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5:28:24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写心得体会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心得体会分享,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是党在新时代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立足时代,承接历史、放眼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新的诠释,代表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先进的思想理念。
“十四个坚持”是《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也是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而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四条坚持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的特殊性和身上肩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纲要》,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使自己具备更坚定的思想觉悟和行为指向。
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理想信念不仅是政治的,更是个人精神层面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人员,首先必须认真领会、明确纪检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不断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紧跟时代,开拓思维,通过系统化、长期化的理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将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和工作实践的全过程。
其次要筑牢纪律防线,增强自我约束。党从南湖建立之初走到今天,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被人民所认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纪律严明。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人员作为党风党纪的监督者,自身在纪律和行为上必须立得稳,行得正,这样才能成为广大基层职工的表率,更好的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一方面,我们要遵纪守法,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时刻紧绷防腐防变这根弦;另一方面,要将党风廉政教育和纪律监督执行有机结合,防范于未然,坚决维护党纪国法,打击四风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起不怕困难,敢于硬碰硬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深入学习并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武装头脑、明确认识、找准方向,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指导实践,向着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更良好的实效、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大步前进。
《纲要》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我们要学会从《纲要》中不断汲取营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完善自身、推进工作,更能使我们把稳时代走向,坚定前进道路、实现美好蓝图。伟大复兴并不是肉食者谋的政治幻梦,它承载着全体人民的期待和希望,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共同理想。积沙成塔、聚水成川,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够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伟大复兴自然“功成必定有我”。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四化同步,必将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四川达州书记焦伟侠代表说。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既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涉及大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焦伟侠代表说。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效率,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地方把信息化理解偏了,以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新疆克拉玛依市陈新发代表说,“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管理,其次是标准,第三是数据,第四是软件,相对而言,硬件恰恰是最简单的。”
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陈新发代表说,“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一项开创性工程,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如何运行,不但关系到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聆听报告的代表们心头一振,眼前一亮。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关注。代表们普遍认为,这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首先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贵州民族歌舞剧院院长殷文霞代表认为,“文化创造必定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实现,过去我们是几年排不了一出戏,现在通过转企改制,面向市场,走向观众,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过去十年,中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创举,也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侯元代表说。
毕世华代表认为,要破解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奔小康的瓶颈,近要抓产业、远要抓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希望国家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尤其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上要有更多倾斜。而要真正实现小康目标,更重要的还得靠自身埋头苦干、自力更生。
(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 消费模式, 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 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 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 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三个发展” 理念。
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耗10年下降1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 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十一五” 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 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领域和范围, 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环境保护周生贤代表认 为, 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 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 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 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最后, 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 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 使政治课变得趣味、 生动, 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当然,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 我也是有所不足的, 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 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 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 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学 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学 生:
2015 年 12 月 24 日
这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研究》这一门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中国的现当代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的创立,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最后从党的自身建设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只有坚持“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同舟共济才能够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面简要谈谈我对本课程的学习心得与一些小小的建议。
本课程与以往所学政治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同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以往的教学都是一个课程同一个教师,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老师上起来可能有点累,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课程比较枯燥无味,没有达到真正教学的目的。然而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的却是分段式教学,不同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讲授,这样不仅老师讲起来效果较好,而且对我们来说收获更大,可以让我们体会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这种授课方式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多了。本学期的政治课主要分为导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主导力量及当代中国与世界八个部分,每个部分由各自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让我们对各个部分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对我们在分析当今的时事政治的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2
