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3:40:31 |
- |
- 13页
在撰写报告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避免使用过于笼统或模糊的表达。在报告中,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示意图等辅助材料来提升可读性。总结是一种用来详细描述与陈述某个主题或问题的书面或口头表达形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果你正在寻求关于报告写作的灵感和指导,请看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这种用来详细描述与陈述某个主题或问题的书面或口头表达形式通常被用来传达研究成果、项目进展或者对某个议题的调研结果。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48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求实、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上”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校精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的人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学校文化以教授学生知识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学校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深入指导和共同建设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风范的引导、培育、宣传不够,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播、示范、引领、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特色是影响学校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区内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传递和表现着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韵律,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优秀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有发挥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校园布局的调整和二期教学楼建设迫在眉睫,自然景观还比较单薄,缺少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尚未按照校园文化特点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表现。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尚未真正确立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当作宣传、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事情,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了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引导和培育不足。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为切实摸清辖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总体状况,交流经验,树立典型,探索出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示范模式,为煤矿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安全保障,4月25日-29日,分局配合省局政策法规处开展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的特点
通过分析,感觉此次调研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组织周密,可操作性强。此次调研活动由省局政策法规处组织实施,分局派出相关人员配合,从开始筹划到具体实施,从活动安排到过程、人员参与,整个调研过程组织科学合理、严密有序。制定的调研方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紧密围绕煤矿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范围广泛,典型性强。此次调研活动分别选取了辖区内省属矿、市县属和乡镇矿等共10个煤矿,其中省属矿占50%。选取的这些煤矿,都是在同类企业中安全文件建设基础扎实,理念先进,独具特色,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现场相结合,发放调查问卷与口头提问相结合等灵活多变、贴近实际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基本摸情了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等。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领导重视。通过调研,普遍感觉各煤矿企业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经常性、制度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审视安全、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入手管理安全,积极倡导并努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矿集团协庄矿、肥矿集团白庄矿、莱芜市辛庄矿等矿成立了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定期考核,从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扶持和倾斜,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之一,促进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了全员参与、扎实深入的效果。
(三)创新理念。各矿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总结出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理念。尤其是新矿集团协庄矿的“2s管理法”、鄂庄矿的安全闭环管理,都通过了国家局组织的项目验收,并受到国家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扬。这两个矿可以说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代表。
(四)独具特色。参与调研的这十家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既有共同点、相似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一种“亲情”文化;又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特色文化,形式、内容、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有各自的“闪光点”与“亮点”。如,肥矿集团白庄矿的百安安全文化以及“百发百中”的精确管理体系、新泰市汶南矿的“亲情化”安全管理、新矿集团鄂庄矿的“五个四”安全文化理念、华宁矿业集团的“四个确立”安全理念、新矿集团协庄矿的市场化安全管理,新泰市王家寨“五个一”安全理念,等等。
井下每个工作场所。淄矿集团埠村矿构建文化“五个一”阵地,使安全文化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新泰市汶南矿、王家寨煤矿在井下主要大巷设置了音响设备,不间断播放各种轻音乐和安全知识,印制了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做到一手一册等。
(六)注重实效。各煤矿注重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在力求实效上下工夫,在深入人心上作文章,不搞花架子,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贴近实际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新矿集团协庄矿注重开展一些真正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的深层次活动,切实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区队、班组,有效推动了区队自治、班组自主和个人自律。
三、安全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
各矿通过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实现了“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辖区总体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辖区近几年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与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参与调研的这10个煤矿,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安全文化扎实到位、有声有色,促进了安全状况的持续稳定,创出较长的安全周期,其中,新矿集团鄂庄矿的安全周期达5000天以上,排名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理念导入,机制创新,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安全科技装备水平,使安全管理由“靠领导管理、制度控制”变为“上下互动、自主管理”转变。
三是促进了职工安全素质的提升。各煤矿企业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建立安全教育阵地,丰富安全文化内涵,烘托了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使职工抓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安全素质、自主保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井下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以及了解其他煤矿企业,感觉到目前在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八多八少”问题:
一是在安全文化总体认识上,往往片面性、局限性的东西多,内涵性、系统性的东西少;二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往往硬件考虑的多,安全宣传教育考虑的少;三是在事故预防上,往往技术措施考虑的多,而对提高安全意识考虑的少;四是在安全宣传教育职能上,往往政工部门考虑的多,生产管理部门考虑的少;五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往往形式性、教条性考虑的多,本质性、实效性内容考虑的少;六是在安全文化层次上,往往安全管理人员考虑的多,企业职工考虑的少;七是在安全文化吸收上,往往被动接受、强势灌输的多,主动学习、认真汲取的少;八是在安全文化发展趋势上,往往探索性、盲目性的东西多,指导性、方向性的东西少。
五、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趋势与方向
相符合的安全宣传文化模式。
一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上,要树立大系统、一盘棋理念。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中去,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以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性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意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人们安全文化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上,要改变古板生硬、生搬硬套的简单做法。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必须从有利于职工的角度出发,采用电视、广播、网络、黑板报等群众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要进一步增强亲合力、感染力,杜绝那种古板生硬、生搬硬套的现象。
四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对象上,要注重全民、全方位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管理者及全部职工的事情,不单是哪个那个领导、某个部门的工作。既要注重发展全民-意识,让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文化教育,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更是保障安全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公司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是用人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根据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有关工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学校刚毕业员工组成,新入厂的青年员工又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在金象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切实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一、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上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的才可上岗操作;配合人力资源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2、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员工按照金象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累计对121人每人进行48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3、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来施工队伍累计113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4、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单位学习培训人员累计39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5、2011年6月至今对于本单位调岗、转岗、离岗累计5人每人进行16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6、2012 对全厂所有员工包括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累计728人进行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二、主要做法
1、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金象公司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安全员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教育保证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开栏、报
纸、网站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安全生产典型事例,推动了全员安全教育。精心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宣教活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超前消除人和设备的安全隐患。车间以班组为单位,坚持班前会必讲安全,让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3、拓展安全教育内容。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具体指导基层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安全例会、安全活动周等途径分析总结、剖析其他单位严重违章事故,自身查找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汲取事故教训的大讨论,形成安全压力人人担,人人头上担责任的互动格局。
4、重抓新职工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思想多样化、安全意识差和臵换职工情绪不稳的特点,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组织师资力量,多种形式展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专业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新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工作要点和避灾自救安全常识,尽快具备上岗前的.安全基础知识。
