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名人故事

  • 上传日期:2021-04-10 17:00:29 |
  • LV_ZW |
  • 7页

朱元璋的1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上皇位后疑心很重,任意曲解和胡乱剖析字词。

  “原来”这个词在明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元”(后人将诗中的“元”改为“原”)。陆诗中的“元”用得非常贴切准确,改为“原”后意义反而不明。为何改动?这还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他一看到“元来”就心神不安,心惊肉跳,“元来”不但冲撞了其名,更可怕的是它还暗含“元朝回来”之意,这不是元朝要复辟么?于是他决心要灭掉这不祥之词。但这是普通的常用词不能不用。即使现在消灭了,过去的重要文献书籍中还大量存在,怎能挖掉呢。有一位聪明的大臣看透了朱的心思,便建议将“元”改为“原”。朱元璋听了大喜,随即诏令“原来”通行天下。“元来”从此绝迹。本来当是“元始社会”的也成了“原始社会”。

  朱元璋早年交了一位和尚朋友,关系十分密切。朱当皇帝后更加友好,隔三差五地邀请其入宫吃喝玩乐,共享富贵。和尚知恩图报,便写一首诗颂扬皇上无量功德。首句是“金盘合苏来殊域”,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其斩首。众人见之惊恐万状,不知何故杀了这和尚。后来虽知因这首诗犯了死罪,但众多大臣反复看诗细心琢磨也找不到哪个字词冒犯了皇上。又过了很久,人们才得知因诗中用了“殊”字,“殊”是由歹和朱二字组成,朱元璋认为拆开念,不论从右向左,还是从左向右,都是骂他不是好东西,如此骂他,岂可容留?

朱元璋的名人故事2

  明太祖朱元璋原籍泗州,后迁居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他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看牛放羊。

  有一天,朱元璋和小伙伴周德兴、汤和、徐达在芳草茵茵的西山坡上放牛。快到中午时,小伙伴们一个个揉着肚子,直喊饿得慌。徐达调皮地说:“如果能搞到香喷喷的肉吃,那才解馋呢!”

  “我有办法了!”朱元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牵过一头小花牛,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接着找来一把砍刀,把牛杀死了。

  这下子,小伙伴们都明白了,你剥皮,我割肉,他点火,把一只肥墩墩的小牛全烤着吃了。最后,只剩下一堆皮骨和一根尾巴。

  肚子是填饱了,可怎么向地主交待呢?朱元璋胸有成竹地说:“你们不必害怕,这事我一个人认了。”说罢,他利利索索地掩埋了牛皮和牛骨,又用泥土、野草盖住地上的血迹,最后把牛尾巴插到悬崖的石缝里。

  回去后,朱元璋装作很难过的样子对地主说:“真倒霉,小花牛掉到悬崖下面的深渊里去了,怎么拉也拉不住。”小伙伴们心领神会,也都随声附和。

  地主一听,大惊失色,慌忙跑到山上去看。他见石缝里有条牛尾巴,只好自认晦气,把朱元璋痛打一顿了事。

  有事一身当--明太祖朱元璋所属栏目:名人故事

朱元璋的名人故事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是唯一的一位由放牛娃登上天子宝座的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由和尚登上天子宝座的皇帝;同时,在历代封建帝王中,他也是一位传奇色彩最为浓厚的皇帝。在民间传说中,在稗官野史中,有关他的轶闻趣事、传奇故事不胜枚举,有的甚至在正史中都有详细记载。

  朱元璋,字国瑞,幼名重八,亦名兴宗,出生于公元132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他的父亲叫朱世珍,母亲陈氏,兄弟四人,他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朱元璋自幼生得相貌奇伟,聪明颖悟,却不是虚言。他五六岁时,便已长得和十多岁的孩子一样粗壮有力。他很喜欢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不但书没读成,还被送到一位富户家当了放牛娃。

  他虽为放牛娃,却不甘心一辈子为人放牛。他见那些做官的都是有学问的人,由此想到,自己将来若要于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有文化。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在放牛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些上学的孩子,便让他们放学后教自己读书识字。据说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就是在这时候结识的,后来,都成了他开创基业的`得力助手。

