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52:23 |
  • LZW李 |
  • 14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选择重点和关键信息,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准确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并迅速蔓延,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疫情当中,强化了基本认识。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类型的病毒出现后,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传播性,已经超出了现有人们对于传统病毒的认识,为了将疫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党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如何进行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部署,这对于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防范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也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集中力量干大事制度的支撑,全国人民群众才能进一步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

在疫情当中,凝聚了最大力量。为了对新冠病毒疫情进行最为有效的防控防范,我们党在召开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后,广泛动员了最大的智慧力量来推动各项防控防范工作的落实。一方面,从各个领域当中选派高素质优秀党员干部加入到一线防控防范工作当中,极大缓解了一线防控力量不足等的问题;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了各种应急救援物资,包括各种型号的口罩、呼吸机等,对于减轻一线的防控救援压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对于我们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当中控制住疫情意义重大。

在疫情当中,得到了人民满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在疫情防控当中,始终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致力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维护,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各种疫情防控防范基本措施,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融入到基层实践当中,耐心的向人民群众进行解释说明,不仅保障了各项措施的有效深入落实,而且还让人民群众有了充分了解与满意。在疫情防控防范当中,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政策措施在实际落实上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这对于我们党彰显制度优势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二

近日,某外媒连发推文,同样是封城,猛踩中国20分钟后赞意大利。一踩一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否定、是对中国政府面对疫情所做出努力的“黑化”,被《人民日报》批为“驰名‘双标’”。疫情来袭,举国上下闻令而动,各地医疗队星夜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神速完工……中国政府以实际行动交出的大考答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再次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从革命年代的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从脱贫攻坚的栉风沐雨到疫情防控的精准施策,无论遇到何种风浪考验,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中国制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生命力。一套制度管不管用、有没有效,要看能否经得起各类风险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植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做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还在不断创新、日臻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新中国一路走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克服了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战胜了疟疾、“非典”等重大疫情,还将在党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下,取得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中国制度行得通、真管用,在大战大考中释放强大的治理效能,以显著优势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制度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动员力。坚持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调动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创造出“两大奇迹”,无不得益于这一制度优势的硬核展现。面对新冠疫情,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东西南北中,都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物资调配、交通管控到秩序维护,从城市、乡村,到对每一户家庭的动员疏导,汇聚起万众一心战疫情的全民伟力,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强大动员力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展现出的是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制度是能以人民为中心的,让世界见证了强大凝聚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力源泉也在民众之中,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疫情以来,各级党组织把防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保障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凝聚起同舟共济的洪荒伟力,构筑一座座坚强堡垒、密布一道道严密防线,为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民力量。实践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同样,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发挥这一显著优势,以强大凝聚力实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三

__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也是全面建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关键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既定计划。今天,在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抗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卓越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疫情发生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总书记发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号令,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从党政军紧急行动、全力奋战;从在疫情防控最需要医护工作者的时候,他们没有人因为疫情的传染而拒绝,没有人因为感到恐惧而逃离,始终秉承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毅然奔赴人民群众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从修建火神山医院仅用了10天时间;无不彰显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打赢疫情防控的决心和信心。

注重全民参与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法宝。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至关重要的法宝。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一声令下,全国各族人民心心相连、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证明,每次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都有我们人民群众的身影,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从31个省区市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伍,组织捐款捐物,及时运送生活物资;从世界各国华侨为祖国开展募捐活动筹集善款,援助中国抗击疫情;从“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等等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形象有趣的标语,不乏群众积极参与的态度显现……这涓涓爱心汇聚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磅礴力量,抗疫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总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成效,是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密不可分的,无不体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制度自信,定会抗疫成功,我们的祖国定会日益繁荣昌盛和强大。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防控中的规范指导作用,切实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

集中领导、统一行动的政治优势。一个决定,让1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夜封城;一声动员,全国近万名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武汉;一个号召,2所近11万平方米国际标准配备的医院10天内建成;一句倡议,全国14亿人口放弃过节变身“宅男宅女”。新冠疫情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迅速部署,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短短一个月之内掌握主动权,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政治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优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战略部署,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各级党委全面加强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保证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优势,统筹物业服务公司、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基层疫情防控斗争,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人民至上、全员参与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按照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全国上下在救援物资配置上,坚决把救治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医疗救助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生活保障上,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切实用一项项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万夫一力,天下无敌。”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投身抗疫,日夜值守在防控点,纷纷捐款捐物,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人民抗疫篇章。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人民拥护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五

