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观的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1:41:15 |
  • ZTFB |
  • 9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所学所思所感。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列举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你的进步。10.心得体会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除了正常上课、批改作业之外,要干多少事?据统计后发现,一天最多要完成15项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就这样平平常常、按部就班、忙忙碌碌地工作着。这其中又能寻找到怎样的职业幸福呢?

假期里读了《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这本书,引起我的共鸣:老师,最主要的是育人,我们要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才能看好我们的学生。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学生的很多事情,仅仅烦恼是无济于事的。当孩子很亢奋的时候,你能否用富含感染力的言语,让他归于平静;当孩子沉闷的时候,你能否用有趣的话语或活动,让他兴奋起来;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你能否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的向往,让他获得一种动力,这些就是为人师的魅力和幸福。

我们首先要看得起教师这份职业,尊重我们的职业,我们才可以做到尽职尽责,这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教师的幸福,首先要建立在当下,这种幸福源于对职业的'不断追求和挑战,不是说仅仅将昨天的教案搬到今天的课上就可以的。其次要禁得起寂寞,耐的住清贫,静下心、沉下心来搞教育,要挖掘自己的专业,向学者发展,当成功来临时,这就是一种幸福。

教师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教师不是一般的职业,教师人生的不幸福,生活的不如意,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不要把自己的不如意流露在学生面前,这也叫做职业底线。当一个教师内心充盈幸福的时候,将带给学生爱的感召力。要用长久的眼光看待学生,它能使我们从容地看待工作,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把教师工作做得有滋有味。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几句话更让我赞叹:我们不要把工作当成一个个任务,要讲究艺术性,我们面对着是活的学生,心态一定要好,承认学生的差异,发现闪光点,就能做好工作。不仅要包容学生的差异,更要看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哪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同时还应该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等,这就是一种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改进现状,可以让我们感悟一种教育规律。烦躁和埋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会使我们更加偏离。不论怎样,都要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生活的浓厚兴趣。

为人师要有个好的研究心态。教师要拥有“清、正、雅、和”的品质,能够在一种宁静的状态下,在一种平和的心情中,用一种平常的眼光看待自己每天的职业生活,主动去寻求一种专业素养的提升。要做一个激情与理性融于一身的教师。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要有感召力、影响力。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动之以情、抚之以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难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应该激情与理性并存,热情与真诚同在,避免简单的说教,用儿童的眼光与孩子交流。在对职业的掌控中,体会职业自信的幸福。

研究,其实就是把我们每天简单的、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要每天超越,就不会觉得那么枯燥和乏味。当教师要享受做教师的幸福,这是最基本的--在平和的心态中研究平凡的小事。研究对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习、意味着实践、意味着反思、意味着改进,因此,教师作研究和大学专业人员作研究是完全不同的。

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肯定是有差异的,但是心情应该没有差异。如果教师的脸上没有洋溢着幸福感,那么这所学校肯定没有朝气;如果一位教师对自己的学校没有一种自豪感,那么这所学校也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教师要“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

笑着做教师:不会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传递他内心拥有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透过教师智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

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该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成长中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乐着做同事:教师们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助,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教育行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之间的友爱和尊重,又会让我们的教育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要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使教师每天都能带着幸福感来到学校,每天又非常温馨地离开。教师和学生因能得到变化和成长而幸福,这种群体的职业幸福感会像种子一样生长、传播。

msn(中国大学网)。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而幸福却是每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奋斗与幸福似乎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断地奋斗,才能争取到更多的幸福。然而,奋斗也需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来指引,只有正确认识奋斗,才能找到幸福的路径。

第二段:奋斗的意义(200字)。

奋斗是人类的本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追求。奋斗意味着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尚、更全面的自我价值。通过奋斗,我们可以实现人生的梦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奋斗是与日俱增的动力,它让我们积极进取,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段:正确的奋斗观(300字)。

然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盲目追逐功利与金钱,而要追求内心的真正价值。奋斗应该是有方向、有目标的,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我们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学习和成长。在奋斗的同时,也要充分享受奋斗的过程,感受其中的快乐和成就。

第四段:奋斗与幸福的关系(300字)。

奋斗与幸福是相辅相成的。奋斗可以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当我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会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奋斗也能让我们更有自信和自尊心,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第五段:观念转变带来的幸福(200字)。

正确认识奋斗,将带来更多的幸福。当我们明白奋斗的真正意义时,就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我们会更加理性地对待奋斗的过程,不会因过分苛求而给自己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我们也会更加珍惜奋斗带来的成果,享受其中的幸福和喜悦。只有通过正确的奋斗观念,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奋斗与幸福的完美结合。

