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大全(14篇)
- 上传日期:2024-02-19 07:56:03 |
- 曼珠 |
- 10页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一生经历和成就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编写完美的总结还需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每个部分都应该有明确的内容和观点。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共识。所谓教育中的主体,具体体现于教学中学生自由自觉的学习行为,即主体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想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好的教学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选择适应他们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孩子们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就《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自我发展的欲望。低年级孩子学习往往并无明显的目的性,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凭借的是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内容新颖有趣,他们会注意力集中,学得高兴,学得快。因此,在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课时,我首先播放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首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让学生听后说说小头爸爸怎么样,并谈谈自己的爸爸。然后出示课题,学生一见课题,热情顿时高涨起来,学生此时的“心动”起来了。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列。”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心动”又“行动”,成为信息的主动探索者、摄取者和加工者。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应注重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新鲜感强、好奇心重,常常爱问“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宗旨就是:学生能自己懂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能说的教师坚决不讲。如每学一篇新课文,我都引导学生用:(1)划(自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2)读(借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记(记住生字的音和形),(4)问(问一问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四步读书法来自学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他们也学会了自己学习课文。比如,在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中的生字词时,“蜘蛛”、“蚂蚁”都属昆虫类,要加“虫”字旁;“喂、哎”是通过嘴巴发出的声音,与口有关,加“口”字旁;而“瞪”要用眼睛,所以加“目”字旁;“搬”这个动作离不开“手”,用“扌”旁;“骗”多半指不道义的行为,把它与动物联系起来,用“马”作偏旁。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学习课文时,由于本课内容浅显,语言通俗、诙谐,自然活泼,教师完全可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通过想象中的画面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出文中“我”的内心要求,唤起儿童生活的体验,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胆子大起来了,嘴巴也会说了,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人人动了起来,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如在《等我也长了胡子》一文中,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你想做一个怎样的爸爸,你现在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多加肯定,并对新颖、奇特的想法给予表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观、思等动感层面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从做中学,动中悟,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体现。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二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结合《等我也长了胡子》谈几点体会。
一、什么是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的内涵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生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二、主体参与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想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此,我在教学的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查询与课文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帮助了解课文;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周围人所占有的教学资料……而在《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课的课前预习时,我就让学生在课外书上收集一篇写父母的故事,通过收集,使学生明白了“好爸爸”的内涵。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训练思维,培养创造力,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几十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走。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本宗旨就是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即主动性。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教师教给学生“捕鱼”之法,及“点石成金”之术。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主要有: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直观;编排课本剧;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比较,训练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思维,培养欣赏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自评和互评……在《等我也帐了胡子》一课中,在导课环节,我就创设了一个爸爸答应孩子买玩具而没有实现诺言的短剧让学生看,通过看就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在共鸣中加深了对“好爸爸”的理解。并且在课堂中时常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欣赏、领悟和提高,使创造性萌芽得以苗壮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仿写,自尊心是中学生最为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很重视旁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性很强,自信心又往往很脆弱。对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鼓励评价会感到是对自身的尊重、爱护,久而久之,本人不仅会产生一种奋斗的心理,而且会形成尊重和爱护别人的良好心态。
3.保持主体参与的连贯,培养学生自我检测与自我校正、完善能力,使学生会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这就要求由课上连续到课下。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的程度也就不尽相同。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又使他们不敢当堂向教师、同学请教,这样就导致了学习的漏洞不能及时补充,长时间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我大力借助家长的作用,让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家长过目,签字。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总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导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我只是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三
(一)调整心理状态。要使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就必须改变他们偏常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过于敏感的心理环境,这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课,个别心理咨询来达到。如在心理咨询中教会学生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比如对他们进行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专门辅导。当然在调整偏常心理状态时帮助改善家庭气氛。同伴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变“角色意识”。在与离异家庭学生接触中应尽量淡化其是离异家庭子女的角色意识。尽可能地让自己当成与别人一样的人看待,这可减少其自卑感。另外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重构,即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学校老师可以让其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让其有机会扮演新的社会角色,这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改变偏常心理状态,改善人际交往有良好作用。
(三)同感、尊重、针对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情绪波动大,十分敏感自尊,学校教师,全体学生首先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要讽刺挖苦,对他们的处境要有同感,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多关心帮助他们。其次应采取有针对折手段和措施帮助他们。如针对他们的不合群,通过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加强对他们的交往意识教育;针对他们的家庭气氛紧张、疏远,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帮助沟通;针对他们的自卑可通过帮助找优点,回顾成功历史的办法帮助树立自信。
