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论文报告 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课心得(四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10:13:46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论文报告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

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实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保证事故责任单位承担责任,以及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笔者研究认为,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解决好8个方面的问题就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平的环境。

第二章 安全管理的意义

2.1 安全生产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它服务业的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是要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保证安全,不是单纯为安全而安全,不能脱离生产经营活动讲安全。保证安全生产,本身也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制订安全生产的目的之一。

2.2 管理

管理定义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

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算”。 当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一些管理学著作或管理教材中,也对管理有不同的定义,如:“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上述定义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但可以对“管理”作如下定义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管理学原理和安全生产原理结合的产物。因此,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有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宏观安全管理是大安全概念,它把体现安全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包含于安全管理的范畴。微观安全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谓安全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产资料,保障财产不受损失,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我做起,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如果安全生产做不好,对企业的商誉、项目的投标、市场的准入等方面都将起到负面的影响,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因此,安全也是生产力。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多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

2.4 安全管理的意义

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控制和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宏观的安全管理来解决全社会共性的问题。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问题,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今年深入研究思考的六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社区、进课堂,把安全意识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在全国开展创建平安城市活动,着力宣传安全生产,积极开创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和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非常及时,意义深远。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人流、物流、信息流、都相对集中于城市,所以只有使每一个城市都成为平安的城市,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状况才会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控制和减少事故隐患、杜绝“三违”现象。同时,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来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降低人类利用技术的生命、健康、经济、环境的风险代价。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第三章 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在我们监察的几千家生产经营中,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单位甚至有“死人算什么,不就是赔些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非人道的错误思想;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由于新工人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谈薄而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

2,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不仅不重视制度的建设更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就是制度,企业负责人就是管理” ,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3,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基层的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上。

4,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 微观的安全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

总之,安全管理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搞起来的确不易,因为它是制约企业在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益的工作,因此企业领导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去谈,更不愿意下本钱是搞好安全设施建设。虽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企业必须设立安全机构、员工在安全方面有许多权力、但这些都是写在纸上的权益和规定,是否成为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则要看企业领导人高兴不高兴。“国家领导,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国家远在天边,对企业鞭长莫及,地方监管懒的深入现场,或到现场作作样子,不是对照标准逐项落实,而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到企业准备的样板场所看一看,提一些不大不小问题的问题,在企业的热情执招待下,走人结果成了少监少管或不管。企业负责因领导的思想不重视,而成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成了谁也不负责责任。当灾难来临时,方大梦初醒,然而一切都悔之晚矣!好的领导还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不好的将一切责任推给搞安全这些的替罪羊!

第四章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4.1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2 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广煤矿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小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3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一、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安全生产形势好不好,关键问题在领导。安全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从讲政治、讲团结、讲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好有关工作,落实各项责任,搞好安全生产。

二、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具体化,操作性要强。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职工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三、要建立主要负责人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生产经营单位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职工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听取职工代表大会对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提出的问题,应认真研究解决。

四、要加强各级政府的监督作用

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经常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人事部门要将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列入考核内容,对不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连续发生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4.4 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虽然不少地区已初步建立了“三级机构、 四级网络”的安全监管体系,但总的来看,各地进展不平衡。截止目前,尚有33%的县和25%的地市没有安全监管机构。在已经建立的安全监管机构中,人员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5 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企业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调度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每日有一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坚持调度值班,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调度生产指挥系统运行;严格事故影响分析制度。凡是出现事故和影响的,各项目部要及时汇报调度室,必须按照“三不放过,四联责”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严格现场跟班盯岗制度;严格24小时复命制;严格停止作业分析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 执行,确保了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是符合追究范围规定的一律严格按文件进行责任追究,各类隐患一经报安监科后,一律不得更改,按文件规定严格落实处罚,该是什么责任就是什么责任,绝不姑息迁就。通过责任追究,提高了各级人员责任心。

四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采取不定时间、不分班次、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检查方式,以作业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为依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检查,检查问题一律落实到人,落实整改时间,抓苗头、抓典型,对野蛮组织生产、违章作业的,严肃追究责任,对存在问题较多、隐患比较严重的车间采取了“回头看”的专项监察,确保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4.6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中央企业的总公司、集团公司,都要建成本行业、本系统二级以上安全培训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对安全文化建设做出安排部署,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向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灌输科学的安全知识,唱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4.7 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这就是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虽然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生产经营单位对危险场所和部位也加强了管理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操作、物料、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或由于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认识的局限性,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时还比较高,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还存在。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 地组织抢险和救助,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对所有被认定的重大危险源,应事先进行重大事故后果定量预测,估计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安排没有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职工从事特种作业;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五章 结论

安全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人权的最有力体现。安全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现代安全管理就是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运用“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1,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 2,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 3,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4,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等问题。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安全管理手段,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安排没有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职工从事特种作业;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

