加了20xx年—20xx年由省环保局组织的环境教育专题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就环境教育学科渗透、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开展等进行学习研讨和教学研究。学校有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专题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少先队每学年配合环保纪念日等至少安排两期环境教育专题黑板报,任务导向、稳步发展、持续改进的发展方针。

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绿色环保警示语和教育用语。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手抄小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

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料较为齐全。学校购置有开展环境教育的报刊、图书若干册和一批音像资料进入仓库工作,我首先在高温库房学习六天,之后在股二成品库学习。我对高效、专业化的流程操作感触很深。

2、大力加强课内教育

学校20xx年制定和实施的《绿色教育工作意见》对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各学科做到每学年有1—2次环境教育研究课,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贴切、自然,教育效果好,普遍受到学生喜欢,学科考试试题有环境保护的内容。少先队、学校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中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充分。每学年各班至少有环境教育主题班会。环境教研组及其教师的教学计划、讲义或教案详实。

3、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学校有“环保志愿小队”和“班级环保小组”等学生环保组织,均配有指导教师。学校“环保志愿小队”和“班级环保小组”常年有计划地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学校近三年来坚持实施“学生全员管理校园”办法,校园内辟有班级绿化区和卫生包干区,全校师生参与了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活动。学校“环保志愿小队”参与社区环境状况的调查,多次参加市、区和学校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手抄小报、环境征文、环保黑板报等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98%以上。百花齐放,万马奔腾。

学校环境教育层次丰富,形式多样,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级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全校性环保活动,有全校性师生郊游性活动,有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有环保主题班会等,均有活动方案,活动效果良好。

4、不断加强校园建设

学校可绿化地段均得到了绿化,绿色生态校园初步建成,学校有植物一百余种,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初步开发出切合学校课程理念的校本教材。学校校园绿化率达45%以上,校园的净化、美化不断加强,教学楼窗明几净,学生食堂一级食堂,厕所干净,无异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符合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了生活垃圾和教学垃圾等的分类处理,全面实施了袋装垃圾处置办法,对垃圾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校园和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

5、环境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对教师有系统的环境教育内容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教师的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学生环保知识教全面,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坚决,学生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师生环保意识强,行为习惯好,学校是无烟学校,公共场所无吸烟现象,校园整洁,学生无乱丢、乱吐、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学校对食堂的食品、用具、用品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门岗制度,严禁师生将严重污染环境、不易降解和能耗高的商品带入学校。学校师生环保参与意识强,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家长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有近几年参加环保小论文、环保手抄小报、教学论文、绘画等均有获奖。近三年,教师论文、教案、经验总结等受到各级表彰、奖励。

(三)存在问题

教师环境教育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为教师在环境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参与率教低,环境教育方面的论文、作品较少。

学校绿色教育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环境教育进一步深化必须得到环保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指导。必须得到社区组织的支持、配合。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xx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20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20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2022学研红色金融史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浙江省xxx小学座落于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翠苑四区内。学校创建于1992年9月,原名为杭州市翠苑第三小学,20xx年4月更名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并成为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42平方米,学校有“口”字型教学楼一幢,南面大楼为四层,北面大楼为三层,共有教室22个。学校教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设施齐全。1994年学校自建房屋400平方米,配有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教学楼南面有5000平方米的大操场,内有200米的标准环形塑胶跑道,标准塑胶篮球场,双杠、单杠、云梯、乒乓球台等各种体育器械设备;20xx年,宝洁公司又捐助了价值十万元的宝洁娱乐体育器材,为学生锻炼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仪器和电教设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于20xx年建成了校园网,大大推进学校现代化管理。今年暑假,学校又投入60余万元装修了教学楼,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又有较大的改善。

