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 思政读书感悟(九篇)

  • 上传日期:2023-01-01 22:54:49 |
  • ZTFB |
  • 8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张庆伟在我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部署,根据“黑教工委函【2019】28号”文件;由中心校党委直接领导,主要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导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导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推门听课(含公开课)每学期人均4次以上,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导处领导经常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及时解决有关思政课程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重视思政课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将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列入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3人,其中30-40岁的年轻专任教师2人,50岁以上专任教师1人,学历:1人本科,2人专科,负责学校1至6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3位教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学科德育提纲的撰写,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3年级的《道德与法制》,4至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2门思政课;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学校思政理课以教研促教学,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的研究,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和德育提纲的研究。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从思政课师资培养、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改革到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自发到我镇敬老院献爱心、关爱老人,回报社会。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1.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我校有教学班25个,仅3名专任思政课教师,虽说按课时,师资可以,但难免一人教跨段思政课出现的弊端。

2.教师自身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政课的意义,违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3.教师任务重,科研能力弱。教师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是那些专门研究人员,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则是第一线的教师。

4.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受到一贯思维的影响,认为思政课是“小科”,不予以重视。

5.学校对于思政课等科任教师的奖评激励机制建设不足。

针对以上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改进和提高:

1.与上级提出申请,引进高素质教师,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2.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转变观念,提升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意义和目的。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能力,掌握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多沟通交流,巩固科研成果。

4.学校应健全并制定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提高思政课等学科在学校的地位,对思政课等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

20xx年2月20日正值我院开学第二天,学院党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组的通知》([20xx]2号),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我院今年的“教学质量年”进一步加大监控和协调力度,力图在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搞出新的成效。这个做法和山西省教育厅晋教政([20xx]6号)转发的教育部教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xx]l号)的通知精神恰巧一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下发,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我院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力求担当那是义不容辞的,应该说,这些文件精神的下发和相关要求是形势所然、更是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院党政和分管领导积极领会,高效组织和安排,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组,研究制定了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建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建设标准的分工落实细则,印发给学院各有关部门,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查自建工作搭建了平台。

围绕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还下发了《关于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的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思政部主任贾景华同志担任,成员由思政部所有教师组成,具体围绕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逐级逐项的自查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自查自建工作,当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自查工作已圆满结束。

我院组织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查结果为:合格。现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我院的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上级部门和领导予以审查。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思政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学院提出了“德育为本,全面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全体教师身先为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要求全体学生“以德为魂学做人,以能为本学做事”,努力成为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些办学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院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20xx年4月份,我院成立了直属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选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机构负责人。现任机构负责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18年,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负责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部的成立,更加有力地加强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

其次,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规划。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常务副院长直接主管思政课教学工作,同时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除了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外,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3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了解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方案和思路,研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思政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解决。

我院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学期至少听2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听课、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课等方式,有效促进和激励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月月底,学院的综合考评组将会就学院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汇总,把思政部的工作列入学院的党委绩效考核范围,为加强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院其它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办、院办、人事、财务、教务、科研等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院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党办、院办、教务处、思政部、人劳科、科研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安排协调,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办、行政科积极帮助思政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党委宣传等部门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引领和宣传。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务处努力解决课时、课程安排等问题,每学期总是先把思政课安排好然后再安排其它的相关课程,大大提高了思政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人劳科和教务处的相关制度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一年下来,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有时还多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得到了院领导的再度重视,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都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以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在乘以相应系数的基础上,再按2倍工作量计算和发放,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

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一年来,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在资料室建设中,订阅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晾望周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在内的社科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有效协调教务处、科研处、人劳、财务以及党委组宣部、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按照“05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制度和内涵保障。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馈制度等,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规范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按“05方案”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馈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构建多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通过直观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大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现实感和认同感。我们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有:

一是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思政部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有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院兴院征文大赛、读书知识活动团体大赛、书法比赛等各项活动。