(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学校应争取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如建立与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者的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专门活动,帮助离异家庭夫妻双方提高子女的技能;运用社会力量协调解决离异家庭子女有关问题。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四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其实,课文中意思并不深奥的词句,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这时,教师应用以读点拨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例如,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两个词的意思时,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节中的第五句话,学生反复读后终于明白:前半句是“张冠李戴”的意思,后半句是“囫囵吞枣”的解释。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2对于结构相似的句、段、章,我们可采用以类点拨法。即只要把开头的句、段、章精讲,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其余的句、段、章学生通过自读就可迎刃而解。例如,《詹天佑》的第二部分有三个自然段,主要意思分别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每层都先讲詹天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再讲他怎样克服的。教学“勘测线路”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读――初知大意;思――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议――生生交流;悟――领会人物精神”。然后,学生按照这四步方法自学“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部分。这样的点拨提高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1.3有过渡句或过渡段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理解,使学生很快明白,过渡句或过渡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是对下文的提纲挈领。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教师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挖掘,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本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两大特点。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的情绪和进入主动的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2.1以境引趣。即教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并播放配乐课文录音。结果,学生从真实、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了桂林山环水绕、水倒映山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2.2以疑激趣。即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一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用“借“,而不用“取”“骗”等其他词?于是,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学生领悟了“借”的用法之妙,领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并在周五的班会上汇报一周的读书收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又能使学生从同学的汇报中有所收获,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总之,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能力,就能把阅读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服务。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五
(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正确的交往意识是学生产生交往需求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交往意识是个体对交往活动的产生和开展起着制约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不断地让那些孤僻离群,狭隘抑郁、怯懦自卑的学生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帮助他们确定积极的、合适的交往目标。培养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信心;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闪光点”,为他们的进步喝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二)端正交往动机。任何交往活动总是由一定交往动机所引起的。所谓交往动机是指激起个体进行交往活动或者抑制交往活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愿望。它是引起个体进行交往或者抑制自己交往活动的内在原因,是直接推动个体交往活动的内部动因,是决定交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交往活动的动机,不外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一是认识即对社会交往活动,交往活动与自己的关系、自身的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任何交往活动的动机都包含这种认识在内。其二是对交往对象一定的情绪或情感。人之所以能在交往活动中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正是由于情绪。情感的强大推动的结果。
(三)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对人际沟通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离异家庭学生交往倾向被动。交往心理不正常,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程度低以及持续的情绪困扰将严重地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应的、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交往情绪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促进时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效的方式是创设交往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定的活动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绪、情感,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形式对那些由于认识偏差引起的情绪障碍特别有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平衡能力。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六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独立运用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适合自身学习的最佳方法,探究认知的最佳途径,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自学能力是个人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由此可见,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太重要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我从兴趣培养、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自主作业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文、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情感体验不深,心理不成熟,全凭兴趣爱好做事,感兴趣的事就多做点,往往能把它做好;不感兴趣的事就少做点或干脆不做,事情往往办不好。由此可见,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意愿,教学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培养,而兴趣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表演、课外活动、设置特定情景等方法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二、课前预习。
1、围绕阅读提示预习课文。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提示,提示内容针对性强,适宜学生自学。
2、采用读、查、思、议、记五种方法进行预习。在这五种预习方法。
中,读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读可以采用朗读和默读进行。预习一般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怎样默读呢?首先,边读边查,即默读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寻问他人,弄懂了再读下去;其次,边读边思考,即一边读,一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边读边记,即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住主要情节,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查即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它有助于全面了解课文全貌,培养学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思,即思索,思考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读而不思就成了读“望天书”,毫无意义。只有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议,即讨论,如遇有感兴趣的问题、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记就是作笔记,把查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加深学习印象,形成知识技能。五种自学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包容,只有同时采运两种以上的方法预习,才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积累运用预习主要是对口语交际、作文的预习。上口语交际、作文课前准备是必要的,新时代赋予了口语交际、作文以新内容、新要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相关教学工作的。因此,课前有必要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问访查,调查了解,跟踪观察,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写出口语交际、作文提纲;如若有条件,可以打草稿,只有这样,上课才能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设计预习即教师设计预习内容,提示预习方法。教师设计内容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学生能完成为佳,切莫过难过偏。自主预习即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内容,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预习,这种预习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照顾到学生的自学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比较常用。总的来说,四种方法各有所长,在实践中,混合使用居多。
三、课堂讨论。
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答问题,时间安排一般为10分钟。第二阶段,学生自动举手,走上讲台,扮演“老师”,提出问题,请台下的“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都想当一下“老师”去难一下自己的“学生”,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这个阶段时间安排为15分钟左右。
第三阶段,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引导,不能离题太远。课堂讨论还可以由教师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以学生能完成为佳。为使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兴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即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行完成作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多书面作业,少口头作业;作业内容枯燥乏味,形式简单,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学生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放开手脚自行设计作业内容、形式,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特别是作文训练,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自主确定作文题目,精心挑选作文材料,独立谋篇布局,独立修改。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放到个人微博里让大家阅读。口头作业的设计就更加灵活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或句子,自由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七
