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实用(3篇)

  • 上传日期:2023-01-01 22:55:16 |
  • ZTFB |
  • 11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阅读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呼吁,政协委员提出设立“阅读节”的提案,都在强调阅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二)有效改善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迫切要求。经我们初步的调查,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阅读方面的问题:

1、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自发读课外书的习惯,阅读活动很被动;

2、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的目标不明确,没有走出读书时为了考试的误区;

3、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爱好进行经典性阅读和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的阅读;

4、大部分小学生阅读量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阅读质量不高,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5、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大语文观”的理想阅读氛围形成面临诸多困难。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书香校园”的需要。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阅读”的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现代研究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结构图表阅读教学法”,打破传统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扫课堂沉闷空气,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澳大利亚的桑德斯的阅读讨论教学法认为,对阅读的控制权应该留给孩子们,允许孩子们自由地阅读讨论,老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新西兰的共同阅读欣赏教学法等,分别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些阅读理念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近代,我国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阅读教学理论。梁启超实用主义的阅读理论;蔡元培反对“注入式”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崭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局面。

叶圣陶关于“养成读书习惯”的精辟论述,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影响至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更是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魏书生、钱梦龙、于漪、颜振遥等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所创造的风格独特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中国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产生了许多崭新的阅读理论。被誉为“新教育’理念发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阅读改变我们的一切》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观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又使得课外阅读处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人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叫做“信息时代”。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据有人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0%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这充分说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朱永新认为,“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时代的发展呼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许多世界范围的教育成功经验更是证明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实施“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课外阅读的理论,有利于学校形成重视阅读,轻松阅读的良好阅读氛围,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展开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善,是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建书香校园的必然过程。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阅读中领悟真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该项课题研究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价值。

(一)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课题了解小学生阅读现状,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愿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面临的问题与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改善现实条件下课外阅读面临的困境,使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题拟以本校200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定期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开展读书交流与读书竞赛等活动方式,调查研究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学校关于课外阅读的激励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研究,完善个人、班级、学校阅读机制,消除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利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理想的空间,开拓和挖掘有利于开展阅读活动的所有因素,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课题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深入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范式,最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大语文观”理论。

2、展开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每一个问题产生原因,产生改善现状的办法与措施。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和改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调查和改善研究;

(3)小学生阅读习惯调查和改善研究;

(4))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促进提高策略研究;

(5)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效利用的研究;

(6)学校激励机制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提高的关系研究。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建构“书香校园”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假设

本课题假设: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外阅读作为学生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科学阅读显得极其重要。课题旨在探索消除影响课外阅读效果的不利因素,产生有利于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新理念。

(2)课题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用愉悦的心情、探索的意识、创新的眼光阅读,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奠基。

(3)研究中寻找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契合点,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达到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统一,实现“以读促教”的语文教学目标。

(三)拟创新点

1、课外阅读是打造“书香校园”工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探究小学生阅读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卓有成效的创建“书香校园”;

2、研究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内涵,推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为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开展提供典型范例,形成课外阅读的新思路、新实践;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从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时间等几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善现状的思路与方法,最终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指导理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发放与阅读有关的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情趣、愿望、困难,测试目前条件下阅读能力等,为制定和实施改善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学习和研究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关于课外阅读的理论书籍和文章,为课题的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

(3)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在教学与工作实践中,主动探索课题关涉到的内容,更新教育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阅读指导理念与学生的阅读实践相融合。

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

3、研究对象

对红石湾小学2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三)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研究启动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学习该课题当前已有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组成人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对方案进行论证。在课题获准立项后,撰写《开题报告》。

2、根据实施计划,展开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和实践改善方案:(20xx年6月—20xx年3月。)

(1)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系列调查问卷;

(2)确定研究对象并发放调查问卷;

(3)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

(4)在分析数据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撰写调查报告,形成系统的调查研究报告;

(5)制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改善方案,并进行试验和实施;

(6)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全面分析、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验收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性工作

1、课题论证参考资料:

