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模板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2:08:08 |
- |
- 13页
阅读是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方式。总结中应该包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一
无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无聊的原因也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你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也可能是觉得想偷懒,或者只是觉得累了,不想做事情。
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改变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会影响你的行为。通过改变你的想法,你会对生活产生不同的态度,并从中得到启发,让自己树立目标。这时,你会积极地构建你的生活,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克服拖沓的习惯。
一直走下去。明确你的目标,坚持去做。多去交往。走出去见见朋友,或者认识些新朋友。和别人聊天。如果有人在你旁边和你一样无聊,你们算是聊到一起了。通常你们会开始谈论自己现在是多么无聊。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很好的人聊天,你的烦躁会很快消去,你也可能会学到一些东西。
延缓你的无聊。看看你的任务清单。在你找到有聊的事情之前就一个一个把那些琐事做完。通过让自己更高效来将无聊搁置在一旁,经常会变得不再无聊。
无聊时刻充电的清单:
1.读书。
2.在网上研究你感兴趣的话题。
3.写短的故事。
4.用photoshop或者其他的东西,培养你的艺术才能。
5.清除干扰。回避令你厌烦的人或者环境。如果因为周围的人或者所处的环境使你感觉无聊、厌烦,你可以回避一下。虽然不可能完全摆脱它们,不过,你可以暂时避开它们,给自己一天空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6.把你的日程表填满。一点时间都没有也比一大堆时间不知道做什么好。
7.为自己喝彩。花些时间看看自己的成就,这样你就更有自信向前。
8.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喜好,比如绘画、演奏、烹饪、钓鱼、徒步旅行等等。如果你对某一项比较精通,你可以把这些技巧教给别人,这样也能避免自己无聊。
9.试着去调节。做一些运动。去散散步,或者做一些身体的锻炼。写下10件你可以做的事,然后开始按照列表去做,来克服身体的惰性。找一些快乐的事情去做。看书、听音乐,或者出去逛逛,体验一些新的玩意。看看电影或者玩玩你新买的ipod。
10写作,
记录你的想法和感受。万一你意识到让你苦闷、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它记录下来,不时翻一翻,看看你的记录反映了你怎样的心情。你也可以通过blog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1.激发想象力。通过想象来刺激你的想法。想象一下你想去哪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利用你的想象力来模拟你想象中的生活,想象的奇妙之处在于,你可以创造任意你想体验的东西。
12.培养好奇心。培养自己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发生的变化的好奇心。你觉得生活枯燥,是因为你重复一些习惯的模式。通过培养好奇心,你可以主动地想想事情还可以按照什么模式去做。
13.开始新的挑战如果觉得自己总是无聊,这可能代表你这段时间的活动都不是你真正所需要的。试着增加新的目标,挑战或者是业余爱好。
以上只是旁观者的一些建议,最重要的是先要弄清你为什么无聊。
拖沓——你不是无聊,只是习惯了拖沓。弄清楚你在拖沓什么,并且不再拖沓。缺乏可用的精力——无聊和精疲力尽还不一样:它经常在你一种精力充足但另一种你觉得有用的精力耗尽的时候发生。
你可以换着使用不同种类的精力。比如说在花了一天时间写作之后去锻炼或者敲了一天的无聊程序代码后做点有意思,有创造性的事情。
日程表间隙——可能日程突然变化。一个方法就是快速的添加新的任务。
环境障碍——比如说排队,离开网络等等。
缺乏动机。
1.如果你无聊是因为你重复做同样的事情,那么尝试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用别的方式来做同样的事情。
2.如果让你无聊的事情是一个体力活,试着在干活的同时听点音乐。
3.如果因为你的疲倦或者懒惰而觉得无聊,就小睡一会,毕竟大部分人的睡眠都不是很充足。
4.如果休息以后还是觉得懒得动,你就要说服自己必须去做,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一个小步骤。
5.如果因为你想做的事情却不能去做而无聊,试着想想别的办法来做这件事。
6.如果你觉得没什么事情做,可以先做点运动,这有助于让你想好该做什么。
p.s:
不要抱怨无聊的情况,也不要不停地告诉自己很无聊。这会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无聊、烦躁的时候,不要干蠢事。要知道这种情况是会很快过去的。
还有很多人通过吃东西来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也是不好的,因为很容易造成饮食过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二
有幸参加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培训,让我们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在《指南》的引领下和《评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要如何让一日生活环节顺利地过渡,发现它所蕴含的学习和发展契机,又如何让集体教学更具有有效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体现自主。
当《指南》下来,我想每个幼儿园都在调整作息时间调整课程表,以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和自主游戏时间。我们幼儿园也不例外,不断地探索怎样安排时间更合理,怎样调整课程更合理。而我们一线的老师更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把教师教教转变为幼儿学,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让幼儿在一日很多种体现自主,让幼儿时时有事可做,不浪费一时一刻,不让时间隐性浪费,避免在生活环节出现拥挤等待现象。我园是一所面积不大的民办园,而我是一名大班的带班老师,如何让幼儿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发挥大潜力,也是我每天思考的。这次的培训就像一盏指明灯照着我前进。想想以前,有着这一种思想“一起来一起走,什么事情都一起做,不能让孩子离开我的视线”,孩子们无论是喝水盥洗如厕等都是排着队去的,孩子们在排队等待时无事可做,就会出现推挤争吵等现象,特别是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就那么几个,孩子又要遵守六部洗手法,这样下来浪费了不少时间,更是剥夺了孩子自主的机会。通过观摩和听讲座,我找到了可行的方法,如早操结束后,值日生先去进行盥洗分点心,剩余的孩子可以分批喝水整理衣服然后盥洗,这样就减少了孩子拥挤等待的现象,也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自豪感;同时我们也通过课程的改变,让孩子有更多自主游戏的数据,对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准备上来减少时间的隐性浪费,让幼儿有事可做,如孩子先完成生活环节的可以自由现在简单的材料和同伴游戏(翻绳、折纸等),又如在区域活动中先完成任务的幼儿可以先进行盥洗活动,这样真正地让幼儿自主,而无需老师的时刻提醒。