自学是一种很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对于语文这一科目则更是一种可以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对语文的自学中,可以锻炼一个学生的全方位感官能力。语文成绩如果想要学得好,就要靠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目的。本着学习能力要从小培养的教学思想,本文将就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做出论述。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等待教师来教导学生,学生就能自己去读书,教师还没有来教导学生写作,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自己进行写作。教师的教学要为了达到此目的而教学,才能被说成是成功教学。在学生刚刚步入课堂时,要培养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感情和兴趣,采用一些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和手段,例如讲故事,朗诵、复述课文、扮演角色等方式让学生自觉的产生想要学习语文的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是学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一)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锻炼,并且在思考中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一学科的兴趣。并且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夸奖。比如在教授诗歌《使至塞上》的时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当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直”和“圆”这两个字好在哪里?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诗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自学过程中也会自然的产生问题进行思考,理解中心和文意。
(二)文景想结合。现在教学都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有利设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例如一些写景的散文、诗歌等等可以匹配很多美丽的图片和朗诵。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并且喜欢语文。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可以调动一个人的细胞,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当中去,品味文章中的深情。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透彻理解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二、树立学生对语文的信心。
要想真正的做到自学,就要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不要只顾着传授硬性的知识,要注意学生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在教课时添加在其中。学生要充分称为小主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明白的句子,要自己进行记录和查阅。对于一些有关的课外书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老师在讲授的时候,提出问题使同学思考,自己去分析,不设定统一的答案。学生自己努力得来的答案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老师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样的性格?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接下来的时间教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寻找。老师最后再加以总结。什么样的地方时外貌描写,它能体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什么地方是工作描写,可以体现出主人公哪些性格等。对于一些课文进行归类,写景类的课文有哪些优点,从哪里下笔最有逻辑性。叙事类课文情节怎样得到很好的体现,并进行一些思考得出一般结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举一反三,对阅读和写作的分析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样一步一步的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知道如何把握了之后,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如何掌握一篇文章当中的中心词或者中心段落。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中心或中心段来把握一篇文章的脉络和中心思想。并且让学生自己将段落进行归纳体会中心思想。并且反复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应用方法,熟练技巧。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书来阅读并把自己觉得好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与同学分享,定期开展交流会,把好的作品记录下来,同学间传阅。使学生之间可以比较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小组式学习。
要教导学生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列出的计划就要去实行。无论是什么科目都不可能一日成才。尤其是语文,语文是要通过长期积累起来的。思考之后能得出问题的,上课的时候发言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无论答得是否正确,都是值得鼓励的。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因为这有可能是学生继续保持兴趣的有力支撑。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大量的探讨、思考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小组式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站在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语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大家所思考的点不同,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每节课留出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老师可以起到监督、解疑的作用去指导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产生兴趣。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语文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水平,加强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到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八
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的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章内容。
(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正确的交往意识是学生产生交往需求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交往意识是个体对交往活动的产生和开展起着制约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不断地让那些孤僻离群,狭隘抑郁、怯懦自卑的学生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帮助他们确定积极的、合适的交往目标。培养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信心;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闪光点”,为他们的进步喝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二)端正交往动机。任何交往活动总是由一定交往动机所引起的。所谓交往动机是指激起个体进行交往活动或者抑制交往活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愿望。它是引起个体进行交往或者抑制自己交往活动的内在原因,是直接推动个体交往活动的内部动因,是决定交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交往活动的动机,不外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一是认识即对社会交往活动,交往活动与自己的关系、自身的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任何交往活动的动机都包含这种认识在内。其二是对交往对象一定的情绪或情感。人之所以能在交往活动中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正是由于情绪。情感的强大推动的结果。
(三)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对人际沟通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离异家庭学生交往倾向被动。交往心理不正常,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程度低以及持续的情绪困扰将严重地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应的、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交往情绪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促进时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效的方式是创设交往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定的活动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绪、情感,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形式对那些由于认识偏差引起的情绪障碍特别有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平衡能力。
(一)调整心理状态。要使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就必须改变他们偏常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过于敏感的心理环境,这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课,个别心理咨询来达到。如在心理咨询中教会学生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比如对他们进行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专门辅导。当然在调整偏常心理状态时帮助改善家庭气氛。同伴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变“角色意识”。在与离异家庭学生接触中应尽量淡化其是离异家庭子女的角色意识。尽可能地让自己当成与别人一样的人看待,这可减少其自卑感。另外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重构,即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学校老师可以让其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让其有机会扮演新的社会角色,这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改变偏常心理状态,改善人际交往有良好作用。
(三)同感、尊重、针对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情绪波动大,十分敏感自尊,学校教师,全体学生首先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要讽刺挖苦,对他们的处境要有同感,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多关心帮助他们。其次应采取有针对折手段和措施帮助他们。如针对他们的不合群,通过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加强对他们的交往意识教育;针对他们的家庭气氛紧张、疏远,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帮助沟通;针对他们的自卑可通过帮助找优点,回顾成功历史的办法帮助树立自信。