5、持续整治“三违”现象。持续开展安全员安全谈心和“三违”讲评工作。职工发生“三违”后,安全员当天进行安全谈心,当班进行“三违”讲评,帮助“三违”职工认识错误。根据情况分类制定帮教措施,“三违”人员纷纷写出书面认识。指定专人帮教,并按照闭环式管理及时跟踪,确保了“三违”职工转化效果,达到“一人违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2012年上半年金象公司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事故。
考核一次。每次考核采取到班组中了解情况,查看记录,现场提问等形式,全面深入地考核安全宣传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形成动态考核的良好机制。
三、目前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存在安全教育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现象,安全教育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念念文件,传达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精神的层面上,导致安全教育说来说去一个样、说多说少一个样、说与不说一个样。
2、部分单位安全员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安全教育工作的要领理解不深、理解的不透,导致个别单位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思路。
3、少数单位工作方法欠缺。个别单位只注重对违章人员的罚款,忽视了罚款后的思想工作,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粗糙,对“三违”职工处罚后,未能举一反三,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激起基层一线工人的不满情绪。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安全教育工作要突出主题。本着“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主题要求,利用职工班前班后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方法,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每一个环节,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动态把握和对安全隐患的超前防控,使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认知、动态。把握和超前控制状态,达到本质安全型的内在要求。
育,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变,提升综合素质,激发了职工队伍的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安全教育工作向“精、细”的转变。
3、安全教育工作要因人施教。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金象公司职工成分复杂,既有经验不足的年轻职工,也有安全意识淡薄的不放心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等因素,客观分析各种因素给各种类型职工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心理影响,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安全教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全方位的努力。坚持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坚持安全教育工作大格局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党政一起抓安全抓教育,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大合力,推动安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三
根据上级工会关于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会从9月份开始,组织办公室、宣教部门开展了对全县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选取国有、外资、非公等不同类型的1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对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情况及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
所调查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一般是企业行政、人事、综办部门或工会;供电、移动等国有企业每年文化建设的投入20万元以上,几家外资每年企业文化投入8——10万元,非公等其它规模企业每年文化2—5万元;所调查企业基本将文体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围绕经营理念建立了以制度文化体系、展室、文化手册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可主要来自文化活动和培训;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较大,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大较大。
企业负责职工文化活动的部门是60%以是工会,其它基本上是企业综合办或行政、人事部门;所调查企业有面积为50平米——400平米的职工文化阵地,一般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部分企业有职工书屋、舞厅、学习培训室等;职工文化建设及开展活动每年投入2—10万元。企业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一般为音乐舞蹈、棋牌、户外休闲、球类这几种;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至少半年一次或不不定期活动,经常开展的文体活动有文艺演出/晚会、单项体育比赛、运动会、户外休闲、棋牌,职工基本全部参加单位组织文体活动情况。
所调查企业职工普遍感觉生活精神压力一般,业余时间主要有哪些安排棋牌、娱乐上网浏览聊天、户外休闲,每年用于文化活动的支出平均为500—1000元,主要支出项目为上网、健身、棋牌娱乐。所调查企业的职工对单位文化活动和设施基本满意,希望单位开展和参与音乐舞蹈、学习培训、室内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
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689家(其中工业企业218家),个体工商户6200多家,从业人员约54000人(其中季节性临时用工约占55%)。
按照企业生产规模主要分为三类企业,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如下: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糖业公司分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矿业公司、中等风电企业,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20%。这部分企业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重视。特别是县供电分公司、移动公司、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特色,并不断提升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些企业均做到了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作为我县重点企业的糖业公司分公司、矿业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企业建设职工室内活动室、职工书屋等,即是企业重视文化建设的体现。
2、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如恒泰水泥公司、祥云食品公司等,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30%。这类虽然进行民一定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职工文化活动,但是基本上着重追求经济利益,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搞一些文艺节目、打一些宣传标语,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与深层次的认识。有的企业文化流于表面,仅仅通过举办简单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得不到协调发展,也不能为企业长久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个体工商户。这类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50%。大部分没有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个体工商主认为开展文化活动增加了成本支出,而且员工流动性大,不愿为员工提供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是员工尤其是农民工收入不高,打工之余参加文化活动会影响其它生产,没有多大好处而自愿不参加。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县规模企业摸索适应自身发展的路子,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自身形象。
私立一中针对本校教工工作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工会坚持业余、小型、多样的方针,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抓住重大节日这一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学校成立了“百灵艺术团”,艺术团设有舞蹈队、声乐队、曲艺队、乐器演奏队,为重大节日和家长会演出;组织“春之声”元旦文艺联欢会。在校工会的提议和组织下,每年12月末举行“春之声”元旦文艺联欢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校工会每年组织“庆五一男子篮球赛”和“庆五一女子羽毛球赛”,丰富了教职工的生活。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有体育馆,有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有健身房,配有大量的体育健身器材;开设中外员工电视房;公司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文娱联欢活动、登山旅游、自行车骑行活动,员工的归属感逐步增强。糖业有限公司分公司配有职工阅览室,每年开展职工运动会,积极组织运动员职工参加县内和各项文体活动。公司配有无线上网,有职工兴趣小组,并建立室外篮球场地。运达风电公司从总体规划起就设计了建筑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并与厂房、办公楼等同时施工,公司开业后就投入使用。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器械室,同时配备卡拉ok音响设备等。
全县其他各企业也通过举办联合会、运动会、读书活动等拉近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使每个员工都能融入到企业建设中来。
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一直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在企业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年底以元旦联欢活动为契机,公司工会组织各部门深入了解在岗员工的艺术类特长,为员工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促进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xx年,工会委员会深入开展事业部组织的“春雨2。0”工作,将公司的关怀落实到人,将员工的需要提上公司经营日程。从员工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精神文化需要,从公司文化宣贯到员工文化之星案例评选,从活动组织到满意度征集,种种工作的不断开展,促进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发展。
糖业公司工会委员会推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司设培训教室有三间,占地面积600平米,配备10台电脑,两台投影仪,一套多功能影响设备。公司工会每年都要不同程度的举办全员职工安全大培训及安全实战演练;每榨季,农业部都要举办“甜菜学院培专题培训会”、“年度农业工作启动培训会”、“农业员及联络员培训沟通会”、“大小农机现场会及培训会”等,给广大职工、农户带来知识的同时,也使企业职工与农户效益得到双赢。运营系统每榨季举办“车间安全管理知识大培训”“检修技改全员安全培训会”、“榨季运营启动培训会”等。公司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业务在不断拓展,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参差不齐。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往往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而规模小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其经营者相对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表面文章。
二是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有待提炼和延续。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是为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而临时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较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强,较难与企业融为一体,也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三是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缺乏有效途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形式单一、内容单一、方法手段单一,有的是嫁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少企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初级阶段,仅限于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一是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以及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崇高的品格,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组织他们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广阔胸襟、渊博知识、才思敏捷的企业家。同时,企业家应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二是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形成的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绝大部分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要建立与员工和谐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关心员工的就业、工资、福利、保险、晋职等,改善工作环境,在企业中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的氛围,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才能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企业文化有承载主体,并得到延续。
三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每个企业都有自已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因企制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结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在了解企业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找准切入点,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四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篇3篇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篇3篇(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五