当然这也是我的一些尝试,有的方法已经有一些小小的成效,但也有时候会遇到别的困难,这也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努力,今后我也会继续学习《指南》,领悟《指南》,将《指南》精神运用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去。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三
一天,东东妈妈急匆匆地停下自行车,飞也似地冲上幼儿园三楼接东东。没想到,东东生气地甩开妈妈的手,赖在地上大哭起来。原来,东东责怪妈妈来得太晚,没有在第一时间来接他。妈妈连忙解释:“今天妈妈上班,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来晚了,明天一定早点来……”妈妈的解释根本不能让东东消气。最后,直到妈妈答应明天第一个来接他,东东才起身跟着妈妈回家。
在生活中,以上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只知付出,不求回报。这种单向的爱使孩子形成了“众人为我”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他们只知享受,不懂感恩。目睹了东东的事例,我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
第二天离园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了解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工作的,体会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在几天后的一次自由活动时间里,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伟伟说:“我妈妈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做包子,然后拿出去卖,很辛苦!”彤彤说:“我爸爸开夜宵店,晚上都要干活,很晚才回家,每次他回来时我都睡着了。”……有些孩子还带来了爸爸妈妈工作中的照片和录像。由此,孩子们对爸爸妈妈在工作中、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艰辛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在谈到“家人是怎样爱我们的”这一话题时,孩子们的体会就更深了。有的说:“爸爸买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有的说:“奶奶每天烧很多我喜欢吃的菜。”有的说:“外公脚疼还踩三轮车送我上幼儿园……”航航说:“在广场看表演的时候,爸爸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等看完表演的时候,爸爸满身都是汗。”孩子们说了很多。我还特意请东东说说体会,他说:“下雨天,妈妈总是把雨伞偏向我这边,有一次下大雨,我身上一点都没有淋湿,可妈妈的衣服全湿了。”
接着,我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他们很爱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发言更踊跃了,丁丁说:“妈妈下班回家时,我端水给妈妈喝。”可可说:“我会帮妈妈捶捶背,亲亲妈妈,抱抱妈妈,说我爱妈妈。”博博说:“去超市时我帮妈妈拎东西。”六六说:“我唱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放松放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他们添麻烦。”佳佳说:“我要请爸爸妈妈跟我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这时,东东突然站起来说:“妈妈如果因为工作忙,迟来接我,我也不会怪她,我会静静地等她。”我欣慰地笑了,并向东东竖起了大拇指。
我知道,要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光靠讨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实践。我收集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引导幼儿去理解、体会,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懂得感恩。我还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引导幼儿为家人做一件事,向家人说一句关心体贴的话,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感恩。我还组织情境表演活动,让幼儿参与角色表演,指导幼儿换位思考,引导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激发他们的爱心。
相信通过努力,孩子一定会心存感激、心存爱。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少些抱怨和对抗,多些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四
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如何正确的看待一切来自不同方面的诸多问题?向来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素有“冷血无情”之称谓。人生不以大喜大悲而自扰。
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拜读过一些专家的著作,才知自己的肤浅并非能引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从中借鉴并学习中领悟,慢慢地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在实施的过程中苦乐掺半。孩子是聪明的“专家”,她们的言行举止时刻可以告诉家长,她们渴望自由,渴望被理解,也渴望更多她们想要的关心。她们的成长都有她们自己的独特方式,许多都是我们不曾真正理解的,一个看似简单或大人认为极其无聊甚至是感觉弱智般的游戏,而在她们心里却是无比兴奋,玩得不亦乐乎。做家长的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束缚她们,结果是弄的孩子和家长都不高兴,孩子更有了逆反心态。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小时候是怎样过来的,其实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希望拥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呢?!