总结:奋斗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幸福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正确的奋斗观是实现自身幸福的关键所在。通过积极奋斗、追求真正的价值,我们才能找到幸福的真谛。努力工作,追求梦想,同时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奋斗之路,实现人生的辉煌。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讲述了主人公杨得操脱贫致富的故事。影片通过对扶贫对象原型的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生动再现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心得体会(七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解答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解答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答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__年9月,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驻胡家坨镇将军坨村驻村帮扶小组3名帮扶队员来到胡家坨镇将军坨村,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使我们既得到了锻炼,又助力了成长。

一、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农民的心更近了。

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我们走进了将军坨村。驻村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将军坨关怀的具体体现。驻村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我们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家庭,静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我们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几个月来,街上的路好走了,土围墙换上了铁艺墙,村民广场还新装了健身器材等等,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将军坨村群众们的幸福指数,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二、基层干部接触多了,对基层的了解更深了。

三、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我们发现:

一是基层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

二是基层财政所保障水平低;。

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乡镇职能不对称;。

四是乡镇财政缺乏自主财源,管理不规范;。

五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落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六是乡镇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业务量大,服务项目多,服务难度大。这次调研使我们对乡镇财政及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完成各项财政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去田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更加热爱了。

驻村期间,在村支部何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我局帮扶的蔬菜大棚基地和机井地。到了蔬菜大棚,我们被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和长势可人的玉米地所征服了。这里的白菜、圆白菜、辣椒长势喜人,一片丰收的景象。在此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杏园基地,将军坨村有500多亩的杏园,还有50多亩杏园用于发展观光采摘,带动全村林业发展。我局工作队在外出打工农户闲置的院子里也培植了一个小蔬菜基地,有黄瓜、丝瓜、茄子、豆角、生菜、西葫芦,还有水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真是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在仔细倾听村民和驻村工作队讲解拔草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拔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就熟练掌握了拔草的技巧,做起来游刃有余。看着我们做起农活来如此利索,何书记称赞道:“没想到你们这些略带几分娇气的文弱书生,干起农活来,还真像那回事儿,像你们这样能吃苦、肯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们听后,干起活来更起劲了。田间劳作不仅使我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并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热情与艰辛。通过田间劳作,使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热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五、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也更多了。

通过这次驻村帮扶锻炼活动,我们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青年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锻炼,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基层干部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通过锻炼,助力成长。

驻村期间,我们学习了锄草、浇地、对花、挖地、施肥等农活,亲身感受了农民的不易;对基层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基层工作难”的心声有了切实的体会;对基层财政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做好财政工作的能力;通过和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驻村锻炼,小组成员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大家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情。驻村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收获颇丰,这些收获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词描绘的“家给人足、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图景。然而,纵观我国历史,贫困问题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特征,要解决这样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是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一项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就的。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全国展开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更多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易地扶贫搬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减贫事业迈上新台阶。

是什么力量确保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全党全国上下一鼓作气,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决心。

从苦瘠甲天下的“干沙滩”到山绿民富的“金沙滩”,从“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的赤贫无助到“匝道经济”“乡村跑腿”“后备厢经济”的创新探索,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走出沙滩”的现实版“马得福”,离不开每一位“问天要路”的当代愚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扶贫干部余芬生前的日记,生动地诠释了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气和担当。正是扎根在贫困地区的亿万党员干部,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圆梦之路,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扶贫,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脱贫历程,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克服了千难万险,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传递出“中国道路”的发展自信和治理智慧。如今,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起点上再出发,如何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新的更大课题。未来,惟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时代蓝图,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篇章。

小时候,笔者所在生产队有一位贫困户远近闻名,原因何在?他妻子去世早,自己带着一个儿子,平时四体不勤,自家干活时常不出工,集体干活时出工不出力,夏天怕热躲在破房子里不愿出门干活,冬天怕冷躲在破被窝里不愿下床干活,政府年年救济、邻里常常接济,还是摆脱不了贫穷。跟着他吃苦受罪的儿子成年后出门打工,勤劳致富,如今盖起了楼房,娶妻生子其乐融融。

人们常说,邻帮邻是一时的,自帮自是一辈子的。日子是靠自己过出来的,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贫富,政府救助、邻里接济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正如唯物辩证法所揭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起决定性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理论上讲,“真扶贫”是“真脱贫”的前置要件;从逻辑上讲,“真脱贫”必须要“真扶贫”;从实践上讲,“真扶贫”可能实现“真脱贫”,也可能实现不了,为什么?一是客观上真扶了,主观上真努力了,就能“真脱贫”;二是客观上真扶了,主观上没努力、或努力不够,就可能难以“真脱贫”。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应该说,贫困群众没有一个不希望脱贫致富的,绝大多数贫困群众都能在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下,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正如笔者见证的那位贫困村民一样,确有少数贫困者在贫困面前失了志气: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条件恶劣、山多地少,认为种田种地再累再苦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却不从自身找原因,也不看看邻里为何能在同等条件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的怨病自弃,以病为由,自己放弃努力,也不调动甚至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导致一家人长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弃了致富希望;有的怨运不济,种植或养殖项目不幸遭遇天灾人祸,梦碎一刻,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诸如此类,正如人们所说,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灾人祸、患上大病等客观一时之因,政府可扶、邻里可帮,贫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等主观常态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邻里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贫困难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贫困是座大山,但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过人的志气,高不过人的自强。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人,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志气、才能自强,在脱贫上依靠“扶”而不全赖“扶”。

