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模板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6:43:58 |
  • ZTFB |
  • 14页

仔细总结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从自己的感受、思考和改进方面进行展开。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写心得体会的实用建议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一

在一个偏僻贫困山区县的档案工作中,档案文化基因的传承,我们从实际与县域的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整合档案文化。溶入在一县的大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中,如何创建智慧档案馆己成人们的共同探索的重点!在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下,坚持文化发展道路中,志士仁人的焦距已走进了档案文化领地。__档案局、馆的档案赤子走下神坛,揭开尘封,不负众望,以鲜活面目,展现着档案文化的风采,迈开了建设智慧档案馆的步伐。

档案文化是传递爱心的温暖。档案文化应该成为人的生活状态,蘊含于不经意间的细微处,给人的温暖。档案文化是一种谦逊,潭深波涛静,识高语音低。档案人往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档案文化是一种包容,“水至清则无鱼”,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尊重个性为他人着想,得理也让人。档案文化是一种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文明,在文化的高度更在于“己所欲也勿施于人”。不干于他人的自主选择。档案文化是一种体贴,简单的一声叮咛,一个证词,一声祝福,可以给人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或许暗香浮动,韵味深长,永生难忘。这是我县档案馆诞生六十年来的感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多年来在兰台生涯里,总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里于豪放之外”,分享着档案文化的风采。

档案馆则是档案文化的宝库,精神文明文明发祥地。如何地把档案馆建成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们对于档案文化精神食粮的需要的智慧档案馆。笔者认为:要建设智慧档案馆?因为不管是实体档案馆、智能档案馆、还是数字档案馆,都到大数据时代的冲击,显得格格不入。档案界以及其他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面临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等方面的难题,“智慧档案馆是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第四代档案馆”。智慧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发展的延续,是档案馆发展的未来。

智慧档案馆的概念与特性智慧档案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智能管理多元化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虚拟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的管理对象为多元化的档案资源。多元化的档案资源包括馆藏传统档案和新型档案的内容信息与载体信息,如原生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成果、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载体信息库等;包括档案馆采取各类技术手段管理档案资源的档案管理信息,如档案馆楼宇智慧管理信息等。其中,仅涉及第一类信息的智慧档案馆,我们可以称之为狭义智慧档案馆,涉及全部信息的档案馆则可称为广义智慧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档案信息感知与协同处置的功能。智慧档案馆综合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构建一个感知并根据预设方案和案例经验等自动处置档案内容信息、载体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档案综合管理和控制体系,以提高档案管理与档案馆运行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但是仅仅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档案馆并不是真正的智慧档案馆。真正的智慧档案馆应该是充分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对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馆运行等各类信息进行感知、挖掘,经综合分析和提炼萃取形成智慧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决策、管理和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档案馆的“智”可以概括为智能的感知与信息,“慧”可以概括为聪明的应对与处置信息。与目前的数字档案馆相比,智慧档案馆的服务范围将因使用移动服务技术而更为广泛。采用有线宽带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使智慧档案馆成为宽带档案馆和无线档案馆,在档案馆内将实现档案信息感知与服务的泛在化;并通过三网融合的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等服务的平台,实现城乡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全覆盖。智慧档案馆能够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类采集终端和各类有线、无线宽带网络技术,实现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互联,随时采集环境信息、物体动态信息,增强智慧档案馆信息获取、实时反馈和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掘数字档案的资源优势,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档案资源和档案馆运行的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存储、监督等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慧支持,为档案馆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提供了基础条件,为档案管理和信息开发创造更美好的前景。智慧档案馆不仅是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平台,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体系建设中发挥极为广泛的作用。如对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而言,智慧档案馆可以以市民和社会组织需求为导向,发挥多元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建立广覆盖、多途径、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让市民和社会组织享受到档案信息化带来的智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对电子政务而言,智慧档案馆可以以方便公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为党政机关和基层组织提供智慧化的档案信息共享支撑平台,促进公共事务的协同办理,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智慧档案馆的体系构成让档案馆“智慧”起来,关键在于突破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收管存用的理念、范围和模式,建立集“资源多元、全面感知、综合处置、双模存储、泛在应用”于一体的档案及档案馆管理与运营综合支撑平台。

(一)资源多元。档案资源是智慧档案馆的信息基础。智慧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由原生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成果、经济社会运行及管理信息的归档数据库等构成的档案内容信息资源,由档案目录、档案索引等构成的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基于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的档案实体信息资源,由媒体信息、网站信息、非物质文化信息等构成的城乡记忆资源,由用户信息、档案利用信息、档案数据挖掘信息等构成的档案应用信息资源,由供电信息、温湿度信息、安保信息等构成的档案馆楼宇管理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让用户感知和获取档案内容信息,满足利用需求;也可以让管理者感知和获取档案管理信息,协同处理档案业务工作。

(二)全面感知。感知是智慧管理第一要求。对智慧档案馆而言,需要通过管理策略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将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管理信息与互联网联系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对档案实体的感知、档案内容信息的感知、档案管理信息的感知,即感知档案、感知信息、感知管理。对档案实体的感知,主要通过rfid技术实现,以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档案实体;对档案内容的感知,主要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以智能化识别、抽取、整合和应用档案信息;对档案管理状况的感知,主要通过楼宇智能管理技术实现,以智能化监测、评价和处置档案管理状态。

(三)综合处置。智慧档案馆的智慧之处,在于具备构筑在信息基础之上的应对与处置机制。对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应对与处置,将通过档案信息需求特征解析平台和档案利用知识管理、经验管理等支持平台,建立档案信息利用模型,对感知信息进行内容相关性评价、利用政策容许度评价、利用方式和途径合理性评价,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查准率、查全率,保障档案信息的利用。对档案管理业务工作需求的应对与处置,将通过档案实体与内容信息、档案实体信息与楼宇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反映档案管理的运行状况,评价档案业务工作与业务标准的吻合指数,提示档案管理和档案馆运行管理风险,提出跨部门协作管理的处置策略和考核指标,为档案管理者提供指针式判断界面和菜单式处置方案建议,使其科学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改善档案管理的运行效率提供可视化的、可量化的数据支撑和智慧支持,实现档案实体、档案信息、档案管理环境的一体化管理和交互式管理。

(四)双模存储。智慧档案馆离不开海量数据的运算和存储。对智慧档案馆而言,解决海量数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云计算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一些档案信息具有安全保密等特殊的属性,决定了智慧档案馆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数据计算和存储能力,因此,构建智慧档案馆必须配备满足业务工作需要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但是,海量数据处理和存储压力和已有及潜在用户的利用需求特点,又决定了智慧档案馆必须采用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因此,智慧档案馆的数据运算和存储将采用“自有”和“云”双模模式。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档案馆将不仅运行于“社会云”之中,还将运行于档案行业的“档案云”之中。