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以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农村集体分配制转为农村联产承包制,短短的几年期间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课程的学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对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对我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下面我简单的说一些我对本课程的小小建议。第一,我觉得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更加多一点的和同学互动一下,毕竟政治课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第二,老师可以在课后留给我们一两个讨论题让我们去准备,下次上课的时候让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也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使得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中。最后,还是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政治课,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3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体会和建议 这学期是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第一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是研究生的必修政治课,我觉得这门课是深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并且三位老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让我们领略了不同的风采,我们所学到的知识都始终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的,对于该理论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在古代中国曾经那么辉煌,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经历了外国侵略。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现在继续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中国的复兴道路上得到了发展与创新。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激励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展开的。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的破题,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造性回答,再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崭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成熟和完善。
虽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学习结束了,但是其理论精髓与实践方法已经深入人心,我们青年学生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为自己为社会不断发展自己获得进步。最后衷心感谢三位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感谢你们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精彩的课堂,希望老师们可以保留这样多人教学的特色。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当然,不光是学到了一些简单的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怎样树立一个更好、更科学的人生观,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接下来3年的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本科的时候,大多数思想政治老师都是以读ppt的方式来给我们上课,很少与学生互动,一味的给我们灌输一些思想和理论,感觉课堂已经不是那个原本不属于学生的课堂了。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雷鉴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前的授课方式,老师课上经常结合实际例子和不少反应过去和现在社会百态的视屏,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比如说,雷鉴老师给我们看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并让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我们了解到在世界的眼中现在中国人的样子,也许夹杂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的羡慕和嫉妒的色彩,或者说他们所宣称的“中国的威胁论”。但是,中国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强大是必然的,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联和东欧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学完了这门课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从建国前我国的经济现状到现在全球经济中备受瞩目的大国,其中的经济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我国的几场伟大的经济改革。建国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直至令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之一,经济情况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首先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最后是要诚信科研、把握好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的条件,充分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当然,也要学会和朋友、老师处理好关系,充实并且带着收获和感恩完成学业。
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正缺点,积极进取,扎实我的专业修养,加强自己实际操作能力,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是党在新时代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立足时代,承接历史、放眼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新的诠释,代表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先进的思想理念。
“十四个坚持”是《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也是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而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四条坚持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的特殊性和身上肩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纲要》,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使自己具备更坚定的思想觉悟和行为指向。
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理想信念不仅是政治的,更是个人精神层面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人员,首先必须认真领会、明确纪检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不断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紧跟时代,开拓思维,通过系统化、长期化的理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将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和工作实践的全过程。
其次要筑牢纪律防线,增强自我约束。党从南湖建立之初走到今天,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被人民所认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纪律严明。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人员作为党风党纪的监督者,自身在纪律和行为上必须立得稳,行得正,这样才能成为广大基层职工的表率,更好的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一方面,我们要遵纪守法,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时刻紧绷防腐防变这根弦;另一方面,要将党风廉政教育和纪律监督执行有机结合,防范于未然,坚决维护党纪国法,打击四风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起不怕困难,敢于硬碰硬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武装头脑、明确认识、找准方向,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指导实践,向着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更良好的实效、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大步前进。
《纲要》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我们要学会从《纲要》中不断汲取营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完善自身、推进工作,更能使我们把稳时代走向,坚定前进道路、实现美好蓝图。伟大复兴并不是肉食者谋的政治幻梦,它承载着全体人民的期待和希望,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共同理想。积沙成塔、聚水成川,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够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伟大复兴自然“功成必定有我”。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经过八周系统而又认真的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自己的政治觉悟以及思想境界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1. 课堂教学的创新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鉴于研究生的认知水平比本科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老师不再是照本宣科地将我们脑中早已滚瓜烂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经典理论一遍遍的重复,而是在每一章的讲解中,将核心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抛出,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当前社会环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授课形式有三大优点:
(3)在对国家大事的讨论中,学生可以切身的体会领导人在做出各种重大决策时的深谋远虑,真正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在课外实践环节,学生以6-8人为小组,团结协作,从选择课题,指定方案,实施调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成果展示,在这整个过程中,学到的不单单是如何做出一份合格的调研报告,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迷茫,会争吵,会不知所措,会自暴自弃。但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将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出来,即分工明确又融为一体。这样,以后进入社会,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会了与人合作,我们就有了立身之本。上升到国家,在当今纷繁错乱的国际形式中,中国只有和其他大国开展合作,求同存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学生学习的建议
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下,提出四点改进方案:
(1)在ptt的内容中,除了介绍各种理论知识以外,希望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党政机关,政府部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党和政府有更好的了解。
(2)除了课本之外,可以为学生推荐一到两本辅助参考书,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相关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对课程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3)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划分小组,给5-8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再选代表上台陈述观点,这样和自愿发言相比,可以最大程度的让每一个学生融入进来,发表的观点也更加明确,具体。
(4)课外实践环节中,希望老师多与学校沟通,让有关部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便,这样可以提高调研质量和效率。
对于学生,在学这门课时也有三点建议:
(1)在上课时,要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并且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培养自己的主人翁姿态来处理大小事情。
(2)在课外,多关注时事政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身在象牙塔,但要心系天下。青年强,则中国强!