我们太过爱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是自己一手操办,孩子什么也不会,就连玩儿也在一旁担心着,生怕有个什么闪失而后悔不已。而这种宠爱在孩子眼里已经生厌,反而会促使她们任性妄为,以为一切都失去了自由,不爱受父母的安排,小小年纪就异想天开让自己自由飞翔,而此时的许多家长多半会担心与着急生气甚至无奈。现在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也是这么渴望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只是有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这是孩子们多么奢侈的生活啊!现在我们做家长了,可我们却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不放心孩子所能做的事情,心都操碎了也不见得一丝满意的效果,结果是会犯更低级无能的错误,打骂,孩子却变得顽皮,甚至开始以各种她们所能想出的办法来对付家长,真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跟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是她们孩子们的游戏),她们会很开心,没有距离,没有惧怕,她们会玩得很投入,彼此间增加了感情,何乐而不为?而我有时候会找借口拒绝跟孩子们玩,孩子们立刻就会显现出失落的表情,感觉被人忽略了,即使接下来她们继续玩游戏也是那种闷闷不乐,心不在焉的样子,可见她们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参与其中一起玩游戏,所以后来一有时间我就会主动叫上她们一起到户外去运动,去玩属于她们孩子的游戏,看着个个玩得开心和那股高兴劲,心里也会跟着一起开心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重温童年的乐趣,真是一种幸福!就连旁人都羡煞不已!
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尊重孩子就是在尊重自己,给孩子她们的时间和空间,让她们自己成长,我相信孩子会比我们所局限的范围成长的更好,给孩子一片属于她们的天地,让她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许会和自己希望的一样。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在相信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教会了孩子说话、走路……我们就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孩子不是过滤机,不会只选其精华去其槽粕,而是会一概吸收。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克制自己的言行,不小心再冒出不文明的话语,我会及时的承认错误:“儿子,对不起,妈妈又说出不文明的话了。”儿子就会说“我下一次一定注意”之类的话。其实,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要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不但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认可,还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明白,人没有不犯错的,也不怕犯错,怕的是不认错。
要想自己的孩子走出一条无悔的人生道路,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教育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孩子有错误的行为可模仿。在要求孩子优秀的同时,让自己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倾尽心血:找名校、进辅导班、上特长班、陪读等等。即便如此,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有的孩子学得了“特长”却丢掉了品格,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走向了自己意愿的反面。子女教育的失败让诸多父母们痛惜不已。
“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这是我在一次初中生家长会上的发言,当时赢得了与会家长们的强烈共鸣。
无庸置疑,如今的孩子相比80年代以前的同龄孩子要聪明得多。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敏捷、思想早熟,诸多方面的表现常超出大人们的想象。然而,由于受功利社会大环境和应试教育的熏陶,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往往把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定义到考试分数上,唯分数至上。分,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分,业已成了家长和学生的命根,从而忽视、耽误了孩子在人格修养及其它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即使分数考得好的孩子,他们发展的潜能和天性也被无情扼杀,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个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考试机器。社会的精彩纷呈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人才。从个人的特点上来看,他们各有所长,有的孩子擅长学习考试,有的擅长运动,有的喜欢音乐,有的擅自书法绘画,有的工于文学,不一而足。做父母的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智慧,善于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和长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那种以人之长比己之短的盲目攀比,不仅不智,而且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急功近利的心态,拔苗助长的作为时常让家长们违背孩子教育成长的规律,遗憾孩子终生。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对子女教育尤为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发挥着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甚大,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格观的形成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据国外有关研究资料,罪犯的后代犯罪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在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犯错,责任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是父母不经意间的言传身教悄然让孩子发生着改变。