(五)泛在应用。智慧档案馆的服务领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扩大。除了继续完善现有信息发布利用平台外,将跟进移动服务技术,建立移动数字信息查阅服务中心,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移动化。同时,应适应三网融合的新形势,将档案信息服务纳入三网融合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将信息共享平台延伸电视屏幕等新的终端设备。欠发达地区建设智慧档案馆的总体构想由于理论研究不足、缺少范式借鉴及资金难以一步到位等原因,欠发达地区档案馆近期将以侠义智慧档案馆为目标,着手智慧档案馆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一期工程主要解决总体方案的研究与制定、智慧档案馆框架搭建等问题,力争构建一个初级阶段的智慧档案馆,为将来全面建设智慧档案馆打下基础。欠发达地区智慧档案馆以实现基于电子文档一体化和业务数据仓储式管理、基于青岛记忆理念的数字文献资源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档案智能管理、基于智慧泛在理念的档案信息服务、基于真实可信和长期可用的档案安全存储、基于智能技术的档案馆工作科学管理、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全市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为主要建设内容,其目标是通过构建档案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监督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高度智能化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智慧收集平台。一是建设基于文档一体化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加强电子档案的接收与管理;二是建设业务数据库采集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各单位有长久保存价值的业务档案数据库;三是建设媒体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档案馆对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智能采集和自动归档;四是建设基于青岛记忆理念的数字文献资源收集和管理平台,有计划地大规模积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并通过专用网站提供权威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搭建青岛城市记忆体系。档案智慧管理平台。重点推进物联网射频技术在档案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档案实体信息与内容信息的一体化、交互化管理。档案智慧服务平台。在对原有数字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智慧化改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建立移动数字档案馆信息查阅中心的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拓展档案服务领域,构造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档案服务机制。档案智慧保护平台。创建“三库两平台”(硬件设备库、基本软件典藏库和电子档案格式登记库,数据迁移平台和仿真平台)策略建设安全存储备份平台和迁移仿真平台,重点实现电子档案封装技术、电子档案智能备份迁移技术和各类数据资源的分层次存储技术,加强对数字档案管理过程的智能跟踪与记录,保证数据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软硬件系统中能被正确读取使用。档案智慧监督平台。建设面向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系统,通过智慧技术实现档案流、工作流的全程管理,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网格化管理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体系,实现档案归档及时指导、档案质量智能化监控、档案业务知识支持服务和档案管理模型的智能化构建,完善在线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模式,提升监管效能。为应对智慧档案馆中巨大的信息处理、传输任务,应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搭建虚拟化存储利用平台,并部署有线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使系统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数据传输能力、安全存储能力和应用扩展能力。建设智慧档案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面临着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安全等诸多技术与非技术问题。当前,档案部门建设智慧档案馆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缺乏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理论研究,没有统一规划和相应技术标准,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也有很多不足,亟待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以避免走先建设后规范、先应用后完善的老路,促进智慧档案馆的健康展。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二

6月8日上午,南京市档案馆联合江苏省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12家单位,在秦淮区老门东历史街区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档案宣传服务活动。其中,现场举办的“老门东影像记忆展”,用200多张老照片讲述老门东的前世今生,格外引人关注。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根,南京城市的根在城南,城南的根在老门东。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门东影像记忆展”用档案史料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展现了门东地区的建设历程,讲述了从昔日破败的棚户区,变身今天历史文化街区的故事。

市档案馆负责人介绍,门东地区因位于中华门以东而得名,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西沿内秦淮河,东抵江宁路,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拥有九十九间半私家住宅的蒋百万、中国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等南京人耳熟能祥的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下印记。

活动现场,相关领导向我市第一批家庭建档示范户代表颁发了证书。当天在老门东历史街区中心广场还举行了一场档案暨非遗文艺演出。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三

为积极贯彻落实今年“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主题宣传活动,充分体现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特殊价值,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特殊作用,德江县档案局提前谋划布置,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一是筹备了18块宣传展牌,利用6月8日赶集天群众多、集中的优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德江社会、经济、城市的发展历程,展示围绕加快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扎实展现“大德若水·大美德江”发展的特色、亮点。

二是举办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培训拟定时间为6月9日,培训对象为乡镇(街道)、县直机关专(兼)职档案员。

三是购买档案宣传小册子、《家的档案·家的记忆》宣传挂图,展示家的档案,弘扬家的美德。既普及了知识,又为活动营造气氛,图文并茂地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营造浓厚的“档案日”气氛。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更好地搭建档案与公众交流的桥梁,拓展档案社会服务功能,展现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四

为让更多人关注档案、走近档案,宣传档案化,普及档案知识,进一步增强档案意识,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校办档案馆联合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指导中心,围绕“6·9国际档案日”和毕业生明离校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档案业务知识普及。

2毕业生常见档案问题解答。

家庭档案建档小知识。

4学校历史沿革。

1印制《档案工作手册》,召开全校档案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

2制作宣传展板和宣传折页,现场展示和发放宣传资料。

设立咨询台,现场回答咨询问题。

时间:6月6日-7日。

地点:镜月广场。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国际档案日:1948年6月9日,联合国教科组织主持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200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将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的这一天,即每年的6月9日作为“国际档案日”。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在各项事业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为遏止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疫情面前,档案工作者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提供档案信息为抗击疫情服务。疫情发生后,国家档案局第一时间下发文件,要求加强抗击疫情期间的档案工作,特别要求做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向本地党委和政府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不少学者也以此为已任,撰文呼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某一时期某一专项工作的档案工作,主要包括归档和利用两个方面。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疫情的各项部署,统筹做好相关工作,是近期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为此,广大档案工作者要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面对当下尚未结束的疫情,首先要大力提供档案利用,助力疫情早日结束。同时,也要从长远考虑,做好抗击疫情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档、移交和档案保管等工作。也就是要统筹做好“管”和“用”两方面工作,并随着疫情发展进行实时调整。

立足当前,用好重大疫情档案。

利用与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目的与宗旨。经过长期实践,我国形成了一套提供档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档案利用需求和特点与我们日常服务的对象有很大差别,这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较大难度,尤其在抗击重大疫情工作要求的快速响应、跨地区跨单位调用档案、精准提供档案利用等方面尚缺乏经验。如,此次疫情对“非典”时期档案利用需求最大最迫切的应该是武汉市,但“非典”档案主要保存在北京,武汉在调用“非典”档案时存在很大难度。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向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提供小汤山医院图纸的事例又恰恰说明了抗击重大疫情工作中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档案的迫切性及重要性。从小汤山医院图纸利用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体现出来的高速、精准、跨地区跨部门的高效档案利用需求,档案部门应从3个方面着手抓好重大疫情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用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果。重大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此时,对档案调阅利用的时间要求是分秒必争的。因此,快速的档案检索速度,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档案信息提供,所提供档案信息的精准程度就体现了档案工作服务重大疫情抗击工作的效果。在这些方面,数字档案馆(室)是可以发挥优势的。首先,数字档案馆(室)检索档案的速度快,手工检索无法比拟。利用数字档案馆(室)可使档案部门快速响应重大疫情抗击工作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其次,数字档案馆(室)可远程检索并远程提供档案信息利用,能够满足重大疫情发生时人员活动受限和跨地区跨部门异地查档调档的需求。再次是数字档案馆(室)可大幅提高检索档案的准确性,可满足重大疫情抗击工作对高效率档案利用的需求。一些中央企业建成的数字档案馆(室)在服务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了其重要作用。如交通银行通过数字档案馆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公司有关部门对“非典”档案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果实现了公司全员移动办公,并推出了移动数字档案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这次抗击疫情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也间接启示我们,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力度仍需加大。

