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6:53:27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省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关键是要提炼出核心观点和主题,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听了郑晓霞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走进郑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郑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郑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郑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在“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以上是我对郑老师《认识角》一课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教学相长,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们通过对此课的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认识角》评课稿样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听了郑晓霞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走进郑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郑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郑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郑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任意去掉一根,变成角,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郑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在“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以上是我对郑老师《认识角》一课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教学相长,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们通过对此课的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角的认识》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概念,初步认识角,并且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薛老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的有效利用。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上课开始,薛老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熟悉图形,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种图形中的角。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这种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薛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点,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辩一辩,画一画等的活动。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薛老师利用课件教学,先让学生比较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并说明理由;再通过教学材料演示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所产生的不同大小的角,使学生对“角有大有小并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有了再认知的过程,这样做体现了教学材料的再次利用,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薛老师通过课件延长角的两条边,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关系,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最后用课件来验证,从而明白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教学符合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薛老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在课题引入部分,让学生找一找画面上的角,找一找自己身边的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角就在我们的身边,了解数学和日常的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欣赏由角组成的各种美丽图形,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精心设计,循序渐进,注重细节。
薛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孩子们能清楚的掌握知识点、明确概念;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在“角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找角共同的地方(一个顶点,两条边):什么叫做角--指一指不同角的各部分名)-辨别角”使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掌握,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好了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薛老师比较注重细节,如在示范画角的时候,注重画法的指导,对于每个步骤都解释得比较清晰到位;不断地让孩子回顾角各部分名称,使这一知识得到巩固。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融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
值得探讨的是:
第一、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时候,教师请个别学生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我个人认为,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学生手中都有尺子的,何不让每个学生都用手碰一碰,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有所体验,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从而避免把角的顶点误认为角的现象。
第二、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薛老师可以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一开始学生会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接着教师再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第三、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不够。比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总是担心学生能力不够,不懂不明白,于是放手太少,牵引过多,我认为应相信学生能力,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学生已经认识了角、掌握了角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走进李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李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李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李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任意去掉一根,变成角,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李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一、在“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以上是我对李老师《认识角》一课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教学相长,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们通过对此课的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认识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人们在实践中掌握经验,逐步成长,进步。在生活中,我曾有过一些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使我不断地深化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地认识世界。世界是如此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有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我记得小时候,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每一次出去游玩,我都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试图从中寻找新的感知。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去了一个贫困山区,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简陋,但是那里的孩子们依然充满了活力和勇气。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贫困的定义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贫乏。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并且激励我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潜力。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我曾经在高中时期犯过一次错误,那时我报名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但是由于缺乏自信和准备不充分,我最终在比赛中表现不佳。通过这次的失败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需要加强自信心和充分准备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演讲和辩论活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不断地认识自己,我发现我对演讲和辩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个领域中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认识他人。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只有和他人相处、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的社交活动中,我与一个陌生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通过交流,我发现尽管我们来自完全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尽管人们在外貌、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本质上我们都是一样的。