二是积极引导社团实践活动。学院思政部帮助和引导我院的南苑爱心社团成立了青年文学社,办起了南苑社报,就一些专题在全院进行征稿宣传,思政部教师帮助审稿和策划,社团学生负责编辑和排版设计。目前已经围绕“感恩”、“爱国”、“读书”、“母爱”、“爱院兴院”、“人生价值”等话题印制发行了6期南苑社报。在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帮助,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

四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材料阅读、结合热点和时事进行引导和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如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潞安集团公司展览馆、潞安社区、潞安集团的煤油园区等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稳定而有效的实践平台。

六是加强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点,任课教师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回家乡基层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和交流。

通过上述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切实体会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任,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的伟大力量和无穷魅力。

(六)严格教学监控

思政部以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等形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收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学院教务处也深入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向系部和教师本人反馈。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在原有课内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以上举措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都表示满意。

三、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使我院思政理论课的队伍建设有了人才支撑。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培养,从“05方案”以来,学院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我院的理论课教师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骨干。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备,我院的思想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共11人,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助讲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2人。此外,还有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2人,学历全部是本科毕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意识强、广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专兼结合、条件良好的理论课队伍已经成为我院最为和谐奋进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思政部教师顾爱玲、聂丽萍、贾景华、张洪、程海艳等几位老师获得了潞安集团公司授予的“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原黎、张小玲、田敏、张丽等几位老师分别获得了校级“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学院和集团公司的表彰奖励中思政部教师的嘉奖比例达到了80%,他们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重视科研,营造学术氛围。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通过将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达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升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的目的。努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改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将其系统化、科学化,使其上升为理论,同时理论反过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科研处下发了专门的科研立项,鼓励和要求思政部每年必须申报院级课题,进一步从机制上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科研工作。

近两年,思政部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学术专著1部,这些教学科研成果的取得,激发了教师参与教改,开展科研,提升素养,锻炼能力的热情。

2008年,贾景华老师在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思政理论课教学案例征集中获得了三等奖。

2009年,在学院举办的教学课件比赛中,贾景华和程海燕两位老师的参赛课件获得了二等奖;2009年3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我院教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全书56万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成为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20xx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获中国煤炭协会20xx年度科研成果奖专著类的二等奖。

20xx年12月份,贾景华老师的参赛课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获山西省职业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得了“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程海燕老师的课件获得了山西省职业教育协会的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盎然生机。

四、经济保障有力,教学设备到位,为学院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提供了较充足的物质保障。

由于我们学院是企业办学模式,在思政部的经费上不能设专项资金帐户进行管理,但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灵活安排和执行,每学年由思政部做出部门经费预算,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党委书记同意后由财务部门具体落实,绝对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支持。

按照生均15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我院除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正常需要之外,在教师的实践考察、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生均17元的要求,保证了思政部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等费用支持。

学院购置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像资料,极大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本学期开学,学院又为思政部配备了电脑、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思政部的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还为思政部开辟了阅览区,配备了阅览架,订购了相关期刊杂志,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服务保障。

总之,通过自查自评,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措施基本到位,成效也很显著,达到了评建标准的要求。

尽管我院一贯以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但是,对照建设标准和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很多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现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比较低,最高学历是学习思政专业的人员比例也比较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加强,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也是严重短缺的。

二、科研方面

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弱,科研的档次不够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而且数量也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实践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投入方面

在实践课的教学管理和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实践教学落实学分这项工作我们才刚起步,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合作不够稳定,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投入。此外,教师的出外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不明显