扶贫理论上,有个“贫困陷阱”,即贫穷会成为贫穷的理由:因为穷,有致富的机会没有钱投入,把握不住增收的机会;因为穷,受到的歧视多、打击多,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因为穷,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下一代还会穷。如果跳不出“贫困陷阱”,即使一时脱了贫,也容易返贫。扶贫实践中,有个贫困“依赖症”,即“等、靠、要”,虽然这是少数贫困群众的贫困“痼疾”,但个体带来的影响却不利于整体脱贫致富。“等、靠、要”,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汉行为,等,等不来真正的富裕;要,要不来一生的幸福;靠,“靠山山会崩,靠树树会倒”。幸福不会从天降,扶贫当先扶其志,摘掉贫困帽子,最好的办法,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我反省;与其陷在阱中,不如效法榜样;与其自暴自弃,不如发愤图强;与其苦熬坐等,不如苦干巧干,“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扶持、有帮助,要抓住时机、借力脱贫;没有政府扶持、社会帮助,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志气,“输血”才能强身;靠实干,“造血”才能发展。

扶贫中,政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中,脱贫者“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一次两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贫和社会的救助资金,花光之后还是贫困。一位扶贫工作者到一个严重缺水县检查扶贫工作时发现,扶贫办以高价从巴西引进抗旱良种给贫困农民试种,没想到有的农户把良种拿回家没有种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结果那些贫困户还是脱不了贫。“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资源匮乏,自然禀赋不高,却成为京沪之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浙江山区的贫困群众靠的是什么,是“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憋足劲头艰苦创业,发挥智慧不断创新。“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病后康复,焕发精神,全家一起脱贫困;因灾返贫,痛定思痛,远近兼顾建家园;面对政策,抢抓机遇,远谋近施谋发展;瞄准穷根,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快致富。扶贫要扶志,还要扶智,再穷不能穷教育,搭上“教育扶贫行动”,让孩子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识改变贫穷,以智慧改变命运,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会上授予张桂梅等10名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伟大事迹背后凝聚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秘籍”。我们当从中学好扶贫经验,传好扶贫精神,讲好扶贫故事,在一线大地上书写无悔青春。

铆足“敢为善成”的闯劲,开足马力全速前进。“当代愚公”毛相林带头签下“生死状”,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让下庄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我们也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去基层一线练就“能文善武”的过硬本领,既要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两手抓,做提笔能写、下笔千言的“笔杆子”,更要探访民情和生产发展两不误,做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的“实干家”,用学思践悟将青春写在田野上。

鼓起“踏石留印”的干劲,甩开膀子攻坚克难。“水利能人”刘虎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身患重病仍奋战饮水安全工程一线,助力贫困县的47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我们也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在基层工作中少些“花拳绣腿”,多下“绣花功夫”。既要全方位、广覆盖,不遗漏不放弃每个对象,更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准摸排核实核细贫困户,精准把控致贫返贫风险点,精准实现一户一策促增收。在工作中做到不怠慢、不虚浮、不急躁,真正为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让贫困群众生活“节节高”。

用好“开锁解结”的巧劲,精准发力点石成金。“草原绣娘”白晶莹瞄准蒙古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针尖刺破贫穷与落后,用丝线串起文化与幸福,带领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妇女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我们也要发扬“勇立潮头踏浪行”的精神,既要沿袭好老一辈干部朴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经验,更要创新求变,大胆跳出原有的框架,将新方法、新战略、新模式融入基层工作中来,下好一盘棋,激活一池水,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效。

抓牢“滚石上山”的韧劲,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四十余载,用自己的瘦弱身躯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用生命燃灯,将教育之光照进贫困山区,点亮大山女孩们前行的路。我们也要塑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质,时刻绷紧为民之弦,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沉下心来深扎根,放眼全局谋长远,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将贫困群众扶上马再送一程。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风雨,但仍然不断崛起,赢得世人瞩目。新时代下,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追求物质幸福”转向“重视全面幸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也在思考着自己对于“新时代中国幸福观”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

人们幸福的标准和观念因时代而变,比如我父辈所追求的幸福是有房有车,安稳生活;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些已经成为基本要求,我们关注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灵上的愉悦感受。因此,我认为新时代下中国的幸福观中,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即,不仅要关注物质和经济方面,还要注重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社会公平等方面,经济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全面幸福才能真正实现。

第三段: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我感受到新时代下中国强调“全面幸福”目标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首先,现在的我已经能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随时随地联系到同学、朋友、亲人,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这展示了新时代下中国“善用通讯技术,改善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成果。其次,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如乡村振兴,创新立国等,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努力,旨在实现全民幸福和社会公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多次感受到,我们已经在拼搏中体会到了幸福感。