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不仅认识到了人的普遍性和共同点,还学会了关心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最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最好途径,只有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掌握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参加了社团、实习和志愿者工作。通过实践,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处理与人沟通等等。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总而言之,在不断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深化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通过丰富多样的经历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求认识,不断地探索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当前,针对概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比较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比较忽视概念间的联系,许多本来是有联系的概念,却分散、孤立不成系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较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对许多学生来说,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基于此现状,我校数学教研组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使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此次教学活动是由周萍老师和希晓老师共同完成,先是周萍老师上角的初步认识,然后组内进行评课,修改,然后由希晓老师在修改后的基础上继续上《角的认识》这一课。
两节课共同亮点:
1、两节课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找角,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特别是在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中,都引导讲解得很到位,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个角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两节课中,教师都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在各种感官的协调、合作下认识角。其次,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同桌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两节课的不同点:
1、周萍老师的课是前松后紧,前面认识角花的时间比较多,后面画角和角的大小比较环节用时较小,而希晓老师的课是前紧后松,前面认识角用时较短,学生马上开始判断是否正确。后面画角和角的大小比较环节,用时较多,指导比较到位。
2、教学语言上,周萍老师很有亲和力,激励语较丰富,感染力很强,整节课气氛浓厚。希晓老师语言简约明了,给学生很有梯度的思考,教学很扎实。
3、教学组织开放度,周萍老师放得较多,就算是角的各部分名称的命名都要先。
让学生先取一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而希晓老师的课放的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全课小结中,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收获,而不需刻意的引导,学生实在没点到,我们再做补充也不晚。
总之,两节课都有各自都有优点,两位老师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剪刀,数学书等生活中的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充满数学思考的角的王国的情境。使数学教学贴近了学生生活,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如:课伊始,学生拿着五角星,在指角、摸角,说角,做角等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接下来老师又适时地引出了角的符号。学习用符号表示角、读角,渗透符号化的意识,为下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了课标中所倡导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教师又设计了经历在生活中找角的过程体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在图形中找角这一及时训练,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与角的图形对应起来了并通过辨认作出了判断,从而强化了形成的表象,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做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设计了指角、摸角、做角、表示角、读角、找角、比较角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比如:在做活动角的过程,学生既充分体验到了具体的角,又充分感悟到角的大小,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叉开越小,角越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又有效地将学具二次利用,增强了学具的实效性,提高了学具的利用率。
又比如:在组织学生探索角的大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活动中,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冲突的矛盾情境,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根据观察,猜测作出的判断,必须经过科学验证才能成立。于是进行了小组探究活动,经过充分验证得出了结论,利用这种活动方法既可以比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验证的意识,这也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的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大胆“放”促其“创”
如在动手实践制作角和合作交流比较角的过程中,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方法是不确定的,学生是自由发挥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
又比如:在引导“认识角”的过程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向书请教。引导学生直接与教材对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又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动态生成,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尊重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重视评价、激励促发展。在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到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教师的儿化语言更是成为推动学生向前发展的动力那恰如其分的鼓励、那催人奋进的评价,从孩子们绽放的笑脸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品尝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千百次地战胜失败。如:学生在做角的过程中,教师适机评价同学们可真聪明,看到了角的样子,就能把角做出来,你们真了不起!
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适时且有效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
五、值得探讨反思的几个问题。
1、虽然教师是在鼓励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提高,思维也活跃了起来相比之下,教师的评价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只有口头上的表扬,我想,如果再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运用奖励红花、智慧星或小组之间整体性评价等方法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训练中我们能够真实地看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情感体验。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初步辨认哪些图形是角辨别角的训练题中还应当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对角的认识,可以设计:
真正做到教学无小节,处处有教育,关注学生,从小做起。
另外还应联系生活设计向课外延深的训练。可以设计回家后再去找不同大小的角的活动,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深,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本节课教学是扎扎实实地,既重视了双基,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但是在突出重点上如在进行角的各部分名称上还要再进行强化,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可以以儿歌的形式如:今天我们把角学,角的形状都知道。直直的线是两条边。尖尖的地方是顶点,或者运用儿童其他喜欢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
4、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小组合作不是教师完全放手的学生交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合作学习中,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当小组内的同学对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给予重申,当发现有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时,应建议放在全班讨论,引导每个同学都参与这个问题之中。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活动角的认识与角的大小比较中,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从学生表现看,他们应该能说出来也能够说完整。活动的时间还应给的更加充分些。
5、课前预设不等于课堂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准备,生成是预设的充实与完善。全课的设计应是灵活的,机动的,留有较大空间的。留待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即席创作”。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灵活调整,机智地驾驭课堂,还课堂以互动的精彩和生命的色彩。如;在课前我们事先预设出了在比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只与角的张开的大小有关时,估计学生说出来比较困难,而采取了淡化或躲避这一问题的策略,可在课堂上学生却能克服困难,水到渠成,有效的生成了。学生们成功地突破了难点,是真真正正的互动生成,可见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要敢于放手,去锻炼学生才行!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材料袋、练习纸和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这幅图中,这些物体的面上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以下学生回答的内容均为教师备课前预设的内容)生:三角形、正方形、圆等。
生:想。
生:角……(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角,现在想自已动手来摸一摸角吗?