(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学校应争取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如建立与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者的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专门活动,帮助离异家庭夫妻双方提高子女的技能;运用社会力量协调解决离异家庭子女有关问题。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九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小学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如何增强现阶段我国小学生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能力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小学阶段是能够塑造学生自身发展潜力的最主要阶段,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有关小学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加以关注,让这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例如计算机教学中,有关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点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小学计算机教学需要根据信息化的教学体系来完善,只有不断的实现从创新式的教学,才会更好的凸显出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1.1建立精彩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导方式和内容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会非常感兴趣,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建立精彩有吸引力的课堂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能在开始时就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精彩的课堂引导方式至关重要,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段轻快的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放松自己,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选择好教学载体和内容
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学而言,选择合适的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教学载体是承载教学及内容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据有关研究结果表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喜欢上计算课,但是并不是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而是为了在计算机课上玩电脑中的小游戏。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载体与游戏进行良好的结合,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计算机教学的高效性发展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在教学生练习打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金山打字通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练习打字。
1.3采用极具特色的教学表达方式
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小学的注意力。好的教师往往会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实际上小学时期的计算机课程是空洞乏味的,如果引入一些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课程。
2.1提倡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小学计算机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非常有必要激发起小学生的质疑心理。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是属于被动的,在接受教师讲授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会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内容。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大胆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实现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长期发展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2.2立足教材内容
立足教学内容是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该认识到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有很多现代化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对于教材并不是非常重视,甚至有很多小学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摆脱原有的教材,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虽然枯燥,但是却是经过科学有效的总结后编辑出来的,所以有关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运用科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会提升现有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3主动探索研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创新性较强的学生才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的掌握好信息化技术,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加强对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学会主动探索和发现小学生自身的优势,并且采用创新式的方法对其进行考核。因为计算机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计算机操作水平,就应该对学生加强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式发展。
2.4实行实验考核制
对计算机实行上机考核,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检查教学效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形成再创新能力。实行实验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式的发展,我国的小学生大多数都缺乏自我动手能力,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不仅缺乏创新性的思维,更缺乏竞争意识,所以笔者建议有关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小学生在考核中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2.5组织竞赛,强化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的小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竞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身的潜力。很多时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能够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视角来看待外界的事物,也能够用创新式的思维来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内容,为取得最终的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已经深受人们的重视和欢迎,越来越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也逐渐的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索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1]李岩峰,王伟华,李东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9)
[2]王建华.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06)
[3]郭少辉,李明浩,王浩越.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xx(04)
[4]李想,张家富,李明耀,李月梅.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20xx(04)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力,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活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学生喜爱的,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动物”时,我先复习pig、dog、cat 、 duck, 再跟着音乐学唱“monkey and tiger”这首歌,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monkey 和tiger,再用这首歌教学elephant和 panda ,接着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断出现所学的小动物,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再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看图猜动物的游戏。有趣的游戏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观察力和表演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开发了智力。如:教到 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色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学生寻找物品的游戏活动,若只有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能藏物品的地方有限,所能练习的英语表达也是有限的,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就能练习到更多的方位介词和名词,有些同学甚至会到别人难以找到的地方。又如:学了sports: football、basketball table tennis cycling swimming 等后,我自制了一个调查表: w hat sport do you like ?分发给每一个学生, 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查哪一种运动最受人们的喜爱,这种调查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进行。要求把调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同学门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迅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难度高,跨度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中的活动是以口语为中心,能够营造民主的、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如:教师先呈现i have a rabbit/ cat/ dog…,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a:i have a rabbit . b: really ? may i have a look? c: how nice ! 然后出示图片或者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最后,再进行综合性的交流,又如:当学了food以后,就要有一个go shopping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自己的专柜,当一切就绪的时 候,呵,还真是个热闹的百货商场,有玩具专柜、学习用品专柜、食品专柜,甚至还有水果专柜。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物品,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细致到家。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也被感动了,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正如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看图说话、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园地、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实践性强,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创新思维无处不在。