第四段:

当然,实现全面幸福不是短时间的产物,它需要付出各种努力和付出。而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信,在新时代下中国实现全面幸福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多关注身心健康,保持平衡的状态;要思考如何贡献社会、关心他人,维护公正和平等;更要努力奋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幸福感受。

第五段:

最后,总结自己对于“新时代中国幸福观”的心得和体会,我想说,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普适的、持久的、全面的幸福感。要实现它,需要在人人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得到国家政策和实际支持,因此个人和国家、社会是相互影响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之付出努力和贡献,在这样的奋斗中,心存感恩、积极向上,相信我们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幸福不再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奋斗幸福观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价值观念。在工作中,如何将奋斗与幸福紧密结合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生活意义的重要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和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奋斗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首先,奋斗是幸福的源泉。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是奋斗的动力,也是实现幸福的关键。只有在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时,才能充分体验到精神的满足和内心的欢畅。在此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和突破都能为自己增添幸福的色彩。当我们真正做到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付诸于行动时,才能很好地体会到奋斗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正如俗话所说:“人生在世谁无一事?功名利禄皆由人。”

其次,奋斗为幸福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只有明确奋斗目标,持续付出努力,才能创造出更多实现幸福的机会。奋斗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更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从而为实现更多的幸福创造条件。奋斗提供了平台,让我们在社会中展示自我,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正所谓“奋斗不止是一座山,更是一条路”。

然而,在奋斗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脚下的幸福。奋斗与享受生活并不冲突,相反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学会在奋斗和享乐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在奋斗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调节自己的给付,在繁忙的工作中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乐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最后,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无论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攻克一道难题,都能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只要能在紧张的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就能体会到奋斗本身带来的幸福。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时,无论是得到别人的赞许还是内心的自豪,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正是这些痛苦与付出让我们成长并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奋斗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奋斗是幸福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实现幸福的机会和平台。然而,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平衡,不忘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奋斗的过程,把握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幸福。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六

奋斗,是每个人一生的主旋律。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但奋斗一直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观心,是指意识到和管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奋斗和观心,我们可以不断成长、获得幸福。在我的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奋斗幸福观心带给我的正能量和成长,让我更加坚定地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首先,在奋斗中获得幸福。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追求和目标,只有通过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挑战,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从奋斗中获得的幸福。我记得在大学期间,我曾经迷茫过、无助过,但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和属于自己的幸福。奋斗使我不再犹豫不决,明白了幸福触手可及,只要用心去追求。

其次,在观心中感受幸福。观心是指自我觉察、沉思内心的状态。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困扰和烦恼,如果不懂得观心,我们很容易被消极的情绪所淹没。通过观心,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平和、开朗。当我遇到挫折时,我会深呼吸、静心思考,寻找问题的根源并积极解决。这种观心的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更加快乐和幸福。

然而,并不是奋斗和观心可以独立存在的,只有把奋斗和观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通过奋斗,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但如果没有观心,我们容易迷失在功利主义的路径上。而通过观心,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但如果没有奋斗,这些目标只能停留在美好的幻想中。只有奋斗和观心相互结合,我们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幸福路径,实现我们的梦想。

最后,奋斗幸福观心给我带来了成长和进步。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面对困难的经历让我们不断成长。通过观心,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让自己能够面对挑战。我记得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通过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中,我成长了,也更加明白了奋斗幸福观心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奋斗幸福观心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通过奋斗,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幸福。通过观心,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困扰和挑战。只有把奋斗和观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奋斗幸福观心不仅让我们获得了幸福,还使我们成长和进步。让我们在奋斗和观心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七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幸福。在新时代,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全民福利体系也越来越健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中国的幸福观应该有以下几点:

第一段:物质享受只是幸福的基础。

物质生活提升了,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物质享受,但物质享受只是幸福的基础,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全部。换句话说,幸福的价值观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我们应该意识到,有些不需要物质条件支撑的精神享受和情感交流,才是真正具有深度和意义的幸福。

第二段:人际关系重要性大大增强。

在物质过剩和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物质享受来感受幸福是片面的。随着人际关系日益紧密和重要性增强,我们应该注重亲情、友情、爱情,营造温暖的人际关系,因为这些都是影响我们感受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让人民在身体、灵魂上都得到满足,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第三段:理财观念重要性需要更高要求。

虽然物质条件得到了提升,但幸福要长久保持,则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财观念。特别是对于我国中小投资者和普通市民来说,请我们具备新的投资理念和能力,以保障我们自己的财产安全。这意味着我们要了解投资理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效的投资策略,避免盲目跟风投资,以免遭受损失。

第四段: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平衡。

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不应该用时间和精力来换取疲惫和不幸。我们需要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在工作之余,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个人兴趣和爱好,让自己更加全面、健康、自信。同时,要有自我搏击的勇气和决心,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第五段:人的幸福全面而综合性。

