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导入语(实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4-03-10 06:59:05 |
- 书香墨 |
- 13页
教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案中应包含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案的编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一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现实的讽刺。文章表现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值得现代人学习效仿。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欣赏图片,进行诵读训练。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掌握文言实词。
4、研讨探究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b、过程与方法:诵读、启发引导点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诵读教学,熟读成诵。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领会,从文章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意识波动很大,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学生要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下,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获得新知和情感体验。
7.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文体。
1、欣赏图片,营造氛围。
2、背景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名文是被“气”出来的。
作者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照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觉得他是被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又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以,刘禹锡仍然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他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了他一间只能够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觉得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就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刘禹锡的《陋室铭》(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和文体“铭”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请学生朗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多次。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韵味,著有《刘梦得文集》。这篇文章是他被贬官和州时所作。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一般要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活动2【讲授】二、进行诵读训练。
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学生听清字音和停顿)。
2、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教师:认真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4、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大约4分钟)。
活动3【讲授】三、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掌握文言实词,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点拨,掌握重点实词含义。
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2、学生圈点试着译文。
3、小组互动译文,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4、整体感知,畅谈感受。
活动4【活动】四、合作探究,研读揣摩。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读完后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概括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深刻含义是:由于人品的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居室环境清幽宁静。
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3.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明了“陋室”不“陋”,而且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达到了不陋的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活动5【活动】五、走进古人,升华思想。
1.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表达,教师做适当点拨。)。
歌颂:如有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批评:消极避世,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少了无私奉献精神……。
活动6【练习】六、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1、文中揭示主题的语句是:,。
2、描写陋室环境之雅的语句是:,。
3、写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活动7【活动】七、课文小结欣赏乐曲。
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刘禹锡的美文《陋室铭》,我们领略到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能有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人格。
活动8【作业】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且背诵全文。
2.请同学们为你的家取个名字,学习刘禹锡,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吧。
《铭》。
活动9【作业】九、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仙————名。
水————龙————灵。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环境往来客人主人情趣。
(幽美)(高雅)(优雅)。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二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目标1。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三、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请学生自渎领会。
5、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背诵全文。
c、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三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课时安排:1课时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山--仙名
何 陋 之 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
丝
谈 可 竹
笑 以 之
有 调 乱
鸿 素 耳
儒 琴 无 水-- 龙灵
往 , 案
来 阅 牍
无 金 之
白 经 劳
丁 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托物
言志
1、仿写:《 铭》
2、课堂交流。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四
班级:初二(3)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看法。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五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多媒体。
二课时。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六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目标1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 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3'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三、 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 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 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 请学生自渎领会。
5、 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 背诵全文。
c、 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七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课时安排:1课时。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山--仙名。
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
丝
谈可竹。
笑以之。
有调乱。
鸿素耳。
儒琴无水--龙灵。
往,案。
来阅牍。
无金之。
白经劳。
丁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托物。
言志。
1、仿写:《铭》。
2、课堂交流。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八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九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主旨句:全文点睛句: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____的情趣。
三、课堂练习。
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十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课文。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一)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七)当堂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书。
主人品德高尚。
陋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铭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言志。