生:想。(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摸角的各个部分,通过分解摸角。)。
生:好。(伸出手)。
师:首先我们要先画一个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
生:直直的。
师:说的真好。我们顺着这个点往这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
生:想。
师:那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这个尖尖的点叫作角的顶点。一起说"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呢?有几条边呢?
生:一个顶点。(板书:一个顶点)。
生:两条边。(板书: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有……(补充板书:角有……和……)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声读一遍。
师: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加上一个弯弯的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
师:同学们认识角了吗?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是角吗?你来说?
生:是角。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它有一个顶点,还有两条边。
师:请你来指一指好吗?(学生指角,注意指角方法的纠正。)师:同学们真的是认真学了,这确实是一个角。那第二个图形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是角。
生:上面的那个边是弯的。
生:是角。
师:那第四个图形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是角。顶点那儿是弯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没有顶点,对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角。
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上也隐藏着角,你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
(让学生找角,并点名展示,指出顶点和边,对指角方法进行纠正。)师:看来这样找下去我们在周围就能找到许许多多的角。
5、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师:角很顽皮,它不仅隐藏在我们周围,更喜欢隐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第2题,在书上写写吧。(学生做题,教师巡视,针对性地指导差生。)师:完成的同学,请用坐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师:我们还是依次来看。首先第一个,谁来说?
生:3个角、1个角、2个角。
师:这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请认为是1个的同学上来说一说并指一指。
生:有1个角,因为这条边是弯的,这两个不是角。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明白了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图形,它有几个角呢?
生:3个角。
师:咱们再一起来看看第三个,它有几个角呢?
生:2个。
师:你能上来指指这两个角吗?(学生上台指角)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四个图形呢?一起说吧。
生:5个。
6、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
师:同学们,像这样找下去,在周围可以找到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创造一个角呢?
生:想。
师: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请小组长取出信封,分发材料。同学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角,也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做角,做角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做好后同桌之间相互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做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适当点拨。展示作品,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四种材料以及有独特想法的作品分别展示。)。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比较角的大小师:同学们真的是心灵手巧,一会的功夫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角。刚才同学们在专心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出示小红),他也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
师: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师: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最小,第三个最大。
师:你说的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师: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
师:对,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扇子打开的时候角会怎样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时并旁白:当扇子慢慢打开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大。当扇子合拢的时候角又会怎样呢?请接着看。播放并旁白:当扇子慢慢合拢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小。
师:由此我们更加坚信:角是有大有小。而且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的大小的有关。
2、活动角,动手比较角大小。
师:造好的同学请举起你造的角,让同学们和老师欣赏一下。
师:老师刚才也造了一个角,我们来比一比谁造的角大好吗?