在这方面有太多的事例,也有着深刻的教训。不难想象,一个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的家长会教育出怎样的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孩子的爱,不仅仅体现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重要的是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宽松适宜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而这方面恰恰是许多家长做不好、做不到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经典,孟母是我们当家长的典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如果经常接触高尚的人,人性就会向善,如果与卑鄙的小人在一起人性就会趋恶,这都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对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孩子而言,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的作用更加明显。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生存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识,要高度关注孩子的交友圈,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伙伴”要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置。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努力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处于风雨飘摇、经常争吵打闹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多数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性格上或多或少均存在缺陷。在幸福和谐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开朗、阳光、自信、充满爱心,而且喜欢与父母交流,很少发生自闭症。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动干戈。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有一个观点,叫做看书柜识孩子。即到一个家庭做客,通过观察其读书藏书氛围就可大致判断家庭教育的状况。过去讲书香门第,在书香的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其学养一定会与众不同。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做父母的要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对书本产生兴趣,就会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亦即自学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家长们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长们一闲下来,就与人喝酒、打牌、打麻将,或只顾自己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怎么有资格教育孩子?又怎么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由于家长个人兴趣或职业所限,强迫自己坐下来读书虽然不太现实,但管住克制自己一些对孩子学习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嗜好还是可以做到的。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做到宽严适度。一棵小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生出一些不必要的枝叉,如不及时将其去除会影响树木的茁壮成长。教育孩子同样如此。孩子都会犯错,当家长发现了孩子的错误或缺点后要引起必要的重视,更不可娇惯。片面认为是小孩子顽皮所致,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做一些轻微训斥或象征性惩罚的办法实不可取。要知道,毛病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纠正,甚至会殆误孩子一生。纠正孩子错误或缺点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狼爸”萧百佑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其之所以成功,我认为他是深谙教子之道,懂得怎样激发孩子的潜能,懂得怎样让孩子回归正常轨道。“打”要讲究时机、方法、力度和艺术。即便赞成“狼爸”,我反对动辄就打孩子,打的次数尽量要少,给孩子留下改正的空间,让孩子明白挨打的理由,从内心里真正认识到过错并加以改正。要强调的是,“打”一般要在十岁以前,十岁以后尽可能不要去打,因为一旦引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局面将很难收拾。在家庭教育中最忌溺爱。溺爱是孩子成长的温柔杀手,它会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导致善恶是非不分,骄横跋扈。这种爱其实质是一种害。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道德是非问题,如无节制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奢侈比阔、聚众滋事、吸烟喝酒等一定要设法及时纠正,容不得半点懈怠,千方百计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副产品。除了关心孩子的冷暖以外,要经常与孩子推心置腹,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盛气凌人的训教或不闻不问都会拉大他们与父母的距离。与孩子真心交朋友,让孩子有想法、有委屈乐意跟父母交流,从而消除他们对父母的不信任感或敌意,从容接纳父母的意见建议。在交流中,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沟通交流有很多方式,如谈心、陪孩子旅游、做游戏、热点问题讨论、和孩子一起参加文体活动、给孩子写信等。有效的沟通交流能让孩子对家庭多一分爱与担当,理解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辛劳。