(3)在调研活动中,注意自身安全,在与社会人士的交流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上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感想
改革开放3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稳步向前迈进。随着18大的召开,党和国家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立,必将带领我们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口号,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开辟,东南沿海防空识别区的划定,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旅游景区的不断开辟这一个个让国人振奋的消息不断的向全世界展示着我们国家的强大!无论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居安思危”的观念我们也一直铭记在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化改革依旧步履蹒跚,日本,菲律等国在东南海的不断挑衅,高等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城乡差距日益增大,雾霾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国这一系列的问题无不刺激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
但我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团结一心,忍辱负重,勤奋进取,为全世界华夏儿女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e#—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收获
在学习了王老师所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后,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做科研,同时也要加强对政治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做一名与时政俱进的有思想的在校学生。就课堂知识而言,我对我们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该门课程的第一堂课,王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等,让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领导人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人民生活与发展,国家繁荣与富强,而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发展与进步的独一无二的理论制度。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和其制度的“优”,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其道路、理论、制度上的三位一体,这有效的实现了实践的路径、行动指南与制度保障的内在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还讲解了我国仍是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对于判断战略机遇期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我有了新的认知。要判断我国是否还处于战略机遇期,不是看它取得了多少的伟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所带给国家的发展上的帮助等,而是要看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变化与否,世界的国际环境是否允许,我国的内部环境是否足够稳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动力存在与否。只有准确把握好这四个方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战略机遇期不是沉迷于所取得的成就而停止不前,也不是被所面对的挑战和风险吓倒,而是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识到国家的发展就是在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实现的,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我在这种思考问题不全面、不细致的误区上得到了提高,凡事多考虑它的根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门政治课的学习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未来我们走入社会进行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我们的政治观点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会让我们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因此,政治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既是学习也是对未来工作能力的一大要求 。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在参加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学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成果,这样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为学习而学习,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与不学习知识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学以致用,把所学运用得淋漓尽致,并会举一反三,因地制宜。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气质、谈吐、学识和风貌,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才不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悉心培养和照顾。
对于我自身的诸多不足之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一:我对一直以来所学到的知识不会很恰当巧妙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每次遇到问题总爱以以前一贯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不会换一个新的角度。知识还只是理论上的,并没有将其与实践结合。这也就连锁导致我对某些东西的掌握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遗忘,这就是无实践的巩固的后患。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实是我对自己所学得的成果并没有持一个很自信的态度去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支撑点。作为一名研究生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着眼于实际所学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第二:我思考问题的角度过于局限,思考的深度过于浅显。这是我作为一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亟待提高的认知问题。给你一个问题,你不能只就其问题的本身来思考,而是应该运用人所具有的无限的抽象思维能力来看待它,能从人人都看得见的表面现象看到仅有少数人能发现的本质。就如一瓶奶酪,一些人看它就只是奶酪,而另一些人看它却是一种奖励,一份礼物等等。通过听王老师本期的课堂讲解,我深深感受到他思考问题时的点非常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而且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背景,他给我们讲解的无论是政治观点还是对人生的哲理,都不会让学生觉得纯粹是课本上的理论东西,而是一种经过老师深思加工过的宝贵财富,让人听了很容易接受并易于印在脑海中。老师总能把你带入他的语境中,这体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谢王老师授于我们这么多的来自课本中和课本外的信息和经验,这将指引我们持以更加积极、乐观而坚定的态度与信念去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挑战,努力将自身塑造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有志青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获益良多。我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状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我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这门课程与以往每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因为这门课程分为八部分,然而这八部分由八个不同老师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好处,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在一门课程里面学习到八位不同老师的观点和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这些东西已经不是单纯一门课程里面能够学习到的,这对我们正确的看待问题、看待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每个老师讲解自己比较擅长的模块,给我们学生能够带来更加专业的知识,这样也有利于老师们有更多的经历专研自己的领域。这门课程内,每个老师并不仅仅给我们讲解书本上面的知识,而且还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内容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党的会议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我们指明我们应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们对当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以及科学的认识,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进入了较长时间的低潮期。