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质17篇)
- 上传日期:2024-02-13 11:20:06 |
- 笔砚 |
- 14页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能力,同时要不断积累和更新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前,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至关重要的。请大家浏览下面这些精选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一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二
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
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华。
d.熔化、升华。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三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四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
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华。
d.熔化、升华。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五
10、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
1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
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1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
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酒精灯对烧杯底()。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六
一、复习测评: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b、37℃c、36℃d、35℃。
二、新课探究。
(一)引入课题:常见的物质有以互相转化,例如,,。
1、熔化:。2、凝固:
3、汽化:。4、液化:
5、升华:。6、凝华:
(二)新课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试验和进行实验:
(1)参照课本图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灯的使用:严禁;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
能,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
(3)进行实验并数据记录:
(4)评估: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5)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6)归纳总结:。
1固体分为和。
2晶体:。
3非晶体:。
4熔点:;凝固点:,同一晶体的。
熔点凝固点(相等或不相等)。非晶体没熔点和凝固点,
5不同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课本84页小资料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熔点最低的物质是。
6熔化时热(填吸或放)。
三、练习与提高。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萘。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八
1.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水放过一段时间变干变成了糖。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变成糖水。
2.如图4.3-5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做冰的熔化实验中,在0℃时,冰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固体,液体共存。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5.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4.3-6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__(填写序号)。
分析图像a可获得的信息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像b可获得的信息有: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并解释原因: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
(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2)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参考答案】。
1.d。
2.d。
3.d。
4.由于0℃的冰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冰全都变成0℃的水,再吸热温度才升高。所以用等质量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
(4)正确。固态氢的熔点是-259℃,因此在-265℃时氢是固态。
6.由于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要吸热和放热,此种材料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该温度正是室温变化的大致范围,因此,当温度升高时,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材料凝固放热,从而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为了观察它们的状态和温度设计表格。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一
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动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难以控制,并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充足,导致以往多次学生实验不太成功,那就为之后分析其科学规律设置了障碍,以致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生听得还是一知半解。见到如此,我备课时调整了教学方法,把学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虽然使用演示温度计,课堂能够容易调控教学进程,但是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前面几桌能够看见温度变化,但是后面同学还是不能读出温度计示数。但更重要学生不能观察到物态变化,不能调动学生自由参与其中科学探索乐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对于如何上好这节课,最关健还是学生对实验完成效果,否则就无从谈起,但如何在40分钟不仅要求学生能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过程,画出图象规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组员之间配合协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课堂前就要省略实验操作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2、药品少量点,还要用适合温水加热,千万不能用热水和冷水。
3、观察数据后在书中表格图纸上绘制图线时,要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4、在教学中做为老师定要先进行演示,发现其中操作方法和规律及实验改进方法,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容易调控学生实验进程,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112页。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 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以及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预习: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 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 透镜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
二、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2.投影仪: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小结: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 在胶片上,成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镜 ,使屏幕上成 像。 3、放大镜成 像。
三、训练与检测:
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 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像。
3、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 (填“大”或“小”),这 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像。
4、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 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 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 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 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8、 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缩小实像的是( )
a. 凹透镜 b . 平面镜 c. 幻灯机 d. 照相机
10、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能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四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工具。
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
表格设计: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五)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六)、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五
本节课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的规律,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建构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了用作图像来研究物理学规律的方法。
实验过程过于仓促,有的学生还没有完成实验,而老师也没有充分去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的数据是否合理?学生有没有对海波进行搅拌?学生的读数方法有无错误?学生做图像时出现些什么错误?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在学生探究实验课上,老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实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缩短实验的时间,生硬地把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会发现这种错误,充分利用这种错误资源,让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学会与别的实验小组交流。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六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两种现象,与前面已讲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在我们南方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实验探究法、分析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挂图、烧杯、热水、新、旧白炽电灯各一只、多媒体。
复习总结,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现象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自然现象:
1、北方冰冻的衣服在寒冬也会干
2、霜的形成
分析说明:固态与气态之间能转变。
新课教学
升华和凝华
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现象:
1、缓缓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
2、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冷却,碘蒸气没有液化,直接变成固态的碘。
由此总结出升华和凝华概念。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强调“直接变成”。
练: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的雨b、初夏的雾c、深秋的露d、冬初的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分析碘的升凝华实验
1、缓缓加热,碘才发生显著的升华现象。这说明物质升华要吸热。
2、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碘蒸气稍稍冷却,碘才凝华。这说明凝华要放热。
结论:物质升华时吸热,凝华时放热。
强调:吸热、放热既是现象,又是条件。
练:解释下列现象
1、霜的形成;
2、放在衣橱中的卫生球越来越小;
3、天气寒冷时,教室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4、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
5、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参见课本);
6、冬天,始终冰冻的湿衣服也会干。
课堂小结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用物态变化三角形总结各种物态变化
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北方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房屋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5、布置作业
(1)阅读p43生活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测评: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b、37℃c、36℃d、35℃。
二、新课探究。
(一)引入课题:常见的物质有以互相转化,例如,,。
3、汽化:。4、液化:
5、升华:。6、凝华:
(二)新课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试验和进行实验:
(1)参照课本图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灯的使用:严禁;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能,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
(3)进行实验并数据记录:
(4)评估:利用数据作出图像。
(5)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6)归纳总结:。
1固体分为和。
2晶体:。
3非晶体:。
4熔点:;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等或不相等)。非晶体没熔点和凝固点。
5不同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课本84页小资料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熔点最低的物质是。
6熔化时热(填吸或放)。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年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优质17篇)
- 保洁员的年终工作总结(汇总23篇)
- 个人研修计划小学数学的重要性(热门16篇)
- 了解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优质19篇)
- 设计八年级物理熔化实验教案大全(18篇)
- 奇妙的想象作文作家范文(14篇)
- 奇妙的想象作文教师(优质19篇)
- 小学数学教育的个人研修计划指南(优质16篇)
- 奇妙的想象作文演员(优质18篇)
- 奇妙的想象作文编辑(精选2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