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尽早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我不赞成陪读、处处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参与的做法,这样会助长孩子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培养其应对困难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做父母的不要拿大人们的思维习惯去限制孩子,只要无害,尽可放手让其去玩,在玩中让孩子充分放心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盖世界的一切,实现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国人几十年来对“钱学森之问”揪心不已,这既是对中国现行高考制度、学校教育的拷问,也是对中国家庭的拷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政府要反思,学校要反思,家长们同样要反思。如果做家长的能够真正做到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开学第二周了,每一次总会有些小感触,在带启蒙中心得时候,就提醒过自己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自己身教的重要性,这些天,每当我说:“快点把水龙头关上,不能浪费水”,之类的话,就会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我背后,跟着我学“快点水龙头关上,不能浪费水”。马上我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立马改口“请你把水龙头关上,我们不浪费水”后面的小身影,也改口了,和孩子们相处,能与他们坐在一起时,我尽量不“高高在上”因为我也会骄傲,能和他们以“我们”相称,尽量不用老师相称,可能是之前的代课习惯,导致了自己在孩子们面前总喜欢“高高在上”的,这个要改正,不然就会成为我成长的“困扰”。
孩子们到这里来上学,我们所做的事情就要为他们得一辈子负责,曾经我很疑惑这个问题什么是一辈子的“好”而我的母亲给了我一部分答案,她给我最“狠”的教育模式,同时也给了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本领:独立、自强!看向现在的孩子他们独立吗?长大以后能承受现在社会的巨大压力吗?有又谁能给我一个坚定的答案!孩子们现在的习惯好吗?五六岁的孩子连最基本的“父母呼,应勿缓”都做不到,孩子们总有一天会独自飞翔,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多给孩子们储备“精神食粮”。而不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孩子的成长也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孩子们现在的好习惯与坏习惯改变或者没有改变都不要着急了,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孩子所有的改变也可能只是适应新环境而做出的某个“假象”而已,随时都可能面临“反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循环引导。在和家长聊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家长们对学校报的期望很大,希望学校能够改变自己的孩子,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无引导孩子,真正能改变孩子的还要靠家长本身。
在这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初心多久,会不会哪天就因为自己的骄傲而遗忘了,我只希望我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
今天值早班,我和几个大班的孩子在一起很悠闲地说着话,互相交流着有关自己和身边有趣的话题,我提议一起去看看老师种的菜长的怎样了。在我的招呼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随我向菜地出发,有几个很兴奋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有几个跟随在我的身后,边走边和身边的伙伴说话。这时有个男孩子很自然地依偎在我身边,我也感觉到了,即刻轻轻地把胳膊搭在了他的肩上。刚走几步,有个孩子“嫉妒”了,“你看你这样很像是园长老师的孩子”,惹得旁边的孩子笑起来,这个孩子仰头看着我,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我说:“你们愿意当我的孩子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愿意——”,这时有个孩子也快速拉起我的手,在孩子们前呼后拥下,一丝丝带着暖意的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颊,心情是别样的清澈,身体有种飘然的感觉,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的气息。此时此刻幸福的感觉和爱的情怀溢满我的心扉。
小路两边花红草绿。更让人浮想联翩,孩子们边走边七嘴八舌地说着,偶尔还为了一个疑问而发生争论。远远地,看到菜地,几个孩子高呼:“你看老师种的菜,这么多呀!”还有的孩子说:“园长老师,这是什么菜呀?怎么是紫色的?我吃过紫色的菜,舌头也变紫了。”惹来大家的一阵笑声。“这菜什么时候熟呀?辣椒真得很辣吗?这是什么花?”一个个问题从孩子的小脑袋中激烈的涌出,站在我面前争抢着考我,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
这是一个很美的早晨,我在一天的开始,便收获到了最美的幸福,它让我感觉到新的一天如此美妙。更美的是,这样的心情我和孩子们共同得到了分享。我在想,有时我们需要的知识,除了从课本中学到的之外,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之中的感受和体验,只要我们放下成人的心情和眼光,走进孩子,与他们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每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幸福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别让繁琐的事情纠缠住我们的脚步,把时间交给孩子,多与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收获到最美的幸福时光。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五
给老师摆的“床”早晨区域活动时,忽然发现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的“墙”(用啤酒盒连接的)移到了门口,且横七竖八的排列着,上面还摆着个枕头。我顿生气愤,但又觉得肯定有原因。于是,便很惊讶得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姜欣宇说:“这是同余给老师摆的'!”“给老师摆的?”我更奇怪了,这时同余走过来了。
“同余,这是怎么回事呀?”我问道。
“这是给你和赵老师摆的!”同余得意地说。
“做什么用的呀?”
“这是你和赵老师值班时用的床。我们小朋友中午躺着睡觉,你和赵老师以后就不用坐着了,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呀啊!”望着他面脸认真的样子,我感动了。多可爱的孩子,多么纯洁美好的心灵!