我院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上级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此外,依托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是我们一年来探索的重要成果,思政部依托学院的南苑爱心社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帮助和引导他们策划一些全院范围的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参与集团公司的植树造林活动、参与集团公司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和社区联合搞一些义务宣传活动、与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搞一些调查和宣传活动、清明节前以社团为发起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和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是我们学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但是,这些探索尚未形成经验,也更谈不上在全国或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这方面的工作实践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努力学习其它院校的经验和亮点,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方面我院会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宣传教育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二、引进高学历教师,努力培养中青年骨干。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师资。学院今后会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凡属思政课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均鼓励教师参加,同时还要进一步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今后,我们还会引进至少2名学习思政相关专业的党员硕士生加入我院的教师团队,为我院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坚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核心,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真正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

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进一步规范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争取立项经费,同时,学院还会进一步加大对思政类科研课题的扶持力度。

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常规化的经费保障。并且在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建设、课程培训与进修、考察、资料建设、实践教学以及不可预见的其它费用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今后会充分利用好潞安集团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在学生的企业实践、社会调查与感悟、职业道德养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我们企业办学的教学特色。

总之,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全体思政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积极探索,不断革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与省厅的要求、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评建为契机和动力,查漏补缺,整改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搞出成效、展现亮点、形成特色。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汶源中学思政课改革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

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

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1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

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汶源中学思政课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全省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山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思政课是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一学院”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聚焦“六个要”“八个统一”,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推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提出,实施课程体系拓展行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必修课;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动开设《沂蒙精神》地方(校本)课程,构建完善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引导学校规范使用国家统编统审教材,加强对地方和校本思政课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备案、出版发行以及选用使用等全过程监管。

实施教师培优育强行动。推动各市、县(市、区)将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纳入教师招聘计划予以重点保障,推动高校加快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确保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实施“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动员校外社科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时代楷模等兼职讲授思政课;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申报省级人才工程;每2年实施一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培养100个优秀团队和300名教学科研骨干;建设10至15个实践研修基地,开展省级示范教学培训和国内外考察研修;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推动各地中小学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访学交流计划;逐步扩大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研究生招生计

划;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联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校建立完善优秀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制度。

实施教学提质创优行动。开展全省学校思政课质量监测;加强省、市两级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推动建立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和校内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授课、巡回评课制度;每2年开展1次“金课”评选,定期举办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或展示活动;实施“同城大课堂”活动,利用不同城市重要近现代历史事件节点,组织驻地学校集体备课、专题授课。

实施教研科研助力行动。加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指导,建设“全省学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定期举办教学改革论坛;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定期评选优秀科研成果;推动省、市、县(市、区)三级教研机构配齐思政课专职教研员。

实施实践赋能增效行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省内外建设首批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逐步扩充至200至300个;推动高校结合实际单独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分别从本、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和1个学分,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

实践教学或提交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推动全省建设10个左右vr或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实施学院强基固本行动。组织实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思政部建设项目,加大动态调整力度;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计划,探索推动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报告》;引导高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重点学科予以支持建设,力争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上实现新突破。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金秋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将迎来开学季。每年新学期,思政第一课教育专题片都会随着学生的开学而来到来,这是每个中小学生都必须观看的节目。这天,学生们都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思政第一课的播出,每年都会根据时下热点新闻和教育主题播出主题,而今年2022年的主题是“__”。

每年观看《思政第一课》的时候,我心中都有很多感慨,这些感慨可以让我认真思考,回望祖国的过去,展望我们的未来。今年的《思政第一课》是一个深刻教育意义的节目。

《思政第一课》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国更加强大,更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去细心呵护、守护并不断创造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后盾。这是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力量和祖国的未来面貌。