两会闭幕,成果丰硕。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这一点。

这次疫情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诚然,发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优势必须建立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把人民放在首位、融入血脉、刻在心中,是获取源源不断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是获取不竭动力的实践源泉。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向不变,以民为本不偏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本依据。“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声令下,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救治中彰显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是发挥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的综合体现。一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好民生领域“大文章”,“一盘棋”格局促进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在战疫战贫、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多条“战线”上凝聚合力,充分释放制度威力,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硬核”战斗力。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毫无畏惧、服从调度毫无怨言,强化“民本位”宗旨观念,浸润为民初心,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步锤炼党性和改进作风,始终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统一思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坚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道路不偏,执政为民不落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更加坚定了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绝对自信。做到执政为民不落空,必须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线贯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辩证看待、统筹推进实现各项事业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长期任务和短期目标,算好“大局”“整体”“长远”的“综合账”。“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期盼和有力动员,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汲取群众智慧,在基层一线“拉家常”“看后院”“盯角落”中凝聚群众力量,要秉公用权脚踏实地,心无旁骛负重前行,满腔热情为民排忧解难,用心用力说好“群众话”,办好民生大事实事。

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力度不减,为民造福不松懈。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战疫实践中充分展现军政军民“鱼水之情”,其集结速度之快、防治效率之高,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际检验,也是在党的政治统领下,聚集“精准”常态化制度化执行到底的绝对优势。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就必须把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配套设施、农资物力注入到基础建设保障中,借鉴“非常时期”推进产销对路、人岗相适的经验做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好风凭借力,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优势让“中国之治”治理能力持续发力,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鲜明政治品格在团结协作成长发展史上谱写出宏伟精神谱系,要用好为民造福的“制胜法宝”,一丝一毫不能松懈、一分一秒不能停顿,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干部实绩经得起人民反复检验。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六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既是庄重豪迈的宣示,也是鼓舞人心的鞭策。

而今,纵然新冠疫情蔓延,中国人民却仍然打不垮、压不到,鲜明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力战疫情的坚定决心及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中国态度,中国为全世界“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行动中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全面彰显中国从举全国之力参与到中国引领的大国实力。

“中国红”,折射攻克时难的大国信念。全球战“疫”,世界大考。在疫情面前,中国体制之有力和中国举措之有效“世所罕见”。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全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放首位,将民生情怀植根心中。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宣布进入“战时”状态;19个省市“一对一”的援助,科学家、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基层一线干部、志愿者等“逆袭而上”;制造民企跨界防疫生产,不同行业跨界生鲜物流……不舍昼夜同时间赛跑、与“毒魔”较量,各部门以极高的协作水平,将强大的团结力、执行力扭成“一股绳”。全国人民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凭借“中国速度”新建医疗设施和不断完善预防手段,以非凡战“疫”力后的硬核“组织力”书写“中国红”,凝聚起14亿中华儿女决战决胜疫情大考的磅礴力量,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医”见证国力提升的大国力量。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344支国家医疗队、逾42000名医护直抵防疫一线;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5g+远程会诊系统快速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落地;30个小时盖医院、16座方舱医院,收治12000余名患者,从应收尽收到分级管理的“零回头”“零死亡”“零感染”,中国新冠疫情的下降显著,折射出中国所采取的措施既保护着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其成绩与经验见证着中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领域的创举,让中国国力在这场生死竞速中,中国速度赢得赞誉、中国效率令人叹服。构建起了防止疾病国际传播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正如世卫组织专家组点赞,“能够在3天之内就能建好1座方舱医院,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做到的”。

“中国网”,凸显现代化建设的大国名片。“自救者,人恒救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此次战“疫”,以国家战略能源供给链、门类齐全的产业链、保障顺畅的供应链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需求;以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从“一级应急响应”到“果断切断传染源”再到“分区复工生产”;疫情中倒逼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进程,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vr等,支撑着中国经济向好发展,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空间,都在此次疫情中大放异彩,让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构筑起一张“中国网”。面对疫情,有着苏州作“惠企十条”、上海中小企业减负127亿、宁波出台“十八条”……党和政府与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做出了完美的答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一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里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外敌入侵、抗洪、抗震等灾难的记忆,而每一次灾害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凝练和升华。此次抗击疫情更不例外,因为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已经在战“疫”中以“大国实力”奏响“凯旋之歌”。可以预见,这场全民战“疫”,让中国再次“疫”举成名。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以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制度活力、发挥制度优势为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努力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中国之治”“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单一的一项制度,而是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国无制不治。衡量国家制度的优劣、合适与否,关键要从紧要关头、危难时刻的组织力、凝聚力、实施力来评判。面对新冠疫情、抗洪防汛等各类大考,党和国家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各族人民毫不犹豫、团结一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以披荆斩棘的意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更加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