尽管这“床”摆得歪七扭八,还被枕头压得有点塌了,但这时孩子在关心别人的逻辑和行为方式。我们要理解、宽容、接纳幼儿的“出格”行为,这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废除绝对性和单一性的价值观,而对许多问题持多元的、相对的、多角度的理解。幼儿的“出格”行为是他们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是令我们感动不已的真挚情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六
自主游戏刚结束,就听到女孩a一边哭一边对男孩c说:“我不要你帮忙!”看到一旁的c手里拿着积木愣在那儿,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我搂过哭泣的a,温柔地说:“你是不是想自己收拾玩具,不想c帮忙?”a点点头。然后我转身对c说:“a想自己收拾玩具,你看,a都哭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c垂下脑袋,低声说:“对不起。”事情似乎就这样解决了。
然而c低下头沮丧的样子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那么究竟哪里有问题呢?我对自己的言行作了剖析。看到a哭泣时,我习惯陛地搂着她、安慰她,却忽略了c的感受。这种以“哭”来定立场的做法显然有所不公。哭的孩子有情绪,不哭的孩子也有情绪,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冲突双方的情绪,才能让孩子信服。
其实,在听到a哭诉时,我虽然嘴上没有说,心里对c有了评判:“别人不用你帮忙,你干吗非要帮忙呢?”我想当然地认为c的做法是多余的,而忽视了他想要帮助他人的意愿和事实。
我问c“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看似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其实已经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了他,因为“可以怎么做”的前提是“她已经哭了”,潜台词是“你把她弄哭了你看怎么办吧”。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显然居高临下,没有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只是急于安抚哭泣的孩子、快速处理事件,所以c会沮丧,会感到受伤。我想c的“对不起”并非是心悦诚服的道歉。
如果当时我能够抓住这个契机,既保护c助人为乐的积极陛,又引导孩子们讨论“想帮别人忙但别人不需要帮忙的情况下双方可以怎么做”,那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不久以后,又发生了一件孩子间的冲突事件,这一次我改变了做法。那天午睡后,我正在给一个女孩儿扎辫子,看到建构区里z推了l,然后l用右手抓住z,两人扭在了一起。
我立刻赶过去把两个人拉开,用手臂挡住了“攻击”余波,我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很生气。对不对?”看到他们停止“进攻”,我心平气和地说:“谁愿意先说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生气?”z气呼呼地指着l:“他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开汽车。“z声音更大了:“但是你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没有说话。我面对l平静地说道:“z说你把他的‘基地’撞到了。”l说:“我是要去加油。”我转头向z复述道:“他说他要去加油。”z说:“我这里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间基地,还没有搭好呢。”见l没有说话,我又转述:“他说这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间基地。”l说:“哦,那我搞错了吧。”听l这么说,z便说:“我的宇宙空间基地很大,这里是不能开车的,那里可以开车。”z在旁边划了个圈,l就把车子向z划的圈开了过去。接着,两个人就继续游戏。
上述两个中班的男孩因为一方的“汽车”把另一方建构的.“宇宙基地”撞倒而引发冲突。我先是冷静地阻止了两个男孩相互伤害的行为,然后以中立的态度与孩子对话,对双方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纳,使两个男孩的情绪有所缓和。接着,我抛出“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生气”的问题,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诉求,孩子的不满情绪也在叙述过程中得到宣泄。在两个男孩的对话中,当一方不能马上作出回应时,我便采用重复孩子的话的策略。这种不带评价的重复,一方面让孩子觉得教师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使他们愿意袒露想法;另一方面,可帮助孩子去倾听对方,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空间。值得欣慰的是,后来l说是自己搞错了,尽管没有说“对不起”三个字,z也因此释然。
同样的冲突,因为教师观念及处理方法的改变,而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让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成人的权威、抛开偏见及固有的思维方式,耐心地了解孩子、接纳孩子,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七
陶陶对汽车很感兴趣,已收集了上百种汽车模型。他每天上幼儿园时总要带几辆汽车模型来玩,连集体教学活动时也忍不住拿出来玩一下,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正常学习。
我想,陶陶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坏事,教师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和引导,使他的兴趣得到健康发展。我决定先和陶陶聊一聊,从中我了解到陶陶的理想是当一名汽车设计师。我告诉他要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后来我和陶陶订了一个口头协议:我同意陶陶将汽车模型带到幼儿园来,不过只能在自由活动或游戏时间玩。此后,我经常会与陶陶聊一些关于汽车的话题,陶陶也非常愿意和我交流。在一次交谈中,我得知他想把家中的汽车模型全部带来,在班里办个小小的汽车模型展览会,我表示赞同,并引导全班幼儿一起参与这一活动。于是,我们一起布置展览角、设计相关海报、制作请柬等。开展的'那天,我们还邀请了其他班的孩子来参观。展览会办得非常成功,陶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非常开心。他激动地和我约定:后,他要设计出新型汽车,还要参加国际汽车展览,到时请我一定去参观。