省教研室附小在1992年9月创建时只有1个班,学生26人,教师5人。如今学校已基本实现规模办学,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541名学生,3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6名,小学高级教师13名,占教师数30%,大专以上学历25名,占教师数67.6%。学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中有1人被授予省“春蚕奖”的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市优秀园丁、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9人获得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策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届毕业生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上一级学校的赞赏。20xx年起学校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并成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骨干学校。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并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校风、校纪、校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办学目标是:逐步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全面、团结向上、和谐文明、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学校。我们的校风是“勤奋、进取、和谐、向上”。学校曾被评为区行为规范达标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区优秀团支部,区档案先进集体,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区“绿色学校”,区满意单位,杭州市文明单位。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的浪潮,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纪”,作为培养未来“绿色世纪”主人的“绿色学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情和青睐。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没有底蕴,没有资本,如何发展?我们以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办学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开放化”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而主动地适应未来。”办学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并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在20xx年5月,我校被评定为西湖区“绿色学校”后,又积极投入到市“绿色学校”的创建中去,尽管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依然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与热情帮助,全校上下坚持以“以人为本”贯穿“创绿”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建立领导体制,明确运行机制,构筑保障体系

相对于环境来说,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人对于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可创造优美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并使之日益恶化;说人是消费者,即人可以从优美环境中得我们所需要的动力,享受环境带来的快乐。基于此认识,学校党总支和行政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教育工作,把环保教育列为学校重要的议事内容。建立领导体制,确定运行机制,构筑保障体系,是抓好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保证环境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一)建立领导体制。

绿色学校要充分重视环境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搞好学校的环境教育,关键在于强化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教研室附小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不定期召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动员宣传会,小结会和环境教育工作的研讨会,总结得失,及时掌握校内外动态,调整工作思路和修订计划,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时协调各部门工作,体现环境教育管理网络化。

(二)确定运行机制。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联系本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省教研室附小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计划》,同时每年度均有环境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根据计划各部门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教导处负责教学,落实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实践和研究;科研室负责教师培训,学习和提高;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和社会宣传;总务处负责环境规划,环境设备器材到位。内容细致到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教师、学生的具体工作或行为。学校利用教师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环境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学习,并邀请环保专家到校给师生上环境教育课,使教师受到环境教育的启发,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推动学校的“绿色”活动。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理解和巩固环境知识,培养、提高环境技能。

(三)构筑保障体系。健全制度:

(1)建立会议制度;

(2)形成学习制度;

(3)设立奖励制度;

(4)制订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内容过程中要求做到四落实:即计划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总结落实。

二、大力拓展环境教育渠道,构建多样教育载体

小学环境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的基本常识,逐步培养环境道德及伦理观念,养成较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一)以cis导入,整体设计学校环境教育理念,视觉听觉识别系统,以塑造学校形象。

1、mi,学校教育理念识别。为了使环保教育深入人心,学校特提出十六字口号“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2、bi,学校行为识别。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行为。为此,学校启动“绿色”工程,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志愿者,学校每年对环保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给予表彰,发给“绿色证书”。

3、vi,学校视觉识别。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设计了具有我校特点的环保教育标志:标志的含义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葱郁的树木,丰茂的花草是美丽的外衣,生活在省小的学生是自由飞翔在天空的小鸟,他们将掬翠而起,结伴在蓝天碧水之间,为地球抹上亮丽的一笔。

4、ai,学校听觉识别。由我校音乐教师高华老师填词创作的《同唱一首歌》,在全体师生中广为传唱。它唱出了全体师生共同的心声,唱出了大家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唱出了现代文明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绿色还被定为我校的标准色。

(二)学科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内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师生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和自身环境意识,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规的学习、考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还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编列了环境教育在各学科渗透的知识要点。做到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科书,尽量发掘,找出那些与环境教育有联系的课文,采取融合、引伸、扩展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进去,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与环境保护有联系的。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秋天》、《森林老爷爷》、《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自然教材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保护大自然》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可以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课文可采用感官启发式教学法。在把握好教材中心内容的同时,注意找好渗透结合点,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学习形式,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如科学课研究《操场的昆虫》,教师带着孩子来到有生机勃勃的竹林,有着各种果树的芳草园,让学生观察昆虫,了解生命的意义;语文课根据《庐山的云雾》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研究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美丽的树叶》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观察各种树叶,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他们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感情表述得淋漓尽致,更有一番改造地球的雄心壮志。学生在作文《我给地球披衣裳》中写到:我为地球妈妈设计的这件衣裳是一个人造“臭氧层”,人们就再也不用为空气污染而忧心忡忡了。通过该活动不仅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还启发学生改善环境的信念。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的新颖性,多学科性和边缘性、综合性,单一依靠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还根据自身场地优势,在操场南面专门开辟了900平方的“芳草园”,供学生观察、研究和种植实践,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加深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此外,我校特将金家浜居民区和金家浜干休所,翠苑第四社区、城西花鸟市场、省立同德医院、省自然博物馆、杭州四堡污水厂、杭州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定为环保基地,为学校环境教育开辟了一块新场所,以便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学校与社区有机结合,密切协同的关系和机制。这样一来,使得学校的环境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有系统地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