激发制度活力,擘画“中国之治”“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军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引领,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之治”,要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制度建设方向,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遵循,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制度活力,贡献“中国之治”的新智慧。

发挥制度优势,奏响“中国之治”“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个制度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不断的磨炼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制度的形成不易,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遵守和执行、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执行;时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制度成熟,切实将坚定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党员干部心中,将激发制度活力的使命贯穿工作始终,筑牢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不断将发展目标转化为强大动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八

应对风险挑战要释放制度“威力”

4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处置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必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让制度释放出“威力”。而要达到这一效果,还需要把制度建设的功夫下在平时。

释放制度“威力”首在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完善的制度,有助于有效预见风险挑战,事先形成应对风险的方案,有助于及时作出反应,缩短应对时间,更有助于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把健全完善制度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精神,不断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围绕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及时健全相关制度,扫除风险防控的盲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存在的问题、难点、焦点,突出问题导向,借此次疫情“大考”,推动制定重大风险挑战应对和化解之策,补齐制度方面的短板,筑牢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制度基础。

释放制度“威力”贵在提高运用能力。提高运用制度的能力,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效能的关键。运用制度,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因此,必须重视党员干部运用制度能力的提升。要把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以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作为提升运用制度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制度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练兵场”,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淬火”,当好“先锋员”“排头兵”,在实实在在的防控工作中,检验其运用制度的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查弱项、补短板。

释放制度“威力”重在制度执行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制度执行落实首先要树立制度自信,要从历史、实践等多个角度展示制度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制度,形成制度执行的持久动力;其次要增强制度意识,将强化制度意识纳入日常教育培训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意识,把执行落实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最后要强化监督,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对违背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严肃查处,通过监督检查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制度执行落实的责任意识。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深刻把握时与势,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确保制度释放“威力”,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九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思政课是党在高校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系统宣传、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是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增强思政课“三性一力”,可以从思政课建设的四个维度发力。

一、提升谋课的“高度”

思政课是需要“谋”的,谋课的过程就是提升课程思想性的过程,谋划思政课如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来认识思政课的作用,坚决克服仅仅是一门大学普通基础必修课的错误思想。思政课缺乏了思想性,就丢失了灵魂。一是要通过提高课程思想性,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为服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增加思政课中思想性的供给力度和容量,尤其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增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加强思政课建设中,校党委书记亲自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制定了本研一体的学校思政“金课”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全面进、系统进、动态进、深入进的工作原则,通过以“知识观点”进、“思想理念”进、“说理方法”进和“精神气质”进为主要内容,谋划了思政课建设方案,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挖掘备课的“深度”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思政课关键要在课程的理论性上下功夫。思政课讲授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的理论性体现了课程的深度。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坚定远大理想,站稳人民立场,认识青年使命,学会辩证分析等,理论深度就是讲清道理,解惑释疑,直击心扉,点亮灵魂的关键。学生把握了理论精髓,就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理论观点去战胜各种“杂音”“噪音”。北航在实施大类培养改革的北航学院思政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成立了思政大类核心课程群,通过教学团队组织方式,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使老师们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同时,与学生工作队伍积极联动,由书院搭平台、出题目、做组织;思政课教师专题研究、集体备课、名师授课,实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三、体现授课的“温度”

要使思想和理论的声音直抵学生心灵,课堂的亲和力至关重要。提升亲和力,就要让理论鲜活起来,课堂热闹起来,学生互动起来。围绕思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的转变,从封闭教室向开放课程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并重转变,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的转变。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航学院士谔书院党建工作坊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领导领军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两个维护”为主题,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党章党规以及领袖人物的成长奋斗历程,经过多轮次迭代优化,打造了一门系统化、案例式、互动性专题思政课——《大国领袖》,用历史讲理论、用道路讲制度、用誓词讲党章、用人物讲精神,点燃了课堂温度,许多学生直呼“不够听”“多加几次课”“完全没有听尽兴、学过瘾”。