其实,不少孩子都会像陶陶那样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迷恋的东西。只要引导得法,孩子的兴趣绝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反而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八
新学年开始了,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中五班。说它特殊,一是因为全班幼儿平均年龄比平行班小半年,二是多数幼儿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三是家长们对孩子过分宠爱(这也是适龄却不上幼儿园小班的原因),对教师的要求却比较高。说实话,接这个班我心里有些怵,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又使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班。
开学的前几天,有个小朋友的爸爸来到幼儿园,特意向我详细介绍了自己孩子的情况:扁桃体肿大非常严重,医生要求尽快开刀,可家人不忍,于是采取了保守治疗。但对孩子平日的照顾提出了很多要求,如:睡觉时必须侧身,平躺就会憋得喘不过气来,需要大人随时在旁边照看;平时要定时喝足量的水,水量不够就会引发疾病;会经常带中药到幼儿园来,需要老师一天六次为其温热后服下;体质很弱,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需要老师单独照顾和看护……这就是马鸣,一个体质特殊的孩子。
听了马鸣爸爸的介绍,我犯难了:班上孩子很多,老师集体照顾都已经非常忙碌,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去单独照顾一个体质如此特殊的孩子呀!可转念一想,孩子虽然身体不好,但也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欲望,我们不应该剥夺他的这一“权利”,说不定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会让马鸣在逐渐适应中变得健康起来呢!主意拿定后,我对马鸣爸爸说:“行,你送他来吧,孩子在家需要哪些照顾,在幼儿园我们也会努力做到的。”
两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
开学了,第一次见到马鸣,他的乖巧、有礼一下就让我喜欢上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鸣更让我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与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马鸣言行中透着一些成熟,喜欢看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和书刊,懂得的知识特别多。
为了充分掌握马鸣在幼儿园时的情况,我在向班上另外两名老师仔细交代照顾马鸣的注意事项的同时,利用工作间隙对他进行了跟踪观察。事实正如马鸣爸爸所说,马鸣的确需要老师的特殊照顾。于是,每天关注马鸣的行踪,定时提醒他多喝水,午休时注意他的呼吸情况,随时提醒他翻身等,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建立自信,融入集体生活。
刚来园的几天,为了防止意外,我们把马鸣单独安排在一个离老师最近的位置,并随时提醒、限制他过分强烈、过分活跃的行动。此时,马鸣和班上的小朋友还不熟,自身的精力和体力又不如其他小朋友好,加上老师不断地提醒和限制,导致他对班级环境适应很慢。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笑声好像离马鸣越来越远,有时老师鼓励他去和同伴一起玩,他也常常只玩几分钟,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彼此间及时进行了沟通。一致认为:我们需要改变“马鸣是个特殊孩子”的想法,而应把他看做是和其他孩子一样的,不断地鼓励、引导他和同伴一起玩,并帮助马鸣发挥懂得多、知识广的优势,在小朋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建立自己的号召力。虽然这样一来,对老师给予他特别的照顾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可让我们欣慰的是,马鸣渐渐变了:他开始口齿伶俐地给大家讲一些科学故事,开始主动找小朋友做游戏……一段时间后,马鸣开始成为孩子们心目中“聪明的'小博士”,在孩子们中间有了很好的威信,他自己也逐渐变得自信、活泼起来。
就这样,马鸣慢慢融入了中五班这个温暖、可爱的大家庭。每次看到他开心的微笑,我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也深深感觉到:心血是没有白费的,只要对孩子真诚的付出,孩子就会以他们的进步给予我们温暖的回报。
2.悉心照料,用爱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虽然,马鸣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他仍需要教师特别的照料,以减少或者避免生病,保证他身体的健康。
早晨来园,需要老师提醒他去喝水;吃饭时,需要老师关注他进食饭菜的搭配,注意不让他吃的过成,并鼓励他多吃饭;户外活动后,需要保证他喝够足量的水以满足身体所需;午休时,需要为他在身边准备一杯水,及时为他润嗓,随时观察他的呼吸,纠正他的睡姿,及时提醒他翻身;离园前,让他喝杯水再走等等。起初,马鸣对老师这样的关注和提醒有着抵触和反感的情绪,但在老师一次次耐心、温和的提醒中,他渐渐感知到了老师的关爱,懂得了老师这么做的缘由,由原来的反感中“执行命令”变成了愉快的接受建议,并渐渐养成了习惯。
另外,马鸣来园时经常是带着中药来的,一天一大瓶,需要分6次间隔服用,这无疑又给我们增加了一项工作内容。但为了他的健康,我们一天天坚持了下来,而且每天都坚持分六次温热后照顾他服下,吃药时鼓励他的勇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称赞他的乖巧、懂理,吃完药后,及时递上漱口水、糖块,以减轻服药带给他的不适。
面对天天如此、两年如一日的特殊、精心的呵护,马鸣回报我们的是出勤率越来越高,生病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开心的笑声越来越多、越来越爽朗。