根据第四届校园文化节总体工作安排,我们负责校园文化节文艺演出的方案策划、节目创编、排练、及节目的预选、彩排和实施演出。从今年3月份接受任务到演出结束,全情投入,在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和各年级组、各班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文艺演出是第四届校园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家的关注度很高。文艺演出我们以歌舞为主,穿插古诗文诵读、课本剧表演小等表演形式,力争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思想性、艺术性及观赏性的统一,唤起观众强烈的心灵情感共鸣。从效果上看,基本达到要求。
1、形式创新,突出创作性。
节目以歌舞为主,穿插其它艺术门类表演形式,大部分演出的节目是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加工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智。与往年的节目相比形式更丰富,质量也更高。
2、充分展示才艺,师生反映良好。
演出给更多的同学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此次文艺演出从主持人的选拔、各班级节目的海选到文艺节目的正式演出,各项活动开展有条不紊,真正起到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一次素质教育的目的。本次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特长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1、创新机制,超前运作。自接受任务后,我们筹备组集思广益,通过学生会多次对文艺委员班长召开动员会议,征集文艺演出的创意方案,并对去年文化节文艺演出中表现出色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宣传,针对我校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较少的现实,通过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将热心集体活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充分利用下午三四节课及休息时间进行排练保证了节目质量。
2、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保证文艺演出的艺术质量,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对节目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
一是节目筹备会。我们老师召开多次会议,就演出的各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互相碰撞,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方案的表演方式和创作框架。
二是节目评审会。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了多次审查,将学生节目进行合并、演出人员进行调整,明确各节目责任人,排练、彩排及演出时间,对演出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协调解决的办法,为保证文艺演出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总结这次演出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樊明祥校长统领全局,多方协调。分管领导张莲副校长先后多次主持了协调会,燕志国主任对筹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了指导、协调和帮助,保证了文化节文艺演出的顺畅进行。可以说,领导重视是文艺演出成功的前提,也是演出成功的根本保障。
2、教师团结协作。演出筹备工作虽然时间跨度长,但因任务环节多,时间要求严格,分解到各项具体工作的时间是十分紧迫的。在筹备过程中,老师们互相帮助,表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演出成功的关键。
3、学生会及艺术特长生的配合和支持。本次演出合作协作程度高。在演出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和特长生给予了大力的配合和支持。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演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没有想到的,他们想到了;我们疏忽的地方,他们主动想方设法解决,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意识。
4、、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表演及技巧方面还要加强。
5、建议:鉴于文艺演出节目排练工作的难度,希望学校能够扩大对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名额,以便艺术教师更系统的培养和顺利的开展工作。
小小的舞台展现了教育教学这个大舞台,展现了现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此次文化节文艺演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第十届校园文化节文艺演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将会汲取艺术的汩汩灵气,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六
6月至7月,县直机关党工委成立课题组,立足本县县级机关实际,聚焦县直机关文化,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个案调研、比较研究、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机关单位意见等多种形式,对县直机关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目标任务、建设举措等方面展开调查和研究。
一、**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的工作探索与经验。
近年来,**县县直机关高度重视机关文化建设,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涌现出许多亮点,创造出不少新鲜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点,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
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近年来,我县县直机关在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一学三讲・周一大讲堂”和“道德讲堂”活动,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同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机关干部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树立更高的思想道德追求。同时,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帮助机关干部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找准建设学习型机关这个切入点,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县县直机关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以个人学习为基础,突出集体学习、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和保证时间,使机关干部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同时,强化学习的制度性,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和示范性,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使广大机关干部能够积极投身到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来。编印下发《党员干部学习读本》等学习参考资料,明确“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掌握执政党先进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努力掌握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把握营造文化氛围这个着力点,着力满足机关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县县直机关注意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干部的文化需求,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民运动会,各部门机关代表队展示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同时,许多部门单位建立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并积极开展各类展览,进行各种拓展训练,着力营造有利于机关干部个人发展、同事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部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此外,还注重抓好机关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的建设,搬迁改造县文化馆并成功申报国家二级馆,县图书馆免费开放,建成集文物展览、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等物质环境,形成浓郁的机关文化氛围。
我县党政机关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创新是机关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的前提。理念的创新为机关文化建设确定了目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实践中,我县各级机关确立机关文化建设的统筹发展理念,在出色完成机关业务工作目标,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同时,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实现业务、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同时确立机关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关文化活动,丰富机关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各种内容的机关服务项目,塑造良好的机关整体形象。每个机关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打造机关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具有独特性的机关文化,确保机关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机关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总体而言,我县机关各部门单位都很重视机关文化建设,加大对机关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有的单位甚至制定出台机关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机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有的单位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机关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及时解决机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机关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地进行。
强化载体和活动建设是吸引广大机关干部参与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在机关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少部门单位加大机关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等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处理、网上宣传、网上交流及资源共享,为机关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因地制宜,因机关而异,结合机关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干部职工心理、形式生动活泼、大家乐于接受、寓教于乐的各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机关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增加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效果。
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机关文化建设的有力助推。实践证明,机关文化建设离不开舆论引导。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机关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使广大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机关文化建设、支持机关文化建设、参与机关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思想文化、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树立典型楷模,使机关干部在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都得到提升,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当前**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中亟待改进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态势良好。但也应看到,机关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应对。
一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有些机关单位未能有意识地将建立理想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作为机关文化内容,有些机关单位未能有意识地将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环境优化等与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还有些单位把文化建设简化为文体活动。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展开和深入,导致机关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规划上不够健全。当前,不少机关的文化建设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存在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不少同志把机关文化建设等同于开展文体活动或美化机关环境,重形式轻内涵、重活动开展轻思想工作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机关没有找准文化建设服务机关中心工作的切入点,仅在小范围里搞搞“自我循环”式的文化活动。另外,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较为落后,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得不到及时的总结和推广。
三是形式上不够创新。调研发现,有的机关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仍比较陈旧;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大多仍只是球类比赛歌舞表演,对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导致不少人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保障上不够有力。一些机关要组织理论学习时,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时,或参加文化体育竞赛时,就会遇到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单位财力有限没有经费,没有人力组织实施,经常性活动受场地限制等问题。机关文化建设要有必需的资源,资源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关文化建设。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其根源在于以下方面:
观念的制约。文化建设在各机关发展不平衡,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机关文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在口头上讲的多,在实际上做的'少;在文件上写的多,在措施上落实的少;在理论上动员的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的少;对机关文化建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强调不够,导致不少机关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制度的缺失。当前的机关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管理,未能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许多机关文化建设的工作的处于失范、无序状态。