通过《思政第一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祖国的伟大发展历程和党的艰苦奋斗史。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先烈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前赴后继,这些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他们的爱国主义一直在洗刷着我,使爱国主义深深地铭刻在我的骨子里。我也意识到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新时代年轻人的基础。这不是爱国口号,而是行动。爱一个人的国家有很多方法,但我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为祖国贡献巨大的价值。’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把祖国的振兴作为自己的荣耀,恢复祖国的历史崇高地位。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努力跟得上所有的先辈,以身作则,以他们的精神为崇高追求目标,这样我才能不断进步,积极健康地成长,在祖国未来需要我的时候,及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国的发展道路始终面临着各种困难,但经过几代先人的不断努力,祖国已经一步一步地建设起来。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虽然我们现在还年轻,但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学习,我们最终可以像我们的前辈在学校的第一课一样,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看了9月份的《思政第一课》,我们可以意识到,没有共产党,我们就不可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是无数中国人民希望的曙光,是我们理想的太阳,时刻照耀着我们。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以优秀人才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和党的未来做出更好的贡献,获得理想生活。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为促进我校思政课发展,切实提升我校教师思政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经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在我校在职党员教师中开展“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活动,现将具体的活动安排如下: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时间: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x月x--x月x日)校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研究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并将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安排表上报教科局党委。

第二阶段:公开展示阶段(x月x—x月x)学校在职党员按照“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活动安排表上的时间进行公开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阶段(x月x日)召开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对这次“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活动进行总结。

地点:1号楼多媒体教室

1、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讲一节思政课,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每一名党员都按照教科局党委的要求精神,每人选定一个学科常态课,严格遵循学科课程开始要求和教材体系,根据学生学情在充分体现“四个关注”的基础上精心备课,认真讲课.

3、学校分管教学、教研的领导要参与指导备课、磨课、等各个环节,确保思政课的质量。(学校对于优质思政课要全程摄像并存档)

4、活动结束后,党支部要组织讲课的党员教师总结经验,明确得失。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我校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我校“文明、健康、好学、有为”的育人目标,严格对照《__省中小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要求》和《__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现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xx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细管理,培养习惯。立足立德树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形成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实现“文明、健康、好学、有为”育人目标的“六三三三四”德育模式。利用规矩教育月、学生文明督查组的检查督导、问题清单剖析和反馈等形式,及时矫正了学生不良行为。多种形式的宣讲讨论、每周的年级例会、“做懂规矩,守纪律的合格一中学生”等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促进了全校师生规矩意识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主题活动,筑牢底色。通过开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信仰根植我心”主题教育宣讲、“四爱三有”“崇尚英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学堂”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观看、“五四”青春诗会、“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第一课”以及一中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底色。

精品社团,丰富德育。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3个,国旗班、清华筑梦游学团、中科院盐湖之星实践团等已成为精品社团。

“启迪之星·助梦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清华大学、xx大学等名牌大学,参访京东、商汤科技、青橙创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赴国家科学院__盐湖研究所、盐湖所研究基地实地参观、亲历实验,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方式,网络助力。开辟校园党建、团建和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上德育主题教育,使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阵地。

1.可供教师学习和选择的先进典型思政资源比较少;教学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对思政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育人要求,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服务,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思政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1.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创新思路,细化举措,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拓宽集团校和教研联盟教学教研活动,邀请校外名师、“五老人员”等进校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外派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使我校思政课师资力量走在前列;

2.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展示,优化同课异构活动,发挥好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力打造我校思政“金课”,促进我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走在前列;

3.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好思政课骨干教师“一师一优课”、讲课大赛、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通过主题教研、观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基本功,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真正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校级骨干,五年成为县级骨干”,使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工作走在前列;

4.拓展思政课堂,一月一主题,一次一个年级,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行政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推动思政工作走进学生,扩大思政课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

5.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课程建设,丰富德育载体,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内容重构、德育课堂重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一中讲堂、学生社团、体育、艺术类课程,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体系化。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建强“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福建师范大学以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特区”优先建设和重点建设,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实施思政课建设“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打破机制壁垒,形成党委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宣传、学工、团委、人事各部门联动,在机制、政策、资源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校领导坚持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不定期推门听思政课、每学期上讲台给学生讲思政课、开展与学生面对面早餐会等活动;出台工作方案,突出党委政治统领和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福建师范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从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等方面系统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此外,学校党委还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建考核、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办学质量考核等。