3.加强体育锻炼,改变自身体质。
大家知道,老师的爱不同于父母,它既包含有父母般的疼爱、关心、呵护,又有着教育者的理性引导与培养。这就是教育爱。我们给予马鸣的正是这样一份丰富而有益的教育爱。两年中,在悉心照料好马鸣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在事先与家长作好沟通,取得了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我们根据马鸣自身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马鸣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以期不断改善他的健康状况。
最初,我们只是让他尽量和小朋友一起进行活动。刚开始,正常的体育活动对马鸣来说也显得困难、费力,但随着老师的不断鼓励,还有小伙伴们的帮助,慢慢地马鸣能坚持下来了。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马鸣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地应对班上的正常体育活动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在适当的时候为他安排一些单独的训练,如:每天拍球10~20分钟,自由跳绳5分钟并逐渐延长至20来分钟等等。在幼儿园加强锻炼的同时,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从而在马鸣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保证了每天进行定时、定量的户外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学习腹式呼吸等。
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马鸣的身体越来越好。到了大班下学期,马鸣几乎不再请假,他已经成了一个真正健康、活泼的孩子。
我们知道,孩子真正健康的标志是很少生病,精神愉快,乐于来园并能很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我们的马鸣做到了,现在他每天按时坐班车和小伙伴一起来幼儿园,上课时表现积极、活跃,喜欢和老师、小伙伴进行交流,有着自己的朋友群。由于马鸣懂得的知识特别多,在孩子们中建立了很好的威信,还被大家封为我班“最帅气”的男生呢!
孩子的健康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马鸣上幼儿园前后的转变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在家园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下实现的,是在老师“教育爱”的慢慢滋养下发芽、成长起来的。看着他活泼、健康的身影,看着他朝气蓬勃的笑脸,看着家长信任的眼光、幸福的笑容,我感到了一种温暖而轻松的欣喜与快乐。
我欣慰,做了他的老师,孩子的健康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我自豪,因为我们用“教育爱“为他搭建了一条通向健康的桥梁。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篇九
我班自然角里有一盆小雏菊,黄灿灿的小花像一张张笑脸相互依靠着,很可爱,也很漂亮。
早上吃完点心后,孩子们在走廊上玩着,我在活动室里做准备,配班老师突然走进来紧皱着眉头说:“玥玥摘了好几朵雏菊放到大花盆的土里了。”我心里一震,但转念一想,先不急,看看再说。我走到自然角,只见大花盆里的那几朵小雏菊带着短短的茎,被直直地插在土里。这下,我心里有底了。于是,我让孩子们到自然角看花,他们看到大花盆里的雏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菊花被摘了!”“谁摘的?”“花会死的。”……这时,玥玥不言不语,紧紧盯着小雏菊。我微笑着对大家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摘下雏菊呢?她可有自己的想法哦!来,玥玥跟大家说说好吗?”玥玥看着笑容满面的我,紧张的表情放松了下来,快步走上来,大声说:“我是想让菊花开得更多,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哦!你是想摘一些菊花‘种’在土里,让它们开出更多的花,这样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这时,有个孩子说:“花会死的!”“菊花到底会不会死,等我们午睡后再看看,好吗?”大家都表示同意。
下午吃完点心后,我又一次带大家到自然角进行观察。那几朵雏菊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光彩,软塌塌地趴在土里。孩子们急切地嚷了起来:“老师,小花死了。”我轻轻地问身边的玥玥:“小花怎么了?”玥玥苦着脸低声说:“小花死了。”看着玥玥难过的样子,我摸摸她的头说道:“小花已经死了,难过也没用。但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把菊花摘下来种在土里,菊花会死呢?”“我看过奶奶种吊兰,她只要剪下枝条插在土里就会长出好多吊兰。”“为什么奶奶的吊兰剪插后可以长出来,而菊花不能呢?”玥玥露出疑惑的神情,对我说:“我回去问问奶奶。”第二天,玥玥告诉大家:“奶奶说插种植物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摘下来就可以种活的`。”“那我们以后好好探究一下如何插种菊花及其他植物,好吗?”玥玥认真地点点头。
玥玥“摘”花的事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孩子对生机勃勃的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们应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动机,要坚信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党性自我剖析材料(模板11篇)
- 大学生党课结业心得体会(大全19篇)
- 2023年新闻联播主持词(优秀10篇)
- 致50米运动员广播稿(实用8篇)
- 2023年致400米运动员广播稿(精选17篇)
- 致1500米运动员广播稿(优质19篇)
- 2023年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大全8篇)
- 最新反腐倡廉教育读本读后感(大全13篇)
- 最新中学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校庆致辞(大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