文化的羁绊。在传统文化和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下,各级党政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于现状、学风不浓、不思进取、脱离实际、搞花架子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明确建设目标,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具体目标要体现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良好的机关意识。它是一个机关的群体意识,决定着一个机关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机。作为一个机关的群体意识,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时代要求。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机关意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机关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才能保证机关的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优秀的机关精神。作为机关文化的精髓,机关精神是机关工作人员信念、意志、风格、准则的综合体现。机关精神除了要弘扬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外,还应特意提炼和打造体现一个机关特色的精神,并持之以恒。
正确的机关价值观。它是机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头脑中并为大家共同用以认识和衡量事物、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准则体系。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形势下,一个机关及其成员的价值观仍然要体现在依法管理、服务社会、清正廉洁、元私奉献。
高尚的机关道德观。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严格遵守《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以及具体行业、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优良的机关风尚。一个宜人的机关小气候,由良好的党风、学风、文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组成。适时的机关作风整顿很重要。“流水不腐”,只有定期的“整风”才能保证良好的机关风尚。
闪亮的机关形象。它是机关文化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综合反映和外部标识。鲜明而醒目的机关形象,对于树立机关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机关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要从机关工作人员个体形象和机关整体形象搞好文化设计,比如,语言交谈的文化品位,着装的文化显示,行为方式的文化内蕴,公务活动的文化展示等。
优质的机关环境。一个良好的机关文化有赖于良好的机关环境,包括非常好的工作、生活等物质环境(硬环境)以及有利予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发展、同事之间协同进取、部门内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软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周围人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善。通过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机关成员得到良性发展。
(二)突出机关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与策略。
要培育忠诚文化--与机关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机关文化。培育机关文化必须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教育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仅把机关工作当作一项工作来做,更要当作事业来追求,发挥机关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培养机关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塑造人,对履行自己所承担的政治责任保持清醒认识和忠诚敬业的积极态度。
要培育服务文化--树立群众观念,倡导奉献精神,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文化。把营造“执政为民”的人文环境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着力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融入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之中。通过培育服务文化建设,引导机关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尊重群众的感受和需求,经常深入群众,贴近基层,主动地去发现,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生产、生活问题,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地去研究,满腔热情地去解决,在服务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提高业务能力。机关服务必须讲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特别要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增强服务效能,形成高效、便民的工作作风。
要培育学习文化--与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关文化。应引导广大机关人员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机关的学习制度化、经常化。要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作为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基本要求,培育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创设学习团队,营造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
要培育廉政文化--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形成廉洁奉公的机关文化。廉政文化具有更深层的潜移默化作用。要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开展廉政教育,增强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正确对待个人荣辱得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形成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
结合各自部门实际和工作特点,针对机关内部干部职工人员结构多元和需求分化的状况,要引入适合不同群体特点的新的活动载体,创新机关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真正让机关文化建设更加具有亲和力、向心力,提高机关干部的参与度。
开展政治教育活动,解疑释惑,提升理论素养。鼓励和支持机关部门与科研单位和各级院校(党校)建立合作关系,针对机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机关开办讲座、研究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举办专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提升机关的研究水平,逐步建立起机关文化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机关文化的实践。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弘扬先进典型,增强党员意识、政治意识。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工作,提升业务素养。把机关文化建设与机关发展目标、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工作,设计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创先争优活动、建功“十二五”、岗位技能比武竞赛等等,引导机关干部钻研业务、提升能力。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提升文化素养。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在机关开设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或借阅点,帮助机关干部更多利用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合作在机关举办小型文物、艺术展览和历史文化的讲座,并通过发放门票、聘请义务讲解员等方式鼓励机关干部更多地进入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与艺术表演团体、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合作,邀请专业人员辅导机关的文艺活动,举办艺术欣赏活动,为机关培养文艺骨干人才,提高机关干部的艺术修养。
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健身娱乐,提升身体素质。在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县直机关“全民健身运动”实施计划,有计划地举办全县机关体育竞赛,开展每天锻炼半小时活动,坚持每天做广播操,引导机关干部开展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着力增加机关干部中的体育兴趣,()增强机关干部的体质,活跃机关氛围。开展一些竞赛类活动,树立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竞争合作精神,以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提升道德素养。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经过“菜博会”、“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志愿服务活动的洗礼,如今志愿服务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志愿服务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越来越多的于部群众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党政机关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抓手,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全县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在机关干部中大力弘扬“阳光、快乐、奉献、担当”的志愿者精神,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道德修养,塑造机关人员良好形象。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七
为全面了解xx企业文化现状,确立xx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和目标,准确地优化和改善本公司企业文化。
本次调研面向公司全体员工,软件技术人员协助提供“xx问卷调查系统”,采用网上无记名调查。
调研自11月9日起,至11月14日中午12:00正式结束。共计62人填写问卷,参与人数达到公司总人数的87%,调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在个人积极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调查中,37%的员工认为“是”,53%的员工认为“一般”,两项合计占比90%。
(四)53%的员工认为在中海比较清楚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充满信心,43%的员工选择了“没有感觉”。
(五)85%的员工认为本部门内部关系良好,同事之间互帮互助,没有一个人选择“不是”,一定程度上看出公司各部门内部员工关系比较融洽。61%的员工认为跨部门的沟通比较顺畅,选择“没感觉”和“不是”的分别占比25%和12%。
(六)62%的员工认为公司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各项管理有章可依,30%的员工认为“没有感觉”。58%的员工在中海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33%的员工对此“没感觉”,据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海的员工们在公司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阶段目标和人生梦想。
(七)在对“《中海视界》将来做成何种形式的调研中,59%的员工认为可以沿袭现在的形式即电子杂志,36%的员工认为可以办成纸质杂志。
系统培训、人际关系融洽、制定吸引人才的长远目标、工作更有挑战性,以上五个因素的选择率均在50%—60%之间。
本次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将近90%的员工反馈,已经很明确的看到了中海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个别方面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推进企业文化的知识普及、推进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丰富员工活动、健全公司内部培训学习体系、以人为本培养留住人才等等。
根据本次调研中反馈的问题和员工需求,结合xx目前的企业文化整体环境,企业文化专员对个人岗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着眼xx发展愿景和20xx年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公司内部到行业中,逐渐增强员工对xx的归属感和事业感,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中海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具体来说,争取能半年内完成中海企业文化的表层改善工作,包括企业宣传栏的定期更新和维护、vi系统的完善、员工活动的丰富多样、企业内刊和网站的提升与完善、员工人文关怀的宣传和跟进;一年内能够辅助公司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行为规范层次的提高和完善,如建立xx企业文化推进机制、企业文化考核机制等;一年后至两年内xx的企业文化推进机制基本成型,能够做到企业文化层次体制健全、制度完善、内容规范,各项文化宣传工作有章可依,企业理念层次、行为规范层次、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企业内部典型人物事迹相辅相成、各司其力。
2、根据总经办四季度工作安排,在12月20号之前完成企业宣传册的总体设计构思和一稿的编校工作;针对公司vi系统的现状,争取能在12月中下旬完成中海讯通vi系统的完善以及辅助中讯利盟初步建立vi系统,力求中讯利盟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能够高起点、高标准、更规范。
升美化工作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4、考虑建立“中海讯通员工信息(短信)服务平台”,即以某个软件或手机号码为载体,将中海全体员工作为服务对象,兼有中海内部“手机报”、“温馨关怀服务台”、“重大会议活动信息服务”的功能,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在员工生日当天或重要节日发送公司名义的短信祝福或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发布的温馨提示;公司重要事件、重大活动或会议的提示提醒;公司网站新闻、内刊发布的实时链接推送。
5、考虑配合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执行双向推进机制,即在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培训的同时,针对公司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阶段成绩、重要部门的战略规划、人才梯队建设、技术创新、内部管理等重要话题,通过对周总、中讯利盟、软件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访谈(通讯作品发布在官网和第30期《中海视界》),形成上下互动、多方位宣传的效应,为公司年会的召开、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6、提升公司固有活动如员工生日会等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丰富健全公司内部活动,如开展摄影大赛、企业趣味运动会、征文比赛等,至20xx年10月,基本达到每个季度一次公司活动并将其惯例化。
7、逐步提升中海企业宣传的层次和效果,从内部宣传着手,从提高新闻稿件的更新发布质量起步,力求在20xx年初能够主动挖掘内部新闻和宣传点;同时通过人物专访、事迹推广、工作通讯的方式,或走近优秀员工、或对阶段工作深度解读、或深入行业内部与前沿、或进入工作前线,将中海的宣传工作人性化、软化、细化。