人的幸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简单的,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只有让工作、家庭、朋友、财富、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达到一种平衡和协议,我们的幸福才是稳固的,而且这种幸福是全面、多层次的,任何一个层次的倒塌,都会影响到整个人的幸福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新时代的中国幸福观,而且这种幸福观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愉悦、更多的自信和更多的生命力。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八

该片由甘肃省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庆城县委、县政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摄制,导演和大多数演员均来自甘肃本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词描绘的“家给人足、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图景。然而,纵观我国历史,贫困问题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特征,要解决这样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是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一项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就的。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全国展开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更多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_年的2982元增加到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易地扶贫搬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减贫事业迈上新台阶。

是什么力量确保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全党全国上下一鼓作气,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决心。

从苦瘠甲天下的“干沙滩”到山绿民富的“金沙滩”,从“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的赤贫无助到“匝道经济”“乡村跑腿”“后备厢经济”的创新探索,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走出沙滩”的现实版“马得福”,离不开每一位“问天要路”的当代愚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扶贫干部余芬生前的日记,生动地诠释了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气和担当。正是扎根在贫困地区的亿万党员干部,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圆梦之路,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扶贫,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脱贫历程,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克服了千难万险,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传递出“中国道路”的发展自信和治理智慧。如今,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起点上再出发,如何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新的更大课题。未来,惟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时代蓝图,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篇章。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

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_+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扶贫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的吃穿住行倾尽全力出谋划策,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奉献青春,用他们最热诚的心为贫困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美的风景”。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湿了肺腑,却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要致富,先修路,要变好,先建桥,人民要富起来,需通过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促进增收,如此一来,修路建桥变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大山村通往繁荣富强的成功大门,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温暖之门。此时,我们扶贫干部站出来了,他们组建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协同我们的村干部以及无数帮扶责任人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扶贫队伍。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山清水秀,沉鳞在灿烂的朝霞下自由竞跃,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映衬在安静的小沙滩上,用他们的辛勤奋斗为村民建起一条条宽广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桥梁。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走出大山了!

你穿越山野丛地,洒满了汗水,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奋斗。这时,我们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协调村民旧房改造、搞拆迁、引水源、拉电线,落实国家房屋改建政策补贴,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满山村矗立着一栋栋明亮的小楼房,充满生机的夜晚,村文化广场响起了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温馨的家园,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山野丛地认真绘制着画卷,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农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焕然一新了!

你陷入田间泥坑,污浊了脚步,却迈向了胜利的港湾。房子建好了,就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生计,发展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了。我们的扶贫工作队难题又来了,要如何让我们这群憨厚淳朴但无专项技能的村民改变陈旧的思想去实现劳动致富呢?要如何让我们的山野田地发挥的作用带来劳动丰收呢?于是他们召集村民搞创业培训,做思想工作,拉投资赞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联系本地企业工厂,帮助村民稳岗就业。山上的茶花开起来了,地里的果实红起来了,家里的猪牛壮起来了,就业的人多起来了,口袋的钞票满起来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干事创业的作风好起来了。朝霞倒映在田间,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脱贫胜利的港湾中不断发光闪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富起来了!

闪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这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脊梁,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来到这片热土,希望能留下坚实的脚印,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一份喜悦与自豪,成功托起贫困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的希望。

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当一个贫困户和低保户,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此次脱贫攻坚表彰,既是对之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项接地气、树导向、得民心的活动。每一名获奖同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他们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困难群众的朋友家人,这群人肩上扛着三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品味不懈奋斗的“金字招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当一以贯之地坚持。回望来时路,8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从起初全国无数贫困地区的真困、真穷、真难,到“最贫困的堡垒”相继被攻克、“最贫困的地区”相继脱贫,都离不开无数扶贫工作者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可以说,脱贫攻坚的致胜密码就藏在扶贫工作者的不懈奋斗中。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他们用自己的始终坚守、默默奉献,把双脚放在泥土中,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朴实干工作,尽己所能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放弃的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缺席的是孩子的成长,收获的是百姓的交口称赞和无数满意的笑脸。

品味攻坚克难的“金字招牌”。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有的大山里的地区没有路,有的贫困的山村没有安全饮水,有的困难群众住的是危房……没路就修路、水不安全就安净水器、住的是危房就进行改造,村上没钱就立足实际、研究谋划产业项目,帮助村民致富增收。无论是困难群众自身有惰性,主观上不愿意行动起来的思想问题,还是看似无从下手的巨额负债,小到群众家里的屋顶漏水,大到整村脱贫摘帽“落后村”华丽转身变成“示范村”,都在他们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中逐一解决。在困难挑战面前,他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有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有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就这样,一块块攻坚克难的“金字招牌”在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品味团结互助的“金字招牌”。中国的减贫方略和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璀璨华章,也是人类发展史的宝贵财富。璀璨宝贵的背后,是团结的力量。正是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形成万众一心、埋头苦干的大扶贫格局,才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才把扶贫方略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各个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各条战线工作者们的紧密合作,就没有扶贫政策的落地见效,就没有帮扶措施的有力有效,就没有扶贫项目的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因此,要擦亮团结互助这块“金字招牌”,将脱贫攻坚战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的劲头保持下去。