各级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宏观上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微观上,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总之,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致 谢

通过三年的学习,从中学到很多,使自身得到了提高,感谢学校领导以及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教导。

参考文献

1.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 毛海峰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安全管理精读 甘心孟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3.安全原理 陈宝智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4.安全管理员业务职能与业务规范 李景元编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5.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绿十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安全管理 陈宝智 王金波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7.现代安全管理 罗云 程五一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8.企业安全文化简论 徐德蜀 邱成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有关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论文报告二

随着湖北京珠高速十年来的稳步发展,青年员工队伍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改革攻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探索新时期青年员工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基层管理经验,针对当前青年员工的主要思想问题,围绕队伍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就如何做好青年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思维保守僵化,缺乏忧患意识。受一些家庭及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青年员工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思维方式较为保守,认为进入了事业单位就有了终身保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不会使自己丢掉“饭碗”,对工作和生活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而产生麻痹懈怠、疲沓涣散的情绪,对单位发展和个人成长造成长期不良影响。比较典型的有两种表现,一是盲目乐观,认为在费收工作“简单、机械”,并不用付诸努力去刻苦钻研,对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不学习、不补充、不提高;二是消极冷漠,认为费收工作“单调、枯燥”,对工作没有激情,总是提不起干劲,处事马虎,应付交差,缺乏有为意识和竞争意识,把个人置身于集体之外,对单位的发展漠不关心。

2、思想差异明显,缺乏进取精神。由于高速公路跨区域、跨城乡的特点,加之用工性质的日趋多样及岗位职能的日益细分,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用工差别、“一线”岗位与“二线”岗位差别等显得十分突出,导致青年员工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总是认为他人所在的站所好,所处的岗位佳,所获的待遇优,不少人向往甚至千方百计地想去劳动强度小、管理不太严或距离家庭近的站所工作,长此已久,部分人员产生了“我为京珠作贡献、京珠从不照顾我”的埋怨情绪,加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部分青年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滋生了凡事讲实惠、处处求利益的片面思想,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要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份内事情不做好,份外事情不愿做;有的遇到困难就推诿,出现问题就扯皮,办事效率低。

3、自觉前途渺茫,缺乏自我认识。一些青年员工对当前行业、单位的发展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忧心忡忡不可终日,突出表现为:感觉收费任务压力大,担心单位及个人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而目前各条高速之间竞争激烈,车辆行驶可选择路线愈来愈多,使近年来部分站所的车流量和收费额遭遇增长“瓶颈”,员工觉得即使付出了努力也再难有大的作为,与京珠飞速发展时期的喜悦和兴奋形成较大的心理反差。同时由于部分青年员工在同一站所、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要么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要么悲观埋怨,消极浮躁,而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青年员工整体素质形成了反向走势。另外,一部分文化水平低、接受教育少的青年员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产生畏难情绪,认为一旦离开本单位或本岗位,便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1、重视程度不足。部分站所过于偏重对具体业务的管理,而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只在会上讲讲,本上记记,而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建设体系,导致建设主体不明晰,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青年队伍建设的逐步弱化。

2、工作针对性不强。对青年队伍建设没有鲜明的指导性,忽视了青年员工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对青年员工队伍的概念比较模糊,错误认为青年员工在进入单位、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是“老”员工了,思想也会自然保持稳定,同时建设手段单一,仅存在一般的争创号召活动。

3、分析评价不科学。缺乏对青年员工思想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对青年员工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缺少与青年员工交流沟通的渠道或平台,往往仅凭印象和经验去分析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对青年员工思想动态不能做到及时了解和正确掌握。

4、激励机制不健全。对青年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个人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仅靠简单的行政手段和物质利益,或在考核奖惩及推优评先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使部分青年员工价值观念失衡,以至个别员工感觉干得再多、再好也不会有成就,物质利益就是唯一的个人价值体现。

5、教育引导不力。部分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京珠的未来发展走势认识模糊,对事业缺乏应有的信心和耐心,甚至将悲观茫然的情绪的通过态度、言语、举止等悄然传导给青年员工,造成部分青年员工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心存疑虑,对前途信心动摇。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青年员工思想往往较为活跃和敏锐,对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常常接受较快,因而要充分掌握和熟悉这一特性,尽早、尽快地抓好青年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理论灌输,使其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的侵袭。在现阶段而言,就是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业及个人价值观,特别是引导树立“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奉献交通”的职业道德精神,正确认识京珠的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党、工、团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多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多开展一些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青年员工逐步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弘扬无私的团队精神。主要是利用好京珠文化建设阵地,培养和引导青年员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凝聚力与向心力。首先要使青年员工充分认识京珠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现实角度而言,建设京珠文化就是提炼湖北京珠的精神与形象,创造京珠的品牌与效益。其次要加强京珠文化对青年员工团队精神的引导,要通过员工对京珠的发展思路、管理理念、行为准则、岗位规范、社会形象等自觉认同,培养员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克己自律的良好品质、勤勉敬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观念,并由此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创造对先进人物崇尚的良好风尚。其三要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和改善基层生产生活条件、改变部门作风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减少区域、城乡、用工、岗位差别给基层队伍带来的负面影响。