8、协助人事行政相关负责人建立中海员工的职业规划跟踪、关怀机制,在让内部员工看到企业前景的前提下,确保其有目标、明使命、不茫然、有动力,力求通过对员工职业规划的跟踪关怀,逐步减少人才队伍的流动性,增强员工对中海的认同感和事业心。
8、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探索,在20xx年十月前考虑建立中海讯通企业文化推进的整体机制和架构,通过对文化建设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可考核、可量化。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八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努力在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走前头作表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贯彻到机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建设。
(一)抓住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讨论确立核心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市级机关党的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2019年,工委下发《关于开展“践行价值取向作表率、着重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走前头作表率。各单位抓住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讨论确立核心价值理念,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市审计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公证行业等许多单位和行业开展机关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提炼具有本单位特色的“精气神”,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注重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各单位坚持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发挥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同时,围绕重要节庆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2019年,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通过举办青年干部党史学习专题培训班,开展“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参观上海“红色原点”、唱红歌走红路等“七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责任感。
(三)拓展文化建设的实践载体,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各单位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紧紧抓住迎办世博等重要契机,广泛开展志愿活动,开展结对帮扶,组织赈灾、慈善捐赠工作等公益活动,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许多单位坚持把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结合起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2019年,工委通过举办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骨干培训班,制定文明机关考评标准和文明机关创建管理规定,召开市级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大会,明确文明机关创建的工作思路。在上一轮精神文明建设中,共有11家全国文明单位、235家上海市文明单位、6个上海市文明行业、55家市级机关系统文明单位受到表彰。
坚持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化解“四个危险”作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实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逐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党政工团共同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
(一)明确创建规划目标,提高机关学习文化建设水平。明确发展方向是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不断深化的基本前提。2019年,工委下发《关于市级机关学习型机关创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19年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保障措施、运行机制和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内容。2019年,对应规划纲要,工委制订下发了《关于2019-2019年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机关)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新一轮创建规划和目标任务。许多单位相继制定三年或五年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规划,明确了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不少单位还将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确定为每年机关党建的重点工作,明确学习目标和创建措施,推动创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二)着力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机关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及时更新知识层次,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各单位坚持把创建工作与上海发展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时刻关注所处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提前规划学习内容,把调整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作为组织学习的重点,结合学习发展服务经济、培育新型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定期举办处长论坛、创意论坛、青年干部论坛等多种形式的论坛模式,坚持创新学习载体和方式,强化本职岗位必备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促进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三)深入推进创建工作,营造机关内部学习文化氛围。近几年,工委先后出台了学习型机关创建评估指标体系,编辑出版了《团队学习导航》介绍各种创建模式;召开全市学习型机关创建推进大会,结合应对金融危机提出创建工作新要求;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网上展评220个学习型党支部和180名学习型党员的先进事迹;走访调研300多个基层党支部,着力培育创建示范点。2019年2月,工委召开市级机关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推进大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机关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出台了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员创建导向标准,选编109个优秀案例出版《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实例》。各单位逐步建立健全激励导向机制,把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奖励、选拔、任用评价体系,增强组织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学习文化氛围。近几年,全市共有347个单位被评为“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其中市级机关111家。新华社等主要媒体2019年都报道了市级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经验。
坚持把建设廉政文化作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培育廉政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廉政制度为支撑,以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为载体,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新格局。
(一)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提升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各单位通过党组(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党政主要领导讲廉政党课、举办廉政学习辅导报告、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等形式,积极探索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岗位廉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培育优秀廉政文化建设项目,建设廉政文化示范点,创作廉政文化作品等,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覆盖面。许多单位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廉政漫画、廉政广告、廉政小品、廉政屏保、廉政短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党员干部受到生动活泼的廉政教育。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九
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20xx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xxx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xxx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作爱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xxx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xxx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四)建议县xxx重建阿庐艺术团。
目前的县级艺术团队还是要以政府扶持为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民族文艺团队,广泛网罗各类突出的文艺人才,并解决其后顾之忧,以艺术团为基地,收集整理我县各类音乐、舞蹈、器乐、戏剧等传统民族文化形式并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宣传展示和重点打造,宣传泸西,宣传阿庐古洞,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寻求民族文化市场化运作和树立泸西民族文化品牌之路。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
随着市场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渗透日益深入,现代经济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趋向,即文化化。行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经营理念武装干部职工头脑,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塑造服务品牌和行业形象,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增强行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是实现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
一、什么是公路养护行业文化。
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养护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此这样界定的: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规范交通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物质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展现交通行业外在形象的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因此,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事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公路养护行业文化与公路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近年来,我省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日益重视公路文化建设,把公路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展示行业风貌、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举措,且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从2003年起,省管公路贯彻“12435”发展思路,促进了省管公路的机制改革,使公路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受社会高度评价的“三个工程”为例:
“321”工程即:三年时间,建设300个高标准的大管理所,200个设施完善的石料场,100个设备齐全的机械化站”。到2005年底,全局已建成大所275个、石料场156个、机化站108个,新改建职工宿舍8530套。基本解决了职工住房简陋,材料靠外购,手工作业养护等历史遗留问题。“321”工程不仅改变了我省公路养护的传统组织结构形式、养护技术手段和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还扭转了养路职工过去“技术素质低,养路机械化水平低,养护生产力低”的“三低”状况。
“安保”工程。“安保”工程即:“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2005年底,全局投入资金11503万元。自实施安保工程后,在全省机动车猛增至600万辆的情况下,2005年的交通事故比2004年下降39.8%,经济损失减少32.6,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09人,这是我省20多年历史上没有过的。“安保”工程,受全社会欢迎,都称这项工程为“救命工程”。
“人性化服务工程”。全局以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车环境、为公路维护提供安全工作环境、为公路设施提供安全保障,的“三为”作为最高服务标准。围绕"实施安保工程,增设服务设施、规范标志设置;填筑会“吞人”的深侧沟;在主要交通路口、风景区设置人性化标志标牌;实施环境生态绿化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路政咨询服务、温馨亲情服务、公路通行信息、路况信息服务、畅通便捷服务,打造公路人性化服务的民本形象。树立云南公路路况好、路风正、行车畅、效益高,安全快捷的良好形象。
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难点:
(一)、云南公路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公路行业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服务性、综合性很强的部门,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需要从事公路行业管理的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然而,当前公路行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十.五期末,我省省管公路在编人员20206人,专业技术人才仅为299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4.3,技术工人15443人中高级以上技工仅占32.9,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文化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
(二)行业核心价值观缺失。
行业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工对行业性质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是干什么的;二是对行业使命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三是对行业现状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现在如何;四是对行业前景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可以说当前绝大多数公路职工对上述四个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