二是加强对重大疫情档案利用需求的研究和档案编研工作。重大疫情一旦发生,情况紧急,如何在第一时间精准地将有关档案提供给有需求的部门和人员,是抗击疫情中发挥档案作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又一关键。首先,疫情发生后,档案部门也不能囿于提供档案原件服务,而是在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再提供利用档案信息。如湖南省岳阳市档案馆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市档案馆馆长余友安撰写了7000多字的调研报告《17年前岳阳抗击“非典”回顾与启示——对我市当前疫情防控的一点思考》,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参谋服务,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其次,档案部门要在平时做足功课,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档案利用需求研究,梳理出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档案的利用需求,将各阶段有关人员的档案利用内容拉条挂账,形成应急方案。其次,要加大重大疫情档案编研力度,在平时就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重大疫情档案编研成果。因为编研成果可以缩短利用者获取有用档案信息的时间,提高档案利用的精准度。

三是建立档案服务抗击重大疫情协调机制。重大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档案利用人员、利用内容的不确定性,加之我国是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这种跨地区、跨部门档案利用将成为一种常态。要应对这种非常规档案利用需求,应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建立抗击重大疫情档案调用工作的协调指挥机制,一旦突发重大疫情,协调指挥机制可以精准对接抗击疫情协调指挥部门,快速实现跨地区、跨单位调用档案,为疫情防控部门提供更多参考借鉴。档案部门还应争取将档案工作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机制,使档案部门及时、全面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进展,精准识别档案利用需求,提高档案利用的精准度。

放眼长远,管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

高效的档案利用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但是,在提供档案服务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针对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大胆创新,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健全重大疫情档案管理体系。

一是创新重大疫情档案保管机制,建设重大疫情档案馆(中心)、档案数据中心或档案专题数据库。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档案是抗击重大疫情期间档案利用工作的显著特点。要满足这种需求,实现档案信息集中从而实现共享是有一条有效途径。尽管我国的档案进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档案资源信息的集中,但在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中,重大疫情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按全宗归档,按地区进馆,这使得同一次重大疫情抗击中形成的档案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或单位保管,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或共享利用。为此,要研究建立重大疫情档案馆(中心),收集保管历次重大疫情管理中形成的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档案,使重大疫情档案信息实现集中,方便共享利用,以应对重大疫情发生时档案的快速调用,减少档案的跨地区、跨单位调用。当然,建立重大疫情档案馆(中心)的方式需要改革当前我国档案管理机制。如要保持现有档案实体保管机制不变并实现档案信息集中共享,也可以采用建立重大疫情档案数据中心或档案专题数据库方式,对重大疫情档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地方重大疫情专题档案数据可以按“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建设的模式,企业可按“三级以下企业—二级企业—总部—国家级”的模式,先分级建设后集中建设,以加快建设速度,最终建成一套包括全国所有重大疫情档案的国家级档案专题数据库。

二是创新档案进馆要求,优化重大疫情档案进馆(集中)时间。我国的档案进馆制度中建立了档案资源定期集中制,集中时间分别是归档满20年和10年。但此次疫情期间对“非典”档案利用的需求表明,现有档案进馆制度中的档案资源集中时间不能满足发生时间不确定的重大疫情防控的需求。如各地在20__年抗击“非典”时形成的档案,有的到今年只有17年,大多未进馆,使得各地综合档案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可利用的只有当时作为临时机构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撤销时进馆的档案。企业也只能利用本级或本企业形成的档案,而无法利用下级企业或其他企业的档案。为此,需要创新档案进馆制度,对于常设机构形成的重大疫情档案实现即归档即进馆制度,无须等到在形成单位保管满20年(或10年)。同时,要创新重大疫情档案鉴定制度,将抗击重大疫情形成的档案尽可能确定为较长的保管期限,必要时可全部划为永久。因为,档案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档案信息参考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

三是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历史告诉我们,重大疫情的发生往往意味着人员活动空间的限制。电子文件电子化单套制归档使归档工作可以远程完成,使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档案,不会因为人员活动受限和无法面对面交接而不能及时归档。国家电网公司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就充分利用企业数字档案馆(室)试点形成的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顺利推进抗击疫情档案远程在线实时归档,并同时推出抗击疫情文件材料的手机应用软件归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探索,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日臻成熟,认可电子档案凭证效力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管理中全面应用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完全可行。

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档案管理体系。

除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外,其他如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在我国也时有发生,同样需要档案利用的有力支撑,档案利用需求的特点也大致相同,同样也会形成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同样需要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加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工作的契机,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档案管理体系。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档案工作思路和方法同样能在其他突发事件中进行应用。这不仅能为增强档案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出贡献,也能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贡献,更可以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出贡献。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六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传递信息的新媒体形态。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4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也可以认为“新媒体”就是“数字化媒体”。目前在社会上接受和应用程度较高的新媒体主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算法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媒体。用户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和其他便携式装备等移动终端将彼此连接起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海量用户之间的信息无缝交流传播。目前应用最广的新媒体包括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等。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展览工作的创新发展,也为档案馆更好地服务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路径。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通过已开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量,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档案馆,走近明清档案。新媒体的应用为公众获取档案资料、了解档案信息、研究档案内容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方式,使得参观网上档案展览、扫描二维码读取展品简介成为一种趋势,较大地促进了档案部门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实践和研究认为,在明清档案展览工作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向公众推介展览和发布信息。

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布,展览附加的档案信息、历史背景、史学知识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普及。在宣传展览内容方面,不局限于文字的宣传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音频和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发布展览信息。比如,通过360度全景展示,引领用户走进展览空间,探索舆图内呈现的山川、河流、岛屿和海洋。还可以将馆藏精品上传到网上展厅,公众在线浏览点击后,激发其走进档案馆参观实体档案的欲望。另外,口碑式传播以及网络大v的粉丝效应也将吸引部分目标群体走进档案馆观看展览。

随时随地与公众互动交流。

借助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媒体上搭建起展览机构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发起话题讨论,可以吸引大量网友参与,及时掌握观众的情况以及他们对展览的期待,通过社交媒体互动,也能更方便、及时地了解公众参观后的感受和评价反馈,从而加强策展人员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并针对观众需求及时调整展示内容和方式,提高档案馆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塑造档案馆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在观展中发挥移动终端的导览作用。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明清档案的形成、流转、内容与产生背景往往比较专业,不在其知识体系内,因此,档案馆在设计展览时可以根据展览线路,开发手机导览应用,包含图片、文字、影像等多媒体资料,设置参观预约、展厅导览、展品讲解、档案图片高清展示、即时互动交流等功能。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客户端、用手机扫描展牌二维码等方式,在线获取相关展品的信息,在参观展览的同时,浏览、收藏、转发档案信息。尤其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更加个性化且便捷地参观展览,获得更加愉悦的观展体验。

通过虚拟技术拓展档案内涵。

以纸张为载体、以阅读文字方式进行传播,是明清档案展览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方式使明清档案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的生动展示受到局限,观众容易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疲劳,无法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虽然手机导览的应用可以使观众更加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功能与模块,但是对于档案内涵的揭示与挖掘,仍需继续延伸扩展。只有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兴趣,才能使其在愉悦的体验中产生求知欲,接受信息,加深记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可以引进实景在线技术,在网站推出3d虚拟档案馆,让用户通过点击鼠标与展品进行零距离接触;也可以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虚拟重构档案产生的时代和场景;还可以通过检索习惯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推送相关的档案研究成果。