(三)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环保课外活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尚缺少较适宜的环境教育课本,多是参考性的宣传材料;有关学科中虽也有所渗透但不失“零碎”。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综上原因,我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环境教育内容。

1、讲课、参观、实验相结合。

在环保课外活动当中,把活动内容变成计划,每隔2周到3周就进行一次参观或实验;组织学生参观花圃、文明街区等。并结合这些参观和实验请环境专家进行具体的环境保护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环保小论文评比、手抄报评比,使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步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就“一次性用品好吗?”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图方便,热衷于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杯子、筷子,一次性洗发精,对此学生发起倡议“少用一次性物品,从我做起”。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科学环保调查统计活动,通过对临近水域或资源;学校、家庭居住周围垃圾的调查;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向家长、周围居民致信发出倡议——创造美好环境,共同护绿家园。大队部致西湖区全体少先队员《争做文明小市民倡议书》,动员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创杭城美好的未来;《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请家长共同承担起创设良好环境的任务;《致邻居朋友的公开信》,让周围居住户携起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洁、美好、高尚的学习氛围。

2、环境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在环境教育中,注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蕴藏等情况,使他们为我国的物产丰富而感到自豪,对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限向往,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晨会讲话上,团员老师以《地球我们的家园》、《海洋生命摇篮》、《杭州我们可爱的家园》等为主题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和介绍。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数量少,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锐减,野生动物灭绝等等令人担忧的状况,大队部组织学校各年级各班,召开多场环保主题班会并出版一系列的班级教育专刊,如《保洁大家谈》、《地球上的生物》、《节约用水》、《保护母亲河》、《幸福的儿童重环保》……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为祖国的前景担忧,产生忧患意识,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的各项环保活动。学校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者小组,并配备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环保活动。通过开展“绿色志愿者在行动”的活动,引发了全校学生爱绿护绿的热情,涌现出多位绿色之星、环保小天使。每逢节假日来临或有重大校园活动,都组织全校同学共同开展校园大清洁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每周大扫除时,有专门的废纸收集员上门收取垃圾,既节约用纸又保护环境。

3、环境教育与法制观念相结合。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1998年12月26日,我国通过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使我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学校在第二课堂或“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把《环保法》教育编入计划,并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使学生逐步地了解到《环境保护法》等内容,了解到我国“以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策略,增强学生的环保法制观念。同时还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污染法》等。

4、环境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

全体师生员工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主力军,各班分有卫生文明管理区,他们既要负责此区域内卫生,又要负责环境保持和管理。每遇植树节、爱鸟周等特殊日子,还开展专题活动,提高环保意识。校园内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学校在校内全面实施袋装垃圾行动,取消垃圾堆,垃圾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同时组织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开展“你的学习、生活环境好吗?”,“为环境出点力”等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并对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从我做起,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等道理,并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感性认识和自身活动中,主动乐意、轻松自然地接受变为自觉行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小小生物角”、“环保知识窗”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记环保日记”,写“调查环境研究报告”等活动;更有班级环境布置体现环保意识,使用工具体现环保意识,行为语言体现环保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日常生活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机会也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求学生平时轻声走路,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注意观察,随时加以引导,并把学生的认知接受与行为纠正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利用环境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外,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校园规化整治”专题活动,通过辩论会、演讲会的热烈讨论,通过劳动技能课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环境整治如设计林荫小路,垃圾箱造型及摆放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开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美化自己,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

(四)利用校园网、广播、集会、墙报进行宣传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规定每周必须有一天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广播,定期出好墙报。在进行升旗仪式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使环境教育的开展有一个坚实的宣传阵地。在此同时,学校的《星星河》、《信息报》也为环境教育开辟了天地,不时登载一些环保知识和环保活动掠影。今年我们又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校园天地”栏目,分设“绿色家园”、“组织管理”、“环保教育网”、“环保资料库”、“绿色行动”、“班级绿网”、“环保留言板”7个小版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绿色规划、有自己的绿色之星。“绿色天地”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学习环保政策、法规;为教师开展学科渗透,查询、了解环保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方便,也为孩子提供了一片绿色的精神家园。