  说来也怪,他在放牛中结识的一些小伙伴虽然身分各不相同,有富家子弟,有穷家孩子,也有官宦世家的少爷,却都听他的指挥。每当他学字的时候,其他孩子便主动帮他去放牛;每当他演“占山为王”、“行兵布阵”时,这些小伙伴又都变成了他的将士,挥之则去,呼之则来,没有敢“违抗命令”的。

  公元1337年的一天,朱元璋去山上放牛,又和小伙伴们玩起了“行兵布阵”的游戏。经过一场大的“厮杀”后,孩子们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且腹中也很饥饿。朱元璋和其他几个放牛娃,立即把带来的食物分给大家吃。

  大家边吃边唠,兴致勃勃。忽有一个“士卒”对朱元璋说:“大王,人家占山为王的,都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今日你也占山为王,却让我们吃放牛娃的饭,你这当大王的不觉得亏待了弟兄们吗?”

  朱元璋听了,不由得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遂对大家说:“说得好!今日,我就让弟兄们大块吃肉。”

  他回头吩咐徐达和周德兴到山下设法弄口大锅,顺便再带些盐来;然后,从他放的牛群中,牵出一头小花牛来,让大家把它捆好,他找来一把砍柴的斧头,上去就砍。

  那位提议吃肉的小伙伴,见朱元璋要动真的,急忙上前拦住说:“咳,说句玩笑,怎么当真了?你若真的把牛杀了,回去后可怎么向东家交待?”

  朱元璋道:“大丈夫说一不二。牛是我放的,你尽管去吃,东家若要追查,我自有办法对付。”

  说着,上去几斧子,就把牛宰了。

  牛肉煮好了,朱元璋对他的小伙伴们说:“弟兄们,今日作战有功,我用牛肉犒劳诸位,咱们以水代酒,来,我们干!”

  众人欢声雷动。一锅牛肉,就这样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吃光了。

  天黑下来了,朱元璋和徐达几个人耳语一阵,便赶着牛回家了。

  朱元璋一进门,就装出一副很伤心的样子,哭着对东家说:“小花牛钻到了石缝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呀?”

  东家一听,开始一惊,然后大怒道:“纯属胡说!好好一头牛,怎么会钻到石缝里?准是你放丢了吧?”

  朱元璋说:“不信就去看吗,牛尾巴现在还露在外边呢!”

  东家不信,便由朱元璋领着,来到山中。朱元璋指着那条牛尾巴说:“你来看,是不是钻到石缝中去了?”

  东家过去一看,果然是小花牛的尾巴,又沿着尾巴往石缝深处看了看,果然还有小花牛的身子(其实是连着牛尾的牛皮,被压在了大石头的下边)。东家心想:小花牛既能钻进去,就能拉出来。于是,便让跟来的几个家人,抓住牛尾巴,一齐往外拉。可是,他们拉了半个时辰,竟然连点动静也没有。

  朱元璋乘机对东家说:“我下午往外拉的时候,小花牛还在叫呢!”

  东家对家人又说:“再加上几个人往外拉,我就不信拉不出来!”

  于是,众人又上去一齐用劲拉。不料这一拉,小花牛果然“哞——哞”地叫了起来,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朱元璋又说:“你们再仔细听听,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在说话呢?”

  众人见说,不由得大惊,连东家也顿觉身上毛骨悚然,便仔细听了起来。

  果然有人在说话,而且连说了三遍,声音越来越大,再加山中回响,声音很是疹人:“我是山神,是谁如此大胆,又来偷我的小花牛?”

  东家一听是山神说话,吓得魂不附体,立即跪地求饶说:“山神饶命,山神饶命!既然小花牛是属于山神的,小人再也不敢要了!”

  东家祷告完毕,迅速爬起身来,领着家人抱头鼠窜。

  东家走后,几个装神弄鬼的小伙伴,来到朱元璋面前,连称好计,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朱元璋的名人故事4

  沈万山是苏州人,从小是个孤儿,靠舅舅过到十来岁,舅舅也养不活他了,就流落到街上要饭。有一回,年三十晚上,家家关门吃团圆饭,他晚饭还没着落,闷头走到一座庙门口,“吱呀”一声门开了,偷嘴和尚撂出一包鸡毛来。沈万山拾起来一看,不能吃,不能卖。又舍不得甩,就拿它和和烂泥捏泥雀子玩。捏呀捏的,捏上了瘾,越捏越神,捏到九九八十一个,这些泥雀子陡然“叽叽喳喳”一阵叫,翅膀一扇飞起来了。沈万山哪肯白费心血,拔起腿来就追,一追追了几天几夜,追到个车水马龙的大街,泥雀子才趴下地不飞了。一问,这块叫集庆,老底子义叫金陵。金陵人欢喜他的泥雀子,争着买,沈万山就在南京立下脚来。