加强互动沟通。

举办在线交流活动。

档案馆可以通过线上调查、互动评选、微信点赞等活动来收集公众对档案展览的看法,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地完善相关服务。展览主办方还可以开发虚拟游戏,利用奏折、舆图等历史档案,开发拼图、猜字游戏等趣味环节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公众可以通过点赞或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镇馆之宝”和“我最想看到的明清档案珍品”,举办“最专注的参观者”“我的族谱故事”等征文评选活动。

举办明清档案展览是明清档案收藏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是档案馆工作与时俱进地开展社会服务的一种具体方式。我国明清档案展览工作的提升空间还很大,目前,在策展流程、展览形式、观众解构、媒体宣传、新技术运用等方面,仍有待加强。这就要求明清档案收藏机构不断总结展览经验,改进办展方式,创新展览服务,建立起完善的展陈服务工作体系。当前,在提升明清档案展览工作水平和推动档案研究利用工作发展中,必须在努力提高策展水平、扩展档案展览深度和广度的同时,积极促进新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从而扩大展览的受众群体,吸引更多公众前来观展。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七

有一种人,他们虽不能用语言进行交谈,却能用肢体传达情感;虽不能真正的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却能用一双耳朵去聆听世间中最美妙的声音;虽不能亲身走在宽敞的马路上,却能用一双羡慕祝福的眼神看着你……是的,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残疾人。而我是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人,一名普通的残疾人工作者,也是一名平凡的档案人。在从事档案工作八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认真接收、传递、整理着一份又一份的资料,用档案记录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一名新时期档案人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我骄傲!

与档案结下不解之缘。

20__年5月,刚刚从部队转业的我,被分配到市残联办公室负责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档案工作,尤其是残疾人档案以其自身固有的特性,担负起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记录者、传播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责任。尽管事先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些心理准备,但是真正接触到档案时,我的心中还是五味杂陈,整理、分类、装订,盖章,每一个环节要求都是那么高,初识档案工作的我内心充满了焦急……不断地问自己“我能胜任吗”?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那种不服输、不退缩的精神依然还在我心中,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心里暗自发誓,我一定行!为了尽快进入档案工作角色,我利用节假日时间,虚心向身边的同志请教学习,刻苦钻研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当我把那一页页、一份份的档案材料用手、用心装订成册,与档案局的大姐交接档案受到表扬时,我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渐渐地,我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并爱上了这份崇高的事业。

争做优秀的档案人。

档案见证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脚步。

在档案岗位工作的八年中,不但严格按照市档案局统一的文书鉴定要求和方法,而且还统筹机关所有相关的文件进行认真分类,最终永久类归档数量1102件,30年归档数量210件;10年期归档数量123件;这些档案已基本涉及到了有关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全面、具体,已达到文件中所要求的目的,特别是有的项目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八年来,我所整理的档案不但没有出现任何事故隐患,而且还得到广大残疾人的普遍赞誉以及市政府及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如今,市残联无论是撰写年度工作报告,调研文章还是制定惠残政策,书写年鉴、史志,都要借鉴档案,我深深地感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更懂得了作为一名档案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记得20__年,为了更加完整的保存“全国助残日”活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我克服重重困难,不厌其烦的向机关各部室收集当年有关“全国助残日”活动的所有资料,并移交了档案局,建立了唯一一个市残联专项活动档案。为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历史发展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经常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凡技术问题坚持向书本求教,凡具体工作坚持自己动手,并经常向市档案局经验丰富的同志求教。在每年的档案的移交工作中,都能迅速、准确、提前高质量完成任务。

在档案工作的历练中成长。

20__年,我撰写的文章《市残联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在市档案局网站上率先发表,把我对档案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与广大同仁们分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许和同事们的认可。并多次组织基层四个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做到档案工作无死角。

在20__年度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全市岗位创先争优能力竞赛中,经过本单位层层筛选,我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市残联参加比赛,最终在全市70多个单位、3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市知识竞赛第五名,最终获得“全市岗位创先争优能手标兵”荣誉称号。

20__年在市直机关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暨青年创先争优能手评比大赛中,在全市60多家单位64名优秀青年选手中,经过市直机关工委3次考试,最终以一名普通的残疾人工作者和新时期档案人的身份,把我对档案事业的热爱做了精彩的演讲。最终获得“优秀能手”荣誉称号。

光阴荏苒,转眼间,从事档案工作已经8个春秋。每每看到我市残疾人事业每天在发展、在进步,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变,幸福指数在不断的提高,我就深切地感悟到了当档案人的无比光荣与自豪。有人说:生命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但可贵的是那一现时的灿烂、辉煌。作为一名普通的档案人,从我对档案工作的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喜欢,从喜欢到钟爱,如果未来岗位需要我,我会一如既往的干好档案工作,尽我所能为残疾人事业做一点点有益的事情。我想只要我们是一艘起航的船,就会与理想不远,不会顾及前方的路途是崎岖还是平坦,只要扬起飞翔的帆,就会实现梦想,无疆大爱一定停靠在春天的港湾!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八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作为档案人的我们理所担当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为和谐社会添彩,我想就应该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

20__我调入区档案局,老同志告诉我,选择了兰台就选择了淡泊和默默奉献,还有人说档案是枯燥繁杂的代名词,起初不太理解,但当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档、调卷、整理、指导、接待……,我似乎明白了他的含义。档案工作没有奋战在经济战线上的轰轰烈烈,也没有聚光灯下的荣耀,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档案人的工作是那样平凡、那样普通,还有点烦琐、有点枯燥。但当我看见通过我们的努力,百姓能够查找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红头文件、农民找到发展致富的政策、职工丢失的个人档案能够重新得到补办,从而投上社会保险,我就觉得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档案人或许不是成功人士,但我要说:长期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同一种工作,还能保持一种一丝不苟、不断钻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心态,还能不慕虚荣、默默无闻地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又从不炫耀,这不是一种成功又是什么!只要心中有百姓,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贯穿工作始终,你就会找到兰台人的乐趣,也会由衷地感到我们为和谐社会所做的那份努力。

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民生档案建设,把指导和服务民生档案作为档案工作融入和谐、服务和谐、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以此让更多的百姓从档案信息中感受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幸福感。

20__年,在群力新区拆迁改造中,工农地区和群力地区居住的残疾人家庭较多,生活都很困难,房屋补偿款成了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按政策规定:如果是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房产估价不足9万元的按9万元补齐。在此基础上还规定,家庭成员中每有一名残疾人,则多补助1万元。凭借残疾人档案和低保档案,共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此次拆迁的优惠政策,当你看到这些残疾人拿到补偿款时那激动的神情,不仅感受到档案的份量,同时让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温暖。

几年间,为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完善社区档案管理,使社区100%建档,30家社区达到标准化,6家社区成功创建“双五十”工程。

为社会保障零距离服务,建社会保障档案。

为居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为养殖业、种植业、生产加工业建档。

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康教育档案。

成功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区,为完成这项工作,全局上下全身心的扑在农村档案上,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放弃了节假日和年休假,由于档案年代久远,再加上存储不当,滋生了霉菌,接触久了就会出现皮肤骚养等症状,但为了提高效率,大家顾不上戴手套,直接操作,为了完成任务,午间吃上一口饭就赶忙接着干,连续两年一天天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皮肤痒了就涂点药膏,头晕了就抹点清凉油,常常带病坚持工作,最后我们创建成功了,累点苦点真的值了。