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重点较突出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疑问时看课后注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意,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出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初步掌握了文言文阅读与学习的一般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四、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二)解题并介绍作者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的室铭。用以自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
(三)指名学生总结学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
(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
(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
(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
(四)检查预习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2/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2/2)节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2/1/2)举例。也有(2/2/1的),举例。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举例。3.现在请同学们通览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韵脚,用三角号标出。指名学生一一说出韵脚。
(五)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1.全班齐读,注意读的通顺,不读破句,字音正确,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一个层次。
2.听朗读录音,提醒大家注意听朗读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
3.二步轮读(男上句、女下句)题目、作者及结句齐读。读文时要注意语气、重音、停顿、速度,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二个层次。
(六)疏通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现在四个人一组,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三人订正,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先逐句落实重点词,在指名学生逐句口译。
(七)与学生交流下列问题。
1.熟悉了文章内容之后,谁能谈一谈你对陋室的印象如何?(板书: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简陋呢?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使陋室生辉的光点正是“惟吾德馨”(板书),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条件,所以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
3.(陋室如何不陋,如何高雅呢?作者从正面做了具体描绘,最先写了陋室什么?(板书:环境)哪一句写环境?从这一句我们感受到陋室的环境怎样?交流:别致幽雅,令人赏心悦目,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4.陋室主人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刘禹锡擅长诗文,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挚交好友,可见交往的都是博学多才之人。
5.作者要表明的是“陋室不陋,惟吾德馨”,为何要写交往之人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交往可见陋室主人的学识身份,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6.室主人除了和情投意合的朋友交往之外,还有哪些生活情趣呢?(板书:情趣)。
7.从调弦抚琴,展卷读经可见室主人怎样的'情趣?高雅脱俗。
8.作者崇尚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无……)认为案牍劳形,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持什么态度?(极端厌倦)。
11.诸葛亮和杨雄有哪些成就?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辅佐刘备,功勋卓著,是著名政治家。杨雄是西汉文学家,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斐然。
12.作者自比诸葛亮,杨雄,目的何在?表明自己具有古代明贤的志向的志趣和抱负,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13.题目就讲“陋室”,篇末为何又说“何陋之有”?引孔子话,原话是:“君之居之,有何陋之?”隐含以君子居之,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室”彻底翻了过来,达到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至此全文浑然一体,戛然而止。
(八)总结艺术特色提问: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哪些写法值得学习?1.托物言志所托之物是什么?所托之言是?2.排比,对偶——骈句3.押韵严格,压什么韵(ing)总结:这篇不足白字的铭文,行而不陋地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性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资匮乏,但只要居住者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会越物质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九)当堂成诵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篇琅琅上口的铭文,我们当堂背诵下来好不好?老师教给同学们几种背诵方法:(1)耳听背诵法(一半读文、一半试背,轮换一遍)(2)抓文脉背诵法(看板书试背)(3)抄读法(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先读后抄,边读边抄)。
(十)作业:背诵并笔译全文。
七、板书设计陋室铭环境斯是陋室诸葛庐交往惟吾德馨子云亭情趣类比何陋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十二
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能力。
目标。
3、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情感。
目标。
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备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中,极目远眺,所见皆是高楼大厦,我们也是所居者之一,如果这时给你一间茅草屋我想恐怕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去居住,可是我们唐朝伟大的文学家刘禹锡却不仅住着陋室,还提出“陋室不陋”的观点,为何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帮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任连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铭》便就此所作。
(二)在学习《马说》时我们了解了“说”这种文体,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铭”这种文体。“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三)析文。
1.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3.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4.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生发言)。
(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生发言)。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生发言)。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昏庸皇帝当差去。
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生发言)。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生发言)。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生发言)。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
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四)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陋室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作业:背诵课文,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
主人情趣(优雅)雅致澹泊、豁。
教学后记。
文档为doc格式。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十三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三、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请学生自渎领会。
5、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背诵全文。
c、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十四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视频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
陋室铭教案导入语篇十五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字词助译。
课内作业 。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何陋之有。
无案牍之劳形 往来无白丁 。
(3)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1)仿《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还可以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阅读古文的看法和体会等。
(2)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正其衣冠,尊其观视,明明德心,惟我与尔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直尺铭文:
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中华世纪坛铭文 魏明伦/撰。
灿彪炳千秋。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遥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此幽州台,倍增使命感。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科秘书工作职责(优秀17篇)
- 小学生素质报告的重要性(通用18篇)
-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模板19篇)
- 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的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报告(精选19篇)
- 班主任评语对小学生素质报告的影响(优质12篇)
- 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优秀20篇)
- 社团活动策划指南大全(15篇)
- 学校寒假放假通知及安排范文(15篇)
- 教师办公室年度总结报告(实用13篇)
- 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秘籍大全(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