3、树立远大的长期目标。对青年员工的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坚持和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它既需要在短期内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更需要在中长期上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从当前京珠实际改革与发展出发,加强对青年员工队伍的建设,其长期目标引导当务之急是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或“五年发展规划”,确立每一阶段青年员工队伍建设应达到的目标。在发展规划内,还应引入年度评价工作机制,不断修正和改进工作措施,真正把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如青年文明创建目标、青年岗位能手目标、青年理论调研活动目标等,只有进行实质性的运作和管理,才会使京珠青年队伍建设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4、实现单位与个人的“互促共赢”。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青年员工的个体发展对单位整体进步起着相当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与过去相比,年轻员工们更倾向于自我的独立,注重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领导者要关心他们的点滴成长,及时给以他们鼓励和支持,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给予他们发展进步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发挥自身特长,收获个人的成就喜悦。有必要也必须对青年员工进行大胆提拔和任用,对部分德、能、勤、绩综合素质高的青年员工,就应打破常规任用模式,不拘一格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工作才干,并带动和影响其他青年员工共同进步,进而更好地推动京珠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创立单位集体与员工个人的“双赢”局面。

有关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论文报告三

内容提要:作为塑造青年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思政课要强化价值引领;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课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扎实办好思政课,从理论武装、价值引领、实践养成等方面持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理论武装

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实现人生目标有着强烈渴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是他们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优点。作为塑造青年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

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要把彻底的理论讲透彻,必须深化研究阐释、学懂弄通做实。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建设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组织力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为办好思政课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抓好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武装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塑造灵魂的工程。青年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决定其人生发展方向。思政课是事关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程,必须重视理论学习教育。要继续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循不同学段、年龄段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彻,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抓好理论学习教育,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小班教学、中班研讨、大班讲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主动回应学生关切。网络是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既有主旋律,也有杂音噪音。思政课要直面杂音噪音的干扰,主动回应青年大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解答,将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把事实和道理讲清讲透。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调研青年大学生所思所想所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努力使课堂讲授有的放矢、直抵人心。

强化价值引领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思政课要强化价值引领。

健全课程体系。坚持思政课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健全课程体系,解决好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形成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作为教材讲义必学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建立健全课程育人评价机制,把课程育人效果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评价内容。

拓展平台载体。思政课要以开放姿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统筹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人人上讲台,鼓励领导干部、教学名师、优秀辅导员、优秀青年大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做到处处是思政课堂,发挥博物馆、校史馆的育人功能,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高新科技园等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育人基地,在思政课堂、思政教材之外构筑青年大学生成长空间。实现时时有思政教学,把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发言等变成宣传党的政策主张、阐释理想信念的重要讲堂;抓住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制作网络课程、开设网络专栏、创作网络文化产品,让思政课联网上线,随时可听可看可学。

创新方法手段。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手段,运用青年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思政课教学立体鲜活、可感可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教书育人奖等评选,组织“五四奋斗的青春”分享会、“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演讲比赛,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突出实践养成

青年大学生普遍磨砺不足、锻炼不够,有些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课要把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个人小目标与国家大目标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磨砺意志品质。针对一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的意志薄弱、担当精神不足等问题,思政课要发挥好磨砺意志、淬炼品质的作用,扎实开展军事理论与训练、劳动锻炼、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坚强意志,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鼓励青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深化认知认同。针对思政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问题,思政课教学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综合运用小组研学、课堂辩论、情景展示、基层调研等实践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深化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厚植对党、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

增长学识才干。针对一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的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问题,思政课要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实践教育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增长学识才干、施展个人才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入开展“青年学子红色筑梦之旅”、社区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脱贫调研、乡村振兴策划等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有关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论文报告四

第一章 绪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

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实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保证事故责任单位承担责任,以及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笔者研究认为,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解决好8个方面的问题就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平的环境。

第二章 安全管理的意义

2.1 安全生产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它服务业的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是要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保证安全,不是单纯为安全而安全,不能脱离生产经营活动讲安全。保证安全生产,本身也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制订安全生产的目的之一。