  这天,沈万山在秦淮河边卖泥雀子,看见个老人打鱼,网网都是空。老人叹口气正要收网,沈万山跳上前说:“老人家,我来试试看。”他手气好,一下子网上一条八九斤的大鲤鱼。第二网,一阵青蛙叫,网上来一只烂乌盆,没得用,随手又丢下河了。接着,他连撒了三次网,几十只青蛙“呱呱”叫,连着三回还是烂乌盆。

  老人说:“留着吧,喂喂猪也好。”

  就把烂乌盆留下来了。老人家把大鱼中间段子卖了,头尾拎回家叫女儿烧烧,留沈万山喝酒。谈谈说说,才晓得沈万山是个孤儿,又看他眉目清秀、聪明勤快,就招他做了女婿。

  这会儿,沈万山才有了家,三口子过得蛮和睦。

  这天,沈万山大清早扫院子,把扔在角落里的烂乌盆请出来洗干净,好给老婆桂英喂猪水。洗过盆就跟老丈人打鱼去了。桂英一用乌盆,出鬼了:倒进去的猪食,吃不完事小,越吃越多,披披满满弄了一院子!

  桂英洗了乌盆左看右看,不小心头上一根簪子掉下盆,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变出一盆替子!放铜钱变铜钱,放碎银子变碎银子,我的妈呀,这是个聚宝盆!桂英又欢喜又害怕,怕传出去惹祸,一直瞒到过年,变的金银实在没处藏了,这才告诉爹爹和丈夫,两个男人一商议:家有黄金外有秤,瞒得了初一,瞒不过十五,只有出门做生意。人家只当是生意做发了,哪会想到他家有个聚宝盆呐!

  主意拿定,初五一过,沈万山就出门了。他本大利厚,能赚能蚀。几年下来,家私多得连他自己也没得数了。他在城里盖了九十九间半大房子,现在的白鹭洲就是他家的花园。

  放马、堆草的地方,后来就叫马道街、堆草巷啦。整个金陵城,沈万山成了富商当中的首富。

  哪晓得树大招风,沈万山遇到了冤家对头。

  有一回,沈万山在安徽一带做珠宝生意,客栈里遇到个卖乌梅的麻脸客人,姓朱。朱麻子见沈万山带了几大箱珠宝,眼红不过,高低哄着他掷散子玩,就赌那几箱珠宝,赢的拿,输的赔。沈万山拗不过他,就掷哆,一撒手掷了个六六大顺,没得再大了,派他通吃。朱麻子急得颗颗麻眼发紫,不认输,说:“不忙,我还要掷个卅七点哩!”抓起六颗般子一撒,五颗都转的六点,还有一颗,在碗里滴溜溜转了一阵,当真转出个七点来!看热闹的人都傻了眼。什么玩意?有的说,是当方土地帮的忙,他晓得朱麻子是皇帝命,“金口玉言”不是玩的,就变个蚂蚁爬在散子上,凑成七点,也有的说,是朱麻子做了手脚。

  总归,沈万山是赢家变输家,明知有鬼,也只好拉倒。沈万山见到当地流行拉肚,死了不少人,急需乌梅做药引子,就赶紧派船到外地买来乌梅,在当地贱价出售。不到三天销得精光,救了不少人性命,可这桩好事把个朱麻子害苦啦:他原想趁机在乌梅上发笔横财的,没想到沈万山出来做好事,害得他囤积的一批乌梅没人要了,霉的霉,烂的烂,连赢来的几箱珠宝,都蚀光。气得朱麻子直跺脚:“好你个沈万山!有朝一日碰到我手里,不叫你冲家,我朱字倒过来!”调睑就当兵造反去了。

  几年一过,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这天,穿了便装,跟军师刘基两人下馆子,跨进了沈万山新开的酒楼。沈万山恰巧在店里,刘基跟他有私交,就跟他耳朵边说:“来人是当今的朱皇帝!”沈万山一听,赶紧亲自伺候。一看,这皇上是个熟脸嘛。细想想,是安徽客栈里的朱麻子呀!沈万山蛮欢喜,连忙招呼:“噢——,朱,朱……”朱元璋麻脸一绷,冷眼瞧了他半天,才笑笑:“你是沈老板,我记得,记得!”吃过饭,沈万山不肯收钱,朱元璋哈哈一笑:“老弟。会东的日子在后头哩!”