(1)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林姆斯基著。

(5)《现代教育理论导读》张洪亮著。

(6)《朱永新教育文集》朱永新著。

2、课题参与者的教学及科研背景。

参与课题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扎实、富有吃苦、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高级教师4名,一级教师1名。一人获张掖市优质课三等奖,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优秀教师一名,县级优秀教师1名。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有多项创新成果在主管部门举办的活动中获奖。因为具有出色的工作业绩,所以,被授予相关荣誉称号。课题组成员本年度发表语文教改论文2篇,2篇课题相关论文正在审稿期间,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地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是在我校创建“书香校园”工作的核心。我校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个人化、单打性、分散型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对我校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与反思总结,我们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后确立了该课题为研究方向。我们又与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同搜集研究所需资料,反复、认真地研究课题方案,商讨课题研究计划,并邀请县局教研室专家、领导指导。现已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外部条件:

①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本课题的制定确立了政策依据。

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进着语文阅读教学和观念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人们对课外阅读的全新的认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书香校园”的构建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必须,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利于教育科研的展开。

内部条件:

①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偏僻的地域环境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向前。虽然这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大阅读活动有一定特色,在县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中的困惑深刻,能为研究提供真实而准确的研究数据,学校也需要在全新阅读理论指引下创造更好的成绩。

②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校长,曾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曾被教体局授予“教学新秀”称号,具有较好的科研素养,在教研教改方面有一定见解,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论文,他对该课题给予了全力支持。为了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保障,以确保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为课题研究组教师购买了大量相关研究的书籍、资料,提供电脑等现代化的设施,以供研究教师的搜集和研究之需。学校从激励机制方面对学生阅读进行促进,定期举行“教师阅读指导课”研讨活动及“学生阅读体验交流”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内容。

③学校图书馆和远程教育网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者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充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成果。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①责课题的申报、立项。

②拟订课题实验方案,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③合理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任务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④定期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了解研究情况,加强研究指导。

⑤不定期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对课题的管理,督促参研人员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⑥及时收集能够反映课题成果的主要资料和过程性材料,资料整理要规范。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物化。

⑦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对前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布置下阶段工作。

⑧撰写课题实验报告,按时上报科研成果评选材料。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具体工作分工:

1、周凌: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及统筹协调工作。

20xx年11月,撰写《开题报告》,部署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

20xx年,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综合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的申请鉴定及验收事宜等工作。

20xx年,拟撰写“怎样更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题的系列论文,总结研究成果。

2、单成学20xx年11月——20xx年4月,负责学生课外阅读读物选择与来源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翔实的一线资料。

3、张凤、刘军连进行研究资料收集及分类整理工作。协助课题组其他成员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我们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教育界资深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定会把该课题研究进行到底,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我们学校书香校园的打造献上一份厚礼。

关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因此要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既然阅读如此重要,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真实全面的了解,20xx年10月15日至20日,我对乌市第三小学600多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作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1、调查对象:乌市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1.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23%,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40%。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2%,双休日内也仅占10%。

2、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xx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浅表性阅读,满足于儿童动漫书籍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4、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8.5%,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5%。

5、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标为调查项目,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如背诵新课标推荐的70首必背古诗文,学生能背10首的占65%,能背20首的占30%,能背30首的占10%,能背40首的仅占5%,能背50至70首的则为0;对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学生仅读其中的少数篇目,无人涉猎整部书籍。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离新课标的要求甚远。

我们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影响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2、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变,再加上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5、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6、没有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讨论,使老师们认识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在家长中广泛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学校为学生精选5000册儿童精品读物。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班级内建起了图书架,每班书架存书在200册左右。并倡导学生把自己家庭的读物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倡导

平行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同时,学校还积极建议家长在家庭为学生设置小书柜、小书架,建设家庭阅览室,并倡议家长与学生一分享阅读的乐趣。

2、开设阅读课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我校以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为依据,开设阅读课,低年级以“听读”、“视读”为主,使学生尽早“阅读”;二是从小就培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中年级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以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为主。高年级则完全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以独立阅读为主。在中高年级,我们还定期开设好书推荐课,教师向学生推荐,学生之间相互推荐。

3、改革阅读教学

我们以《试用修订版小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大力开展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构建感悟型语文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语文以情趣和魅力。“感悟型”阅读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得这种兴趣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4、增加独立支配时间

据我们调查,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书面作业,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因此,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就无法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多以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复习为主。而这些知识,如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掌握住的。为此,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研究课堂教学结构,重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增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把学生从繁琐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5、享受读书乐趣

学校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经过为期一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外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经常性阅读的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学校还要提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制定相关的制度做保证。

关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一:概要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大学校园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