在道里,建立民生档案不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道里区房屋拆迁档案、家庭档案、农民工档案等20余类、共计60万余卷(件),内容已涵盖社保、医保、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残疾人、婚姻、低保、社区、环保、园林绿化、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等领域。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真正做到了档案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匹配,同发展。

有人说档案是枯燥繁杂的代名词,面对的是没有表情的死档案,故纸堆,干久了眼睛都无神,但只要一想到由于我们的努力千万资料和万千知识被和谐社会共享和支配,现在和未来将被档案记忆和存储。我们无怨无悔!践行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诺言,我和我的同事们勤奋工作、锲而不舍、甘于平淡、乐于奉献!经我们之手建立起来的档案资源正在为和谐社会建设增光添彩!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九

档案工作的意义与时下人们的看法里很难一致,因为做这项工作你的付出与其它岗位相比,回报也是不对等的。入行前,我有选择的条件;入行后,我有转行的机会;晋职,也有人主动伸出援手。但出于对档案事业的由衷挚爱,所有这些,都没有动摇我当初的选择。

1989年,局里按人分工抓机关和乡镇立卷归档工作。这对我来说是新兵初次上战场。我利用向老领导、老同志和书本学来的业务知识,一点点地与实际工作对接,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一次到乡镇工作,回来时天色已晚,骑自行车不慎摔进路边沟里,把头划了一个大口子,领导见状叫我休息。可我不愿放弃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第二天又坚持下乡,终于按时限完成了任务。一次到万隆乡归档立卷,万隆乡离双城100多里,为了抢时间,我就住在乡长办公室。一天,乡长早起晨练时发现自己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推门一看我还在工作。“你一宿没睡?”“我是个新手,得笨鸟先飞吗”。“哎呀,档案人的精神真是没比的”。

当今社会,有些人把钻营、巧取奉为本事,视高车豪宅为炫耀的资本。军旅给了我不悔的人生,党的教育使我一直以干好事业为最高追求。1994年单位翻建办公楼,库存档案搬到了原纺织批发公司仓库。当时这个公司效益低下,管理松驰,库房鼠害成灾。为了防鼠,我买来鼠药、鼠夹,组织大家摆放,又安了昼夜照明灯。股里就我一个男同志,值宿就只能是我了,三年多,一千多个日夜,我每晚至少两次巡库。在档案回到新楼时,几万卷档案卷卷完好。1998年雨季,一天早晨起来发现院里积了一尺多深水,正找桶淘水,猛地想起了档案库房,小雨时已发现屋顶渗水,这大雨能啥样呢?我赶紧跑到单位一看,漏的雨已形成水流顺楼梯往下淌。我立即把情况向领导汇报,领导下令全局干部马上到岗。由于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库存档案才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档案工作的清贫、枯燥、孤寂是公认的。我既然选择了它,就要有包容它的胸怀。汶川地震后,国家档案局明文要求,对国家重点档案要异地备份。在哈市的十个县市中,双城是国家重点档案库存最多的馆,总计74953卷。这项工作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要把照相机用支架固定在桌面上,再把一卷卷发黄的、软软的、褶皱皱的案卷一页页铺开,然后再上桌子按相机快门。一个页面就得上下一次,一卷档案少的几页,多的十几页,往往拍1卷档案就得十几分钟。而局里就一部相机,业务又是我们股的,我就干脆把这项任务揽了下来。从20__年10月起,我给自己定了每月20__卷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所有的节假日我几乎没有完整休过。上班时总有正常业务,我感觉节假日是最好的加班时间,对此爱人也早已习以为常。春节前我加班,一天爱人叫我回来捎点东西,结果让我给忘了,一看超市快下班了,赶紧求小姨子帮了忙。春节后,一位多年不见的战友从外地赶来找我,本想与我畅谈通宵,可任务催得我不得把战友安顿好后又回单位补上了“误班”。就这样日追月赶,到20__年度,我完成了备份档案5万余卷,装了两万多盒。每个盒脊背上都要印上表明序列的30多个文字和数码。每个文字和数码都是单个皮戳,要一个一个盖上去,间距均匀还要成行。两万多个档案盒要盖戳60余万次,说实话,这么多机械、乏味的重复劳动,没有相当的耐力是干不好的。

档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说到底是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有服务越多,它的价值才越得以体现。这里重要的是三点:一是征集。企业改制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倒闭或关停并转企业的档案,这为后来大批下岗人员享受国家退休、社保、医保等政策待遇时提供了原始依据。二是整理。凡入馆的档案,我们都整理分类,制出目录索引,这样查档时才更便捷。三是开发。通过阅档把档案的功能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出来,以备利用。双城有一个古景点魁星楼,因年久失修毁掉。20__年双城市政府决心重建,但苦于没有详细资料而无法重新设计。市里也曾派出专业人员外出考察取经,后来在我们历史档案中找到了当年魁星楼的照片和详细资料提供给市里,终于使这处与人们久违多年的景观重现于世。20__年4月,一位在大连工作多年的双城老乡在办理房照时遇到了难题。当地政策是生二胎没有审批手续不予办理,他火急火燎地回到双城查档,因企业关停并转,他的档案被转了好几个单位。我俩白天黑夜地查了6个单位的档案,终于查到审批手续,也终于圆了这位查档人落户大连的梦。20__年8月起,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美国学生倪志宏为完成毕业论文,通过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中国东北历史与社会研究中心介绍,三次来双城查阅民国档案,每次都住十来天。我不仅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也尽力照顾。后来我们成了朋友,通过他,也把我们档案人的形象带出了国门。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成绩决不是我一个人的。这里有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有当地领导的关怀支持,更有同行们的齐心协力。1998年双城馆晋升省二级馆,20__年又晋升省一级馆,可以想象要做的工作有多繁重。当时单位没有电脑,很多工作都是手工抄写,白天忙不过来,大家都自觉地把材料带回家里加班。这些女同志都是母亲,家里有老人、孩子,家里支不支持没人知道,加班费根本没人计较。后来上级要求对民国时期的档案进行案卷著录,大家都是自备防护服装。特别是三伏天更苦,在库房工作半天出来内衣都能拧出水来。那段时间里,多数时间中午她们是自备盒饭,只能在饭前打盆水关起门擦擦身子,可是没有人叫苦。

我干工作不追求荣誉,但却十分珍惜荣誉。1993年以来,我受市委、市政府记功奖励2次,嘉奖4次,获优秀党员称号3次,哈市档案先进工作者2次,还有其它方面的奖励若干次。面对这些证书,我也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当吃当喝呀?能提职提薪呀?但我坚信,每一句表扬,每一份证书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支持和鼓励。为了档案这块事业和心中的梦,我无怨无悔。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十

档案文化是传递爱心的温暖。档案文化应该成为人的生活状态,蘊涵于不经意间的细微处,给人的温暖。档案文化是一种谦逊,潭深波涛静,识高语音低。档案人往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档案文化是一种包容,"水至清则无鱼”,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尊重个性为他人着想,得理也让人。档案文化是一种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文明,在文化的高度更在于"己所欲也勿施于人”。从不干挠他人的自主选择。档案文化是一种体贴,简单的一声叮咛,一个证词,一声祝福,可以给人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或许暗香浮动,韵味深长,永生难忘。这是我档案人生四十年来的感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多年来在兰台深涯里,总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里于豪放之外”,分享着档案文化的风采。