  果真,朱皇帝要造城墙,叫沈万山出钱了。沈万山爽气,二话不说,认包了南门一段城墙。沈万山平时人缘好,爱周济人,一声说造城墙。四面八方都来相帮,加上钱多粮足,限期不到他那段就完工了。

  朱皇帝不信,亲自同刘基来看,左查右验,挑不出岔子。陡然他麻脸一挂:“沈万山,你犯了欺君之罪啦!”

  “皇上,这……”沈万山以为他说笑话呐。

  朱元璋一本正经:“你这段城,竟敢比我的金奉殿还高!”

  刘基有数:不是城墙高,是这一段的地身高,连忙解释、说情,才允了沈万山扒墙重造。

  哪晓得一挪墙窝子。坏事:遇到一处海眼,水“哗哗”直冒,泥包沙袋高低填不满。

  皇帝急了,问刘基有什么法子。刘基闷声不响,半天才说:“有是有,就怕难办。”禁不住皇帝催问,他只好说:“沈万山有个聚宝盆,只有它能填海眼,还要找个叫填得满的人去填。”

  “这有何难!”皇帝哈哈一笑:“我派人去要盆,你去找那个‘填得满’!”

  当天晚上,沈万山为了罚他扒城的事,心里抹不平,喝了药,早早上床睡了。老婆一旁劝他:“罚就罚呗,罚光我们还有聚宝盆哩!”

  话没说了,皇帝派人来拿聚宝盆了,带来一张御笔写的二指宽借条,言明三天后五更前归还。夫妻俩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借是不借呢?沈万山再看看皇帝的亲笔,心想:金口玉言还能不作数么?就说了声:“遵旨!”就把聚宝盆交把来人拿走了。

  朱元璋拿到了聚宝盆,眉开眼笑。刘基呢,化装成算命先生,走街串巷、还真访到一个卖柴的壮汉,叫田德满,被刘基一顿好话。骗到宫里。当晚,就叫他头顶聚宝盆,去填那个海眼。可怜田德满才走到海眼前,陡然一股吸劲,“呼噜”一声。就把他吸进了海眼,聚宝盆正好嵌在海眼上头,盆里泥巴不住地长,一刻工夫就把海眼堵死了。那段城后来就叫聚宝门啦。朱皇帝怕田德满冤魂不散,就在城门洞里放了个铁人人,封他为护城神。

  这边,三天一到,沈万山夫妻就眼巴巴地望,望呀望呀,望到夜里梆子敲过四更,还不见人还盆来。沈万山来气了,心想:等五更一敲,我就拿着借条去找皇帝,看他这金口玉言的一国一之君,脸朝哪块搁?哪晓得怪气哩,一直等到天大亮,也没听见敲五更。沈万山出门去问打更的老头,老头说:“是皇帝下的令呀,走今儿起,金陵城里不许打五更,哪个打,杀哪个的头!”果真,以后南京就不打五更了。

  沈万山哪想到朱皇帝来这一招!夫妻俩气得七死八活,不吃不喝像两个呆子。一直到了第七天上,沈万山陡然开窍,对老婆哈哈一阵大笑:“桂英,你我白活了几十年!怎么会相信个皇帝佬儿?要杀要剐,还不全在他一句话?罢罢罢,拿去就拿去吧,人家没得聚宝盆,还不照样过一辈子?再说,我们还有不少家私哩!”说得老婆也“扑味”发笑,袖子一卷,亲自烧菜烫酒去了。沈万山失了宝,好容易自解自叹消了气。这天,朱皇帝忽然召他进宫,当着文武大臣,赏了他一个“洪武金钱”,笑嘻嘻说:“联念你献宝造城有功,特赏你这件国宝。”

  文武大臣个个又好气又好笑:人家为造城险险乎冲了家,不赏还罢,赏他这么个小钱,不明摆的叫人呕气么?沈万山倒欢欢喜喜接过小钱说:“谢皇上,小民一定将此国宝世代相传,永念皇恩。”

  一回家,沈万山就拿小钱缝了个鸡毛毽子,跟十来岁的小儿子踢着玩,嘻嘻哈哈闹笑了一阵,就上后园子里看花草去了。

  小儿子一个人踢够了正要走,门口来了个老要饭的,小儿子连忙掏钱,掏来掏去没得分文。老花子笑起来:“小少爷,毽子里不有个小钱么?”