先选一个比较明显的角进行比较,通过眼睛观察进行区分大小。
师:看来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观察出结果了,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先别着急,小组内讨论一下,交流并动手试试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请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边演示边说。其他同学请仔细看。
生:我们是把这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明白了。好。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还可以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大小。
3、游戏小结,疏理知识。
师:播放儿歌。你们会玩吗?两个同学一起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做游戏。)。
三。欣赏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游泳馆―――水立方。
这上面就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2、今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件国际大事,这是中国展览馆,这里也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这是中央电视台新建大楼,设计之初,没有人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这里也有角。
4、就连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上面也有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生活中奇妙的角,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这节课就先上到。
板书设计:认识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有大有小。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认识自己,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真正深入了解自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在对自我的认识中,从他人、团队、生活、时间、机会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第一段: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独立存在和生存。与他人的互动,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能力。从他人的反馈和评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进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
第二段: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协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也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协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补,达到更好的团队目标。
第三段:通过生活的经历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经历,都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启发和教育。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韧性和坚持不懈的勇气。在幸福和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成长。
第四段:通过对时间的观察和利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时间是公平而珍贵的资源,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但是每个人利用时间的方式和效果却不同。通过对时间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时间利用上的不足和盲点,进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行动方式,提高自己的效率和自律。通过充分利用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以及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第五段:通过抓住机会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机会和挑战是人生中的重要机遇和试验。面对机会,我们需要敢于冒险和挑战,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智。在挑战面前,我们需要勇敢地迎接和挑战自己,从而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和成长的潜力。通过抓住机会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总结:通过对他人、团队、生活、时间、机会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通过对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认识,提升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素质。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新课标提出,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应该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及应用过程中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的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识。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年级学生爱玩、爱动。我在教学中为他们创设操作情境,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在教学生利用活动角演示其大小变化规律时,我先放手让同桌自己试着用活动角拨角,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演示活动角,让活动角演示变大、变小的过程,这时教师提出:两根硬纸条叉开的大了,角就怎么样,两根硬纸条叉开小了,角又怎么样了呢?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本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将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这个练习设计成为一道请你来当当裁判员的游戏,这一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对角的特点加深了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猜猜下面图形有几个角这个练习中,我把一颗颗智慧星覆盖在图形的一角,谁能猜对这个图形有几个角,智慧星就跟他交朋友。通过这种竞争性的练习,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观察、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习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的开始利用鳄鱼张开的嘴巴产生角,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张开度的问题情境,刘老师借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从“实物图——手势——角”的逐级抽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也是本课的亮点,在历来的教学中画好角后老师会顺手添上一条短弧,角的定义中是没有也推导不出要画上这条短弧的,这对教师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外飞仙”,老师从没有认真去想过这弧线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在两条边形成的这个夹角之间可以划上弧线,这就是角。而刘老师通过大转盘转动的不同方向呈现出旋转方向的短弧,学生可以直观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开口的方向,两边所夹区域的含义,再和学生总结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则会搞不清楚我们所比较的到底是什么。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认识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和理解的过程,是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通过认识,人们逐渐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目标,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处理问题。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认识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认识所带来的力量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认识的心得体会。
认识自我是认识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探索,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这种自我认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让我更加坚定地为我的目标努力。
除了认识自己,我们还需要认识他人。与他人相处,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感受和需求,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进合作和理解。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我学会了倾听和关心他人,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与人相处,还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社会是我们生活的舞台,了解社会的规律和现象,对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都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社会是复杂而多变的,需要我们具备适应和变通的能力。而这种认识不仅在我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时帮助我保持积极的心态,还促使我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认识世界是人类追求智慧和进步的源泉。从古往今,人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逐渐认识到了自然、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奥秘。而在我个人的经历中,通过阅读、旅行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这种对世界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边界,也更加坚定了我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信念。
总结:
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我深刻体会到了认识的重要性和力量。认识不仅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支持。通过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听了李慧颖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李慧颖老师设计了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最后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一下:也就是该老师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画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画出角的哪几部分?,这样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发挥,没有这样具体的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了各种画法不正确的画法,也许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会没顶点,有的边会不直……而这堂课也学会因为这些“不正确”而精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警违规办理案件心得体会范本 公安民警违法违规事件心得体会(5篇)
- 沈阳中山广场心得体会 沈阳 中山广场(七篇)
- 形势与政策乌克兰心得体会(优质18篇)
- 钢筋的拉伸实验心得体会实用 钢筋拉伸试验原理(8篇)
- 春节做过的事情心得体会精选 春节做过的事情心得体会精选英语(7篇)
- 春节做过的事情心得体会和方法 春节过后的心得体会(六篇)
- 时代主题班会心得体会范本(模板10篇)
- 2023年工作主动汇报心得体会(模板11篇)
- 英语外刊阅读训练心得体会报告 阅读英语外刊的心得(三篇)
- 走进德钦中学心得体会报告 走进德钦中学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七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