在__一个偏僻山区的档案界里,默默工作中,档案文化基因的传承,我们从实际。

与县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整合档案文化资源。溶入在一县的大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中,己达成人们的共识!在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下,坚持特文化发展道路中,志士仁人的焦距已走进了档案文化领地。__档案局、馆的档案赤子们走下神坛,掲开尘封,不负众望,以鲜活面目,展现着档案文化的风采。

__文化与民族档案文化风采的交响曲民族文化是县区域文化中的明珠。中国西部的__、平武、九寨等县居住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活化石一一__人。历史悠久,特色着著,尤其在地域、遗传、民俗、语言、信仰、婚丧、服饰和遺传基因、文化特色,颇具独特,有神釆,有魅力的地域文化。中央民委认可为"__人”。专家学者界定为"中国__人”,构成了__文化。我们笫一次疾呼出了《中国__人在__》的书稿,时值20__年7月1日。

__人的研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档案人利用档案资源参与这一大的课题研究,1989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上刋发了《__人论稿》,1990年获__省局颁发的科技成果一等奖。之后又在《中国档案报》发稿《档案重塑__人》、《__文化散记》、《__人面具舞》等。近来在《中国民族宗教网》上刋发《中国__人研究档案》、《__历史沿革(新版)》、《__人土司制度》。在宣传宏扬__文化中,为刘启舒先生主编的《____人》一书供稿,原档案局长李小安主稿《__人组歌》等等。中国__人的舞蹈《池哥昼》在兰州中国艺术节上演出获奖,並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名录。__成功举办过二次中国__人艺术节,档案局长周琳娅参加了这些活动,拍摄了很多珍贵照片珍藏馆中。馆内专门开辟了"__文化”档案征集收集活动,现存有照片一千余张,文集十多种,档案百余份。进而组编__人文萃,为__人"申遗”工作创建文化资源。

语言是亲切的。__人有独特的语言,极其丰富,学者界定为超出藏语支语门巴语与藏语之间的差别的独立语言,学者从__语中析出三千多词、单元音13个、鼻化音8个;与藏语二千多词比较:同源词556个,占27.1%;异源词1495个,占72.9%。(摘引《__藏族族属问题研究集》)中国语言学者孙宏开明确析出"__语”是独立一种语言。__档案局馆将利用声像档案优势,永久保留下来,以留传千秋。

__文化,已构成了一个熣灿绚丽的态势,荧屏、舞台、画报、大型书刋,也飞声海内外。利用档案文化永久芬芳__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文化的传承和脉动亟需档案界的整合。当今一个__文化与档案文化的交响曲,正在这里进行着。

当我年逾花甲,对这种文化情怀还不断追求,最近编辑出印了《中国__人研究一谭昌吉文选》。还多次深入__人民俗博物馆,传授档案管理知识,用档案管理方法去指导该馆的陈列、征集、研究、保管实物档,文献档案。此信息得到了中国档案网、__档案界支持。

民间文化与档案文化风采的协奏曲民间文化是生命力最强的文化沉淀,如与深厚、理性、科学档案文化,和谐相处共进,那又是一道绚丽的风采。日以继往,人们需要档案的润泽,档案更需要人们的支持,我在此现实的生存中探索着结合点。发现其中共性、个性、特点、焦点,演奏出一曲曲协奏曲。

民歌、民俗、山歌、谚语、楹联、家谱,一丛丛灿烂的花簇,走进了档案文化的殿堂。在县档案局的支持中,__不少仁人志收集整理,精心编辑,自费印刷,广为传承。如叶珍全《__民歌》丶张才林《山歌五百首》丶张玉林《歇后语》丶王玉贵《__民歌八百首》丶陈发祥《__民歌谱曲本》;谭昌吉《礼俗秘文》;还有符纯良《阴平农历》等等填补了历史空白。把偏远山区的声音传向四方。

在省城的将军文人齐培礼也按奈不住家乡情缘写出大作《阴平古今歌谣选》、《阴平古今楹联选注》等等。增添了阴平文化色采,把古老,深邃,尘封的阴平文化打响了。

中国史志、家谱,是世界文化瑰宝。家谱文化,是这部協奏曲中重量级音符。传承千百年的家谱、族谱,以往也只是在少数人家庭所拥有。当今她与档案文化结缘,又出现一道靓丽风景。国盛修志,族旺修乘,家兴修谱。编写家谱的人多了,我退休后办了个"家谱文化服务部”。以诚信、务实、尊法、崇礼、传承的服务宗旨,活跃其中,享受着民族文化的欢欣,沉浸档案文化的温馨,乐在其中。

《尤氏家谱》是当今编排最好的谱牒。编辑合理,述事真诚,追朔深远,史实确切,印刷精美,颇受人们睛睐。在编辑中我从档案馆里介绍了尤氏先祖三代世祖,均参与了清康熙、乾隆、光绪时的《__志》编修,和部分诗篇、墨宝,尤氏家人十分感激,把这一切载入新的家谱之中。增添了先祖们光彩足迹,充实了后人的向往。这样事例屡见不鲜。有的家谱联系着海内外,有的牵动着族人们的心,有的为下一代嘱托,光大着诸门文化。正如一族谱序文言"神往先祖之为人与其历史,使之勤俭任事,为我氏族之族性。孝于家,恕于人,忠于国,毋敢少委靡,毋取失于傽徨,绵绵延延,永昌厥后”语重心长,令人神往!这一系列活动与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所指,无端的默契!

档案文化的风采,为我照亮了人生,点击了我命运之星火。淡淡远去兰台,茫茫人生档案,留下一种情愫。不思量,自难忘!离职、退休、老来,档案对我来说无怨无悔,在档案界长河里一点小小的语丝,寄托"档案在你身边,她温暖着千百万个人心"!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十一

进入6月份以来,xx市xx区多个街道、社区根据市、区档案部门的部署,面向居民群众开展以“档案与民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xx街道xx社区在人口密集流动点张贴海报,开展“加强民生档案宣传,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主题宣传,吸引居民观看、学习,并由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发放档案知识宣传材料,耐心解答档案方面的咨询提问;通江街道在站北社区开展现场宣传,以张贴宣传画的形式向居民普及科学利用档案知识,引导大家认识档案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迎龙桥街道五爱家园社区不仅在社区公告栏内张贴“档案与民生”系列宣传海报,还通过制作黑板报、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今年国际档案日的活动主题,增强社区居民保护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

xx区今年的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深入到街道、社区,拉近了居民与档案的距离,营造了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社区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珍惜档案、爱护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普遍认识到档案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十二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转眼之间,我在__省__市档案馆工作已有20个年头了。

回顾20年的工作历程,我与大家共同经历了许多,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汗水。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对兰台有了深厚的感情和认知,并从档案工作中不断体会出档案承载历史的神圣使命,在经历和参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档案的魅力所在。档案已成为我生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平淡中体会责任担当。

刚刚调入__市档案馆工作时,档案工作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单调枯燥,寂寞清苦,周而复始,专业性强,工作量特别大。再加上有些人对档案工作的认知不够,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我怀着忐忑不忘初心情来到偌大的档案库房的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安静了下来。因为我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档案柜静静地立于城市的喧嚣之中,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的味道、干燥剂的清香。随手打开一节柜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标注着号码的档案盒。我的脑海中瞬间闪现出一个画面: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像一幕幕尘封久远的历史。我想,这柜子里不是普通的纸张,而是__市发展的真实凭证。