(三)行业文化与行业工作脱节。
公路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行为,目的在于规范管理行为,优化行业形象,增强品牌效应。当前的公路文化建设大都表现为提口号、拉标语、定制度,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停留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外延和表象上,与公路行业的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工作结合不够,没有把文化元素融入我们的行业工作。
(四)、对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欠缺,思路不清。
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欠缺,思路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和监督方法;二是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理解缺乏层次性、系统性、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渗透在公路行业职工内心世界中行业群体合力挖掘不够;三是对公路文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模糊认识,有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只要有公路不怕没路养”,“事业单位,不怕下岗”等传统思维方式。
以效果推断程度、衡量工作水平。例如,一家单位路管好了养好了,经济效益上去了,似乎一好百好,文化建设必定是高水平的,给干部职工在认识上产生严重误导。这种以为行业文化一学就会地简单化认识是幼稚的与片面的。尤其是那种迎合政治需要,以偏概全的做法更是十分有害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一
法院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其中法院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农十师两级法院十分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精神文化为主导,以行为文化为要务,以制度文化为重点,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努力建设“公正、严谨、拼搏、关怀”的具有法院特色的文化,营造浓厚的法官职业文化氛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推动十师两级法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十师法院文化建设以提高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职业群体的素质为目标。因此,具有鲜明的审判色彩,其以法官群体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及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富有全体干警个人色彩的印记,是法与文化的和谐共舞。
十师法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观层面,它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中的组织架构层面,发挥着稳定和规范作用,它是法院文化本质外张的具体表现,也是人们评判的重点;而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层面,是法院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法官和其他全体干警的职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它不仅体现着现代司法理念,而且主导法院现代司法理念的实质与方向,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点。法院文化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对内,有利于提升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法院管理;对外,它对于实现社会公正、促进和谐建设、建立公众的法律信仰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是以实物形态显露于外,能被人们直观感受,并能反映审判活动特点的物质实体,包括审判建筑的特征风格、审判法庭的设置装备、工作人员的服饰仪表以及法院内部的办公设备、文体设施等等。近年来,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农十师两级法院均建设了综合审判办公楼,并于xx年和xx年分别投入使用,成为农十师和阿勒泰地区具有法制权威的地标性建筑。农十师中级人民法院与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的审判综合大楼,在整体设计上突出建筑功能、风格与法律文化历史、审判人文理念的融合,在细节上通过法院文化长廊、永久法官誓词、办公场所的各类书画牌匾和法官名册等系列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为法院形象注入深厚文化底蕴。两级法院还设置了荣誉室,通过开辟专门场所设立荣誉室,以图片、文字、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集中介绍法院的发展历史、工作成果、先进模范人物等。对外,有效展示法院文化建设成果;对内,有效激发干警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二)行为文化建设。法院的行为文化是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基于共同意识,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包括审判行为、思维模式、内部管理行为以及职业行为规范等等。为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农十师法院创建了审判质量管理体系,以高标准管理规范司法行为;为提升法院公信力,制定了以提高案件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官庭审驾驭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法官制作裁判文书能力为的突破口的《农十师法院“三项评查”规定》,规范裁判文书,禁止“无理裁判”;制定当事人满意度测评等制度,为公众提供信息平台、互联网邮箱的数字化信访渠道;为进一步便民利民,制定了预约办案、电话立案、远程立案、远程接访、巡回审判、繁简分流等工作举措。抓好节假日值班、指导群众诉讼、假日法庭、农忙晚间法庭等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一切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落脚点,真正做到司法为了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通过联席会议、法制讲座、司法建议等形式,及时与共建单位沟通交流情况,分析审判形势,商讨对策措施。积极依靠共建单位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努力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把便民利民的“特色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延伸到群众炕头、延伸到群众的心头。
(三)精神文化建设。法院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法院在审判、管理、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和价值观念,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管理理念、群体精神等意识形态,是法院群体的共同认识和追求。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农十师法院系统注重弘扬兵团法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追求公平正义、勤勉敬业、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活动,寓教于审、寓教于趣、寓教于行、寓教于乐的活动。把文化渗透到法院的一切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法官。
(四)制度文化建设,建立一种长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农十师两级法院首先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坚持制度创新,践行司法为民,为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适用于审判工作实际,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编撰了《农十师两级人民法院。
规章制度。
汇编》。汇编按照党政事务和队伍建设、审判工作、行政事务收集了三大类60项规章制度,分发给每位干警,做到人手一册。同时成立政务督查小组,负责规章制度的督查落实,定期公布各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王胜俊院长在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的报告中批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既有政治标准的要求,又有司法能力标准的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培育有先进的法院文化展示平台。
十师两级法院坚持精英带动主流、全员参与、开拓创新的原则。以创办好“法制在线”栏目为依托、以创办好法院局域网站为核心、以创办好法官论坛为重点、以创办好各类文体活动为目标。开展以干警为运作中心的评比表彰、岗位练兵、学术研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晚会、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主要分为教育型、学习型、竞赛型、表彰型、高雅型等几种最为大家熟悉并广泛运用的法院文化活动方式,有利于活跃干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促使干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多年来,两级法院每年举办以“天平颂”、“和谐之春”等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其中,xx年两级法院干警编排的音诗画情景剧《党旗颂》在师政法系统获得二等奖,较好地展现了两级法院全体干警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和法院文化建设成效。两级法院每年组队定期开展训练参加师举办乒乓球赛,增进法院群体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与理解,从而培养全体干警心系法院的职业感情。
法院精神文化是先进法院文化的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它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级法院以建设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为目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
1、抓好“维稳”教育活动,引导干警坚定政治立场。通过“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活动中,不断强化两级法院法官和干警的政治立场,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维稳意识。使两级法院干警进一步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守土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好各类教育活动,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着重强调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三个至上”,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并通过设立爱岗敬业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推选。
名言警句。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三个至上”逐步深入人心,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司法行为。
物质建设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夯实法院物质基础,对树立法院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开通了三级法院局域网,安装了法院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审判、办公的现代化。两级法院始终把提升法院创办专栏和网站质量做为重要抓手,办好两级法院网站,提高品位。我们主要在解决目前法院网站信息更新滞后、缺乏层次性等问题上下功夫,设立网页的信息主管,加强对下级法院相关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与信息交流;通过管理和评比,增强网站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通过现代化的资讯手段,传播独特的法院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关注法院、聚焦法院。办好《法制在线》专栏。两级法院吸收文字功底较强、具有学术专长的审判业务骨干参与编辑,在版式设计上更加富具有地域和法院文化特色,在栏目设置上加大法律适用研究的力度,在稿件来源上不断扩大撰稿人的队伍,使《法制在线》专栏成为法院干警进行学术交流、审判研讨的阵地,通过刊发优秀的文章关注法律的人性基础、价值构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广大干警产生“司法共同体”的归属感。
软文化建设,硬制度先行。近年来,十师两级法院对人事制度、管理机制、审判方式进行了的改革,建立起用制度规范人,用机制激活人,用责任约束人,用绩效评价人,用奖惩回报人,符合法院职业特点的科学司法管理机制。
推行了中层干部竞岗制度、主审法官选任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选任中层干部、主审法官,探索了法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素质法官在审判中的核心作用。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了同志的成长与进步,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才华的宽松环境和广阔舞台,激活了内力,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
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修订了关于领导决策、审判流程、质量考评、廉政建设等八大管理规范体系,实现了决策规范化、办案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和监督规范化,使两级法院的规范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对法院群体各类行为的规范要求。
1、倡导文明用语,规范司法文明的细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干警工作时间统一规范着装,做到仪表整齐、风纪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坚持做到“态度和蔼、办事认真、公正司法、人民满意”十六字方针,真正形成公平、公开、公正、为民的司法作风和勤政、文明、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
2、开展“三项评查”活动,提高案件质量。我们把开展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查、案卷质量评查活动作为规范庭审行为、规范裁判文书制作、规范案卷装订,提高庭审能力和案件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组织两级法院其他干警观摩、评查法律文书和案卷,让审判员在真实案例中掌握质证认证、查明事实、归纳争议焦点、控制庭审秩序等能力,杜绝了“无理裁判”和“无序装订”现象。
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为手段,着力加强法院审判文化建设,花大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
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坚持日常学习制度,采取法官讲课和领导领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克服经费紧张、审判任务重的困难,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推行“外出培训人员讲课制”,使“一人受培训、全员有提高”。