四、增强育课的“效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政课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精准发力。培育思政课程,首先要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按照要求统一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专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活动,精选案例,精制讲义,减少“大水漫灌”,强化“精准滴灌”。今年1月,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敏锐地发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情况,欧美主流媒体在疫情初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隔岸观火、冷嘲热讽的态度。老师们认为,必须要在舆论场中主动发声,因势利导,并开始搜集整理相关新闻和论文,积累第一手素材。2月下旬,在学校党委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战疫”系列专题备课组成立,与北航学院、高等理工学院联合推出专题思政课。当第一课《疫情初期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抗击疫情的三种面孔》通过线上讲授后,活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立刻抓住了居家学习的00后学生们,课堂讨论区里热火朝天,在国际间的横向对比中,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学懂了中国自信。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十

“收放自如”彰显大国治理“制度优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他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纵横开阖,收放自如,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统筹全国一盘棋,才能科学“排兵布阵”,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上下一条心,才能汇聚“强大能量”,释放国家治理优势。能“收”亦能“放”,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度考验,当前已见成效的防控效果,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根本制度保障。

“收”是“白衣执甲”星火集结,“放”是“荆门护送”英雄回家。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通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出来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逆行“收”于武汉,29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救。“荆门”护送英雄,交通运输部协调上百家公路、民航、邮政系统企业参与撤回医疗队运输保障工作;发改委协调铁路部门加挂专门车厢,提供优质高铁服务;公安部全力做好途经道路交通疏导、巡逻管控;工信部重点做好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通信保障……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动员能力。能“收”亦能“放”,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生动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发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举各地之力、集省份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收”是“按下暂停”静静等待,“放”是“城市重启”烟火回归。暂停不是倒退,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冠疫情影响范围大、牵涉领域广,需要多方面、全方位配合,更需要全覆盖的社会动员。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最大底气。因为疫情,14亿全国人民顾全大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集体“宅”在家里,自觉发挥历史主体作用;一些疫情严重的城市需要“封城”,民航、铁路、客运、轮渡、地铁,说停就停,来阻断病毒传播。如今,国家按下重启“加速键”,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迎来久违的烟火气,城市的“齿轮”开始运转起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这种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凝聚力,让中国一次次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能“收”亦能“放”,彰显着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下,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显著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

“收”是“雷霆万钧”闻令而行,“放”是“渐次有序”统筹回升。泰山压顶不弯腰,危机来临有定力。疫情暴发,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全国各地以“雷霆万钧”之势,将眼下最重要的工作火速“收”于抗疫一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时,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13天交付雷神山医院、29个小时完成3家方舱医院、以创纪录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无不以出色的协调治理能力,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国又以强大制度优势释放出分区分级精准施策信号,让复工复产“渐次有序”放开,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雷霆万钧”的中国速度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渐次有序”的中国方案背后,是强大的治理能力。能“收”亦能“放”,中国正以大国之姿,在决胜大考中转危为机,让制度优势释放最强战斗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十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他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纵横开阖,收放自如,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统筹全国一盘棋,才能科学“排兵布阵”,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上下一条心,才能汇聚“强大能量”,释放国家治理优势。能“收”亦能“放”,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度考验,当前已见成效的防控效果,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根本制度保障。

“收”是“白衣执甲”星火集结,“放”是“荆门护送”英雄回家。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通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出来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逆行“收”于武汉,29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救。“荆门”护送英雄,交通运输部协调上百家公路、民航、邮政系统企业参与撤回医疗队运输保障工作;发改委协调铁路部门加挂专门车厢,提供优质高铁服务;公安部全力做好途经道路交通疏导、巡逻管控;工信部重点做好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通信保障……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动员能力。能“收”亦能“放”,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生动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发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举各地之力、集省份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收”是“按下暂停”静静等待,“放”是“城市重启”烟火回归。暂停不是倒退,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大、牵涉领域广,需要多方面、全方位配合,更需要全覆盖的社会动员。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最大底气。因为疫情,14亿全国人民顾全大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集体“宅”在家里,自觉发挥历史主体作用;一些疫情严重的城市需要“封城”,民航、铁路、客运、轮渡、地铁,说停就停,来阻断病毒传播。如今,国家按下重启“加速键”,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迎来久违的烟火气,城市的“齿轮”开始运转起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这种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凝聚力,让中国一次次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能“收”亦能“放”,彰显着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下,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显著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