20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主题是战争与革命,20年代80世纪以后,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民主和发展都是同自己的基本国情实际相联系的。我们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现如今中国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某些地区已经发展很迅速,但是总体上处于不发达阶段,现在还有几千万村民依靠领取保障金来生存。这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所以在这个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建设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教训,全面落实马列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最根本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这次经济建设课程中,我明白了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运行方式。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和保证,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提倡为人民服务,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发展人民民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要做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一个兼备引领、教育和服务的领域。我们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建成一个自强、自信和自觉地社会。一个国家,物质不行,一打就败,文化不行,不打就败。苏联解体的悲剧也警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只有精神垮掉了,文化衰落了,才会被真正的打败,真正的强大是文化的强大。现如今我们急需实现文化体制改革。中国现在文化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的发展。我坚信,这次主席提出的文化改革,能够改变现今不适应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而如今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极其突出,比如食品安全、腐败现象、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教育发展不均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我认为造成诸如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而是我们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建设;三是政策机制不完善。所以在社会建设中要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所以现在环境问题以机构到了白日化的阶段。现如今,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承载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全球温室效应。每一项都是如今生死攸关的大事。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我们要针对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和手段来看待,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提出叫清晰的目标和任务,然后通过努力和可操作的手段来实现。我们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体制机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不是空口喊出来的口号,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然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还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和市场经济考验,党的建设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最后,向本次授课老师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别出心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这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授课效果非常好。一些老师都是穿梭在北区和东区之间授课,每次来上课都是急急忙忙的,赶上交通拥挤时,连晚饭都吃不上来给我们来上课,非常辛苦。其实每个老师并不仅仅给我们讲解书本上面的知识,而且还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讲解和分析现如今热点问题,教我们如何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理论去解决问题。其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念,在以后学习生活中,要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了解这方面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hyc—buct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该课程并未局限于书本,而是结合了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新内容,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自早期的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通过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于一九八四年提出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抓紧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反思苏联的倒塌,根本上来讲是忽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点导致民心丧失,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能重蹈苏共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覆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的改革之路,是成功之路,是光明之路,具有强大的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同时,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环境会发生迁移与变化,中国特色改革道路必然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使其更能反映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
过去35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解决业已积累的矛盾,还是要靠改革;保持未来健康持续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当前,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历史赋予了中国未来改革更加丰富的内涵。诚然,经济体制改革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但是,总揽全局,统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阶段,则是新时代赋予党的神圣使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改革道路的内涵,构建了未来改革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未来改革的重点领域和重大举措,对于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下,提出四点改进方案:
(1)在ptt的内容中,除了介绍各种理论知识以外,希望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党政机关,政府部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党和政府有更好的了解。
(2)除了课本之外,可以为学生推荐一到两本辅助参考书,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相关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对课程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3)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划分小组,给5-8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再选代表上台陈述观点,这样和自愿发言相比,可以最大程度的让每一个学生融入进来,发表的观点也更加明确,具体。
(4)课外实践环节中,希望老师多与学校沟通,让有关部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便,这样可以提高调研质量和效率。
对于学生,在学这门课时也有三点建议:
(1)在上课时,要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并且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培养自己的主人翁姿态来处理大小事情。
(2)在课外,多关注时事政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身在象牙塔,但要心系天下。青年强,则中国强!