打造思政课程群组,下好课程体系建设一盘棋

按照“全面融入、全体覆盖、分级实施、有效衔接”的总体建设思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坚持将党的新理论成果全面融入各门思政课程,形成思政课学习4年全覆盖、有特色、有梯度、不断线,积极打造“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示范微课堂”四位一体的思政课程群。

聚焦理论主课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学分和学时,并统一使用中央“马工程”新的统编教材。

创新实践大课堂。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政公共课必修学分,依托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福建红色文化的寻访、研究、传播,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打造出以“八闽红印,筑梦青春”为主题,由理论研读、课内实践、基地研学、宣传推广等各环节构成的立体多层的福建红色文化实践课程模式。

打磨网络新课堂。积极推进新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在已立项的3门思政在线精品课程基础上,全面推行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学校自建省级线上精品慕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疫情防控期间已提供福建省内外20多所高校使用,选课人数达到5964人,页面浏览量已达到148万以上。

建设示范微课堂。依托福建省思政教改项目,先后开设3门“中国正在说”系列思政微课,8门福建省首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12门福建省“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疫情防控期间,开设“爱国主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能量与价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着力点”等思政抗疫小课堂,作为思政课程群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微课堂产生大效果。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思政课内涵发展新路径

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聚焦思政活力课堂为核心,以“主体激活、教材鲜活、教法灵活、空间盘活”为特色的四维创优教学改革模式,以系统集成、深度融合的方式重构教学生态,示范效应凸显。

激活师生教学双主体。即以“互动对话式”和“过程性评价”激活学生主体,积极开展“同龄人讲思政课”“青马易战”app在线答题、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对话学习等方式,激活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以多元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促进教学等方式激活教师队伍活力,打造以思政课学习共同体为目标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双主体。

建设生动鲜活的教材体系。形成“一主多辅”,即以国家教育部门统编“马工程”教材为主导,教师自主研究设计教案、课件、教辅、线上习题库为补充,同时编纂多种教学辅助读物,将地域特色融入教学文本等立体鲜活的教学资源。梳理地域文化,将“福建红色文化”等融入思政教材,相继出版《四下基层与群众路线》《摆脱贫困与全面小康》和《福建红色文化实践指南》等系列教辅书,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化。

采用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思政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对话式、专题式、辩论式、案例式、探究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同时以高水平教改成果支撑教改创新。思政课教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累计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教学荣誉90余项。

盘活固态单一的教学空间。深度融合智慧教育“互联网+”新技术,通过实践教学、情境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重构教学空间,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拓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混合在线课堂”“情景沉浸式课堂”等活力线下课堂空间,累计开设10余场“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观摩示范课;利用“互联网+教育”,打造集多媒体教室、慕课教学、超星学习通等空间于一体的智慧网络课堂;近年来,已带领学生到福建省内和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份开展了10余次“行走课堂”现场授课,学生累计递交了6万多份实践报告,并择优汇编《大学生实践报告集》10多本。

加强教师队伍协同,发挥教师立德树人向心力

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一关键,以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目标,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通过内育外引、招录补充、校内转岗、兼职特聘等方式,配齐配强配优思政课教师队伍。2017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引进教授、优秀博士13人,通过校内招聘的方式新增专职思政课教师23人,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人,学校思政课师生比在全省率先达到1∶350的要求。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以专任教师为主,以优秀政工干部为辅,以社科名家和党政领导、行业优秀代表为特色的多元师资体系。2017年起,举办“形势大讲堂”活动,每学期邀请社科理论界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党委书记校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上讲台、进课堂,为大学生讲授思政课,已累计举办40余场。

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实施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形成涵盖“理论学习、专题研修、集体备课、实践考察、技能提升、教学竞赛”为一体的系统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培训全覆盖,常规培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的全员培训模式。近5年,共选派10余人次参加国家教育部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30余人次参加福建省高教机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150余人次参加上海浦东新区、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红旗渠、兰考等地实践研修。