岁月终将流逝,但精神烛照未来。让我们乘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东风,汲智慧和力量,扛起三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在前进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灯芯”,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证。百年大党一路走来成绩辉煌,首次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小康愿景。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脱贫攻坚这件“大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办好;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绝大部分党员干部不负使命和重托,他们中有的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一心工作没时间照顾家庭孩子,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向绝对贫困宣战到群众真脱贫,再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老百姓的幸福没有终点线,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能松懈,还需锚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动力、组织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是“灯油”,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保障。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是对历史和人民的答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构建、优化体制机制,采取更加集中的政策支持、更加精细有力的举措。在顶层设计上,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系统布局,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制定“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提出“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坚持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尽管脱贫攻坚显著成就,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度一点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强化资金支持,优化资金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是“灯基”,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涓滴成海,众木成林。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和国家弘扬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不断增进东西部相互协作脱贫攻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不断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力量重心下沉;广泛宣传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艰苦奋战,充分彰显团结伟力。乡村振兴已实现良好开局,但基础仍旧薄弱,想要实现大发展需要有关方面协同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履职尽责,培养新生代农民和乡村人才,增强其内生发展和致富能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肃省华亭市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深学”,让乡村振兴再添向心力。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各乡镇制定学习计划,列清学习内容,以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干部职工学习会议、村民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体学”方式,引导镇(乡)村两级干部以摘抄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开展“个人学”。

“勤练”,让乡村振兴再添战斗力。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充满激情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走深走实,东华镇针对村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冬季整治活动,打造宜居乡村,锻炼干部初心。砚峡乡开展了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主题演讲比赛暨知识竞答活动,激活干部激情,锻炼干部能力。上关镇按照“逐村社、逐人员、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排查原则开展了“十查十纠”行动,压实工作责任,锻炼干部担当。全市“真刀真枪”,力争练出干部“真本领”。

“多比”,让乡村振兴再添竞争力。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马峡镇由镇主要负责人带领分管领导、包村领导、镇村业务主干及包村干部围绕产业任务落实、村容村貌、卫生整治、户厕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致富典型培育等方面,通过“互相看,互相学”“做对比,看典型”的互动方式,自查自村短板、桎梏,互找各村典型、亮点,用良性竞争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全镇工作活力。神峪乡始终坚持“走出去”“带回来”,分批次组织乡村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就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规范运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交流学习。

“常赛”,让乡村振兴再添凝聚力。既是“赛”也是“晒”,为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打通乡镇发展“经脉”,“亮”出特色才能“赛”出成果。全市各乡镇就基层党群建设、文化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改善等内容,通过交流观摩、命题演讲、专题汇报、典型推荐等方式,互看互比,边赛边学。神峪乡的曲子戏,上关镇、西华镇的核桃种植园,东华镇杂交构树基地,马峡镇、山寨乡的药材种植基地;河西镇的仿真花加工车间,安口镇、策底镇、砚峡乡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晒”给乡村振兴添“炭火”,“赛”让乡村振兴聚“能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九

新时代中国幸福观是指对于幸福的认识和追求,是国家基本价值观的核心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幸福的追求也得到了不断地升华和丰富。在实践中,我们更加理解了幸福来自哪里,如何去追求幸福,以及如何去感知幸福。本文主要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我的新时代中国幸福观心得体会。

第二段:幸福来自何处。

在新时代中国,我们认识到幸福来自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中国鼓励个人和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历史。对于个人,幸福是由自己创造的,通过学习、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贡献。对于社会,幸福是由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来创造的,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愿望和实现的目标。

第三段:如何去追求幸福。

在新时代中国,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是积极向上、自立自强,以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向成功和幸福。积极地学习和实践是我们不断追求幸福的必须条件,而对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信仰,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社会,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去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艰难险阻。

第四段:如何感知幸福。

在新时代中国,我们更加重视“细节幸福”的体验和感悟。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安全、心理以及情感方面的需求,关注小事情中的幸福细节,如享受一顿美食、享受家庭和友情的温馨、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和快乐等等,从小的幸福中找到温暖与满足。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我们认识到幸福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以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方式去追求幸福,秉持信仰和目标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贡献,不断关注身边的人、事和物,关注和体验“细节幸福”,才能在新时代中国实现自我,创造幸福。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十

全体同学们:

做校长六年了,也讲了至少6次这样的讲话。每次都是祝福与愿望,这次我想改改发言的模式,讲讲我的人生感触,送给你们,聊作参考。也算作我给你们上的在43中的最后一节课。