(3)在调研活动中,注意自身安全,在与社会人士的交流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上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感想
改革开放3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稳步向前迈进。随着18大的召开,党和国家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立,必将带领我们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口号,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开辟,东南沿海防空识别区的划定,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旅游景区的不断开辟 这一个个让国人振奋的消息不断的向全世界展示着我们国家的强大!无论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完成了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恩格斯指出:“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在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彰显民族性,日益显示强大生命力;也正是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科学指导。百年来,我们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我们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随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进一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进一步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品格,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守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要一以贯之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在坚守人民立场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创造出更多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文化作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科学态度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结合起来。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讲看什么、怎么看,又讲干什么、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更为有效的发挥。
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本来”,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相融通的思想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嵌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新时代坐标之中加以审视,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实现创造性转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根源。我们要立足时代、把握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更好彰显时代精神。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再如,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通过近阶段的系统听课学习与思考,结合平时的工作,我认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在于“学懂,弄通,做实”。学懂了,才能以新思想找到发展的逻辑;弄通了,才能深刻认识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做实了才能把中央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任务,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的体现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张书记在全县2019年春季学期主体班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上的党课报告强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注重培育“三种精神”,树牢“八大理念”,提升“五大素养”,强化“六个度”,培养“六个习惯”,学习“十抓工作法”,争做“六会”干部,我想张书记的最终用意是让我们深刻体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重要意义,是给我们提供“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的有力举措,指引我们如何避免身体进入新时代,头脑还停留在过去的尴尬局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使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确保准确掌握理论的内涵。真正学懂弄通,必须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起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用“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纲领文件。因此,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贯彻新思想,开启新航程,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和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听了夏红莉教授关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课,明白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的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探索奋斗17年半,通过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取得的丰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创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创新思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这一创新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听了姜华有教授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课程,深刻体会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工作人员,如何一点一滴做好本职工作?说到底就是就要原原本本学习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全面掌握精髓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之成为做好资源管理工作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要牢固树立科学、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最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践行严格的生态修复制度,建立加强资源管理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领域违法违规案件追究,坚持发展决不能突破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管理水平,更好维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思想就是力量,旗帜就是方向。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总书记指出:“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真理的光芒穿越时空。今天,我们相聚井冈山,共同学习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引领我们奋勇前进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和高超政治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引领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行动指南。***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战略思考,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路径、方略,把牢方向、揭示规律、擘画蓝图。我们深感有***总书记掌舵领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就有定盘星,人民就有主心骨,实现伟大梦想、答好时代考卷就有指路明灯。新征程上,我们一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忠诚是根本“考验”、岗位是最好“考场”、人民是阅卷“考官”、自己是永远“考生”、法纪是严明“考规”,满怀豪情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续写红土圣地新的时代荣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引领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总书记两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对江西工作提出“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新使命、新要求。新征程上,我们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不断发展的实践,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让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活力。
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个新的飞跃突出表现在:把握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点燃理想信念之光,赢得彻底的精神主动;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赢得彻底的历史主动;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赢得彻底的发展主动。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当代中国发展新逻辑,引领共产主义运动新方向。***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国“强起来”、世界好起来的理论,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创造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提供总依据;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发展方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创造性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纳入共产主义征程,在迈向远大理想过程中树立新的里程碑;创造性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人类关于自由文明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中华文明史,把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思想智慧、文化精髓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赋予道路、制度以民族的血脉,赋予理想、信念以文明的底蕴;倡导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与礼乐文明有机结合,赋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以伦理的力量;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赋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价值的源泉;倡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赋予民族复兴根与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人类最重要的思想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历史性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世界性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变革性实践、推动突破性进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指引方向;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而且标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至高点。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石泰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科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原创贡献与重大意义。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展现的我们党的理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阐发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活水”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新时代的凝练升华,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事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熔铸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文化血脉赓续于新时代,使中国精神之花绽放于新征程,凝聚成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在制度文化、精神理念层面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光彩。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求是杂志社社长夏伟东。