当时,正好是创建__省首家县级示范档案馆的关键时刻,我们全体人员开始责任到人,努力工作。我被分配到了馆库档案整理小组,负责将馆藏全部档案整理一遍。

我和同事分工合作,将原有资料整理归档,从装订、分类、排列,到编号、编目、装盒等。看似简单的工作,到自己手里时却不那么容易了。不会装订、分不清归档范围、混淆保管期限……这时,我才发现档案工作并非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各种业务技能。就这样,我在档案库房里一待就是几个月,中午不回家休息,在食堂吃完饭就接着干,几个月没有节假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其余同事也如此,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大家同甘共苦,积极向上,团结一心,这种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我。这期间,我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在成功创建__省首家县级示范档案馆的那一刻,面对卷香满溢、汗牛充栋的档案史料,我深感任重而道远。

在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

从最初对档案工作的漫不经心到发现档案的魅力所在,可能只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美丽的蜕变。参与示范馆的创建、整理完善档案只是我档案生涯中一个小小的剪影。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陆续参与档案业务指导、档案宣传、重大活动档案的提前介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担当各项档案展览的讲解员、查阅窗口的接待者……各种身份的转变让我全方位地认识到档案工作的多功能发展。

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不仅是__市档案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全市档案工作不断壮大的参与者、实践者。在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的进程中,__市档案馆始终参与其中,并收获了许多荣誉。所有沉甸甸的荣誉,都真实地记述了__档案工作的飞跃发展,更承载了__兰台人的初心与使命。

我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我们的事业每前进一步,档案工作每取得一项新成就,都离不开每一名档案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记录历史,淡泊名利、服务社会,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在创新中展望美好未来。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__市档案馆始终把服务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近年来,市档案馆不断拓展业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尤其是在积极推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档案工作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与提高,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雨征程复兴路——中共一大到十九大档案图片展”“国旗、国徽、国歌档案展”“雷锋档案展”……通过内容真实、丰富的馆内展览、巡回展示版面等多种形式,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图片资料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接受,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多种档案编研成果的问世更是让档案不再“藏在深山无人识”,“__档案”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的高速运转将各种档案信息送入了千家万户,让群众更加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

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相信,__档案人一定能一如既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创新、发展、实践”为依据和支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发展中不断开拓思维,继续谱写__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6.9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十三

国际档案日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公众认识档案和关注档案事业,通过展览、征集、座谈、参观、互动等手段,提高社会公众档案意识,增加档案工作者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档案日档案工作者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五年来,我的心态由庆幸转为迷茫直至委屈最后振作,今天的我只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肩上的重任,发挥一己薄力,让档案承载起更多人共同的记忆。

一、庆幸。

20__年3月,____党旗红网站刊登出了____市第一批跨区域跨部门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在全市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干部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均可报名通过竞争性选拔的方式,跨区域跨部门提拔任职,宾阳县档案局是可以竞争上岗的部门之一。自幼喜欢收集、喜欢记录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比乡镇副职更适合我的岗位,也认为凭着自身所具有的认真、细心、负责,定能胜任档案工作要求,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笔试、面试、考核,我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档案工作者。那时候的我非常庆幸。

二、迷茫。

到档案局工作后,我才知道,看似清闲的档案局每天都有着做不完的工作,但我仍保持一颗强烈的上进心,不断加强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各种门类档案的整理方法,努力地学习公文写作与处理,做好上传下达,宣传总结,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但是慢慢地我发觉,尽管自己为档案工作每天忙个不停,但在同学、朋友甚或其他人眼里档案工作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于是我陷入了迷茫的境地。

三、委屈。

激情在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工作中消退,迷茫的心态悄然萌生,在这一天升级变成了委屈。启动新馆建设,申请用地,申请资金,跑部门协调,压力越来越大。这一天,因新馆进度问题,需要找领导协调,但接待我的工作人员知道我来自档案部门而表现出的冷淡和不屑,令我十分难过和委屈,回到局里带个下午都无法用心工作。

四、振作。

档案局怎么了?档案工作怎么了?档案工作真的可有可无吗?档案工作虽然不像别的工作那样张扬、高调,却默默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每一天,有到档案馆查婚姻档案用来买房买车的,有查档案来办理提工资、提工龄的……曾遇到一个____来的老伯要查他当年在宾阳某个乡镇下乡插队的档案,可是工作人员却没有找到与他有关的相关档案。那一天,在听到没有他要找的相关档案后,老伯还一直站在我们身后,久久不肯离去,任凭怎样解释与劝说,他仍旧站在那里念叨着:我是某年到某年走的,怎么会没有档案?没有档案叫我怎么办?这个久久不肯离去的老伯强烈刺痛了我的心,那一刻我突然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无奈与茫然,也突然明白了档案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我为自己能从事这样一项重要工作而深感庆幸!

心态决定状态,意识决定行动。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我们每天守着的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肩上的重任,把档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让档案承载起更多人的共同记忆。真心期望档案工作的明天,有我,有你,有他,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明天留下更多的印记。

档案不论是身穿甲骨、竹简,还是衣着纸张、光盘;不论是蜗居架阁库,还是荣登高楼大厦;不论是遭受焚书坑儒的伤痛,还是迎来现代文明的光辉照耀,都一样沉稳冷静,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品性依旧。她仿拂是一位历经沧桑、饱尝炎凉的得道高人,看破尘世,了然于胸,坦然地从远古走来,无畏地向未来走去。

档案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忠于真实”。不论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还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不论是面临消磨殆尽的生命威胁还是面临粉身碎骨的死亡考验,她也不曾改变其一颗真实的心。因为她深知,维护历史原貌、捍卫事实真象就是她的神圣使命;因为她坚信,讲实情说真话是她独特的风格。纵观古今,她始终保持初衷,表露真我,对历史、对事实忠心不二,一以贯之。

档案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链条,它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它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它客观地面对一切世事变迁,忠实地记载历史的美丑善恶,有力地匡正着花样翻新的野史和传言。它以其特有的客观和公正,为后人保留了真实的历史。

其实,档案员的生活真的很平淡,工作很单调,从事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他们是一群最平凡不过的人,整天面对一大堆资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地重复着归类、抄写、装订等一系列机械的工作。然而,正是这简单重复的工作,真实地记录了人们的活动,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没有哪一项工作可以像档案工作这样能够穿越时空横贯古今。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实践,我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崇敬这份工作,因为它能“对历史负责”;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它能“为现实服务”;我理解这份工作,因为它将“替未来着想”。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如果可以,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作为一名普通的档案员,我认为,我很普通,也很平凡,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我要说的是,档案员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同样也能让自己的生命闪光!作为档案工作队伍里的一员,我始终相信,小草虽小,一样能铺成辽阔的大草原,档案工作虽然平凡,一样能走向不平凡。

今天,我要用一名普通档案员发自肺腑的声音说:我是档案员,我骄傲,我自豪,我选择从事档案,无怨无悔!