定期举办法官论坛,提高法官素质。两级法院每年举办一期“法官论坛”、“法官会议”等活动,旨在增强法官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丰富审判经验,届时邀请政法委及公、检、司有关领导、专家、社会人士参与讨论点评。活动结合审判实践,确定若干司法实践性较强的论坛专题,由法官收集资料,准备讲稿,轮流主持、发言,这种关于法律适用沟通交流的形式为法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有效激发法官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其更深次的意义在于通过共同探讨法律法规适用,交流办案技巧,促使法官们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产生最大限度的趋同,最终形成法官职业共同体,提升论坛的品味和层次。加大司法宣传力度,提升干警修养。在司法宣传上要严格落实《农十师法院新闻宣传与调研工作暂行办法》,规定每个干警必须完成网络新闻稿件12篇,报刊宣传稿件2篇、调研文章1篇的宣传与调研任务,并将其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每月通报完成情况,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格局。对于完成任务多、质量好的给予重奖,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干警当年评优评先以及晋升职务职级的资格。领导干部带头撰写宣传与调研文章,发挥资深法官和高学历人员的智力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其活跃的法律思维、丰富的审判经验、文明的道德修养影响和感染和带动其他法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能力培训,提高司法技能。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下大力气抓好审判业务理论学习,形成“以法庭为课堂,以案例为教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机制,用身边的人教育培养身边人;强化岗位锻炼,通过开展庭审观摩、以案析理等形式,切实提高法官“四种能力”。
黑板报。
展板学习园地等载体,分不同阶段介绍法院的。
工作计划。
和目标措施,展示法院开展的教育活动成效;既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法院精神文化,也宣传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图文并茂,每天出现在法院干警周围,反映法院文化不同层次的内容,寓教于潜移默化中,对营造法院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宣传栏或学习园地中由每个干警亲笔写下自己的警句或。
座右铭。
连同个人工作生活照、获得的最高荣誉一起进行展示时刻警醒干警公正司法、奋发进取。
在竞赛型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法官”、“调解能手”、“办案能手”“优秀书记员”、“优秀司法警察”、“优秀通讯员”等高定位的审判技能竞赛,探索融岗位练兵和法学研究为一体的文化活动新模式。在表彰型文化活动中,树立真正能代表法院精神的知名法官和其他典型人物,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并通过法官文学的创作形式加以升华,使其他法院干警有学习的具体典范,社会各界对法院精神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高雅型文化活动中,定期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培养干警高雅的业余爱好,提升干警的生活品味,使干警的业外行为也成为法院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十师两级法院全体干警还积极参与兵团法院和农十师举办的摄影书画展,有十余幅书画和摄影作品获一、二等奖,并被收录进刊印成的画册、文集,对两级法院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级法院还在电视台、电台、报社开办《以案说法》和《法制在线》专栏,干警们积极撰写各类文章,成为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两级法院摄制了《活跃在阿勒泰草原上的巡回法庭》、《困境中崛起,艰苦中创优》、《追求》、《天平下的蒲公英》等电视专题片,在十师专题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热情讴歌兵团法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法官精神,通过拍摄专题片,提升法院文化的内涵,真实地刻画了十师两级法院法官的内心世界和职业追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推行以上措施,十师两级法院的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力保障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自xx年以来,中院在农十师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二名,连续两年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在xx年兵团法院绩效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xx年再上新台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全体干警争先创优,有十余名干警受到自治区高级法院、兵团分院表彰,先后涌现出“自治区十佳女法官”、“自治区办案能手”、“自治区执行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先进政工个人”等先进典型。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二
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马村镇西牛庄村、野川镇文化站、西沟村、河西镇苏庄村,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就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联系点市教育局、兴高能源进行了调研。结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谈讨论的情况,总的来讲,我市的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同时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的文明风尚,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泽州县和阳城县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区和高平市2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0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200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9255万元,同比增长59.68%,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突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乡、四进社区服务活动,缓解了农民群众看戏难、看图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10月份,正式启动文化低保工程,4个月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支付160余万元,为300个贫困村送电影3600场,送戏104场,建立农民书屋35个;累计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购书补助卡29806张,为贫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送图书56000册,全市近20万群众开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县级两馆建设初见成效,沁水县文化馆、图书馆和陵川县文化活动中心(两馆合一)主体工程已完工,阳城县图书馆已经立项,城区、泽州县的两馆建设均已列入重要议程。20,全市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2个。全市40%的村建设有文化活动室。全市现有农家书屋300多个,藏书100余万册。同时,将村党支部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整合为一体,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率和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和西牛庄村、西沟村、苏庄村来讲,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建设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一是同节庆活动相结合,如陵川县的红叶节、泽州县的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沁水县的柳宗元文化节、高平市的炎帝文化节、城区的白马禅寺祈福节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每年春节、元宵节,市区和各县都要组织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杯民间艺术擂台赛、泽州县的八音会擂台赛、高平市西牛庄村、苏庄村、姬家山村的春节文艺演出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西牛庄村创新十星级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发挥了农民文化主体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十分重视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集市、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八音会、手工艺品、根雕、石艺、个体放映队、农民书屋等文艺团体。这些自办文化组织,大都以自我投资、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建,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帮助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开展了特色文化村评选,把广大农民组织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第一,农民群众素质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20,全市222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大专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农村来讲,受教育程度更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第二,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不平衡,城区只有190平方米,泽州县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阳城县2031平方米,沁水县在建,陵川县400平方米;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只有阳城县达到了国家最低评估标准。84个乡镇(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除年新建改建的32个外,其余的均不达省定标准,其中有一半文化站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全市2337个行政村(居委会),60%的村庄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每年相关部门都要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对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特别值得研究。
第四,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比如泽州县,17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大多数没有经过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选任,而是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许多人员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第五,农村文化发展失衡。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建设差异较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
第六,文化体制机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没有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农村文化投入缺乏规定性的制度保证,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素质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推进一项创建活动。
第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总的目标要求,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县级两馆应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全部达到省定目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应扩大数量、提升档次,有效扭转我市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又能听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理顺乡镇文化站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机构编制、工资福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发展一批八音会、小剧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第四,推进一项创建活动。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推动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联动对接。在创建内容上,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治理五乱(乱倒垃圾、乱倒粪便、乱贴广告、乱设摊点、乱建房屋)、推动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达到六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街道明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适化),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十星级文明户、乡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创建活动,抓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儿童禁毒禁赌会等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创建要求上,突出群众得实惠,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推动政务、法治、人文、市场、生活、生态六大环境建设向农村延伸,使农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载体。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应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构筑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为我市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三
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关键战略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职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文化传播的形式、内容和受众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职工的文化底蕴、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经济生产,社会进步。因此,在推动**区"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职工素质的提升,做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精神财富。工会组织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点之一,也是新时期赋予工会工作的历史使命。工会组织必须要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财富。维护好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做好职工文化建设,不仅是工会科学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关注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区总工会面区内80个企业,60个机关事业单位和83个村级(社区)基层工会,共11189人,开展了以"推进职工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工会职工(特别是对村级农民工和社区下岗失业工人)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经济进步、企业发展要求的职工文化建设。