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诞生、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强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科学的理论指引至关重要。
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看,我们党屡经磨难,能够在绝境中再逢新生、凤凰涅槃,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党形成了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找到了指引前途的科学理论,从而掌握历史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全党上下高度一致地得出了这样的共识: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复杂变化,***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恢弘气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带领全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辉煌实践中,***总书记以非凡卓越的理论创造、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娴熟高超的政治领导、真挚博大的人民情怀、强烈坚定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拥护。
新时代的十年决非寻常、极不平凡。***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是开创性、根本性、决定性、划时代的,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文明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的思想伟力和磅礴的实践伟力,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必将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党百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历程中,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得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根本性结论,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深刻领会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
这里,尝试从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的视角,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谈点粗浅认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贯穿和体现着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守正创新、胸怀天下等独特标识,以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建党学说。
从时代观、辩证法、矛盾论等方面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关于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导向的工作着力点、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的工作推进力等工作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等等。
从政治保障、制度基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根本政治保证的认识;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理论;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
从战略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方面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理论;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擘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等等。
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总要求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依规治党,发展了党的建设方式的理论;提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丰富和发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等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高举旗帜,忠于职守,踔厉奋发,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学笃行悟思想踔厉奋发开新局。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维、科学的哲学创造、博大的天下情怀,将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宣传思想战线要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上作表率,自觉担负起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坚持立根铸魂,在入脑入心抓学习中夯实思想根基。按照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握基本观点,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十个明确”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注重把握科学体系,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同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注重把握思想风范,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理论源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实践基础、强大人格力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强的政治定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务实的工作举措。
坚持凝心聚力,在创新出新抓普及中汇聚磅礴力量。不断创新和改进理论宣传普及的方式方法,着力在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理论普及和生动的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用新鲜生动的事例、具体鲜活的案例阐释理论,真正让基层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着力在对象化分众化上下功夫,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革命旧居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阵地作用,用好各类理论宣讲队伍,灵活开展基于不同主体、分为不同层次、聚焦不同领域的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切实增强理论宣传阐释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着力在网络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建立全方位、数字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努力将理论宣传普及融入融媒产品、文艺作品、通俗读物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知行合一,在对标对表抓落实中推动事业发展。宣传思想战线承担着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职能,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必须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着力立根固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立足宣传思想工作实际,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全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始终保持斗争精神,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理论武装、新闻舆论、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等各项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五年及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五年来,党和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新、自我进化的勇气和担当,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意志力、全局掌控力、变革创造力、凝聚感召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己将用实际行动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的发展蓝图与实际结合起来,振奋精神,实干兴邦。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从建国前我国“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到现在全球经济中备受瞩目的大国,其中的经济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我国的几场伟大的经济改革。建国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直至令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之一,经济情况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后,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当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是有所不足的,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作为工科生,以前提起政治课就会心生厌烦,所以对政治几乎没有任何的认识与自我见解,对自己的国家,对我所生活其中的社会鲜有评价。也时常以爱因斯坦的那句“政治是短暂的,方程式才是永恒的”做一个自我安慰。但这学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与体会。高老师的讲解非常精彩且很富激情,课前的名人名言,课后相关著名书籍的推荐。不只是课本内容的灌输,更多的是书本知识与时政的结合,还有自己带有哲理性的独到见解与我们分享。
听完了高老师精彩的讲解后,我受益匪浅,虽然本科时也学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都只学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且好多东西都随时间的消逝渐渐地淡忘了。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解决了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现在也有部分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又与之不同呢?以前上诸如此类 的政治课时我都觉得书本上的冗长的文字让人乏味,但这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老师启发性的生动的授课方式,让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每节课我都从头听到尾。我觉得这门课开设不仅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让我学会了去思考问题。下面就是我学完这门课后的一些体会。
新中国成立65年,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gdp持续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从经济规模方面评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已快实现全面的小康建设,九年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近几年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也使得长久以来的看病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城市化建设也令发达国家都惊叹,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半数。我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神州系列火箭已经将十多位宇航员送入太空,蛟龙号也屡破记录,歼二十和歼十五战斗机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有这些全球顶尖技术都有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身影,这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持,祖国自由的文化环境和对科研的足够重视。