我的父亲是一位只有小学学历但喜欢读书看报的农民,也是在九十年代全村唯一一个从幼儿园起就把女儿送到县城读书的农民。在父亲的认知里没有“档案”的概念,但是一直在做着这件事——收集、保存与家人有关的一切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房契、户口本、结婚证、出生证明这些重要的证件自不用说,但凡跟我有关的东西他都要好好保管起来,比如我获得的每一张奖状、每一张照片、用过的每一本书、画的第一幅画、写的第一幅毛笔字等等。

后来,在我上中学以后,父亲母亲改行去养蜂了,一年四季追逐着花期,成了漂泊在异乡的蜂农。为了鼓励我这个寄宿在学校里的“留守少年”勤学上进,他们除了经常给我打电话外,还会每到一个地方就给我寄一张印有当地风景的明信片,简短的话语中饱含关怀和鼓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妹(父母对我的昵称)要努力学习,以后出来看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句话,妹共勉”、“读书辛苦,劳逸要结合,注意身体”……从这些明信片上的只言片语,我能够体会到父母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为了给我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而选择离开我在远方打拼,这让在孤单岁月里的我心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平安度过了青春的叛逆期。这些明信片现在也成了我们家的“家庭档案”。

有一次父母吵架吵得很凶,闹得不可开交,母亲气得扬言要跟父亲离婚,还收拾东西要离家出走。在整理行李的时候,翻出了一些父亲小心翼翼珍藏的旧物,有我小时候用过的襁褓、穿过的的确凉的花裙子、堆叠起来有半米高的奖状和书信、孩童时代随意涂鸦的“画作”、不同时期家人的照片……“你爸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什么破烂都堆在家里占地方,这十几年我烦死他了……”说着说着母亲的声音变低了,拿着她口中所说的一件件“破烂”端详,慢慢欣赏着这些泛黄、虫蛀、霉烂的物件,或许是这些“破烂”勾起了母亲心底的一幕幕往事,有一些美好和快乐的记忆让母亲心软了。母亲眼中弥蒙着泪水,柔声对我说“我老是嫌弃你爸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堆在家里占地方,现在看着这些东西好像这十几年的日子又过了一遍,一家人风风雨雨十几年了不容易,这次就算了,我不跟他计较。”一场离婚危机就这样被蕴含在“家庭档案”里的光阴故事化解了。

在父亲收藏的“家庭档案”里,除了有爱有故事的老物件以外,还有十几本产生了经济效益的生产笔记本。早期,父亲在家务农种地时,我们家凭着两亩地却也过得挺滋润的,秘密就在于父亲的生产日记本里。在日常的劳动过程中,父亲喜欢记下每年每个季节各类农作物的价格,凭着这些积累下来的价格信息,父亲尝试摸索价格供求规律,当菜花涨价、豌豆苗烂市的时候,来年村里很多人就都一窝蜂地选择种菜花、放弃种豌豆苗,我爸却和别人相反,不仅不种菜花继续种豌豆苗,而且还提前种,比普通人家的豌豆苗早上市一个月,不仅能卖到脱销,而且还得到了不错的价钱。这样的小胜利不是一次两次的侥幸,而是经过了无数次实践验证的“小确幸”。后来父亲出去养蜂了,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还是不变,从日复一日的价格记录中总结各类与养蜂有关的必需品的价格浮动,总是能在涨价前提前囤货,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果在采蜜的高峰期总是雨水不断的话,蜜蜂将无法采蜜,父亲通过记录每个季节雨水量的变化与各类蜜源时间的长短,摸索出二十四节气时天气情况对各地荔枝花、龙眼花等开花情况的影响,选择出最合适的采蜜路线,规避了风险,几乎每年都有不错的收成。也因此,养蜂的同行每年出发赶蜜源之前都会来电话打听父亲的行程,父亲决定走哪他们就跟着走哪。

我和母亲一样对父亲的做法也有过误解,以前也只当父亲是念旧的人,喜欢留着旧东西。后来参加工作以后接触到档案管理工作了才知道,父亲一直是在收集我们家的“家庭档案”。虽然他本人并不知道“家庭档案”是什么,只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点有意义的纪念品,但是他的这些做法确实给我们一家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要继续珍藏那些满载着美好回忆的照片,那一张张写着鼓励话语的明信片,以及那些堪称父亲劳动智慧结晶的生产笔记本……我要把父母给予我开明、爱和鼓励的教育方式传承下去,要把我们家勤勉上进、不怕吃苦的朴实家风传承下去,要把父亲善于总结归纳劳动经验的智慧和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传承下去。

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家庭档案”是研究家族史以及家庭成员历史的最可靠的一手材料,同时也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可靠材料,建立“家庭档案”可以对国家档案资源进行重要补充。在法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家族档案馆、私人档案馆。“家庭档案”,不仅有家庭成员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更多的时候能够反映了家庭生活、发展历史,是家庭教育的生动素材,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家庭历史的真实写照。建立“家庭档案”,可以传承优良家风,延续培养家庭美德,进而传承社会精神文明。所以说,建立、维护、保管、使用好“家庭档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以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一个家庭的“家庭档案”素材越来越丰富、广泛,且不乏收藏价值,投资理财类、基建设备类、健康体检类、资格证书等证件类、社会交往类、收藏财富类等等。然而,“家庭档案”的管理现状却让人堪忧。前几天,在____新闻频道看到一则新闻:“____市某居民楼房间内大火,家中存放的40万现金以及金块等重要财物严重烧毁……”不胜唏嘘,然而类似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屡见不鲜。我从事档案管理工作5年多了,对于如何保管档案有了一定了解,我买回了档案盒,将家里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编目录、装盒,锁在了铁皮柜里。然而,我能做的仅仅是利用专业知识使得家里的档案分类清楚、方便查找、不易丢失而已,要想把家里的“家庭档案”保管得万无一失太不容易,毕竟一个家庭本身拥有的条件太有限了,就连基本的防虫、防霉、防火、防盗等都难以保证。

就我国目前,还少有“家庭档案”保管专业机构、私人档案馆,社会大众对于“家庭档案”的档案社会意识也不强,“家庭档案”管理能力缺乏。家境殷实的家庭保存家庭重要档案的途径大多数是到银行租用一个保险柜进行存放有财富价值的理财类材料。但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是还未达到每个家庭都有经济实力到银行开保险箱存放家中重要物件,社会上也并不多见能够托管“家庭档案”的机构,能够将“家庭档案”送交当地政府档案馆寄存或托管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大多数普通家庭如何妥善安置“家庭档案”呢?这是值得我们所有档案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档案工作实际,从拓宽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渠道出发,进行了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要多渠道广泛宣传“家庭档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从思想上使社会大众重视“家庭档案”。各级政府和我们的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各类新闻媒介介绍档案和档案工作,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走上大街分发宣传手册、走进社区和校园开展知识讲座普、档案文化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家庭档案”的认知,增强对“家庭档案”的保护意识,强化社会档案意识。

第二,送服务,送教育培训,帮助更多家庭妥善管理“家庭档案”。一是“授人以鱼”,各级政府和我们的档案部门应面向社会,收集、接纳有价值的“家庭档案”,帮助群众管理那些有价值的“家庭档案”,在接收前可以对其保存价值进行甄别,为国家档案资源进行有价值的补充;二是“授人以渔”,开展“家庭档案”管理专题教育公益培训,教会更多群众“家庭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比如如何分类、整理、汇编,如何进行“八防”管理等等,利于普遍提高社会大众的档案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增强社会大众对于档案工作的认同感。

第三,允许和鼓励民营“家庭档案”管理机构、私人档案馆的合法开设、运营,或者采取“ppp模式”建设公私结合的“家庭档案”管理机构,加强立法监督管理,保证档案托管家庭、托管人的合法权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