调查对象:校本部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项目:课外阅读的目的、时间长短、阅读场所、书籍类型及其范围、阅读书籍来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外阅读的状况:

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的整个课外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

丰富多彩,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按次序排列分别为:课外阅读65%、网上冲浪62%、体育活动59%、观看影视58%、玩棋牌25%、其他(2%)。本次调查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范围是书籍、报纸和杂志,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就是阅读!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对课外阅读有较高热情,对课外阅读持积极态度。

上网和课外阅读是大学生打发业余时间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从其他调查结果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把网络用于学习的只占较小的比重,而用于聊天和玩游戏的所占比重最大.我们走进网吧和学校机房的时候就会获得一些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应接不暇的是奇迹-传奇-大话西游等网络贵族游戏和如cs等硬盘游戏,以及嘟嘟嘟的qq铃声。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课外阅读者比网上冲浪者高出三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了很多,对自己的前景不如以前那么自信,知道怎么才能增加自己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逐渐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一些冲动和急噪,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待未来。令人欣慰的是,作为理工类院校的矿业大学,有阅读习惯的人占总人数的94%,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尤其是在阅读类型上

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者要远多与其他如专业辅导、外语计算机等,达到60.07%,如果在人文类院校,这并不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但在以煤炭专业为主导的矿大,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这里缺少纵向比较的数据),作为文科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安慰,因为这写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些人文气息,已经在向真正的综合类院校转变,不必担心一个崇尚学术自由和学术交流的人文学者在这里找不到知音和“敌人”。但是这里又存在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课外阅读的结构是否合理的情况,大学生都 对文学特别青睐,而对专业课的学习却不够重视,容易出现对什么都了解除了自己的专业的怪现象。

每天课外阅读所花时间情况

1小时以内 2小时 3小时 3小时以上 合计 人数 124 94 34 16 268 比例(%) 46.27 35.07 12.69 5.97 100

月阅读量

情况 0本 1-2本 3-4本 4本以上 合计 组中值 0 1.5 3.5 4.5

人数 11 134 81 42 268 比例(%) 4.1 49.63 29.85 19.42 100

从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人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在时间上:46.27%的学生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作课外阅读,35.07%的学生花2小时,12.69%的学生花3小时,5.97%的学生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81.34%,超过两小时的仅占18.66%,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没月不搞课外阅读的仅占4.1%,有49.63%的人每月读1.5本,29.85%的学生每月读3.5本。而每月读4.5本的占了19.42%。从阅读两上暴露的问题则更加明显:每月阅读量在1.5本以内占53.73%,在3.5本以上的仅占49.27%,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重状况,不管怎样也不算是合理。所以虽然矿大的人文气氛有所改善,但总体上还是不够理想,与以文科为主导的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状况:

从表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型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较偏爱文学类(60.07%),外语计算机次之(10.07%),专业辅导仅9.33%,其他20.52%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差异

从年级看,大一大学生专业辅导类占课外阅读的3.08%,文学类占61.54%,外语计算机占12.31%;大二:专业辅导1.56%,文学类68.75%,外语计算机类7.81%;大三学生:

专业辅导11.86%,文学49.15%,外语计算机16.95%;大四:专业辅导类5.77%,文学类42.31%,外语计算机类23.08%。对于 不如同的年级,同学的阅读状况并不一样,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其中文学类的读物大二是高峰,然后呈递减的趋势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分析

课外阅读兴趣,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兴趣之一,占总人数的65%,这也是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群体的主要特征。调查发现,文学书籍(主要是小说)依然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同时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文学类书籍以其思想性和批判性的风格,非常适合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也适合更多的大众),因此成为了大学生首选的阅读刊物。造成大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阅读兴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阅读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

三、大学生的阅读动机

55.97%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80.97%是为了拓展知识,指导实践也占了25.31%,而为了提高考分的仅占3.36%。这说明在课外阅读中,人们的功利意识并不是太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考分,拿到学分,在考试中可以不“挂”,而是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为了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也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是为了调节机械的专业学习,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养成合理的习惯,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学类读物更受大学生的欢迎了。从大学生的阅读动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已经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专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若没有课外阅读的调节和补充,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不可想象的。

四、总结:

(1)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2)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

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3)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文学类、英语计算机类和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最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实用性的英语、计算机类课程及专业等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计算机等人才及知识的广泛需要,成为大学生们兴趣发展的有效内驱力,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