区总工会通过调动各基层工会,加大宣传力度和重要性,积极争取广大职工参与,并制作业余文化生活调研问卷,由基层工会选出代表性职工参与问卷答题。问卷主要从职工工作内容、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方面着手,为业余活动理想标准(期望)重点,对不同年龄年阶段、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技能、工作环境及职工个体偏好进行调研,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我去职工文化现状,以及为进一步搞好职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突破方向。调研结果剖析如下:
(一)与年龄关系。30岁以下职工,2266人,占调研职工总数20.25%;30-45岁以下职工5595名,占调研职工总数50%;45岁以上职工,2769人,占调研职工总数24.75%;即青中年职工占职工70%以上。相比其他人群,青年职工更倾向于体育、文化和娱乐活动,针对中青年职工群体,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将是不错选择。46岁及以上职工,对团队建设的需求更高,针对老年职工,组建各种文体协会将是他们的首选。但要意识到中国老年化程度在不断加重,**也是如此,特别是原**汞矿离退休、下岗工人数量庞大,年龄也在60岁以上(这部分离退休人员不在统计范围之内)而这一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主要的空闲时间都勇于散步、聊天、打牌等,核心在于打发时间,轻松身心。
(二)与性别关系。调研统计,女性职工4028名,占调研职工总数的36%,相比占职工总数64%的男性职工,她们更倾向于唱歌、跳舞等文化活动;男性职工更倾向于各种体育活动。
(三)与文化程度关系。大中专以上职工人群更倾向于参与文化竞赛、书画协会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利用身体健康的活动而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人群大多数空余时间用于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和打麻将、扑克等赌博性质的活动。
(四)与职称和技能关系。高级专业技术或技能人员更为倾向团队建设,且对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需求最弱,而初级者对体育活动情有独钟。
(五)与施工区域关系。大中型规模以上的企业职工对团队建设比较青睐,说明大中型规模以上的企业中文体协会、兴趣小组或许会是很好的职工文化建设方向。小型企业或外出施工则对阵地建设最为青睐,说明外出施工项目部需要加强对职工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为职工提供开展业余活动的场所。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
(一)缺乏对职工文化更深入的理性认识。
1.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误认职工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部分企业、社区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的发展》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作为衡量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和依据,将班前宣誓、看板管理等典型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错误地等同于职工文化建设工作。
2.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误将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部分企业单位、科室、班组汇报仅围绕"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做大篇幅的总结归纳,而忽视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
3.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生产,为谋求企业利润是最高准则,职工业余需求属个人行为,可有可无,从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与"职员本身"之间的属性区别,缺乏对职工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文化阵地建设标准,文化建设参差不齐。
1.软硬件建设程度不统一。不同企业、社区阵地建设水平很不均衡,部分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和城镇中心社区建有篮球场、足球场、桌球、台球、健身房、甚至室内羽毛球馆等文体设施,但有部分企业、社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用于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设施少,有的甚至没有的现象。
2.活动参与普及率不统一。部分单位座谈职工,尤其是施工一线职工,反映参与工会活动较少,工休矛盾、众口难调、等陈旧问题仍暗流潜涌。"施工技术人员无暇参与"、"老职工参与不了"、"觉得没意思"等现象制约着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部分工会活动参与率及普及率不高。
3.制度保障程度不统一。部分单位对职工文化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检查、激励、约束职工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对比,也存在部分单位,尤其是项目部,缺乏完善的职工文化管理制度,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处于无序状态。
4.自主管理能力不统一。
调研显示,企业、社区工文化建设对行业环境和项目部经营形势依附性很强。不可否认,经营生产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工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否,但反之,职工文化建设也能影响职工精神与情绪,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生产、社区和谐。
5.社会环境、风气不好,职工自身认识不高。
有部分职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高,或者社会环境、风气限制,大量的业余空闲时间他们更愿意参与打麻将、斗地主都能形式多样的赌博性质的游戏,或者上网玩游戏等,而不愿参见体育文化活动。有些地方普遍只存在提供赌博、上网的娱乐场所,而很少建有体育锻炼和文化休闲场所。
(三)缺乏职工文化涉及内容的创新发展。
1.外在形式传统。"下场棋"、"打场球"、"唱个歌"、"答个卷"等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的活动载体仍然占据了部分项目部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2.内涵触及不深。职工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浅层,多以娱乐导向为主,超越活动,能触及职工心灵,对职工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内心深处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
3.激励效果不佳。大量职工文化活动依然依靠发"纪念品"等物质奖励吸引职工参加,福利化现象严重,"一个笔记本"、"一个围腰"、"一瓶酱油或醋"、"一幅挂历"等。有的甚至是利用一些滞销过期的物品"改头换面"来当做奖品。这种传统及敷衍的激励机制已显过时,并不受广大职工群众的青睐,建立深层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让广大职工参与进来值得探索、深思。
第三部分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坚定职工理想信念。工会组织应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政治理论,用理论武装全体职工的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导职工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爭先创优,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热爱企业的优良传统。强化企业意识,凝聚企业精神。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追求效益和发展,还要实现道德的经营,企业需要道德价值,如团队精神、职工文化等,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在抓职工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组织开展加强道德教育的"道德模范评选"、提高员工技能的"劳动竞赛"、培养职工主人翁精神的"献计献策"、"节能减排"等活动,注重发动广大职工出谋划策,共同提炼企业管理理念。把抓职工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突出文化的内聚力,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理性认知职工文化,加强职工文化自信意识的.引导和促进。
1.工会工作者自身对职工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要求工会工作者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结合理论研讨会、信息报道、工作总结等机会,不断探索和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系统理论。
2.工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引导和促进职工自信意识的觉醒。调研显示,公司职工文化自觉意识较强,时刻践行**"干一流的,做最好的"核心价值观,面对诸如矿业开发生产、城市建设工程等题,一往无前,从不退缩,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自主管理意识趋于常态化。另外一方面,有的职工缺乏文化自信,表现在:为人处事保守低调,表态发言轻声细语,待人接物踌躇满志,仪表仪容不修边幅,因四海为家而自卑,因终日奔波工地而寡言少语。殊不知,企业职工自信资本未能充分挖掘:四海为家应以流动为荣;**汞矿工人精神作为新中国企业精神60强为外人所津津乐道、啧啧称赞。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引导职工文化自信意识的觉醒:
(2)加强人文关怀,从细微处入手,搭建展示职工价值的平台;
(3)弘扬劳模精神,用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职工,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文化氛围;四是树立优越意识,将企业经营形势及业绩时常向职工通报,加强职工自我"优越意识",调动职工的激情。
(三)摸索统一标准,推行建设项目部职工文化标准化阵。
部分企业在职工文化场地标准低,甚至空白的问题。建议试行职工文化阵地建设"6+2"准入标准,即:1个篮球半场、1个综合活动室、1个乒乓球台、1个桌球台、1个职工书柜、1台卡拉ok点唱机,1个活动(或兴趣)小组、每月至少1次大型集体活动。
(四)不断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单位及项目部职工文化品牌建设。
不少单位反映职工文化建设载体单一,部分年轻工会干部反映职工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方法,建议各项目部大力开展职工文化品牌建设,解决职工文化落地问题,着力打造职工文化建设一项品牌,从零开始,走出第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日积月累,在职工心中奠定品牌烙印,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篮球运动会"和企业职工集体参与职工婚礼、生日等。
(五)统筹兼顾,促进职工文化建设"两转两延一提升"。
1.组织方式从外部娱乐向内心关注转变。如何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推动劳动保护监督力度、为施工现场职工提供劳动休息和心理休息,提供便利措施改善职工饮水、如厕环境等,进而让职工感受到"尊严生活、体面劳动",是下一步工作值得思考的出发点。
2.激励机制从福利型向荣誉型转变。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安全、心理、社交、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逐级上升。纵观公司现状,职工收入和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提高,第一二层次职工生理、安全需求已经得以满足,而心理需求往上的需求层次是职工内心最渴望但又最难以企及的层次。故传统的福利型激励,如发放小纪念品等,已无法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职工文化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将建设机制从福利型激励向荣誉型激烈转变,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提高职工的自信,推动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科学之选。
3.建设空间从企业驻地向施工现场和社区延伸。目前职工文化建设几乎全部集中在企业,施工现场和企业临时工作区域未有涉及。从当前看,职工在其工作的施工现场所处时间更长,部分职工居住也在施工现场,这就要求建设工作需要从企业向施工现场或社区延伸,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空间覆盖,扩大职工文化建设受众面。
4.工作方法从一气呵成向持续改进提升。职工文化建设不是一气呵成的工作,它是工作质量提升的系统工程。这要求实施主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方法论入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职工文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经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反复过程,,通过不断了解职工文化需求,建立合理的文化工作计划,精心实施,加强工作过程和效果的检查,快速响应调整,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文化延伸,才能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达到职工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建设目标。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十四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上下功夫。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改造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大问题,一刻也放松不得。为此,应该把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思想改造作为毕生追求,用理论上的积累促成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做到每天坚持关心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学习重要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在今后的卫勤保障工作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全心全意,为兵服务;二要亲临一线,保障有力,三要预防为主,注重宣传,四要积极治疗,心理疏导。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我们搞技术的,在医学方面更是学无止境,我将不断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针对我们基层官兵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方面,多下功夫,积极探寻新方法,新思路,为有效保障支队官兵身心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坚决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保持政治纯洁。二是坚决完成本职工作,令行禁止。三是扎实提高军事素养,从军人形象、警容风纪、体能素质等方面下功夫。
入伍8年来,我从一名社会青年成长为一名军医,是党培养了我,教育了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不仅锻炼了我的精神和意志,还教给了我文化和知识。来支队工作已有三年,今后的路还很长,卫勤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倾心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牢固树立为兵服务思想,争做一名优秀的军医,为部队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述职,不全、不准的地方恳请首长和战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村干部入党申请书范文(实用12篇)
- 最新中学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精选8篇)
- 干部三严三实第三专题学习心得体会(优秀11篇)
- 最新升旗仪式班级介绍主持词(大全11篇)
- 最新感恩父母倡议书(优质9篇)
- 最新中医内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范文(优秀13篇)
- 2023年学院党委书记团代会上讲话稿(汇总11篇)
- 最新武汉楚河汉街导游词范文(实用19篇)
- 感恩亲子互动活动范文(汇总12篇)
- 李白纪念馆导游词(实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