2.2 管理

管理定义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

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算”。 当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一些管理学著作或管理教材中,也对管理有不同的定义,如:“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上述定义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但可以对“管理”作如下定义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管理学原理和安全生产原理结合的产物。因此,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有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宏观安全管理是大安全概念,它把体现安全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包含于安全管理的范畴。微观安全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谓安全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产资料,保障财产不受损失,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我做起,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如果安全生产做不好,对企业的商誉、项目的投标、市场的准入等方面都将起到负面的影响,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因此,安全也是生产力。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多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

2.4 安全管理的意义

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控制和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宏观的安全管理来解决全社会共性的问题。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问题,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今年深入研究思考的六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社区、进课堂,把安全意识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在全国开展创建平安城市活动,着力宣传安全生产,积极开创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和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非常及时,意义深远。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人流、物流、信息流、都相对集中于城市,所以只有使每一个城市都成为平安的城市,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状况才会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控制和减少事故隐患、杜绝“三违”现象。同时,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来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降低人类利用技术的生命、健康、经济、环境的风险代价。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第三章 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在我们监察的几千家生产经营中,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单位甚至有“死人算什么,不就是赔些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非人道的错误思想;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由于新工人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谈薄而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

2,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不仅不重视制度的建设更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就是制度,企业负责人就是管理” ,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3,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基层的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上。

4,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 微观的安全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

总之,安全管理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搞起来的确不易,因为它是制约企业在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益的工作,因此企业领导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去谈,更不愿意下本钱是搞好安全设施建设。虽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企业必须设立安全机构、员工在安全方面有许多权力、但这些都是写在纸上的权益和规定,是否成为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则要看企业领导人高兴不高兴。“国家领导,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国家远在天边,对企业鞭长莫及,地方监管懒的深入现场,或到现场作作样子,不是对照标准逐项落实,而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到企业准备的样板场所看一看,提一些不大不小问题的问题,在企业的热情执招待下,走人结果成了少监少管或不管。企业负责因领导的思想不重视,而成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成了谁也不负责责任。当灾难来临时,方大梦初醒,然而一切都悔之晚矣!好的领导还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不好的将一切责任推给搞安全这些的替罪羊!

第四章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4.1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2 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广煤矿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小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3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一、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安全生产形势好不好,关键问题在领导。安全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从讲政治、讲团结、讲稳定的高度,从实践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好有关工作,落实各项责任,搞好安全生产。

二、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具体化,操作性要强。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职工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三、要建立主要负责人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生产经营单位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职工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听取职工代表大会对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提出的问题,应认真研究解决。

四、要加强各级政府的监督作用

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经常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人事部门要将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列入考核内容,对不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连续发生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4.4 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虽然不少地区已初步建立了“三级机构、 四级网络”的安全监管体系,但总的来看,各地进展不平衡。截止目前,尚有33%的县和25%的地市没有安全监管机构。在已经建立的安全监管机构中,人员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5 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企业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调度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每日有一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坚持调度值班,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调度生产指挥系统运行;严格事故影响分析制度。凡是出现事故和影响的,各项目部要及时汇报调度室,必须按照“三不放过,四联责”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严格现场跟班盯岗制度;严格24小时复命制;严格停止作业分析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 执行,确保了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是符合追究范围规定的一律严格按文件进行责任追究,各类隐患一经报安监科后,一律不得更改,按文件规定严格落实处罚,该是什么责任就是什么责任,绝不姑息迁就。通过责任追究,提高了各级人员责任心。

四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采取不定时间、不分班次、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检查方式,以作业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为依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检查,检查问题一律落实到人,落实整改时间,抓苗头、抓典型,对野蛮组织生产、违章作业的,严肃追究责任,对存在问题较多、隐患比较严重的车间采取了“回头看”的专项监察,确保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4.6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中央企业的总公司、集团公司,都要建成本行业、本系统二级以上安全培训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对安全文化建设做出安排部署,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向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灌输科学的安全知识,唱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4.7 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这就是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虽然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生产经营单位对危险场所和部位也加强了管理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操作、物料、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或由于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认识的局限性,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时还比较高,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还存在。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 地组织抢险和救助,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对所有被认定的重大危险源,应事先进行重大事故后果定量预测,估计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安排没有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职工从事特种作业;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五章 结论

安全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人权的最有力体现。安全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现代安全管理就是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运用“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1,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 2,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 3,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4,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等问题。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安全管理手段,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安排没有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职工从事特种作业;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

各级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宏观上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微观上,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总之,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致 谢

通过三年的学习,从中学到很多,使自身得到了提高,感谢学校领导以及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教导。

参考文献

1.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 毛海峰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安全管理精读 甘心孟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3.安全原理 陈宝智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4.安全管理员业务职能与业务规范 李景元编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5.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绿十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安全管理 陈宝智 王金波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7.现代安全管理 罗云 程五一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8.企业安全文化简论 徐德蜀 邱成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