这节课的定理一共八项。不许做笔记,只许拿脑子理解着去记住。记住,这节课的知识与财富无关,与地位无关,它只与幸福有关。

定理1、人生拼到最后拼的就是身体。

郭德纲说过一个笑话:四个说相声的,谁是艺术家?谁活到最后谁就是艺术家。这话有失偏颇,但绝不是毫无道理。人活着就有一切可能,早早因为身体无法做你想做的事,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质量,更不要提你实现什么理想抱负了。所以你们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你们早睡、早起、锻炼、摒弃坏的生活习惯等等,这些怎么做我不说了,我只希望你们知道,大坝的溃败不是最后的裂缝,而是在最初的时候买下的虫卵与漏洞。所以年轻时候打好身体的底子很关键。

定理2、赢得人生的成功关键靠态度,而不仅仅是机遇与能力。

定理3、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感情。

我们有很多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当你走得路越远的时候,你就越会发现,对一个人最要的是你自己的感情。所以记住我的建议,多陪陪父母,善待自己的朋友,善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不喜欢的人,要多想想他的好;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定理4、人生最可取的是大事不让步,小事多糊涂。

人太精明了,不是好事。事事计较,事事算计,会让你活的很累。用现在的一种说法:人大条一些,才会活得快乐。但是大的问题,比如做人底线、道德底线,是不能有任何含糊的。

定理5、对一个人发展很重要的在于自我控制。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超越自我》(陈祖德),我这些年的经验总结了一句话:如果我连我自己都管不住,就谈不上成功二字。所以对不良嗜好的控制、对欲望的自我控制,都是制约你成功的关键。比如说,大到人生规划,因为你不会自我控制,就会产生实现不了或者不切实际的计划与愿景;小到吃饭管住嘴这种事,因为你控制不了自己,就会让自己的身材越来越差。所以说,人要成功,必须要学会自我控制。

定理6、人生要养成几个好习惯。

我始终认为,人要有自制力,也就是我刚说完的自我控制,这是主观的层面。但是我们一定要注重客观层面的习惯养成。一旦成为了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运转下去。例如读书、静思、礼貌、生活、惜时、守信等等。你们在43中的三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塑造培养你们的这些习惯,离开校园了,今后就靠你们自己继续修炼了。

定理7、学习是件终身幸福的大事。

每个刚升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感到不会也不想学习了首先没人管着学了,自己更学不进去;其次学的知识感觉太专业,好像也没有用。我上大学时反正是一样的,感觉自己学的高等数学回到中学反正也没用了,不知不觉间就欢愉了两年。直到我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才发现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我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怎么去用。就像你们中学阶段学的很多知识,不是常规知识,但它们一定是必须学会的知识。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充满着未知因素,不知何时会遇到一个必须的知识,所以你们到大学以后也一样,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别到了我这个年级,想学记不住就晚了。

而且我一直认为学知识的过程就像是给气球充气,人的大脑就是我所说的气球。学习的过程在于把气球冲大的过程,以便今后容纳更多的知识,没有经过开发的大脑,我们是不会、也不敢去让它们承受更大压力的。

所以开发这个过程,是必须而且有意义的。

定理8、一辈子最不能忘的一件事是学会坚守一颗善良的心。

我把这个建议放在最后是因为它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现在的社会,脏东西确实很多。所以才出现了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儿童落水无人敢管的逄。但是我还是想告诉你们这样一句话:不管外界的尘沙有多大,干净的心灵才会让我们真正快乐。

我这里所说的善良不是静态的,不是指我们要学会用冷静、客观的心态去评价周围的人与事,而是指我们要用行动去回报身边的人与社会,善良是要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要有社会责任的。我们在社会中生存,社会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帮助,人必须要做到回报与感恩。中国有句古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说不管你的善良行为将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负面的委屈与困惑、甚至伤害,坚守本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无愧于自我良知的人,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嗦嗦说了一大堆,你们能记住的可能是很少。就捡你们能记住的去记吧。这节课的考试不是今天进行的,是几十年后你们才会得到成绩的。我相信这些知识对你们人生是有影响的。我希望你们若干年后,还能回到43中,给我们交回一份满意的成绩。

记住,这节课的知识与财富无关、与地位无关,它只与幸福有关。

祝你们前途似锦,在明媚的人生中开启幸福的旅程。

[校长对中考生聊幸福的8大定理演讲稿]。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劳动幸福观是指个人对劳动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近年来,关于如何培养劳动幸福观的话题备受关注。通过多年的劳动和心路历程,我认识到培养劳动幸福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保持积极的态度(250字)。

保持积极的态度是培养劳动幸福观的关键。每天早上起床时告诉自己:“今天是新的一天,我要做出新的成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积极投入,充满激情和热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出劳动幸福观。