课本剧的特点是学生参与的人数多,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减 和增加。例如:我班学生表演的children’s day有8个孩子参加,孩子们极其投入的表演,使他们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母语的干扰,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借助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英语,用英语,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跨文化意识。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大胆实践创造新天地的场所。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十一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在近些年被逐渐的应用于学生教育,原因主要是它与先进技术结合,能够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进行最直观的展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活动适当简化,而相应的教学效果却能得到明显的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技术设备所传达的知识文化能够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的动手动脑,从而将单一的教师说教拓展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学活动自然事半功倍。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的实验活动应该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类似的活动不仅能够让教师采用新模式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能够让与之有关的教研调查得以实现。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实验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比如教研小组定期进行有主题的教学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模式下的学习体验,所展示的学习成果还能够被用于下一次教学改革的参考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作为主要的改进指标,及时询问并解决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多媒体教学创新,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创新能力得到最为直接的提升。
1.2强化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几年前就已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但该项资源在教师的操作下却呈现着不同的效用与效果。它不应该成为教师投机取巧、放任学生的工具,也不应该成为现代化教育虚假的外衣。严格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技术应该是集成度较高、要求智能化操控的教学工具,只有师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完美配合,才能够得出高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创新实践。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创新之前,教师有必要接受来自学校或者相关教育机构的系统培训,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之后再对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学生解释抽象难懂的定理和规律,也可以通过屏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规律应用、知识拓展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比较自由的向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诉说自己的困扰,从而做到课堂上思维与智慧的碰撞,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价值也能够因此而得到良好的体现。另外,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还能够催生该领域新一代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从而再次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此积极的正向循环链条能够保证多个领域实力和水平的螺旋上升。
1.3解放学生思想,鼓励大胆创新
如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强大支撑,教师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创新,离不开学生本身的学习素养与热情。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正处于自我提高与完善的关键环节,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帮助,不断地解放思想,卸下心理负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接触和尝试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想法与便捷灵活的新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勇敢的发问和质疑,以寻求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出于这一目的,学校也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为有能力的学生争取培养机会、提供研发基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鼓励与帮助。学生作为日常学习以及多种教学改良活动的主体,更应该得到教师和学校的尊重,所以广大的学生需要勇敢的挣脱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所划定的条条框框,积极地寻求自我展示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教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
处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与信息资源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形式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师、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技术尝试,多媒体技术除了能够实实在在的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捷径,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机会。只要做到学生创新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领域就会出现更多的惊喜。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十二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獨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能集中精力学习、创新。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支持学生的'这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活动。给他们提供多感官活动的时机,当千姿百态的事物展现在面前时,尽可能让他们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在探索生活世界奥秘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进行创造。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发兴趣、注重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加强辅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科技创新活动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开展活动也占尽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也能减少活动开支、易于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形式要种类多、方式新
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要遵从童心、及时调控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遵从童心、寓教于乐。由于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还得应对各种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需要,研究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和补充,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确保科技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为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划。除了具体安排每学年的科技活动内容外,还要大力投入科技教育资金,逐步完善科技教育奖励制度,改革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措施,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的热情。
(二)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发明活动
硬件环境建设是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学校一直注重硬件环境建设,想方设法从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导向,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等处,张贴本校学生的科幻画、科技创新作文、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及其激励学生成才的名言,营造出科技发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多进行沟通,努力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适当的帮助家长找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做到家访要正确及时,并要求孩子在场。比如说,一些家长害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在农忙时节都不愿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来,其实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作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一颗一粒都来之不易,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节俭的美德。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心理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自由的发展。
学校和科技创新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平台,以便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交流与锻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再去不断地再去求知和探索。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有专长的创新性辅导教师。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活动的调控者,是探究的先行者。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创新型优秀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校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首先要在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下功夫。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十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探索,通过多疑提问,加大对各种实验功能利用,挖掘对实验内容的拓展、延伸,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计划、有目的地细化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讲一些赞扬和欣赏的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其独立思考,创新求异。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所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爱观察的良好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一,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伴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发光发热、气体生成等现象。观察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感知现象才会更深刻,思维才会更活跃。第二,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既要观察到细铁丝被绕成螺旋状,又要观察到在集气瓶底预先铺一层细沙或留少量水以及明显的燃烧现象。第三,观察要细致,要抓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第四,观察要设疑、对比、归纳,只能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果。