  “那行,给你!”毽子给了叫花子。

  叫花子去买馒头,伙计说:“这什么钱?没见过嘛!”

  刚巧皇宫里两个差人路过,一看是枚御钱,不问三七廿一,当下把花子绑走了。皇帝晓得了,心想:洪武金钱除了沈万山旁人没得,他胆敢把御钱赏花子,这盘儿死定了。可花子死活不肯招,就决定当晚传令沈万山:明儿大早带洪武金钱上殿,跟老花子当面对质。

  沈万山急吧,角角落落找,找不到毽子,小儿子睡得正香,被他猛推醒了,想想,说:“给老花子了!”沈万山呆掉了,晓得自己死到临头,叹了口气,冲出门碰碰运气去。

  第二天早上,朱皇帝升殿,问了:“沈万山,联赏你的御钱带来了吗?我要收回,重新赏你一件国宝!”

  沈万山忙说:“皇上,小民我无功不受禄,赏我一枚御钱,足够我世代受用了。”

  “少废话,把御钱呈上来!”

  文武百官都替他惊一身冷汗,沈万山倒不急不慌掏出个红绸包给人呈上去,皇帝打开一看,眉毛吊多高一一愣住了:包里端端止正一枚洪武金钱,跟花子的一模一样!

  原来,一个在钱局当过差的老铜匠,连夜帮沈万山赶做了出来,除了少个暗记,局外人是分不出真假的。朱皇帝想叫人来验验真假,可两个小钱一模一样,也分不清哪是哪个的来,干脆歪着斧子砍,大喝一声:“沈万山,你胆敢拿假钱来欺骗我皇上,拉出去斩首!”一句话没说了,花子陡然“扑咚”一跪:“万岁爷!假钱是我的,我做得玩玩的,哪晓得犯罪,以后再不敢啦!”

  “什么,是你?”皇帝倒一时下不了台。

  “是我,求万岁爷饶命!”花子头磕得“咚咚”响。他心里话:反正我也活够了,今儿能替沈万山去死,倒报了个恩情。

  “拿花子推出午门问斩!”皇帝一声令下,刀斧手正要上前,沈万山站出来喊:“慢,一人做事一人当,假钱是我做的,要杀杀我,跟花子无关!”文武百官一齐跪下替沈万山求情。朱皇帝心想:也罢,留你个整尸吧,就改判沈万山发配云南充军。

  临行的头天晚上,刘基问沈万山有什么话说?沈万山摇摇头讲:“只有一桩,明儿我出了南门,望老先生把城门大开三天。我好一路走,一路回头,望见金陵的父老兄弟呀!”刘基点头答应。

  第二天,沈万山看见沿路的人摆了瓜果茶食为他送行。走到离铁心桥七八里路的地方,回头一望,后面跟了黑鸦鸦一大阵白鸽、黄雀,沈万山晓得都是他的财宝变的,站住脚大喝一声:“我沈万山落到这步田地,你们还跟我做什么!”那些胆小的雀子一吓,扑扑落落掉了一地,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子儿。后来这地点就叫石子岗了。

  沈万山出了城,一步气回头,望金陵的父老,许多胆大的雀子还跟着他飞,一直飞到云南,拱进山肚里变成了宝矿,要不那一带的黄铜、白铜怎那么多呢?有的说,沈万山半路就饿死了;也有说,他走到半路,被成千上万的鸟雀接上天去啦,他是活财神下凡嘛!沈万山前脚走,朱皇帝后脚就派人去抄家,抄到哪块,哪块飞出一阵彩雀子,呼呼啦啦走大开的南门出去,飞了三天三夜,飞得净光。皇帝佬儿呢,连一文小钱也不曾捞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