这几十年的快速进步以及其中的一些波折和探索尝试,都在说明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有这些功绩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打开国门,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走上了富强之路。真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目我们已经可以想象的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照目前的形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全面现代化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不会很遥远。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当前中国虽然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还得立足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抓紧眼前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地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紧迫的需求、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其次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接下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最后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文明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个人而言,开设这门课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修为,另一方面扩展了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面。虽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学习结束了,但是其理论精髓与实践方法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研究生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为自己也为社会不断发展自己、获得进步。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四化同步,必将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四川达州书记焦伟侠代表说。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既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涉及大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焦伟侠代表说。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效率,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地方把信息化理解偏了,以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新疆克拉玛依市陈新发代表说,“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管理,其次是标准,第三是数据,第四是软件,相对而言,硬件恰恰是最简单的。”
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陈新发代表说,“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一项开创性工程,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如何运行,不但关系到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聆听报告的代表们心头一振,眼前一亮。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关注。代表们普遍认为,这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首先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贵州民族歌舞剧院院长殷文霞代表认为,“文化创造必定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实现,过去我们是几年排不了一出戏,现在通过转企改制,面向市场,走向观众,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过去十年,中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创举,也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侯元代表说。
毕世华代表认为,要破解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奔小康的瓶颈,近要抓产业、远要抓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希望国家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尤其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上要有更多倾斜。而要真正实现小康目标,更重要的还得靠自身埋头苦干、自力更生。
(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 消费模式, 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 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 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 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三个发展” 理念。
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耗10年下降1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 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十一五” 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 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领域和范围, 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环境保护周生贤代表认 为, 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 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 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 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最后, 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 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 使政治课变得趣味、 生动, 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当然,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 我也是有所不足的, 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 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 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 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本学期作为研究生的必须课程,我参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在学习中我感到学习内容针对性强,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感受。
一、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党校常务校长王观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作的授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一次很好的普及,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的阐述,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现阶段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重要性。回顾历史50年代的“冒进”、60年代的文革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我党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党经历了艰辛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探索得来的;放眼全球东欧的剧变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发展滞后的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我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正确性;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存在着“左”的思想即否定改革开放、“右”的思想即主张全盘西化,这些思潮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们的队伍,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重要性。所以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认识到在党员思想教育活动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要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群众把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一种的主观能动行为。
通过学习,本人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号:2011201573 姓名:杨海源
本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由多位老师负责讲解,每位老师负责讲一节相关内容。我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因为每位讲解老师性格、观点、讲解方式、个人经历等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使我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每位老师对生活、社会、未来的看法或多或少影响着我。这也是我上这门课程的一大收获。在上课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几点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 特色的授课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现
2
构安排上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本,贴近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课堂内容大多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事件、重要会议内容等,使我们有了一个从历史出发,着眼于未来的观念。从中教导我们在看待、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历史观、全局观、责任感。我认为这些都是特色授课方式的成果。使我们收获颇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对
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
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 我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我们应
充分把握和利用在北京这样一个政治、文化、经济、科教和国际交流中心,充满人文先进思想大融合之地学习的机遇来提升自身修养。
我认为作为研究生应该更加注重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更加注重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独立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新认识、收获新体会。我们应该挤出时间、抛弃电脑、走出校门。去北京市东西南北走走,这里有国家高层领导人、有世界500强企业的精英、有代表中国过去最浓厚的历史遗迹、有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于此,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看看他们之间文化有何差异,和我又有何不同。应该去博物馆、艺术馆走走,去寻找历史的痕迹和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去北京各高校走走,看看不同性质的高校内的人文环境、他们的想法,他们大部分人对就业、考研、爱情等等选择的方法与标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可以参与一些社会慈善机构、慢慢将自己融入这个城市。
化。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成文国家新型人才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研究生,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不断转化为谋划科研和人生规划的思路,强化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自我发展、推动自我建设、推动融入社会的伟大实践,转化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四.结语
向授课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课程结束了,可是学无止境。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探索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自己始终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民族团结一家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0篇)
- 2023年三学三做心得体会(优质8篇)
- 大一生活心得体会(实用10篇)
- 2023年数据库实验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
- 党组织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5篇)
- 2023年三会一课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13篇)
- 理想信念党课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理想信念党课的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二篇)
- 大学生纪律月纪律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5篇)
- 最新疫苗心得体会(通用9篇)
- 全面从严治党的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