在实验设计教学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换位思维”、“心理换位”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暴露。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不在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上时,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应积极创设化学实验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即提出一个观点不能逻辑推断而必须用实验验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提供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达到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我们教师一般在做演示实验时,总是教师在上面做,学生在下面看,然后听教师讲解、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没有参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条件、教学课时及其他因素制约,教材中很多实验不可能都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不少实验还要由教师做,学生观察。因此,教师有必要大胆改进演示实验,对演示实验从形式和过程上进行精心的创意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要把握住尺度,多媒体技术毕竟无法代替真实的实验演示,在有些情况下可考虑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示实验的辅助手段和补充。
例如,对一些复杂的、花费时间较多的实验,或反应速度快的实验,教师可利用课件、录像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对易出错误的实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作为教师,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激活创新欲望。探索性实验比验证实验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化学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口阐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充分渗透创新欲望的激活,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的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利用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而不是照方抓药,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给予示范,而且培养学生不迷信教材,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
教师要解放思想,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一些器材,还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在课外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设计创新,每完成一个小实验,学生都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诱发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还要把实验渗透到生活中,要重视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我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进行布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上述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汇报,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然后讲评指导。除了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我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材料易得、操作简便、又联系生活实际而有意义的家庭小实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教学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创设条件来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就肯定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方向发展。
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文能力篇十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教师的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高中数学课程同样如此。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引导,会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带来很多制约因素。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素质,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其次,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一般的普通高中都有数学教研组,这是加强数学教师之间交流的良好平台。数学教师之间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彼此的交流,就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研组也可以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知识是永无止境的,高中数学教师更要认识到学生经常会就一些问题提出多角度的解决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教师也没有想到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发散性思维的充分运用,只有运用多角度的观察和实践,才能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后,可以把所运用的解题思路和应用原理科学地运用到其他问题当中去,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得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也是灵活的、多样的。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符合规律的,并对合理之处提出表扬,提供学生的积极性,对不符合规律的要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帮助学生寻求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其次,数学教师要层层设疑。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运用一些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运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后,要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看是否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数学课是一门综合化、多样化的课程,能够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提供巨大空间。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独特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对于符合规律性的、更加简单便捷的解题方法要在课堂上深入分析和讲解,要提倡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精神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就会实现不断的创新,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高中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学习阶段的限制,其创新也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在创新上会存在着盲目、自大等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育给以正确的引导,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到解决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为了取得别人关注的目光而盲目创新。
数学课是一门比较单调的学科,尤其是纯理论部分很难能吸引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离不开兴趣。对数学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更愿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愿意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而对数学问题不感兴趣的学生经常会感到头疼,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发现数学问题,针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首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选择一些与数学问题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并从中寻找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采取独立或者合作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在认识这些案例的基础上,就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容易在深刻体会现实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需要补充的是,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如果只是以学习成绩为最终的标杆的话,很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现象的发生,违背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评价学生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指标,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这个导向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优秀小学体育教案推荐(优秀17篇)
- 导诊护士的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分享大全(18篇)
- 化工厂员工个人总结(模板23篇)
- 中小学生假期安全承诺书(汇总19篇)
- 实习生的政府部门实习总结与感悟(精选16篇)
- 职员社团活动总结范文(15篇)
- 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概念和方法范文(21篇)
- 销售人员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优质23篇)
- 激发梦想的演讲稿(优质1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