(五)以环境课外活动小组为中心,推动全校环保活动的开展

歌德说过:“演奏笛子单靠吹气是不行的,还必须使用手指头。”单纯的课堂教说,如不结合实际,没有的活动载体,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课学教育和课外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学校专门设立环保兴趣小组,并特派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一周一次)。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利用每年的环境日和每个学期市、区组织的环境活动,以校环境课外活动小组为中心,广泛地发动学生参与这些环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中队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队会;校大队部和城建学校团委共同在学生中举行“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学生纷纷把家中和亲戚朋友家中的废旧电池拿到学校,学校统一收齐和城建学校团委学生一起送有关单位统一处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现代人应有的良好的素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童言来提醒,护绿我家园”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悉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周边环境,并对所见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这不,一句句稚嫩的童言中,无不闪现着小小环保卫士的身影:“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让我们呼唤蓝天,把握生命的脉搏”、“今天浪费的一滴水,将是地球明天的眼泪”、“保护动植物=保护自己=保护未来”、“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多种一棵树,让大自然多一份洁净”、“要绿化,靠大家,齐动手,花草笑”。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把这些标语牌安插到了校园里,居民区内,同时,大家穿梭于居民区的绿化带,清除着白色垃圾,用自己的行动唤起市民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认养校内和各居民区小树”的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春、秋游活动开展“绿色自愿者在行动”和向游客赠送环保卡等活动,绿色志愿者们拿着在艺术节中获奖的环保作品,来到物美超市进行画展,起到了很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最近学校秋游组织了主题为“小手动一动,扮靓新西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夏令营开展《寻访自然——千岛湖夏之旅》活动。此外,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翠苑街道组织的环保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世界环境日,科普周组织学生对市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义务擦岗亭,为居民区绿化带、金家浜干休所搞卫生,成立绿化小卫士等,与教育基地“城西花鸟市场”共同开展了以环保、自然、生命为主体的绘画比赛,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为学校环境教育注入无限活力。

三、增加经费投入,美化校园环境

创办“绿色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要认识到学校是师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及整体素质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绿色教育”的实施。因此,学校把“建设洁净、文明、规范的校园”作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校园内专门设有宣传环境保护的橱窗,有“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等有关环保的宣传画、大幅标语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墙报。通过植树栽草,使校园内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所有花草树木均挂牌保护。公共区从教职工的各科室到学生各班级实行分片包干,校园内明令禁止吸烟。学校还添置常用的、初级的单项监测设备,用以环境监测,购买资料用于环境教育活动。我校提出校园环境力求做到三化一控制: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一控制是控制污染。

校园绿化美化即指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逐步实现立体化和平面绿化。20xx年学校投入近60余万元资金,建造了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操场里面、周围种植了草坪,还在操场四周种了各种树木,既增加了学校的绿地面积,又美化了校园环境。校园美化注重儿童化、教育化的效果。学校在20xx年12月正式建造“芳草地”公园,该园地占地900多平方米,开辟了“果树园”、“蔬菜地”、“花卉苑”等场所,学生可以自由获取知识。学校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给校内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供水能力,学校电网连接了双电源,20xx年学校又投入近60余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装修。

校园净化即指学校按照《小学卫生工作条例》进行卫生管理,经常保持校园及课堂的干净、整洁。学校食堂符合卫生标准。今年学校又对所有的厕所进行全面装修,并加强厕所、垃圾桶管理,每处都贴环保标语,做到厕所少臭味,垃圾无落地,水电资源无浪费。学校努力控制污染物。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环保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不仅教师要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小公民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树立保护绿色地球的信念!

为了更好地把学校环境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我们希望在今后建立起环保实验室,配备适合学生操作实验的食品及常用的实验设备,与国外或国内有关学校建立正常的环境教育信息交流……

营造“花园式”校园,争创“绿色学校”,是全体附小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护绿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积极领导和热情关心下,在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省教研室附小在争创“绿色学校”的征途中定能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绿色,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美丽的绿色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