第三段:尊重和关注他人(250字)。

劳动幸福观不仅关乎个人,也与他人的互动息息相关。在工作中,与同事、上司和下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工作方式,尽量理解和包容其他人。当有人遭遇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取得成绩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关心他人不仅能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还能培养出一种分享他人成果的乐趣和满足感。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真正体验到劳动幸福观。

第四段:不断学习和成长(300字)。

劳动本身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人际沟通能力,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和提高。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相信努力付出会带来成果,持续的学习和成长会让劳动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享受和满足。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将劳动幸福观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培养劳动幸福观,我发现工作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来源,更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和价值的体现。当我们拥有积极的态度、尊重他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心态,我们将享受到工作中的快乐和满足感。相信劳动的力量,相信劳动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成长,成为更加幸福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这些心得体会,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实践和努力中,与他人一起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应该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而这些有意义的事就蕴藏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它不是豪言壮语,不是伟大誓言而是默默奉献。

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位英雄,长年累月支撑着一个学校,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都是他,他就是莫××老师。学生都是大山深处多罗岗村的孩子,如果没有多罗山小学,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上学。莫纯通今年已经55岁了,再教几年就要退休了。他有些恋恋不舍地告诉我们:“如果我退休后仍然没有老师愿意来多罗山小学接班,我还是要教下去的。我不忍心让山里的孩子没书读啊!”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折射着平凡,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有时,平凡也很美,也很伟大。莫老师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多了一份敬意。当我满怀热情和憧憬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份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所带给我的生命价值。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是一本不容易读懂的书,但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读一辈子。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天真可爱、活泼机灵,但是调皮爱动的天性让我又多了几分不安。每天的下课铃声反而使我绷紧神经。只有当他们在我眼睛所视范围内我才觉得安心。和他们说话我从来都是和风细雨;即使对做错了的孩子,也总是耐心的指出,从不大声呵斥。和他们玩丢手帕的游戏,当我被抓时,他们会毫不客气的惩罚我,这时我感到教师的一种含义——朋友;新学期,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是一个娇小柔弱的女生,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需要住宿。然而,新的环境加上第一次离开父母,孩子极度的不适应。第一天她向我要求回家,可是孩子的家长并不在家啊。经过努力孩子没有再坚持。可是第二天下班时,我看到了让人心酸的一幕:那孩子守在学校大门口,泪汪汪的看着其他同学由家长接走。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当天将她接回了家,看着熟睡的她让我意识到教师的另一个含义——母亲。两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劳动是一种正面的活动,可以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劳动并不抱有积极的态度,甚至觉得劳动是一种负担。培养劳动幸福观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悟出了一些心得体会,愿意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改变对劳动的消极态度,我们必须从内心开始。内心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对待劳动的基石。我们可以从改变对劳动的认知和信仰入手,充分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相信劳动是一种有意义且值得参与的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把劳动视为一种锻炼个人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从心理上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幸福。

其次,劳动幸福观的培养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只有通过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我们才能充分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助推劳动幸福观的形成。

第三,在培养劳动幸福观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建立。劳动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而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共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积极配合并互相帮助,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劳动方式和方法。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共同享受劳动的喜悦和幸福,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劳动幸福观。

第四,在劳动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对自身成长的培养。劳动不仅可以给予我们物质上的收入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我们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应该通过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习与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通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我们可以更加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劳动经历,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最后,培养劳动幸福观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劳动者的关怀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劳动机会和合理的劳动环境,保障其权益和尊严。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劳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认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幸福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劳动幸福观才能得以全面培养和普及。

总之,培养劳动幸福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内心开始,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提升。通过改变对劳动的认知和信仰、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注重自身发展和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劳动幸福观,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劳动幸福的目标迈进!

幸福观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会面临工作上的压力和挑战。然而,要想在工作中保持幸福感,培养一种积极的劳动幸福观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我多年在工作中的体验和观察,我深刻认识到劳动幸福观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才能,而劳动是展现和实现这些价值的一个平台。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理解并认同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从而产生劳动幸福感。例如,我在刚开始工作时经常感到自卑和无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逐渐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这种领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自信,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大的认同感。

第三段:与同事的合作与支持。

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是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同事之间的合作和支持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从而激发劳动幸福感。我始终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并积极与同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互相支持、分享知识和经验,相互帮助,取得了更好的工作成果。这种合作与支持不仅让我的工作更加顺利,也让我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幸福。

第四段: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培养劳动幸福观的重要策略之一。无论工作多么重要,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留出时间去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和朋友。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能够让我们保持身心的健康。我每天都坚持保持运动和阅读的习惯,这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专注和充沛,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享受。这种平衡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幸福。

第五段:持续学习与成长。

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保持竞争力和工作的满足感。持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人生的视野。我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这种持续学习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更有自信和能力,也让我感受到了不断进步的幸福。

结尾:

培养劳动幸福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通过理解自己的价值、与同事的合作与支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持续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培养出一种积极的劳动幸福观,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满足感。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在工作中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