搭建“三全育人”平台,共绘铸魂育人同心圆

打造课程思政协同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福建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出台《福建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围绕建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深入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全部课堂育人主渠道和所有教师育人主体作用。

发挥各类高端学科教学平台优势。以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依托国家和福建省科研、教学、培训方面的高端平台,把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新理论成果研究阐释,把思政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转化为科研的主攻方向,以科研成果提升思政课理论深度和育人广度。

搭建线上红色文化育人平台。自主研发“青马易战”线上学习应用app,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章党规等知识融入“青马易战”线上学习特色应用,为思政课线上教学提供了网络云课堂协同平台,有效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借助“红传航道”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媒体传播品牌,传承福建红色文化基因,通过线上融媒体矩阵推送红色文创产品,以更具时代感、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共同构建线上红色文化育人平台。

主题思政实践读书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

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质量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 ,现特制定东孟小学“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和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

政治工作规律,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构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健全领导机构,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基础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东孟小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及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小组成员。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文东

副组长: 杨春丽 袁士海 樊仕杰 孙建国 杨涛

成 员:白立刚 庞秀杰 韩广占 王丽梅 白洪生 季卫海 樊雅俊 阮亚楠

三、目地任务

按照“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协调兼顾、突出实效”的方向,着力构建具

有宝坻特色的“课程建设一体化、育人载体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线上线

下一体化、统筹指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不断增强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

思政”育人格局。

四、全面开展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

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这一工作目标,聚焦增强小学生获得感这一

核心指标,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深

入思政课堂、深入师生,精准查找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

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 深入开展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三级调研督查。从九月上旬开始,一

是由我校校长、 党委负责人等同志组成调研组, 围绕我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

以及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项调研督查。二是深入开展

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发现短板不足,总结经验做法,研究问题解决方

案。三是要重点围绕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的情

况等,认真开展一次思政课建设情况梳理自查。

2. 全面开展各年级教研室听课。

建立思政课教学协同联动机制。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区组建的跨学段

思政课教师教研团队,开展协同备课。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开展思政课

互听互看、互学互鉴。

3. 组织开展我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并组织评选我校思政课 “精彩一课”,

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4. 召开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重点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

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课外活动一体化

1.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一体化共建机制。王卜庄高级学→王卜庄初级中

学→东孟小学→王卜庄幼儿园签约共建工作,签定共建协议。联合推动学段的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社团育人和文化育人。

2. 实践育人。学校在原有的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的基础上,按照思想政治

教育的要求,遵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全规范原则,整合、新

添一批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基地。东孟小学→第一职专或京津高等院校对接开

展研学旅行和实践活动。

3. 社团育人。加强社团建设,打造我校的特色品牌项目,建立少先队与中

学共青团互通联动机制,与王卜庄初级中学开展品牌活动和文艺作品互访互展。

六、线上线下一体化

网络应用一体化。推动我校“互联网 +思政”融入各个班级,建设一体化网

络应用平台,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推动网络应用无缝对接和全覆盖。

七、活动一体化

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学生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线上线下

活动,举行思政教育公开课、公益广告宣传、传统文化宣讲、优秀学生选树等

教育活动。

八、突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素质

重点围绕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科素养加强队伍建

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识素养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适

应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1. 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区发布的思政课教学

教改的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跨学段联合开展教改研究,进一步推进思政课一体

化改革创新。

2. 确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工作。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思政课教

师培训班。

3. 推进我校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设

立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岗位。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兼任思政

课教师。

九、加强监督保障,全面完成质量年各项工作任务

为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专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扎实

推进,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委负责人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

制定专项工作 《实施方案》,统筹安排调度指导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

2. 切实履行我校落实专项工作主体责任。把思政课教学专项工作纳入学校

年度重点工作,确保我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 加强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督导检查。学校成立督导小组加强对我校思

政课建设情况的日常督查,定期组织进行全面督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