“收”是“雷霆万钧”闻令而行,“放”是“渐次有序”统筹回升。泰山压顶不弯腰,危机来临有定力。疫情暴发,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全国各地以“雷霆万钧”之势,将眼下最重要的工作火速“收”于抗疫一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时,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13天交付雷神山医院、29个小时完成3家方舱医院、以创纪录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无不以出色的协调治理能力,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国又以强大制度优势释放出分区分级精准施策信号,让复工复产“渐次有序”放开,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雷霆万钧”的中国速度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渐次有序”的中国方案背后,是强大的治理能力。能“收”亦能“放”,中国正以大国之姿,在决胜大考中转危为机,让制度优势释放最强战斗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十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从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充分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硬核的“中国之治”和惊叹的“中国速度”,为探索疾控防御体系、完善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抗疫”战斗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和强大的“中国力量”。“疫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只能赢不能输。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全民战“疫”依法防控,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有村支两委不畏自身安危,挨家挨户排查疫情;有医护人员冲锋一线,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有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各地疫情防控;有各地社会力量捐款捐物……这一切都展现了党和政府抗击疫情、打赢这场战争的政治决心和中华儿女的团结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凝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这是制度的伟力,也是我们坚定必胜信心的底气。

“抗疫”战斗展现出高效的动员能力和硬核的“中国之治”。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条战线快速反应,协同大作战,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校园,从军队到地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并组织起来,群策群力、守望相助,不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医疗物资的生产工人,还是为保障城市运行、保障群众生活而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一切依然井然有序。这次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考验着各地各部门在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动员能力。中国的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组织动员能力之强,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世所罕见”,同时展现出中国“硬核”的治理能力。

“抗疫”战斗展现出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中国先进的技术支撑:视觉识别、5g应用、人工智能、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特种物流等技术在应急安全科技中被广泛应用。“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速建,充分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从在线“云监工”到为“呕泥酱”“叉酱”的疯狂打call,传递出不惧风吹浪打、紧密团结互助的中国温暖,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无疑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体现,病魔虽然可怕,但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降服它,“中国速度”必然会将疫情甩在身后,遥遥领先!

我们相信,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携手与共,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强大力量,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疫情下的中国制度优势论文精选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烈火试炼,方知真金成色。面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心答好“疫情大考”的“政治答卷”,拿出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严防死守、群防群控,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审题”想“民”,把初心举过头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纵观我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当前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考验着我们党和国家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视疫情如命令、视防控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把初心举过头顶,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用实际行动彰显“中国制度”优势。要挺起共产党员的“脊梁”,亮出不畏艰难的“斗姿”,做到防疫一线在哪里,就把党旗插在哪里,勇于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把疫情“战场”作为检验初心“考场”,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力量。

“答题”思“干”,把使命扛在肩上。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最高位置,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永恒贯之的重要要求。无论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还是重大安全事故,都始终把全力救治群众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最重要的要求。疫情防控检验着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能力作风,越是危难时刻,越要重任在肩。党员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坚守“疫情无情人有情,我是党员我带头”的坚定信念,把使命扛在肩上,擦亮胸前党徽,紧紧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密织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坚决控制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党群肩并肩、心连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要在党旗引领下勇敢地向疫情防控发起冲锋,始终走在第一位、冲在第一线,用一枚枚闪耀的党徽和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诠释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筑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防控堡垒。

“验题”悟“实”,把责任放在心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严峻考验,是一次全新大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党员干部是否有能力、能担当、善作为,既要看“风和日丽时”,又要看“暴风骤雨天”。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救治病患、维护稳定、复工复业等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树立责任担当之勇、发挥科学防控之智、提升统筹兼顾之谋、提高组织实施之能,把责任放在心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强化底线思维,把问题预想得更严重点、把风险估得更充分点,把各方面应对措施制定得更周密点,落实得再快点、再细点、再实点,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要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使劲用力,采取周密精准和管用有效的措施办法,坚决摒弃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大水漫灌式的防控方式,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确保疫情防控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政治合格、成绩优秀者将会被写入历史的光荣榜,政治不坚定、成绩不合格者将同样会被追责问责,甚至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鏖战中,只要每一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书写出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